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phthalene-modulated microporous carbon layers of LiFePO_4 improve the high-rat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被引量:1
1
作者 Taotao Huo Ning Nie +3 位作者 Yuanyuan Liu Jinli Zhang Feng Yu Wei L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84-89,共6页
Carbon layers with microporous structures fine-modulated by naphthalene(NAP) were prepared to coat on LiFePO_4, aiming to enhance the Li+diffusion coefficient for Li-ion batteries. Characterized by BET, XRD, TEM, EIS,... Carbon layers with microporous structures fine-modulated by naphthalene(NAP) were prepared to coat on LiFePO_4, aiming to enhance the Li+diffusion coefficient for Li-ion batteries. Characterized by BET, XRD, TEM, EIS, etc., it is indicated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NAP, the carbon-coated LiFePO_4/C-NAP composites have the enlarged micropore size of 1.66 nm and the enhanced Li^+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2.83 × 10^(-12)cm^2s^(-1), which is about five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LiFePO4/C prepared in the absence of NAP. At a high rate of 20 C,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LiFePO_4/C-NAP is up to 120.1 mA h g^(-1) and maintains a good retention rate of 93.2% after 400 cycl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AP-modulated carbon coating is a promising route to accelerate the Li-ion diffusion rate and enhanc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arbon coating microporE fine-modulation Li+ diffusion RATE LI-ION batteries
下载PDF
A model for transient diffusion in bidisperse pore structures
2
作者 Wei Sun Sheng-Li Chen +4 位作者 Ming-Ri Xu Ya-Qian Wei Ting-Ting Fan Bao-Li Ma Jin-Tao Gu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455-1470,共16页
A bidisperse model for transient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processes in porous material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solved by numerical methods based on finite el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linea... A bidisperse model for transient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processes in porous material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solved by numerical methods based on finite el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linear driving force approximation.A criterion based on the model to identify the diffusion controlling mechanism(macropore diffusion,micropore diffusion,or both)is proposed.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dsorption isotherms(linear,Freundlich,or Langmuir)on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and on curves of fractional uptake versus time are investigated.In addition,the influences of model parameters concerning the pore networks on the fractional uptake are studi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ent diffusion ADSORPTION Bidisperse pores MACROPORE microporE Linear driving force
下载PDF
基于煤中甲烷赋存和运移特性的新孔隙分类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程远平 胡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225,共14页
煤中复杂的多尺度孔隙结构是瓦斯赋存的空间和运移的通道,厘清甲烷在不同孔隙中的赋存和运移特性对煤层瓦斯的抽采利用以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们对煤中复杂孔隙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类。随着孔隙测试技术... 煤中复杂的多尺度孔隙结构是瓦斯赋存的空间和运移的通道,厘清甲烷在不同孔隙中的赋存和运移特性对煤层瓦斯的抽采利用以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们对煤中复杂孔隙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类。随着孔隙测试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煤中甲烷赋存和运移特性的进一步认识,发现现有的煤孔隙分类方法存在不足。因此,对以往的孔隙分类方法进行全面回顾,并基于最新的煤中甲烷赋存和运移特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的针对煤和甲烷系统的孔隙分类方法。将煤中孔隙结构划分为不可达孔(<0.38 nm)、填充孔(0.38~1.50 nm,吸附相扩散)、扩散孔(1.50~100 nm,游离相扩散)和渗流孔(>100 nm)4类,且煤中不同孔隙(填充孔、扩散孔和渗流孔)形成顺序串联,相同孔隙形成相互并联为主的连接模式。煤中甲烷主要以微孔填充形式吸附于填充孔中,填充孔中的吸附态甲烷作为煤层瓦斯运移的源头,以吸附相扩散的形式为扩散孔中的游离相扩散提供源源不断的甲烷分子,而扩散孔中运移的甲烷也汇总至渗流孔并不断渗流到抽采钻孔或煤壁表面。新的煤孔隙分类方法总结了甲烷分子在不同尺寸孔隙结构中的赋存形式(微孔填充吸附态、单分子层吸附态和游离态)及其运移特性,为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角度进一步研究甲烷在煤中的赋存和运移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微孔填充 扩散 渗流 孔隙分类
下载PDF
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中碳纸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逸菲 赵思涵 +1 位作者 赵浩轩 郭大亮 《中华纸业》 CAS 2023年第24期1-9,共9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一种高效的无污染装置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PEMFC仍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等问题,制约了PEMFC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气体扩散层是PEMFC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PEMFC低成本、高性能先进材料的需求,本文综述了...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一种高效的无污染装置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PEMFC仍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等问题,制约了PEMFC的大规模商业应用。气体扩散层是PEMFC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PEMFC低成本、高性能先进材料的需求,本文综述了气体扩散层基材碳纸、微孔层的改性制备、气液传输和水管理、孔结构的模拟与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碳纸基气体扩散层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FC 碳纸改性 气体扩散层 微孔层 水管理
下载PDF
酸改性活性炭对甲苯、甲醇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立清 梁鑫 +4 位作者 石瑞 顾庆伟 姚小龙 唐琳 刘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0-979,共10页
分别用1mol.L-1硝酸、1mol.L-1盐酸、1mol.L-1硫酸对商业活性炭进行浸渍改性。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oehm滴定、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对活性炭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以甲苯、甲醇为吸附质,在283K下进行了固定床吸附实验。研究... 分别用1mol.L-1硝酸、1mol.L-1盐酸、1mol.L-1硫酸对商业活性炭进行浸渍改性。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oehm滴定、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对活性炭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以甲苯、甲醇为吸附质,在283K下进行了固定床吸附实验。研究表明:酸改性能去除表面碱性基团,显著增加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的含量;酸改性活性炭的吸附量与其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孔容、表面总酸性官能团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Langmuir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更加适合描述甲苯、甲醇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甲醇在活性炭上为物理吸附,甲苯在活性炭上以物理吸附为主,与表面官能团之间的化学键作用能增强甲苯吸附量;甲苯、甲醇在活性炭上的微孔有效扩散系数的大小顺序为:AC-N>AC-1>AC-S>AC-C;并且甲醇的微孔有效扩散系数大于甲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酸改性 吸附能 微孔有效扩散系数
下载PDF
不同煤阶煤样孔隙结构表征及其对瓦斯解吸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祥春 李忠备 +3 位作者 张良 高佳星 聂百胜 孟洋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42-156,共15页
基于气体吸附理论,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LT-N 2 GA),CO 2吸附法和扫描电镜法(SEM),从孔容、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孔隙形状4个方面,研究分析了8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孔隙结构。并结合煤粒瓦斯扩散实验,计算出煤样的迂曲度和瓦斯扩散通道长... 基于气体吸附理论,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LT-N 2 GA),CO 2吸附法和扫描电镜法(SEM),从孔容、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孔隙形状4个方面,研究分析了8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孔隙结构。并结合煤粒瓦斯扩散实验,计算出煤样的迂曲度和瓦斯扩散通道长度,分析讨论了不同煤阶煤体孔隙结构对瓦斯解吸扩散规律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煤阶煤样的吸附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随变质程度的加深,吸附能力呈先降低后升高的U形规律;SEM观察结果与低温液氮吸附等温线分析的孔隙形态整体上较为一致,不同煤阶煤样的孔隙形态有很大差异,表明煤体表面的异质性;吸附分析显示中孔孔径呈多峰分布,孔容主要由2~15 nm的中孔贡献;煤体微孔段的吸附能力取决于0.6~0.9 nm和1.5~2.0 nm孔径段。煤质对瓦斯解吸扩散的影响主要与孔隙结构的差异有关。不同煤阶煤体孔隙率和迂曲度不同,瓦斯扩散通道长度不同,随着扩散通道长度的增加,瓦斯初始解吸速率呈指数形式减小;瓦斯在煤体孔隙中的扩散以微孔内的表面扩散为主,孔比表面积越大,表面扩散越显著;瓦斯解吸量和初始扩散系数与煤阶之间呈现不对称U形关系,在高阶煤阶段(V daf<15%),随着挥发分的增加,瓦斯解吸量和初始扩散系数显著减小。在中、低阶煤阶段(V daf>15%),随着挥发分的增加,二者缓慢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阶 孔隙结构表征 微孔 扩散通道 瓦斯解吸扩散规律
下载PDF
Co_(0.2)/Ce_(1-x)Zr_xO_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碳烟燃烧反应性能 被引量:16
7
作者 韦岳长 刘坚 +4 位作者 赵震 姜桂元 段爱军 何洪 王新平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288,共6页
采用微孔扩散-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e/Zr摩尔比的Ce1-xZrxO2(x=0,0.2,0.4,0.5)固溶体,并以此为载体用超声波助分散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0.2/Ce1-xZrxO2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Ce/Zr比对其催化柴油车尾气碳烟颗粒物燃烧反应性能的影响.结... 采用微孔扩散-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e/Zr摩尔比的Ce1-xZrxO2(x=0,0.2,0.4,0.5)固溶体,并以此为载体用超声波助分散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0.2/Ce1-xZrxO2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Ce/Zr比对其催化柴油车尾气碳烟颗粒物燃烧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与碳烟颗粒松散接触条件下,Co0.2/Ce1-xZrxO2催化剂催化碳烟颗粒物燃烧的活性非常高.其中Co0.2/Ce0.8Zr0.2O2催化剂活性最高,T10,T50,T90和SmCO2分别为316oC,385oC,413oC和99.9%.这与目前文献报道的松散接触条件下活性最高的担载Pt催化剂相近.应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Ce1-xZrxO2固溶体及Co0.2/Ce1-xZrx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1-xZrxO2固溶体由纳米级小颗粒组成(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适量的Ce/Zr比有利于改善立方尖晶石型Co3O4在Ce1-xZrxO2固溶体表面的分散,从而提高催化剂活性.程序升温还原结果表明,Co0.2/Ce0.8Zr0.2O2催化剂具有最优的低温还原特性,与它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溶体 碳烟燃烧 钴氧化物 微孔扩散-共沉淀法
下载PDF
疏水性微孔中水的结构和扩散性质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迎春 王琦 +1 位作者 吕玲红 章连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8,共6页
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受限在疏水性微孔中的水的结构与动力学行为.分别考察了孔径、温度和压力对水在孔道方向的密度分布和自扩散系数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水的径向分布函数,发现在小孔径的微孔中,随着温度的降低,水分子... 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受限在疏水性微孔中的水的结构与动力学行为.分别考察了孔径、温度和压力对水在孔道方向的密度分布和自扩散系数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水的径向分布函数,发现在小孔径的微孔中,随着温度的降低,水分子沿孔道的分布逐渐变得不均匀,最终导致气-液相分离,微孔孔道内有明显的分段现象,受限在小孔径微孔中水的自扩散系数大约为体相流体水的20%~30%,并且随着孔径的减小,自扩散系数也减小,同时还发现沿孔道方向的自扩散系数分量大约为孔径方向的4~5倍.提出了微孔中水自扩散系数的关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微孔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结构性质 扩散性质
下载PDF
水分子在微孔隙介质中的受限扩散模拟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宗富 肖立志 +5 位作者 刘化冰 李新 邓峰 许巍 安天琳 成家杰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60,共12页
在饱和多相流体孔隙介质中,利用核磁共振测得的扩散系数可以区分油气水,并用于饱和度等岩石物理参数的求取,但在微小孔隙(<20μm)中,流体的表观扩散系数会偏离其自由扩散系数.通过有限差分和随机游走模拟方法对水分子在单孔隙及多孔... 在饱和多相流体孔隙介质中,利用核磁共振测得的扩散系数可以区分油气水,并用于饱和度等岩石物理参数的求取,但在微小孔隙(<20μm)中,流体的表观扩散系数会偏离其自由扩散系数.通过有限差分和随机游走模拟方法对水分子在单孔隙及多孔隙介质中的扩散进行数值模拟,考察水分子扩散受限的程度.结合核磁共振在测井及实验室岩石物理应用的技术,进一步分析了受限扩散对求取油水饱和度等岩石物理参数造成的影响.同时,分析总结了两种模拟方法的使用条件及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受限扩散 微小孔隙 有限差分 随机游走
下载PDF
微孔中简单流体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迎春 王琦 吕玲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00-903,共4页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受限在微孔中的简单流体氩的扩散行为 ,考察了微孔类型、孔径、温度和密度对微孔中流体扩散系数的影响 .研究发现 ,微孔中流体的扩散系数均小于体相流体 ,并且随孔径的减小而减小 ,同时沿孔道或狭缝方向的扩...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受限在微孔中的简单流体氩的扩散行为 ,考察了微孔类型、孔径、温度和密度对微孔中流体扩散系数的影响 .研究发现 ,微孔中流体的扩散系数均小于体相流体 ,并且随孔径的减小而减小 ,同时沿孔道或狭缝方向的扩散系数分量远大于沿孔径方向的分量 ,并且流体在通道型微孔中的扩散系数小于在狭缝型微孔中的扩散系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 流体 扩散行为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微孔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水体增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程香菊 曾映雪 +1 位作者 谢骏 龚望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09-217,共9页
为了探究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增氧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曝气流量、不同曝气管长度条件下进行了室内水体底部微孔曝气增氧试验。分析了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氧体积传质系数、增氧量和氧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曝气流量为0.27... 为了探究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增氧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曝气流量、不同曝气管长度条件下进行了室内水体底部微孔曝气增氧试验。分析了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氧体积传质系数、增氧量和氧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曝气流量为0.27~0.55 m3/s、曝气管长为0.9~1.5 m时,所对应的氧体积传质系数在0.63~1.1 h-1变化,增氧量在6.8~12.9 g/h变化,氧利用率在6.87%~9.28%变化,且在一定的曝气管长度下,氧体积传质系数、增氧量均与曝气流量成正比,而氧利用率则与其成反比关系;在一定的曝气流量下,曝气管长度对氧体积传质系数产生的影响表现为先高后低再高的趋势;氧体积传质系数与修正的饱和溶解氧浓度是否作为增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取决于曝气管长度;曝气流量对氧利用率较曝气管长度更为敏感。研究还发现,微孔曝气系统中存在着最优曝气管长度,使得增氧性能最佳,并建立了最优曝气管长度与曝气流量、水深、输入压力、最优初始气泡直径的相关关系式,为低碳经济下微孔曝气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水产养殖 微孔曝气 曝气流量 曝气管长度 增氧性能
下载PDF
均匀受限曝气机理及清水充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鹤立 王绍文 吕炳南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8,共4页
从宏观动力学与亚微观动力学两个方面阐述了均匀受限曝气的机理 ,并通过清水曝气充氧试验 ,证实了在气水两相体系中均匀受限曝气理论在动力学上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均匀受限曝气 清水充氧 大型微孔曝气头 传质
下载PDF
微孔扩散器形状对曝气增氧性能影响的试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香菊 谢宇宁 +2 位作者 朱丹彤 李然 谢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26-233,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形状(直线型、C型、S型和圆盘型)的微孔曝气扩散器对增氧性能的影响,在3个水深和5个曝气流量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曝气增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水深和流量下,直线型的氧体积传质系数、充氧能力、动力效率和氧利用率均最大,... 为了探究不同形状(直线型、C型、S型和圆盘型)的微孔曝气扩散器对增氧性能的影响,在3个水深和5个曝气流量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曝气增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水深和流量下,直线型的氧体积传质系数、充氧能力、动力效率和氧利用率均最大,例如在0.7 m水深时4个技术指标的范围值分别为0.853~1.762 h^(–1)、8.701~17.432 g/h、4.146~6.869 kg/(k W·h)、3.257%~4.912%;而S型是最低的,其范围值分别为0.798~1.504 h^(–1)、6.850~12.627 g/h、2.630~4.444 kg/(k W·h)、3.823%~2.339%;其次是C型和圆盘型微孔曝气扩散器,其他水深试验条件下也得到了类似的规律。由此说明直线型的增氧效果最好。为了仅探究扩散器形状对增氧性能的影响,在试验水池表面铺设薄膜阻隔了空气-自由水表面氧传质后,4种扩散器的氧体积传质系数均下降,最大的下降率分别为12.29%、8.73%、12.26%和6.74%,空气-自由水表面氧传质对不同形状的扩散器的影响程度不同。但下降后的氧体积传质系数值最高的仍是直线型,其次是C型和圆盘型,S型仍然最低;直线型、C型、圆盘型、S型在0.7 m水深下分别为1.693、1.470、1.438和1.227 h^(–1),在其他工况下也得到了类似的规律。因此,增氧性能最好的是直线型微孔曝气扩散器。此研究结果可为微孔曝气技术的绿色环保应用以及实际工程中对微孔扩散器形状的选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动力效率 微孔曝气扩散器形状 氧体积传质系数 充氧能力
下载PDF
泥质岩微孔结构及其与扩散系数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斌 刘玉 +2 位作者 孔艳 曲秀英 张秋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19,共3页
应用毛细管理论建立了微孔结构数学模型;对于泥质岩无法通过电模型检测的孔隙弯曲度,分别用不同形式的孔隙弯曲度代替,并研究了不同弯曲度下微孔结构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柯静常数替代后的数学模型与扩散系数、渗透率及孔隙度具有很... 应用毛细管理论建立了微孔结构数学模型;对于泥质岩无法通过电模型检测的孔隙弯曲度,分别用不同形式的孔隙弯曲度代替,并研究了不同弯曲度下微孔结构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柯静常数替代后的数学模型与扩散系数、渗透率及孔隙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实验表明,该参数能够从微孔结构的角度反映泥质岩盖层封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岩 微孔结构 扩散系数 孔隙弯曲度 实验
下载PDF
新型随机重构微孔隙介质模型与扩散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源 吴晓燕 孙严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提出一种使用碳纸气体扩散层微孔隙结构的真实形态参数,构建三维微孔隙结构模型的算法.此方法通过扫描真实的扩散层结构获取结构的特性参数.通过确定三维微结构内纤维系统的中心坐标,循环构建N层纤维系统,达到需求的扩散层厚度,各层纤... 提出一种使用碳纸气体扩散层微孔隙结构的真实形态参数,构建三维微孔隙结构模型的算法.此方法通过扫描真实的扩散层结构获取结构的特性参数.通过确定三维微结构内纤维系统的中心坐标,循环构建N层纤维系统,达到需求的扩散层厚度,各层纤维系统由随机分布的重叠并相交的纤维结构构成;并将成功构建的模型转换为能够用于流体仿真的数据模型,对结构模型的渗透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模型符合真实扩散层的渗透特性.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扩散层各项特性参数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可用于扩散层的结构优化设计,更大程度增强渗透传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 三维微孔隙结构模型 碳纸 随机重构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瓦斯放散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学习 张凯 +1 位作者 张亮 吉丹妮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为了研究煤的变质程度对瓦斯放散特性的影响,采用现场取样、实验室测试的方法,对9种不同煤样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和孔径分布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瓦斯放散初速度越大,瓦斯放散初速度随着变质程度的降低呈现出负指数... 为了研究煤的变质程度对瓦斯放散特性的影响,采用现场取样、实验室测试的方法,对9种不同煤样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和孔径分布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瓦斯放散初速度越大,瓦斯放散初速度随着变质程度的降低呈现出负指数减小的趋势;煤的微孔比表面积越大,瓦斯放散初速度越大,瓦斯放散初速度随着微孔比表面积的增加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根本原因是微孔比表面积的增加为瓦斯吸附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增大了瓦斯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挥发分 瓦斯放散初速度 微孔比表面积
下载PDF
微孔扩散管曝气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太平 毛建萍 《四川环境》 1998年第4期52-54,57,共4页
本文综述了在污水处理站使用离心鼓风机穿孔管大气泡浅层曝气所引起的溶解氧不足,动力效率低的问题,通过采用PE型高分子聚乙烯微孔烧结管作为曝气的扩散管模拟曝气实验,经计算分析,其氧的吸收率和氧转移的动力效率均优于原有的曝... 本文综述了在污水处理站使用离心鼓风机穿孔管大气泡浅层曝气所引起的溶解氧不足,动力效率低的问题,通过采用PE型高分子聚乙烯微孔烧结管作为曝气的扩散管模拟曝气实验,经计算分析,其氧的吸收率和氧转移的动力效率均优于原有的曝气方式。本实验为类似该问题的曝气设施改造,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扩散管 曝气试验 污水处理站
下载PDF
冰核观测中两种滤膜采样方法的比较
18
作者 周德平 张晋广 +4 位作者 陈刚 李成龙 洪也 苏航 王扬锋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5期49-55,共7页
大气冰核观测是研究自然冷云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滤膜—扩散云室法是观测冰核浓度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检测分析两种滤膜采集方法对冰核观测结果的影响,2011—2015年用自制的大气颗粒物采样器和FA-3型撞击式9级采样器开... 大气冰核观测是研究自然冷云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滤膜—扩散云室法是观测冰核浓度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检测分析两种滤膜采集方法对冰核观测结果的影响,2011—2015年用自制的大气颗粒物采样器和FA-3型撞击式9级采样器开展了平行采样试验,采集的滤膜样本均在同一静力扩散云室中进行冰核活化显现分析。结果表明:自制采样器较9级采样器观测的冰核浓度高数倍甚至数十倍,但两者随季节和不同气象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一致的起伏特征。自制采样器适用于对大气中总的冰核浓度分布及理化特征研究;9级采样器适用于对PM_(10)中不同粒径段大气冰核浓度和尺度分布以及理化特征的研究。滤膜法对冰核数量的低估与采样体积成正比,改变采样器气泵的抽气流量和控制采样体积对改进“体积效应”影响均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冰核 气溶胶采样器 微孔滤膜 静力扩散云室
下载PDF
聚丙烯微孔膜基渐变聚合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19
作者 赵春田 张贤 +1 位作者 候建安 徐懋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09-415,共7页
以聚丙烯微孔膜为基材,通过扩散控制原位共聚合的方法在膜内填充了组成沿膜的厚度方向逐渐改变的无规共聚物,X--光电子能谱(XPS)、全反射红外光谱(ATR)以及动态粘弹谱的分析结果,说明所制备得到的复合膜具有明显的渐变... 以聚丙烯微孔膜为基材,通过扩散控制原位共聚合的方法在膜内填充了组成沿膜的厚度方向逐渐改变的无规共聚物,X--光电子能谱(XPS)、全反射红外光谱(ATR)以及动态粘弹谱的分析结果,说明所制备得到的复合膜具有明显的渐变聚合物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变聚合物 原位共聚合 聚丙烯微孔膜
下载PDF
双层微孔金属气体分离膜的参数搭配关系
20
作者 周志德 《粉末冶金工业》 CAS 1997年第4期7-12,共6页
渗透性和粘流率是气体扩散分离膜的两个主要特性。根据其定义,推导出用于混合气体(H2-N2,H2-CO2和H2-CH4)分离的双层微孔金属膜的多数搭配关系式,并分析了骨架层渗透位变化对双层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分离膜的理... 渗透性和粘流率是气体扩散分离膜的两个主要特性。根据其定义,推导出用于混合气体(H2-N2,H2-CO2和H2-CH4)分离的双层微孔金属膜的多数搭配关系式,并分析了骨架层渗透位变化对双层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分离膜的理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金属 膜分离 气体扩散 参数搭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