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exmedetomidine and sufentanil on hemorheology,stress respons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repair of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1
作者 Bin Wang Xing Zhao Yan-Ling Sun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7年第19期72-75,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repair of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and the changes of hemodynamics, stress...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repair of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and the changes of hemodynamics, stress respons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1) and observation group (n=51) according to the lottery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nesthesia with sufentanil,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dexmedetomidine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anesthesia, and the other anesthesia drugs were the same. The hemodynamics before anesthesia induction (T1), 10 min after medication (T2), pneumoperitoneum (T3), and tube drawing (T4), serum stress respons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fore operation and after 24 h of operation were measured in all subjects. Results: At T1 and T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modynam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3and T4, HR, SBP, and DBP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corresponding period, and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3, and T4, the HR, SBP and DBP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stress hormon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surgery. After surgery 24 h, two groups of serum ACTH, Cor and ALD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preoperativ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inflammatory cytokin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surgery. After surgery 24 h, the levels of serum IL-10 and TNF-毩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dexmedetomidine and sufentanil anesthesia can maintain hemodynamic stability of patients reduce the stress response and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concentr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potential effective anesthesia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XMEDETOMIDINE SUFENTANIL laparoscopic repair of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HEMODYNAMICS Stress respons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下载PDF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寿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78例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39例)和对照组(常规手术,39... 目的分析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78例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39例)和对照组(常规手术,3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感染、肠梗阻、腔隙感染)发生率及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高于对照组的71.8%,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1.69±0.15)分低于对照组的(3.45±0.12)分,Barthel指数(91.45±3.23)分高于对照组的(81.23±6.15)分(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7.72±5.23)h、肠鸣音恢复时间(12.41±4.23)h、住院时间(5.23±0.23)d短于对照组的(42.39±3.53)h、(27.51±3.34)h、(10.88±1.22)d,术中出血量(42.62±3.23)ml少于对照组的(73.24±5.31)ml,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3%低于对照组的30.8%,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老年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较常规手术更能减轻术后疼痛感,同时还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穿孔修补术 十二指肠溃疡 胃穿孔 胃肠动力
下载PDF
腹腔镜修补术和传统修补术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袁有义 肖瑜 +1 位作者 盛兆嗣 王清文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Iaparoscopic Peritoneal Perforation Repair,LR)和传统开腹修补术(Open Ab⁃dominal Perforation Repair,OR)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青海省玉树州... 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Iaparoscopic Peritoneal Perforation Repair,LR)和传统开腹修补术(Open Ab⁃dominal Perforation Repair,OR)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OR治疗,研究组采用LR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4%,低于对照组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9,P<0.05);研究组恢复肠鸣音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使用LR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小手术切口,提高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修补术 上消化道穿孔 效果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王凤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期171-17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优质护理在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5月—2023年3月收治的92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优质护理在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5月—2023年3月收治的92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优质护理,两组均持续随访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生理应激反应、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进食、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知信行理论的优质护理能降低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穿孔 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 知信行理论 优质护理
下载PDF
不同急诊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双江 周建良 +1 位作者 刘主才 张浩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急诊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94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开腹组(41例)采取开腹穿孔修补术,腹... 目的比较不同急诊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94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开腹组(41例)采取开腹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组(53例)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IL-6)含量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开腹组的78.05%(χ^2=5.738,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t/P=7.848/<0.001,9.953/<0.001,10.797/<0.001,4.598/<0.001,9.596/<0.001),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开腹组显著降低(χ^2=7.069,P<0.01)。腹腔镜组术后血清hs-CRP、TNF-α和IL-6含量较开腹组明显下降(t/P=5.203/<0.001,6.683/<0.001,4.424/<0.001)。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穿孔 急性 老年 急诊手术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 开腹穿孔修补术
下载PDF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1
6
作者 任骏 吴彪 龚昭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对比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方法: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28例及开腹修补术65例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胃穿孔开腹修补组患者术后... 目的:对比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方法: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28例及开腹修补术65例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胃穿孔开腹修补组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水平、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与腹腔镜修补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快,为临床上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术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指导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穿孔 穿孔修补术 腹腔镜术 胃肠动力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许宇彪 李碧锦 +2 位作者 何二松 林昌荣 莫凯迪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2期28-31,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81例在本院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42例,开腹组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死亡...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81例在本院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42例,开腹组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镇痛剂使用率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前和术后第1、3、5、7天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和外周血CRP、IL-6、TNF-α。结果: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第1、3、5、7天VAS评分及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两组CD3^+、CD4^+、CD8^+T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7天腹腔镜组CD3^+、CD4^+、CD8^+T细胞均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同一时点CRP、IL-6、TNF-α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效果较开腹好,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应激反应小,微创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肠穿孔修补术 老年患者 上消化道穿孔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斌 赵星 孙艳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9期2664-2667,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患者中的临床运用,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102例行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患者中的临床运用,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102例行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其中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其他联合麻醉药物均相同。检测所有受试者麻醉诱导前(T1)、给药10min后(T2)、气腹时(T3)和拔管后(T4)血流动力学及术前和术后24h血清应激反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T1和T2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3和T4时,观察组HR、SBP和DBP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且与T1时观察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3和T4时,对照组HR、SBP和DBP比T1时显著增高(P<0.05)。术前,两组血清应激激素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h,两组血清ACTH、Cor和ALD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h,两组血清IL-10和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能够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和血清炎性因子浓度,是潜在有效麻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顾洪义 白云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6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并分别接受两种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并分别接受两种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相关指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体温异常情况、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和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 体温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的优势和手术体会 被引量:10
10
作者 潘平东 钟强文 常春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确诊患者,年龄26-75岁,平均56.8岁,行腹腔镜修补术43例(腔镜组),开腹修补术40例(开腹组),记录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确诊患者,年龄26-75岁,平均56.8岁,行腹腔镜修补术43例(腔镜组),开腹修补术40例(开腹组),记录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寻找病灶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4.6个月,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中寻找病灶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急性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成为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手术的首发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穿孔 腹腔镜 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襄瑜 曾长青 +5 位作者 郑羽 池良杰 许超 陈鸿源 夏浩沄 吴健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5期62-64,6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70例,其中35例腹腔镜手术者为腹腔镜组,35例开放手术者为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70例,其中35例腹腔镜手术者为腹腔镜组,35例开放手术者为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合并脏器损伤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合并脏器损伤方面与开放组均无明显差异,而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方面均显著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1例,2.86%)明显低于开放组(7例,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肠梗阻、腹腔积液(感染)等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应用于老年患者,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同时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等优点,疗效好,应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老年患者 上消化道穿孔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比研究 被引量:91
12
作者 黄树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4期2467-2469,共3页
目的比较胃穿孔者行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胃穿孔患者94例,根据患者的要求行腹腔镜修补术(腹腔镜组,41例)或开腹修补术(开腹手术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 目的比较胃穿孔者行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胃穿孔患者94例,根据患者的要求行腹腔镜修补术(腹腔镜组,41例)或开腹修补术(开腹手术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1 h、24 h、48 h、72 h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1 h、72 h的血清胃泌素含量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24 h、48 h的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6例,低于开腹手术组的25例(P<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修补术比较,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手术情况较好,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更理想,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动力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82-484,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6年8月暨南大学附属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78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开腹修补组(n=41)和腹腔镜修补组(n=37),开腹修补组患...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6年8月暨南大学附属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78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开腹修补组(n=41)和腹腔镜修补组(n=37),开腹修补组患者行传统开腹穿孔修补术,腹腔镜修补组患者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修补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患者。腹腔镜修补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修补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开腹修补组(P<0.05)。腹腔镜修补组发生肠梗阻2例,腹腔脓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1%(3/37);开腹修补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肠梗阻5例,腹腔脓肿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3%(12/41);腹腔镜修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修补组(χ~2=4.217,P<0.05)。肠梗阻患者经禁食、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5 d后恢复肠道功能,腹腔脓肿患者经B超引导下穿刺等对症处理治疗10 d后脓肿消失,切口感染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穿孔修补术 上消化道溃疡 溃疡穿孔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传玉 高艳华 刘德民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年第7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74例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术中予以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照组予以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74例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术中予以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对照组予以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 min、手术开始后10 min、拔管后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与心率(heart rate,HR)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等。结果: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 min、手术开始后10 min,实验组MAP、HR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中应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阻断手术刺激、维持循环稳定方面优于芬太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胃肠穿孔 穿孔修补术 雷米芬太尼 丙泊酚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开腹与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汤晟 《上海医药》 CAS 2018年第23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应用开腹及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分析两种手术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且限期手术患者77例,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开腹组(n=33)和腹腔镜组(n=44)。观察两组患者手...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应用开腹及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分析两种手术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且限期手术患者77例,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开腹组(n=33)和腹腔镜组(n=44)。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排气量、术后并发症及疼痛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1~4 d引流量少于开腹组,术后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 <0.05)。结论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应用腹腔镜修补术相较于开腹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且对机体创伤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修补上消化道穿孔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阳 张义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22期2132-2136,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修补上消化道穿孔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LR组,45例)与开腹组(OR组,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修补上消化道穿孔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LR组,45例)与开腹组(OR组,47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腔脓液量、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拔出引流管时间等,以及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肺部感染、肠梗阻、肠瘘、穿孔处感染或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等)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腹腔积液量、手术时间均高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拔出引流管时间均小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组(LR)与开腹组(OR)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在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方面,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可能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穿孔 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 开腹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兴 朱永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6-66,7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均无中转开腹,无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梗阻症状发生。结论: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安全有效。
关键词 腹腔镜 上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穿孔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术后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谢明秀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5期681-682,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23例行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给予63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后护理,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指标和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123例行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给予63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后护理,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感染、出血、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穿孔修补术 腹腔镜 术后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胃肠激素及应激指标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煜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5期1-2,共2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胃肠激素及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4月该院进行腹腔镜修补术的37例胃穿孔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开腹修补术治疗的37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胃肠激素及应激指...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胃肠激素及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4月该院进行腹腔镜修补术的37例胃穿孔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开腹修补术治疗的37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胃肠激素及应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胃肠激素、应激激素及炎性应激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围术期胃肠激素及应激指标的波动均优于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 胃肠激素 应激指标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晋 于丽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比较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所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采用经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5例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所致上消化道穿孔患者采用经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90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5例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影响胃肠功能的相关指标,如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泌素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穿孔采用经腹腔镜修补术相对于开腹修补术,术后机体胃肠功能影响小,动力恢复快,治疗效果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穿孔 经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功能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