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data assimilation-based method for optimizing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a land surface process model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ShengLei CHEN LiangFu +1 位作者 SU Lin JIA L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2220-2235,共16页
Optimizing the parameters of a land surface process model(LSPM) through data assimilation(DA) can not only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the LSPM through the physical mechanism, but also increase... Optimizing the parameters of a land surface process model(LSPM) through data assimilation(DA) can not only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the LSPM through the physical mechanism, but also increase its regional adaptability and simulation capability. This has practical importance for improving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climate-prediction capability of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 and regional climate models(RCMs). This paper presents a DA-based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LSPMs. We optimize the unsaturated-soil water flow(Un SWF) model as an example by developing a soil-moisture assimilation scheme based on the Un SWF model and the 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 algorithm, and then combining them with the 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VIC) model. Using a month as the assimilation window, we used the 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University of Arizona(SCE-UA) algorithm to minimiz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rough simulated and assimilated soil moisture, achieved the best fit with the given objective function measurement, and optimized the parameters of the Un SWF model, including the saturated-soi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moisture content, matrix potential, and the Clapp and Hornberger constant. The optimal values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during the DA period(the year 1986), and then the optimized parameters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Un SWF model. Finally,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from 1986 to 1993 to evaluate the simulation capability of the improved model and to explore and realize the DA-based method for optimizing the soil wat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in LSPM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ized model parameters improved and perfected the model based on the physical mechanism, and increased its simulation capability; the optimized model parameters had good temporal portability and their adaptability was stronger, achieving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model. Therefore, this method i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This paper provides a good reference for DA-based optimization of th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LSP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assimilation land surface process mode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SCE-UA algorithm soft moisture
原文传递
Incorporation of TOPMODEL into land surface model SSiB and numerically testing the effects of the corporation at basin scale 被引量:5
2
作者 DENG HuiPing SUN ShuFe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1731-1741,共11页
In order to examin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integration of land surface models with TOPMODEL and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the integration on the model simulation of water and energy balances,the coupled models have... In order to examin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integration of land surface models with TOPMODEL and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the integration on the model simulation of water and energy balances,the coupled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which incorporate TOPMODEL into the Simplified Biosphere Model(SSiB) with different approaches(one divides a basin into a number of zone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opographic index,and the other only divides the basin into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zones).The coupled models are able to(but SSiB is not abl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impacts of topography variation and vertic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n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and in turn on water and energy balances within the basin(or a grid cell).By using the coupled models and SSiB model itself,the daily hydrological components such as runoffs are simulated and final results are analyzed carefully.Simulated daily results of hydrological components produced by both SSiB and coupled models show that(i)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esults of soil wetness,its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water and energy balance,and daily runoff in the basin predicted by SSiB and by the coupled models.The land surface model currently used such as SSiB is likely to misrepresent real feature of water and energy balances in the basin.(ii)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or the basin predicted by SSiB,the coupled models predict more strong vertical and seasonal changes in soil wetness,higher evaporation and lower runoff,and improve the base flow simulation obviously.(iii) Comparing the results for the basin predicted by two coupled models with different integration approach and SSiB one by one,the results of daily runoffs and soil wetness predicted by the two coupled models are quite similar.It means,for the coupled models,the approach by dividing a region being considered into more subzones may have limited effects on improving runoff simulation results.The scheme only to divide the region into saturated and unsaturated zones may be a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scheme.But then,if the results from the two coupled models for the basin are carefully compared,the simulated results by the coupled model with dividing the basin into more subzones will show higher evaporation and surface runoff but lower subsurface flow,lower total runoff,and lower ground water level averaged for five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urface model TOPmodel coupling scheme effects on simulation results
原文传递
Sensitivity Study of the RegCM4’s Surface Schemes in the Simulations of West Africa Climate
3
作者 Adjon Anderson Kouassi Brahima Kone +5 位作者 Siélé Silue Alima Dajuma Toure E. N’datchoh Marcellin Adon Arona Diedhiou Véronique Yoboue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22年第1期86-104,共19页
Two simulations of five years (2003-2007)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RegCM4, one coupled with Land surface models BATS and the other with CLM4.5 over West Africa, where simulated air temperature a... Two simulations of five years (2003-2007)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RegCM4, one coupled with Land surface models BATS and the other with CLM4.5 over West Africa, where simulated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RegCM4 coupled with the new CLM4.5 Land</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urface scheme and the standard one named BATS in order to find the best configuration of RegCM4 over West African. This study coul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ensitivity of land surface model in West Africa climate simulation, and provid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RegCM4 users. The results show fairly realistic restitution of West Africa’s climatology and indicate correlations of 0.60 to 0.82 between the simulated fields (BATS and CLM4.5) for precipitation. The substitution of BATS surface scheme by CLM4.5 in the model configuration, leads mainly to an improvement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Atlantic Ocean, however, the impact is not sufficiently noticeable over the continent. While the CLM4.5 experiment restores the seasonal cycl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biases increase for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Positive biases already existing with BATS are amplified over some sub-regions.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emporal localization (seasonal effect), spatial distribution (grid points) and magnitude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bias) are not simultaneously improved by CLM4.5.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land surface scheme CLM4.5, therefore, leads to a performance of the same order as that of BATS, albeit with a more detailed for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Climate model land surface scheme West Africa Climate REGCM Precipitation West African Monsoon Simulated Data
下载PDF
CLM5.0陆面模式不同土壤分层方案对黄河源区玛多站土壤温湿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包逸群 吕世华 +2 位作者 刘子莎 游辉奇 杨凡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8月玛多站观测资料作为驱动CLM5.0(Community Land Model)模式的强迫场数据,应用CLM5.0模式中不同土壤分层方案,对这一时段玛多站土壤温湿变化特征进行模拟,并检验了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对于土壤温度,CLM5.0模...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8月玛多站观测资料作为驱动CLM5.0(Community Land Model)模式的强迫场数据,应用CLM5.0模式中不同土壤分层方案,对这一时段玛多站土壤温湿变化特征进行模拟,并检验了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对于土壤温度,CLM5.0模式的4种土壤分层方案均能很好地模拟出一年中玛多站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趋势,浅层土壤温度模拟值与观测值相关性更高,深层土壤温度模拟值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且曲线较光滑。4种分层方案中,20层方案对土壤温度的模拟效果最好,平均相关系数为0.942。(2)对于土壤湿度,4种土壤分层方案均能较好地模拟出各层土壤湿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趋势,但较观测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差。20层方案对土壤湿度的模拟效果更好,平均相关系数为0.7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5.0陆面模式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耦合不同陆面方案的WRF模式对2007年7月江淮强降水过程的模拟 被引量:41
5
作者 马红云 郭品文 宋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7-567,共11页
利用WRF模式,分别选用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SLAB、RUC、NOAH、UCM)对2007年7月7-8日的江淮暴雨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虽然主要雨带的基本位置和大致走向受陆面方案的影响并不大,但是降水强度的分布对陆面物理过程... 利用WRF模式,分别选用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SLAB、RUC、NOAH、UCM)对2007年7月7-8日的江淮暴雨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虽然主要雨带的基本位置和大致走向受陆面方案的影响并不大,但是降水强度的分布对陆面物理过程是敏感的,耦合陆面方案比不耦合陆面方案的模拟效果更接近实况;不同陆面方案模拟的降水量均较实况偏小,然而由于考虑的要素和物理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它们对降水的中心落点、雨量值、降水日变化、降水类型以及降水条件的模拟各有所长;特别值得指出,TRMM资料与4种方案的模拟结果均反映出本次降水日变化过程中夜间的峰值特征,这是短时降水(1-3 h)和持续性降水(≥6 h)的综合反映,而凌晨后的降水则主要由持续性降水造成;在各种试验的综合比较中,NOAH方案较其他方案的模拟结果显得更稳定与合理,UCM方案针对城市下垫面的模拟有一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暴雨模拟 陆面方案 城市下垫面
下载PDF
WRF模式不同陆面方案对一次暴雨事件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曾新民 吴志皇 +4 位作者 宋帅 熊仕焱 郑益群 周祖刚 刘华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8,共13页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3.1版本及National Centers for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分析资料,就2003年6月下旬我国江淮及南方地区的强降水事件,以24h短期天气模拟的方式,研究了模式中四个...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3.1版本及National Centers for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分析资料,就2003年6月下旬我国江淮及南方地区的强降水事件,以24h短期天气模拟的方式,研究了模式中四个不同陆面方案对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事件模拟对不同陆面方案是比较敏感的,模拟区域内雨量级别越高,不同方案的TS评分差异就越大,较大范围雨量可存在30%的差异,四种方案的暴雨中心值可存在100%~150%的较大差别;不同陆面方案还导致了模拟平均感热通量及潜热通量的系统性差异,这些差异的分布具有地域特点;陆面方案通过两种机理对模拟降水产生重要影响,即主要影响地表蒸发量,以及主要影响低层环流及水汽辐合,从而分别影响模拟的较大范围降水(如,平均约7%、最大约30%的较大范围雨量差异)及包含模拟降水中心的较小范围暴雨(如,方案间暴雨中心雨量可存在100%~150%的较大差别).可见,不同陆面过程可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程度上影响暴雨天气,改进陆面方案可以提高WRF模式对暴雨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陆面方案 暴雨事件 短期天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陆面模式中土壤冻融过程参数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7
作者 王澄海 董文杰 韦志刚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4-52,共9页
土壤冻融过程在寒区水文和气候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陆面模式中土壤冻融过程的参数化对模式的设计和模拟结果有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广泛应用的Bucket ,SIB ,BATS ,VIC ,BEAS ,LSM等几种主要的陆面模式中的冻融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总结... 土壤冻融过程在寒区水文和气候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陆面模式中土壤冻融过程的参数化对模式的设计和模拟结果有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广泛应用的Bucket ,SIB ,BATS ,VIC ,BEAS ,LSM等几种主要的陆面模式中的冻融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总结和比较。首先 ,详尽地描述了土壤冻融与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结和评述了土壤冻融过程对气候变化的作用。其次 ,对几种主要的陆面过程模式在土壤水热参数化方案中对冻融过程的考虑及其特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还对冻结深度和冻结周期的预报模式进行了简介 ,最后对该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研究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冻融 大气环流模式 陆面过程模式 参数化方案 气候变化
下载PDF
GRAPES中尺度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模拟对流激发的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邓华 薛纪善 +1 位作者 徐海明 何金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7-334,共8页
针对GRAPES中尺度数值模式的三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华南2005年6月17~25日的降水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了不同参数化方案中对流激发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讨论对流的激发状态和预报降水量的关系以及模式预报降水偏少的可能原因。21日的24小... 针对GRAPES中尺度数值模式的三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华南2005年6月17~25日的降水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了不同参数化方案中对流激发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讨论对流的激发状态和预报降水量的关系以及模式预报降水偏少的可能原因。21日的24小时降水量模拟结果显示,总体上雨带与实况接近,但中尺度暴雨中心位置不同。各方案的初始对流激发的状态及演变存在显著不同,并与各自24小时模拟降水量的分布和雨量紧密相关;同时预报对流激发的时间也不同。综合来看,SAS方案能较好地模拟对流的触发,但激发的降水在实况出现小雨和大雨的时段没有太大的区别。用KFETA方案探讨模拟降水偏少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对流层中层垂直速度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 中尺度模式 数值模拟 积云对流参数化 对流激发
下载PDF
不同陆面方案对沪宁高速公路团雾的模拟 被引量:23
9
作者 万小雁 包云轩 +2 位作者 严明良 袁成松 钱玮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7-494,共8页
利用沪宁高速公路实时监测的气象数据分析了2007年11月24日发生在沪宁高速公路镇江段团雾过程的气象要素变化。通过WRF模式耦合三种不同陆面方案对此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旨在检验WRF模式耦合陆面方案对镇江段团雾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 利用沪宁高速公路实时监测的气象数据分析了2007年11月24日发生在沪宁高速公路镇江段团雾过程的气象要素变化。通过WRF模式耦合三种不同陆面方案对此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旨在检验WRF模式耦合陆面方案对镇江段团雾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WRF模式模拟出的团雾天气过程对陆面方案的选择比较敏感,耦合了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后的试验结果更接近实况。(2)水汽参量模拟结果中,SLAB方案比NOAH方案和RUC方案效果好些,NOAH方案与RUC方案差异不大。(3)在地面感热通量变化率模拟上,三者有些区别;在长波辐射变化率模拟上,NOAH方案较优越。(4)在涡度场高值区模拟上,NOAH方案效果比SLAB、RUC方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方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城市及乡村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树华 李洁 文平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7,共8页
建立了一个研究城乡非均匀下垫面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模式。模拟了城市及郊区、乡村下垫面的地面热量通量、地表温度、混合层高度及大气边界层结构等特征。对城乡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对比。模式主要依赖于以下参数和物理量 ... 建立了一个研究城乡非均匀下垫面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模式。模拟了城市及郊区、乡村下垫面的地面热量通量、地表温度、混合层高度及大气边界层结构等特征。对城乡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对比。模式主要依赖于以下参数和物理量 :地面反照率、下垫面粗糙度、土壤的可含水量、下垫面的热容量和热扩散系数、云量等参数。结果表明 ,本模式能合理地模拟不同地表热量平衡、地表气温、混合层高度、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能、位温廓线等 ,以及它们的日变化。该模式所取参数主要针对北京市 ,时间为九月初 ,对于其他城市 ,参数应作相应的调整。本模式还可以用于其他均匀或非均匀下垫面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陆面过程参数化 非均匀下垫面 数值模拟 大气结构 地面热量通量 地表温度
下载PDF
利用WRF对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9
11
作者 缪国军 张镭 舒红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5,共7页
本文介绍了WRF中尺度模式的有关概况,分析了模式的物理结构,并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对河谷城市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的风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观测事实基本一致,表明WRF模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
关键词 WRF模式 参数化方案 大气边界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陆面模式Noah-MP的不同参数化方案在半干旱区的适用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叶丹 张述文 +2 位作者 王飞洋 毛伏平 杨茜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9-201,共13页
针对陆面模式Noah-MP对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2009年8月地表热通量模拟值偏差大的问题,通过分析相关物理过程和模拟试验来探究偏差的来源,并确定合适的参数化方案:采用Chen97方案计算感热输送系数可以改善感热通量的模... 针对陆面模式Noah-MP对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2009年8月地表热通量模拟值偏差大的问题,通过分析相关物理过程和模拟试验来探究偏差的来源,并确定合适的参数化方案:采用Chen97方案计算感热输送系数可以改善感热通量的模拟;采用Jarvis气孔阻抗方案能增大植被蒸腾,改进模式对潜热通量的模拟效果,同时也使热通量在感热和潜热间的分配比例合理;采用LP92方案可减小土壤蒸发阻抗并有利于土壤蒸发,使得模式对潜热通量的模拟效果变好。不同参数化方案的组合试验表明:同时采用2组或3组新的参数化方案组合可以进一步减小模拟的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均方根误差,但是土壤湿度和温度的模拟效果并没有同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模式Noah-MP 半干旱区 参数化方案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下载PDF
陆面过程参数化对太湖地区雷暴过程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薇 苗峻峰 谈哲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4-814,共11页
以2010年8月发生在太湖地区的一次雷暴过程为例,利用WRF模式进行48 h的短期天气模拟,分析两个陆面参数化方案(Noah方案和RUC方案)对雷暴过程模拟的影响。对比模式结果与实况降水以及太湖地区两个站点的近地面要素表明:雷暴过程对陆面参... 以2010年8月发生在太湖地区的一次雷暴过程为例,利用WRF模式进行48 h的短期天气模拟,分析两个陆面参数化方案(Noah方案和RUC方案)对雷暴过程模拟的影响。对比模式结果与实况降水以及太湖地区两个站点的近地面要素表明:雷暴过程对陆面参数化方案的选取较为敏感,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可影响雷暴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强度,两种方案的降水中心值差达40 mm以上,其中Noah方案所模拟的降水与实况更为接近。通过对两个方案模拟的物理量场的对比分析发现,RUC方案中对流发展滞后于Noah方案2 h;这表明陆面过程对雷暴等中尺度对流过程有显著的反馈作用,不同陆面参数化方案的使用影响雷暴发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并改变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陆面过程通过改变地面热通量输送影响边界层结构,使得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风和温度等发生变化并产生辐合辐散,进而影响对流的启动时间和对流发展强度。由于对不同植被的参数化处理的差异,Noah方案对下垫面特征的描述能力优于RUC方案,尤其是对城市下垫面的处理,这也使得之后该方案模拟的雷暴发生时间更加接近于实况且雷暴过程更加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雷暴 陆面参数化 数值预报
下载PDF
CCM3模式中LSM积雪方案的改进研究 (Ⅰ):修改方案介绍及其单点试验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统文 钱正安 宋敏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452,共9页
为了改进美国NCARCCM3全球模式中LSM陆面模型中的积雪方案的模拟效果,在Sun等[1]SAST积雪模型的基础上,作了部分修改后,加进CCM3模式LSM模型中。该方案根据格点区域平均积雪深度的不同,把地面雪盖划分为1到3层不等,能在积雪表层和中间... 为了改进美国NCARCCM3全球模式中LSM陆面模型中的积雪方案的模拟效果,在Sun等[1]SAST积雪模型的基础上,作了部分修改后,加进CCM3模式LSM模型中。该方案根据格点区域平均积雪深度的不同,把地面雪盖划分为1到3层不等,能在积雪表层和中间层更好地描述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详细地考虑了雪的热传导、太阳辐射的穿透吸收、雪的融化、液态水的储存、渗透和再冻结等积雪内部的主要物理过程;根据Nimbus-7卫星实测雪深资料修改了积雪覆盖度和雪面反照率的计算方案。利用前苏联6个台站1978—1983年的实测积雪资料和大气强迫数据,进行了单点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新的积雪参数化方案能够较好地再现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的逐日和季节变化特征,部分提高了积雪参数化方案对积雪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M陆面系统模型 CCM3模式 积雪参数化方案 单点模拟试验
下载PDF
陆面过程参数化对宁波地区雷暴过程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汪雅 苗峻峰 谈哲敏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09,共11页
利用耦合复杂程度不同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Noah、RUC)的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6年6月24日发生在宁波地区的一次典型的雷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雷暴发生前期近地面热力、动力场的特征,Noah方案的模拟较为逼... 利用耦合复杂程度不同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Noah、RUC)的新一代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6年6月24日发生在宁波地区的一次典型的雷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雷暴发生前期近地面热力、动力场的特征,Noah方案的模拟较为逼真,RUC方案没有反映出下垫面覆盖的多样性以及城市下垫面的影响,城乡之间差异不明显;Noah方案模拟的雷暴启动、发展过程与观测较为一致,RUC方案较好地描述出了演变过程中的关键阶段(3次合并过程);由于参数化所考虑的要素和物理过程存在一定差异,Noah方案在对降水的强度、降水中心位置的模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雷暴的持续时间对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的选择比较敏感,两个方案所模拟的雷暴过程持续时间不同程度地长于实际雷暴持续时间;无论是哪种下垫面覆盖类型,白天Noah方案模拟的感热通量均大于RUC方案,而Noah方案模拟的潜热通量均小于RUC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过程 陆面过程参数化 Noah方案 RUC方案 数值敏感性
下载PDF
陆面过程模式CoLM和NCAR_CLM3·0对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陆气相互作用的模拟 II.不同参数化方案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耀明 郭维栋 张耀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3-257,共15页
本研究针对CoLM、CLM3·0模拟结果的差异,就二者采用的不同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导致模式模拟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对植被覆盖度、冠层水、热、辐射传输以及光合作用和气孔导度等物理过程的处理有所不同,而CoLM模式... 本研究针对CoLM、CLM3·0模拟结果的差异,就二者采用的不同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导致模式模拟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对植被覆盖度、冠层水、热、辐射传输以及光合作用和气孔导度等物理过程的处理有所不同,而CoLM模式对这些过程的处理更吻合实际。将CoLM的相关方案移植到CLM3·0进行的一系列数值试验表明,新方案的引入能够明显改善CLM3·0的模拟效果。此外,两个模式还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不同的优化与叶面和冠层空气潜热传导率以及与土壤水文等过程有关的参数化方案,可能是导致模式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模式 森林生态系统 参数化方案 光合作用有效辐射 气孔导度
下载PDF
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改进对东亚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7
作者 鲍艳 张宇 +1 位作者 吕世华 左洪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7-495,共9页
为了进一步检验裸土参数化的气候模拟性能,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Xie等[3]全球降水资料与CCM3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入裸土参数化方案的CCM3能较好地再现冬季东亚和中国地区区域气候的主要特征,模式较... 为了进一步检验裸土参数化的气候模拟性能,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Xie等[3]全球降水资料与CCM3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入裸土参数化方案的CCM3能较好地再现冬季东亚和中国地区区域气候的主要特征,模式较原CCM3能更好地模拟地表温度和东亚及中国西北地区的降水,对东亚季风环流的模拟也较接近实际。同时,该方案在CCM3中的加入改进了青藏高原冬季降雪带及夏季高原东南部降水中心的模拟,提高了模式对高原冬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从而再次说明利用观测资料对模式参数修正及参数化方法的改进是提高数值模式模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大气环流模式 陆面过程参数化 数值试验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中国不同季节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思言 延晓冬 +2 位作者 熊喆 石英 王娟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871-4879,共9页
近几十年中国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较大,在区域气候模拟中尤其需要使用更加准确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基于模式原有的USGS和新开发的LUC90两种土地利用/覆盖资料,利用区域环境集成模拟系统(RIEMS2.0)分别进行连续10a模拟,分析LUC... 近几十年中国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较大,在区域气候模拟中尤其需要使用更加准确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基于模式原有的USGS和新开发的LUC90两种土地利用/覆盖资料,利用区域环境集成模拟系统(RIEMS2.0)分别进行连续10a模拟,分析LUCC对中国不同季节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LUC90资料后,中国及东北、华北、华南夏季平均气温增加,但只有东北模拟与观测值的偏差减小,且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中国及东北、华南冬季平均气温增加,并且模拟与观测值的偏差减少。中国及华北和华南对冬季气温年际变率的模拟改善好于夏季。2)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通过影响潜热通量的变化和净吸收辐射通量的变化来影响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冬季净辐射通量变化对气温变化的贡献较夏季大,而夏季潜热通量变化对气温变化的贡献较冬季大。雨养农田转变森林、草地、灌溉农田过程造成通量变化,其对气温变化的影响也存在不同分区季节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数值模拟 气温 地面通量
下载PDF
NCAR_CLM系列模式对全球近50a陆面状况的模拟及其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司光 陈海山 周晶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446,共13页
基于普林斯顿大学1948—2006年3h一次、1°×1°空间分辨率的全球陆面驱动数据,利用NCAR系列陆面模式CLM3.0、CLM3.5、CLM4.0,分别对全球近50a的陆面状况进行了offline模拟试验。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版本模式对全球... 基于普林斯顿大学1948—2006年3h一次、1°×1°空间分辨率的全球陆面驱动数据,利用NCAR系列陆面模式CLM3.0、CLM3.5、CLM4.0,分别对全球近50a的陆面状况进行了offline模拟试验。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版本模式对全球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地表感热、潜热和地表径流气候态的模拟结果,揭示了不同版本模式对全球陆面变量模拟的差异及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CLM系列模式模拟的土壤温度、湿度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一定差异。与CLM4.0相比,CLM3.0和CLM3.5模拟的1月、7月的浅层和深层土壤温度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存在明显的暖偏差。CLM3.0模拟的土壤湿度在北半球高纬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湿,而在热带及中纬度地区则以偏干为主,尤其是对热带地区深层土壤湿度的模拟存在严重偏干的现象;相比之下,CLM3.5模拟的浅层土壤湿度仅在北半球高纬地区存在偏湿的现象;二者对深层土壤湿度的模拟差异较小。2)CLM系列模式模拟的地表能量通量和地表水文变量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模式对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明显差异主要出现在热带地区,与CLM4.0相比,CLM3.0模拟的潜热(感热)通量总体偏小(大),而CLM3.5模拟的潜热(感热)通量以偏大(小)为主。CLM3.0模拟的地表径流在热带地区明显偏大,CLM3.5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述区域径流偏大的问题,但过分低估了上述地区的地表径流。3)模式模拟结果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性特点。总体而言,CLM3.0对不同地区的土壤湿度和冠层蒸散的季节变化模拟都存在较大偏差,其模拟的土壤湿度明显偏低,而对冠层蒸腾作用在冠层蒸散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估计不足;CLM3.5和CLM4.0对上述结果有了较明显的改进。对于其他陆面因子的季节变化而言,CLM3.0的模拟能力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而CLM3.5和CLM4.0的模拟结果则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用陆面模式 陆面过程 数值模拟 比较分析
下载PDF
一个改进的沙尘天气数值预测系统及其模拟试验 被引量:15
20
作者 雷航 林朝晖 孙建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9-683,共15页
在中尺度气象模式最新版本MM5V3.7的基础上,通过与一个起沙模式的耦合,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CAS)沙尘天气数值预测系统(IAPS 2.0)。该系统与IAP原有的沙尘天气数值预测系统(IAPS 1.0)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气象模式... 在中尺度气象模式最新版本MM5V3.7的基础上,通过与一个起沙模式的耦合,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CAS)沙尘天气数值预测系统(IAPS 2.0)。该系统与IAP原有的沙尘天气数值预测系统(IAPS 1.0)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气象模式中陆面过程模式的改进。利用改进前后两个版本的预测系统对2002年4月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两次较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观测实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系统对沙尘天气的预测能力比改进前的版本有显著的改进,这主要是由于新的陆面模式改善了地表土壤湿度的模拟,进而改进了决定起沙与否的关键因子临界摩擦速度的模拟,从而提高了预测系统对起沙范围和强度的模拟效果。总的说来,采用了更为先进的Noah陆面模式的IAP沙尘(暴)天气数值预测系统对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天气过程具有更好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起沙机制 陆面模式 数值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