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havior of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in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被引量:3
1
作者 Pan Hua Chen Guoxing +1 位作者 Liu Hanlong Wang Binghu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2期187-193,共7页
Laboratory tests on the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a hollow cylinder apparatus.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cess pore water ... Laboratory tests on the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of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a hollow cylinder apparatus.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fter liquefaction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iatoric stress and axial strain presented a sigmoid curve, and there was a good linear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malized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deviatoric stress. On this basis, a constitutive model of stress-strain responses and a dissipation model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were establish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ults predicted by the two model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influence of relative densities and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quefied soil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relative densities and initial effective confining pressure all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s of liquefied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However, the dissipation model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fter liquefaction was only affected by the confining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urated Nanjing fine sand large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constitutive model dissipation model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下载PDF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软质隔层大变形特性研究
2
作者 卞云龙 李映坤 +2 位作者 徐洁 李海阳 吴国夫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针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隔离装置软制隔层,提出一种新型削弱槽结构,设计了模拟发动机软制隔层变形胀大实验装置。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模拟发动机的充气过程以及隔层的变形胀大过程,利用单轴拉伸实验数据,结合最小二乘法,获得了EPDM隔... 针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隔离装置软制隔层,提出一种新型削弱槽结构,设计了模拟发动机软制隔层变形胀大实验装置。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模拟发动机的充气过程以及隔层的变形胀大过程,利用单轴拉伸实验数据,结合最小二乘法,获得了EPDM隔层二阶Mooney-Rivlin本构模型参数,分析了实验装置充气过程中的内流场特性和隔层变形胀大特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充气过程中实验空腔内会形成多个涡流,隔层表面中心处的压力高于外围区域;随着时间推移,中心处涡流区域逐渐增长,而靠近充气入口处的涡流则逐渐消失,隔层表面的压力差也逐渐减小;随着压力载荷的持续增加,隔层逐渐由类半椭球形状变为一个类半圆球形状,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隔层沿着预制削弱槽破裂,打开后的隔层无任何碎片,表明提出的隔层削弱槽结构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脉冲发动机隔层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脉冲发动机 削弱槽 隔层 本构模型 大变形
下载PDF
大变形巷道顶板可接长锚杆支护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刘洪涛 王飞 +3 位作者 王广辉 赵希栋 汤达 于明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0-607,共8页
为解决大变形巷道支护成本高、效果差的技术难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可接长锚杆。针对大变形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特征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普通锚杆、传统锚索及可接长锚杆的受力与变形特性,构建了围岩一支护系统本构模型,提出了顸板可接长... 为解决大变形巷道支护成本高、效果差的技术难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可接长锚杆。针对大变形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特征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普通锚杆、传统锚索及可接长锚杆的受力与变形特性,构建了围岩一支护系统本构模型,提出了顸板可接长锚杆支护系统,并应用于五家沟煤矿5203回风巷道,有效地控制了顶板的持续变形。结果表明:4m可接长锚杆的最大延伸量为685mm,破断载荷为195kN,在充分发挥高延伸性的同时,保证了较高的支护阻力;顶板可接长锚杆支护系统后期的稳定性及支护强度均大于顶板锚索支护系统。现场监测表明,采用可接长锚杆支护系统维护的顶板,下沉量减小了33%以上,支护强度在160—180kN的可接长锚杆的比例可达87.5%,实现了强力支护与有效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接长锚杆 大变形巷道 本构模型 高阻让压
下载PDF
粗粒料大三轴试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4
作者 刘萌成 高玉峰 +1 位作者 刘汉龙 费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前,粗粒料的抗剪强度与变形特性表达式是在砂土特性研究基础上修改而得到的。实质上,粗粒料具有粒径大、沉陷变形小及颗粒破碎明显等特性而与砂土相区别。因此,研究粗粒料工程特性与本构关系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固有特性。此外,粗粒料在... 目前,粗粒料的抗剪强度与变形特性表达式是在砂土特性研究基础上修改而得到的。实质上,粗粒料具有粒径大、沉陷变形小及颗粒破碎明显等特性而与砂土相区别。因此,研究粗粒料工程特性与本构关系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固有特性。此外,粗粒料在高压、复杂应力状态及动荷载作用下的工程性质研究也有待加强。文中概括和总结了静力条件下粗粒料大三轴试验研究进展情况,包括抗剪强度、变形特性、本构模型及试验技术方面,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料 抗剪强度 变形特性 本构模型 大三轴试验 动荷载作用
下载PDF
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大变形非线性流变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0
5
作者 孙钧 潘晓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57-1968,共12页
讨论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软弱围岩发生挤压大变形的复杂力学行为,将挤压大变形归属为变形速率快而收敛速率慢的非线性流变变形范畴。在分析挤压大变形流变力学机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非线性二维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和大(小)变形三维弹黏塑性... 讨论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软弱围岩发生挤压大变形的复杂力学行为,将挤压大变形归属为变形速率快而收敛速率慢的非线性流变变形范畴。在分析挤压大变形流变力学机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非线性二维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和大(小)变形三维弹黏塑性本构模型,并进行相关专用程序的研发。运用所研发的材料子程序,对相关流变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就乌鞘岭铁路隧道软弱围岩施工开挖大变形问题进行工程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软弱围岩 挤压大变形 非线性黏弹塑性本构模型 大(小)变形三维弹黏塑性本构模型 三维专用程序软件
下载PDF
TBM掘进围岩挤压大变形机理与本构模型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兴 潘玉丛 +1 位作者 刘建平 刘泉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5-1256,共12页
通过对反映了TBM卸荷特征的砂质泥岩三轴卸围压试验结果分析,揭示了深部软弱地层TBM掘进围岩挤压大变形机理:挤压大变形主要由TBM开挖卸荷瞬时产生的峰前卸荷损伤扩容和峰后破裂碎胀造成的体积扩容组成,峰前岩石内部原生裂隙扩展和新裂... 通过对反映了TBM卸荷特征的砂质泥岩三轴卸围压试验结果分析,揭示了深部软弱地层TBM掘进围岩挤压大变形机理:挤压大变形主要由TBM开挖卸荷瞬时产生的峰前卸荷损伤扩容和峰后破裂碎胀造成的体积扩容组成,峰前岩石内部原生裂隙扩展和新裂隙萌生、扩展导致扩容变形,以及峰后裂隙汇聚贯通成宏观破裂面和多级次生破裂形成,破裂后块体间发生错动或翻转等相对运动引起峰后碎胀大变形,其中峰后的碎胀变形是构成大变形最主要的部分。获取了各特征应力(损伤扩容应力σ1cd、极限承载强度σ1m和线性应变软化应力σ1l)与围压σ3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各变形破坏阶段的临界准则;建立了卸荷损伤扩容阶段的损伤演化方程;基于三轴卸围压试验成果建立了弹性—卸荷屈服损伤扩容—峰后脆性跌落—线性应变软化—残余理想塑性5阶段挤压大变形本构关系。对挤压大变形本构模型在FLAC3D进行了数值实现,并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数值实现程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挤压大变形 损伤扩容 破裂碎胀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击实膨胀土胀缩变形模拟 被引量:29
7
作者 魏星 王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3-1431,共9页
击实膨胀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产生的胀缩体变可以分解为一个随含水率或吸力改变而同步变化的可逆性分量和一个主要产生于干湿循环过程初期的不可逆性分量。可逆性干湿体变来源于组成土骨架的黏土微观结构变形的可逆性,主要由当前吸力或... 击实膨胀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产生的胀缩体变可以分解为一个随含水率或吸力改变而同步变化的可逆性分量和一个主要产生于干湿循环过程初期的不可逆性分量。可逆性干湿体变来源于组成土骨架的黏土微观结构变形的可逆性,主要由当前吸力或含水率的变化确定。不可逆性干湿体变分量与干湿循环引起的土的宏观结构的不可逆变化有关,其大小依赖于当前状态与平衡状态的宏观结构的差异。分别给出了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干湿体变分量的数学描述,结合低塑性非饱和土的BBM模型,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击实膨胀土的实用本构模型。该模型的参数数量少且易于确定。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模拟,表明本模型比经典的膨胀土BExM模型的模拟效果更好,更易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干湿循环 胀缩变形 本构模型
下载PDF
砂土液化大变形的弹塑性循环本构模型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刚 张建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9,共9页
循环剪切过程中饱和砂土的3个体积应变分量(有效球应力变化引起的体变、剪切引起的可逆性体变和不可逆性体变)的变化规律决定了液化后剪应变的发展。基于上述机理、对剪切引起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体变的数学描述、体积相容性条件以及边... 循环剪切过程中饱和砂土的3个体积应变分量(有效球应力变化引起的体变、剪切引起的可逆性体变和不可逆性体变)的变化规律决定了液化后剪应变的发展。基于上述机理、对剪切引起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体变的数学描述、体积相容性条件以及边界面本构理论框架,建立了一个可描述饱和砂土液化后大变形的弹塑性循环本构模型。通过对饱和砂土排水和不排水循环扭剪试验结果的模拟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合理地模拟饱和砂土循环加载条件下从液化前到液化后、从小剪应变到大剪应变的变形发展过程,而且可以合理地模拟饱和砂土液化后再固结大体变的累积特性。本文的研究为定量描述砂土液化后大变形提供了一条合理而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液化后大变形 往返荷载 弹塑性 循环本构模型
下载PDF
压缩试验本构关系的大变形表述法 被引量:7
9
作者 丁洲祥 朱合华 +2 位作者 龚晓南 蔡永昌 丁文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56-1364,共9页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变形理论,采用完全拉格朗日描述法导出压缩试验本构关系的大变形法表述形式。首先根据压缩试验特点建立大、小变形法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之间的转换式,得到一般意义上的大变形法压缩本构关系。然后在小变形法双曲线...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变形理论,采用完全拉格朗日描述法导出压缩试验本构关系的大变形法表述形式。首先根据压缩试验特点建立大、小变形法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之间的转换式,得到一般意义上的大变形法压缩本构关系。然后在小变形法双曲线模型基础上,得到其对应的大变形法本构方程,并提出简化形式的大变形法双曲线模型。工程实例和参数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大变形法双曲线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土体的大变形压缩试验本构关系。大、小变形法的双曲线参数在定义和数值上均不相同,但两者服从一定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压缩试验 本构关系 大变形理论 双曲线模型 割线模量法
下载PDF
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及在ABAQUS软件上的实现 被引量:15
10
作者 庄海洋 陈国兴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50,共6页
基于Yang和E lgam al等人提出的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对该模型的建立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基于新的嵌套屈服面硬化规则,对原有模型的硬化规则的不连续性做了改进,把该本构模型扩展应用到三维液化大变形的数值分析中,实现了基于ABAQU... 基于Yang和E lgam al等人提出的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对该模型的建立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基于新的嵌套屈服面硬化规则,对原有模型的硬化规则的不连续性做了改进,把该本构模型扩展应用到三维液化大变形的数值分析中,实现了基于ABAQUS大型商用软件计算平台上砂土液化大变形的计算子程序的开发,基于该计算平台和开发的本构模型,对动三轴试验体系中砂土试样的液化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分析,给出了试验过程中试样的竖向动位移、整体竖向应力应变关系滞回曲线和动孔压时程曲线的数值计算结果。文中初步验证了该模型在ABAQUS上开发的子程序的可靠性和数值计算模型的可行性,模型的可靠性及其子程序的稳定性还需通过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与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大变形
下载PDF
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的发展展望 被引量:31
11
作者 刘晶波 刘祥庆 杜修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5,共8页
目前我国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破坏灾变机理研究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分析总结我国地下结构抗震理论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六个关键问题:地下结构振动模型试验研究技术,土体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高... 目前我国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与破坏灾变机理研究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分析总结我国地下结构抗震理论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六个关键问题:地下结构振动模型试验研究技术,土体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高轴压的地下结构承重构件地震破坏机理,非一致波动输入及非一致波动输入下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饱和砂土液化大变形理论及本构模型,大型三维非线性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完善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方法与试验研究技术,获得大型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规律与破坏灾变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模型试验 本构模型 非一致输入 饱和砂土 液化大 变形
下载PDF
冻土中锥形桩-土大变形有限元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栋伟 汪仁和 +1 位作者 胡璞 崔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0-644,共5页
应用冻土的粘弹塑本构力学模型,采用温度场与冻土大变形耦合作用的方法,编制了能够模拟寒区冻土大变形的本构有限元程序;并通过用户子程序嵌入到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ADINA中,对冻土中锥形桩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变形场和温度场耦合的有限... 应用冻土的粘弹塑本构力学模型,采用温度场与冻土大变形耦合作用的方法,编制了能够模拟寒区冻土大变形的本构有限元程序;并通过用户子程序嵌入到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ADINA中,对冻土中锥形桩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变形场和温度场耦合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有限元计算结果和模型试验结果非常接近,并且两者的规律性也相同,验证了耦合温度自由度的粘弹塑本构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表明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为寒区冻土中锥形桩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塑性本构模型 大变形 锥形桩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玻璃态聚合物塑性大变形微观结构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平 张杰 甘志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29,共4页
对近年来玻璃态聚合物非弹性大变形的三维微观本构模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评述。主要涉及三链模型 (也称 BPA模型 )、八链模型、全网络模型和非仿射模型。
关键词 玻璃态聚合物 塑性大变形 本构模型 结构 力学性
下载PDF
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大变形非线性流变力学特征及其锚固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孙钧 潘晓明 王勇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9-980,共12页
介绍围岩大变形的工程实例、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定义及其工程特征。系统总结国际上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3种预测方法,即:经验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和试验判定法。将Hoek(1999)对围岩挤压大变形的预测和判定方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应... 介绍围岩大变形的工程实例、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定义及其工程特征。系统总结国际上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3种预测方法,即:经验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和试验判定法。将Hoek(1999)对围岩挤压大变形的预测和判定方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应用于乌鞘岭隧道岭脊段F7断层带开挖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判别,并对这种预测方法进行了可靠性评价,认为有支护情况下比无支护情况下变形预测失效概率要小得多,也就是说毛洞围岩变形收敛率的大小更难以掌控。介绍作者团队对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问题按三维非线性流变的理论分析、相应专用软件的研制;并将理论研究计算成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按大变形三维问题的计算值比按小变形二维平面问题的计算值更接近工程实际;同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化研讨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了管控/约束隧道围岩大变形持续发展的锚固技术措施--一种新型大尺度让压锚杆/预应力长锚索,分析其机制和优势,介绍其构造类型,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思路。该方法已在几处工地不同程度地成功实施,取得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软弱围岩 挤压大变形 预测 小变形二维非线性黏弹塑性本构模型 大变形三维弹黏塑性本构模型 大尺度让压锚杆/预应力长锚索
下载PDF
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大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华 陈国兴 刘汉龙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75-1481,共7页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对饱和南京细砂进行液化后静力再加载试验,研究其液化后应力–应变关系及孔隙水压力(孔压)消散特性,发现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的应力–应变关系呈S型曲线形状、归一化消散孔压与偏应力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饱和南京细砂...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对饱和南京细砂进行液化后静力再加载试验,研究其液化后应力–应变关系及孔隙水压力(孔压)消散特性,发现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的应力–应变关系呈S型曲线形状、归一化消散孔压与偏应力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的本构模型和孔压消散模型,并进行该模型的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2个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探讨初始有效围压、相对密度对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有效围压对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的本构模型及孔压消散模型均有较大影响;相对密度仅对液化后的本构模型有较大的影响,而对孔压消散模型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饱和南京细砂 液化后大变形 本构模型 孔压消散模型
下载PDF
结构性黄土劈裂注浆力学机理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茗如 卢国文 +1 位作者 王腾 王晋伟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9-181,共13页
为了在塑性力学与大变形理论基础上分析黄土地区劈裂注浆力学机理,将注浆初始阶段视为无限土体中的圆孔扩张问题,将孔周围的土体应力分布分为3个区域:弹性区、塑性区及破坏区。结合结构性黄土修正剑桥模型,在弹性区采用小变形理论,在塑... 为了在塑性力学与大变形理论基础上分析黄土地区劈裂注浆力学机理,将注浆初始阶段视为无限土体中的圆孔扩张问题,将孔周围的土体应力分布分为3个区域:弹性区、塑性区及破坏区。结合结构性黄土修正剑桥模型,在弹性区采用小变形理论,在塑性区、破坏区采用大变形理论。根据应力平衡方程、应力应变连续边界条件,推导了考虑排水和大变形时塑性区、破坏区半径及竖向、水平劈裂注浆压力的理论解答,最后结合工程算例进行论证。结果表明:该解答综合考虑了黄土的结构性参数、压缩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塑性破坏参数、剪胀系数、扩孔形式k及屈服准则等因素;同时,还分析了浆泡周围土体的应力应变分布解及在参数影响下的递变规律;经对比分析发现,该文的劈裂注浆压力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测值比较接近,初步证实了理论的可靠性,在黄土地区劈裂注浆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圆孔扩张理论 结构性黄土修正剑桥模型 大变形理论 劈裂注浆 递变规律
下载PDF
考虑材料失效的双线性混合强化本构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齐永胜 赵风华 李卫青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6-1099,共4页
采用考虑钢材失效的双线性混合强化本构关系能够简洁有效地考虑考虑材料的强化、包辛格效应和失效,这在钢结构大变形的数值模拟中是必要的。采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软件验证了这一本构关系在钢结构大变形问题中的适用性,验证算例为... 采用考虑钢材失效的双线性混合强化本构关系能够简洁有效地考虑考虑材料的强化、包辛格效应和失效,这在钢结构大变形的数值模拟中是必要的。采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软件验证了这一本构关系在钢结构大变形问题中的适用性,验证算例为梁柱节点拟静力试验和抗弯钢框架静力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失效 双线性 本构模型 钢结构 大变形
下载PDF
PC/ABS在高应变率下的压缩大变形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阳 王海涛 张云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3期25-29,共5页
目的对PC/ABS在高应变率下的压缩大变形行为进行实验研究与模拟。方法在应变率为1600~5000 s^(-1),温度为293~353 K的范围内,选用霍普金森压杆获取其在高应变率、高温下的大变形行为;选用DSGZ本构模型,模拟PC/ABS在高应变率下的大变形... 目的对PC/ABS在高应变率下的压缩大变形行为进行实验研究与模拟。方法在应变率为1600~5000 s^(-1),温度为293~353 K的范围内,选用霍普金森压杆获取其在高应变率、高温下的大变形行为;选用DSGZ本构模型,模拟PC/ABS在高应变率下的大变形。结果 PC/ABS大变形行为强烈依赖于应变率和温度,屈服应力随应变率增加或温度降低而升高,大变形行为包括弹性、屈服、应变软化和应变硬化。结论DSGZ本构可准确模拟PC/ABS在高应变率、高温下的大变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BS 高应变率 大变形 本构模型
下载PDF
SPH方法在土工大变形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建平 曾庆筠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4-150,共7页
瞬时土工大变形往往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害。为此,预测其路径、速度和深度等形变特征,对正确提出缓解和保护措施极其重要。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是一种纯Lagrange、无网格计算方法,可避免极度大变形时网格畸变而造成计... 瞬时土工大变形往往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害。为此,预测其路径、速度和深度等形变特征,对正确提出缓解和保护措施极其重要。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是一种纯Lagrange、无网格计算方法,可避免极度大变形时网格畸变而造成计算停止等问题。总结了SPH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对国内外主要数据库相关学术论文的收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SPH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综述了SPH的基本理论、土体本构模型、边界条件方面的新进展,介绍了SPH在土工大变形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泥石流、土坡滑移、土体爆炸模拟方面的典型成果,指出了SPH在土工大变形模拟方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SPH 土工大变形 本构模型 边界条件
下载PDF
考虑微观结构特征长度演化的内变量黏塑性本构模型
20
作者 谭阳 迟毅林 +1 位作者 黄亚宇 姚廷强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9-875,共7页
在金属晶体材料高应变率大应变变形过程中,存在强烈的位错胞尺寸等微观结构特征长度细化现象,势必对材料加工硬化、宏观塑性流动应力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宏观塑性流动应力与位错胞尺寸成反比关系,提出了一种新型的BCJ本构模型。利用位错... 在金属晶体材料高应变率大应变变形过程中,存在强烈的位错胞尺寸等微观结构特征长度细化现象,势必对材料加工硬化、宏观塑性流动应力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宏观塑性流动应力与位错胞尺寸成反比关系,提出了一种新型的BCJ本构模型。利用位错胞尺寸参数,修正了BCJ模型的流动法则、内变量演化方程,引入了考虑应变率和温度相关性的位错胞尺寸演化方程,建立了综合考虑微观结构特征长度演化、位错累积与湮灭的内变量黏塑性本构模型。应用本文模型,对OFHC铜应变率在10^-4~10^3 s^-1、温度在298~542K、应变在0~1的实验应力-应变数据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较宽应变率、温度和应变范围内,本文模型的预测数据与实验吻合很好;与BCJ模型相比,对不同加载条件下实验数据的预测精度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最大平均相对误差从9.939%减小为5.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新型内变量黏塑性本构模型 位错胞尺寸 高应变率大应变变形 微观结构特征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