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the liquefied soil layer distribution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rectangular tunnel 被引量:4
1
作者 Liu Chunxiao Tao Lianjin +4 位作者 Bian Jin Feng Jinhua Zhang Yu Dai Xitong Wang Zhaoqing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8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In order to obtain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soil-rectangular tunnel structure,based on the PL-Finn constitutive model,four different conditions,namely,the liquefied soil around the rectangular tunnel,the liquefie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soil-rectangular tunnel structure,based on the PL-Finn constitutive model,four different conditions,namely,the liquefied soil around the rectangular tunnel,the liquefied soil below the rectangular tunnel,the liquefied soil on either side of the tunnel and the structure on non-liquefied soil,are compared.In accordance to the time at which a large deformation occurs,the possibility of destruction from hard to easy follows a descending order:the liquefied soil all around the structure,the liquefied soil on the bottom of the structure,and the liquefied soil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ucture.The area of large deformation is mostly beneath the two arch angles of the tunnel floor.The soil on the two sides,especially close to the structure,is the hardest to liquefy and deform.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soil caused by the liquefaction appears after the peak seismic value occurs.The higher the input seismic value is,the easier a large deformation can take place.With the same input of peak ground motion,the total displacement vector of the structure and differential displacement of the side-wall are in accordance with an order from large to small in the three situations:when the saturated sand is on two sides,all around the structure,and on the bottom of th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EFACTION seismic response rectangular tunnel PL-Finn constitutive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Power allocation and mode selection methods fo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the rectangular tunnel 被引量:2
2
作者 Zhai Wenyan Sun Yanjing +1 位作者 Xu Zhao Li S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2期253-260,共8页
For the multipath fading on electromagnetic wav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fined areas,the rectangular tunne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ultimode channel model and the ch... For the multipath fading on electromagnetic wav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fined areas,the rectangular tunne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ultimode channel model and the channel capacity formula derivation was obtained.On the optimal criterion of the channel capacity,the power allocation methods of both amplifying and forwarding(AF) and decoding and forwarding(DF)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were proposed in the limitation of the total power to maximize the channel capacity.The mode selection methods of 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SISO) and 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IMO) models in the rectangular tunnel,through which the higher channel capacity can be obtained,were put forward as well.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comparison show that,channel capacity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the rectangular tunnel 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d through the cooperative technology;channel capacity of the rectangular tunnel under complicated conditions is maximized through the proposed power allocation methods,and the optimal cooperative mode of the channel capacity can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cooperative mode selection methods given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ngular tunnel Multimode channel model Channel capacity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Power allocation Mode selection
下载PDF
不同埋深下类矩形与圆形隧道施工诱发土体变形透明土试验对比研究
3
作者 杨明辉 肖建勋 杨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5,共10页
类矩形隧道因其内部空间优势在工程中逐步得到推广,但其施工引发周边土层变化规律与常规圆形隧道的差异尚缺乏深入研究,且该差异与隧道埋深紧密相关.为此自主设计组装了类矩形与圆形隧道开挖装置,以透明土模拟周边土层,并采用粒子图像测... 类矩形隧道因其内部空间优势在工程中逐步得到推广,但其施工引发周边土层变化规律与常规圆形隧道的差异尚缺乏深入研究,且该差异与隧道埋深紧密相关.为此自主设计组装了类矩形与圆形隧道开挖装置,以透明土模拟周边土层,并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精准测定土层变形,对不同埋深下等面积类矩形与圆形隧道动态开挖过程中诱发上覆土体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试验对比结果表明,两类隧道引发上覆土层变形的滑裂面基本一致,大致符合太沙基理论的竖直滑动面假定,滑裂角θ约等于45°+φ/2;不同埋深情况下,圆形隧道上覆土层竖向变形始终保持“V”型的正态分布,即存在最大值,而类矩形隧道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上覆土层变形由“V”型转变为“W”型,即存在多个沉降最值,表明该类隧道比圆形隧道地层变形更为均匀,且在相同埋深情况下类矩形隧道开挖引发的地表沉降最大沉降值小于圆形隧道,该现象在浅埋状态下尤为明显,二者差异随着埋深增大逐渐缩小,该结论可为施工方案设计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矩形隧道 土体变形 透明土 PIV技术
下载PDF
矩形顶管临近地铁施工地表变形特性
4
作者 龚建伍 任浩 杨泰华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3期21-27,42,共8页
伴随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对于矩形顶管工程的应用愈加广泛,为探究临近地铁隧道情况下,矩形顶管近距离施工时地表的变形规律,依托顶管工程,利用MIDAS-GTS-NX软件进行顶管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了各施工参数数值的改变对地表变形的影... 伴随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对于矩形顶管工程的应用愈加广泛,为探究临近地铁隧道情况下,矩形顶管近距离施工时地表的变形规律,依托顶管工程,利用MIDAS-GTS-NX软件进行顶管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了各施工参数数值的改变对地表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1)顶管顶进过程中,顶管机刀盘前方土体受挤压产生隆起变形,后方因地层损失以及出土卸荷而出现地表沉降,开挖面处地表隆起变形较大,地层扰动明显;(2)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掘进压力可以有效维持掌子面稳定,减小地表沉降,降低对周围建筑及临近地铁造成损害的风险;(3)增大注浆压力可以控制土体扰动,减小地表沉降,但本工程条件下,超过140 kPa会出现过度补偿作用,反而增加地表沉降;(4)摩阻力相对于掘进压力与注浆压力对地表变形的影响较小,但地表整体沉降反映出随摩阻力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 地铁隧道 数值模拟 地表变形
下载PDF
大跨度铁路桥附属构件对不同宽高比矩形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黄林 董佳慧 +2 位作者 王骑 廖海黎 李志国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9,共9页
在已建成的大跨度鳊鱼洲长江大桥原设计宽高比为6.7∶1的四线铁路桥矩形箱型主梁断面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断面宽高比,设计宽高比为4∶1的二线铁路和宽高比为9∶1的六线铁路桥矩形箱梁断面。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在0°,±3°... 在已建成的大跨度鳊鱼洲长江大桥原设计宽高比为6.7∶1的四线铁路桥矩形箱型主梁断面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断面宽高比,设计宽高比为4∶1的二线铁路和宽高比为9∶1的六线铁路桥矩形箱梁断面。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在0°,±3°和±5°风攻角的均匀来流下,对以上3种常用二线、四线和六线铁路桥矩形箱梁断面与对应相同宽高比纯矩形断面之间的涡振特性关系,以及铁路桥附属构件对不同宽高比矩形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宽高比分别为4∶1和6.7∶1的矩形断面上布置铁路桥附属构件能增大断面在负风攻角下的涡振振幅,在-5°风攻角下竖向涡振振幅增大率高达277.5%,但对正风攻角下的涡振响应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宽高比为9∶1的矩形断面布置六线铁路桥附属构件则能明显增大该断面在各风攻角下的涡振振幅,其扭转涡振振幅增大率均在48.3%以上;铁路桥附属构件对矩形断面涡振性能的降低作用随着断面宽高比的增大而提升,针对气动外形较钝的二线和四线铁路桥箱梁,可参考相似宽高比矩形断面涡振特性,并重点考察箱梁在负风攻角下的涡振响应,而针对宽高比较大的六线铁路桥箱梁,由于附属构件影响较大,参考相似宽高比矩形断面涡振特性的意义较小,均应详细研究其在各风攻角下的涡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铁路桥 钢箱梁 节段模型 宽高比 矩形断面 附属构件 涡振性能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双线矩形顶管上穿施工对地铁盾构隧道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霍超 阮恒丰 +4 位作者 李忠超 梁荣柱 肖铭钊 高坤 郭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新建矩形顶管上穿作用下盾构隧道结构受力和变形特点认识不足的问题,以双线矩形顶管综合管廊上穿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既有盾构隧道在双线矩形管廊上穿施工诱发下的管片及其接头变形机制.首先,构建... 针对新建矩形顶管上穿作用下盾构隧道结构受力和变形特点认识不足的问题,以双线矩形顶管综合管廊上穿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既有盾构隧道在双线矩形管廊上穿施工诱发下的管片及其接头变形机制.首先,构建接头受力-位移的关系模拟管片间接头的受力变形过程,并以管环承载性能足尺试验验证其有效性.然后,依托工程实例,进一步建立盾构隧道结构-地层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对比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全面分析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环间错台和接头剪力等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首次穿越的综合管廊诱发的盾构隧道隆起占据主导,而二次穿越的低位箱涵对最大隆起量贡献仅为9%;主要穿越区内管环呈现竖椭圆化收敛变形,拱顶隆起位移最大,分别为拱腰和拱底的1.15倍和1.35倍;盾构隧道沿纵向的隆起曲线呈现“阶梯状”,隆起位移主要以管片环间受剪切产生的错台为主,其中拱顶错台量最大,为拱腰和拱底的1.1倍和2倍;穿越影响区内管片环间接头剪切力呈现非均匀分布,拱顶和拱腰遭受较大剪力,而拱底所受剪力最小;穿越区边缘位置管片环间接头剪切力最大,约为穿越中心区管片环间接头剪切力的2.6~2.8倍.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新建隧道上穿盾构隧道保护与监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矩形顶管 上穿施工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浅埋矩形顶管施工对临近管线与地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韩仲慧 王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与圆形顶管或盾构隧道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明确浅埋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顶管施工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的影响,根据现场矩形顶管施工监测结果,分析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地表的变形规律,以及... 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与圆形顶管或盾构隧道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明确浅埋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顶管施工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的影响,根据现场矩形顶管施工监测结果,分析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地表的变形规律,以及顶管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情况。传统的Peck公式适用于圆形顶管或圆形盾构隧道,因此采用改进的Peck公式来描述矩形顶管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根据现场监测分析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管线变形和下卧隧道沉降规律。研究表明:改进的Peck公式相比于传统的Peck公式可以准确描述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和上方管线的沉降规律是一致的,但与下卧隧道的变形规律存在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矩形顶管 地表沉降 既有隧道 改进Peck公式
下载PDF
矩形顶管隧道F型承插接头剪切刚度分析
8
作者 许有俊 康佳旺 +3 位作者 张朝 庞跃魁 黄正东 张旭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矩形顶管F型承插接头属于柔性接头,地表超载、地基不均匀沉降等极易导致管节间出现剪切错台变形,进而引发隧道工程灾害。基于目前研究中对该种接头剪切力学特性尚不清楚的现状,考虑矩形顶管隧道F型承插接头构造特征,结合室内接头试验和A... 矩形顶管F型承插接头属于柔性接头,地表超载、地基不均匀沉降等极易导致管节间出现剪切错台变形,进而引发隧道工程灾害。基于目前研究中对该种接头剪切力学特性尚不清楚的现状,考虑矩形顶管隧道F型承插接头构造特征,结合室内接头试验和ABAQUS三维精细化数值模拟,针对接头在剪切荷载下的破坏过程、刚度特性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矩形顶管接头发生剪切破坏时,受载管节呈中心对称破坏;不同地层中接头的剪力-剪切位移曲线均分为建立接触阶段、钢套环翘曲阶段和焊缝开裂3个阶段,地基刚度越大时,其相对剪切刚度越大;钢套环厚度和宽度增加时,刚度系数值随之提高;随着钢套环宽度、厚度增大,接头抗剪能力随之提高,但提高的幅度有限,不同厚度、宽度钢套环的屈服阶段刚度系数约为弹性阶段的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矩形顶管 剪切破坏特征 剪切刚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铁车站矩形顶管壳-接头理论模型及纵向变形
9
作者 许有俊 黄正东 +4 位作者 张朝 李鹏飞 康佳旺 张旭 单余含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0,共12页
针对矩形顶管隧道易受影响产生纵向变形、进而引发接头破坏的问题,提出一种矩形顶管隧道壳-接头理论模型,并以此研究隧道在不均匀沉降作用下的纵向变形。首先,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究矩形顶管隧道接头力学特性;其次,建立壳-接头理论模型... 针对矩形顶管隧道易受影响产生纵向变形、进而引发接头破坏的问题,提出一种矩形顶管隧道壳-接头理论模型,并以此研究隧道在不均匀沉降作用下的纵向变形。首先,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究矩形顶管隧道接头力学特性;其次,建立壳-接头理论模型,给出接头力学元件的刚度矩阵及其计算方法;然后,建立数值模型,并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后,依托20环管节的矩形顶管隧道工程实例,研究不均匀沉降作用下的隧道纵向变形。结果表明:接头破坏表现为闭合间隙、钢套环受力和变形破坏3个阶段,接头的抗剪和抗弯均由钢套环承担;壳-接头理论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较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准确性;矩形顶管隧道的纵向变形受地基刚度影响显著,砾砂、粉砂和黏土3种地层对应的隧道最大附加沉降分别为3.72,7.66和12.14 mm,随着地基刚度的减小,隧道接头受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将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矩形顶管 壳-接头理论模型 地基刚度 隧道纵向变形
下载PDF
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引发土体沉降解析解研究
10
作者 肖方奇 朱春柏 +3 位作者 甘晓露 俞建霖 龚晓南 刘念武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6,191,共6页
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可能会导致明显的土体沉降,并进一步影响周围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基于Verruijt解和积分法推导得到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作用下的土体响应解析解,并充分考虑土体等量径向收缩、类矩形隧道竖向、水平向以及旋转位移4个变... 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可能会导致明显的土体沉降,并进一步影响周围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基于Verruijt解和积分法推导得到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作用下的土体响应解析解,并充分考虑土体等量径向收缩、类矩形隧道竖向、水平向以及旋转位移4个变形分量的影响,以全面描述复杂施工或地层情况下类矩形盾构开挖引发的土体位移模式。利用实际工程实测数据验证解析解的有效性,并通过参数分析研究各个变形参数对地表土体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解析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可较好地评估类矩形盾构引发的土体沉降,类矩形隧道的水平位移和旋转位移会使地表沉降呈现非对称形态,并会使最大地表沉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矩形盾构 土体沉降 解析解 体积损失 位移模式
下载PDF
砂土层中类矩形盾构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造成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11
作者 赵得乾麟 魏纲 +3 位作者 梁禄钜 姜海波 项鹏飞 木志远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0-1011,I0050-I0061,共24页
为探究砂土层中考虑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土体的损失和新建隧道与既有盾构隧道不同位置时,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围压、隧道拱底应变和拱顶位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进行新建类矩形隧道重叠下穿、夹穿和不... 为探究砂土层中考虑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土体的损失和新建隧道与既有盾构隧道不同位置时,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围压、隧道拱底应变和拱顶位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进行新建类矩形隧道重叠下穿、夹穿和不同隧道间距下正交90°下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工况下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在夹穿既有隧道时对上线既有隧道的影响最大;2)夹穿工况下,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到既有隧道下方时,上线既有隧道拱底围压发生突变且数值极大;3)隧道的间距是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时引起既有盾构隧道围压、拱底应变、拱顶位移等发生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际施工时应尽可能保持新建隧道与原有盾构隧道的间距足够大;4)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过程中,既有隧道拱顶存在快速变形的阶段,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重视这一过程中对隧道拱顶变形速率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矩形盾构 既有隧道 下穿 盾构施工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线形布置双矩形柱的平均气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12
作者 姜会民 杨群 +1 位作者 范佳豪 刘小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0,81,共12页
为研究线形布置双矩形柱的平均气动力特性,采用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测试并分析了宽高比为1∶4的双矩形柱在不同风向角和不同间距比下的平均阻力系数和平均升力系数,并与单矩形柱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平均风... 为研究线形布置双矩形柱的平均气动力特性,采用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测试并分析了宽高比为1∶4的双矩形柱在不同风向角和不同间距比下的平均阻力系数和平均升力系数,并与单矩形柱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平均风压分布进一步揭示了线形布置双矩形柱平均气动力系数的干扰机理。风向角α的变化范围为0°~90°,间距比P/B(双矩形柱的中心距与矩形柱宽度之比)的变化范围为1.2~8.0。研究结果表明:双矩形柱的平均阻力系数可分为0°≤α≤30°和30°<α≤90°两类;上游矩形柱的平均升力系数可分为0°≤α≤75°和75°<α≤90°两类;下游矩形柱的平均升力系数可分为0°≤α≤20°和20°<α≤90°两类。平均气动力系数的放大效应主要体现在上游矩形柱,平均阻力系数最大为单矩形柱的1.5倍,平均升力系数最大为单矩形柱的2.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矩形柱 线形布置 平均气动力系数 平均风压分布 风洞试验 风向角 间距比
下载PDF
软土地层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响应特征
13
作者 吴康 申玉生 +3 位作者 易鹏豪 宗志栓 邱泽刚 陈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0,共6页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模拟了隧道施工过程并详细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竖向位移和初期支护内力变化。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对比,验证了所提工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果及结论]在导洞开挖阶段,隧道顶部和底部的地层竖向位移最为显著,且相邻导洞的开挖对位移影响有限。采用6导洞开挖方案,与4导洞开挖方案相比,底部最大位移值显著减少了21.5%,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底部的竖向位移速率也降低了6.1%。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期间,地层竖向位移变化速率是侧导洞变化速率的1.2倍左右,这表明中导洞对地层的影响更为显著。6导洞开挖方案在控制施工期间地层变形和结构受力方面更为有效,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并加强监控和支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施工 软土地层 浅埋暗挖 矩形大断面
下载PDF
新建市政隧道下穿多线运营铁路施工地表沉降研究——以郑州火车站操场街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明 谢璨 +1 位作者 宋曙光 韩少辉 《铁道勘察》 2024年第2期117-125,共9页
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运营铁路施工安全风险高,易导致上方运营铁路路基、轨道变形,影响列车行车安全。为降低施工风险,减少对运营铁路的影响,以郑州火车站操场街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矩形顶管法和管幕暗挖法施工引... 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运营铁路施工安全风险高,易导致上方运营铁路路基、轨道变形,影响列车行车安全。为降低施工风险,减少对运营铁路的影响,以郑州火车站操场街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矩形顶管法和管幕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运营铁路路基沉降变化。并对矩形顶管法和管幕暗挖法进行施工工艺、施工进度、沉降控制等多方面的综合比选,给出新建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铁路安全施工方案。研究表明,运营铁路与新建隧道正交时,隧道正上方铁轨沉降最大,隧道中心点两侧铁轨沉降呈对称分布;矩形顶管法施工铁轨累计沉降值最大为5.6 mm,管幕暗挖法施工铁轨累计沉降值最大为4.04 mm,管幕暗挖法对运营铁路铁轨沉降的影响小于矩形顶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隧道 运营铁路 矩形顶管法 管幕暗挖法 沉降
下载PDF
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横断面地震响应分析
15
作者 王治坤 孙巍 +1 位作者 官林星 禹海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0期271-275,M0025,共6页
研究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特性,以上海虹桥临空地下连接通道工程为例,建立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横断面抗震计算的动力时程有限元分析模型。数值模型考虑了上海软土的动力特性和衬砌管片接头,合理模拟了场地土-矩形隧道结构的动力... 研究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特性,以上海虹桥临空地下连接通道工程为例,建立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横断面抗震计算的动力时程有限元分析模型。数值模型考虑了上海软土的动力特性和衬砌管片接头,合理模拟了场地土-矩形隧道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通过建立均质刚度管片模型,对比分析了管片接头对矩形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管片接头旋转刚度变化对层间位移和结构内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均质刚度模型与管片接头模型的动力响应差异较大,与管片接头模型相比,均质刚度模型无法表现出接头位置处管片错位和内力突变,且峰值弯矩和轴力值也明显放大,其中弯矩峰值放大高达2.29倍,建议矩形抗震设计时采用管片接头模型;管片接头转动刚度对矩形隧道动力响应影响显著,随着接头刚度降低,结构层间位移逐渐增加,但管片峰值弯矩和剪力显著减小。研究可为大断面矩形盾构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矩形隧道 时程分析法 管片接头 地震响应分析 结构内力
下载PDF
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姿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16
作者 郭平 李茂 +3 位作者 陈建航 吴祥 吕庆龙 苏栋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7期32-35,共4页
针对深圳某地铁站矩形顶管隧道工程的超大断面、浅覆土、密贴顶进等特点,对顶管姿态控制难点进行分析,并对该工程采用的姿态测量、铰接纠偏、多螺旋机出土、多刀盘模式控制、注浆纠偏等多种技术结合的纠偏控制方案进行介绍。根据该工程... 针对深圳某地铁站矩形顶管隧道工程的超大断面、浅覆土、密贴顶进等特点,对顶管姿态控制难点进行分析,并对该工程采用的姿态测量、铰接纠偏、多螺旋机出土、多刀盘模式控制、注浆纠偏等多种技术结合的纠偏控制方案进行介绍。根据该工程实践表明:①顶管姿态偏移主要源于顶管开挖面及隧道两侧水土压力不平衡;②矩形顶管姿态控制重点是水平姿态以及垂直姿态控制;③通过采用铰接油缸控制、注浆纠偏、多螺旋机出土、多刀盘转动模式控制等技术,可有效控制顶管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隧道 超大断面 密贴顶进 姿态控制 铰接纠偏
下载PDF
市政工程类矩形盾构隧道结构设计探析
17
作者 陈海平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20期106-108,共3页
近几年,随着城市地铁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经常会遇到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对临近建构筑物如已运营地铁隧道结构的扰动。类矩形盾构隧道为一种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减少与周边建构筑物互相冲突扰动的结构形式,具有不错的实用价值。文章对市... 近几年,随着城市地铁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经常会遇到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对临近建构筑物如已运营地铁隧道结构的扰动。类矩形盾构隧道为一种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减少与周边建构筑物互相冲突扰动的结构形式,具有不错的实用价值。文章对市政工程类矩形盾构隧道结构设计及施工管控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工程 类矩形盾构隧道 结构设计
下载PDF
矩形顶管法在城市人行地道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俞蕴涛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期226-228,共3页
为研究矩形顶管法在城市人行地道中的应用情况,文章结合临平亚运场馆人行地道项目,从技术原理、结构设计、顶进施工、沉降控制、顶管机姿态控制等方面针对矩形顶管法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旨在为类似人行地道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行地道 矩形顶管 顶管施工 沉降控制
下载PDF
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
19
作者 张俊 杨毅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以杭州市某过街设施建设为例,依托工程中全面的监测数据,并利用弹性力学理论对地表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顶管顶进全过程中周围土体的水平及侧向位移规律,探讨了避免地表隆起及减缓地表沉降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主要结论为顶管顶进会引起顶... 以杭州市某过街设施建设为例,依托工程中全面的监测数据,并利用弹性力学理论对地表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顶管顶进全过程中周围土体的水平及侧向位移规律,探讨了避免地表隆起及减缓地表沉降的施工方法和措施。主要结论为顶管顶进会引起顶进段周围地表沉降且具有一定的规律,顶进过程会引起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合理的注浆及顶进速度可以避免掌子面前方的地表隆起,二次注浆可以减缓施工过程中的隆起又不会引发大幅度沉降等,从而为类似城市过街通道建设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 开挖变形 过街通道 注浆减摩
下载PDF
冻结加固技术在类矩形盾构洞门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师松钢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67-69,共3页
文章以某轨道交通线郑州东站冷冻加固类矩形盾构进、出洞土体为背景,介绍了冷冻法在进、出洞施工中的应用,包括方案设计、难点布置,冻结施工部署、工艺技术及解除冻结相关要求。该技术解决了类矩形盾构短距离同时始发和接收、近距离运... 文章以某轨道交通线郑州东站冷冻加固类矩形盾构进、出洞土体为背景,介绍了冷冻法在进、出洞施工中的应用,包括方案设计、难点布置,冻结施工部署、工艺技术及解除冻结相关要求。该技术解决了类矩形盾构短距离同时始发和接收、近距离运营线路施工及洞门土体水平加固的难题,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法 水平加固 类矩形盾构洞门 平行盾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