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tudy on the Stress–Strain Cycle of Thermal Self-Compressing Bonding 被引量:1
1
作者 Yun-Hua Deng Qiao Guan +1 位作者 Jun Tao Bing W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40-147,共8页
Thermal self-compressing bonding(TSCB) is a new solid-state bonding method pioneered by the authors. With electron beam as the non-melted heat source, previous experimental study performed on titanium alloys has prove... Thermal self-compressing bonding(TSCB) is a new solid-state bonding method pioneered by the authors. With electron beam as the non-melted heat source, previous experimental study performed on titanium alloys has proved the feasibility of TSCB. However, the thermal stress–strain process during bonding, which is of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revealing the mechanism of TSCB, was not analysed. In this pape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to numerically study the thermal elasto-plastic stress–strain cycle of thermal self-compressing bonding. It is found that due to the localized heating, a non-uniform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s formed during bonding, with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existed on the bond interface. The expansion of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adjacent to the bond interface are restrained by surrounding cool materials and rigid restraints, and thus an internal elasto-plastic stress–strain field is developed by itself which makes the bond interface subjected to thermal compressive action. This thermal self-compressing action combined with the high temperature on the bond interface promotes the atom diffusion across the bond interface to produce solid-state joints. Due to the relatively large plastic deformation, rigid restraint TSCB obtains sound joints in relatively short time compared to diffusion bo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self-compressing bonding Locally non-melted heating thermal elasto-plastic stress–strain Atom diffusion Solid-state bond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下载PDF
Corrosion Testing of a Heat Treated 316 L Functional Part Produced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2
作者 Evy De Bruycker Maria L. Montero Sistiaga +1 位作者 Fabien Thielemans Kim Vanmeensel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7年第3期223-233,共11页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 shows a big potential among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 technologies. However, the large thermal gradients and the local melting and solidification processes of SLM result in the pr...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 shows a big potential among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 technologies. However, the large thermal gradients and the local melting and solidification processes of SLM result in the presence of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residual stresses in the as built parts. These internal stresses will not only affect mechanical properties, but also increase the risk of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SCC). A twister used in an air extraction pump of a condenser to create a swirl in the water, was chosen as a candidate component to be produced by SLM in 316 L stainless steel. Since the main expected damage mechanism of this component in service is corrosion, corros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an as-built twister as well as on heat treated components. It was shown that a low temperature heat treatment at 450℃ had only a limited effect on the residual stress reduction and concomitant corrosion properties, while the internal stress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en a high temperature heat treatment at 950℃ was applied. Furthermore, a specific stress corrosion sensitivity test proved to be a useful tool to evaluate the interna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a specific compo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 L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RESIDUAL stresses HEAT TREATMENTS
下载PDF
热处理对选区激光熔化Al-Mn-Mg-Sc-Zr合金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邓英 曹俊昌 +4 位作者 赖毅 郭一帆 梁美婵 潘清林 徐国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0-1251,共12页
以Al-4.77Mn-1.37Mg-0.67Sc-0.25Zr(质量分数,%)合金粉末为原料,在激光功率330 W和扫描速率700 mm/s下进行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形成SLM Al-Mn-Mg-Sc-Zr合金,结合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电化学测试、析氢浸泡实验及... 以Al-4.77Mn-1.37Mg-0.67Sc-0.25Zr(质量分数,%)合金粉末为原料,在激光功率330 W和扫描速率700 mm/s下进行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形成SLM Al-Mn-Mg-Sc-Zr合金,结合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电化学测试、析氢浸泡实验及显微组织表征手段,分析了(350℃,8 h)热处理对SLM Al-Mn-Mg-Sc-Zr合金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LM Al-Mn-Mg-Sc-Zr合金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423 MPa、376 MPa和25.1%。热处理后,SLM Al-Mn-Mg-Sc-Zr合金晶内析出大量针棒状纳米Al_(6)Mn相,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升至509 MPa和478 MPa。此外,SLM Al-Mn-Mg-Sc-Zr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热处理可以促进SLM Al-Mn-Mg-Sc-Zr合金的钝化,在-0.5 V极化电位时出现钝化台阶,降低SLM Al-Mn-Mg-Sc-Zr合金的电流密度,增加SLM Al-Mn-Mg-Sc-Zr合金的阳极极化率,使SLM Al-Mn-Mg-Sc-Zr合金的平均析氢速率从0.242 mL/(cm^(2)·h)降至0.216 mL/(cm^(2)·h),应力腐蚀敏感因子从3.379%降至0.405%。与此同时,热处理也促进了晶内微米富Si相以及晶界富Mn相和Mg相的析出,增加了SLM Al-Mn-Mg-Sc-Zr合金点蚀形核位置,增大了SLM Al-Mn-Mg-Sc-Zr合金的晶界电化学成分非均匀性,降低了SLM Al-Mn-Mg-Sc-Zr合金的点蚀和晶间腐蚀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热处理 应力腐蚀 晶间腐蚀 电化学 显微组织
下载PDF
Ti-6Al-4V晶格结构选区激光熔化的有限元模拟与验证
4
作者 李琦 吴新星 +1 位作者 杜侣 江五贵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23年第4期213-221,共9页
为探究晶格结构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形过程,建立了晶格结构SLM成形工艺的有限元(FE)模型,模拟了SLM成形Ti-6Al-4V合金晶格结构的过程。首先运用Slic3r软件从CAD文件中生成包括扫描间距、激光功率、层厚和扫描速度的G代码,然后将其转换... 为探究晶格结构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形过程,建立了晶格结构SLM成形工艺的有限元(FE)模型,模拟了SLM成形Ti-6Al-4V合金晶格结构的过程。首先运用Slic3r软件从CAD文件中生成包括扫描间距、激光功率、层厚和扫描速度的G代码,然后将其转换为一系列路径信息并导入到有限元模型中用以控制“单元生死”,从而模拟SLM工艺的逐层沉积过程。在该技术中,打印层单元随着铺粉的进行被逐层激活并参与有限元计算。基于发展的FE模型,提出适应晶格结构的扫描路径策略并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成形高度的增加,转角处的温度不断积累,导致该处热应力增加从而增加破裂风险。相比于默认扫描策略,提出的优化扫描策略可以减少零件的热累积,从而减小转角处的应力集中。本研究可为金属晶格构件SLM工艺提供优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晶格结构 有限元 扫描策略 热应力
下载PDF
热容激光器激光介质的热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浩 涂波 +4 位作者 蒋建锋 周唐建 崔玲玲 唐淳 蔡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4期180-184,共5页
为模拟激光介质的温度、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建立了激光介质热力学计算模型。该模型从激光介质的瞬态导热微分方程出发,得到沿纵向的热沉积功率密度,并将其作为该微元段的热载荷,加载到该微元段的泵浦区。考虑热容值、热导率、热膨胀系... 为模拟激光介质的温度、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建立了激光介质热力学计算模型。该模型从激光介质的瞬态导热微分方程出发,得到沿纵向的热沉积功率密度,并将其作为该微元段的热载荷,加载到该微元段的泵浦区。考虑热容值、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等与温度的关系,得到激光介质的温度分布和变化,以及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为热容激光器的实验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容激光器 温度分布 热应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片状热容激光器热效应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曹丁象 郑万国 +4 位作者 贺少勃 袁晓东 於海武 徐美健 蔡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17-1422,共6页
基于激光介质的非均匀内热源模型,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计算了热容模式下高功率激光二极管阵列(LDA)重复脉冲泵浦片状激光介质的瞬态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及其波前畸变和应力双折射。结果表明:热容模式下,当增益介质不能够被全口径... 基于激光介质的非均匀内热源模型,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计算了热容模式下高功率激光二极管阵列(LDA)重复脉冲泵浦片状激光介质的瞬态温度分布和热应力分布及其波前畸变和应力双折射。结果表明:热容模式下,当增益介质不能够被全口径泵浦时,也会出现严重的热效应,介质的表面靠近边缘处会出现大的拉应力集中,介质表面的最大轴向位移和最大拉应力随泵浦光斑尺寸缩小而增大;而当全口径泵浦时,介质表面热形变大大减弱,较小的拉应力存在于介质内部,而且泵浦光斑和介质的几何形状对热分布有很大影响。结果还表明,介质片表面变形和热光效应是产生波前畸变的主要原因,而热应力双折射产生的附加相移与激光介质的切割方向有关,它对光束产生较大的退偏作用,从而影响激光器的输出性能。理论模型得到了实验结果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容激光器 二极管泵浦 热应力 热畸变 应力双折射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二极管泵浦300W热容固体激光器 被引量:8
7
作者 蔡震 胡浩 +5 位作者 蒋建锋 涂波 周唐建 崔铃铃 唐淳 张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4期49-52,共4页
开展了热容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理论和实验研究,针对热容工作模式下工作物质的激光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数值模拟了激光介质增益分布及温度场、应力场分布,初步完成了热容激光器实验平台的建立,在平均泵浦功率1.25 kW的激励条件下获得... 开展了热容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理论和实验研究,针对热容工作模式下工作物质的激光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数值模拟了激光介质增益分布及温度场、应力场分布,初步完成了热容激光器实验平台的建立,在平均泵浦功率1.25 kW的激励条件下获得了大于300 W的激光输出,连续出光时间为5 s,占空比为15%,光光转换效率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二极管 热容 温度分布 应力分布 增益分布
下载PDF
1.06μm连续激光照射下K9玻璃板的应力松驰破坏 被引量:16
8
作者 罗福 孙承纬 杜祥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3,共5页
基于一维应力松弛模型和粘弹性本构关系,对1.06μm连续激光照射下K9玻璃板中的温升和应力作了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应力松弛效应,激光停照后的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残余拉伸应力可达到玻璃的拉伸断裂强度阈值,而激光加热期间的最... 基于一维应力松弛模型和粘弹性本构关系,对1.06μm连续激光照射下K9玻璃板中的温升和应力作了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应力松弛效应,激光停照后的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残余拉伸应力可达到玻璃的拉伸断裂强度阈值,而激光加热期间的最大压缩应力却小于压缩断裂强度要求。对 3mm厚的 Kg玻璃板,由应力松弛引起破坏所要求的激光参数为 946kW/cm2作用0.2s,因而应力松弛可能为1.06μm连续激光大光斑照射下K9玻璃窗口损伤的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9玻璃 激光 热应力 应力松弛
下载PDF
热容模式下激光介质的动态光学畸变 被引量:4
9
作者 蔡震 曹丁象 +5 位作者 蒋建锋 胡浩 涂波 周唐建 唐淳 张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10-1614,共5页
开展了热容模式下激光介质动态光学畸变研究,初步分析了温度梯度、光弹效应及介质端面变形对整个波前畸变带来的影响,并将光学畸变转化为谐振腔损耗,数值模拟了热容激光器输出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当激光器工作温度低于40... 开展了热容模式下激光介质动态光学畸变研究,初步分析了温度梯度、光弹效应及介质端面变形对整个波前畸变带来的影响,并将光学畸变转化为谐振腔损耗,数值模拟了热容激光器输出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当激光器工作温度低于400 K时,由粒子数玻耳兹曼分布引起的功率下降可以忽略,动态热效应是实验中热容激光器输出功率随时间快速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器 光学畸变 热容 温度分布 应力分布
下载PDF
Nd:YAG方形薄片激光器3维温度及热应力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刚 冯国英 +3 位作者 李玮 杨火木 黄宇 周寿桓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7-562,共6页
在有限差分迭代方法的基础上,利用MATLAB程序模拟计算了在超高斯泵浦光连续作用下Nd:YAG薄片激光器中方形薄片介质的3维瞬态和稳态温度分布。根据热平衡微分方程和热弹性体边界条件,由3维温度分布数值模拟了介质的3维位移和热应力。有... 在有限差分迭代方法的基础上,利用MATLAB程序模拟计算了在超高斯泵浦光连续作用下Nd:YAG薄片激光器中方形薄片介质的3维瞬态和稳态温度分布。根据热平衡微分方程和热弹性体边界条件,由3维温度分布数值模拟了介质的3维位移和热应力。有限差分迭代方法避免了常规的有限元法需要求解超大稀疏矩阵而导致的占用系统的内存数增加和计算速度等问题。模拟计算得到的介质温度分布和应力分布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激光器 热传导 热应力 有限差分迭代法
下载PDF
板状激光振荡介质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军荣 闵敬春 宋耀祖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55-857,共3页
以非均匀内热源模型为基础,并考虑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的温度相关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板状激光振荡介质在不同功率和冷却强度下的温度和热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最大有效换热系数的概念,指出换热系... 以非均匀内热源模型为基础,并考虑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的温度相关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板状激光振荡介质在不同功率和冷却强度下的温度和热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最大有效换热系数的概念,指出换热系数超过最大有效换热系数后,继续强化传热对减小高功率激光器的热效应已无明显效果。以此得出采用常规冷却技术所允许的最大泵浦加热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热应力 数值模拟 高功率激光器
下载PDF
端面抽运Nd∶YAG圆棒热容激光晶体热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彭 白冰 +2 位作者 李隆 张琳丽 辛宇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5,共5页
为了准确研究LD端面抽运圆棒热容激光晶体Nd∶YAG时产生的热效应,采用以半解析热分析理论为基础、结合弹性力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得出了圆棒热容激光晶体抽运阶段和冷却阶段的温度场、热应力场和端面形变量半解析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当抽... 为了准确研究LD端面抽运圆棒热容激光晶体Nd∶YAG时产生的热效应,采用以半解析热分析理论为基础、结合弹性力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得出了圆棒热容激光晶体抽运阶段和冷却阶段的温度场、热应力场和端面形变量半解析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当抽运总功率为200W,4阶超高斯LD对Nd∶YAG抽运2s时,Nd∶YAG圆棒热容激光晶体的端面最大应力为52.9MPa,低于晶体断裂阈值下线的50%;此时激光晶体端面形变为3.05μm。所得结果为优化热容激光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热容 温度场 热应力 形变
下载PDF
固体热容激光工作物质瞬态温度和热应力分布 被引量:3
13
作者 秘国江 唐晓军 +2 位作者 杨文是 李彬彬 周寿桓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1,共3页
文章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激光二极管阵列泵浦的热容激光器片状Nd∶YAG和Nd∶GGG晶体进行了非稳态热传导下温度分布数值计算与对比分析;并计算了Nd∶YAG晶体热应力分布,对热容激光器的实验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固体热容激光器 有限差分法 瞬态温度和热应力分布
下载PDF
序列尖峰脉冲激光对铝板熔融热-力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可星 刘绪发 +1 位作者 刘常龄 孙承纬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本文用金相显微和扫描电镜诊断技术,对序列尖峰脉冲准连续激光束照射LY12CZ和LF6M铝合金板材,产生激光热熔融与激光热应力效应,使照射区板材引生激光烧蚀熔池和许多断裂裂纹,造成材料断裂破坏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激光热应力、裂... 本文用金相显微和扫描电镜诊断技术,对序列尖峰脉冲准连续激光束照射LY12CZ和LF6M铝合金板材,产生激光热熔融与激光热应力效应,使照射区板材引生激光烧蚀熔池和许多断裂裂纹,造成材料断裂破坏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激光热应力、裂纹扩展应力与照射激光强度的变化关系和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束 热应力 铝合金 熔化
下载PDF
热沉几何参数对侧面泵浦板状激光介质热效应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军荣 闵敬春 宋耀祖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46-251,共6页
以不均匀换热系数模型为基础,数值研究了侧面泵浦板状激光介质在热沉冷却情况下,热沉的几何参数对介质最高温度及最大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沉材料对激光介质热效应的影响表现在热阻效应和温度均匀化效应两个方面:热沉材料的导热性能... 以不均匀换热系数模型为基础,数值研究了侧面泵浦板状激光介质在热沉冷却情况下,热沉的几何参数对介质最高温度及最大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沉材料对激光介质热效应的影响表现在热阻效应和温度均匀化效应两个方面:热沉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时,介质最高温度及最大应力随介质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热沉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好时,不同热沉厚度下介质最高温度及最大应力变化很小。随着热沉长度的增加,介质内最高温度和最大应力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介质 冷却方案 热效应 热沉
下载PDF
不同抽运光分布的Nd:GGG热容激光器介质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超 张申金 +2 位作者 唐晓军 杜涛 周寿桓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154-158,共5页
从固体瞬态热传导微分方程出发并结合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 Nd:GGG 热容激光器介质的瞬态温度和热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并分析了介质端面抽运光为均匀分布和高斯分布两种情况下,介质的温度、应力的瞬态分布。模... 从固体瞬态热传导微分方程出发并结合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 Nd:GGG 热容激光器介质的瞬态温度和热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并分析了介质端面抽运光为均匀分布和高斯分布两种情况下,介质的温度、应力的瞬态分布。模拟中考虑了由介质的吸收特性导致的介质热沉积功率不均匀分布和介质热容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抽运光功率一定时,抽运光均匀分布时介质的最高温度较低,温度梯度较小,介质所受热应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容激光器 二极管抽运 温度分布 应力分布 ND:GGG
下载PDF
高热负荷激光介质热应力场的分析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军荣 闵敬春 宋耀祖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5-579,共5页
研究了高热负荷板状激光介质在抽运面采用常规冷却技术时 ,换热面积较小的上下侧面的换热强度对激光介质最高温度及最大应力的影响情况 ,并对热应力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任意抽运功率下 ,介质的最高温度及最大应力均随侧面换热... 研究了高热负荷板状激光介质在抽运面采用常规冷却技术时 ,换热面积较小的上下侧面的换热强度对激光介质最高温度及最大应力的影响情况 ,并对热应力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任意抽运功率下 ,介质的最高温度及最大应力均随侧面换热系数的变化而变化 ,并存在最优换热系数。与侧面采用常规冷却手段时相比 ,采用最优换热系数时介质的最大应力降幅高达 36 %。另外 ,对介质上下侧面进行温度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介质 热应力 最优换热系数 最优控制温度
下载PDF
短脉冲激光加热模型的遴选原则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汉平 董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93-1596,共4页
利用推导出的1维半空间光致热弹性应力响应的精确解,对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加热模型的选取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常用的表面加热模型只有在热穿透深度远大于光吸收长度时有效,若将其应用于超短脉冲激光(ps以下量级)加热... 利用推导出的1维半空间光致热弹性应力响应的精确解,对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加热模型的选取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常用的表面加热模型只有在热穿透深度远大于光吸收长度时有效,若将其应用于超短脉冲激光(ps以下量级)加热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较大的误差;皮秒和飞秒激光辐照的热效应须用体加热模型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脉冲激光 激光加热 模型选择 热应力 解析解
下载PDF
板料无模成形技术——热应力成形 被引量:11
19
作者 范平 陈明和 +1 位作者 周兆锋 黄永成 《新技术新工艺》 2007年第11期62-64,共3页
热应力成形是一种通过不均匀加热产生的热应力来使板料成形的方法,与传统成形工艺相比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依据热应力成形所用加热方式的不同,把热应力成形分为3类:火焰加热的水火弯板成形、激光热应力成形和高频感应热应力成形,对这3类... 热应力成形是一种通过不均匀加热产生的热应力来使板料成形的方法,与传统成形工艺相比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依据热应力成形所用加热方式的不同,把热应力成形分为3类:火焰加热的水火弯板成形、激光热应力成形和高频感应热应力成形,对这3类热应力成形的机理、特点和应用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对他们作了比较,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不足,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力成形 水火成形 激光热应力成形 高频感应热应力成形
下载PDF
激光辐照热障涂层中平面应变问题的热弹性变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席军 段祝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97-1402,共6页
 针对激光辐照热障涂层材料的平面应变问题,提出热障涂层热弹性分析的基本方程,对定常温度场给出级数形式解析解,并用最小余能原理和变分法分析了结构的热弹性应力场,研究了最大应力和界面应力的分布特征,并就一些物理参数的影响进行...  针对激光辐照热障涂层材料的平面应变问题,提出热障涂层热弹性分析的基本方程,对定常温度场给出级数形式解析解,并用最小余能原理和变分法分析了结构的热弹性应力场,研究了最大应力和界面应力的分布特征,并就一些物理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热障涂层的主要破坏因素为表面拉伸应力,界面应力相对较小,但在自由边界有集中现象,剥落应力大于剪切应力,是导致涂层破坏的重要原因。涂层厚度增加会改变厚度方向上的应力分布,界面应力向中心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激光 热应力 最小余能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