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rum uric acid is a risk factor for 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Jianjun Guo Qingyu Shen +3 位作者 Jie Li Xiaoming Rong Ying Peng Yamei T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6期2856-2859,共4页
Using 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 classificatio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371 patients with either acute 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or small-artery oc-clusion cerebral infarction wer... Using 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 classificatio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371 patients with either acute 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or small-artery oc-clusion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ecruited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elevated serum uric acid on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tients who have suffered from 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relative to small-artery occlusion pati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vated serum uric acid but reduce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levels.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elevated uric acid and lower triglyceride levels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hyperuricemia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ic acid STROKE 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 small-artery occlusion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CD combined with CDUS in the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2
作者 Shaobin Wang Dong Wang Weixing Huang 《Discussion of Clinical Cases》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CD and CDUS on diagnosis of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Methods:In our study,90 patients who had be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nd diagnosed as LAA according to CISS typing were sel...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CD and CDUS on diagnosis of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Methods:In our study,90 patients who had be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nd diagnosed as LAA according to CISS typing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using CTA as golden standard for diagnoses of stenoses.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LAA,the reliability of TCD and CDUS in diagnosis of the stenosis and distribution of stenosis in each vessel.Results:Hyperten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are risk factors of LAA vascular stenosis.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detection by TCD carries the highest reliability(sensitivity 90.91%,specificity 97.89%,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96.15%,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4.9%,the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was 43.18,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0.09,Kappa=0.9).The consistency of TCD is as good as CTA in head and neck part.The negative coincidence rate was higher in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 vessels(97.98%),followed by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severe stenosis(95.23%).However,the detection rate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vessels positive,moderate and severe stenosis,mild stenosis gradually decreased by TCD.CDUS carries general reliability in detecting intracranial extracranial stenosis,the highest reliability in internal carotid artery(kappa 0.82),and the worst consistency in vertebral artery(kappa 0.38).The negative coincidence rate of CDUS in extracranial cerebrovascular stenosis was highest(97.22),followed by the overall compliance rate(91.55%).242 branches of vascular stenosis were discovered in our study,among which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61.15%(148/242)is higher than that in extracranial artery 38.85%(90/242),ratio of moderate to severe stenosis is as high as 82.23%(199/242).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in ICA is extremely common(51.11%,46/90),and MCA is the common area of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37.16%,55/148).Conclusions:(1)Hypertension,type 2 diabetes are risk factors for LAA stenosis.(2)TCD detection of intracranial vascular stenosis carries the best consistency,and reliability of MCA is the highest.In our search,MCA possesses the highest rate of stenosis,and negative coincidence rate by TCD examination was the highest,which could be used for screening method for stenosis.The reliability of TCD in diagnosis of moderate and severe stenosis was relatively better than mild stenosis.(3)CDUS detection of anterior circulation lesion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lesions.Evaluate effect on moderate and severe stenosi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mild one.The ratio of ICA stenosis was the highest,but the effect on VA was poor.(4)The incidence of intracranial vascular stenosis is more common than that of the intracranial vascular ste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 CDUS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下载PDF
血清KLF2、NOS3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
3
作者 王天舒 景黎君 +1 位作者 杨亚琼 滕军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NOS3)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150例LAA型ACI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48)和重度组(n=66),另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锌指样转录因子2(KLF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NOS3)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150例LAA型ACI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48)和重度组(n=66),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n=150)。比较各组血清KLF2、NOS3水平;ROC曲线分别分析血清KLF2、NOS3水平对LAA型ACI的诊断价值和对发生重度LAA型ACI的预测价值。[结果]LAA型ACI组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组LAA型ACI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依次显著降低(P<0.05)。血清KLF2、NOS3二者联合诊断LAA型ACI的AUC为0.858,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86.00%,优于KLF2、NOS3各自单独诊断(Z联合检测-KLF2=3.796,Z联合检测-NOS3=4.689,均P<0.001)。血清KLF2、NOS3二者联合预测发生重度LAA型ACI的AUC为0.878,灵敏度为77.27%,特异度为90.48%,优于KLF2、NOS3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检测-KLF2=2.401,P=0.016;Z联合检测-NOS3=3.070,P=0.002)。[结论]LAA型ACI患者血清KLF2、NOS3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负相关,二者联合应用对LAA型ACI诊断和病情预测具有较高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样转录因子2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 大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疾病诊断 病情评估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析血管内皮细胞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4
作者 安冬 梁永林 +3 位作者 赵思晨 赵芸慧 刘中唐 裴晓丽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失调对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具有重要影响。中医“肺”与血管内皮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具有相关性。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肺与肠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相关性的高度概括,可作为血管内皮细胞与肠...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失调对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具有重要影响。中医“肺”与血管内皮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具有相关性。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肺与肠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相关性的高度概括,可作为血管内皮细胞与肠道菌群相关联的理论基础。本文可为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干预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菌群 肺与大肠相表里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对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玄丽慧 杨娜 +4 位作者 冯玉婧 王茜 闫丽丽 孟艳宏 李雪梅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对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34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111例、心源性卒中(CS)型患者59例、穿支动脉疾病(PAD)型患者29例、其他病因(OE)型患者13...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对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34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111例、心源性卒中(CS)型患者59例、穿支动脉疾病(PAD)型患者29例、其他病因(OE)型患者13例、不确定病因(UE)型患者2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脂蛋白(a)。比较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分析不同发病机制的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并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在234例脑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低于非LAA型患者(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非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P<0.05)。且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多有吸烟史(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均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脂蛋白(a)在不同CISS亚型脑梗死患者中呈差异表达,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表达水平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脂蛋白(a)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直接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疗效对比研究
6
作者 程娅雯 韩香凝 +5 位作者 李嘉豪 商苏杭 程三平 张润宁 韩建峰 刘福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 比较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 ADAPT)与支架取栓(stent-retriever thrombectomy, SR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 目的 比较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 ADAPT)与支架取栓(stent-retriever thrombectomy, SR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ion, ICAS-LV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所致AIS患者,根据首选取栓装置将患者分为ADAPT组和SR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验及检查结果、手术过程及临床预后等。结果 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ADAPT组48例,SRT组6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SRT组首次取栓成功再通率(P=0.014)及首选取栓装置成功再通率(P<0.001)均高于ADAPT组,且医源性夹层(P<0.001)及血管痉挛(P=0.003)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ADAPT组更换取栓装置补救治疗比例显著高于SRT组(P<0.001);但在最终血管成功再通率、症状性及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良好预后率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患者,首选SRT治疗相较于ADAPT治疗具有更高的即刻成功再通率,且血管损伤风险更小,但二者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DAPT) 支架取栓(SRT) 动脉粥样硬化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
7
作者 迟冬雨(综述) 宋秀娟(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SUS)目前被认为是在影像上表现为栓塞性卒中,且经仔细诊断评估后,未确定特定的或公认的卒中病因的隐源性卒中亚型。据推测,在ESUS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抗凝治疗比抗血小板治疗更有效。然而,实际上在几项相关ESUS实验...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SUS)目前被认为是在影像上表现为栓塞性卒中,且经仔细诊断评估后,未确定特定的或公认的卒中病因的隐源性卒中亚型。据推测,在ESUS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抗凝治疗比抗血小板治疗更有效。然而,实际上在几项相关ESUS实验中,抗凝治疗相比于阿司匹林既不安全,也不有效。故更确切地理解和判断ESUS的病因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将讨论ESUS概念的背景、定义、诊断,从栓子来源分析其病因及与ESUS的关联,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 非狭窄性大动脉粥样硬化 亚临床房颤 卵圆孔未闭
下载PDF
遗传预测虚弱指数与脑卒中相关性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8
作者 刘佳 刘红敏 +2 位作者 桂园园 殷蕾 贾晶晶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4-9,共6页
目的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R)分析遗传预测的虚弱指数(FI)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从一项大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获得与FI相关的工具变量(IVs)。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估计因果效应,应用多因素MR分析来消除身体质量指数(BMI)、炎... 目的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R)分析遗传预测的虚弱指数(FI)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从一项大型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获得与FI相关的工具变量(IVs)。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估计因果效应,应用多因素MR分析来消除身体质量指数(BMI)、炎症性肠病(IBD)、C-反应蛋白(CRP)对结局的影响,以评估FI和脑卒中的独立因果效应。结果MR结果表明,遗传预测的FI与脑卒中的高风险之间存在关联(OR=1.360,95%CI:1.006~1.838,P=0.046)。对于卒中亚型,基因预测的FI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LAS)的高风险相关(OR=2.482,95%CI:1.279~4.816,P=0.007)。遗传预测的FI与急性脑卒中、非创伤性脑出血卒中、心源性卒中和小动脉卒中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多变量MR分析显示,在调整炎症性肠病后,遗传预测的FI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S)的相关性减弱(P=0.114)。结论MR研究表明,基因预测的FI与脑卒中密切相关。亚组分析表明,基因预测的FI与LAS之间存在相关性,而与IS、CES、SAS及ICH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弱 脑卒中 孟德尔随机化 动脉粥样硬化 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
下载PDF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清CTRP5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散丹 李自如 袁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9期1459-1464,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补体C1q关联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TRP5)水平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ALAA)型脑梗死患者病程中的血清表达水平及其潜在关联性特征。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112例首次发病A... 目的探究血清补体C1q关联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TRP5)水平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ALAA)型脑梗死患者病程中的血清表达水平及其潜在关联性特征。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112例首次发病ALAA型脑梗死患者[ALAA型脑梗死组,男69例,女43例,年龄(64.25±9.42)岁],并配以55例虽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却未表现出脑梗死症状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非脑梗死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66.98±9.78)岁]、41例存在颅内外大动脉斑块患者[斑块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65.10±7.63)岁]及37名健康体检者[正常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63.03±10.85)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入组人员的血清CTRP5水平,比较ALAA型脑梗死组、非脑梗死对照组(包括斑块组和正常组)之间血清CTRP5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非参数U检验、χ^(2)检验。结果正常组与其他3组(即ALAA型脑梗死组、LAA型非脑梗死组以及斑块组)、斑块组与脑梗死组、斑块组与非脑梗死组之间血清CTRP5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59.50、538.00、5327.00、51466.50、5441.00,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CTRP5水平与患病风险间存在正相关联系(OR值为0.002,95%CI 0~0.171)。CTRP5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中得出,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 0.895~0.980,证明了CTRP5在鉴别ALAA型脑梗死病例方面具备一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论血清CTRP5水平与ALAA型脑梗死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相关性;并未检测到血清CTRP5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关系;血清中CTRP5水平有望成为预测ALAA型脑梗死以及评估大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 补体C1q关联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 酶联免疫吸附法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造成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重度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志红 杨改清 +1 位作者 李彩霞 徐志强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976-978,1061,共4页
目的:探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出现重度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70例,根据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情... 目的:探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出现重度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70例,根据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情况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为重度扩张组(n=32)以及非重度扩张组(n=38)。查阅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吸烟史、是否存在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共存、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糖、血脂等指标。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展开分析研究,将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评估上述因素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相关性。结果:重度扩张组与非重度扩张组患者血糖水平、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回归分析结论中,高龄、存在高血压病史、同时合并颅内外两种动脉狭窄、入院NIHSS高于3分的患者出现重度EPVS的病例占比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存在高血压病史、入院NIHSS高于3分是造成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出现重度EPV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存在高血压史、入院NIHSS评分偏高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合并重度EPVS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不同机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基线特征和血管内治疗后结局比较:DIRECT-MT研究亚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宣 张敏敏 +7 位作者 邢鹏飞 姜一 沈红健 张磊 呼延梅华 袁绘 吴雄枫 张永巍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30-1037,共8页
目的比较颅内大血管伴/不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的结局。方法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DIRECT-MT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孤立颅内动脉闭塞LAA型卒中患者(颅内闭塞组)... 目的比较颅内大血管伴/不伴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的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的结局。方法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DIRECT-MT亚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孤立颅内动脉闭塞LAA型卒中患者(颅内闭塞组)和伴有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的串联闭塞LAA型卒中患者(串联闭塞组)的基线特征和预后,分析不同机制学特征(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动脉栓塞)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LAA型卒中患者共108例,其中串联闭塞组63例,颅内闭塞组45例。颅内闭塞组有高血压史的患者比例高于串联闭塞组[77.8%(35/45)vs 52.4%(33/63),P=0.007]。颅内闭塞组闭塞部位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M1段(88.6%,39/44),而串联闭塞组颅内闭塞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49.2%,31/63)和大脑中动脉M1段(49.2%,31/63)(P<0.00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抗栓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吸烟史、基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行静脉溶栓、侧支循环以及救治流程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90 d 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24/45)vs 41.9%(26/62),P=0.243]。颅内闭塞组术后成功再灌注率高于串联闭塞组[93.3%(42/45)vs 77.4%(48/62),P=0.026],但术后24~72 h血管再通率低于串联闭塞组[57.1%(24/42)vs 77.2%(44/57),P=0.034],最终梗死体积小于串联闭塞组[20.1(0.3,65.3)mL vs 34.5(19.9,124.6)mL,P=0.025]。术后NIHSS评分、90 d欧洲五维五水平量表评分和巴塞尔指数评分为95或100分的患者比例等其他次要结局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90 d内的死亡率、无症状性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5~7 d时其他血管区域脑梗死的发生率及新流域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串联闭塞相较于孤立颅内闭塞,末次造影成功再灌注率较低,梗死体积更大,但术后24~72 h血管再通率较高,且神经功能良好预后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与颅内闭塞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 串联闭塞 颅内闭塞 临床结局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nnexin A2、miR⁃9⁃5p表达与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波 徐世成 +2 位作者 赵安容 李垚 张磊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00-606,共7页
目的分析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微小RNA⁃9⁃5p(miR⁃9⁃5p)表达与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颅内大动... 目的分析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微小RNA⁃9⁃5p(miR⁃9⁃5p)表达与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170例作为研究组,健康体检志愿者17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实验室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血清Annexin A2、miR⁃9⁃5p表达,对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进行测定,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轻度ACI亚组39例、中度ACI亚组56例和重度ACI亚组75例。分析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血清Annexin A2、miR⁃9⁃5p表达及二者与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NIHSS评分的相关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发生的影响因素,血清Annexin A2、miR⁃9⁃5p表达对重度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Annexin A2水平均明显升高(t/P=11.636/<0.001、12.198/<0.001、45.099/<0.001、58.651/<0.001),而miR⁃9⁃5p表达明显降低(t/P=34.044/<0.001);轻度ACI亚组、中度ACI亚组、重度ACI亚组血清Annexin A2水平、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NIHSS评分依次升高(F/P=81.628/<0.001、16.766/<0.001、14.000/<0.001),miR⁃9⁃5p表达依次降低(F/P=17.951/<0.001);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血清Annexin A2与miR⁃9⁃5p表达呈负相关(r/P=-0.859/<0.001),血清Annexin A2水平与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NIHSS评分呈正相关(r/P=0.814/<0.001、0.649/<0.001),血清miR⁃9⁃5p表达与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NIHSS评分呈负相关(r/P=-0.737/<0.001、-0.564/<0.001);血清Annexin A2高水平、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高是ACI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1.716(1.201~2.452)、1.924(1.384~2.674)],血清miR⁃9⁃5p高表达是其保护因素[OR(95%CI)=0.835(0.715~0.975)];血清Annexin A2、miR⁃9⁃5p及二者联合预测重度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791、0.925,二者联合预测优于单独预测(Z/P=2.530/0.011、3.364/0.001)。结论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血清Annexin A2水平升高,miR⁃9⁃5p表达降低,与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二者联合对重度ACI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急性 膜联蛋白A2 微小RNA⁃9⁃5p 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 病情严重程度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性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对比研究
13
作者 赵静 石翀 +6 位作者 吴群 万志荣 罗彬 姚昕璐 徐亚辉 王培福 李继来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6期329-333,366,共6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2种不同机制所致急性大血管闭塞(ALVO)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血管内治疗(EVT)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7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接受EVT的ALVO患者。根...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2种不同机制所致急性大血管闭塞(ALVO)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血管内治疗(EVT)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7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接受EVT的ALVO患者。根据卒中病因分型将患者分为LAA组和CE组,应用mTIC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情况、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评价患者90 d预后,统计术后72 h颅内出血转化(HT)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评价EVT的安全性。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疗效及预后,并探讨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84例患者,其中LAA组164例(89.1%),CE组20例(10.9%)。与CE组相比,LAA组年龄更小(P<0.001),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低(P=0.024),基线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更高(P=0.037)。2组既往心房颤动(P<0.001)、饮酒史(P=0.004)及D-二聚体(P=0.008)及尿酸(P=0.038)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2组在穿刺至再通时间、术后成功再通、取栓次数及取栓方式等手术相关操作均无统计学差异。LAA组患者90 d预后良好的比例显著高于CE组(38.4%vs 10%,P=0.012),死亡率较CE组低(13.4%vs 35%,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颅内HT无统计学差异(P=0.5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基线NIHSS评分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AA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EVT治疗较CE型预后更好、死亡率更低;年龄、基线NIHSS评分与不良预后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颗粒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曦光 张慧永 +2 位作者 李林 乔艳丽 张国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 d后进行疗效评估,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S100βprote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72.0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NSE、Glu、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8.00%(4/50)低于对照组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颗粒联合阿加曲班是治疗LAA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案,调节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颗粒 阿加曲班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因子 神经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晓虎 朱发勇 +2 位作者 邱凯 施海彬 刘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接受脑动脉再通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闭塞类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脑动脉再通治疗的AI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管造影结果,将...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接受脑动脉再通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闭塞类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脑动脉再通治疗的AI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管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所致大血管闭塞(LVO)(ICAS-LVO组)和非ICAS所致LVO(非ICAS-LVO组)。所有患者均在到达急诊时接受血样采集,检测D-二聚体(D-D)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CAS-LVO相关预测因子,与D-D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D水平预测ICAS-LVO的价值。结果共纳入273例患者。其中79例(28.9%)患者诊断为ICAS-LVO。与非ICAS-LVO组患者相比,ICAS-LVO组患者更年轻,男性比例更高,有吸烟史者更多,伴心房颤动更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值更低(均P<0.05)。ICAS-LVO组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低于非ICAS-LVO组患者(0.39 mg/L比1.20 mg/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D-D与ICAS-LVO呈显著正相关(OR=0.30,95%CI=0.18~0.47,P<0.01)。基于ROC,血浆D-D预测ICAS-LVO的最佳临界值为0.84 mg/L,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67.5%,阴性预测值为91.6%,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结论基线低D-D水平是ICAS-LVO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助于神经介入医师预先制定血管再通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血管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 脑卒中分型 机械取栓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早发缺血性脑卒中易感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铭 王宁宁 +12 位作者 郑梦琳 武楠 林树东 张智龙 才奇博 郑玉婷 张昊 胡莹 周宇忱 李雪岩 杨秀静 邱长春 李静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4期89-93,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和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早发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和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早发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采用基于群体的病例/对照相关研究,收集病例组急性早发(年龄≤55岁)LAA IS患者847例和对照组样本176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Hcy水平。基因分型应用Sequenom Mass Array质谱技术,使用SpectroCHIP-G384芯片单链延伸法。采用二元Logistic方法计算OR值和95%CI。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间C677T的TT纯合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3%和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病例组中,TT基因型携带者的LAA IS易感风险性较CC型增加2.578倍(OR=2.578,95%CI:1.291~5.150,P=0.007)。病例组较对照组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14.04±7.77μmol/L和11.04±4.5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中,TT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浆Hcy水平最高;CT基因型居中,CC基因型最低,依次为22.26±11.11μmol/L、19.98±8.69μmol/L和11.78±2.19μmol/L。结论 MTHFR基因C667T多态性与早发LAA缺血性脑卒中易感相关,通过降低MTHFR酶活性,增加血浆Hcy水平参与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缺血性脑卒中 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大血管粥样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血小板微粒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暖 夏娜 +1 位作者 胡心荷 李林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粒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20年11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52例,均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根据患者出院后30 d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粒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20年11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52例,均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根据患者出院后30 d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7例)和预后良好组(1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小板微粒、NIHSS及mR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微粒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小板微粒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水平、NIHSS评分及mR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微粒[OR=2.204(95%CI:1.547,3.128)]、NIHSS评分[OR=1.784(95%CI:1.295,2.436)]及mRS评分[OR=1.133(95%CI:1.057,1.206)]与预后不良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微粒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792,0.906),敏感性为0.89(95%CI:0.71,0.95),特异性为0.77(95%CI:0.63,0.8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小板微粒≥中位数组无不良事件生存时间短于血小板微粒<中位数组。结论血小板微粒是潜在的判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也是该类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血小板微粒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胱抑素C建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诺莫图及其预测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楠 耿德勤 +5 位作者 刘尚奇 王方园 王纾 阚姝 巩诗彤 王敦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50-35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胱抑素C(Cys-C)及各项独立相关风险因素,建立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的诺莫图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对2019年1月-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基于胱抑素C(Cys-C)及各项独立相关风险因素,建立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的诺莫图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对2019年1月-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2∶1的比例)到训练集(n=546)和验证集(n=254),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筛选LAA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诺模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临床预测模型的区分能力,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评估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alibration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来评估。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胱抑素C、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为LAA的独立相关预测因素,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训练集曲线下面积为0.800(0.762~0.838),诊断阈值为0.6224,对应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79.2%,验证集曲线下面积为0.838(0.786~0.890),诊断阈值为0.5901,对应灵敏度为79.5%、特异度为78.5%,Calibration校准曲线拟合良好。结论该诺莫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其效果评估比较理想,可以较为简便及直观地个体化识别LAA高危患者,对LAA患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早期通过各项预防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胱抑素C 诺莫图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LAA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随旭 朱瑞 丁笑笑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4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究LAA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75例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比较各指标对LAA型脑梗死患者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血UA、Hcy、CRP水... 目的:探究LAA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75例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比较各指标对LAA型脑梗死患者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血UA、Hcy、CRP水平及均高于无斑块组及对照组,且斑块积分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血UA、Hcy、CRP水平及三者联合检测时诊断不稳定斑块的AUC分别为0.816、0.747、0.883、0.915。结论:血UA、Hcy及CRP水平是预测急性LAA型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可行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血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学才 《系统医学》 2023年第7期113-116,125,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用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聊城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规范化分组处理,划分为...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用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聊城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规范化分组处理,划分为对照组(实行脑梗死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实行脑梗死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每组46例;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NIHSS、mR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MMP-9、MDA水平均下降,SOD水平均升高,其中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脑部血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预后,其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脑梗死 炎症反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