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less Farmers and Land Adjustment,Land Transfer,Land Inheritance 被引量:1
1
作者 Chunrong SHANG Lan YE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11期55-62,共8页
Based on the household survey of nine villa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Hunan Province,we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less farmers and land adjustment,land transfer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land contract rig... Based on the household survey of nine villa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Hunan Province,we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less farmers and land adjustment,land transfer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land contract rights on a long term basis.We demonstrate that the existence of landless farmers does not pose a serious problem for the current rural community.We also explain the reason why the land is no longer readjusted:the expected return of land adjustment is low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sts are 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less FARMERS LAND adjustment LAND TRANSFER LAN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Employment of Landless Farmers dur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Village: A Case Study of S Village in Shaanxi Province
2
作者 Hua WANG Yanjie XIE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5年第7期92-94,共3页
The re-employment of landless farmers in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villag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farmers. In S Village of Shaanxi Province,the landless farmers are facing the employment pr... The re-employment of landless farmers in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villag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farmers. In S Village of Shaanxi Province,the landless farmers are facing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such as low re-employment rate and quality,lack of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and weak employment willingn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mployment of landless farmers in this urban village such as local government's lack of overall design on the employment of landless farmers,landless farmers' lack of long-term employment concept,poor employment conditions,and lac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Finally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set forth to enhance the employment of landless farmers in S Village: 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the employment of landless farmers; perfecting the fund guarantee for the employment of landless farmers; actively expanding the employment channels; enhancing the employability of landless far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less FARMERS EMPLOYMENT URBAN VILLAGE
下载PDF
Countermeasures for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Security Mechanism for Landless Farmers
3
作者 Jiefang ZH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1期25-27,31,共4页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farmers will inevitably lose their land,which is resulted from the large-scale requisition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The imperfec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has resulted in a ...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farmers will inevitably lose their land,which is resulted from the large-scale requisition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The imperfec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has resulted in a large number of landless farmers being transformed into urban poor people.Therefore,proper resettlement of landless farmer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security mechanism for ensuring the basic livelihood of landless farmers are important issues that need to be resolve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less FARMERS LONG-TERM SECURITY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Reemployment of Landless Community Farmers
4
作者 ZHAO Ti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8年第3期77-80,共4页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has caused more and more farmers to lose their land resources and become community farmers. However, due to the low quality of their own quality and the widespread structural unemploym...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has caused more and more farmers to lose their land resources and become community farmers. However, due to the low quality of their own quality and the widespread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farmers in the community after losing land have low employment rates, which causes farmers to become unemployed again. As community farmers live in buildings, their daily expenses are higher than they were before. How can they sustain their livelihood problems when they lose their land and become unemployed? How to protect their own right to live and achieve reemploy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tatus of the reemployment of the farmers who lost their land, then discusses the solution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urpose of doing so is to find the right way to promote their reemployment by finding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reemployment of farmers in the landless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less community farmers UNEMPLOYMENT Reemployment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for Landless Farm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5
作者 Taipeng Wang 《Proceedings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 2021年第4期31-35,共5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the economy of various regions has rapidly improved.At the same time,people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farmers' social security.In order to 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the economy of various regions has rapidly improved.At the same time,people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farmers' social security.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form a relatively stable social order,there is a need to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farmers so as to ensure that more people acquire basic social security rights.On this basis,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social security status of landless farmers in R city,and analyzes the old-age security as well as the medical insurance of landless farmers in R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less farmers Old-age security Medical insurance
下载PDF
无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策略执行意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灵辉 张迎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8,139,共7页
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DTPB)构建农民关于无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策略的心理认知影响执行意愿的理论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支配农民保障策略执行意愿的主观决策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感知价值与感知风险构成行为态度,进... 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DTPB)构建农民关于无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策略的心理认知影响执行意愿的理论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支配农民保障策略执行意愿的主观决策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感知价值与感知风险构成行为态度,进而正向影响农民执行意愿。(2)上级影响与同伴影响化为主观规范,进而正向影响农民执行意愿。(3)便利条件与自我效能塑造感知行为控制,进而正向影响农民执行意愿。(4)在影响农民执行意愿的9个因素中,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的效应位居前列,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地农民 DTPB 保障策略 执行意愿 心理认知
下载PDF
面向失地居民的城中村包容性更新路径探讨——以苏州陆慕老街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雷诚 于子博 +1 位作者 肖雪纯 王欣 《中国名城》 2024年第2期61-70,共10页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其拆迁后的更新不仅关系到城市品质的提升,也涉及失地居民的生计问题。以往传统的“大拆大建”模式,往往会忽视城中村居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其普遍面临空间福利失配、持续生计乏力、互动机会欠缺...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其拆迁后的更新不仅关系到城市品质的提升,也涉及失地居民的生计问题。以往传统的“大拆大建”模式,往往会忽视城中村居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其普遍面临空间福利失配、持续生计乏力、互动机会欠缺等不包容困境。因此,如何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实现城中村拆迁后的包容性更新,满足失地居民的可持续生计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失地居民包容性研究及实践进展,分析城中村失地居民的包容性困境与需求,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建构了包容性的城中村拆迁后更新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框架,并以苏州陆慕老街为实践案例,结合设计框架从“情感-自然、实质-经济、交往-社会”3个维度,提出“功能聚焦、空间营造、交通建构、绿色均等、设施共享”的技术路线,旨在为构建包容性的城中村拆迁后更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更新 失地居民 可持续生计 包容性 陆慕老街
下载PDF
地权依赖:土地发展权过度转移与失地农民市民化困境
8
作者 王子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200,共8页
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取决于失地农民市民化转型的完成度,而土地发展权配置对市民化内涵演变至关重要,因此探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发展权配置与失地农民市民化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必要性。既有关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要研究普遍... 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取决于失地农民市民化转型的完成度,而土地发展权配置对市民化内涵演变至关重要,因此探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发展权配置与失地农民市民化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必要性。既有关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要研究普遍认为需要增权于民,但却难以解释为何部分地区失地农民土地权利密集与市民化转型迟缓同生并存的现实。基于此,该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珠三角城郊失地农民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论证土地发展权配置是如何影响农民市民化发展进程及其社会性后果。研究结果表明:①囿于历史与制度等原因,珠三角城郊失地农民长期享有着较为充分的土地发展权配置,但是失地农民并没有真正完成市民化转型,反而在市场就业、居住选择和社会场域等方面呈现出多重反市民化现象。②究其实质在于,珠三角地区土地发展权过度转移强化了失地农民对土地增值收益的高度依赖,致使大部分失地农民不断地“再乡土化”,进而形塑出反市民化结构,最终造成其日趋脱嵌于现代城市发展体系。这意味着,土地发展权的赋权并不必然等同于失地农民市民化能力的获得。③据此,需要校正目前珠三角地区土地发展权配置偏差,在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逐渐推动土地发展权配置由过度型向适度型转变。为此,一是需要强化政府土地发展统筹,明晰权利归属法律主体;二是应优化征地补偿方式,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公共性和公益性;三是有必要建立失地农民诉求的甄别和回应机制体系,完善土地征收与收益分配的制度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市民化 土地发展权 城镇化发展 珠三角 城郊村
下载PDF
共同富裕愿景下农村土地捐赠问题研究
9
作者 刘灵辉 张迎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10-122,共13页
遵循第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的理念与精神,创新地提出农村土地捐赠的概念。基于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促使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户将土地捐赠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低收入的无地少地农户,以达到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从此视角出发,构... 遵循第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的理念与精神,创新地提出农村土地捐赠的概念。基于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促使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户将土地捐赠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低收入的无地少地农户,以达到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从此视角出发,构建起农村土地捐赠的运行机制,在农村土地捐赠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土地捐赠的参与主体不积极和捐赠数量不充分、土地捐赠的管理主体和监督主体不明确、捐赠土地的再利用方式不清晰。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捐赠的法律政策不健全不完善、农村土地捐赠实施机构的选择面临着自治和法治的困局、农村土地捐赠激励机制的严重缺位、农村土地捐赠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据此,提出四条对策建议以助力农村土地捐赠的实现: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捐赠的法律政策体系、组建高效联动的农村土地捐赠执行机构、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土地捐赠激励机制、倡导先富带后富的农村土地捐赠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第三次分配 农村土地捐赠 无地少地农户 土地交回
下载PDF
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89
10
作者 黄祖辉 俞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135-142,共8页
近年来,失地农民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隐形的弱势群体,其再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推广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被视为解决其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 近年来,失地农民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隐形的弱势群体,其再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推广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被视为解决其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一些失地农民培训项目却因为农民参与度不高而开展得不甚理想。通过对失地农民培训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培训意愿的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发现技能培训经历、雇佣关系、对培训效果的看法以及培训时间等变量,对失地农民的培训意愿在统计上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再就业 培训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体育权利的保障路径——以失地农民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真文 王岐富 +1 位作者 吴琛 李艳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18,共6页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体育权利常常被忽视,...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体育权利常常被忽视,作为权利的表现形式,失地农民体育权利问题已经受到了体育界和法学界的关注。研究认为:体育权利的构成因素包括:主体因素是人,客观因素是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教育和体育生活等活动和过程,内容因素是资格和可能性,形式因素是社会认可和法律规定;体育权利的存在方式包括自主处分身体的权利、参赛权和竞赛权、合理的场地使用权、紧急救助权、规则保护权和体育自治权。体育权利是法律所赋予的、公民和组织所享有的接受体育教育、参与体育运动和从事体育事业的各种资格和自由。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体育权利被忽视的原因,提出了培育体育权利保障意识、构建权利保障制度、配备健全的体育场地设施、完善体育权利保障的监督体系等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失地农民 依法保障 体育权利
下载PDF
失地农民雇佣就业、自主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州市高新区东渚镇的调查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晖 温作民 李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
论文基于苏州市高新区东渚镇的调研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分析失地农民雇佣就业、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再就业培训、家庭非农劳动收入等对失地农民就业,包括被雇佣和自主创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拆迁收... 论文基于苏州市高新区东渚镇的调研数据,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分析失地农民雇佣就业、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再就业培训、家庭非农劳动收入等对失地农民就业,包括被雇佣和自主创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年龄、拆迁收入等变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适量的拆迁补偿相对而言能够促进失地农民的创业活动。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就业培训体系、社会保障体制、扶持失地农民创业及探索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金发放模式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雇佣就业 自主创业 MULTINOMIAL LOGIT模型
下载PDF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提高失地农民就业水平吗——基于北京地区连续跟踪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轶 陈建伟 王琦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59,共18页
本文以北京地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年和2015年两次失地农民社会调查数据,通过失地农民的就业机制分析,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稀有事件偏差"检验,分析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就业机会、... 本文以北京地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年和2015年两次失地农民社会调查数据,通过失地农民的就业机制分析,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稀有事件偏差"检验,分析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就业机会、职务晋升和就业行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失地农民获得非农就业机会方面,2008年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其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015年人力资本和政治面貌的影响不显著,不过求职途径和户籍的影响显著;在职务晋升方面,两次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培训对其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求职途径、户籍的影响不显著;在就业行业方面,随着时间的推进,2015年失地农民的就业行业选择出现了新的变化,有4.4%的失地农民开始到公共部门就业,2008年人力资本、政治面貌和求职途径变量对其进入传统行业就业无显著影响,2015年开始凸显,特别是对其进入公共部门就业有着显著正向影响,而户籍对进入传统行业有着正向影响,对进入公共部门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就业机会
下载PDF
征地与农户收入结构变化:对九江和襄阳农户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丁士军 杨晶 +1 位作者 张科静 周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8,共8页
失地农户收入结构转型问题是关系农户生计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问题。利用九江和襄阳621个失地农户两阶段调查数据,考察失地前后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失地前后不同兼业类型、劳动力规模和失地程度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异质性... 失地农户收入结构转型问题是关系农户生计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问题。利用九江和襄阳621个失地农户两阶段调查数据,考察失地前后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失地前后不同兼业类型、劳动力规模和失地程度农户收入结构变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与征地前相比,征地后农户农业性收入比重急剧下降,而工资性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失地后农户生计更加依赖于非农务工,尤其是本地非农务工;不同农户兼业程度、不同家庭劳动力规模和不同失地程度的农户征地前后收入结构的变动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中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农业性收入下降幅度显著高于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劳动力规模越大,失地程度越严重,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比重提高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户 收入结构变化 生计 异质性
下载PDF
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杨凌区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志强 唐轲 王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55-60,共6页
运用杨凌周边调研数据,对杨凌失地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宅基地被征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收入对数、抚养系数与社会资本对家庭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财产状况、家庭支出... 运用杨凌周边调研数据,对杨凌失地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宅基地被征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收入对数、抚养系数与社会资本对家庭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财产状况、家庭支出状况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最后针对目前农民生活满意度状况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生活满意度 影响因素 杨凌区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训保 卓朗 +5 位作者 黄水平 徐莉春 吴秀娟 赵华硕 黄薇 刘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1-664,共4页
目的:了解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金山桥社区、茶棚社区两地失地农民1200人,收回有效问卷1041份。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进行... 目的:了解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金山桥社区、茶棚社区两地失地农民1200人,收回有效问卷1041份。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失地农民中,624人(59.9%)没有职业。无职业失地农民心理异常率(49.5%)高于有职业失地农民心理异常率(35.6%),失地农民中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技校及以上的心理异常率分别为53.1%、41.3%、32.5%。无职业失地农民SCL-90总均分、总得分及躯体化、焦虑、忧郁、恐怖因子分均高于有职业失地农民[如,总均分(1.39±0.34)vs.(1.32±0.33),P<0.05]。收入高低、融入社会困难、与社会其他成员联系少、缺乏社会保障是影响失地农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有无职业对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存在明显影响,应开展并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的干预活动,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职业技能,维护其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群抽样 失地农民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晓霞 汪继福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34,共4页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而城镇化所引发的失地农民问题直接面对的就是可持续生计问题。由于社会结构在变迁过程中还存在不平衡性,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还落后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变迁,存在各种...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而城镇化所引发的失地农民问题直接面对的就是可持续生计问题。由于社会结构在变迁过程中还存在不平衡性,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还落后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变迁,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可持续生计问题。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失地农民安置观,实行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增强失地农民的职业选择竞争力,才能真正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可持续生计 城镇化
下载PDF
被征地农民对市民化的社会心理适应过程 被引量:8
18
作者 柴小华 陈传锋 卢美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被征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心理适应过程。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对某“撤村建居”社区进行个案访谈研究。结果建国以来我国被征地农民心理演变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 ,现阶段我国被征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心理适... 目的探讨被征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心理适应过程。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对某“撤村建居”社区进行个案访谈研究。结果建国以来我国被征地农民心理演变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 ,现阶段我国被征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心理适应过程包括身份、角色和自我意识的转变过程 ,就业心理的调整过程 ,以及对城市文化的适应过程。结论积极引导被征地农民适应城市化 ,促进被征地农民的市民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征地农民 城市化 市民化 社会心理适应
下载PDF
土地征用的农户收入效应——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反事实估计 被引量:39
19
作者 崔宝玉 谢煜 徐英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和城镇化高速推进期,土地征用和失地农户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但土地征用是否会具有收入效应仍然莫衷一是,缺乏准确估计。本文基于2011年成都市"农村住户家庭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和城镇化高速推进期,土地征用和失地农户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但土地征用是否会具有收入效应仍然莫衷一是,缺乏准确估计。本文基于2011年成都市"农村住户家庭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估计了土地征用对失地农户收入的影响,为检视政府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合理性,健全政府土地征用政策、缓解土地征用冲突、完善征地后相关服务提供新观察。研究发现:1土地是否被征用确实存在着农户总收入效应和非农收入效应,被征地农户比未被征地农户总收入和非农收入显著高出19.6%和9.1%,使用OLS回归方法低估了土地征用对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大致低估了11%,这为政府征地的合理性提供了农户收入佐证。2征地比例并不存在总收入效应和非农收入效应,被征地农户并不是被征地越多收入就会越高,但却会显著降低失地农户的农业收入,大致降低了81%,因而还要认识到土地征用对农户收入的有限性作用,打破土地征用的农户收入神话。3结合当前土地征用实践表明,过分强调土地征用农户收入效应并不能根除征地冲突和矛盾,一方面,要通过多元化就业渠道、多源化收入来源以及多样性社会保障制度避免了被征地农户"失地失业",提高被征地农户增收能力和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更要强调征地程序公平合法,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底层设计,加强对健康状况差、低收入等贫弱群体的保障,提升被征地农户人力资本和优化就业分布状态,使被征地农户能够顺利完成职业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失地农户 农业收入 非农收入 PSM模型
下载PDF
失地农民公民身份及其社会保障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常柏 双传学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4-80,73,共8页
公民身份是社会保障的政治前提,也是保证社会保障公平性的价值基础。探讨公民身份必须以特定社会群体具体实践来考察其公民身份的具体形态。目前失地农民公民身份缺失导致其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立宪中的工具主义和实用主... 公民身份是社会保障的政治前提,也是保证社会保障公平性的价值基础。探讨公民身份必须以特定社会群体具体实践来考察其公民身份的具体形态。目前失地农民公民身份缺失导致其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立宪中的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主导思想忽视了对人权的保障和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国家本位的集体主义观念惯性致使农民个体权利被长期忽略以及农民缺乏主张自由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保障失地农民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就必须确认其土地产权,使其享有同等国民待遇,完善政治参与机制,畅通社会保障诉求渠道。失地农民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必然是一个进行社会抗争和政府赋权相互融合的政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公民身份 社会保障 公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