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flow visualization and velocity field of compression ramp with different incoming boundary layers 被引量:1
1
作者 武宇 易仕和 +2 位作者 何霖 陈植 朱杨柱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384-395,共12页
Experimental studies which focus on flow visualization and the velocity field of a supersonic laminar/turbulent flow over a compression ramp were carried out in a Mach 3.0 wind tunnel. Fine flow structures and velocit... Experimental studies which focus on flow visualization and the velocity field of a supersonic laminar/turbulent flow over a compression ramp were carried out in a Mach 3.0 wind tunnel. Fine flow structures and velocity field structures were obtained via NPLS (nanoparticle-tracer planar laser scattering) and 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techniques, time- averaged flow structures were researched, and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s of transient flow structures were analyzed. The flow visualiz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ramp angles were 25~, a typical separation occurred in the laminar flow, some typical flow structures such as shock induced by the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shock, reversed flow and reattachment shock were visible clearly. While a certain extent separation occurred in turbulent flow, the separation region was much smaller. When the ramp angles were 28~, laminar flow separated further, and the separation region expanded evidently, flow structures in the separation region were complex. While a typical separation occurred in turbulent flow, reversed flow structures were significant, flow structures in the separation region were relatively simpl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velocity field were corresponding to flow visualization, and the velocity field structures of both compression ramp flows agreed with the flow structures well. There were three layered structures in the U component velocity, and the V component velocity appeared like an oblique "v".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ompression ramp flows can be observed in the velocity profiles of the shear layer and the shearing int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on ramp incoming boundary layer fine flow structure velocity field
下载PDF
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土-岩界面优势流潜蚀特性研究
2
作者 豆红强 谢森华 +2 位作者 简文彬 王浩 郭朝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0-960,共11页
受降雨作用,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岩差异风化界面极易演化为优势渗流通道而发生渗流潜蚀,进而加速该类边坡的变形失稳,然而当前有关其渗流潜蚀作用特征、细颗粒迁移规律等的研究仍鲜见开展。基于多孔介质非饱和渗流理论,综合... 受降雨作用,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岩差异风化界面极易演化为优势渗流通道而发生渗流潜蚀,进而加速该类边坡的变形失稳,然而当前有关其渗流潜蚀作用特征、细颗粒迁移规律等的研究仍鲜见开展。基于多孔介质非饱和渗流理论,综合考虑细颗粒运移、潜蚀启动响应与非饱和渗流的耦合关系,提出一种可准确描述土-岩界面渗流潜蚀过程的数值计算框架。采用有限元方法,构建优势流作用下非饱和花岗岩残积土的渗流潜蚀模型,并以均质土柱的渗流潜蚀过程为参考,系统研究3种典型土-岩界面埋藏状态下的优势流潜蚀特性。结果表明: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岩界面与基质渗透性存在高度差异性,湿润锋形成向下凹陷的渗透漏斗,且随着降雨的持续,湿润锋的凹陷程度愈发明显;细颗粒流失程度与土-岩界面的埋藏状态相关,其中下填土体工况的优势流潜蚀最为显著,其界面处甚至出现超孔隙水压力,最不利于该类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降雨条件下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准确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流潜蚀 有限元 土-岩界面 细颗粒运移 多场耦合
下载PDF
微细粒煤泥浮选分离强化方法及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学霞 于梅 +2 位作者 王烨敏 马超 卜祥宁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202,共18页
制约微细粒煤泥高效浮选回收的主要瓶颈问题是微细粒煤泥自身性质导致的颗粒与气泡矿化效率低,但黏土矿物夹杂污染、浮选泡沫性质和捕收剂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为了解微细粒煤泥浮选强化方法及技术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微细煤... 制约微细粒煤泥高效浮选回收的主要瓶颈问题是微细粒煤泥自身性质导致的颗粒与气泡矿化效率低,但黏土矿物夹杂污染、浮选泡沫性质和捕收剂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为了解微细粒煤泥浮选强化方法及技术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微细煤泥浮选分离难的原因,其次从增大颗粒表观粒径、减小气泡尺寸、强化流场调节、捕收剂优化、浮选设备改进、浮选工艺创新和矿浆预处理等7方面进行综述,最后深入探讨不同浮选分离强化方法及技术的优劣势。为克服微细粒煤泥自身质量小的影响,絮凝浮选是常见的增大颗粒表观粒径技术,其浮选强化效果显著但药剂选择性及成本问题不可忽视;载体浮选与超声驻波团聚均具备较好的潜力但目前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为提高颗粒与气泡碰撞概率,减小气泡尺寸是有效的手段,其中纳米气泡浮选技术在显著提高微细煤泥回收率的同时能有效降低药剂用量。强化流场调节同样是关注到颗粒与气泡的碰撞、粘附概率的影响,以湍流强化为手段有效促进了浮选指标的提升。捕收剂优化是从降低药剂成本、提高药剂选择性角度出发,其研究点主要有改善传统药剂分散性、引入极性基团、新型药剂设计等。其中药剂乳化、捕收剂替代品、复配型捕收剂及新型纳米粒子捕收剂等均不同程度地呈现了良好的强化效果,但其制备成本及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针对微细粒煤泥分离挑战,目的矿物高效矿化和脉石矿物有效抑制是浮选设备优化的核心突破点;多次浮选和分级浮选是解决微细粒分选不彻底的主要工艺创新改进;分级调浆、超声波及高剪切等预处理强化技术有效地改善药剂和矿浆均匀性及药剂和煤粒的碰撞概率,从而强化浮选分离效果。在以上不同浮选分离强化方法及技术中,絮凝浮选、超声驻波团聚、纳米气泡浮选、湍流强度调控及捕收剂分子设计优化等均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向工业化应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开展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及半工业化研究,而寻求成本效益卓越的新型药剂、浮选设备升级赋能、浮选工艺智慧创新及浮选矿浆预处理精细强化或将是现有选煤厂强化微细煤泥浮选分离效果较妥当且切实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煤泥 浮选强化 增大颗粒表观粒径 减小气泡尺寸 流场强化 捕收剂优化 设备及工艺改进
下载PDF
A DYNAMICAL STUDY OF THE FLOW FIELD IN THE PBL OVER LARGE-SCALE TOPOGRAPHY
4
作者 赵鸣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2年第3期332-344,共13页
In this paper, the eddy coefficient and the treatment for dividing layers of Estoque's numerical model in modern PBL dynamics have been applied to derive order-zero and order-one analytic solutions over large-scal... In this paper, the eddy coefficient and the treatment for dividing layers of Estoque's numerical model in modern PBL dynamics have been applied to derive order-zero and order-one analytic solutions over large-scale topography, the solutions are used to obtain the divergence and vertical velocity, improving the previous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field large-scale topography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Ekman's theory Estoque's model
原文传递
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与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被引量:19
5
作者 孙焕泉 杨勇 +4 位作者 王海涛 王建 吴光焕 崔玉海 于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102,共13页
渤海湾盆地胜利油区经过60多年开发,整装、断块油藏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率超过90%,稠油油藏进入高轮次吞吐开发阶段,整体采出程度不到40%,仍有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需要攻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整装油藏特高含水后期... 渤海湾盆地胜利油区经过60多年开发,整装、断块油藏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率超过90%,稠油油藏进入高轮次吞吐开发阶段,整体采出程度不到40%,仍有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需要攻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整装油藏特高含水后期高耗水层带发育、低效水循环严重,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差异大、有效动用难度大,深层、薄层超稠油注汽难、热损失大,有碱复合驱油体系结垢严重,聚合物驱后油藏动态非均质性更强、剩余油更加分散以及特高含水后期套损井多、出砂加剧、精细分层注采要求高等难题,明确地质及剩余油分布特征,深化驱油机制认识,围绕整装油藏经济有效开发、断块油藏高效均衡开发、稠油油藏转方式开发、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开发开展技术攻关,形成整装油藏精细流场调控技术、复杂断块油藏立体开发技术、稠油油藏热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技术、特高含水期主导采油工程技术等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开辟先导试验区,取得显著开发效果,实现工业化应用,支撑胜利油区持续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分布特征 精细流场调控 立体开发 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 稠油热复合开发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Agglomeration and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particles from coal combustion under different turbulent flow fields 被引量:4
6
作者 Zongkang Sun Linjun Yang +1 位作者 Hao Wu Xin W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13-124,共12页
Turbulent agglomeration is a promising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the removal of fine particles in industrial flue gas,which can improve the particle removal effect of dust removal equipment safely and econ... Turbulent agglomeration is a promising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the removal of fine particles in industrial flue gas,which can improve the particle removal effect of dust removal equipment safely and economically.However,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urbulence mechanism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rbulent flow fields and the agglomeration of fine particles is not known with precision,resulting a weak promotion effect for particle removal with this pretreatment technology.In this work,three kinds of turbulent agglomerators were constr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agglomeration and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particles under different turbulent flow field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urbulent agglomerator with small-scale and three-dimensional vortexes in the flow field had the best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agglomeration and removal of fine particles.Two kinds of agglomeration modes in turbulent agglomeration were proposed,one being agglomeration between fine particles in the vortex area,and the other the capture of fine particles by coarse particles.Furthermore,the motion trajectory,relative velocity and residence time of fine p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s in different flow fields were calcul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particle agglomeration and turbulent flow fiel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flow field with smallscale and three-dimensional vortexes can reduce the Stokes number(StK) and the relative velocity of p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s,and extend their residence time in a turbulent flow field,so as to obtain a better agglomeration effect for fine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PARTICLES flow field TURBULENT AGGLOMERATION REMOVAL Mechanism
原文传递
气力分级机叶片长度对分级区流场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政 盖国胜 卢寿慈 《中国粉体技术》 CAS 1999年第6期9-12, ,共4页
利用Phoenics 流体力学软件对转子型气力超细分级机不同长度的转子叶片间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不同长度和不同角度的叶片间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叶片长度增加,叶片间进行的层流状态也增多,而保持叶片间流场的层流状... 利用Phoenics 流体力学软件对转子型气力超细分级机不同长度的转子叶片间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不同长度和不同角度的叶片间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叶片长度增加,叶片间进行的层流状态也增多,而保持叶片间流场的层流状态是进行超细分级的先决条件。因此,增加叶片长度可以改善分级机的分级效果。对该模拟结果进行的理论分析证明了模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分级机 超细粉体 制备 数值模拟 流场
下载PDF
三维PIV应用于船舶精细流场测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茂华 龚杰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7,共10页
精细流场作用现象和流动细节对解决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疑难问题有重要影响,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实现了在同一瞬态时刻记录大量空间点上的速度分布信息,可提供丰富的流场空间信息及流动特性。三维粒子图像测速(SPIV)技术在国外已被... 精细流场作用现象和流动细节对解决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疑难问题有重要影响,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实现了在同一瞬态时刻记录大量空间点上的速度分布信息,可提供丰富的流场空间信息及流动特性。三维粒子图像测速(SPIV)技术在国外已被成功用于研究水面舰船和潜艇在高海况下与船体大幅运动有关的复杂粘性现象及壳体大规模流体分离现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国内,SPIV技术也已应用于船舶尾流场测量及舰船噪声测量中,试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流场特征。未来SPIV试验将与CFD方法相结合,向实船试验研究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CCD性能的发展,多方位测量的SPIV系统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粒子图像测速 精细流场 流动特性 综述
下载PDF
超细粉射流分级机的放大及流场分布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少华 陶珍东 +1 位作者 刘福田 姜奉华 《中国粉体技术》 CAS 1999年第2期10-13,共4页
在对实验室小型超细粉射流分级机流场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机型进行了改进与放大,并通过试验研究证明改进后的机型分级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流场分布更加合理。
关键词 超细粉 射流分级 数学回归 流场分布
下载PDF
流化床外型对内部流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继良 邹宗树 余艾冰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63-169,共7页
以双流体模型为基础,采用CFD商业软件Fluent对7种不同外型鼓泡流化床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流化床外型对反应器内部流场的影响显著,流化床内部流场随外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流态化初期产生气泡的时间、位置、密相... 以双流体模型为基础,采用CFD商业软件Fluent对7种不同外型鼓泡流化床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流化床外型对反应器内部流场的影响显著,流化床内部流场随外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流态化初期产生气泡的时间、位置、密相床层高度方面以及流场稳定性的差异尤为明显.一旦充分流态化后,流场的差异性减弱.根据模拟得到的结果给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流场 数值模拟 铁矿粉还原
下载PDF
PIV技术在孤立波流场测量教学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阳 范毅伟 +2 位作者 郭春雨 王超 于凯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1年第4期117-121,共5页
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是一种先进的流体力学实验技术,其在实验流体力学、实际工程应用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孤立波是一种只出现在浅水水域且只有一个波峰或波谷的移动波,这种波动具有准粒子性,其理论用... 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是一种先进的流体力学实验技术,其在实验流体力学、实际工程应用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孤立波是一种只出现在浅水水域且只有一个波峰或波谷的移动波,这种波动具有准粒子性,其理论用于研究波浪破碎水深,对近海结构物的设计具有指导性作用。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PIV技术同时认识孤立波的传递演化过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孤立波精细流场的PIV测量平台,测量了二维孤立波在传递、爬坡变形、破碎过程的流场的速度矢量分布、速度标量分布、涡量分布等精细流场信息。通过此次实验使学生们对孤立波的传递与变形这一流体现象有更直观的印象,并了解了PIV技术原理及使用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为未来科研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孤立波 精细流场 教学实验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油藏优势流场识别与调整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志超 柏明星 黄延忠 《天然气与石油》 2017年第5期51-55,共5页
准确识别油水井间的优势流场,确定存在于优势流场中的油水井对,对于高含水期油藏制定有针对性的控水增油调整措施十分必要。以大庆油田某高含水期区块为研究对象,采用油水井相关性判断优势流场方法结合储层沉积微相分析及流管法数值模... 准确识别油水井间的优势流场,确定存在于优势流场中的油水井对,对于高含水期油藏制定有针对性的控水增油调整措施十分必要。以大庆油田某高含水期区块为研究对象,采用油水井相关性判断优势流场方法结合储层沉积微相分析及流管法数值模拟技术,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块不同日注水量区间的注水井的样本概率及对全区流量的贡献大小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级别的流场界限,确定了存在于优势流场中的油水井对。且根据流场分布情况,对存在于优势流场中油水井进行相应的精细调整措施,调整后全区综合含水由96.7%下降到95.1%,日增油量稳定在43.5 t,调整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井相关性 优势流场分级 沉积相 流管图 精细调整
下载PDF
超细粉射流分级技术研究与仿真
13
作者 黄生勤 刘振侠 王淼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4,共3页
这里对超细粉射流分级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种射流分级器结构,并采用FLUENT软件对其流场、分级效果进行计算机仿真,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这两种射流分级效果明显,对超细粉的射流分级是可行的,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这里研究结果... 这里对超细粉射流分级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种射流分级器结构,并采用FLUENT软件对其流场、分级效果进行计算机仿真,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表明这两种射流分级效果明显,对超细粉的射流分级是可行的,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这里研究结果为今后超细粉射流分级器的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 射流分级 流场仿真
下载PDF
超细磨喂料装置流场分析与数值实验研究
14
作者 黄鹏 李双跃 刁雄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80-1485,共6页
针对超细磨实际运行中电机出现的过流现象,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超细磨的进料装置的流场进行分析,指出过流现象是由于物料颗粒通过进料装置时因堵塞所照成。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数值实验。通过方差分析得到出口压力、... 针对超细磨实际运行中电机出现的过流现象,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超细磨的进料装置的流场进行分析,指出过流现象是由于物料颗粒通过进料装置时因堵塞所照成。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数值实验。通过方差分析得到出口压力、转速、出口压力与喂料量的交互作用对喂料的连续性影响最显著。数值实验表明:出口压力为-1 000 Pa、喂料量为0.10 kg/min、转速为1 000 r/min时为最佳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磨喂料装置 流场分析 正交实验
下载PDF
鳍片管磨损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磊 赵伶玲 储墨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9-394,共6页
对矩形鳍片管、螺旋型鳍片管、H型鳍片管和双H型鳍片管进行了三维气固两相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基管及鳍片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螺旋型鳍片管基管附近流场速度较大,使得其基管磨损较其他3种鳍片管更严重;H型鳍片管和双H型鳍片管鳍根附近... 对矩形鳍片管、螺旋型鳍片管、H型鳍片管和双H型鳍片管进行了三维气固两相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基管及鳍片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螺旋型鳍片管基管附近流场速度较大,使得其基管磨损较其他3种鳍片管更严重;H型鳍片管和双H型鳍片管鳍根附近颗粒质量浓度较大,鳍片开口处轴向速度的存在减小了颗粒的撞击角度,减轻了对鳍根的磨损;双H型鳍片管不仅刚性好,而且其基管和鳍片的抗磨损性能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鳍片管 磨损 颗粒浓度 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旋转曝气器的曝气充氧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祖恒 朱菊香 +1 位作者 沈绍传 姚克俭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1-165,共5页
针对曝气池中的实际充氧情况,提出新的曝气性能指标—充氧均匀性指数,并提出一种新型曝气器旋转曝气器。在长宽高尺寸为600 mm×800 mm×910 mm的有机玻璃曝气池内,以空气-清水为体系,对旋转曝气器的曝气充氧性能进行了研究。... 针对曝气池中的实际充氧情况,提出新的曝气性能指标—充氧均匀性指数,并提出一种新型曝气器旋转曝气器。在长宽高尺寸为600 mm×800 mm×910 mm的有机玻璃曝气池内,以空气-清水为体系,对旋转曝气器的曝气充氧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充氧均匀性指数、氧总传质系数和曝气效率等曝气充氧性能,并与微孔曝气器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曝气流量为1.0~2.5 m^3/h,旋转曝气器和微孔曝气器的氧总传质系数、氧传质速率、氧传质效率和曝气效率很相近;旋转曝气器的充氧均匀性指数介于0.040 4~0.049 4,而微孔曝气器的充氧均匀性指数介于0.054 7~0.127 5。旋转曝气器产生的旋转流场能使气泡在水平面分布更均匀,提高了氧传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曝气器 微孔曝气器 充氧均匀性指数 旋转流场
下载PDF
一种用于收集受限空间爆破微细粉尘的电—袋复合除尘器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17
作者 许秦坤 《玻璃》 2013年第4期32-37,共6页
基于受限空间爆破作业的粉尘和炮烟净化需要,提出了一种小型的移动式除尘装置。通过对该装置的物理建模及其流场数值模拟分析,选用一阶的滤袋过滤线性模型在不同的抽风负压条件下进行流场分布对比,以此来考察模型选取时所要考虑的影响... 基于受限空间爆破作业的粉尘和炮烟净化需要,提出了一种小型的移动式除尘装置。通过对该装置的物理建模及其流场数值模拟分析,选用一阶的滤袋过滤线性模型在不同的抽风负压条件下进行流场分布对比,以此来考察模型选取时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和使用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粉尘 电-袋复合除尘 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单、双溢流管旋流器流场特征及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国庆 张悦刊 +2 位作者 刘培坤 杨兴华 陈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1-157,共7页
普通旋流器完成一次分级只能得到细颗粒的溢流和粗颗粒的底流,无法实现窄粒级精细分级要求。为了使一次分级可以获得多个细粒径、窄粒级产品,提出了一种双溢流管旋流器,为探明旋流器内流场特征及分离性能,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对比研... 普通旋流器完成一次分级只能得到细颗粒的溢流和粗颗粒的底流,无法实现窄粒级精细分级要求。为了使一次分级可以获得多个细粒径、窄粒级产品,提出了一种双溢流管旋流器,为探明旋流器内流场特征及分离性能,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对比研究了双溢流管旋流器和普通单溢流管旋流器内速度场、压力场、粒度场及分离性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具有双溢流管结构的旋流器经过一次分离可以获取内溢流、外溢流和底流3种粒级产品。相比于单溢流管旋流器,双溢流管旋流器的切向速度和内部静压力更大;径向速度、轴向速度和湍动能更小,说明双溢流管旋流器可以强化分离过程,有利于分离性能的提高。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溢流管旋流器,双溢流管旋流器底流浓度降低了8.3个百分点,底流产率增大了3.25个百分点,内外溢流产品中-45μm的颗粒累积含量增加了1.15个百分点,综合分级效率提高了1.26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可为多产品窄粒级旋流分离装备及工艺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分级 双溢流管旋流器 流场特征 数值模拟 综合分级效率
下载PDF
舵空化的精细流场及其非定常水动力性能数值计算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安斌 叶金铭 王友乾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6,共9页
[目的]为深入研究舵空化时的精细流场及其非定常水动力性能的相关规律,[方法]针对某型船的桨、舵模型进行建模,采用结构化网格、SST k-ω湍流模型和流体体积(VOF)方法对舵空泡进行计算。针对舵空泡问题进行实船观测试验,将舵空泡的计算... [目的]为深入研究舵空化时的精细流场及其非定常水动力性能的相关规律,[方法]针对某型船的桨、舵模型进行建模,采用结构化网格、SST k-ω湍流模型和流体体积(VOF)方法对舵空泡进行计算。针对舵空泡问题进行实船观测试验,将舵空泡的计算结果与实船舵空泡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对舵空泡的周期性变化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基于空化和非空化2种状态对3种舵角下的舵空泡进行计算。[结果]结果显示,当空化范围较小时,空化对舵力时均值的影响较小,随着空化范围的增加,空化对舵力时均值的影响明显变大,尤其是舵效显著降低;一旦发生空化,舵非定常力的脉动幅值将大幅增加,且空化范围越大,舵非定常力的脉动幅值越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评估空化发生后舵的水动力性能及舵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舵空化 精细流场 实船试验 非定常力 水动力性能
下载PDF
空调风管中细颗粒物受力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席志云 徐荣吉 王瑞祥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49-54,共6页
对空调风管中的细颗粒物主要受力类型进行了梳理,发现主要作用力都与颗粒粒径相关,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曳力是湍流流场中细颗粒物的主要作用力,剪切升力和热泳力是近壁面区颗粒的重要作用力,高压静电场下细颗粒所受电场力成为主要作用力,... 对空调风管中的细颗粒物主要受力类型进行了梳理,发现主要作用力都与颗粒粒径相关,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曳力是湍流流场中细颗粒物的主要作用力,剪切升力和热泳力是近壁面区颗粒的重要作用力,高压静电场下细颗粒所受电场力成为主要作用力,库仑力和偶极子力在颗粒距离极近时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风管 细颗粒物 湍流流场 静电场 受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