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produces more powerful anti- inflammatory and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than 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16
1
作者 Zhang Jia-qiang Wang Qiang +5 位作者 Xue Fu-shan Li Rui-ping Cheng Yi Cui Xin-long Liao Xu Meng Fan-m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0期3949-3955,共7页
Background Bo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and 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LRIPOC) have been shown to posses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the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 Background Bo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and 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LRIPOC) have been shown to posses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the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RI), but no study has compared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IPC and LRIPOC during myocardial IRI process. We hypothesized that IPC and LRIPOC would produce differen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an in vivo rat model with myocardial 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flammatory response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limb remote!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原文传递
Mechanism of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noninvasive limbs preconditioning o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被引量:18
2
作者 CHEN Xiao-guang WU Bin-yang WANG Jun-ke BAI T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0期1723-1727,共5页
Background This study aimed at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limb preconditioning on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and determining whether nitric oxide and neurogenic pathw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chanism o... Background This study aimed at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limb preconditioning on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and determining whether nitric oxide and neurogenic pathw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chanism of acute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Methods For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experimental groups. In Group I , the rats underwent 30-minute occlus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and 120-minute reperfusion. In Group PL, the rats underwent four cycles of 5-minute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 of both hind limbs using a tourniquet before the experiment was continued as in Group I. In Group PL-N and Group PL-,, we administered L-nitro-arginine methyl ester (L-NAME) 10 mg/kg or hexamethonium chloride 20 mg,/kg intravenously, 10 minutes before IPC. Infarct size as a percentage of the area at risk was determined by triphenyhetrazolium chloride staining.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among these groups at any time point during the experiment ( P〉0. 05 ). The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IS)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roup PL and Group PL-U compared with Group I , and the IS/AAR was 34. 5%± 7.6%, 35.9%±8.6% and58.5%±8.5%, respectively (P〈0.05). The IS/AAR was 49.1%±6.5% in Group PEN,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Group I (P〉0. 05 ).Conclusions Noninvasive limb IPC is effective in protecting the myocardium from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Nitric oxi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chanism of acute remote IPC, in which the neurogenic pathway is not inv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b preconditioni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yocardial protection· nitric oxide·neurogenic pathway
原文传递
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形成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家荣 唐良秋 +2 位作者 陈云宪 刘相应 陈宝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RLI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就诊因错过再灌注时间... 目的探讨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RLI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就诊因错过再灌注时间窗择期行PCI的STE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n=45,行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和对照组(n=45,术前不行远程缺血训练)。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PCI当日采集静脉血,通过ELISA方法定量血浆VEGF浓度。同时记录及计算两组患者PCI术中侧支循环发生率及级别水平(0~3级)。根据术中侧支循环级别重新分组,以侧支循环2~3级为侧支循环良好组,0~1级为侧支循环不良组,分别检测及统计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不良组的VEGF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结果术中发现缺血预适应组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数量远多于对照组(19例vs.7例,P=0.016)。按侧支循环良好与否重新分组,测得两组(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循环不良组)入院时VEGF浓度无明显差别[(142.42±22.24)pg/ml vs.(145.37±37.65)pg/ml,P=0.563],而手术当天测得侧支循环良好组血浆VEGF浓度较侧支循环不良组高[(236.26±28.78)pg/ml vs.(154.31±34.96)pg/ml,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促进STEMI择期PCI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上调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 冠脉侧支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减少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凋亡(英文) 被引量:36
4
作者 赵红岗 李文斌 +4 位作者 李清君 陈晓玲 刘慧卿 冯荣芳 艾杰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7-412,共6页
探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的影响。46只大鼠椎动脉凝闭后分为假手术组、肢体缺血组、脑缺血组、LIP组。重复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3次(每次10min,间隔10min)作... 探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的影响。46只大鼠椎动脉凝闭后分为假手术组、肢体缺血组、脑缺血组、LIP组。重复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3次(每次10min,间隔10min)作为LIP,之后立即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进行全脑缺血8min后再灌注。DNA凝胶电泳、TUNEL和吖啶橙/溴乙锭(AO/EB)双染技术从生化和形态学方面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情况。凝胶电泳显示,脑缺血组出现了凋亡特征性DNA梯状条带,而LIP组无上述条带出现。与脑缺血组比较,LIP可明显减少海马CAI区TUNEL阳性神经元数(17.8±5.8vs 69.8±12,P<0.01)。AO/EB染色也显示LIP可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凋亡。以上结果提示,LIP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进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肢体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 凋亡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红岗 李文斌 +5 位作者 刘惠卿 冯荣芳 李清君 陈晓玲 周爱民 艾洁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3,T003,共5页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 (LIP)对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椎动脉凝闭后随机分为假手术 (Control)组、脑缺血组、肢体缺血组、LIP 0d组 (LIP后即刻行脑缺血 )、LIP 1d组 (LIP后 1d行脑缺血 )和LIP 2d组 (LIP后...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 (LIP)对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6只大鼠椎动脉凝闭后随机分为假手术 (Control)组、脑缺血组、肢体缺血组、LIP 0d组 (LIP后即刻行脑缺血 )、LIP 1d组 (LIP后 1d行脑缺血 )和LIP 2d组 (LIP后 2d行脑缺血 )。重复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 3次 (每次 10min ,间隔 10min)作为LIP ,夹闭颈总动脉进行全脑缺血 8min后再灌注。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及锥体神经元密度以判断海马损伤程度。结果 :脑缺血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损伤严重 ,与Control组比较 ,组织学分级明显升高 ,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 (P <0 .0 1)。LIP 0d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较脑缺血组明显减轻 ,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 ,神经元密度明显升高 (P <0 .0 1)。而LIP 1d组和LIP 2d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缺失较多 ,仍有明显的组织损伤。结论 :LIP可减轻随后立即发生的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但对间隔 1d后的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无显著对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增强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学慧 李玉梅 +7 位作者 袁恒杰 罗琼 吴艳娜 康毅 焦建杰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急性糖尿病模型后,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急性糖尿病模型后,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3组。N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成模动物表现出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与I/R组比较,NLIP及CIP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和室速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GSH-PX活性升高,X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结论NLIP对糖尿病大鼠具有与CIP程度相当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肢体 缺血预适应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 抗氧 化能力
下载PDF
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晓光 白涛 +1 位作者 王俊科 吴滨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6-257,共2页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PC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PL组)。建立体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PC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组(PL组)。建立体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分别结扎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观察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血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I组CK及LDH含量明显升高(P<0.05);PC组、PL组与I组比较,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P<0.05)。结论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晓光 马虹 +1 位作者 王俊科 吴滨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90-1493,共4页
目的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及神经节阻滞剂,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4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 目的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及神经节阻滞剂,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4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L组),L-NAME+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L-N组),神经节阻滞剂六甲双胺+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L-H组)。实验结束,用TTC染色的方法测定大鼠心梗面积。每组另取8只大鼠,待实验结束后取缺血区心肌组织,测定NO、NOS及iNOS,应用反转录PCR技术,测定iNOS mRNA。结果PL组和PL-H组心肌梗死面积较Ⅰ组明显缩小(P<0.05),而PL-N组与Ⅰ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L组和PL-H组心肌组织NO含量较Ⅰ组明显升高,NOS、iNOS活性亦升高(P<0.05);PL-N组NO含量较I组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组和PL-H组较I组心肌组织iNOS mRNA明显升高(P<0.05);而PL-N组iNOS mRNA表达较Ⅰ组无变化。结论内源性一氧化氮在肢体缺血预处理的早期心脏保护中起重要作用,而神经元途径在肢体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中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 大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用机制 一氧化氮 神经元途径
下载PDF
大鼠肢体预缺血减小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梗塞范围 被引量:13
9
作者 董京辉 刘宜先 +1 位作者 吉恩生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6,共6页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大鼠上观察肢体预缺血(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的影响,旨在探讨LIP对IR心肌有无保护效应,并明确腺苷和神经通路是否参与此效应。所得结果如下:(1)在心脏缺血...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大鼠上观察肢体预缺血(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的影响,旨在探讨LIP对IR心肌有无保护效应,并明确腺苷和神经通路是否参与此效应。所得结果如下:(1)在心脏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过程中,梗塞心肌占缺血心肌的51.48±0.82%。(2)LIP时心肌梗塞范围为35.14±0.88%,较单纯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显著减小(P<0.01),表明LIP对心肌有保护作用。(3)事先切断股神经可取消LIP的保护效应。(4)股动脉内局部给予腺苷(10nmol/kg),可模拟LI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心肌梗塞范围是37.28±1.68%,而股静脉内注射同等剂量腺苷则无保护作用。(5)股动脉内预先应用腺苷A.受体拈抗剂8-环戊-1,3-二丙基嘌呤(DPCPX)(32 nmol/kg)可部分阻断LIP诱发的心肌保护效应。以上结果表明,肢体短暂预缺血可减小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梗塞范围,而局部释放的腺苷和由此所激活的相关的神经通路在LIP的心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肢体预缺血 腺苷 心肌梗塞范围
下载PDF
晚期时相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艳玲 华琦 +1 位作者 刘志 褚研研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评价晚期时相肢体缺血预适应(1ate-phase limb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L-LIP)是否对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并改善术后... 目的评价晚期时相肢体缺血预适应(1ate-phase limb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L-LIP)是否对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并改善术后6个月的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择期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L-LIP组)98例(术前24 h行单侧上肢缺血预适应,用血压计袖带加压至200 mmHg(1 mmHg=0.133 kPa)压迫肱动脉,持续5 min,间隔5 min,重复3次),对照组102例,比较PCI术中相关参数、术前及术后24 h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ardiac isoenzyme,CK-MB)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随访术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胸痛评分>1及ST段偏移>1mm的比率明显减低(P<0.01)。实验组术后24 h cTnI、CK、CK-MB明显降低(0.009vs0.036 ng/mL,123vs186 IU/L,15vs27 IU/L;P<0.05)。在去除两组中边支闭塞的患者(对照组8例,实验组6例)后再次比较,发现实验组术后eTnI、CK、CK-MB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008vs0.040 rig/mL,126vs191 IU/L,16vs28 IU/L;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随访6个月,实验组终点事件发生率(4.08%)明显降低(x^2=4.374,P=0.036)。结论 L-LIP降低择期PCI术中心肌损伤,并改善了冠心病行择期PCI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时相肢体缺血预适应 缺血预适应 冠状动脉介入术 肌钙蛋白I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增强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艳娜 朱学慧 +7 位作者 袁恒杰 于惠 李淑娟 康毅 焦建杰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肢体缺血预适应(LIP)3组。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肢体缺血预适应(LIP)3组。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LIP及CIP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GSH-PX活性升高,X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结论LIP具有与CIP相似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肢体 缺血预适应 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晚期时相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家荣 陈泽昊 +6 位作者 唐良秋 陈云宪 张社兵 范文茂 陈宝峰 陈锦锋 刘相应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时相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late-phase of limb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L-LI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 目的探讨晚期时相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late-phase of limb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L-LI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粤北人民医院因错过再灌注时间窗而择期行PCI的STEMI患者140例,其中随机选择70例为试验组行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PCI术前3天开始使用缺血预适应训练仪行双上肢缺血预适应,袖带加压高于基础血压50 mm Hg压迫肱动脉,持续5 min后放气休息间隔5 min,重复5次,早晚各执行一组),余70例为对照组术前不行远程缺血训练.比较两组PCI中参数、术后72 h急性肾功能损害(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术前后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72 h,试验组AK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比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后△eGFR(术后值减去术前值)为(-5.08±4.45)/ml,对照组为(16.07±7.82)/ml,试验组△eGFR<对照组△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访1年,试验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41).结论晚期时相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对STEMI择期PCI患者肾功能有保护作用,并改善患者术后1年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远程肢体缺血预适应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肾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方针强 叶钢 +2 位作者 刘永亮 贾维胜 肖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43-745,共3页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能否产生保护作用,并通过肾功能、组织病理学等检测评估其效果。方法(1)建模: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组,假手术(S)组8只,缺血再灌注(IR)组和预处理(LIP)组各16只,后2个组兔采...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能否产生保护作用,并通过肾功能、组织病理学等检测评估其效果。方法(1)建模: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组,假手术(S)组8只,缺血再灌注(IR)组和预处理(LIP)组各16只,后2个组兔采用右肾切除、左肾动静脉阻断1h开放法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仅切除右肾,游离左肾动静脉但不阻断。(2)肢体缺血预处理方法:LIP组在阻断前,先以止血带在双下肢根部绑扎,阻断血流5min,完全开放10min,反复4次。(3)评估指标:对比各组兔在再灌注后8、24h和3、7d时肾功能、肾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以及组织病理学差异。结果LIP组再灌注后血清Scr和BUN升高幅度要明显低于IR组(P<0.05),在再灌注后3d内血Scr和BUN明显低于IR组(P<0.05);LIP组再灌注后24h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IR组(P<0.05),且在各时间点SOD活性均明显高于IR组(P<0.05),MDA含量均明显低于IR组(P<0.05);LIP组光镜下病理改变轻于IR组。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能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组织病理改变,降低肾组织MDA含量并增加SOD活性,改善肾功能,对急性肾脏IRI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肢体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司小毛 仇鹏 +4 位作者 朱化刚 余康敏 查斌山 谢文涛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不同时间方案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性,选择合理的缺血预处理时间。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组,仅行开腹,分离腹主动脉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B组,夹闭腹主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 h);C...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不同时间方案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性,选择合理的缺血预处理时间。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组,仅行开腹,分离腹主动脉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B组,夹闭腹主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 h);C、D、E组:分别阻断腹主动脉1、5和10 min,再灌注1、5和10 min,重复3个循环后进行2 h缺血2 h再灌注。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各组氧化/抗氧化指标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D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改变更明显,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组的IL-6、TNF-α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各炎症因子水平最高,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缺血时间与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在一定时间窗内呈平行关系,预缺血并无明显抗炎作用,过长时间预缺血甚至能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5 min/3个循环缺血预处理方案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肢体 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处理 保护机制
下载PDF
尿激酶原结合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干预模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志远 张金盈 +3 位作者 刘江波 赵晓宁 刘飞 李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5626-5632,共7页
背景:研究发现,尿激酶原具有较好的溶解血凝块和血栓的作用,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损伤。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是机体在反复短暂缺血预适应后重新出现保护作用。目的:分析尿激酶原结合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 背景:研究发现,尿激酶原具有较好的溶解血凝块和血栓的作用,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损伤。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是机体在反复短暂缺血预适应后重新出现保护作用。目的:分析尿激酶原结合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方案经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1811034)。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激酶原组、缺血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各10只。造模前,缺血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进行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3d,尿激酶原组和联合干预组给予尾静脉注射尿激酶原。各组大鼠采用手术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于造模前后,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和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水平;造模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WesternBlot检测酪氨酸激酶JAK2、p-JAK2、信号传导转录启动因子3(STAT3)、p-STAT3、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相比,尿激酶原组、缺血预适应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联合干预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少于其他组(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水平、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活性明显降低(P<0.05),联合干预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③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④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心肌组织Caspase-3、Bax的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联合干预组2项指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⑤与模型组相比,其他3组Bcl-2、p-JAK2、p-STAT3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联合干预组3项指标明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⑥结果说明,尿激酶原联合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和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尿激酶原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 JAK2/STAT3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肝脏手术中血清 TNF-α和 HMGB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霞 龙小菊 +1 位作者 胡衍辉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肝脏手术中血清 TNF-α和 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RIPC 组(R 组)接受右上肢缺血预处理,对照组(C 组)不进行预处理。分别于肝脏缺血前10 ...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肝脏手术中血清 TNF-α和 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RIPC 组(R 组)接受右上肢缺血预处理,对照组(C 组)不进行预处理。分别于肝脏缺血前10 min(T0)、再灌注后1 h(T1)、6 h (T2)、24 h(T3)、48 h(T4)经中心静脉导管采集血样测定 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及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与 T0比较,T1~T4时两组血清 TNF-α、HMGB1及 AST、ALT 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与 C 组比较,T1~T4时 R 组 TNF-α、HMGB1及 AST、ALT 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中,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可能与缓解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血清 TNF-α、HMGB1的释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远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10
17
作者 熊利泽 雷毅 +4 位作者 董海龙 王强 陈绍洋 路志红 朱妙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565-3567,T002,共4页
目的:探讨远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各组n=10),即对照组和远程预处理(RPC)组。所有动物脊髓缺血前1h戊巴比妥钠麻醉动物(30mg/kg,iv)。RPC组动物麻醉后进行双后肢短暂缺... 目的:探讨远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各组n=10),即对照组和远程预处理(RPC)组。所有动物脊髓缺血前1h戊巴比妥钠麻醉动物(30mg/kg,iv)。RPC组动物麻醉后进行双后肢短暂缺血2次(充气式压力止血带环扎双后肢,压力26.6kPa,阻断10min,松开10min,再阻断10min),最后一次缺血后再灌注30min,阻闭肾下腹主动脉20min,制作兔脊髓缺血模型。对照组动物不进行双后肢短暂缺血,其余同RPC组。再灌注后4,8,12,24和48h分别对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再灌注48h后,处死动物取脊髓(L5~7),石蜡包埋切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PC组神经功能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与对照组相比,RPC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0),且神经功能评分与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计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68,P<0.01)。结论:远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缺血再灌注损伤 远程预处理 动物实验 保护作用
下载PDF
早期及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梁家荣 唐良秋 +6 位作者 陈云宪 张社兵 范文茂 陈宝峰 陈锦峰 刘相应 侯进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568-572,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及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粤北人民医院择期行PCI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其中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80例)PCI术前3 d开始行... 目的研究早期及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粤北人民医院择期行PCI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其中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80例)PCI术前3 d开始行右上肢缺血预适应,用血压计袖带压迫肱动脉。将血压计加压至200 mmHg(1 mmHg=0.133 k Pa),持续5 min后放气休息,间隔5 min,重复3次,共耗时30 min;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80例)PCI术前2 h开始行上述方法。比较PCI术中参数及术后24 h心肌肌钙蛋白T(c 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1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术中无心肺复苏、电除颤、心源性休克等情况发生。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术中胸痛[2.50%(2/80)比8.75%(7/80),P=0.018]、术中心律失常[0(0/80)比5.00%(4/80),P<0.001]、术后即刻TIMI血流≤Ⅱ级[1.25%(1/80)比6.25%(5/80),P=0.024]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术后24 h cTnT[(11.52±2.41)pg/ml比(27.53±4.78)pg/ml,P=0.021]、CK-MB[(14.11±2.87)pg/ml比(30.23±5.17)pg/ml,P=0.032]均较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4 h 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K-M生存曲线显示,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较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3.75%比13.75%),经Breslow检验P=0.024,提示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比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患者有更强大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改善患者术后12个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 早期远程缺血预适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肌钙蛋白T 预后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淑娟 吴艳娜 +4 位作者 康毅 尹永强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88-891,共4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RIP)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缺血5min再灌5min建立RIP模型。实验分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CIP)组;RIP组。观察RIP对24h后I/R...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RIP)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缺血5min再灌5min建立RIP模型。实验分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CIP)组;RIP组。观察RIP对24h后I/R后心脏生理学、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其对I/R后梗死面积和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ST段明显抬高(P<0.01),并且有室性心律失常、梗死的出现,心肌细胞的肿胀、炎性细胞的浸润等表现。而CIP和RIP能明显改善模型组受损心肌的状态,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ST段的抬高幅度,推迟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1),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肿胀、间质出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RIP对大鼠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延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缺血预适应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损伤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通过激活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减轻脑缺血导致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脑水肿(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晓彩 羡晓辉 +3 位作者 蔡劲松 李文斌 张敏 李清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1-328,共8页
目的旨在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能否减轻脑缺血过程中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脑水肿。方法72只永久凝闭椎动脉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LIP(双侧股动脉夹闭10min,间歇10min,3次循环),脑缺血,LIP+脑缺血,DMSO和SB 203580+LIP+脑... 目的旨在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能否减轻脑缺血过程中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脑水肿。方法72只永久凝闭椎动脉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LIP(双侧股动脉夹闭10min,间歇10min,3次循环),脑缺血,LIP+脑缺血,DMSO和SB 203580+LIP+脑缺血组。各组大鼠中6只在脑缺血后3d处死,TUNEL染色计数凋亡细胞;6只在脑缺血后24h处死,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TUNEL染色显示,假手术和LIP组海马CA1区偶有TUNEL阳性细胞;脑缺血组海马CA1区可见大量棕黄色着色的TUNEL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及LIP组相比,细胞数量明显增加;LIP+脑缺血组,TUNEL阳性神经元数与脑缺血组相比明显减少,提示LIP明显抑制缺血引起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拮抗剂SB 203580+LIP+脑缺血组,海马CA1区阳性染色锥体细胞明显增加,与DMSO+LIP+脑缺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表明SB 203580可拮抗LIP抑制凋亡的作用。与假手术和LIP组比较,脑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表明LIP降低了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含水量增加;LIP前应用SB 203580可抑制LIP的脑保护作用,使脑组织含水量较LIP+脑缺血组显著增加。结论LIP能够减轻脑缺血过程中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脑水肿,可能与活化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 缺血预处理 肢体 SB 203580 细胞凋亡 脑水肿 脑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