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UHPC-RC无腹筋组合梁足尺模型抗弯试验及极限弯矩计算研究
1
作者 吴红林 孙向东 +2 位作者 季振明 蒋峰 马玉全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为了解预应力UHPC-RC无腹筋组合梁(简称组合梁)的抗弯性能,以2座组合梁桥实际工程为背景,分别制作25 m长工字形组合梁及30 m长箱形组合梁足尺模型进行抗弯试验,研究组合梁在弯曲荷载下的裂缝发展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及不同截面高度应变... 为了解预应力UHPC-RC无腹筋组合梁(简称组合梁)的抗弯性能,以2座组合梁桥实际工程为背景,分别制作25 m长工字形组合梁及30 m长箱形组合梁足尺模型进行抗弯试验,研究组合梁在弯曲荷载下的裂缝发展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及不同截面高度应变等。结果表明:2种组合梁最终受弯破坏时,1条主裂缝快速发展为贯穿弯曲裂缝,组合梁裂缝细密;荷载~挠度曲线较为饱满,刚度折减较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梁明显推迟,结构性能更为优良;开裂前组合梁截面受力发展满足平截面假定,出现主裂缝后逐渐不满足平截面假定。为考虑组合梁截面在极限状态不满足平截面假定的情形,基于UHPC材料本构关系,提出采用体外预应力筋极限理论推导组合梁极限弯矩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与平截面假定理论计算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组合梁极限弯矩计算方法较平截面假定理论计算方法能更好地反映结构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RC组合梁 预应力无腹筋梁 裂缝发展 平截面假定 极限弯矩 足尺模型试验 计算方法
下载PDF
轨道交通桥梁声屏障柱脚节点计算方法研究
2
作者 郭蹦 刘洪波 +1 位作者 吴迪 朱剑月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5期285-290,M0024,共7页
声屏障柱脚结构一般采用锚栓连接钢立柱与混凝土基础。此类节点受力方式既不同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亦不同于钢结构的螺栓群连接,而钢结构相关设计规范和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均未给出此类节点结构受力分析计算办法。本文在轨道交通声屏障柱脚... 声屏障柱脚结构一般采用锚栓连接钢立柱与混凝土基础。此类节点受力方式既不同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亦不同于钢结构的螺栓群连接,而钢结构相关设计规范和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均未给出此类节点结构受力分析计算办法。本文在轨道交通声屏障柱脚锚栓连接节点结构受力分析中,提出按平截面假定方法分析的计算原理,结合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声屏障风荷载特性研究》中得出的风荷载作用数值,按照计算原理得出的方法,计算了六种不同荷载组合下的柱脚节点受力,并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并行计算,对比二者计算结果以验证该原理和方法,可供相关设计人员计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屏障柱脚 锚栓连接 平截面假定 计算方法
下载PDF
Zeno and the Wrong Understanding of Motion—A Philosophical-Mathematical Inquiry into the Concept of Finitude as a Peculiarity of Infinity
3
作者 Andreas Herberg-Rothe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3期912-929,共18页
In contrast to the solutions of applied mathematics to Zeno’s paradoxes, I focus on the concept of motion and show that, by distinguishing two different forms of motion, Zeno’s apparent paradoxes are not paradoxical... In contrast to the solutions of applied mathematics to Zeno’s paradoxes, I focus on the concept of motion and show that, by distinguishing two different forms of motion, Zeno’s apparent paradoxes are not paradoxical at all. Zeno’s paradoxes indirectly prove that distances are not composed of extensionless points and, in general, that a higher dimension cannot be completely composed of lower ones. Conversely, lower dimensions can be understood as special cases of higher dimensions. To illustrate this approach, I consider Cantor’s only apparent proof that the real numbers are uncountable. However, his widely accepted indirect proof has the disadvantage that it depends on whether there is another way to make the real numbers countable. Cantor rightly assumes that there can be no smallest number between 0 and 1, and therefore no beginning of counting. For this reason he arbitrarily lists the real numbers in order to show with his diagonal method that this list can never be complete. The situation is different if we start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between 0 and 1 (0.999…) and use the method of an inverted triangle, which can be understood as a special fractal form. Here we can construct a vertical and a horizontal stratification with which it is actually possible to construct all real numbers between 0 and 1 without exception. Each column is infinite, and each number in that column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 new triangle, while each row is finite. Even in a simple sine curve, we experience finiteness with respect to the y-axis and infinity with respect to the x-axis. The first parts of this article show that Zeno’s assumptions contradict the concept of motion as such, so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is misconstruction leads to contradictions. In the last part, I discuss Cantor’s diagonal method and explain the method of an inverted triangle that is internally structured like a fractal by repeating this inverted triangle at each column. The consequence is that we encounter two very different methods of counting. Vertically it is continuous, horizontally it is discrete. While Frege, Tarski, Cantor, Gödel and the Vienna Circle tried to derive the higher dimension from the lower, a procedure that always leads to new contradictions and antinomies (Tarski, Russell), I take the opposite approach here, in which I derive the lower dimension from the higher. This perspective seems to fail because Tarski, Russell, Wittgenstein, and especially the Vienna Circle have shown that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absolute itself is logically contradictory. For this reason, we agree with Hegel in assuming that we can never fully comprehend the Absolute, but only its particular manifestations—otherwise we would be putting ourselves in the place of the Absolute, or even God. Nevertheless, we can understand the Absolute in its particular expressions, as I will show with the modest example of the triangle proof of the combine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untability of the real numbers, which I developed in rejection of Cantor’s diagonal proof.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no False assumptions about Motion Finitude INFINITY Cantor’s Diagonal method Inverted Triangle as a Different metho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mensions Quantum Theory Relativity of Space and Time Depending on Velocity
下载PDF
Effect of constant eddy viscosity assumption on optimization using a discrete adjoint method
4
作者 Hangkong WU Dingxi WANG Xiuquan HU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2-118,共1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 Constant Eddy Viscosity(CEV)assumption on the optimization of a discrete adjoint-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 system.First,the algorithms of the adjoint methods w...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 Constant Eddy Viscosity(CEV)assumption on the optimization of a discrete adjoint-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 system.First,the algorithms of the adjoint methods with and without the CEV assumption are presented,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two methods’solution stability.Second,the sensitivity accuracy,adjoint solution stability,and Root Mean Square(RMS)residual convergence rates at both design and offdesign operating points are compared between the CEV and full viscosity adjoint methods in detail.Finally,a multi-point steady aerodynamic and a multi-objective unsteady aerodynamic and aeroelastic coupled design optimizations a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CEV assumption on optimization.Two gradient-based optimizers,the Sequential Least-Square Quadratic Programming(SLSQP)method and Steepest Descent Method(SDM)are respectively used to draw a firm conclusion.The results from the transonic NASA Rotor 67 show that the CEV assumption can deteriorate RMS residual convergence rates and even lead to solution instability,especially at a near stall point.Compared with the steady cases,the effect of the CEV assumption on unsteady sensitivity accuracy is much stronger.Nevertheless,the CEV adjoint solver is still capable of achieving optimization goals to some extent,particularly if the flow under consideration is ben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elastic Aerodynamic Constant eddy viscosity assumption Discrete adjoint method Sensitivity TURBOMACHINERY
原文传递
虚拟热源法研究坝基裂隙岩体渗漏通道 被引量:31
5
作者 陈建生 董海洲 +4 位作者 吴庆林 凡哲超 陈亮 乔冠军 孟文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4019-4024,共6页
利用虚拟热源法研究坝基裂隙岩体中存在的集中渗漏通道。水库底部通常为低温水,而基岩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坝后温度异常区域可能存在库水渗漏。渗漏水与周围地层将进行热量的交换。低温的渗漏水从地层中吸收热量,而地层则释放出热... 利用虚拟热源法研究坝基裂隙岩体中存在的集中渗漏通道。水库底部通常为低温水,而基岩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坝后温度异常区域可能存在库水渗漏。渗漏水与周围地层将进行热量的交换。低温的渗漏水从地层中吸收热量,而地层则释放出热量,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这两个热量是相等的。将集中渗漏通道看作是一个虚拟线热源,通道以外地层温度的分布仅与渗漏带最外层的温度有关,与渗漏通道内部的温度分布无关,渗漏通道内部的温度是由水流带来的,其外部的温度是靠热传导进行。根据热传导及能量守恒理论,可以推导出温度在地层中的分布趋势,通过温度分布曲线可以确定渗漏范围,建立堤坝渗漏量的虚拟热源法模型;同时,对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定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力学 虚拟热源 裂隙岩体 集中渗漏通道
下载PDF
地震信号瞬时参数实时计算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山有 武东坡 +2 位作者 金星 马强 杨文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16,共4页
本文在简单介绍了信号瞬时参数实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稳态化假定的瞬时参数计算方法;通过与其它常用方法的对比分析,检验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
关键词 瞬时参数 实时方法 稳态化假定 地震信号
下载PDF
材料力学课程中内力求解的改进设正法及其教学实践 被引量:6
7
作者 朱维伟 冯国建 +1 位作者 杜俊 邱志刚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31,共5页
设正法是材料力学课程中求解内力的常用方法,传统设正法有值得商榷之处.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设正法,并通过算例对其应用过程进行了介绍,同时分析了应用该方法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用改进设正法求解内力,可以有效降低出错率... 设正法是材料力学课程中求解内力的常用方法,传统设正法有值得商榷之处.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设正法,并通过算例对其应用过程进行了介绍,同时分析了应用该方法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用改进设正法求解内力,可以有效降低出错率,提高学生内力分析的能力,增加学习材料力学课程的自信,可对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产生正迁移效应.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是否能真正灵活地应用该方法进行必要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内力 改进设正法 学习迁移
下载PDF
基于边坡渐进破坏特征对传统极限平衡法几点假设的合理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曾锃 张泽辉 +2 位作者 杨宏丽 尹小涛 党发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46-150,共5页
边坡的渐进破坏特征一直以来是边坡计算仿真中的一个难点。实际边坡的破坏很少是一个整体达到极限状态,突然滑动的过程,往往是逐步发展由局部破坏到最终整体失稳,即临界状态小扰动导致的链式多米洛骨牌式失稳。利用颗粒流软件,设计了0.... 边坡的渐进破坏特征一直以来是边坡计算仿真中的一个难点。实际边坡的破坏很少是一个整体达到极限状态,突然滑动的过程,往往是逐步发展由局部破坏到最终整体失稳,即临界状态小扰动导致的链式多米洛骨牌式失稳。利用颗粒流软件,设计了0.1 m粒径高10 m土坡的数值模型,粒间黏聚力为36 kPa,摩擦系数为0.36。初始模型在重力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通过单独折减粒间黏聚力到18 kPa使得边坡破坏,监测竖向颗粒组group的变化获取每20 000个时间步的边坡破坏形态,实现200 000个时间步内边坡的渐进破坏过程。边坡总是从局部开始破坏,坡体物质的运移造成次一级破坏,形成最终的近似弧形的滑动面,说明滑体不是整体下滑,不是刚体,不是整体达到极限状态;坡体内应力的变化也不是单调的,有涨有落,均区别于当前极限平衡法中有限条块的刚体假设;滑动面上同时达到极限状态假设,问题本身是静不定的,通过给出条间力的传递方式使之静定可解;整体分析不能考虑破坏的局部化和渐进特征。这说明边坡计算方法的未来在于能反映动力问题和材料破坏特征的离散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渐进破坏 极限平衡法 假设 颗粒流程序 数值试验
下载PDF
一种消除Deutsch假设的高精度迭代特征线方法求解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 被引量:17
9
作者 乔骥 徐志威 +1 位作者 邹军 袁建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419-4425,共7页
通量线法是求解直流线路离子流问题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其计算误差主要来自Deutsch假设。该文基于通量线(或称特征线)基本理论,提出一种高精度迭代特征线法。通过迭代计算,在每一步采用新的电场分布重新绘制特征线,逐步修正特征线的方向... 通量线法是求解直流线路离子流问题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其计算误差主要来自Deutsch假设。该文基于通量线(或称特征线)基本理论,提出一种高精度迭代特征线法。通过迭代计算,在每一步采用新的电场分布重新绘制特征线,逐步修正特征线的方向,从而使特征线法不再依赖于Deutsch假设。结果表明,与传统通量线法相比,迭代特征线方法在求解地面电场与离子、空间离子流分布、通量守恒性及电晕损耗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另外,还对两种传统通量线法边界条件的施加方式进行了误差比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流 合成电场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Deutsch假设 迭代特征线法
下载PDF
具任意次非线性项的Liénard方程的精确解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卫国 常谦顺 李用声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该文推导了具任意次非线性项的Liénard方程a″(ξ)+la(ξ)+maq(ξ)+na2q-1(ξ)=0和a″(ξ)+ra′(ξ)+la(ξ)+maq(ξ)+na2q-1(ξ)=0解的若干性质,通过适当变换,并结合假设待定法求出了它们的钟状和扭状显式精确解.据此,求出了一批... 该文推导了具任意次非线性项的Liénard方程a″(ξ)+la(ξ)+maq(ξ)+na2q-1(ξ)=0和a″(ξ)+ra′(ξ)+la(ξ)+maq(ξ)+na2q-1(ξ)=0解的若干性质,通过适当变换,并结合假设待定法求出了它们的钟状和扭状显式精确解.据此,求出了一批具任意次非线性项的发展方程的钟状和扭状显式精确孤波解,其中包括广义BBM型方程、二维广义Klein-Gordon方程、广义Pochhammer-Chree方程和非线性波方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波 LIÉNARD方程 非线性发展方程 精确解 待定假设法
下载PDF
基于径向纤维直线假定的拱坝分析全调整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国华 汪树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6-84,共9页
本文从拱梁分载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在拱梁变形分析中以径向纤维直线假定代替原平截面假定,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全调整法能满足所有拱梁变位协调条件、径向微元平衡条件、剪应力互等关系和坝顶边界条件,提高了拱梁分载法计算体系的完备... 本文从拱梁分载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在拱梁变形分析中以径向纤维直线假定代替原平截面假定,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全调整法能满足所有拱梁变位协调条件、径向微元平衡条件、剪应力互等关系和坝顶边界条件,提高了拱梁分载法计算体系的完备性.实例分析结果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坝 径向纤维 全调整 受力分析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与接地极对地电场观测的干扰 被引量:21
12
作者 唐波 张小武 +3 位作者 葛光祖 张建功 刘兴发 瞿子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951-2959,共9页
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直流输电线路对地电场观测的干扰越显突出。为此,根据地电场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直流输电线路干扰地电场观测的原因,认为线路合成场和接地极入地电流使大地土壤电位分布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埋设... 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直流输电线路对地电场观测的干扰越显突出。为此,根据地电场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直流输电线路干扰地电场观测的原因,认为线路合成场和接地极入地电流使大地土壤电位分布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埋设在土壤中的地电场观测仪器电极间的电场。采用Deutseh假设法,研究了合成场和入地离子流在土壤中的电位分布,发现入地离子流会对地电场观测产生干扰。提出了研究入地电流对地电场观测干扰的复杂土壤模型,并推导了该模型下点电流源在土壤中的Green函数表达式,计算了入地电流对地电场观测的干扰水平。结果表明,直流输电线路入地电流为地电场观测干扰的决定性影响因子;若取0.5mV/km为电场强度干扰限值,则正常运行时的干扰范围可达30k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地电场观测 合成场 入地离子流 Deutseh假设法 入地电流 GREEN函数
下载PDF
基于Bootstrap方法的土地出让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安明 廖奇云 周焯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0-153,158,共5页
影响土地成交价格的因素众多,可利用回归模型参数显著性检验方法,分析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在小样本或者模型误差分布不明确的情况下,该方法存在统计推断不可信问题。为此,在模型中引入Bootstrap方法,提高了参数估计方差... 影响土地成交价格的因素众多,可利用回归模型参数显著性检验方法,分析土地出让成交单价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在小样本或者模型误差分布不明确的情况下,该方法存在统计推断不可信问题。为此,在模型中引入Bootstrap方法,提高了参数估计方差的精确度,进而提高了对影响因素显著性统计推断的可信性。用重庆市土地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Bootstrap方法解决此类问题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分析 假设检验 BOOTSTRAP方法 统计推断
下载PDF
矩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庆利 康清梁 曹平周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3-105,共3页
针对矩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现行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以等效应力法为基础的此类型钢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的新的计算方法 .新方法与现行方法比较 ,计算公式的推导更为简洁顺畅 ,公式适用范围更广 .
关键词 计算 型钢混凝土 抗弯承载力 等效应力法
下载PDF
一种边坡稳定分析的新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秦忠国 张向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6-951,共6页
结合有限单元法和极限平衡法,提出了一种边坡稳定计算的新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公式推导。与边坡稳定经典计算方法的不同在于,不需要对条间力等条件进行人为简化和假定,且严格满足所有的平衡条件。数值算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 结合有限单元法和极限平衡法,提出了一种边坡稳定计算的新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公式推导。与边坡稳定经典计算方法的不同在于,不需要对条间力等条件进行人为简化和假定,且严格满足所有的平衡条件。数值算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适用范围广,且计算公式相对简单,易于编程,收敛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 有限元法 极限平衡 条间力假定
下载PDF
一类含间隙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世富 陈滨 +1 位作者 杜强 莫军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3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分析一类含间隙结构的振动特性及为保护特定子结构而预留间隙的合理性,根据其振动试验结果,采用假设模态法的思想,将该类带间隙的非线性结构按其子结构的一阶弯曲模态简化为带间隙的单自由度与二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分析了不同激励... 为分析一类含间隙结构的振动特性及为保护特定子结构而预留间隙的合理性,根据其振动试验结果,采用假设模态法的思想,将该类带间隙的非线性结构按其子结构的一阶弯曲模态简化为带间隙的单自由度与二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分析了不同激励条件下间隙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此类结构中,间隙具有阻碍振动传递的性质,预留间隙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假设模态法 固有频率 主共振 超谐共振
下载PDF
Radon变换去噪方法的保幅性理论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薛昭 董良国 单联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8-867,1024+837,共10页
本文在对比常规抛物线Radon变换、最小二乘抛物线Radon变换和高分辨率抛物线Radon变换的保幅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影响高分辨率抛物线Radon变换去噪方法保幅性的各种因素,认为对于最小二乘Ra-don变换和高分辨率Radon变换而言,信号在变... 本文在对比常规抛物线Radon变换、最小二乘抛物线Radon变换和高分辨率抛物线Radon变换的保幅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影响高分辨率抛物线Radon变换去噪方法保幅性的各种因素,认为对于最小二乘Ra-don变换和高分辨率Radon变换而言,信号在变换域中的分辨率都依赖于信号模型的"标准同相轴"假设,地震数据处理中各种实际因素导致信号同相轴偏离该假设,进而导致分辨率降低,影响Radon变换去噪方法的保幅能力。文中给出了波场分解类去噪方法的保幅性理论分析思路以及评价标准,然后以Radon变换去除多次波为例,具体分析了Radon变换的各种实现方式对信号的操作过程,并进行了保幅性理论评价。理论分析以及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常规Radon变换不满足保幅性处理的要求;最小二乘Radon变换算子满足保幅性要求,但变换域中信号分辨率仍然有待提高;逼近"标准同相轴"假设条件时,高分辨率Radon变换去噪方法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可以认为是保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ON变换 波场分解类去噪方法 信号模型 多次波 “标准同相轴”假设 保幅性理论分析
下载PDF
粘性泥流沟道内堆积特性的直槽概化模型试验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之君 拓万全 +1 位作者 李仁年 樊新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91,共9页
粘性泥流作为粘性泥石流这一山区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泥石流类型的基质,其堆积特性在较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粘性泥石流的运动规律。设计建造室内直槽概化模型试验台,反复开展了不同条件组合下的粘性泥流直槽堆积试验。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 粘性泥流作为粘性泥石流这一山区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泥石流类型的基质,其堆积特性在较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粘性泥石流的运动规律。设计建造室内直槽概化模型试验台,反复开展了不同条件组合下的粘性泥流直槽堆积试验。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粘性泥流在任意沟道坡度下均能发生堆积,堆积厚度沿程不等。基于不等厚度假定,应用一维静力理论分析方法导出了两种简单条件下粘性泥流的堆积形态曲线方程。经与模型试验及野外实测曲线对比,二者符合情况较好,所得方程可供预测粘性泥石流在天然沟道中的堆积范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泥流 堆积特性 概化模型 不等厚度假定 静力理论分析方法
下载PDF
低应力下料中棒料V型槽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立军 张德培 +5 位作者 周树恩 王晓强 王旱祥 赵升吨 刘永红 林敬学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4-260,共7页
针对低应力下料中棒料V型槽尖端应力分布的复杂性,提出采用折线形截面假设法计算型槽的应力集中效应。建立了基于折线形截面假设法构建的棒料几何模型,通过分析棒料中微量细长单元,获得了棒料V型槽的应力集中系数计算公式,并分析了V型... 针对低应力下料中棒料V型槽尖端应力分布的复杂性,提出采用折线形截面假设法计算型槽的应力集中效应。建立了基于折线形截面假设法构建的棒料几何模型,通过分析棒料中微量细长单元,获得了棒料V型槽的应力集中系数计算公式,并分析了V型槽底角半径对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规律。为了验证公式的准确性,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建立了棒料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当V型槽底角半径在0.3~0.5 mm时,理论计算数据与Ansys仿真结果有较高吻合度;当底角半径在0.2~0.3 mm时,通过加入影响因子也能使理论计算数据与Ansys仿真结果较好吻合;并指出V型槽张角对其应力集中程度的影响较小,考虑到加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取张角为60°。低应力弯曲下料试验进一步证明,基于试验得出的实际应力集中系数与理论公式计算所得的应力集中系数吻合较好,最大误差小于8.4%,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应力下料 应力集中系数 折线形截面假设法 底角半径 临界力 断裂
下载PDF
游离细胞腈水合酶催化丙烯腈水合反应的双稳态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云鹏 于慧敏 +1 位作者 孙旭东 沈忠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83-1789,共7页
腈水合酶是能够催化丙烯腈水合生成丙烯酰胺的一种重要的工业酶。本研究建立了游离细胞腈水合酶催化丙烯腈水合反应的双稳态反应动力学模型,关联了底物浓度、产物浓度和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反应速率(表观酶活)的影响。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腈水合酶是能够催化丙烯腈水合生成丙烯酰胺的一种重要的工业酶。本研究建立了游离细胞腈水合酶催化丙烯腈水合反应的双稳态反应动力学模型,关联了底物浓度、产物浓度和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反应速率(表观酶活)的影响。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麦夸特及全局最优化算法求解了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游离细胞腈水合酶催化的双稳态反应动力学模型是比较典型的产物抑制型,当产物浓度逐渐增大时,高浓度的产物将抑制腈水合酶的活性。当底物浓度<10g·L-1时,由于底物加入反应体系时产生的局部瞬时高浓度,腈水合酶催化的丙烯腈水合反应的表观反应速率不随底物浓度变化。当底物浓度≥10g·L-1时,底物产物浓度对反应速率具有显著影响。温度对酶活的影响也十分显著,相同底物产物浓度下,28℃时的酶催化水合反应速率是15℃时的3.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水合酶 反应动力学 游离细胞 双稳态假设 麦夸特及全局最优化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