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9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bility Analysis of Nonlinear Models of Nose Landing Gear Shimmy
1
作者 Jiacai Zhou Yanying Zhao +1 位作者 Qiqi Li Longhua Zhou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4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Shimmy can reduc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nose landing gear, affect ride comfort, and even cause fuselage damage leading to aircraft crashes. Taking a light aircraf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orsional freedom of la... Shimmy can reduce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nose landing gear, affect ride comfort, and even cause fuselage damage leading to aircraft crashes. Taking a light aircraf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orsional freedom of landing gear around strut axis and lateral deformation of tire are considered. Since the landing gear shimmy is a nonlinear system, a nonlinear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front landing gear shimmy is established. Sobol index method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the stability region of the nose landing gear, and Routh-Huritz criterion is used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Sobol index method. We analyse the effect of torsional stiffness of strut, caster length, rated initial tire inflation pressure, rake angle, and vertical force on the stability region of theront landing gear. An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of the strut and the caster length of the nose landing gear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vertical force on the stability region of the nose landing gear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e landing Gear Shimmy Oscillations STABILITY Sobol Index Method
下载PDF
Autonomous landing scene recognition based on transfer learning for drones 被引量:1
2
作者 DU Hao WANG Wei +1 位作者 WANG Xuerao WANG Yuand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期28-35,共8页
In this paper, we study autonomous landing scene recognition with knowledge transfer for drones. Considering the difficulties in aerial remote sensing, especially that some scenes are extremely similar, or the same sc... In this paper, we study autonomous landing scene recognition with knowledge transfer for drones. Considering the difficulties in aerial remote sensing, especially that some scenes are extremely similar, or the same scene has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s in different altitudes, we employ a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based on knowledge transfer and fine-tun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n, LandingScenes-7 dataset is established and divided into seven classes. Moreover, there is still a novelty detection problem in the classifier, and we address this by excluding other landing scenes using the approach of thresholding in the prediction stage. We employ the transfer learning method based on ResNeXt-50 backbone with the adaptive momentum(ADA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e also compare ResNet-50 backbone and the momentum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GD) optimizer.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ResNeXt-50 based on the ADA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has better performance. With a pre-trained model and fine-tuning, it can achieve 97.845 0% top-1 accuracy on the LandingScenes-7dataset, paving the way for drones to autonomously learn landing sc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ing scene recogni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transfer learning remote sensing image
下载PDF
Indirect contact matters:Mid-flight external trunk perturbation increased unilater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loading variables during jump-landings
3
作者 Yu Song Ling Li +7 位作者 Jacob Layer Raychl Fairbanks Maddy Jenkins Gerwyn Hughes Derek Smith Margaret Wilson Qin Zhu Boyi Dai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34-543,F0003,共11页
Purpose: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unanticipated mid-flight medial-lateral external perturbation of the upper or lower trunk o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loading variable s during jump-landings.Methods:Thirty-two... Purpose: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unanticipated mid-flight medial-lateral external perturbation of the upper or lower trunk o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loading variable s during jump-landings.Methods:Thirty-two participants performed double-leg vertical jump-landings while bilateral kinematics and kinetics were collected under 6conditions(upper or lower trunk perturbation locations;no,left,or right perturbation directions).Two customized catapult apparatuses were created to apply pushing perturbation to participants near the maximal jump height.Results:The ball contacted participants near the center of mass for the lower-trunk conditions and approximately 23 cm above the center of mass for the upper-trunk conditions.Under upper-trunk perturbation,the contralateral leg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ly smaller knee flexion angles at initial contact and greater peak knee abduction angles,peak 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s,peak knee extension moments,and peak knee adduction moments compared to other legs among all conditions.Under lower-trunk perturbation,the contralateral leg showed significantly smaller knee flexion angles at initial contact and increased peak 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s and peak knee extension moments compared to legs in the no-perturbation conditions.Conclusion:Mid-flight external trunk pushing perturbation increased ACL loading variables for the leg contralateral to the perturbation.The uppertrunk perturbation resulted in greater changes in ACL loading variables compared to the lower-trunk perturbation,likely due to trunk and ipsilateral leg rotation and more laterally located center of mass relative to the contralateral leg.These findings may help us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indirect-contact ACL injuries and develop jump-landing training strategies under mid-flight trunk perturbation to better prevent ACL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 injuries BIOMECHANICS Kinematics Kinetics landing
下载PDF
Phenomenology of plume-surface interactions and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the Tianwen-1 landing crater on Mars
4
作者 Tao Xu Bo Zheng +6 位作者 ZhaoBin Zhang Juan Li ShouDing Li XinShuo Chen XiuKuo Sun YanFang Wu YiMing Diao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SCD 2023年第3期311-330,共20页
The plume-surface interaction(PSI)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describes the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the landers resulting from the impingement of hot rocket exhaust on the regolith of planetary bodies.The PSI will cau... The plume-surface interaction(PSI)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describes the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the landers resulting from the impingement of hot rocket exhaust on the regolith of planetary bodies.The PSI will cause obscuration,erosion of the planetary surface,and high-speed spreading of dust or high-energy ejecta streams,which will induce risks to a safe landing and cause damage to payloads on the landers or to nearby assets.Safe landings and the subsequent scientific goals of deep-space exploration in China call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SI process,including the plume flow mechanics,erosion mechanism,and ejecta dynamics.In addition,the landing crater caused by the plume provides a unique and insightful perspective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PSI.In particular,the PSI can be used directly to constrain the composition,structure,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soil.In this study,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henomenology and terrestrial tests of PSI:we analyzed the critical factors in the PSI process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in PSI phenomena between lunar and Martian conditions;we also reviewed the main erosion mechanisms and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rrestrial tests on PSI.We discuss the problems with PSI,challenges of terrestrial tests,and prospects of PSI,and we show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landing crater caused by the PSI of Tianwen-1.From analysis of the camera images 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reconstructions,we concluded that the landing of Tianwen-1 caused the deepest crater(depth>40 cm)on a planetary surface reported to date and revealed stratigraphic layers in the subsurface of Martian soil.We further constrained the lower bounds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rtian soil by a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Tianwen-1 landing crater.The PSI may offer promising opportunities to obtain greater insights into planetary science,including the subsurface structure,mineral composition,and properties of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me-surface interaction phenomenology analysis terrestrial test Tianwen-1 landing crater
下载PDF
农地流转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研究进展
5
作者 栗滢超 王慧姣 +3 位作者 孟庆香 李青松 廉中康 申家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373,共9页
综述了土地生态安全领域研究进展及农地流转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总结了农地流转领域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新时代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背景下,土地利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当前农地流转生态风险认知不足、土地生态安全系统性评估... 综述了土地生态安全领域研究进展及农地流转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总结了农地流转领域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新时代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背景下,土地利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当前农地流转生态风险认知不足、土地生态安全系统性评估方法体系有待完善、适应经营权流转的土地生态安全调控机制尚不健全等现实问题,提出进一步探索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发展土地生态安全评估方法,建立从源头调控的土地生态安全调控机制,以满足新形势下乡村振兴中生态振兴对农地持续利用的精细化管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土地生态健康 土地生态风险 土地生态安全 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
下载PDF
202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年展望——土地经济分报告
6
作者 张清勇 曾虹云 +4 位作者 仲济香 夏则霞 温馨 高思悦 丰雷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3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集中于政策对地价的影响、城市土地供给结构与策略的时空动态、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农村集体经...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3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集中于政策对地价的影响、城市土地供给结构与策略的时空动态、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进展、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和结果、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盘活等问题;国外研究侧重土地保护措施和环境保护政策对地价的影响、土地市场的福利效应、土地产权的性别不平等、征地制度的公平性等。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经济研究领域实现了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下一步应着重通过理论研究的创新实现政策的体系化阐释,通过实证研究的深化促进政策的系统性设计,更好地服务新时期的土地制度改革。2024年将重点关注土地经济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城乡融合发展的土地制度创新、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权益实现路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制度试点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市场 土地制度 评述
下载PDF
多样化种植对提升耕地质量的作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慎重 管西林 +5 位作者 宁堂原 孙涛 张玉凤 边文范 董亮 高新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9-634,共16页
多样化种植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和土壤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粮食供给紧张和耕地短缺背景下,多样化种植在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和保障粮食安全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研究对多样... 多样化种植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和土壤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粮食供给紧张和耕地短缺背景下,多样化种植在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和保障粮食安全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研究对多样化种植的理解多集中在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发挥生态功能等方面,对其提升耕地质量的作用关注较少,特别是多样化种植如何通过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多样性来提高耕地质量和维持土壤健康方面的理解还较为局限。本文在总结多样化种植的内涵及对促进耕地土壤健康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作用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多样化种植对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以提升耕地质量为核心发展多样化种植亟需关注的方向和研究重点,以期为多样化种植在我国耕地质量提升策略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化种植 耕地质量 土壤健康 轮作 间作
下载PDF
未来30年中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分布的省级预测
8
作者 李俊 石晓丽 +1 位作者 史文娇 王绍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1-468,共8页
科学预测中国未来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分布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耕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假设未来各省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占全国总面积比例不变,根据各省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实际面积、未来全国耕地及各省份高标准农田规划面积... 科学预测中国未来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分布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高耕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假设未来各省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占全国总面积比例不变,根据各省份耕地和高标准农田实际面积、未来全国耕地及各省份高标准农田规划面积等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二次多项式拟合预测未来30 a全国及各省份耕地面积和高标准农田面积,进而预测未来各省份耕地面积保有率和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结果表明:(1)到2050年,我国耕地面积稳定在1.20×10^(8)hm^(2),耕地面积保有率稳定在100%,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03×10^(8)hm^(2),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从2020年的43.59%增长到2050年的85.89%,增长近一倍。(2)七大区域中,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的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较高,在2020年均已达到70%以上,东北区、西北区、青藏区、西南区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则处于40%~60%之间。到2050年,受耕地比例稳定中略有下降的趋势影响,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青藏区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均达90%以上,东北区、西北区、西南区则处于70%~90%之间。(3)从各省份来看,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等南方省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较高,而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山东省等北方省份的耕地面积保有率较高。研究得到的耕地面积及其保有率、高标准农田面积及其占耕地比例等指标的分省份预测值可以为未来相关部门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未来耕地布局和农田利用等研究提供分省份的总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耕地保护 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例 耕地面积保有率 趋势预测
下载PDF
三亚市耕地质量等级年度变更评价及质量提升
9
作者 张天斌 陈法静 +3 位作者 陈川峰 陈志科 陈宗义 王登峰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7-40,共4页
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可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信息发布制度,并准确掌握区域尺度的耕地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查清影响耕地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有针对性提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对策措施与建议,进而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 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可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信息发布制度,并准确掌握区域尺度的耕地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查清影响耕地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有针对性提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对策措施与建议,进而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以三亚市耕地为对象,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年度变更评价。结果表明,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5.23,其中高等级地(一级地至三级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3.52%,中等级地(四级地至六级地)占49.12%,低等级地(七级地至十级地)占27.36%;三亚市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为障碍层次和渍潜,分别对其提出了改良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耕地面积 等级 改良措施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与应对策略
10
作者 倪剑波 郭鑫 +2 位作者 高瑞 林伟鹏 刘兆德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并从科学配置、存量挖潜、提质增效和层级协同4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对于实现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聚集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山东段 工业用地 空间错配 土地配置
下载PDF
黄河水源涵养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分异特征及未来格局
11
作者 梁康 公丽 +2 位作者 宋小青 张永勇 刘昌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7,共13页
解析黄河水源涵养区历史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和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及其三大子区(Ⅰ黄河上游水源区、Ⅱ渭河南山区、Ⅲ伊洛河区),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覆盖产品数据,... 解析黄河水源涵养区历史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和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及其三大子区(Ⅰ黄河上游水源区、Ⅱ渭河南山区、Ⅲ伊洛河区),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覆盖产品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CA-Markov模型等方法,分析LUCC特征、探测驱动因素和预测未来期(2025年)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自2000s以来,研究区及分区地类呈现退耕还林还草和建设用地快速增长的2条主线变化趋势,其中,全区LUCC主要受到粮食产量、高程和人口密度驱动,Ⅰ区、Ⅱ区和Ⅲ区LUCC的主导驱动因素分别是高程、人口密度和粮食产量。未来生态保护情景相对于自然发展情景,耕地和建设用地扩张将受到约束,能更好地保障生态用地面积以支撑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地理探测器 CA-Markov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互补品序贯拍卖模型的建设用地指标定价机制
12
作者 孟卫东 刘靖羽 +1 位作者 黄波 李宇雨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3,共5页
在引入用地指标与土地间相互依存特征前提下,本文改进了传统的互补品序贯拍卖模型,以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用地指标定价方法。研究表明,建设用地指标的成交价格受竞标人数和土地闲置费用的影响。竞标人指标报价随竞标人数递增而降低,但随... 在引入用地指标与土地间相互依存特征前提下,本文改进了传统的互补品序贯拍卖模型,以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用地指标定价方法。研究表明,建设用地指标的成交价格受竞标人数和土地闲置费用的影响。竞标人指标报价随竞标人数递增而降低,但随土地闲置费递增而递增。进一步分析表明,适当提高土地闲置费用及资质审核要求可最大程度显化指标核心价值,激发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的积极性,提高农村用地的使用效率。研究为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产,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给予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指标 改进的互补品序贯拍卖 定价机制 土地利用效率
下载PDF
202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年展望——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分报告
13
作者 胡振琪 张帆 +2 位作者 张子璇 孙煌 钟安亚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6,共11页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3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综合开发模式与运行机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机制及路径、碳中和背景下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3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综合开发模式与运行机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机制及路径、碳中和背景下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土壤—植物—微生物模式下的复垦土壤重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差异化分区与格局构建、土地信息智能化监测技术与信息提取方法、数字化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基于GIS的土地管理技术。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用地土地整理模式、基于土壤改良的矿区土地复垦、土壤—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作用机制、基于社会经济和生态指标的生态修复、土地信息监测与预测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土地规划技术、土地管理系统优化技术。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复垦与土壤重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监测与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结合当前科技需求,2024年及未来重点关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碳中和目标下的矿区土地复垦、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集约利用和低效用地治理、土地信息可视化技术和土地信息智能化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生态修复 土地信息技术 综述
下载PDF
盐碱地肥沃耕层构建水肥盐综合调控机理与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郭凯 封晓辉 +4 位作者 伍靖伟 陈小兵 巨兆强 孙宏勇 刘小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工作,但目前盐碱区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如何在水资源约束下,优化调控土壤水肥盐动态是当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工作,但目前盐碱区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如何在水资源约束下,优化调控土壤水肥盐动态是当前盐碱地可持续利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利用有机培肥、耕作、节水灌溉、田间覆盖、咸水利用等农艺措施,在盐碱地建立“控盐、保肥、保水”的肥沃耕作层,显著改变了水肥盐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运移过程,实现了盐碱地质量和产能快速提升,上述内容也日益成为盐碱地改良利用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系统总结了盐碱地改良和肥沃耕层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盐碱地肥沃耕层构建下土壤水肥盐综合调控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协同关系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碱地可持续改良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肥沃耕层构建 水肥盐调控 水土资源利用
下载PDF
制度变迁视域下土地储备治理体系的优化逻辑
15
作者 衡爱民 李为科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8-257,共10页
土地储备治理体系是国家加强全民所有土地资产管理、优化土地资产配置、增强土地市场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发展权利益分配、权利归属等问题凸显,其中因土地储备治理体系滞后而带来的问题较为常见。以制度... 土地储备治理体系是国家加强全民所有土地资产管理、优化土地资产配置、增强土地市场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发展权利益分配、权利归属等问题凸显,其中因土地储备治理体系滞后而带来的问题较为常见。以制度变迁为视域,梳理土地储备体系的法理考察与实践演进,探讨土地储备治理体系的优化逻辑和具体路径,将为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新模式和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重庆为例,从土地储备治理体系的现状出发,对近年来土地储备总体经营情况、重点功能片区土地经营效益、土地储备治理体系展开实证分析,实践表明土地储备治理体系土地储备融资渠道得到拓宽,有力支持了当地经济建设,土地储备财务风险得到控制,土地储备监管更为便捷,土地储备促进了重大项目工程建设的推进,土地储备中心加强了一级市场调控,建立储备土地信息库,科学编制储备计划,加快推进前期开发,统筹安排各类资金等工作。不足之处在于,土地储备机构职能权限界限不清,储备整治工作资金保障机制不太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土地储备整治工作的机制尚未建立,土地储备前期开发、系统性风险问题未得到足够重视。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应以土地确权带动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激活土地储备,强化土地价值管理,增强土地附加功能,健全土地储备体系有助于有效利用未开发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流失、保障土地资源发展权。进而从宏观上提出以土地确权带动农村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激活土地储备不断创新的改革路径;从微观上提出应理顺土地储备组织治理体系、优化土地储备资金融资体系、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优化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加强土地储备系统性风险应对,进一步规制宏观经济下行、土地价值下跌等系统性风险等方面进行完善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土地储备 土地发展权 土地收益 土地融资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为乐 许强 +6 位作者 李雨森 单云锋 韦春豪 巨袁臻 郁文龙 王运生 卢佳燕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90,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发育分布规律,并探讨了草滩村液化滑坡—泥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Ⅶ度及以上烈度区内共发育1 535处同震地质灾害,主要为中小规模黄土滑坡和浅表层岩质崩塌,集中分布于黄土梁和黄土塬内冲沟两侧、单薄黄土梁两侧以及大型历史滑坡后壁等局部地形较陡峭的部位。地震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规律,而地形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局部分布规律。同震地质灾害在0.1~0.3 g震峰值加速度区域、发震断层下盘区域、南东坡向、30~60 m坡高范围、斜坡中部以上20~40 m范围分布数量最多。受广泛关注的草滩村“砂涌”灾害本质是饱水黄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液化滑坡。2016年完成的填沟造地工程改变了滑源区地表和地下水流通条件,地下水通道被堵塞,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和下部土体饱和可能是该处发生液化滑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同震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黄土滑坡 液化滑坡—泥流 填沟造地工程
下载PDF
202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年展望——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分报告
17
作者 林坚 张瑜 +1 位作者 安芃霏 王培安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3,共12页
研究目的:总结2023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领域研究进展,展望2024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与优化、土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绿色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 研究目的:总结2023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领域研究进展,展望2024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与优化、土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绿色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国外研究侧重于多类型资源协同配置、土地资源保护效果与路径、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土地利用功能评价、可持续的空间规划方法、空间规划管理制度与方法等方面。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领域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关系、土地资源保护、绿色低碳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评价方法与相关机制、空间规划方法与管理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4年将重点关注土地资源同其他资源的协同机制、土地利用评价方法、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影响机制、土地低碳绿色利用模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治理与规划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 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 空间规划 综述
下载PDF
中国极端天气气候研究——“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简介及最新进展
18
作者 陈海山 张耀存 +6 位作者 张文君 尹志聪 华文剑 况雪源 陈国森 马红云 韩婷婷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45,共23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并表现出群发性、持续性、复合性等特点,不可预测性增加;持续性强降水、极端低温、复合型极端高温干旱、群发性热浪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然而,上述极端...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并表现出群发性、持续性、复合性等特点,不可预测性增加;持续性强降水、极端低温、复合型极端高温干旱、群发性热浪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然而,上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新特征、关键过程和机理尚不完全清楚,重大极端事件的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升。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及其预测和归因”的基本情况。项目拟在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新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多尺度海-陆-气耦合过程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机理,挖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季节-季节预测的前兆信号;发展动力与物理统计相结合的极端事件预测新方法,研制针对中国极端事件的新一代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与检测归因系统。文章重点总结了自2022年12月项目立项至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海气相互作用 陆面过程 海陆气耦合 机理 预测 归因
下载PDF
城市土地要素配置扭曲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19
作者 张璋 周海川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124,共13页
在当前要素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土地作为最基本的要素单元,其市场化配置程度以及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深刻影响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构建土地要素配置扭曲模型基础上,测算了全国105... 在当前要素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土地作为最基本的要素单元,其市场化配置程度以及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深刻影响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构建土地要素配置扭曲模型基础上,测算了全国105个城市的土地要素配置扭曲值,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分析2000—2019年全国以及三个经济圈城市土地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要素在工业和服务业部门间的配置扭曲值近年来趋缓,且不同区域间存在异质性;土地要素配置扭曲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且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土地要素扭曲配置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负面影响,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逐渐变强,说明现行城市建设用地配置不仅存在效率低下问题,还进一步制约了产业升级的步伐。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地方政府应转变“以地谋发展”的方式,完善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运行机制,因地制宜地优化城市用地供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要素 土地供给 配置扭曲 产业结构
下载PDF
土地财政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
20
作者 邵朝对 苏丹妮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7,共16页
文章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激励模式转变的视角,首次考察了充当辖区间竞争“新”工具的土地财政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通过引发地方政府的支出竞争、税收竞争和补贴竞争不仅提高了企业出口概率和出口强度,还抑制了... 文章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激励模式转变的视角,首次考察了充当辖区间竞争“新”工具的土地财政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通过引发地方政府的支出竞争、税收竞争和补贴竞争不仅提高了企业出口概率和出口强度,还抑制了企业出口退出和延长了出口持续期。但由于存在与税收竞争、补贴竞争相关的企业寻租、“政治包袱”以及与支出竞争相关的公共品偏向性扭曲配置,土地财政也使出口企业长期被锁定于低质量、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复杂度的低端竞争方式。概括而言,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开展辖区间竞争的策略性行为在促成出口繁荣的同时也付出了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丧失的代价,对中国“大而不强”出口模式产生了“土地财政诅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企业出口 出口模式 策略性竞争 土地财政“诅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