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 transposition for massive and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Ren-Wen Wan Zhi-Wen Luo +4 位作者 Yi-Meng Yang Han-Li Zhang Jia-Ni Chen Shi-Yi Chen Xi-Liang Shang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11期813-826,共14页
BACKGROUND Superior capsular reconstruction(SCR)with 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transposition was developed to massive and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s(MIRCTs);however,the outcomes of this technique remain uncl... BACKGROUND Superior capsular reconstruction(SCR)with 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LHBT)transposition was developed to massive and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s(MIRCTs);however,the outcomes of this technique remain unclear.AIM To perfor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biomechanical outcomes and 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LHBT transposition for MIRCTs.METHODS We performed a systematic electronic database search on PubMed,EMBASE,and Cochrane Library.Studies of SCR with LHBT transposition were included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Biomechanical studies were assessed for main results and conclusions.Included clinical studies were evaluated for quality of methodology.Data including study characteristics,cohort demographics,and outcomes were extracted.A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of the clinical outcomes.RESULTS According to our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a total of six biomechanical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and reported an overall improvement in subacromial contact pressures and prevention of superior humeral migration without limiting range of motion(ROM)after LHBT transposition for MIRCTs.A total of five clinical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is of LHBT transposition outcomes,consisting of 253 patien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to other surgical methods for MIRCTs,LHBT transposition had advantages of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ROM(forward flexion mean difference[MD]=6.54,95%confidence interval[CI]:3.07-10.01;external rotation[MD=5.15,95%CI:1.59-8.17];the 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MD=0.90,95%CI:0.21-1.59])and reducing retear rate(odds ratio=0.27,95%CI:0.15-0.48).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les score was demonstrated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for MIRCTs.CONCLUSION In general,SCR with LHBT transposition was a reliable and economical technique for treating MIRCTs,both in terms of biomechanical and clinical outcomes,with comparable clinical outcomes,improved ROM,AHD,and reduced the retear rate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CR and other established techniques.More high-quality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on the long-term outcomes of SCR with LHBT transposition are required to further ass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ive and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s 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 transposition rotator cuff repair Superior capsular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Rotator cuff repair with an interposition polypropylene mesh:A biomechanical ovine study 被引量:1
2
作者 Winston Shang Rong Lim Andy Khye Soon Yew +2 位作者 Hannah Lie Siaw Meng Chou Denny Tijauw Tjoen Lie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5期319-327,共9页
BACKGROUND Chronic large to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s are difficult to treat and re-tears are common even after surgical repair.We propose using a synthetic polypropylene mesh to increase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rota... BACKGROUND Chronic large to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s are difficult to treat and re-tears are common even after surgical repair.We propose using a synthetic polypropylene mesh to increase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rotator cuff repairs.We hypothesize that using a polypropylene mesh to bridge the repair of large rotator cuff tears will increase the ultimate failure load of the repair.AIM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tator cuff tears repaired with a polypropylene interposition graft in an ovine ex-vivo model.METHODS A 20 mm length of infraspinatus tendon was resected from fifteen fresh sheep shoulders to simulate a large tear.We used a polypropylene mesh as an interposition graft between the ends of the tendon for repair.In seven specimens,the mesh was secured to remnant tendon by continuous stitching while mattress stitches were used for eight specimens.Five specimens with an intact tendon were tested.The specimens underwent cyclic loading to determine the ultimate failure load and gap formation.RESULTS The mean gap formation after 3000 cycles was 1.67 mm in the continuous group,and 4.16 mm in the mattress group(P=0.001).The mean ultimate failure loa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549.2 N in the continuous group,426.4 N in the mattress group and 370 N in the intact group(P=0.003).CONCLUSION The use of a polypropylene mesh is biomechanically suitable as an interposition graft for large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or cuff repair massive tear Interposition graft BIOMECHANICS Polypropylene mesh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干预小鼠巨大肩袖损伤后的肌肉退变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榕真 应吕方 +4 位作者 贺行文 陈传顺 印岳松 张克祥 王梓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136-5140,共5页
背景:肩袖肌退变(肌肉萎缩、纤维化和脂肪浸润)是肩袖撕裂后出现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和手术预后。人参皂苷Rg1具有抗氧化、抗细胞凋亡、降血脂等生物效应,然而人参皂苷Rg1对肩袖损伤后肌肉退变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探讨人参... 背景:肩袖肌退变(肌肉萎缩、纤维化和脂肪浸润)是肩袖撕裂后出现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和手术预后。人参皂苷Rg1具有抗氧化、抗细胞凋亡、降血脂等生物效应,然而人参皂苷Rg1对肩袖损伤后肌肉退变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巨大肩袖损伤小鼠肌肉退变的影响。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小鼠切开右肩皮肤后缝合,其余3组小鼠均行右侧肩关节肩袖损伤造模,模拟巨大肩袖撕裂手术切断冈上肌肌腱和肩胛上神经压迫。术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予以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30,60 mg/kg,1次/d,共注射6周。末次注射后次日予以步态分析评估小鼠肢体功能,安乐死后取术侧冈上肌测量肌肉萎缩率、肌肉收缩力,肌肉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RT-PCR检测萎缩、纤维化、脂肪浸润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爪印面积、步长显著增加(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肌纤维横截面积、冈上肌收缩力显著增加(P<0.05),湿肌质量减少比率、脂肪浸润面积比率、胶原纤维面积比率显著下降(P<0.05);③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肌肉组织中萎缩、纤维化和脂肪浸润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④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爪印面积、冈上肌收缩力、肌纤维横截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其他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⑤结果说明,人参皂苷Rg1能显著减轻小鼠巨大肩袖撕裂后肩袖肌萎缩、纤维化和脂肪浸润,并有利于肌肉力量及肢体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巨大肩袖损伤 脂肪浸润 肌肉萎缩 步态分析
下载PDF
兔肩袖腱骨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旭 吴亚洁 +5 位作者 张鑫福 石志 杨腾云 熊波涵 卢晓君 赵道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49-3054,共6页
背景:近年在腱骨损伤领域部分学者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搭载在组织工程支架上用以促进腱骨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腱骨愈合机制及自然愈合过程中其是否参与修复,目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兔肩袖全层冈上肌断裂... 背景:近年在腱骨损伤领域部分学者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搭载在组织工程支架上用以促进腱骨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腱骨愈合机制及自然愈合过程中其是否参与修复,目前尚未明确。目的:研究兔肩袖全层冈上肌断裂后腱骨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及其在腱骨损伤时对干细胞的迁移作用和最佳体外促迁移浓度。方法:随机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肩袖损伤模型,另取3只为空白对照。于造模后3,5,7,14,21,28 d各处死3只并处死空白组兔,取腱骨连接处组织保存在-80℃冰箱。应用ELISA反应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愈合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取幼兔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通过transwell实验验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干细胞的促迁移作用效果及体外促迁移最佳浓度,将培养到P3代的干细胞与Brdu共培养后注入兔耳缘静脉,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验证干细胞是否迁移至损伤处。结果与结论: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肩袖腱骨愈合过程呈双峰表达,于伤后3 d明显增高(P<0.01)随后下降,于伤后5 d达最低,后再次升高于伤后14 d达峰值(P<0.01),然后下降;②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标记有Brdu的干细胞确有迁移至损伤处;③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60-80 ng/mL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干细胞促迁移效果最好,而200 ng/mL浓度反而会起到抑制迁移作用;④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参与了肩袖腱骨愈合的炎症反应期和增殖期的愈合过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干细胞迁移至损伤处并分化为各类细胞促进修复,并且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促迁移作用存在于一定浓度范围,超出范围则可能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大撕裂 腱骨愈合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强化缝合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损伤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凯 姚雨婧 +4 位作者 李志鹏 王磊 顾长源 束昊 孙鲁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75-5680,共6页
背景: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常用手术方式,目前对于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少且转位后肩袖再撕裂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常用手术方式,目前对于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的临床疗效报道较少且转位后肩袖再撕裂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28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1.79±10.50)岁,均在关节镜下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进行修复。术前及术后1年,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术后1年,利用肩关节MRI检查修复结构的完整性。根据术后1年的Sugaya分型将23例(28例失访5例)患者分为肌腱完整组(n=18)、肌腱撕裂组(n=5),根据术中肱二头肌长头腱质量分为正常组(n=8)、退变组(n=9)、部分撕裂组(n=6),对比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与术前比较,23例患者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肌腱完整组与肌腱撕裂组术前Goutallier分级存在差异(P<0.05),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组、退变组、部分撕裂组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1年,患侧肩关节MRI见18例患者缝合肌腱愈合良好,愈合率78%;(3)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加强缝合可为难以完成完全修补的巨大肩袖撕裂提供可靠修补,能明显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巨大肩袖撕裂 肱二头长头腱转位 加强缝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肩关节脱位伴肩袖巨大撕裂镜下修复1例
6
作者 严正 马佳 +6 位作者 金哲峰 崔胤哲 展嘉文 司江涛 王毅 韩雪 崔莹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92-795,共4页
患者,女,70岁,主因“右肩伤后疼痛伴活动受限2个月”于2022年9月13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不慎自行摔伤致右肩关节脱位,至医院急诊就诊,经X线检查后诊断:右肩关节脱位(图1a)。手法复位后颈腕吊带悬吊固定。1个月后右肩肿痛明显伴活动受限,... 患者,女,70岁,主因“右肩伤后疼痛伴活动受限2个月”于2022年9月13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不慎自行摔伤致右肩关节脱位,至医院急诊就诊,经X线检查后诊断:右肩关节脱位(图1a)。手法复位后颈腕吊带悬吊固定。1个月后右肩肿痛明显伴活动受限,经查体及MRI(图1b-1c),诊断为右肩袖巨大撕裂(冈上肌腱、冈下肌腱、肩胛下肌撕裂),右肱二头肌长头腱脱位,右肩骨关节炎,遂由门诊收入院进一步诊治。专科情况:右肩局部肤色、皮温、感觉均正常,锁骨走行正常。关节主动活动度:外展,左170°,右60°;中立位内收,左40°,右0°;前屈,左180°,右100°;后伸,左30°,右20°;0°外旋,左50°,右20°;被动活动与主动活动无明显差别(图1d)。右肩Neer征阳性、Neer加强试验阳性、外展抗阻力试验阳性、0°内外旋抗阻力试验阳性、Hawkins征阳性、O'Brien试验阳性、熊抱试验阳性、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阳性、Speed试验阳性、落臂试验阴性、外旋迟滞试验阴性、内旋迟滞试验阳性、双上肢感觉正常对称,上肢肌力、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颈椎无明显压痛,生理曲度正常,压颈试验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脱位 肩袖巨大撕裂 肩关节镜 逗号征
下载PDF
补片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术后腱骨愈合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姚雨婧 丁凯 姚晨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43-47,共5页
肩袖撕裂是最常见的肩部损伤之一,影响超过40%的60岁以上的患者,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手术对于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巨大肩袖撕裂是指撕裂部位>5 cm的损伤或肩袖部位包含两根及以上... 肩袖撕裂是最常见的肩部损伤之一,影响超过40%的60岁以上的患者,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手术对于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巨大肩袖撕裂是指撕裂部位>5 cm的损伤或肩袖部位包含两根及以上肌腱断裂的肩袖撕裂,一般多需要手术治疗。研究表明,肩袖补片可提高术后肩袖组织的力学性能,同时促进腱骨界面的愈合潜能,改善肩关节整体功能,增加肩袖肌腱厚度,增加肩关节活动度,降低再撕裂率。随着组织工程学的不断进步,肩袖补片的研究与应用正逐渐成为巨大肩袖撕裂修补中的热门领域,本文对补片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术后腱骨愈合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肩袖撕裂 腱骨愈合 补片材料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个体化疾病认知管理联合超前镇痛在巨大肩袖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苗美玲 郭标 +2 位作者 毕文智 邓金伶 杨青青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疾病认知管理联合超前镇痛在巨大肩袖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修复术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6月~2021年4月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5月... 目的:探讨个体化疾病认知管理联合超前镇痛在巨大肩袖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修复术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6月~2021年4月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5月~2022年4月的26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疾病认知管理联合超前镇痛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升高,SAS评分、SD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术后6个月SAS评分、SDS评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周、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下降(P<0.05),且研究组术后3周、6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疾病认知管理联合超前镇痛有利于提高巨大肩袖损伤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其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管理 超前镇痛 巨大肩袖损伤 功能恢复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关节镜下完全修复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9
作者 房岩 谷建彬 +1 位作者 刘柏铭 王健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4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完全修复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68例巨大肩袖撕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关节镜下行清创减压术,观察组在关节镜下行完全修复术,...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完全修复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68例巨大肩袖撕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关节镜下行清创减压术,观察组在关节镜下行完全修复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恢复运动时间短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巨大肩袖撕裂伤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完全修复术,能够提升患者肩关节功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完全修复术 巨大肩袖撕裂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治疗新进展
10
作者 徐晖 姜熙平 +1 位作者 胡庆翔 何耀华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4年第1期1-6,F0002,共7页
肩袖损伤是肩部常见疾病,尤其在运动员和中老年人中更为普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肩袖损伤患者数量呈增长态势。对于巨大肩袖损伤,其手术后再次撕裂的风险较高,预后较差,这对临床而言是一项重要挑战。近年来,针对巨大肩袖损伤的手... 肩袖损伤是肩部常见疾病,尤其在运动员和中老年人中更为普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肩袖损伤患者数量呈增长态势。对于巨大肩袖损伤,其手术后再次撕裂的风险较高,预后较差,这对临床而言是一项重要挑战。近年来,针对巨大肩袖损伤的手术技术不断创新,包括上关节囊重建术、肩峰下球囊技术、肌腱转位术和反向肩关节置换术等。本文总结了巨大肩袖损伤对肩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并关注了最新的治疗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肩袖损伤 上关节囊重建术 肩峰下球囊技术 肌腱转位术 反向肩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应用改良Chinese-way技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
11
作者 明文义 吴旭东 +4 位作者 戴海东 李哲明 陈林 林红明 赵嘉懿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应用改良Chinese-way技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肩关节镜下改良Chinese-way技术治疗22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46~76(64.14±7.45)岁;病程5~14(8.32&#...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应用改良Chinese-way技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肩关节镜下改良Chinese-way技术治疗22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46~76(64.14±7.45)岁;病程5~14(8.32±2.42)个月;19例采用完全修补,3例采用部分修补。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评价疼痛与肩关节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影像学随访重建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肩峰下间隙大小。结果:2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4(17.14±5.93)个月。MRI随访4例发生再撕裂(患者对功能满意,未进一步处理)外,其余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周围神经损伤、锚钉松动脱落等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年VAS分别为(8.05±1.12)分和(1.82±1.50)分;UCLA评分分别为(7.45±1.65)分和(31.41±2.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改良Chinese-way技术修补巨大肩袖撕裂,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肩袖撕裂 肱二头肌长头腱 肩关节镜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与上关节囊重建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疗效
12
作者 李红岩 陈光 +2 位作者 周道斌 方闰 宁仁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78-2583,共6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术与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021年9月到2023年7月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28例,行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术14...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术与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2021年9月到2023年7月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28例,行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术14例(上支点重建组),上关节囊重建术14例(上关节囊重建组)。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肩关节主动活动度、UCLA、ASES、CMS及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且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两组术后肩关节主动活动度、UCLA、ASES及CM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支点重建组优于上关节囊重建组;两组术后视觉VAS评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上支点重建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上支点重建术 上关节囊重建术 巨大肩袖撕裂 腓骨长肌腱
下载PDF
三线锚钉结合改良Mason-Allen技术在肩袖中大型撕裂修复中的应用
13
作者 时代 陈昊 +2 位作者 杜建伟 武亚飞 吕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三线锚钉结合改良Mason-Allen缝合技术在关节镜肩袖中大型撕裂修复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8例患者(使用改良Mason-Allen技术修复中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资料。依据使用的锚钉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双线锚钉,n=23)... 目的观察三线锚钉结合改良Mason-Allen缝合技术在关节镜肩袖中大型撕裂修复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8例患者(使用改良Mason-Allen技术修复中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资料。依据使用的锚钉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双线锚钉,n=23)和观察组(三线锚钉,n=25)。记录2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使用锚钉数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随访期间,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肩袖有无再撕裂。结果末次随访时,2组肩关节VAS评分低于术前,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及ASE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使用锚钉数量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线锚钉结合改良Mason-Allen技术修复中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较好,与传统双线锚钉一致,但锚钉用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Mason-Allen技术 三线锚钉 肩袖中大型撕裂 关节镜 单排缝合 肩袖修补
下载PDF
姜黄素抑制巨大肩袖撕裂中肌肉脂肪浸润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杨耿华 叶沃权 +1 位作者 何树荣 何伟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基于托法原则研究探索姜黄素靶向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and 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β... 目的基于托法原则研究探索姜黄素靶向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and 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β,IL-1β)炎性通路对巨大肩袖撕裂中肌肉脂肪浸润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30只大鼠肩关节慢性巨大肩袖撕裂模型,并根据姜黄素给入的剂量不同将30只大鼠模型分为3组,即普通膳食组、姜黄素混合膳食低剂量组、姜黄素混合膳食高剂量组,每组各有大鼠模型10只。对30只大鼠肩关节慢性巨大肩袖撕裂模型分别进行药物干预后,获取3组大鼠模型在第2、3、4周的肩关节固定脱钙组织切片,分别检测3组大鼠模型的脂肪浸软程度,并对大鼠巨大肩袖撕裂肌肉组织中NLRP3、IL-1β指标进行检测,探讨姜黄素对巨大肩袖撕裂中肌肉脂肪浸润的抑制作用。结果相比于普通膳食组,姜黄素混合膳食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姜黄素混合膳食高剂量组下降的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托法理论的治疗原则,利用姜黄素治疗巨大肩袖撕裂能够有效地干预该疾病的脂肪浸润,这主要是由于姜黄素治疗能够通过对NLRP3炎症小体进行有效地抑制,减少IL-1β的生成,从而能够有效地减轻骨骼肌炎性损伤,能够通过NLRP3/IL-1β炎性通路抑制骨骼肌干细胞的脂肪分化,减少慢性过程中肌肉的脂肪浸润,从而改善肩袖肌腱肌肉的生物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法原则 姜黄素 NLRP3/IL-1β炎性通路 巨大肩袖撕裂中肌肉脂肪浸润 炎症小体炎症因子 肩袖肌腱肌肉
下载PDF
Crimped nanofiber scaffold mimicking tendon-to-bone interface for fatty-infiltrated massive rotator cuff repair 被引量:5
15
作者 Liren Wang Tonghe Zhu +6 位作者 Yuhao Kang Jianguang Zhang Juan Du Haihan Gao Sihao Chen Jia Jiang Jinzhong Zhao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2年第10期149-161,共13页
Electrospun fibers,with proven ability to promote tissue regeneration,are widely being explored for rotator cuff repairing.However,without post treatment,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electrospun scaffold is vastly differ... Electrospun fibers,with proven ability to promote tissue regeneration,are widely being explored for rotator cuff repairing.However,without post treatment,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electrospun scaffold is vas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natural extracellular matrix(ECM).Moreover,during mechanical loading,the nanofibers slip that hampers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igrating stem cells.Here,electrospun nanofiber scaffolds,with crimped nanofibers and welded joints to biomimic the intricate natural microstructure of tendon-to-bone insertion,were prepared using poly(ester-urethane)urea and gelatin via electrospinning and double crosslinking by a multi-bonding network densification strategy.The crimped nanofiber scaffold(CNS)features bionic tensile stress and induces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laying credible basis for in vivo experimentation.After repairing a rabbit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 using a CNS for 3 months,the continuous translational tendon-to-bone interface was fully regenerated,and fatty infiltration was simultaneously inhibited.Instead of micro-CT,μCT was employed to visualize the integrity and intricatenes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microstructure of the CNS-induced-healed tendon-to-bone interface at an ultra-high resolution of less than 1μm.This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anofiber post treatment and massive rotator cuff repair and provides a general strategy for crimped nanofiber preparation and tendon-to-bone interface imaging charact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 Fatty infiltration Nanofiber scaffold Crimped structure Tendon-to-bone interface
原文传递
高龄巨大肩袖撕裂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的1例治疗
16
作者 曹富江 杨波 +3 位作者 王曰涛 李泽亮 李云 尹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6期108-111,共4页
目的 介绍悬吊缝线桥技术治疗1例高龄巨大肩袖撕裂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的临床方法。方法 通过收治1例高龄巨大肩袖撕裂同时合并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术中采取悬吊缝线桥技术修补重建肩袖。结果 手术治疗后3个月随访,患者CONSTANT评分由术前29... 目的 介绍悬吊缝线桥技术治疗1例高龄巨大肩袖撕裂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的临床方法。方法 通过收治1例高龄巨大肩袖撕裂同时合并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术中采取悬吊缝线桥技术修补重建肩袖。结果 手术治疗后3个月随访,患者CONSTANT评分由术前29分提高至67分;VAS由术前8分降至2分;OSS由术前22分提高至48分;ASES由术前30分提高至78分;前屈上举角度由术前75°增加至110°。结论 悬吊缝线桥技术治疗高龄巨大肩袖撕裂合并重度骨质疏松安全有效,但仍需长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巨大肩袖撕裂 骨质疏松 手术治疗 悬吊缝线桥技术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下大型肩袖撕裂单排修补术后早期康复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战虎 宋加诗 +5 位作者 满时峰 李钟哲 许景红 王魁 汤志辉 王良勇 《新疆医学》 2023年第9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单排锚钉修补术后联合早期被动运动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68例大型肩袖撕裂并接受肩关节镜下单排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术后肩关节肢具固定保护,麻醉后应用ERSA理念指导早...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单排锚钉修补术后联合早期被动运动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68例大型肩袖撕裂并接受肩关节镜下单排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术后肩关节肢具固定保护,麻醉后应用ERSA理念指导早期被动康复运动锻炼,于手术前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角度(ROM)、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进行疗效评价、复查核磁用于评估术前肩袖损伤程度及术后肩袖愈合情况,术前术后功能评分对比,评估功能改善情况,并统计末次随访肩袖再撕裂率。结果3例失访,5例出现术后6月内再撕裂,余均获得12月随访,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大型肩袖撕裂单排修补术后早期被动运动可获得相当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且不增加发生肩袖再撕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大型肩袖撕裂 单排修补 肩关节肢具 早期康复
下载PDF
肩关节上关节囊重建移植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涛(综述) 田峥巍 田孟强(审校)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603-608,共6页
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是指撕裂范围大、肩袖肌肉脂肪浸润严重、肩袖肌肉萎缩明显等导致肩袖不可修复的撕裂。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肌腱撕裂会导致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治疗、关节清理术... 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是指撕裂范围大、肩袖肌肉脂肪浸润严重、肩袖肌肉萎缩明显等导致肩袖不可修复的撕裂。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肌腱撕裂会导致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治疗、关节清理术、肩袖部分修复术、肌腱转位、反式肩关节置换术等,但是这些治疗有失败率高、效果不佳或花费高等问题。肩关节上关节囊重建通过恢复肩关节上方的静态稳定结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治疗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新方法。目前多种移植物被用来进行肩关节上关节囊重建,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也有明显差异,该文对肩关节上关节囊移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移植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 上关节囊重建 移植物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术治疗中老年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昂 史晨辉 +3 位作者 万国立 王维山 石训达 蔡怡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6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LHBT)切断术治疗中老年巨大肩袖撕裂(MRC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的中老年MRCT合并LHBT损伤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腱(LHBT)切断术治疗中老年巨大肩袖撕裂(MRC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的中老年MRCT合并LHBT损伤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切断组(26例)和保留组(23例)。保留组给予单纯修复肩袖损伤治疗,切断组给予关节镜下LHBT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且切断组低于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高于术前,且切断组高于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断组总优良率高于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切断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关节镜下LHBT切断术治疗中老年MRCT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但该手术会出现术后并发症,对于手臂外观要求较低的患者,可推荐该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术 巨大肩袖撕裂 关节镜 中老年
下载PDF
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宫宵男 吕东维 +1 位作者 宁波 李豫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3-957,共5页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65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其中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缝合桥(Suture-Bri... 目的 探究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对巨大肩袖撕裂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65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其中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缝合桥(Suture-Bridge)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治疗。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评分标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评分系统、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进行生活质量评定,进行活动度(体侧外旋、前屈)评定,使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SE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评分、EQ-5D评分、体侧外旋、前屈度数均明显升高(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升高(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再撕裂率(3.03%)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 <0.05)。结论 关节镜下Improved-press-fit DR技术治疗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可有效提高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撕裂发生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肩袖撕裂 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 疼痛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