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Land Use Activities on the Vegetation Cover an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long the Banks of Niles at Khartoum State, Sudan
1
作者 Galal E. Omer Babiker A. Elhassan Fatima A. Mohammed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5年第3期52-61,共10页
Land use activities (LUA)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evel and situation of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 turn affect human population as they ar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is st... Land use activities (LUA)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evel and situation of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 turn affect human population as they ar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is study analyzed land use patterns in three different locations in Khartoum, Sudan: banks of River Nile, Blue and White Nile.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1) to assess the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their impact on vegetation cover an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of the population, and 2)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behind land use changes along the Banks of Niles, Khartoum State. The study data used were field survey (questionnaire) which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five types of land use patterns: roads, human settlements, agricultural and plantations farms, and industrial of brick-kilns making and investment areas. The primary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ocial survey (questionnaire) as face-to-face interviews with local communities in the study area and by observations. The secondary records during the field survey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nd the Forest National Corporation (FNC) documents, scientific papers and annual reports. SPS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cquired from questionnaires. Results showed that agricultural land, and 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areas increased while forests and bare lands decreased as a result of changes impos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local population with consequent land degradation in terms of environmental value and productivity. Interesting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impact of land use on vegetation cover and livelihood of the population was very complex and dynamic and that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is process were climate fluctuations and human illegal interference. For instance, vast areas in west bank of White Nile were changed from agriculture to residence and investment. In conclusion, land use requires a clear plan for optimum utilization. Various human activities are behind these changes, which have led to deterioration of forest cover and loss of the source of income of local population. Because of such alarming changes, decision makers should initiate efficient plans and management of forests to minimize changes in land cover, especially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We recommend that a sound land use plan should be revised often to ensure rehabilitation, reduce vulnerability to desertification and halt the encroachment by construction of facilities and buildings at the expense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Activates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Sunut Natural FOREST reserve SUDAN
下载PDF
Landscape influences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ginseng planting near 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2
作者 Mingfang Tang Sha Qiu +3 位作者 Lijie Liu Tao Li Shanlin Li Tianshu Y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39-1948,共10页
Ginseng planting in Northeast China brings economic benefits but affects forest landscape integrity and native ecological processes.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impacts of ginseng planting on the forest landscape,Fusong C... Ginseng planting in Northeast China brings economic benefits but affects forest landscape integrity and native ecological processes.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impacts of ginseng planting on the forest landscape,Fusong County in Jilin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a study area.Th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ginseng fields over different time was quantifie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round surveys.Grid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ginseng planting on the landscap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itudes and slopes of ginseng fields increased and became increasingly scattered and smaller closer to the 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Ginseng fields and abandoned fields increased total patches and total area of the local forested landscape,and shared edge lengths between ginseng fields and forests,resulting in continuous fragmentation of the landscape.Although the total area of existing and abandoned ginseng fields accounts for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total landscape,their negative impacts on ecosystem conservation is significant.The local government needs to rationally plan ginseng planting,scientifically implement the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ginseng lands,and enhance awareness of ginseng farmers to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Our stud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maintaining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ginseng industry and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seng planting Agroforestry system land use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Forest degradation 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下载PDF
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湿地监测方案探索——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思思 李帅 +1 位作者 张俊 杨少愚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S01期78-80,共3页
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试点区域,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结合公开的遥感产品进行湿地监测,获取湿地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开展长期可持续的湿地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作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应用探索。
关键词 国土三调 湿地监测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监测成果应用
下载PDF
土地利用驱动下的珠峰自然保护区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蔡葵 王景 +2 位作者 吴文春 拉巴次仁 拱子凌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高原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受土地利用驱动正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脆弱的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威胁,探究珠峰保护区典型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不...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高原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受土地利用驱动正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脆弱的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威胁,探究珠峰保护区典型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不同风险区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以珠峰自然保护区岗嘎湿地为例,运用RS、GIS技术,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Markov)分析得出岗嘎湿地1988—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生态风险指数测算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驱动下的生态风险变化趋势,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展土地利用、降低土地生态风险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岗嘎湿地土地利用以低覆被草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的大幅扩张;前期土地利用动态较大,后期土地利用动态有所减缓;土地结构动态表现在沼泽湿地和草地处在不断地相互转化中;(2)1988—2017年,岗嘎湿地总体生态风险值(ERI)从0.064降至0.062,较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域分别减少了36.9%和30.4%,其他等级风险区面积均有增加,生态环境总体趋于好转,但受耕地、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的影响,局部地区呈现生态风险恶化;(3)生态风险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弹性响应指数较高,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异性,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风险有明显的驱动作用。本文以珠峰自然保护区典型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为基础,通过分区管理提出保育、修复、调控等对策,为珠峰自然保护区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达到降低区域生态风险,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自然保护区 土地利用 土地生态风险 岗嘎湿地
下载PDF
油(燃)气管道类工程穿越湿地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价
5
作者 任开磊 刘波 杨筱 《温带林业研究》 2023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研究油(燃)气管道类线性工程穿越自然保护地时对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的影响。【方法】以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外输管道工程为案例,采用野外调查、专题调查和层次分析法等手段,研究线性工程对自然保护地... 【目的】研究油(燃)气管道类线性工程穿越自然保护地时对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的影响。【方法】以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外输管道工程为案例,采用野外调查、专题调查和层次分析法等手段,研究线性工程对自然保护地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管道线性工程对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综合影响评价指数(EI)为0.123,低于0.200。根据影响评价分类标准表明该项目对保护区的生态影响为轻度。其中,对栖息地影响评分为0.248,对保护管理人力资本影响评分为0.220,根据打分标准,该项目实施对这一区域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有潜在威胁,并一定程度增加了保护管理成本。【结论】科学开展建设项目前期生态影响评价,通过量化影响程度、提出恢复与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减轻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切实维护好该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水平。该研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燃)气管道项目 湿地 自然保护区 生态影响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自然和人工管理驱动下盐城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空间差异 被引量:54
6
作者 张华兵 刘红玉 +1 位作者 郝敬锋 李玉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分为人工管理区和自然湿地区两种模式,根据1987年、1997年、2007年3个时相的景观资料,运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驱动力下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人工管理区,景观斑块平均... 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分为人工管理区和自然湿地区两种模式,根据1987年、1997年、2007年3个时相的景观资料,运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驱动力下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人工管理区,景观斑块平均面积由205.31 hm2降至55.60 hm2,景观多样性指数1.4284降低到1.2928,优势度从0.3634上升到0.7766,表明景观破碎化明显,景观多样性呈降低趋势,优势度则呈上升趋势。景观变化的结果导致景观带状特征变弱,镶嵌性特征十分明显;1987—1997年期间,景观格局空间演变表现为从陆地向海洋的单向演替;而1997—2007年,景观演替呈现多向性特征。(2)自然湿地区,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从0.4844下降到0.3164;而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其指数从0.9019上升到1.4754。景观带状格局发育更加明显,各景观带宽趋于均匀,并且景观从陆地向海洋呈单向演替特征。(3)影响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是:自然湿地区主要受海洋潮汐作用影响,其主要自然过程如地貌过程和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等呈连续性变化,从而导致景观演变呈带状连续性发展;人工管理区主要受人为管理影响,人为管理往往使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发生突变,从而使景观演变呈多向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湿地 自然驱动 人工管理 景观格局变化 盐城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洪河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 被引量:39
7
作者 刘红玉 李兆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5-1222,共8页
从流域尺度,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1954年以来6个时段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洪河保护区及其所在浓江河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连通度进行计算,系统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结果显示... 从流域尺度,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1954年以来6个时段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洪河保护区及其所在浓江河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连通度进行计算,系统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景观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浓江河流域大规模土地利用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年均耕地面积增长速度为101km2/a;②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直接导致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降低,同时也间接影响了洪河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③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景观连通度降低严重割断了景观之间原有的物质交换和功能维持关系,是导致保护区湿地景观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④恢复保护区周围一定面积的湿地,维持良好的景观连通度是实现保护区自然保护效益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河 土地利用 保护区 湿地景观
下载PDF
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变化的驱动力 被引量:6
8
作者 孔东升 郭有燕 张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1-589,共9页
为了更好地发挥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对该湿地生态功能变化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而人口数量的增加、耕地面积的持续扩展以及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对该湿地生态功能变化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而人口数量的增加、耕地面积的持续扩展以及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造成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最主要原因,也是促进湿地环境恶化的主要驱动力;此外,工农业发展过程中,废水和废气排放对湿地造成严重污染,过度放牧导致其生态服务功能减弱;加之水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湿地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土地开发 驱动力 黑河湿地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不同粒度的湿地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及其景观指数动态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长勤 李鑫 +7 位作者 孙力 董斌 李欣阳 汪庆 盛书薇 杨李 杨少文 汪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4-108,147,共6页
以安徽省升金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6、2002、2011年的TM遥感影像,以GIS为数据分析手段,结合Fragstats软件,得出不同粒度下的景观指数;通过多元线型回归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预测2015、2020... 以安徽省升金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6、2002、2011年的TM遥感影像,以GIS为数据分析手段,结合Fragstats软件,得出不同粒度下的景观指数;通过多元线型回归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预测2015、2020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值。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受景观粒度的影响较大;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值,经历了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预计到2015、2020年,该湿地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值将达到2.32和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景观指数 粒度 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洪河保护区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景观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云芳 李苏东 刘红玉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7-121,共5页
选择洪河保护区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域,充分利用历史图件、遥感资料和GIS技术反映保护区及其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并对保护区内湿地景观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1983年以来,洪河保护区周边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活动导致了湿地面积以60 km2... 选择洪河保护区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域,充分利用历史图件、遥感资料和GIS技术反映保护区及其周边土地利用变化,并对保护区内湿地景观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1983年以来,洪河保护区周边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活动导致了湿地面积以60 km2/年的速度减少;(2)保护区内湿地景观多样性降低趋势明显,表明原有的保护区与周边之间明显的景观生态联系因土地利用变化而被强制割断;(3)保护区周边湿地景观严重破碎化以及土地排水活动是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变化的根本原因;(4)恢复保护区周边一定面积的湿地,维持保护区与周边区域适当的景观连续性,恢复保护区基本水文条件是维护保护区自然保护效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湿地保护区 影响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兆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32-37,共6页
使用ARC/INFO和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 ,对以 1 995年 3月的卫星影像图、相关图件及数据为基础的图形数据库进行分析 ,研究了土地利用对勐养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土地利用使季节雨林生境的异质性最高 (多样性指数H为2 .1... 使用ARC/INFO和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 ,对以 1 995年 3月的卫星影像图、相关图件及数据为基础的图形数据库进行分析 ,研究了土地利用对勐养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土地利用使季节雨林生境的异质性最高 (多样性指数H为2 .1 759,优势度指数D为 1 .2 831 ) ,季风常绿阔叶林异质性最小 (H为 1 .2 531 ,D为2 .331 8) .该保护区总的人为干扰强度指数 (HD)为 0 .1 2 87,其中季节雨林生境受干扰最强烈 ,HD达 0 .880 9.季风常绿阔叶林是保护区的优势植被 (占总面积的 78% ) ,土地利用使其约 1 2 .36% (或 1 0 895hm2 )的面积被损坏 .热带雨林 (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和季雨林 ,占总面积的 1 2 % )是重点保护对象 ,土地利用使其损失了约 1 9% ( 2 557hm2 ) ,是受到严重干扰的生境组分 .耕地的斑块数量最多 (占斑块总数的 2 5.86% )而面积却很小 (占总面积的 2 .2 % ) ,呈小块状散布在保护区里 .人们因经营耕地而活动在保护区里 ,构成了大面积的干扰 ,使灌丛草地基本随着耕地散布在保护区里 .要保护好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 ,必须以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来控制耕地的扩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影响 人为干扰 景观变化 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评估与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琴 陈家宽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4年第4期67-70,共4页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有近60年的历史,并成为我国最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网络。如何对已建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快速演变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评估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之一。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其认定的保护...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有近60年的历史,并成为我国最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网络。如何对已建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快速演变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评估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之一。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其认定的保护区开展评估已有多年,但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此知之甚少。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以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评估为案例,介绍了该组织对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方式与过程、特点,提出了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今后如何开展保护成效评估的3点启示:1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必需转型到重建设和保护成效的新阶段;2对保护对象的科学研究和长期监测是提高保护成效的重要基础;3要特别重视滨海湿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湿地 保护 成效评估
下载PDF
1974-2017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4
13
作者 张莹莹 蔡晓斌 +4 位作者 杨超 宋辛辛 李仁东 厉恩华 王学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1974、1979、1984、1990、1996、2001、2006、2009、2014和2017年)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结合研究区44年的气温、降水量、水位等气象水文数据,构建LUCC经验统计模型和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探... 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1974、1979、1984、1990、1996、2001、2006、2009、2014和2017年)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结合研究区44年的气温、降水量、水位等气象水文数据,构建LUCC经验统计模型和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探讨1974-2017年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强度指数由1974年的207增加到2017年的249.36,人类开发利用湖滨带的程度增强,到2017年约有30%的自然湿地转化为坑塘、农田和滩地及建设用地.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均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年以后湖滨带逐渐形成了以养殖为主的低矮围景观.总体上景观趋于破碎化、连通性降低、稳定性变弱.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强度指数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呈较显著的正相关,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4,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则景观更加破碎、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减弱、区域的景观聚集度下降和景观异质性增加.总体而言,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受人为干扰影响明显,开展封湖育草自然恢复与建立植被恢复示范区相结合,构建自湖滨至湖心的梯度变化完整的湿生植被-挺水植被-漂浮植被-浮叶植被-沉水植被的水生植物群落,退耕还草、退垸还湖、修复湖滨带植被,大幅度提高洪湖的自净能力,增加其水生植物多样性,实现湿地的有效修复,改善其结构和功能,维系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景观格局变化
下载PDF
建设项目占用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探讨——以第八师玛纳斯河流域中上游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4
作者 杨华兵 张晓玲 冯新华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2年第1期58-60,72,共4页
文章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玛纳斯河流域中上游湿地省级(兵团)自然保护区为例,阐述了工程项目占用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湿地自然保护区所做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对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占地 生物多样性 影响评价 探讨
下载PDF
基于GF-1卫星数据与面向对象分类的达里诺尔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信息提取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艳琦 秦福莹 +1 位作者 银山 彭秀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0期137-141,共5页
以达里诺尔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基于国产GF-1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和传统目视解译的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土地覆盖遥感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取混淆矩阵对面向对象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充分利用了GF-1... 以达里诺尔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基于国产GF-1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和传统目视解译的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土地覆盖遥感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取混淆矩阵对面向对象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充分利用了GF-1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面向对象分类采取试错法确定最优分割尺度为550,形状和紧致度因子分别为0.6和0.5,各波段权重均为1;(2)面向对象分类总体分类精度达98.22%,KAPPA系数为0.96;(3)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可快速准确提取类型较为复杂的土地覆盖信息,为内陆湿地精准快速提取研究区土地覆盖分类信息提供参考,以期为湿地遥感业务化监测提供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遥感影像 达里诺尔湿地自然保护区 土地覆盖 面向对象分类
下载PDF
湿地气候对周边区域粮食生产的影响——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红艳 姚俊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33期87-94,共8页
为了研究湿地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达到增产目的。以七星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1961—2008年湿地年平均气温、降水和周边3乡1场粮食总产、单产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粮产分解,相关系数计算等方法分析粮产趋势变化和湿地气候对周... 为了研究湿地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达到增产目的。以七星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1961—2008年湿地年平均气温、降水和周边3乡1场粮食总产、单产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粮产分解,相关系数计算等方法分析粮产趋势变化和湿地气候对周边场、乡粮食生产影响。结果表明:五九七农场在粮食总产、单产和增速方面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青原镇,第三位是尖山子乡,最后一位是七星河乡。说明距离湿地远近对粮产有一定影响,四地粮产特别是五九七粮食增减变化对湿地降水变化有着较好的响应,旱年、降水偏少年粮食增产,反之,大涝、降水偏多的年份减产。同时气温变化对当年粮食产量影响较大,对粮产的趋势Yw增加或减少影响弱一些,而降水变化对Yw产量增加或减少的影响是主要的。由此可见,湿地气候冷湿性对周边粮食生产影响是不利的。尤其是通过近10年气候及粮产实际监测表明,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是一致的。应采取治涝措施,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做到旱涝保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 湿地冷湿性气候 周边区域 粮食产量影响 治涝措施
下载PDF
高速公路穿越吉林扶余洪泛湿地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区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历胤男 蔡超 李守峰 《吉林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本文对京哈高速长春至拉林河段改扩建工程穿越吉林扶余洪泛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区内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路域1000 m范围内约有野生维管植物53科148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5种、裸子植物1科1种、被子植物49科142种... 本文对京哈高速长春至拉林河段改扩建工程穿越吉林扶余洪泛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区内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路域1000 m范围内约有野生维管植物53科148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5种、裸子植物1科1种、被子植物49科142种;野生脊椎动物6纲24目41科72种,其中,圆口纲1目1科1种、硬骨鱼纲4目7科14种、两栖纲1目3科4种、爬行纲1目1科3种、鸟纲13目22科37种、哺乳纲4目7科13种。评价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种,分别是白尾鹞和小杓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穿越 吉林扶余洪泛湿地自然保护区 影响评价区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盐城海滨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爽 甄艳 +2 位作者 谭清梅 刘玉卿 张华兵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111,共7页
以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ETM+遥感影像和同期野外实测生物量为数据源,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研究区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生物量湿重、干重精度分别达到了70%和74%;研究区生物量总量湿重为4.996×108kg,干... 以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ETM+遥感影像和同期野外实测生物量为数据源,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研究区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生物量湿重、干重精度分别达到了70%和74%;研究区生物量总量湿重为4.996×108kg,干重为9.370×107kg;在空间上呈现出海陆分异明显,海岸方向变化缓慢;米草、芦苇、碱蓬这3种植物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呈现由高到低的特征,碱蓬的生物量干重集中在0~1.5kg/m2,湿重集中在0~6kg/m2;米草的生物量干重集中在1~2kg/m2,湿重集中在8kg/m2以上;芦苇的生物量干重集中在0~2kg/m2,湿重集中在2~6kg/m2,生物量与株高、盖度呈正相关,干重与二者相关性更强;生物量与生态位、土壤环境要素呈正相关,尤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被生物量 遥感 BP神经网络模型 影响因素 盐城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卢霞 赵倩 +2 位作者 林雅丽 吴亚楠 顾杨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74-81,共8页
以两期WorldView和一期高分GF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决策树分类法提取江苏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核心区的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并以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开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决策树分类... 以两期WorldView和一期高分GF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决策树分类法提取江苏盐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核心区的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并以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开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决策树分类法开展土地利用分类精度较高,最高总体精度为93.89%,Kappa系数为0.87;在2010—2016年间,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显著,其中沼泽草甸面积减少4.48km2;在2010—2014年和2014—2016年间,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率分别为31.56%和33.44%;土地利用转出类型是沼泽草甸、河流和沟渠、建设用地,主要转换为光滩.该研究可为深入探讨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多尺度分割 决策树分类器 土地利用 动态监测
下载PDF
海上溢油事故对九段沙湿地保护区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宁 丁玲 郑磊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4-86,90,共4页
临港海上风电场位于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的海域,水文条件复杂,且周围航道纵横交错。为研究该海域船舶碰撞发生溢油事故对国家级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和对策措施,在二维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MIKE21(SA)模块建立了二维溢油运动分... 临港海上风电场位于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的海域,水文条件复杂,且周围航道纵横交错。为研究该海域船舶碰撞发生溢油事故对国家级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和对策措施,在二维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MIKE21(SA)模块建立了二维溢油运动分析模型。针对不同水文、气象、海洋条件下的3种典型工况,利用所建模型对溢油运动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风向和风速对油膜漂移轨迹以及覆盖面积有影响;在3种工况下,18.5 h内油膜均还未到达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附近。在这一时间内,如及时采取油膜阻拦、吸附和消解措施,可避免对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油事故 数值模拟 MIKE21 生态环境影响 临港海上风电场 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