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rcine Breeding Management in a Large-scale Piggery with Microbial Fermentation Bed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波 李兆龙 +6 位作者 唐建阳 黄勤楼 郑回勇 蓝江林 史怀 翁伯琦 余文权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期160-166,171,共8页
[Objective] The behavior of eating, drinking, defecating and peeing of 1 500 pigs in a large-scale microbial fermentation bed-equipped piggery was observed. We hoped to find some simple indicators that could reflect t... [Objective] The behavior of eating, drinking, defecating and peeing of 1 500 pigs in a large-scale microbial fermentation bed-equipped piggery was observed. We hoped to find some simple indicators that could reflect the health status of swinery and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swiner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large-scale microbial fermentation bed-equipped piggery. [Method] The body weight (BW), daily BW gain, feed intake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different-day-old pigs were recorded in details. Based on the recorded data, the models between BW, BW gain,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and feed/gain ratio and growth days (d) were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the incidences of pox-like macula (dermatitis), diarrhea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cough (respiratory disease), stiff pig (malnutrition), conjunctivitis (eye disease) and foot inflection (trauma) among fattening pig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 The BW range, average BW, daily BW gain, breeding days, daily feed intake range,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staged feed intake, accumulated feed intake, feed/gain ratio and accumulated feed/gain ratio of different-day-old pigs were studied, respectively. Four dynamic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for the growth of pigs: (1) the BW (y)-age (x) mod- el: y=0.758 9x-19.883 (3=0.993 7); (2) the BW gain (y)-age (x) model: y=1.039 5x05051 (F=0.885 4); (3) the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y)-age (x) model: y=0.023 5x-0.334 3 (F=0.991 7); (4) the feed/gain ratio (y)-age (x) model: y=0.022x+0.427 8 (P=0.988 5). Based on these models,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growth value of pig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 could be predicted. The main diseases occurred among the swinery in the large-scale microbial fermentation bed piggery included pox-like macula (dermatitis), diarrhea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cough (respiratory disease), stiff pig (mal- nutrition), conjunctivitis (eye disease) and foot inflection (trauma). The deadly infec- tious diseases had been not found among the pigs. [Conclusion] When the actual BW, BW gain,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and feed/gain ratio were all lower than the theoretical values predicted by the models, the management should be enhanced. The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of 60 to 65-day-old pigs was lower than the theoretic value, indicating that the pigs could not adapt nicely to the fermentation bed at the very early stage. When the pigs grew up to 70 to 75 d old, the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was higher than the theoretical value, indicating that the pigs had adapted to the fermentation bed. In particularly,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of 75-day-old pigs was higher than the theoretical value by 21%. It was suggested the fermentation bed was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pigs. Considering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among pigs, the overall incidence was relatively low. The incidence of each disease was all lower than 10% with little difficulty in treating. If the management of mattress was strength- ened, such as paying attention to feeding and keeping water clean, many diseases could heal by themsel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ease investigation large-scale breeding Microbial fermentation bed Porcine growth model
下载PDF
Pollution Control Programs of Large-Scale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s in the Dianchi Lake Basin 被引量:1
2
作者 LI Zhong-jie ZHENG Yi-xin +1 位作者 XU Xiao-mei NI Jin-bi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1年第1期35-38,共4页
With the enlarging scale and intensifying produc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Dianchi Lake Basin since 1990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The ... With the enlarging scale and intensifying produc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Dianchi Lake Basin since 1990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The First National Census of Pollution Sources", occurrence and discharge of pollutants in large-scale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s in this region were first understood.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scale live- 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were also analyzed deeply. On this basis, the significance of pollution control programs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as investigated from aspects of pollution control policy,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publ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nchi Lake Basin large-scal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control program
下载PDF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airy Cow Breeding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3
作者 CHEN Zhi-ying GE Rui +2 位作者 HAN Qing ZHANG Yu-feng LI Ti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6期11-14,共4页
This article offers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dairy cow breeding in China,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airy cow breeding in China as follows:the breeding scale is small;the pasture grass pr... This article offers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dairy cow breeding in China,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airy cow breeding in China as follows:the breeding scale is small;the pasture grass production cannot meet demand;the proportion of fine breed is not high and the dairy cow yield per unit is low;it lacks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quarantine mechanism;economic benefits of large-scale breeding are not high.These problems have become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iry cow breeding.Finally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airy cow breeding in China as follows:developing large-scale breeding,and increasing subsidies;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 industry,and ensuring the supply of good feed;strengthening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of fine breed,and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fresh milk;improving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of dairy products,and giving play to supervisory role of the news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IRY COW breeding large-scale breeding PROBLEMS C
下载PDF
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白王种鸽繁殖性能和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静 孙海霞 +5 位作者 韩书宇 高启楠 臧素敏 谢辉 刘观忠 安胜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38,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2+2”生产模式下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白王种鸽繁殖性能和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产蛋性能相近的300日龄健康种鸽168对,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对种鸽,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 试验旨在探究“2+2”生产模式下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白王种鸽繁殖性能和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产蛋性能相近的300日龄健康种鸽168对,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对种鸽,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3.43%、15.04%、16.64%和18.25%的饲粮。试验期46 d,其中孵化期18 d (1~18 d),哺乳期28 d (19~46 d)。结果显示,试验Ⅱ组、Ⅲ组产蛋间隔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Ⅲ组种蛋受精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Ⅳ组(P<0.05),试验Ⅲ组入孵蛋孵化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Ⅱ组、Ⅳ组(P<0.01)。试验Ⅲ组乳鸽28日龄体重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乳鸽屠宰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乳鸽胸肌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Ⅱ组、Ⅳ组(P<0.05)。试验Ⅱ组、Ⅲ组、Ⅳ组窝料重比1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1)。研究表明,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影响了种鸽的繁殖性能、乳鸽的生长性能以及窝料重比,在“2+2”生产模式下,建议白王种鸽饲粮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鸽 乳鸽 粗蛋白质水平 “2+2”生产模式 繁殖性能 生长性能
下载PDF
种鸽饲粮锰水平对种鸽蛋品质及乳鸽屠宰性能、肉质性状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昊轩 王铮 +10 位作者 秦士贞 张博 李晶 索琰瑞 赵东栋 汪阳阳 刘文丽 申莉 孙鸿 史兆国 邵玉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7-2848,共12页
【目的】本试验通过添加外源锰制剂(MnSO_(4)·H_(2)O),探究种鸽饲粮不同锰水平对种鸽蛋品质及乳鸽体重、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中国鸽养殖业提供试验参考。【方法】试验选取体重和产蛋性能相近的健康银羽王种... 【目的】本试验通过添加外源锰制剂(MnSO_(4)·H_(2)O),探究种鸽饲粮不同锰水平对种鸽蛋品质及乳鸽体重、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中国鸽养殖业提供试验参考。【方法】试验选取体重和产蛋性能相近的健康银羽王种鸽120对,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立8个重复组,每重复组安排3对种鸽,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5个组分别使用不额外添加锰的基础饲粮(对照组)及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5、70、105和140 mg/kg锰的试验饲粮。饲粮以颗粒料形式喂给种鸽。试验期包括孵化期18 d和哺乳期28 d,总计46 d。期间记录种鸽采食量和乳鸽体重,计算种鸽平均日采食量和乳鸽平均日增重。采集鸽蛋、种鸽和28日龄乳鸽血清、乳鸽胸肌、心脏、肝脏样本,测定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指标及28日龄乳鸽胸肌肉质性状及组织中锰含量,并计算乳鸽的屠宰性能。【结果】(1)70和140 mg/kg锰组鸽蛋的蛋壳重显著高于35和105 mg/kg锰组(P<0.05);70和105 mg/kg锰组鸽蛋的蛋黄色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5 mg/kg锰组(P<0.05);35 mg/kg锰组鸽蛋的哈氏单位数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70、105和140 mg/kg锰组鸽蛋的蛋壳反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35和140 mg/kg锰组1~28日龄乳鸽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35和140 mg/kg锰组28日龄乳鸽的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105和140 mg/kg锰组28日龄乳鸽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 mg/kg锰组28日龄乳鸽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各组间28日龄乳鸽胸肌的肉品质及胸肌、心肌、肝脏组织中的锰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5)35和140 mg/kg锰组28日龄乳鸽血清的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在种鸽基础饲粮中额外添加35 mg/kg锰可提高28日龄乳鸽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额外添加70 mg/kg锰可改善鸽蛋的蛋壳质量、加深蛋黄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鸽 乳鸽 蛋品质 肉品质
下载PDF
“2+3”模式下种鸽氨基酸理想模式的研究
6
作者 刘旺旺 朱丽慧 +2 位作者 杨长锁 徐建雄 张洪才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134,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2+3”模式下种鸽氨基酸理想模式。依据扣除法原理,根据现有氨基酸需要量标准和目前的研究结果规划出一种氨基酸模式,依次将模式中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色氨酸(Trp)、苏氨酸(Thr)、亮氨酸(Leu)各扣除20%,而非扣除的... 试验旨在探究“2+3”模式下种鸽氨基酸理想模式。依据扣除法原理,根据现有氨基酸需要量标准和目前的研究结果规划出一种氨基酸模式,依次将模式中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色氨酸(Trp)、苏氨酸(Thr)、亮氨酸(Leu)各扣除20%,而非扣除的氨基酸保持其水平不变来确定扣除某一种氨基酸后对“2+3”模式下种鸽生产性能和血液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确定出理想的氨基酸比例。试验选择同一批次的144对种鸽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72对种鸽哺乳4日龄乳鸽,另一组为72对种鸽哺乳10日龄乳鸽,两试验分别各设6个处理组,为6种氨基酸模式,每个处理12对种鸽(重复),按照50%颗粒料+50%的原粮配制种鸽饲粮。结果表明:各处理乳鸽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扣除20%赖氨酸处理较高,且该组乳鸽死亡率低;各处理种公鸽血液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种母鸽血液中天冬氨酸含量以扣除20%赖氨酸处理最低,且显著低于扣除20%蛋氨酸、色氨酸和亮氨酸处理(P<0.05)。综上,“2+3”模式下种鸽理想氨基酸模式是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水平为0.88%、0.55%、0.65%、0.2%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鸽 理想氨基酸模式 “2+3”模式 生长性能 血液氨基酸含量
下载PDF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哺育期塔里木鸽种鸽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王静 宋丽荣 +4 位作者 刘蓁 付睿 王孜 臧长江 李凤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01-3310,共10页
[目的]探究“2+2”生产模式下(1对种鸽1个繁殖周期哺育2只乳鸽)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哺育期塔里木鸽种鸽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繁殖性能相近的12~18月龄健康哺育期塔里木鸽种鸽60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对,每... [目的]探究“2+2”生产模式下(1对种鸽1个繁殖周期哺育2只乳鸽)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哺育期塔里木鸽种鸽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繁殖性能相近的12~18月龄健康哺育期塔里木鸽种鸽60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对,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试验Ⅰ、Ⅱ、Ⅲ、Ⅳ和Ⅴ组种鸽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2%、13%、14%、15%、16%的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哺育期结束后,测定种鸽的生产性能和消化代谢,并检测血浆生化指标。[结果]①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哺育期种鸽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影响,其中试验Ⅱ组种鸽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Ⅳ和Ⅴ组(P<0.05),种鸽哺育期体重损失逐渐增加。②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种鸽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逐渐增加。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对种鸽哺育期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其中试验Ⅰ组种鸽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试验Ⅳ和Ⅴ组(P<0.05)。③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哺育期种鸽血浆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试验Ⅲ组种鸽血浆中HDL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LD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2+2”生产模式下哺育期塔里木鸽种鸽饲粮蛋白质适宜水平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粮蛋白质水平 塔里木鸽 哺育期 生产性能 消化代谢 血浆生化指标
下载PDF
鸽子养殖智能投料小车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千瑞 张日红 +3 位作者 陈轩杰 谢文迪 肖鸿旭 苏楚妍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 2024年第3期32-38,共7页
随着现代畜禽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场对养殖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需求不断增加。鸽子精准投料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劳动力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该文以鸽子的智能精准投料为目标,设计鸽子养殖智能投料... 随着现代畜禽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场对养殖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需求不断增加。鸽子精准投料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劳动力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该文以鸽子的智能精准投料为目标,设计鸽子养殖智能投料小车。首先,介绍鸽子养殖智能投料小车的硬件部分;然后,运用YOLOv7深度学习模型识别3层不同高度鸽笼内鸽子数量;接着,开发料仓内饲料剩余量超声波检测功能、路径跟踪与导航的红外循迹功能;最后,针对鸽子养殖智能投料小车的投料效率、运行精度和最佳投料距离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正常光照下,鸽子和喂料槽的识别准确率为93.36%,检测和投料的平均时间为2 s,饲料浪费率在1%以下,有效提高了鸽子养殖场的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子养殖 智能投料小车 视觉识别 深度学习 超声波检测 红外循迹
下载PDF
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赵武 银慧慧 +7 位作者 冯林川 汪艳华 颜国庆 陆晶山 姜源明 曾雪颜 邓明中 刘伟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7,共5页
旨在研究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产蛋量、种蛋受精率、种蛋孵化率、育雏数和饲料消耗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6月龄银王鸽配对种鸽960对,随机分为非育雏模式组(R0)、哺育2只模式组(R2)、哺育3只模式组(R3)、哺育4只模式组(R4),每组6个重复... 旨在研究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产蛋量、种蛋受精率、种蛋孵化率、育雏数和饲料消耗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6月龄银王鸽配对种鸽960对,随机分为非育雏模式组(R0)、哺育2只模式组(R2)、哺育3只模式组(R3)、哺育4只模式组(R4),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对,试验时间6.5年。结果显示:每对种鸽每年的产蛋量,R0组高于各育雏组(P<0.05),R2组高于R3和R4组,R2、R3和R4组均在2岁最高;R2育雏模式产蛋适宜期为1~6岁,而R3和R4育雏模式产蛋适宜期缩短为1~5岁。1~5岁期间各育雏组与R0组的种蛋受精率差异不显著(P>0.05),6~7岁期间R2组种蛋受精率高于R3和R4组(P<0.05)。各组种蛋的孵化率相对稳定,保持在94.3%~95.2%之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R2、R3、R4组1~6岁平均每年种鸽的育雏数分别为(17.079±0.665)、(22.412±0.804)和(28.768±0.923)只,组间差异显著(P<0.05)。R2、R3和R4组育成乳鸽每年的饲料消耗量分别为(3.37±0.14)、(3.08±0.13)和(2.81±0.12)kg/只,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不同育雏模式对种鸽生产性能存在一定影响,R3和R4育雏模式能提高乳鸽产量,降低饲料消耗量,缩短种鸽的种用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鸽 育雏模式 产蛋量 育雏率 饲料转化率
下载PDF
塔里木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10
作者 兰柳斌 魏宝宁 +8 位作者 徐昊泽 苏战强 王泽武 张羽 伍仲平 陈益填 黄运茂 张续勐 梁雅妍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9期79-87,共9页
塔里木鸽具有耐寒、耐热、耐粗饲和良好的抗逆性等特点,作为新疆南部环塔里木盆地绿洲的特色地方鸽种,被广泛养殖。该文从塔里木鸽品种资源相关特点(原产区情况,生物学特性与生产性能)出发,分析了保护塔里木鸽遗传资源的必要性,阐述了... 塔里木鸽具有耐寒、耐热、耐粗饲和良好的抗逆性等特点,作为新疆南部环塔里木盆地绿洲的特色地方鸽种,被广泛养殖。该文从塔里木鸽品种资源相关特点(原产区情况,生物学特性与生产性能)出发,分析了保护塔里木鸽遗传资源的必要性,阐述了品种保护及利用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塔里木鸽保种以及养殖现状中存在的市场占有率过低、产业人才稀缺、保种困难且复杂、养殖模式落后、饲料配方研究缓慢、标准化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创建品牌战略、增加政策支持、建立保种和选育体系以及遗传资源库、加强养殖模式的升级和改进、加快饲料营养研究、积极推广机械化高效养殖新技术的改进建议,以期促进塔里木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鸽 品种保护 资源利用 产业发展
下载PDF
冬季不同带仔数对哺乳期种鸽生殖激素的影响
11
作者 张穗玲 张妍璘 +3 位作者 王玮 彭凯 黄燕华 彭杰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我国肉鸽养殖业常采用1对种鸽哺乳多只乳鸽的生产模式,然而过多的带仔数可能会对种鸽的繁殖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冬季气温较低,更容易引起种鸽生殖激素紊乱。为明确不同带仔数对冬季哺乳期种鸽生殖激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44对14月龄... 我国肉鸽养殖业常采用1对种鸽哺乳多只乳鸽的生产模式,然而过多的带仔数可能会对种鸽的繁殖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冬季气温较低,更容易引起种鸽生殖激素紊乱。为明确不同带仔数对冬季哺乳期种鸽生殖激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44对14月龄欧洲Mimas肉种鸽,随机分为3组,每组48对,分别在哺乳期带2、3、4只乳鸽(“2+2”、“2+3”和“2+4”),检测雌鸽哺乳期0、7、14、21d的空腹血浆生殖激素含量。结果表明:雌鸽的雌二醇和孕酮含量随着带仔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催乳素和睾酮含量随乳鸽数增多而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雌鸽在哺乳期第7天的体重损失与孕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哺乳期第14天血浆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与产蛋间隔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带仔数增加会显著影响雌鸽哺乳期血浆生殖激素含量,并可能进一步引起种鸽哺乳期体损失增加和产蛋间隔延长,造成种鸽繁殖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鸽 哺乳期 带仔数 生殖激素 繁殖性能
下载PDF
石岐鸽品种的形成和保护利用现状
12
作者 许坤杰 夏成兴 +12 位作者 许小飞 李志鹏 黄小华 列家辉 徐昊泽 邵林檑 周子芊 刘喜林 伍仲平 黄运茂 陈益填 梁雅妍 张续勐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9期69-78,共10页
石岐鸽是中国优良的肉用地方鸽种之一,养殖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该文从石岐鸽的品种形成来源及促进因素出发,通过对石岐鸽品种特征(外貌特征、生长性能、繁殖性能与营养价值)的介绍,提出了保护石岐鸽遗传资源的必要性,并对种质资源保护... 石岐鸽是中国优良的肉用地方鸽种之一,养殖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该文从石岐鸽的品种形成来源及促进因素出发,通过对石岐鸽品种特征(外貌特征、生长性能、繁殖性能与营养价值)的介绍,提出了保护石岐鸽遗传资源的必要性,并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进行归纳,指出当下石岐鸽保种工作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品种退化严重、品种资源利用度较低、宣传力度不高以及参与养殖的企业较少等问题,提出了加快良种繁育进程、完善保种基地,强化品牌建设并鼓励发展基层养殖的建议,以期对石岐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设性参考,助力石岐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岐鸽 品种形成 品种保护 资源利用
下载PDF
英德市肉鸽养殖发展现状及展望
13
作者 张东辉 徐培春 《饲料博览》 CAS 2024年第3期57-60,共4页
近几十年来,我国肉鸽养殖业经历了从家庭庭院养殖、小规模饲养到公司或养殖合作社集约化养殖模式,经历着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发展的重大转变。目前,养鸽业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经济新型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存栏种鸽5 000多万对,... 近几十年来,我国肉鸽养殖业经历了从家庭庭院养殖、小规模饲养到公司或养殖合作社集约化养殖模式,经历着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发展的重大转变。目前,养鸽业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经济新型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存栏种鸽5 000多万对,年产乳鸽总量达6亿多只,其饲养量及上市量成为继鸡、鸭、鹅“三鸟”后的“第四鸟”。英德市肉鸽产业通过近20年发展与积累,已发展成为当地富民产业,是当地畜牧业中一支新生力量。文章概括了广东省英德市肉鸽业养殖现状、屠宰加工现状,结合肉鸽营养价值、市场需求和肉鸽产业的政策支持,分析了英德市肉鸽养殖业的优势,展望了英德市肉鸽养殖业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德市 肉鸽 养殖现状 展望
下载PDF
影响肉鸽种蛋人工孵化率的因素
14
作者 张国莉 魏晓燕 +1 位作者 李晓燕 严秉莲 《家禽科学》 2024年第9期36-39,共4页
在肉鸽种蛋人工孵化过程中,孵化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内在因素(种鸽品种、健康状况、种蛋品质)和外在因素(孵化设备、温湿度控制、种蛋消毒、通风换气、种蛋摆放方式)对肉鸽种蛋人工孵化率的影响,希望为养殖户和养殖企业... 在肉鸽种蛋人工孵化过程中,孵化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内在因素(种鸽品种、健康状况、种蛋品质)和外在因素(孵化设备、温湿度控制、种蛋消毒、通风换气、种蛋摆放方式)对肉鸽种蛋人工孵化率的影响,希望为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孵化 孵化率 种蛋 肉鸽
下载PDF
中国肉鸽主要品种资源与育种现状 被引量:34
15
作者 卜柱 厉宝林 +4 位作者 赵振华 王强 陈宏生 陈卫彬 王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119,共4页
肉鸽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越来越受世人的关注。通过对中国主产区肉鸽的优良品种进行种资源特点调查,促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肉鸽;并针对在生产中发现的不同品种间存在的一些有利经济性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此指导中国肉鸽生产迈入更加科学... 肉鸽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越来越受世人的关注。通过对中国主产区肉鸽的优良品种进行种资源特点调查,促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肉鸽;并针对在生产中发现的不同品种间存在的一些有利经济性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此指导中国肉鸽生产迈入更加科学的良性发展环节;同时简述了中国肉鸽育种的一些研究进展,并结合今后肉鸽育种科研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拙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鸽 品种资源 育种现状
下载PDF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乳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种鸽产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高春起 王晓慧 +2 位作者 胡小超 严会超 王修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探索日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乳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种鸽产蛋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体质量和产蛋性能相近的180对种鸽,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对种鸽。5个处理组种鸽分别饲喂含粗蛋... 【目的】探索日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乳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种鸽产蛋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体质量和产蛋性能相近的180对种鸽,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对种鸽。5个处理组种鸽分别饲喂含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5%、16%、17%、18%和19%的日粮,试验期包括种鸽产蛋期、孵化期、乳鸽哺育期和种鸽再产蛋期,共计1个生产周期。【结果】与其他处理组相比,饲喂18%粗蛋白质日粮组在乳鸽1-14日龄和1-21日龄平均日增质量均为最大,比15%粗蛋白质日粮组分别增加7.3%(P〈0.05)和3.2%(P〉0.05)。试验期间,各处理组间种鸽的采食量和料质量比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15%粗蛋白质日粮组相比,18%粗蛋白质日粮组乳鸽的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分别显著增加2.7%和6.4%(P〈0.05);胸肌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10.5%和11.4%(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18%和19%粗蛋白质日粮组种鸽的产蛋间隔可缩短1 d(P〉0.05);在种鸽哺育期间和乳鸽上市后1周内,18%粗蛋白质日粮组产蛋种鸽的比例最高(P〈0.05)。【结论】综合各指标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结果,18%粗蛋白质日粮组乳鸽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种鸽的产蛋性均较好,建议孵化和哺育期种鸽日粮适宜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鸽 粗蛋白质 生长性能 产蛋性能 营养需要量
下载PDF
外源DNA导入木豆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易鹏 侯开卫 +3 位作者 周家齐 马显达 张建云 王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30-533,共4页
外源DNA导入木豆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易鹏侯开卫周家齐马显达张建云王芳关键词木豆、外源DNA导入、育种木豆(Cajanuscajan(L.)Milsp.)系南亚热带分布较广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木本植物。国外对这一树种... 外源DNA导入木豆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易鹏侯开卫周家齐马显达张建云王芳关键词木豆、外源DNA导入、育种木豆(Cajanuscajan(L.)Milsp.)系南亚热带分布较广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木本植物。国外对这一树种有专门的研究所进行综合性研究。国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外源DNA导入 育种
下载PDF
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种鸽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吴红 陈启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1-64,共4页
试验一设计了4种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的颗粒料配方 ,通过试验筛选出基础日粮的ME和CP分别为11.86MJ/kg和16 %。在试验一的基础上 ,试验二设计了3种不同Ca含量颗粒料配方 ,,以鸽场饲喂的饲料作对照 (ME为13.31MJ/kg,CP为11.79 % ),进行... 试验一设计了4种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的颗粒料配方 ,通过试验筛选出基础日粮的ME和CP分别为11.86MJ/kg和16 %。在试验一的基础上 ,试验二设计了3种不同Ca含量颗粒料配方 ,,以鸽场饲喂的饲料作对照 (ME为13.31MJ/kg,CP为11.79 % ),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ME为11.86MJ/kg、CP为16.16 %、Ca含量为1.09 %的颗粒料效果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营养水平 繁殖性能 受精率 种鸽 乳鸽 孵化率 生产周期
下载PDF
白羽王鸽种鸽哺育前体重对哺育期减重和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丹 谭会泽 +5 位作者 魏师 张汉辉 刘松柏 彭运智 余南才 崔振亮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3,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白羽王鸽种鸽哺育前体重对哺育期减重和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20对健康种鸽,按哺育前体重由大到小分为A、B、C和D四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5对种鸽。采用"2+4"生产模式,饲喂全价颗... 试验旨在研究白羽王鸽种鸽哺育前体重对哺育期减重和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20对健康种鸽,按哺育前体重由大到小分为A、B、C和D四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5对种鸽。采用"2+4"生产模式,饲喂全价颗粒饲料,预饲10 d,试验期20 d。结果显示:试验第1~10天,A组母鸽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母鸽哺育前体重越大,减重越多;试验第11~20天,不同体重公鸽减重、母鸽减重和公母鸽总减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1~20天,A组公鸽减重显著低于B组公鸽(P<0.05),A、C组母鸽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B组公母鸽总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白羽王鸽种鸽体重对乳鸽5、10、15和20 d末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从数值上看以B组种鸽哺乳效果最好。公、母鸽初始体重与乳鸽5、10、15、20 d末重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公、母鸽减重与乳鸽平均日增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母鸽哺育前体重能影响母鸽哺育期减重,哺育前种鸽体重对公鸽减重和乳鸽生长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羽王鸽 种鸽 乳鸽 生产性能 相关性
下载PDF
同一蛋白质水平不同料型对肉种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久仙 张京和 +2 位作者 彭晓培 肖良 潘裕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20,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同一蛋白质水平(粗蛋白质为13%)不同料型对肉种鸽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44对种鸽,随机分为4组,每组36个重复,每个重复1对种鸽。Ⅰ组饲喂柱状颗粒全价料,Ⅱ组饲喂球形颗粒全价料,Ⅲ组饲喂50%原粮和50%柱... 试验旨在研究同一蛋白质水平(粗蛋白质为13%)不同料型对肉种鸽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44对种鸽,随机分为4组,每组36个重复,每个重复1对种鸽。Ⅰ组饲喂柱状颗粒全价料,Ⅱ组饲喂球形颗粒全价料,Ⅲ组饲喂50%原粮和50%柱状颗粒料,Ⅳ组饲喂原粮和保健砂。预试期14d,正试期106d。结果显示:①整个试验期内,Ⅰ、Ⅱ组平均日耗料量均极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15~21日龄阶段Ⅲ组乳鸽平均日耗料量也极显著低于Ⅳ组(P<0.01);②Ⅰ、Ⅱ组均能使种鸽在繁殖期间体重极显著增加(P<0.01),但公鸽的增重比母鸽多;③乳鸽7日龄时,Ⅱ、Ⅲ组体重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但乳鸽14日龄时,这种显著差异消失;④Ⅰ组种蛋受精率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料型对种鸽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但对啄羽现象无明显影响;建议在养鸽生产中推广柱状颗粒全价料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型 种鸽 生产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