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 spring cold reduces grain number at various spike positions by regulating spike growth and assimilate distribution in winter wheat 被引量:3
1
作者 Feifei Lin Cheng Li +8 位作者 Bo Xu Jian Chen Anheng Chen Muhammad A.Hassan Binbin Liu Hui Xu Xiang Chen Jianqiang Sun Jincai Li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1272-1278,共7页
Late spring cold(LSC) occurred in the reproductive period of wheat impairs spike and floret differentiation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period,when young spikelets are very cold-sensitive.However,under LSC,the responses o... Late spring cold(LSC) occurred in the reproductive period of wheat impairs spike and floret differentiation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period,when young spikelets are very cold-sensitive.However,under LSC,the responses of wheat spikelets at various positions,leaves,and stems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m at physiological levels remain unclear.In the present study,two-year treatments at terminal spikelet stage under two temperatures(2 C,-2 C) and durations(1,2,and 3 days) were imposed in an artificial climate chamber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LSC on grain number and yield in the wheat cultivars Yannong 19(YN19,cold-tolerant) and Xinmai 26(XM26,cold-sensitive).The night temperature regimes were designed to reproduce natural temperature variation.LSC delayed plant growth and inhibited spike and floret differentiation,leading to high yield losses in both cultivars.LSC reduce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DMA,g) in spikes,stems,and leaves,reducing the DMA ratios of the spike to leaf and spike to stem.Plant cell wall invertase(CWINV) activity increased in upper and basal spikelets in YN19,whereas CWINV increased in middle spikelets in XM26.Under LSC,soluble sugar and glucose were transported and distributed mainly in upper and basal spikelets for glume and rachis development,so that spike development was relatively complete in YN19,whereas the upper and basal spikelets were severely damaged and most of the glumes in middle spikelets were relatively completely developed in XM26,resulting in pollen abortion mainly in upper and basal spikelets.The development of glumes and rachides was influenced and grain number per spike was decreased after LSC,with kernels present mainly in middle spikelets.Overall,reduced total DMA and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to spikes under LSC results in poor spikelet development,leading to high losses of grain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late spring col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Cell wall invertase Grain number Yield
下载PDF
Analysis on Causes for "Late Spring Coldness" in Dalian in 2008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桂春 宋若宁 +1 位作者 薄兆海 王晓丽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7期61-63,共3页
The NCEP data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causes of 'late spring coldness' occurring twice in Dalian in late April and mid May of 2008.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500 hPa Baikal ridge of high pressure maintained o... The NCEP data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causes of 'late spring coldness' occurring twice in Dalian in late April and mid May of 2008.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500 hPa Baikal ridge of high pressure maintained or strengthened in a stable manner.The delivery of accumulated cold air toward southeast was along the northwest airstream before the ridge.Therefore,the ridge of high pressure over Lake Baikal provided access for the cold air southward so that the cold air could continue to decline,resulting in the appearance of low temperature in late April and formation of 'late spring coldness'.The Northeast cold vortex(NECV) occurred frequently in mid May.There was a high possibility for low temperature and pluvial damages over Dalian.Thus the phenomenon of 'late spring coldness' appeared ag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LIAN late spring coldness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Northeast cold vortex China
下载PDF
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及成因
3
作者 陶云 郭萍 +4 位作者 邢冬 周建琴 任菊章 陈艳 张万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1-736,共16页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124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极端性及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对流层中层和低层大气环流系统低频振荡配置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云南春末夏初(4—6...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124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极端性及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对流层中层和低层大气环流系统低频振荡配置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云南春末夏初(4—6月)出现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罕见的极端异常低温事件。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5低,1991年以来最低年,全省有42个气象站平均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最低纪录。2)云南2022年春末夏初的平均气温存在10~20 d显著性周期,方差贡献为45.7%,与实际强降温过程对应关系较好。3)云南10~20 d低频振荡气温降低最大位相7(升高最大位相3),500 hPa上云南被南压的贝加尔湖低频异常高压(低压)与日本海低频异常低压(高压)环流系统间的偏北(偏南)气流控制;700 hPa上中国东部到南海被低频偏北(南)气流控制,低频气温降温(升温)区与之对应,云南被偏东(西)气流控制,位于降温(升温)区;海平面气压场上西伯利亚冷高压增强南移,将高纬度冷空气带到低纬度地区,从而影响云南气温的变化,造成了云南强冷空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高低空低频环流系统配置和演变导致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4)2022年4—6月,500 hPa上低频正异常高度扰动从高纬度向南传播到贝加尔湖附近,中低纬度低频正异常高度扰动从地中海附近向东移动到贝加尔湖一带,两支低频波列协同作用有利于我国东部和云南地区异常低温事件的产生、加强和维持。5)2022年春末夏初(4—6月),10~20 d低频振荡中,南支西风槽指数和西伯利亚高压指数分别超前云南低频气温7 d和5 d时达到最好的相关关系;这2个指数对云南异常低温过程预报具有很好的提前预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2022年春末夏初(4—6月) 异常低温事件 10~20 d低频振荡 环流系统
下载PDF
药隔期倒春寒对小麦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陈翔 王捧娜 +4 位作者 柳彬彬 代雯慈 蔡洪梅 郑宝强 李金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7期756-765,共10页
以抗倒春寒性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YN)和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XM)为实验材料,于小麦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期利用智能超低温培养箱进行4℃(T1)和-4℃(T2)低温胁迫处理,以15℃作为对照(CK),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开花期小麦根际土壤... 以抗倒春寒性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YN)和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XM)为实验材料,于小麦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期利用智能超低温培养箱进行4℃(T1)和-4℃(T2)低温胁迫处理,以15℃作为对照(CK),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开花期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定,研究药隔期倒春寒对小麦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倒春寒危害后两品种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的ACE指数较CK均有所降低,且对抗倒春寒性弱的品种XM影响显著(P<0.05)。(2)两品种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53.20%~57.55%)、放线菌门(13.34%~21.69%)、拟杆菌门(10.56%~12.37%)和芽单胞菌门(6.17%~9.19%)等33个门及819个属的细菌组成,且不同程度倒春寒处理间各菌门相对丰度表现出差异性,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在YN中升高9.79%~19.11%,在XM中降低26.43%~38.47%。(3)根际土壤细菌功能预测分析显示,药隔期倒春寒提高了膜运输、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复制与修复功能基因在YN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其在XM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药隔期倒春寒降低了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影响了细菌群落的膜运输、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复制与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药隔期 倒春寒 根际 细菌群落
下载PDF
遂宁市倒春寒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渝杰 刘梅 +2 位作者 杨雪 杨丽霞 梁莉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S01期71-76,共6页
利用1960—2022年遂宁市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依据《倒春寒气象指标》(GB/T34816-2017),通过统计遂宁市倒春寒个例并计算其气象指标k值,对近60 a遂宁市倒春寒的时空演变、成因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22年遂宁市几... 利用1960—2022年遂宁市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依据《倒春寒气象指标》(GB/T34816-2017),通过统计遂宁市倒春寒个例并计算其气象指标k值,对近60 a遂宁市倒春寒的时空演变、成因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22年遂宁市几乎每年3—5月都有倒春寒发生,多为轻度倒春寒;倒春寒气象指标k值在空间上整体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在时间上存在30~35 a、12~15 a及8~10 a共3种不同尺度的周期变化;贝加尔湖附近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其底部冷平流结合高原槽或南支槽共同影响遂宁市,产生剧烈降温,导致重度倒春寒气象灾害发生;当春季出现超过4℃以上的降温且后期温度回升缓慢时,需重点关注倒春寒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时空变化 遂宁
下载PDF
喷施KH_(2)PO_(4)提高倒春寒胁迫小麦功能叶片和根系的生理活性
6
作者 黄伟祥 代雯慈 +8 位作者 陈甜甜 蔡洪梅 翁颖 唐志伟 尹春 王捧娜 郑宝强 李金才 陈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2-1233,共12页
【目的】倒春寒是影响黄淮麦区小麦产量形成的主要灾害,喷施磷酸二氢钾(KH_(2)PO_(4))被广泛应用于减轻倒春寒对小麦的伤害。研究喷施磷酸二氢钾对低温胁迫下小麦花后功能叶与根系生理活性的调控效应,为小麦生产中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 【目的】倒春寒是影响黄淮麦区小麦产量形成的主要灾害,喷施磷酸二氢钾(KH_(2)PO_(4))被广泛应用于减轻倒春寒对小麦的伤害。研究喷施磷酸二氢钾对低温胁迫下小麦花后功能叶与根系生理活性的调控效应,为小麦生产中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盆栽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进行,选用抗倒春寒性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YN)和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XM)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对照+喷施清水(CK)、倒春寒处理+喷施清水(T1)、倒春寒处理+喷施KH_(2)PO_(4)(T2)3个处理。在小麦幼穗分化到四分体期,将T1和T2处理的盆栽移入人工气候室内(−4℃)处理4 h,然后移出,24 h后进行喷施处理。于小麦花后7、14、21、28天测定旗叶SPAD值、根系活力、旗叶与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综合评价倒春寒对小麦花后28天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结果】与CK处理相比,两小麦品种T1处理的旗叶SPAD值和抗氧化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13.94%~35.03%、16.09%~32.84%(SOD)、18.16%~50.10%(POD)和19.21%~75.40%(CAT),MDA含量显著增加了29.55%~124.56%;T1处理的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了44.00%~75.63%,SOD和POD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42.42%~86.11%和31.00%~66.67%,MDA含量增加了61.54%~330.11%。与T1相比,两品种T2处理的旗叶SPAD值显著增加了7.90%~23.38%,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10.63%~32.28%、14.20%~57.20%和10.75%~115.56%,MDA含量显著降低了6.66%~36.08%;根系活力上升了44.71%~139.75%,根系SOD、P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12.13%~102.01%和21.05%~146.61%,根系MDA含量显著降低了12.01%~51.23%。选定的花后28天地上部与地下部9个生理活性指标之间关系密切,一个主成分其可解释9个变量82.82%的变化,其综合生理活性指数的排序为:YNCK>XMCK>YNT2>XMT2>YNT1>XMT1。【结论】受倒春寒影响后,施用KH_(2)PO_(4)可提高小麦花后旗叶SPAD值、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旗叶和根系的MDA含量,从而延缓旗叶和根系的衰老,减轻倒春寒对小麦花后旗叶和根系生理活性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小麦 倒春寒 根系活力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倒春寒时空特征及风险概率统计分析
7
作者 童俊 孟旭芹 +3 位作者 赵亮 彭九慧 张晓辉 陈思雨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5-966,共12页
利用京津冀99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3-5月日气温数据,应用MK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倒春寒发生频次、持续天数和站次比时空分布规律,基于信息扩散理论评估不同等级倒春寒风险概率。结果表明:近30年99个国家气象站共发生2570次倒春寒,轻... 利用京津冀99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3-5月日气温数据,应用MK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倒春寒发生频次、持续天数和站次比时空分布规律,基于信息扩散理论评估不同等级倒春寒风险概率。结果表明:近30年99个国家气象站共发生2570次倒春寒,轻度最多,重度最少。发生频次上,轻度和中度由北向南递减,重度自东北向西南递减,4月轻度、中-重度和发生总次数均最多,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其中3-5月和5月显著下降。总持续天数上,轻度和重度由东北向西南递减,中度呈南北高、中间低的格局。各站轻度平均持续天数相差不大,中度和重度则差异明显,平均持续天数随着等级的增大而跃增。年均倒春寒持续天数为6.9 d·a^(-1),呈下降趋势,降幅为1.5 d·(10a)^(-1)。88.9%的站点持续天数呈年际下降趋势,35个站显著下降,南部比北部降幅更大。3-5月和5月站次比年际下降趋势显著,4月轻度和中-重度站次比均最高,各月轻度站次比均远高于中-重度。倒春寒风险随着等级升高呈阶梯式降低,轻度2年一遇以下约占34.3%的站点,主要在北京、石家庄、邢台和邯郸等地;中度5~10年一遇和10年一遇以下的站点约占90%,前者集中在京津冀南北两端,后者大多位于京津冀中部。研究区重度倒春寒风险均较低,高达97.0%的站点为25年一遇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信息扩散理论 发生频次 持续天数 站次比 风险
下载PDF
2023年春末阿克苏东部两次极端低温过程对比分析
8
作者 彭江良 卢英 +1 位作者 王勇 李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5-1186,共12页
2023年4月23日和5月6日阿克苏地区东部出现极端低温霜冻天气(简称“4.23”过程和“5.6”过程),尤其“5.6”过程库车市出现历史最晚终霜。基于常规观测、L波段探空、NCEP/NCAR1°×1°逐6 h再分析等资料,利用天气动力学方法... 2023年4月23日和5月6日阿克苏地区东部出现极端低温霜冻天气(简称“4.23”过程和“5.6”过程),尤其“5.6”过程库车市出现历史最晚终霜。基于常规观测、L波段探空、NCEP/NCAR1°×1°逐6 h再分析等资料,利用天气动力学方法对比分析2次极端低温过程环流背景,高低空配置、冷空气及冷平流强度、锋生作用等,探讨极端低温霜冻成因。结果表明:(1)两者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表现在2次过程500 hPa阿克苏地区东部均受低槽(低涡)后部西北气流携带冷空气影响,且温度梯度大,锋区增强;均有深厚冷平流自阿克苏西部沿高层偏北气流向阿克苏地区东部低层下传;低温时段贴地层均有逆温和明显锋生,锋生与冷空气进入南疆盆地的路径及低温持续时间对应,且高层能量锋区较强,中低层锋区在增强过程中有斜压不稳定发展;均在霜冻出现前6 h冷平流强度增至最大,冷平流与8℃以上降温区域对应较好,且850 hPa温度降至3~4℃,对低温霜冻预报有一定指示性。(2)不同点在于“4.23”过程冷空气为西北路径,西翻和东灌冷空气共同影响阿克苏地区,贴地层逆温明显偏强,为辐射+平流降温;“5.6”过程冷空气为偏北路径,较强冷高压翻越天山进入南疆盆地,同时有东灌冷空气补充,影响范围大、逆温弱但整层降温明显,以辐射降温为主。(3)“5.6”过程低涡在新疆维持时间长,其冷空气及锋区强度、假相当位温梯度及影响时间均较“4.23”过程更强,灾害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末 极端低温 对比分析 阿克苏地区东部
下载PDF
云贵高原中部倒春寒特征及其极端类型大气环境场分析
9
作者 肖艳林 池再香 +4 位作者 夏阳 严锐 孙翔 毛春旭 陈金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2期123-131,共9页
利用1981—2021年云贵高原中部45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以及NCEP2.5°×2.5°再分析日资料,采用倒春寒指数计算、分级以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云贵高原中部倒春寒天气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确定特重级倒春寒年和... 利用1981—2021年云贵高原中部45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以及NCEP2.5°×2.5°再分析日资料,采用倒春寒指数计算、分级以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云贵高原中部倒春寒天气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确定特重级倒春寒年和无倒春寒年为倒春寒极端类型年,对比分析其环流特征,找出其预报指标。结果表明:(1)1981—2021年云贵高原中部区域年度倒春寒标准化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1998年前后具有一个明显的突变(α=0.01)。特重级和重级倒春寒年基本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以轻级倒春寒年和无倒春寒年为主。(2)在特重级倒春寒年,500 hPa极涡偏强,亚洲中高纬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异常环流型,有利于东亚地区环流径向度加大,同时50°N以南温度基本呈负距平分布,表明冷空气活动异常活跃,从而造成地面云贵准静止锋偏强。与此同时,700 hPa云贵高原受异常气旋式环流东侧的偏东气流控制,与华北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底部的偏东气流在云贵高原上空辐合,将南海和东海的水汽向云贵高原上空输送,有利于低温和降水天气的形成。在无倒春寒年,上述形势相反。(3)在特重级倒春寒年,前期夏季、秋季、冬季和同期春季中东太平洋海温均表现为东部型厄尔尼诺;在无倒春寒年,均表现为中部型厄尔尼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标准化指数 极端类型 云贵准静止锋 环流 海温
下载PDF
浅谈倒春寒对小麦影响及预防措施
10
作者 杨翠侠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5期94-95,98,共3页
泗县每年3-4月常出现倒春寒现象,危害小麦生长,影响小麦稳产高产。因此,在小麦生产中要培育壮苗,安全越冬,提高小麦抵御倒春寒的能力。该文阐述了小麦拔节期前后受倒春寒危害的症状,并提出了倒春寒来前的预防措施及来后的补救措施。
关键词 小麦 倒春寒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陇东果园春季晚霜冻特征及防御措施
11
作者 陈帆 邱宁刚 +3 位作者 杨玉辉 王娟 豆琴琴 李美瑜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6期88-97,共10页
对甘肃省陇东地区果园防霜进行了研究,以镇原县为代表性研究区域,基于庆阳市镇原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23年气温及有霜日观测记录、陇东地区历年平均气候值为最新气候年代1991—2020年中国气象局30 a气象记录整编数据,通过数理统计,... 对甘肃省陇东地区果园防霜进行了研究,以镇原县为代表性研究区域,基于庆阳市镇原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23年气温及有霜日观测记录、陇东地区历年平均气候值为最新气候年代1991—2020年中国气象局30 a气象记录整编数据,通过数理统计,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的春季低温、霜冻日数、冻害程度、果园受灾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东地区终霜冻日主要分布在4月中旬—5月上旬,平均终霜冻日期为4月25日,春季极端最低气温呈渐低走势,晚霜冻害程度增强;陇东地区春季出现的晚霜冻,一般为混合型霜冻,降温时段通常由凌晨1时开始,持续至早晨7时,其中最低温度多出现在清晨5—7时;陇东地区苹果自露绿期至幼果期主要时段在4—5月,苹果平均开花始期为4月16日,开花盛期4月20日,开花末期4月27日,陇东春季发生倒春寒、低温霜冻的时期,正值苹果等经济林果的开花坐果期,面积最大的苹果园容易致损严重。采取的防霜技术,主要有增强树体抗寒性、推迟物候期、改善果园小气候3类常用措施,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平台为陇东果园搭建了“虚拟防护网”,形成“一园一温一策”的科学防霜模式,果园会根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选择不同的防霜技术,并确定重点防霜时段,目前熏烟防霜的最佳方式为孔式熏烟桶及火墙。研究对陇东地区果园霜冻灾害防御措施的经验推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果园 春季晚霜冻 特征 防御措施
下载PDF
晚春连夏西瓜品质提升对策
12
作者 王益平 张小锋 +1 位作者 陈倩倩 苏生平 《蔬菜》 2024年第4期73-75,共3页
针对晚春连夏高品质西瓜市场需求大,但是生产难度大、管理成本高造成的供需不平衡现象,提出选用中小果型优质品种,改造升级栽培设施,采用抬垄增沟、减肥、减密度的栽培方式等关键措施来克服生产障碍;同时指出可以通过培植名牌、包装入市... 针对晚春连夏高品质西瓜市场需求大,但是生产难度大、管理成本高造成的供需不平衡现象,提出选用中小果型优质品种,改造升级栽培设施,采用抬垄增沟、减肥、减密度的栽培方式等关键措施来克服生产障碍;同时指出可以通过培植名牌、包装入市,坚持订单产销、以销定产,保持合适的种植规模、建立更严格的品质管控路径等对策,进一步实现晚春连夏西瓜生产优质化、安全化、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晚春连夏 沿海地区 高品质
下载PDF
药隔期倒春寒对小麦主茎穗不同穗粒位结实数与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翔 于敏 +7 位作者 王捧娜 代雯慈 翁颖 蔡洪梅 吴宇 许辉 郑宝强 李金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5-587,共13页
在大田盆栽条件下利用智能超低温光照培养箱,对烟农19(YN19,抗倒春寒性强)和新麦26(XM26,抗倒春寒性弱)两个小麦品种于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期进行4h·d-1的倒春寒模拟试验。设置2℃和-2℃两个低温胁迫水平,对照(CK)为10℃,以明确不... 在大田盆栽条件下利用智能超低温光照培养箱,对烟农19(YN19,抗倒春寒性强)和新麦26(XM26,抗倒春寒性弱)两个小麦品种于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期进行4h·d-1的倒春寒模拟试验。设置2℃和-2℃两个低温胁迫水平,对照(CK)为10℃,以明确不同程度倒春寒胁迫对不同抗倒春寒性品种小麦主茎穗各穗粒位结实粒数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主茎穗不同小穗位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均呈先升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2)倒春寒胁迫导致小麦主茎穗不同穗粒位结实粒数显著降低,且降幅随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增大。2℃和-2℃胁迫处理下YN19主茎穗的下、中、上部小穗总粒数分别显著降低40.74%、18.75%、35.00%和70.37%、32.50%、15.00%(P<0.05);XM26分别显著降低62.50%、7.87%、20.00%和100%、42.22%、100%(P<0.05)。(3)轻度倒春寒胁迫(2℃)导致小麦主茎穗粒重降低,重度倒春寒胁迫(-2℃)下粒重反而会因穗粒数的大幅降低而有所上升。与对照相比,2℃胁迫处理下YN19主茎穗各小穗粒重降幅在2.93%~47.53%,XM26降幅为19.72%~49.96%(P<0.05);-2℃胁迫处理下YN19主茎穗各小穗粒重增幅在20.57%~60.84%,XM26增幅为1.20%~42.78%(P<0.05)。(4)倒春寒胁迫导致两品种小麦主茎穗不同小穗位总粒重较CK降低。YN19在2℃和-2℃胁迫处理下,下部和中部小穗总粒重较CK分别显著降低49.49%、28.99%和65.76%、29.47%,上部小穗在-2℃胁迫处理下总粒重较CK显著降低23.09%(P<0.05);XM26下、中、上部小穗总粒重较CK分别显著降低69.76%、28.61%、20.02%和100%、42.33%、100%(P<0.05)。综上所述,倒春寒对小麦主茎穗不同穗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对小麦穗位的危害表现为下部>上部>中部,对小麦粒位的危害表现为第3粒位>第1粒位>第2粒位。本试验分析认为,倒春寒对小麦主茎穗结实粒数的影响大于对粒重的影响,影响程度随倒春寒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增大。无论是结实粒数还是粒重均表现为下部小穗受害程度最大,即弱势小穗和弱势粒受倒春寒影响更大。药隔期倒春寒主要通过减少主茎穗上部小穗和下部小穗的穗粒数,降低弱势粒粒重,最终导致小麦减产。综合比较,品种YN19的受害程度轻于XM26,YN19抗倒春寒能力更强,所以选用抗倒春寒性强的小麦品种是生产中降低倒春寒危害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倒春寒 穗粒位 结实粒数 粒重
下载PDF
磷素后移对药隔期倒春寒小麦旗叶光合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东岳 许辉 +5 位作者 刘倩倩 许波 吴兆晨 魏凤珍 陈翔 李金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以抗倒春寒能力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YN19)和抗倒春寒能力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XM26)为供试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开展盆栽低温模拟实验。实验设置对照(日均气温15℃,夜间最低温度11℃,CK)和低温(-4℃,LT)两个温度处理,设置常规施磷... 以抗倒春寒能力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YN19)和抗倒春寒能力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XM26)为供试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开展盆栽低温模拟实验。实验设置对照(日均气温15℃,夜间最低温度11℃,CK)和低温(-4℃,LT)两个温度处理,设置常规施磷(基肥:拔节肥为10:0,R1)和磷肥后移(基肥:拔节肥为5:5,R2)两种施磷肥模式,低温处理时长为4h·d-1。测定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光合、抗氧化生理指标及成熟期产量并进行分析,以探明磷素后移对药隔期倒春寒下小麦旗叶生长的缓解机理。结果表明:(1)LT处理较CK处理,供试两品种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P<0.05),胞间CO_(2)浓度(Ci)显著上升。(2)LT处理与CK比较,供试两品种旗叶抗氧化酶(SOD、CAT)活性显著下降,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3)本实验条件下,LT处理使供试两品种穗粒数、千粒重及单茎产量较CK显著降低。(4)LTR2与LTR1比较,XM26开花期和YN19灌浆期旗叶SPAD值分别显著提高了7.3%和10.1%;XM26和YN19旗叶开花期的Pn显著提高8.5%和16.2%,灌浆期显著提高8.0%和8.7%,Gs、Tr和Ci影响差异不显著。(5)LTR2与LTR1比较,XM26旗叶开花期和灌浆期SOD活性显著提高9.0%和5.7%,CAT活性显著提高12.4%和30.9%,MDA含量显著降低7.9%和7.3%;YN19旗叶开花期和灌浆期SOD活性显著提高7.7%和8.2%,CAT活性显著提高20.8%和25.5%,MDA含量显著降低6.8%和7.0%。(6)R2较R1显著提高LT处理XM26的穗粒数8.4%,对两品种千粒重无显著影响,XM26和YN19单茎产量挽回率可达8.9%和9.9%。综上所述,磷素后移可有效增强小麦旗叶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小麦旗叶的光合能力。通过抗氧化及光合能力两方面协同缓解药隔期倒春寒下小麦生育中后期旗叶生长状况,增加主茎穗粒数和千粒重,保“源”增“库”,达到无灾稳产增产、有灾减损止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磷素 小麦 光合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倒春寒逆境下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小麦穂粒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代雯慈 王捧娜 +7 位作者 翁颖 黄谨卫 于敏 吴宇 蔡洪梅 郑宝强 李金才 陈翔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9-902,共14页
以抗倒春寒性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YN19)和抗倒春寒性弱的品种新麦26(XM26)为材料,在2022年3月17-23日(小麦孕穗期)大田倒春寒逆境发生后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PDP,KH_(2)PO_(4))溶液,比较分析倒春... 以抗倒春寒性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YN19)和抗倒春寒性弱的品种新麦26(XM26)为材料,在2022年3月17-23日(小麦孕穗期)大田倒春寒逆境发生后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PDP,KH_(2)PO_(4))溶液,比较分析倒春寒逆境下喷施PDP后小麦结实粒数和粒重在不同小穂位和粒位的分布特征,以探究其对小麦穂粒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倒春寒逆境下喷施PDP可增加两小麦品种穗部结实粒数,其中品种XM26中部和下部小穗位结实总粒数分别显著增加8.33%和33.33%,对上部小穗位结实总粒数影响不显著,第1、2、3和4粒位(G1、G2、G3和G4)结实总粒数分别增加8.11%、3.13%、4.35%和60.00%;品种YN19下部小穗位结实总粒数显著增加23.08%,对上部和中部小穗位结实总粒数影响不显著,G1、G2和G3位结实总粒数分别增加2.70%、0和13.33%。(2)与CK处理相比,倒春寒逆境下喷施PDP可提高两小麦品种籽粒粒重,其中品种XM26中部和下部小穗位总粒重分别显著提升18.46%和46.16%,对上部小穗位总粒重影响不显著,G1、G2、G3和G4位总粒重分别提升16.71%、11.13%、18.71%和108.35%;品种YN19上部和下部小穗位总粒重分别显著提升21.70%和33.63%,对中部小穗位总粒重影响不显著,G1、G2和G3位总粒重分别提升15.97%、13.12%和17.55%。(3)倒春寒逆境下叶面喷施PDP对抗倒春寒性弱的品种XM26主要通过增加其穗部结实粒数来缓解倒春寒导致的产量损失;对抗倒春寒性强的品种YN19则主要通过提高粒重来降低产量损失。综上所述,倒春寒逆境下喷施PDP可通过提高小麦下部小穗位和各小穗位的弱势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来减轻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小麦 磷酸二氢钾 穗粒位 结实特性
下载PDF
倒春寒对开花期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捧娜 代雯慈 +9 位作者 于敏 翁颖 黄谨卫 吴宇 蔡洪梅 郭健鹏 高赛 郑宝强 李金才 陈翔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65-1578,共14页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小麦生产中倒春寒灾害频发重发,根际微生物群落对小麦生长和适逆性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抗倒春寒性弱的‘新麦26’(XM)和抗倒春寒性强的‘烟农19’(YN)两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于小麦幼穗分化的药隔期(敏感期...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小麦生产中倒春寒灾害频发重发,根际微生物群落对小麦生长和适逆性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抗倒春寒性弱的‘新麦26’(XM)和抗倒春寒性强的‘烟农19’(YN)两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于小麦幼穗分化的药隔期(敏感期)人工模拟倒春寒,以10℃为对照(CK),设置2℃(T1)和−2℃(T2)两个低温胁迫处理。小麦开花期采集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在倒春寒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倒春寒胁迫后开花期两品种地上、地下干物质重较对照分别降低1.65%~12.22%、15.05%~35.49%,根冠比增加,且对XM影响程度大于YN。倒春寒胁迫使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而被孢霉目(Mortierellales)、被孢霉科(Mortierellaceae)、被孢霉属(Mortierell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随胁迫程度增强XM的下降幅度更大,其中被孢霉属相对丰度T2处理较CK下降54.70%。抗倒春寒性强的品种YN根际土壤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真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抗倒春寒性弱的XM。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倒春寒胁迫对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影响显著,同时显著影响不同生态功能群的占比,XM_T2的菌群更为丰富。综上,倒春寒胁迫降低了开花期小麦植株地上、地下部生物量的积累,同时显著改变了小麦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程度随胁迫程度增强而加深且对XM影响大于YN。本研究从根际微生物角度为丰富小麦倒春寒致灾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倒春寒 根系 根际土壤 真菌群落
下载PDF
春季晚霜冻害对青海省贵德地区果树生产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17
作者 顾文毅 刘小利 祁银燕 《青海科技》 2023年第6期60-62,共3页
青海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春季晚霜冻害发生频繁,极大地危害了果树种植区域花和幼果的生长。开展晚霜冻害发生规律的调查,并通过研究相应防控措施如园址选择、抗晚霜品种选栽、薰烟升温、风机扰流及加强果园管理等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减... 青海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春季晚霜冻害发生频繁,极大地危害了果树种植区域花和幼果的生长。开展晚霜冻害发生规律的调查,并通过研究相应防控措施如园址选择、抗晚霜品种选栽、薰烟升温、风机扰流及加强果园管理等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晚霜冻害对果树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晚霜冻害 地方特色果树 危害 防控措施
下载PDF
药隔期倒春寒对小麦颖果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翁颖 王捧娜 +6 位作者 于敏 代雯慈 吴宇 蔡洪梅 郑宝强 李金才 陈翔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9-942,共14页
以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XM26)和抗倒春寒性强的烟农19(YN19)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盆栽试验。于小麦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期在智能超低温光照培养箱内进行低温(2℃和-2℃)胁迫处理,以10℃作为对照组(CK)。于花后每隔7d进行取样,对... 以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XM26)和抗倒春寒性强的烟农19(YN19)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盆栽试验。于小麦幼穗分化的药隔形成期在智能超低温光照培养箱内进行低温(2℃和-2℃)胁迫处理,以10℃作为对照组(CK)。于花后每隔7d进行取样,对小麦强势和弱势颖果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进行观测分析,同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果皮、胚乳细胞及大、小淀粉粒的显微结构,以探明药隔期倒春寒胁迫下小麦颖果发育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药隔期倒春寒会降低小麦颖果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且降幅随倒春寒胁迫程度的加强(2℃→-2℃)而增大,成熟期小麦颖果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减小1.17%~4.41%、1.57%~10.22%和1.42%~9.40%,倒春寒胁迫下成熟期两品种小麦各处理弱势粒颖果长/宽、长/厚、宽/厚比值均高于强势粒颖果。(2)药隔期倒春寒会减缓早期颖果果皮降解速率,同时还会抑制两品种小麦颖果胚乳细胞淀粉粒的发育。(3)药隔期倒春寒降低小麦强、弱势颖果胚乳细胞内大、小淀粉粒的周长和面积,花后28d强势粒颖果胚乳细胞内大、小淀粉粒周长和面积分别下降8.17%~14.66%和14.08%~17.98%、0.94%~5.00%和2.59%~10.03%,弱势粒颖果分别下降3.08%~10.31%和6.56%~8.70%、3.17%~6.39%和11.85%~16.17%,且强势粒颖果内大淀粉粒周长和面积下降较多,而弱势粒颖果内小淀粉粒周长和面积下降较多。综上所述,药隔期倒春寒通过减缓小麦颖果发育早期果皮降解,抑制胚乳细胞淀粉粒的发育,降低胚乳细胞内大、小淀粉粒的周长和面积,从而降低小麦颖果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导致小麦籽粒库容降低,最终降低小麦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倒春寒 强弱势 颖果 淀粉粒
下载PDF
油莎豆种质资源低温胁迫生理响应与耐寒性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鹏 苗丽丽 +2 位作者 王建丽 刘杰 王晓龙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96,共14页
低温是影响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油莎豆种植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为明确油莎豆耐低温主要鉴定指标并筛选耐低温较强的油莎豆种质资源,对不同生态区的18份油莎豆种质资源进行耐低温鉴定和评价。大田试验连续3年研究了倒春寒天气导致的低温... 低温是影响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油莎豆种植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为明确油莎豆耐低温主要鉴定指标并筛选耐低温较强的油莎豆种质资源,对不同生态区的18份油莎豆种质资源进行耐低温鉴定和评价。大田试验连续3年研究了倒春寒天气导致的低温胁迫对油莎豆出苗的影响,室内试验模拟倒春寒日最低温度范围设定了3、5、7、9℃共4个温度处理,测定低温处理后种子发芽相关指标和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大致呈降低趋势,丙二醛不断积累,相对膜透性逐渐增大,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积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总体上不断增强。通过大田试验、室内发芽试验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综合评价将18份种质资源分为5组:HLJ105、RY126、BY156和HLJ106为强抗寒性种质材料,RY102和BY141为抗寒性材料,RY114、NM103、XJ101、JL154、LN181和SX100为中抗寒性材料,HB122和HN162为弱抗寒性材料,QY186、GD187、XY109和ZYS01为不抗寒性材料。研究结果为耐低温油莎豆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倒春寒 低温胁迫 幼苗生理响应 抗寒性评价
下载PDF
小麦倒春寒抗性评价方法研究
20
作者 刘方方 万映秀 +4 位作者 曹文昕 李耀 张琪琪 李炎 张平治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8-446,共9页
倒春寒是造成小麦减产的重要因素,培育抗倒春寒品种是重要育种目标。为了明确小麦倒春寒抗性鉴定的适宜处理条件,建立倒春寒抗性评价方法,本研究选用倒春寒抗性差异明显的6个品种进行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温度处理,以死茎率作为评价指标,... 倒春寒是造成小麦减产的重要因素,培育抗倒春寒品种是重要育种目标。为了明确小麦倒春寒抗性鉴定的适宜处理条件,建立倒春寒抗性评价方法,本研究选用倒春寒抗性差异明显的6个品种进行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温度处理,以死茎率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小麦倒春寒抗性鉴定最适处理条件,并用120份小麦品种(系)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死茎率随温度降低和发育进程推进总体呈升高趋势。药隔期-6℃下处理6 h,品种间死茎率差异最明显,是进行倒春寒抗性鉴定的最适处理条件。验证试验表明该处理条件能有效区分120份小麦品种(系)的倒春寒抗性,聚类分析将120份小麦品种分成极强、强、中等、弱、极弱5类,根据分类结果建立了小麦倒春寒抗性评价标准。本研究为开展小麦倒春寒抗性鉴定和抗性品种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倒春寒 分级标准 抗性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