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LADY'S DAILY WEAR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PERIOD
1
作者 包铭新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1年第3期9-21,共13页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women’s we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early Republic Period(late 19th c.—early 20th c.),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aily informal orsemi-formal wear,though some f...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women’s wea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early Republic Period(late 19th c.—early 20th c.),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aily informal orsemi-formal wear,though some formal or ceremonial costumes such as wedding dress will also beincluded.This study will use Chinese costumes and textiles from many museums to fill in theblanks left by previous research and to give a more detailed and accurate description.It will alsouse historical documents to find the original names of these items and to illustrate a general conceptof their usage on different occasions.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women’s wear will be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①robes orcoats;②jackets;③waistcoats or vests;④skirts;⑤pants and leggings;⑥shoes and socks;⑦headdresses;and⑧others.Of every category,the textiles,decoration,cut,form,style,colourand motif will be discussed.The way in which these items were combined will also be discussed.The comparison between women’s wear and men’s wear,women’s and children’s informal andformal dress will be given.Here are some tentative conclusions.First,the Manchu and Han style coexisted and mixedwith each other and were worn by both Manchu and Han women.Second,the basic silhouettesand cut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conventional,while the decorations and details(openings,fasten-ings,pleats,vents,collars and hemlines)were different.The former represented accepted socialstandards while the latter could be a matter of personal taste.Third,women’s wear in that periodwere highly stylized,miscellaneous,elaborate,detailed,multicolored and multi-thema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women’s garments DAILY wear late qing Dynasty Early REPUBLIC PERIOD
下载PDF
On Liang Qicha's Thought on Feminist Right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2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英文摘要 内容介绍 编辑工作 期刊
下载PDF
清末邓族郑夫人服饰形象设计研究——《屏山邓族祝寿贺幛·前世传奇》
3
作者 闵飞燕 张晨暄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5期58-65,共8页
《国家宝藏》第四季第二期是香港地区康乐及文化事务属的专场,呈现的第一件国宝文物为《屏山邓族祝寿贺幛》,寿幛的主人是邓族郑氏。《屏山邓族祝寿贺幛·前世传奇》第一场剧情设定为1872年,郑夫人时年71岁,身处清末同治年间的香港... 《国家宝藏》第四季第二期是香港地区康乐及文化事务属的专场,呈现的第一件国宝文物为《屏山邓族祝寿贺幛》,寿幛的主人是邓族郑氏。《屏山邓族祝寿贺幛·前世传奇》第一场剧情设定为1872年,郑夫人时年71岁,身处清末同治年间的香港地区,此时晚清服饰尚留余韵,加之宗教信仰、时事政治、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种种时代浪潮碰撞交流、杂糅相容,服饰呈丰富多彩之貌。借助传世实物、清末旧照和绘画作品进行综合论证,旨在建立对清末香港地区妇女服饰形象的宏观把握,厘清郑夫人服饰形制特征,探索晚清香港地区女性服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香港 邓族郑夫人 妇女服饰
下载PDF
从乔家大院晋商风貌窥见清末至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革分析
4
作者 杨皓翔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2期6-8,共3页
皇家看故宫,名宅看乔家。晋商作为十大商帮之首,其中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是为晋商之瑰宝,是中国古建大宅院里保存最完整、最经典的一座具有社会性的院落。严谨的家风家规,重义轻利的经商之道,处于时代变革风潮中的乔家大院经历兴衰,是独树... 皇家看故宫,名宅看乔家。晋商作为十大商帮之首,其中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是为晋商之瑰宝,是中国古建大宅院里保存最完整、最经典的一座具有社会性的院落。严谨的家风家规,重义轻利的经商之道,处于时代变革风潮中的乔家大院经历兴衰,是独树一帜的文化代表。该时期晋商女性有其进步性和落后性,本文从三晋服饰文化出发,从政治、思想、地位的转变展开对清末民初女性服装的变革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服饰 清末民初 女性思想改革 乔家大院 服饰阶级
下载PDF
醒目的遮蔽:晚清国族话语下女子修身教科书的性别书写
5
作者 孙秀玲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7-125,共9页
在晚清全球意识日渐浮现的语境中,性别话语与国族话语交叠共鸣。女子修身教科书作为模塑学生的重要文本应运而生,并通过双重变奏的女子修身目标阐释、兼收并蓄的女子修身内容建构、图文并茂的女子修身教材编排,含蕴了启蒙与规训、维故... 在晚清全球意识日渐浮现的语境中,性别话语与国族话语交叠共鸣。女子修身教科书作为模塑学生的重要文本应运而生,并通过双重变奏的女子修身目标阐释、兼收并蓄的女子修身内容建构、图文并茂的女子修身教材编排,含蕴了启蒙与规训、维故与纳新、涵养与化育等意涵表征。在国族话语对女子修身教科书的强力充塞中,女性成为精英男性打造现代政治秩序的能指和国家、社会关系的注脚。通过有目的传承、嬗递不同价值取向的知识,女子修身教科书对女性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赋权增能,在表达男性政治焦虑的同时亦遮蔽了女性的主体性,呈现了现代国民想象与性别书写之间的多重纠葛,映照了教育、性别与国族之间的复杂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修身教科书 国族话语 性别书写 晚清
下载PDF
赋权女性:晚清民国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小鸥 李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1904—1915年是晚清民国时期女子教科书编撰(译)的高峰期,但数量与种类不多,科目不齐。女子小学教科书集中在晚清民初编纂,以修身、国文、尺牍、家事、算术为主,女子中学教科书集中在民初编译,以算术、代数、几何、化学、物理、生理、... 1904—1915年是晚清民国时期女子教科书编撰(译)的高峰期,但数量与种类不多,科目不齐。女子小学教科书集中在晚清民初编纂,以修身、国文、尺牍、家事、算术为主,女子中学教科书集中在民初编译,以算术、代数、几何、化学、物理、生理、矿物、动物、植物为主。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集中表现在对女子教育享有权、自主发展权、工作参与权、身心健康权的赋权增能,超越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关于女子及女子教育的思想。由于编撰者均为男性,女子教科书呈现的是符合男子社会文化标准的理想女性形象,关注女子在新时代的社会功能,这是一种他者赋权而不是立足于女性生命本体的自我赋权。但女子教科书能从天赋人权的角度竭力倡导女子全新人生范式的构建以及全新的"国民之母"及"女国民"身份认同,历史意义和价值十分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女子 教科书 赋权 启蒙
下载PDF
晚清女报中的乐歌 被引量:17
7
作者 夏晓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共33页
伴随着近代女子社会化教育的兴起以及女学堂音乐课的开设,担负启蒙使命的晚清女报,也以"唱歌"栏的普遍设立为突出特色。按照在现实应用中的题材与功能进行分别,女报乐歌可区划为仪式歌、励志歌、助学歌、易俗歌与时事歌五类... 伴随着近代女子社会化教育的兴起以及女学堂音乐课的开设,担负启蒙使命的晚清女报,也以"唱歌"栏的普遍设立为突出特色。按照在现实应用中的题材与功能进行分别,女报乐歌可区划为仪式歌、励志歌、助学歌、易俗歌与时事歌五类。仪式歌总体上以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表彰各自学校的办学精神为主,而合群与救亡亦成为贯穿其间的要素。励志歌则塑造了一时代先进女性群体的精神风貌,其所励之志既关切个人也推及国家。因应新式学堂的需要,助学歌既以"劝学"、"勉学"为其主旨,也以具体的知识传授为目标,对于激发女性向学之心和参与教学互动贡献良多。易俗歌则配合晚清社会改良运动,对各种被指为危害国族人种、妨碍女子身心健康的不良习俗进行了广泛的批判,同时表彰了以"女权"、"自由"、"文明"为核心的"新生活"风尚。时事歌则经由对政治及社会事件的及时感应,抒写了改良/革命、民族主义/满汉调和等救国理念,现实政治也以音乐的形式强力地介入了女性的生活。女报乐歌实在地融入了女性生活的各个层面:既作为一种启蒙利器,传输了新思想与新知识,也以其广泛的应用性,直接参与到移风易俗、构建女性新生活的历史进程中。在这个意义上,晚清的乐歌作者是幸福和值得自豪的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女报 唱歌 女性生活
下载PDF
晚清饥荒中的妇女买卖——以光绪初年华北大旱灾为中心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晓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6,共7页
光绪初年华北大旱灾中,妇女买卖异常猖獗。被买卖的妇女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其去向以为婢为娼者居多,在传统伦理观念驱使下,许多难妇恪守贞节,不惜以死明志。严重的妇女买卖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地方政府与民间进行了相关的救助活动,... 光绪初年华北大旱灾中,妇女买卖异常猖獗。被买卖的妇女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其去向以为婢为娼者居多,在传统伦理观念驱使下,许多难妇恪守贞节,不惜以死明志。严重的妇女买卖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地方政府与民间进行了相关的救助活动,然而由于诸种原因,仍有相当多的妇女被排除在救助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饥荒 晚清 赈济
下载PDF
清末女子留学与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钟佑洁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23-126,共4页
清末女子留学虽是清末留学热潮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是清末留学热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末女子留学的人数虽然少、时间也较短,然而其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清末 女子留学 女子教育
下载PDF
从清末妇女报刊的兴办看女性解放的思想启蒙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强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91,共6页
在传统与现代剧烈冲突的清末,妇女报刊的兴办发轫于戊戌维新时期,推波于辛亥革命时期,是与戊戌变法思潮和辛亥革命浪潮相伴而生并随之潮起潮涌的。清末妇女报刊的兴办,与是时女权思想的历史性发展直接关联,成为唤醒和解放妇女不可或缺... 在传统与现代剧烈冲突的清末,妇女报刊的兴办发轫于戊戌维新时期,推波于辛亥革命时期,是与戊戌变法思潮和辛亥革命浪潮相伴而生并随之潮起潮涌的。清末妇女报刊的兴办,与是时女权思想的历史性发展直接关联,成为唤醒和解放妇女不可或缺的舆论宣传工具。作为社会变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妇女报刊,其打破了封建社会的传统女性观,有力地促进了妇女身份认同的转变,并对是时中国社会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妇女报刊 女性解放 思想启蒙
下载PDF
晚清的女子教育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美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4-128,F0003,共6页
晚清价值观念的转变、教育制度的改革与社会舆论的宣传促使女子教育的兴起。尽管女子教育举步维艰、分布不均,但女子教育冲击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 晚清 女子教育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清末云南新式女子教育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颜绍梅 邹建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9-71,共3页
清末云南新式女子教育思想的产生 ,是在那些饱读经书和深受外国文化影响的爱国人士的呐喊声中萌芽的 ,其中蕴涵着传统与变革的因素 ,而贤妻良母主义是这一时期女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本文谨对清末云南女子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和... 清末云南新式女子教育思想的产生 ,是在那些饱读经书和深受外国文化影响的爱国人士的呐喊声中萌芽的 ,其中蕴涵着传统与变革的因素 ,而贤妻良母主义是这一时期女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本文谨对清末云南女子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和意义作一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云南 女子 教育思想
下载PDF
端方与清末女子教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元青 潘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7,共6页
清末,社会上逐渐掀起发展女子教育的热潮,加入这一热潮的亦有统治阶层中的少数人物,端方即是代表之一。端方在发展女子教育的过程中,"趋新"与"守旧"的双重心态并存:前者表现为他对女子教育的倡导不遗余力;后者表现... 清末,社会上逐渐掀起发展女子教育的热潮,加入这一热潮的亦有统治阶层中的少数人物,端方即是代表之一。端方在发展女子教育的过程中,"趋新"与"守旧"的双重心态并存:前者表现为他对女子教育的倡导不遗余力;后者表现为他在思想上严格遵循男女之间的"礼教之防"。但是,正是由于双重心态的支配,端方发展女子教育的实践有时并不按照其思想所预设的走向,而在不自觉中超出思想认同的范围,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方 清末女子教育 倡办女学
下载PDF
晚清小说中的“新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乐诗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7-184,共8页
新女性的先锋性在晚清小说中以一种被扭曲的状态呈现,清末小说中指称的新女性,多数含有贬义,内含的评价是一种道德批判,并有着明显的男性视角特征。但这些"新女性"是近代最早争取个人自由和解放的女性。虽然她们的行动未必适... 新女性的先锋性在晚清小说中以一种被扭曲的状态呈现,清末小说中指称的新女性,多数含有贬义,内含的评价是一种道德批判,并有着明显的男性视角特征。但这些"新女性"是近代最早争取个人自由和解放的女性。虽然她们的行动未必适当合度,但却用肉身冲击着陈腐的礼教,为女性走向个人解放做了最初的尝试。此后鸳蝴小说是以对"新女性"的否定,重拾旧女德,开始新一轮的言情。而五四文学又通过对鸳蝴小说的清算,去除了清末"新女性"的狭邪和颓废气息,重塑进步的知识女性的理想形象,重新为新女性正名,从而树立起更为成熟的现代女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小说 清末的“新女性” 现代女性形象
下载PDF
“闺隐”:明清之际知识女性的身份选择与价值认同 被引量:2
15
作者 楼含松 吴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5,159,共6页
明清之际出现的"闺隐"群体,其心态与行为模式,皆突破了历史上依附男性的"逸妻"传统。这一时期的特殊环境中,知识女性不仅追求独立的隐逸身份,积极寻求社会认同也通过不同形态的隐逸生活,拓展了自我的身份空间。女... 明清之际出现的"闺隐"群体,其心态与行为模式,皆突破了历史上依附男性的"逸妻"传统。这一时期的特殊环境中,知识女性不仅追求独立的隐逸身份,积极寻求社会认同也通过不同形态的隐逸生活,拓展了自我的身份空间。女性在家庭仕隐抉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角色变化,也为考察隐逸文化提供了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才女 隐逸
下载PDF
晚清女性贞节礼俗社会教化功能的强化及其变化探微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雪蓉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7-101,共5页
晚清女性贞节礼俗的社会教化功能得到不断加强,女性节烈楷模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推动社会节烈风尚的形成;贞节堂在晚清的出现,是贞节观念极端化的又一物化象征。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制度机构,贞节堂的社会功能正逐步由对节妇贞女的恤济向... 晚清女性贞节礼俗的社会教化功能得到不断加强,女性节烈楷模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推动社会节烈风尚的形成;贞节堂在晚清的出现,是贞节观念极端化的又一物化象征。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制度机构,贞节堂的社会功能正逐步由对节妇贞女的恤济向公共慈善事业的近代化嬗变。鸦片战争以来思想界出现的开明人士猛烈抨击传统贞节观的现象也表明,清代妇女贞节观在走向极致的同时,也面临着行将崩溃的前景,它预示着中国妇女在近代社会的观念变迁中,将逐步地走出传统礼教的束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妇女 贞节礼俗 社会教化
下载PDF
略论清末国民意识中的性别与权利之关系——以女子参政权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细珠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9,共5页
清末关于国民意识中性别与权利之关系的问题,存在着正反两股相悖的思想潮流:一是少数男性女权主义者,尤其是个别先进女性,提出“女国民”的概念,认为女性当然具有相应的参政等方面的权利。二是大多数人在探讨近代国民意识时,或是有意无... 清末关于国民意识中性别与权利之关系的问题,存在着正反两股相悖的思想潮流:一是少数男性女权主义者,尤其是个别先进女性,提出“女国民”的概念,认为女性当然具有相应的参政等方面的权利。二是大多数人在探讨近代国民意识时,或是有意无意地忽视性别这个问题,或是贬低甚至否定女性的国民资格及其相应的参政等方面的权利。文章认为,论者探讨清末女权思潮时,往往有片面夸大之处,因而并不能全面反映客观真实的历史,更无法解释复杂历史的矛盾纠葛。其实,清末人对于女权的提倡与压制并存,双方的力量是极不成比例的,这样正反相悖的两股思想潮流,正是民初女子参政权运动得以兴起与终至失败的思想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国民意识 性别 女子参政权
下载PDF
闺中无静女——晚清女作家弹词与“振兴女权” 被引量:1
18
作者 鲍震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8,共8页
清代女作家弹词是指以女性作家为主体的创作形式和案头文本 ,而并非流行在江南一带的市井演艺形态。 184 0年到 1910年之间的女作家弹词创作更多地凸现了女作家的时代意识 ,在社会大变迁到来之际 ,以女史的昂扬姿态 ,生发出揭发世情世... 清代女作家弹词是指以女性作家为主体的创作形式和案头文本 ,而并非流行在江南一带的市井演艺形态。 184 0年到 1910年之间的女作家弹词创作更多地凸现了女作家的时代意识 ,在社会大变迁到来之际 ,以女史的昂扬姿态 ,生发出揭发世情世态、论世救世之主张 ,而辛亥革命前夕女革命家秋瑾创作的《精卫石》标志着弹词小说“振兴女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晚期 女作家 弹词 《榴花梦》 《凤双飞》 《侠女群英史》 《精卫石》 女权主义
下载PDF
晚清妇女解放思潮兴起的原因及特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文联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3-98,共6页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形成于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它的兴起和形成并不是偶然的 ,与时局的严重压迫、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近代西学与女权理论广泛流播密切相关。由于时代的复杂性 ,晚清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又具有曲折性、地域性、...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形成于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它的兴起和形成并不是偶然的 ,与时局的严重压迫、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近代西学与女权理论广泛流播密切相关。由于时代的复杂性 ,晚清妇女解放思潮的兴起又具有曲折性、地域性、政治化、外生型的特点。晚清妇女解放思潮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的结果 ,它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反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近代中国 妇女解放思潮 知识分子 女权理论 近代西学 社会进步
下载PDF
晚清华人女性被诱拐出洋浅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正刚 王丽娃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15,共5页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沿海地区想法设法引诱女性出洋,迫于现实压力,清政府终于承认了女性出洋的合法化。尽管取得了出洋的合法权利,但囿于中国文化传统,华人女性很少主动出洋,大多仍是被诱拐出洋,女性出洋后仍以从事低贱职业为...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沿海地区想法设法引诱女性出洋,迫于现实压力,清政府终于承认了女性出洋的合法化。尽管取得了出洋的合法权利,但囿于中国文化传统,华人女性很少主动出洋,大多仍是被诱拐出洋,女性出洋后仍以从事低贱职业为主。清政府一直反对诱拐华人女性出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华人女性 出洋 诱拐 职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