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6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large section highway tunnel based on improved immune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1
1
作者 Hai-tao Bo1,Xiao-feng Jia2,Xiao-rui Wang1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2.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engineering,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yang 473004,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09年第3期163-166,共4页
As in the building of deep buried long tunnels,there are complicated conditions such as great deformation,high stress,multi-variables,high non-linearity and so on,the algorithm for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 As in the building of deep buried long tunnels,there are complicated conditions such as great deformation,high stress,multi-variables,high non-linearity and so on,the algorithm for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unnel engineering are still in the starting stage.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s across the country,it has become a very urgent task to be tackled to carry out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ection of the tunnel to lessen excavation workload and to reinforce the suppor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monstrates an extremely strong capability of identifying,expressing and disposing such kind of multiple variables and complicated non-linear relations. In this paper,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the selection and updat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 adaptability of the immune algorithm is made to replace the selection mode in the original genetic algorithm which depends simply on the adaptability value. Such an algorithm ha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the immune algorithm and the genetic algorithm,thus serving the purpose of not only enhancing the individual adaptability but maintaining the individual diversity as well. By use of the identifying function of the antigen memory,the global search capability of the immune genetic algorithm is raised,thereby avoiding the occurrence of the premature phenomenon. By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section of the Huayuan tunnel,the current excavation area and support design are adjusted. A conclusion with applicable value is arrived at. At a higher computational speed and a higher efficiency,the current method is verified to have advantages in the optimization computation of the tunnel project. This also suggest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mmune genetic algorithm h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stability assessment and informationization design of the wall rock of the tu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e genetic algorithm tunnel super-large section OPTIMIZATION
下载PDF
Stability Analysis of Large Section Rocky Tunnel Support Structure
2
作者 Chaofan Si Jinhai Gao Yahui Li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3年第2期234-245,共12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itial support and secondary lining of the large section tunnel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econdary lining cracking during operation. Taking the large section tun...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itial support and secondary lining of the large section tunnel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econdary lining cracking during operation. Taking the large section tunnel in Zihong village, Qi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large section tunnel. So as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port structure of this tunnel.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the initial support and second lining of this large section tunnel in terms of displacement, stress, plastic zone damage and anchor shaft for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excavation progresses, th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newly excavated tunnel profile is faster, especially at the side walls and arch footings, th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values are slightly larger than other characteristic points, but the final values are stable and converge, and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 monitoring result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is support system is basically in stable state. Therefore, during the tunnel excavation and support process,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idewalls and footings, an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be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unnel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section tunnel Initial Support Secondary Lin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STABILITY
下载PDF
Dynamic evolution in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supporting structures during large section tunnel construction
3
作者 Hua Jiang Jianhua Mu +3 位作者 Jinxun Zhang Yusheng Jiang Chongyang Liu Xiaoyan Zhang 《Deep Undergroun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2年第2期183-201,共19页
The shallow tunnelling method(STM)often uses temporary supports to divide large section tunnels into several closed or semiclosed sections so as to share the upper load.The complex support system composed of primary a... The shallow tunnelling method(STM)often uses temporary supports to divide large section tunnels into several closed or semiclosed sections so as to share the upper load.The complex support system composed of primary and temporary supports can ensure safety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large section tunnel of Beijing Subway Line 12,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pport system by the double-side-drift method(DSDM)during excavation and demolition were analyz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onitoring.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middle cave excavation was the most critical stage of the DSDM,during which the load on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temporary vertical support bore most of the new load during middle cave excavation.During the demolition stage,the load was redistributed,which caused arch settlement and section convergence.The removal of the temporary vertical support exerted the greatest impact in this process.The lateral temporary inverted arch changed from axial compression to axial tension after the middle and lower caves were excavated.Based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port system,some engineering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large section tunnel construction.Thes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large section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section tunnel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n-site monitor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the shallow tunnelling method
下载PDF
大断面花岗岩公路隧道快速施工工法研究
4
作者 陈云娟 刘效智 +2 位作者 潘传琼 赵成龙 敬艺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10-116,共7页
大断面隧道施工穿越较破碎花岗岩区段时,采用台阶法开挖会造成工序之间相互影响,严重制约了大型机械的作业空间,为此在台阶法基础上提出了便于大型机械施工的快速施工工法,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文章基于某高速公路隧道,通过有限差分软件... 大断面隧道施工穿越较破碎花岗岩区段时,采用台阶法开挖会造成工序之间相互影响,严重制约了大型机械的作业空间,为此在台阶法基础上提出了便于大型机械施工的快速施工工法,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文章基于某高速公路隧道,通过有限差分软件,对快速施工工法和施工设计的台阶法留核心土开挖进行两榀开挖下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并结合FISH语言编程和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快速施工工法的围岩损伤及可行性。结果表明:快速施工工法与台阶法留核心土开挖相比,会增大隧道拱肩、边墙以及掌子面处的围岩变形;现场施工时要加强对隧道边墙下方和拱脚处的监测;快速施工工法是一种可应用于现场的、安全高效的施工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 数值模拟 快速施工 围岩稳定性 围岩损伤
下载PDF
硬梁包水电站方变圆大断面隧洞开挖技术
5
作者 张国平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5期33-36,共4页
硬梁包水电站引水隧洞进口方变圆大断面洞室开挖通过先进行安全治理、锁口支护、超前预支护等措施后再进入洞段施工,先进行导洞开挖,再利用导洞开挖取得的技术参数和其所揭示的实际地质情况完成扩挖和分段分层开挖,施工时大量采用光爆... 硬梁包水电站引水隧洞进口方变圆大断面洞室开挖通过先进行安全治理、锁口支护、超前预支护等措施后再进入洞段施工,先进行导洞开挖,再利用导洞开挖取得的技术参数和其所揭示的实际地质情况完成扩挖和分段分层开挖,施工时大量采用光爆和预裂爆破技术与工艺,抓住质量关键并严格过程控制,有效地保证了工程控制目标,效果明显,所取得的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施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梁包水电站 引水隧洞 方变圆大断面 隧洞开挖技术
下载PDF
凤凰山特大断面黄土隧道五步单侧壁导坑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乔明磊 李盛 +3 位作者 张建功 王起才 薛彦瑾 陈智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6-1105,共10页
为解决特大断面黄土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进度慢、成本高的问题,以G30连霍高速公路清水驿至忠和段扩容改造工程凤凰山隧道为背景,提出五步单侧壁导坑法。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双侧壁导坑法、五步单侧壁导坑法、传统单侧壁导坑法和... 为解决特大断面黄土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进度慢、成本高的问题,以G30连霍高速公路清水驿至忠和段扩容改造工程凤凰山隧道为背景,提出五步单侧壁导坑法。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双侧壁导坑法、五步单侧壁导坑法、传统单侧壁导坑法和台阶法在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及钢拱架应力,并结合现场试验段监测数据验证特大断面凤凰山隧道采用五步单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五步单侧壁导坑法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比传统单侧壁导坑法分别减小3.59 cm和1.31 cm,比双侧壁导坑法分别增大1.4 cm和0.59 cm;钢拱架应力除拱肩外均小于双侧壁导坑法,最大处减少了70 MPa,钢拱架应力最大值与钢材屈服强度的比值比双侧壁导坑法增大0.04,比单侧壁导坑法减小0.08。2)传统单侧壁导坑法的安全性小于五步单侧壁导坑法,改进后的五步单侧壁导坑法相比双侧壁导坑法能在控制围岩变形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3)五步单侧壁导坑法中隔壁的最优位置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进行单独优化计算,针对本工程而言,其最优位置为45%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断面黄土隧道 五步单侧壁导坑法 数值模拟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大断面斋堂隧道爆破近区围岩损伤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蒙 刘殿书 +1 位作者 陆欣雨 侯晓倩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7-605,共9页
爆破荷载作用下隧道爆破近区围岩损伤特性研究较少.以斋堂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声波测试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隧道围岩损伤效应及毫秒延期爆破中不同段炮孔对围岩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损伤范围约为2.4 m,隧道围岩累... 爆破荷载作用下隧道爆破近区围岩损伤特性研究较少.以斋堂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声波测试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隧道围岩损伤效应及毫秒延期爆破中不同段炮孔对围岩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损伤范围约为2.4 m,隧道围岩累积损伤由爆炸冲击损伤和爆破振动损伤两部分组成.隧道保留岩体根据损伤分布特征情况可划分为4个不同区域,即严重破坏区、强扰动区、弱扰动区和未扰动区.其中,严重破坏区和强扰动区主要受崩落孔VI和周边孔影响;弱扰动区中的“带状损伤”则是各个段位炮孔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 爆破损伤 声波测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断面浅埋隧道地表沉降Peck修正公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昭 张明礼 +1 位作者 段旭晗 赵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5,共8页
针对经典Peck公式未考虑隧道断面形状、埋深对大断面浅埋隧道地表沉降影响的不足,考虑断面形状与隧道埋深修正系数改进Peck公式。利用白塔山隧道地表沉降实测数据对修正公式进行验证,两个监测断面预测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8.3%,最大... 针对经典Peck公式未考虑隧道断面形状、埋深对大断面浅埋隧道地表沉降影响的不足,考虑断面形状与隧道埋深修正系数改进Peck公式。利用白塔山隧道地表沉降实测数据对修正公式进行验证,两个监测断面预测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8.3%,最大相对误差18.4%。进而采用修正Peck公式对不同断面形状、不同埋深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沉降与断面形状修正系数成正相关,地表最大沉降依次为矩形-1(Ⅰ)>马蹄形-1(Ⅱ)>圆形(Ⅴ)>矩形-2(Ⅲ)>马蹄形-2(Ⅳ);随着大断面浅埋隧道埋深增加,地表最大沉降减小而地表沉降槽宽度相应增大。地表沉降曲线形态由窄而深过渡到宽而浅,地表核心沉降区面积也逐渐减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浅埋隧道 地表沉降预测 Peck修正公式 断面形状
下载PDF
高地应力特大断面隧道的适宜施工工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义乾 刘远明 +4 位作者 田娇 杜碧涛 陈林全 王忠星 牙兰开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723-8732,共10页
为探索高地应力特大断面软岩隧道的适宜施工方法,以桐梓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探索不同高地应力下的3种施工工法[三台阶、CD(cross diaphragm)法、双侧壁导坑法]的适宜性,从围岩变形、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评价... 为探索高地应力特大断面软岩隧道的适宜施工方法,以桐梓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探索不同高地应力下的3种施工工法[三台阶、CD(cross diaphragm)法、双侧壁导坑法]的适宜性,从围岩变形、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评价施工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Ⅴ级围岩:当隧道埋深为300、400 m时,适用三台阶法施工;当埋深为500 m时,适用CD法施工;当埋深为600 m时,适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Ⅳ级围岩:当隧道埋深为300~600 m时,都适用三台阶法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隧道 特大断面 施工工法 数值模拟 适宜性
下载PDF
香炉山隧洞不良地质段“L”型地面超前注浆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利鹏 李坚 +3 位作者 雷啸天 郭亚欣 王廷超 陶志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4-1304,共11页
为解决隧道(洞)建设过程中不良地质段突泥涌水和软岩大变形等问题,依托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提出一种采用全孔长度超过500 m的地面“L”型定向钻孔注浆并辅以洞内超前注浆的加固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确定这一方法的具体设计方案。首先,... 为解决隧道(洞)建设过程中不良地质段突泥涌水和软岩大变形等问题,依托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提出一种采用全孔长度超过500 m的地面“L”型定向钻孔注浆并辅以洞内超前注浆的加固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确定这一方法的具体设计方案。首先,通过现场地质调查与分析,揭示不良地质区段香炉山隧洞建设的技术难点;其次,介绍“L”型定向钻孔注浆的施工过程及注浆工艺;然后,设计出一种能够提高地层稳定性的“L”型地面超前注浆方案,并对地层进行加固;最后,采用掌子面揭示、注浆技术以及大地电磁检测等手段证明现场注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Z1+Z2+Z4”钻场设计为最优地面超前注浆技术方案;2)“L”型定向钻孔注浆辅以洞内超前注浆技术可满足盲区注浆区域覆盖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前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洞 输水隧洞 不良地质段 突泥涌水 软岩大变形 地面“L”型定向钻孔注浆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的超大断面隧道上覆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博 喻义天 +4 位作者 徐松 徐长节 郑凤曲 丁海滨 黄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122,共4页
超大断面隧道上覆荷载是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依托某超大断面隧道工程,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不同覆土厚度与洞径之比下土层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剪胀角对隧道上覆土竖向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覆土厚度与洞径之比增加,土拱效应逐... 超大断面隧道上覆荷载是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依托某超大断面隧道工程,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不同覆土厚度与洞径之比下土层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剪胀角对隧道上覆土竖向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覆土厚度与洞径之比增加,土拱效应逐渐显现;各地层参数对隧道上覆土竖向应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内摩擦角、黏聚力、剪胀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隧道 土拱效应 数值模拟 松动土压力 内摩擦角
下载PDF
波纹钢板套衬加固大断面隧道衬砌力学性能
12
作者 黄文红 徐松 +5 位作者 徐长节 何建国 朱碧堂 童立红 潘晓东 赵俊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3,共6页
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江西省某座大断面隧道地层-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对波纹钢板套衬加固隧道衬砌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波纹钢板套衬分担了部分围岩压力,隧道衬砌的应力出现重分布;波纹钢板套衬与既有衬砌组合结构的承载力随着... 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江西省某座大断面隧道地层-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对波纹钢板套衬加固隧道衬砌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波纹钢板套衬分担了部分围岩压力,隧道衬砌的应力出现重分布;波纹钢板套衬与既有衬砌组合结构的承载力随着锚栓数量的增加而增强,建议拱顶至拱肩区间的锚栓间距为2~3 m、拱肩至拱脚位置锚栓间距为1 m;既有衬砌和波纹钢板套衬对围岩压力的承担比呈负相关;考虑经济性和波纹钢板厚度对锚栓受力的影响,建议波纹钢板厚度不超过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 套衬加固 波纹钢板套衬 隧道衬砌 力学性能 应力 锚栓
下载PDF
曹家滩煤矿掘锚一体化施工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朋 杨拓 +2 位作者 张健 罗健侨 丁维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针对曹家滩煤矿大断面煤巷智能快速掘锚成套装备与掘进工艺不匹配、无法实现完全平行作业等问题,为了提高掘锚一体化平行作业率,以现有技术设备为基础,开展了现场调研、跟班实测、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在实测掘进工作面工艺流程、人员配... 针对曹家滩煤矿大断面煤巷智能快速掘锚成套装备与掘进工艺不匹配、无法实现完全平行作业等问题,为了提高掘锚一体化平行作业率,以现有技术设备为基础,开展了现场调研、跟班实测、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在实测掘进工作面工艺流程、人员配置、各工艺时间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化与理论化研究,对截割、临时支护、永久支护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同时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锚杆密度、长度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在保证安全支护的前提下,提出锚杆减密加长的支护方案,即:在保证原有支护强度的前提下,通过增加锚杆长度和增大锚杆间距来缩短支护时间,提高支护效率,实现掘锚同步的平行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锚一体化 智能化掘进 大断面巷道 掘进工艺
下载PDF
水-岩软化作用下巴东组泥岩隧道大断面开挖掌子面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谢亦朋 梁雄 +2 位作者 阳军生 彭学军 刘德安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4-285,共12页
为明确软弱围岩条件下高速铁路隧道大断面机械化施工过程中的掌子面稳定性特征,以郑万铁路巴东隧道穿越巴东组紫红泥岩段为工程背景,对隧道揭露的巴东组紫红泥岩开展不同含水率下的三轴试验,揭示巴东隧道紫红泥岩的水-岩软化特征;在考虑... 为明确软弱围岩条件下高速铁路隧道大断面机械化施工过程中的掌子面稳定性特征,以郑万铁路巴东隧道穿越巴东组紫红泥岩段为工程背景,对隧道揭露的巴东组紫红泥岩开展不同含水率下的三轴试验,揭示巴东隧道紫红泥岩的水-岩软化特征;在考虑水-岩软化特征的Hoek-Brown强度准则下,构建考虑水-岩软化作用的隧道穿越巴东紫红泥岩地层流-固耦合数值模型,揭示不同地层水位下巴东组紫红泥岩隧道大断面施工掌子面稳定性特征;最终提出“掌子面喷混凝土+掌子面超前锚杆+超前管棚”的组合式超前加固方案。经过试验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1)随含水量的增加,巴东隧道紫红泥岩的刚度与抗剪强度显著降低,与既有研究揭示的浅表地层紫红泥岩相比,巴东隧道紫红泥岩具有更高的抗剪强度;2)掌子面后方拱顶沉降、掌子面前方拱顶预收敛、掌子面挤出变形的最大值均随历史水位的升高而增大;3)根据不同地层历史水位条件下开挖面支护力与挤出变形之间的关系,巴东隧道紫红泥岩掌子面稳定性可以分为A(稳定)、B(短期稳定)以及C(不稳定)3类,对于C类掌子面,采用“掌子面喷混凝土+掌子面超前锚杆+超前管棚”的组合式超前加固措施后,掌子面前后方各项变形最大值可以减小6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组泥岩 水-岩作用 铁路隧道 大断面开挖 掌子面稳定性 超前加固
下载PDF
3车道瓦斯隧道通风流场及瓦斯运移规律研究
15
作者 陈治宇 杨枫 +3 位作者 谢可 林国进 杨文波 何川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9-1044,I0062-I0077,共32页
为有效进行大断面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通风降气,以古金高速公路大梁子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SCDM软件建立2台阶带仰拱的计算模型,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揭示在不同台阶长度、风筒出风口距掌子面距离、双风筒布设形式下,隧道掌子面及... 为有效进行大断面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期通风降气,以古金高速公路大梁子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SCDM软件建立2台阶带仰拱的计算模型,使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揭示在不同台阶长度、风筒出风口距掌子面距离、双风筒布设形式下,隧道掌子面及附近区域的通风流场特征和瓦斯运移规律,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流场在通风20 min后基本稳定,上台阶和仰拱段会形成涡流阻碍瓦斯的运移、扩散和稀释,在风筒非对称布设情况下,掌子面风筒对侧的墙角处出现瓦斯积聚现象;2)隧道内通风降气效果的敏感性影响因素排序为双风筒及布设形式>风筒出风口距掌子面距离>台阶长度,建议优先采用双风筒同侧布设送风,其次调整风筒出风口距掌子面距离为20~25 m和台阶长度为15~20 m;3)采用双风筒同侧布设通风时,掌子面及附近区域风速提高、瓦斯体积分数大幅降低,且施工现场开展的送风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度高,验证了双风筒同侧送风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车道公路隧道 瓦斯隧道 大断面隧道 通风方式 双风筒布置形式 瓦斯运移规律
下载PDF
富水超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法比选研究
16
作者 汪成竹 寇学超 +2 位作者 冯冀蒙 甘海峰 张俊儒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3期54-56,共3页
韶新高速公路的松山隧道穿越富水区域,开挖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涌水现象。基于该隧道地质的资料,利用有限元软件FLAC 3D分别模拟全断面法和上下台阶法2种开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压较小时,宜采用全断面开挖法;当水压力较大时,宜采用... 韶新高速公路的松山隧道穿越富水区域,开挖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涌水现象。基于该隧道地质的资料,利用有限元软件FLAC 3D分别模拟全断面法和上下台阶法2种开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压较小时,宜采用全断面开挖法;当水压力较大时,宜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研究结论对富水超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 超大断面 开挖方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大埋深软岩隧道超前中导洞合理断面尺寸及应力峰值转移机制
17
作者 张宝瑾 谭忠盛 +2 位作者 卫鹏 赵金鹏 林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334-7341,共8页
在超大埋深软岩隧道中,通常地应力较高,且围岩软弱破碎,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变形现象,造成支护结构失效破坏。采用超前中导洞应力释放技术提前释放地应力,可以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小隧道变形量,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 在超大埋深软岩隧道中,通常地应力较高,且围岩软弱破碎,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变形现象,造成支护结构失效破坏。采用超前中导洞应力释放技术提前释放地应力,可以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小隧道变形量,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依托丽香线哈巴雪山大变形隧道,采用文献调研、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对超大埋深软岩隧道超前中导洞合理断面大小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导洞不同断面大小工况下应力释放效果,最终确定中导洞合理断面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超前中导洞断面为正洞断面面积的0.6倍时,应力释放效果较为理想,相比直接开挖正洞,采用合理超前中导洞断面时,正洞拱顶沉降及上、下台阶水平收敛值分别减小28.2%、27.64%和26.71%,且围岩中切向应力峰值向围岩深部转移了约4 m,同时,应力峰值数值有所减小,减小约5.04%。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大变形隧道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埋深 大变形隧道 应力释放技术 中导洞 断面大小
下载PDF
超大断面扁平结构隧道施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宽 莫冠旺 +3 位作者 李响 沈平欢 万波 刘建坤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44,共15页
基于某超大断面扁平结构隧道的上下台阶法施工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在该工程地质条件下台阶长度和锚杆纵距2种施工参数改变带来的影响。利用数值模型对不同台阶长度(分别为30,40,50,60 m)和不同锚杆纵距(分别为1.0,1.5,2.0 m)情况进... 基于某超大断面扁平结构隧道的上下台阶法施工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在该工程地质条件下台阶长度和锚杆纵距2种施工参数改变带来的影响。利用数值模型对不同台阶长度(分别为30,40,50,60 m)和不同锚杆纵距(分别为1.0,1.5,2.0 m)情况进行研究,对隧洞周边岩体中塑性区、围岩应力和围岩变形情况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合数值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施工现场采用台阶长度为50 m和锚杆纵距为1 m的施工参数较合理。该研究成果可为超大断面扁平结构隧道的开挖和支护施工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隧道 公路隧道 数值模拟 台阶法 台阶长度 锚杆纵距
下载PDF
高瓦斯长大公路隧道施工通风优化研究
19
作者 喻兴洪 黄才明 +2 位作者 杨智成 来显杰 石广斌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11-419,共9页
特长大断面瓦斯公路隧道风险大,施工通风是隧道建设的“生命线”。以在建贵州公路第一隧—桐梓隧道为工程背景,综合考虑瓦斯涌出量、爆破炮烟、工作最多人数、作业机械以及最小风速,分别计算压入式通风和巷道式通风需风量、风压及风机功... 特长大断面瓦斯公路隧道风险大,施工通风是隧道建设的“生命线”。以在建贵州公路第一隧—桐梓隧道为工程背景,综合考虑瓦斯涌出量、爆破炮烟、工作最多人数、作业机械以及最小风速,分别计算压入式通风和巷道式通风需风量、风压及风机功率,分析了风管直径对通风阻力的影响规律,并对2种方案瓦斯浓度和风速进行了数值分析,最后比较2种方案的经济性。结果表明:原设计压入式通风方式未考虑非煤系地层瓦斯涌出而无法满足施工通风要求;风管直径对通风阻力影响显著,结合工程实际选用1.8 m风管直径;数值分析表明,压入式通风断面最大瓦斯浓度始终高于巷道式,巷道式通风的瓦斯浓度比压入式通风提前进入稳定区随后趋向于0,巷道式通风的速度稳定区的值比压入式通风高2~2.5倍;巷道式通风方式相比压入式通风,设备投入和运营费用均较低,经济性更优。研究成果具有典型代表性,可为隧道施工通风提供理论指导和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公路隧道 高瓦斯 大断面 施工通风 巷道式通风
下载PDF
单向四车道特大断面公路隧道断面优化研究
20
作者 张玉凤 赵瑞传 张素磊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6-23,共8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传统单向两车道隧道已满足不了现有交通运输需求,特大断面隧道建设规模日渐增大。依托山东省某单向四车道特大断面隧道工程,利用ABAQU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得出了8组不同扁平率下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传统单向两车道隧道已满足不了现有交通运输需求,特大断面隧道建设规模日渐增大。依托山东省某单向四车道特大断面隧道工程,利用ABAQU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得出了8组不同扁平率下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变化规律,确定出隧道合理扁平率范围。研究结果得出当扁平率为0.66~0.70时,隧道断面受力较均衡,支护结构稳定性较好,并且隧道开挖费用较低。本特大断面隧道断面优化方法可为今后同等条件下公路隧道内轮廓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断面优化 数值模拟 扁平率 二次衬砌 特大断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