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 for late-winter rainfall over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RUAN ChengQing LI JianPing FENG Ju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827-1839,共13页
A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 is built for the late-winter rainfall over Southwest China(SWC).A partial-correlation method is used for selecting fac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ected factors for late-winter rai... A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 is built for the late-winter rainfall over Southwest China(SWC).A partial-correlation method is used for selecting fac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ected factors for late-winter rainfall in SWC are sea level pressure in Western Europe(SNAO)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Western Pacific(WPT).SNAO is related to the southern pole of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and excites Southern Eurasian teleconnection,which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ern branch trough and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to SWC.WPT indicates the variability of ENSO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WPT excites Pacific-East Asia teleconnection and an anticyclone(cyclone)is form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and suppresses(enhances)rainfall over SWC.A regression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 using SNAO and WPT shows good performance in fitting the variability of late-winter rainfall in the whole SWC region and every observation station,and the model also shows strong robustness in the independent validation.The statistical model can be used for downscaling output from seasonal forecast numerical models and improve the SWC late winter rainfall predic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Southwest China late-winter rainfall partial correlation
原文传递
太原市5种常绿植物入冬期间叶片SPAD值的变化特征
2
作者 昌秦湘 何雯杰 +2 位作者 杨晓琴 夏鹏国 梁宗锁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SPAD值能够反映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是表征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以太原市5种常绿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在入冬期间的SPAD值,结合气象数据,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总结其在入冬期间SPAD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入... SPAD值能够反映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是表征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以太原市5种常绿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在入冬期间的SPAD值,结合气象数据,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总结其在入冬期间SPAD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入冬期间,刚竹和胶东卫矛的SPAD值整体表现为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巴山箬竹的SPAD值随时间推移变化幅度较小;刚竹、胶东卫矛的SPAD值与气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粗榧的SPAD值则与气温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这三种植物的SPAD值受温度影响较大;小叶黄杨的SPAD值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将6个气象指标归纳成两个综合因子,分别为直接对叶片SPAD值影响的温度和间接对叶片SPAD值影响的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长.在园林应用方面,5种常绿植物在太原市入冬期均表现良好.本研究可为太原市园林植物选择、配置及养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D 植物 太原市 入冬期
下载PDF
商丘市冬小麦晚霜冻灾害综合风险分析
3
作者 陈博文 邱美娟 +1 位作者 檀艳静 任伟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6-84,共9页
[目的]明确商丘市冬小麦晚霜冻灾害综合风险时空分布特点,为指导晚霜冻灾害防灾、减灾措施制定与实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7个代表气象站点1970-2019年的气象数据及所在区域的冬小麦种植与生长资料,确定冬小麦拔节期及... [目的]明确商丘市冬小麦晚霜冻灾害综合风险时空分布特点,为指导晚霜冻灾害防灾、减灾措施制定与实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7个代表气象站点1970-2019年的气象数据及所在区域的冬小麦种植与生长资料,确定冬小麦拔节期及晚霜冻发生指标,通过对晚霜冻灾害发生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暴露性、承灾体脆弱性以及灾害综合风险等的分析,进而对商丘市冬小麦晚霜冻灾害发生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1)1970-2019年间,商丘市中部地区冬小麦轻霜冻和重霜冻的发生频率均较低,而东部地区重霜冻发生频率普遍要高于西部地区。(2)从冬小麦晚霜冻灾害综合风险角度看,商丘市东部的永城冬小麦晚霜冻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最高,其次是东部的虞城和南部的柘城,而中部的商丘晚霜冻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最低。[结论]因此,商丘市东、南部地区冬小麦晚霜冻灾害综合风险相对要高。在实际生产中,应重点关注高风险区的晚霜冻灾害防御工作,以减少晚霜冻灾害带来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霜冻 风险分析 商丘市
下载PDF
稻茬晚播油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光 林国冰 +4 位作者 钱晨 李静 王龙 李亦扬 左青松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45-52,共8页
中国稻茬油菜种植区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近些年来稻茬油菜的单产不断提高,种植面积也稳中有升,为中国的油料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水稻中晚熟品种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成熟期大幅度推迟,导致油... 中国稻茬油菜种植区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近些年来稻茬油菜的单产不断提高,种植面积也稳中有升,为中国的油料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水稻中晚熟品种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成熟期大幅度推迟,导致油菜冬前生长时间进一步压缩,油菜晚播与过晚播面积逐年增大,严重制约了油菜的生产潜力。在长江流域稻油两熟区,油菜晚播现象尤为突出,已成为诸多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油菜晚播现状以及相关高产限制因素的分析,致力于找出晚播油菜生产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油菜晚播现状的分析,提高稻油轮作区油菜籽粒质量和产量。提倡运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减轻油菜晚播的影响,为促进未来油菜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油菜 晚播 高产栽培 冬前生长量 施肥量
下载PDF
2022年湖北省长阳县主要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5
作者 左达敏 姚润 +1 位作者 彭仕明 陈行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10期35-39,共5页
为及时了解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气候状况及变化特点,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利用长阳国家气象观测站历史数据和实时观测数据,对2022年长阳县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长阳县气候年景等级为差,年平均气温17.5℃,排1959... 为及时了解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气候状况及变化特点,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利用长阳国家气象观测站历史数据和实时观测数据,对2022年长阳县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长阳县气候年景等级为差,年平均气温17.5℃,排1959年建站以来第1位;前冬暖、后冬冷,春夏秋三季持续气温偏高,盛夏高温,多站破纪录。年降水量1 233.1 mm,比历年平均略偏少,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春季和夏初区域性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多发,梅雨强度偏弱但“面弱点强”,对流特征显著,汛期反枯;秋季降水持续偏少,出现大范围的伏秋冬气象干旱。2022年主要气象灾害有伏秋冬连旱、盛夏高温、低温雨雪(冰冻)、暴雨、强对流、雾霾等,对各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气象灾害 伏秋冬连旱 湖北省长阳县
下载PDF
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东旭 胡丹珠 +5 位作者 闫金龙 冯丽云 邬志远 杨斌 李岩华 张俊灵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57-1466,共10页
为探究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以长6990为供试小麦品种、娄彻氏链霉菌(D74)为供试菌剂,在大田设置T1(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T2(种子包衣+拔节期喷施D74菌剂,灌浆期喷施清水)、T3(种子包衣+... 为探究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以长6990为供试小麦品种、娄彻氏链霉菌(D74)为供试菌剂,在大田设置T1(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T2(种子包衣+拔节期喷施D74菌剂,灌浆期喷施清水)、T3(种子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T4(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D74菌剂)和CK(种子不包衣+拔节期、灌浆期喷施清水)5个处理(包衣中含有菌剂D74),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表型性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放线菌剂处理下晚播小麦的产量较CK均不同程度提高,增产幅度为7.35%~25.00%,且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为T4>T1>T2>T3>CK,其中T1、T4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间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T1和T4处理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CK,T2处理穗粒数和千粒重也较高。在光合性状中,放线菌剂处理主要影响晚播小麦灌浆后期的光合效率。花后28~35 d,T1、T4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T1~T4处理的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氮含量,T1、T2和T4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CK。放线菌剂使用后晚播小麦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有所降低,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2和T4处理的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较CK增加了37.93%、29.42%和50.92%;花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产量贡献率也有所提高,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放线菌剂能够有效增加晚播小麦的光合持续能力,延缓叶片衰老,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穗部发育和籽粒灌浆,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其中放线菌剂种子包衣效果不明显,叶面喷施放线菌剂效果较突出,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放线菌剂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使用方法 晚播冬小麦 生长 光合性状 产量
下载PDF
ENSO对中国东部前后冬天气尺度气温变率的不同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7
作者 吴迪 张文君 +2 位作者 耿新 薛奥运 胡苏琼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7-726,共10页
基于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和陆面再分析产品(CRA)的逐日气温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重建的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研... 基于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和陆面再分析产品(CRA)的逐日气温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重建的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中国东部前、后冬天气尺度气温变率的影响及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ENSO对中国东部天气尺度气温变率的影响在前、后冬存在显著差异。ENSO对前冬中国东部天气尺度气温变率影响较弱,后冬则显著增强。后冬时期,ENSO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尺度气温变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即厄尔尼诺年后冬天气尺度气温变率增强,气温波动幅度增大;拉尼娜年后冬天气尺度气温变率减弱,气温变化较为平缓。ENSO在后冬可通过影响与欧亚大陆上空南北温度梯度相关的大气斜压性调节下游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天气尺度变率,进而影响天气尺度气温变率。厄尔尼诺年后冬,南北温度梯度大,大气斜压性较强,经向风活跃,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天气尺度气温变率增大;拉尼娜年后冬,异常情况与之大致相反。在前冬ENSO对欧亚大陆上空南北梯度即大气斜压性影响较小,因而对中国东部天气尺度气温变率的影响也较弱。本研究的成果丰富了对ENSO影响中国气温变率的理解,有利于中国冬季气温季节预测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天气尺度气温变率 前冬 后冬
下载PDF
新疆2018年冬季雨雪风沙强降尘事件 被引量:3
8
作者 薛一波 黄双燕 +2 位作者 张小啸 雷加强 李生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1-690,共10页
2018年11月30—12月3日中国西北新疆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冬季雨雪风沙强降尘天气事件,基于气象观测记录、环境监测和大气降尘连续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此次异常天气过程的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其环境影响。结果显示:该天气过程造成新... 2018年11月30—12月3日中国西北新疆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冬季雨雪风沙强降尘天气事件,基于气象观测记录、环境监测和大气降尘连续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此次异常天气过程的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其环境影响。结果显示:该天气过程造成新疆90%以上的绿洲城市遭受大气颗粒物污染,污染组分主要以粗颗粒污染物为主,环境PM_(10)(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最大浓度高达4745μg·m^(-3);大风天气与PM_(10)浓度以及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高度正相关;首府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总沉降量约90×10^(4)~152×10^(4)t,大气降尘强度均值为85 g·m^(-2),超过城市年均值的60%。此次冬季异常雨雪风沙天气过程导致环境空气重污染和高降尘量,风蚀沙尘颗粒物在大气环流场急流作用下传输到绿洲区域,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影响显著,塔克拉玛干沙漠是造成此次西北新疆地区大范围强降尘事件的主要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异常天气过程 冬季强降尘 大气颗粒物 新疆
下载PDF
超晚播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田文强 郭飞 +7 位作者 聂凌帆 孙刚刚 王泓懿 史永清 尚艳明 吴利 石书兵 张金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9-1066,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冬小麦生长对超晚播的响应规律,为农业生产中倒茬晚和提高节水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D1、D2、D3、D4、D5),以当地适期播种为对照(CK),分析不同播期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冬小麦生长对超晚播的响应规律,为农业生产中倒茬晚和提高节水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D1、D2、D3、D4、D5),以当地适期播种为对照(CK),分析不同播期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超晚播小麦平均出苗率减少57.22%,开花期晚8.2 d,成熟期晚6 d,灌浆时间短2.2 d,超晚播小麦各处理间出苗率差异不显著,最高为D1,且D1进入开花期和成熟期最早,灌浆时间最长;花后0~14 d旗叶平均SPAD值降低,而花后21~28 d升高,灌浆期平均Pn增加1.92%,超晚播小麦花后0~28 d旗叶SPAD值D3最高D1最低,但灌浆期Pn D1最高,较D3增加11.25%;分蘖期-拔节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开花期-成熟期升高,成熟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率减小,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增大,超晚播小麦孕穗期-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分配率D3最高;平均穗数、产量分别减少19.33%、5.55%,平均穗粒数、千粒重分别增加7.87%、4.64%,超晚播小麦穗数、千粒重及产量D1最高,较D3分别增加19.21%、2.85%、20.88%,穗粒数D3最高,较D1减少4.47%。【结论】新疆北疆超晚播小麦应选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田间无积雪无冻土时播种,且播种后近期无明显降雪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晚播 冬小麦 光合作用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播期对超晚冬麦茎秆性状及群体动态的影响
10
作者 田文强 董艳雪 +8 位作者 史永清 雷钧杰 孙刚刚 王泓懿 聂凌帆 郭飞 艾洪玉 石书兵 张金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1-1307,共7页
【目的】研究播期对新疆北疆超晚播冬小麦茎秆性状及群体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超晚播小麦与适期播种小麦生长差异,为超晚播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T_(1)、T_(2)、T_(3)、T_(4)、T_(5)),以当... 【目的】研究播期对新疆北疆超晚播冬小麦茎秆性状及群体动态变化的规律,分析超晚播小麦与适期播种小麦生长差异,为超晚播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超晚播期处理(T_(1)、T_(2)、T_(3)、T_(4)、T_(5)),以当地适期播种为对照(CK),比较不同播期对小麦主茎分蘖茎秆性状及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动态变化的差异。【结果】与CK相比,超晚播小麦主茎、分蘖平均整齐度减少11.19%、25.99%,平均株高降低5.35%、6.70%,节间总长度降低9.27%、14.83%,第三节间长度减少18.05%、22.18%,第四节间减少25.73%、11.89%,超晚播小麦各处理间整齐度、株高及节间长度均以T_(3)处理最小;主茎平均节间直径几乎无差异,分蘖平均节间直径减少7.05%,T_(3)处理各直径指标较其它超晚播小麦处理均较大;总茎数峰值较CK峰值减少20.26%,叶面积指数峰值减少28.79%,成熟期干物质重减少17.01%,随超晚播小麦生长,总茎数均以T_(1)最高、T_(3)最低,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重均为T_(1)>T_(4)>T_(2)>T_(5)>T_(3)。【结论】与适期播种冬小麦相比,新疆北疆超晚播小麦株高和整齐度降低,节间直径差异较小,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及群体干物质重大幅降低,群体质量差。超晚播小麦应选择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田间无积雪无冻土时播种,出苗率较高,获得较合理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晚播 冬小麦 茎秆性状 群体动态
下载PDF
冬小麦拔节期冠层气象条件与晚霜冻害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婉莹 王春艳 +1 位作者 李茂松 马娇丽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1期46-51,共6页
通过监测河南省商丘市冬小麦拔节末期-孕穗期农田近地面6个不同高度上的空气温度,分析这一时期近地面日最低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晚霜冻害发生时降温过程不同高度的气温降温规律。结果表明,降温过程时日最低气温不同高度的温度呈对数递... 通过监测河南省商丘市冬小麦拔节末期-孕穗期农田近地面6个不同高度上的空气温度,分析这一时期近地面日最低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晚霜冻害发生时降温过程不同高度的气温降温规律。结果表明,降温过程时日最低气温不同高度的温度呈对数递减趋势;降温过程中不同高度的降温速率不同,农田中最低温度出现在冠层高度处,冠层以下,高度越高,温度越低,降温速率越快;不同高度气温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霜冻害 小气候
下载PDF
华南冬末春初降水变异关联主模态及机理
12
作者 邢佳鸽 胡奕阳 简茂球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2-412,共11页
基于1951—2018年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的降水量资料,采用联合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方法,分析了华南冬末春初(2、3月)降水年际变异特征,并讨论了相应的环流背景及物理机制。华南2、3月降水变异的第一关联主模态反映出全区2、3月同相变化,第二... 基于1951—2018年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的降水量资料,采用联合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方法,分析了华南冬末春初(2、3月)降水年际变异特征,并讨论了相应的环流背景及物理机制。华南2、3月降水变异的第一关联主模态反映出全区2、3月同相变化,第二模态呈现反相变化。第一模态的降水异常与ENSO关联的热带海温异常分布有关,其导致的西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维持使得2、3月的降水持续出现同相异常。第二模态的降水异常与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异常有关:2月表现为欧亚遥相关型,3月则表现为北极涛动型。第二模态2、3月位势高度异常型的转变分别与北大西洋的热通量的异常变化及平流层极涡信号的下传有关:当2月北大西洋热通量正异常显著时,500 hPa高度场呈现欧亚遥相关(EU)负位相的分布;平流层极涡异常信号在3月下传达到对流层低层,使得3月对流层极涡增强,有利于北极涛动(AO)正位相的形成。2、3月欧亚大陆上空分别在EU遥相关型和AO型环流异常的影响下,导致了华南地区上空的大气环流的辐合辐散异常,并最终造成2、3月华南的降水量反相异常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冬末春初降水 ENSO 欧亚遥相关 北极涛动
下载PDF
有机无机配施对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13
作者 赖宁 耿庆龙 +4 位作者 李永福 李娜 信会男 步生兵 陈署晃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5-1343,共9页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对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新疆超晚播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提升麦田土壤肥力和调整小麦施肥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设7个处理,分别为(1)常规施氮处理,NF... 【目的】研究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对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新疆超晚播冬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提升麦田土壤肥力和调整小麦施肥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设7个处理,分别为(1)常规施氮处理,NF;(2)优化施氮处理,OPT(80%常规施氮);(3)无氮处理,N_(0);(4)无磷处理,P 0;(5)有机无机配施处理1,NM_(1)(OPT配施腐殖酸肥1.80 kg/hm^(2));(6)有机无机配施处理2,NM_(2)(OPT配施腐殖酸肥3.60 kg/hm^(2));(7)有机无机配施处理3,NM_(3)(OPT配施腐殖酸肥5.40 kg/hm^(2))。【结果】与常规施氮相比,80%常规施氮配施不同剂量腐殖酸肥超晚播冬小麦穗数提高了16.42%~24.16%,穗粒数提高了4.35%~12.42%,产量提高了13.93%~32.48%,地上部植株氮素积累量提高了2.08%~9.83%,磷素积累量提高了16.08%~30.62%,RE N 34.92%~71.68%,AE_(N)提高了164.49%~350.28%,PFP_(N)提高了42.41%~65.61%,RE_(P)提高了87.23%~166.09%,AE_(P)提高了166.67%~388.30%,PFP_(P)提高了13.92%~32.49%。0~20 cm土壤全氮含量提高7.59%~46.84%,有机质含量提高了31.79%~50.76%,有效磷含量提高63.31%~78.92%,速效钾含量提高12.63%~17.20%。【结论】选择氮肥减量20%配施腐殖酸肥5.40 kg/hm^(2)对提高新疆北疆超晚播冬小麦产量、氮磷吸收利用和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晚冬播小麦 有机无机配施 产量 氮磷养分吸收利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冬小麦晚霜冻害冠层气象因素相关关系研究
14
作者 程婉莹 王春艳 马娇丽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3期28-34,38,共8页
通过监测河南省商丘市冬小麦拔节末期-孕穗期农田近地面0~40 cm不同高度上的农田气象要素,分析这一时期近地面日最低气温和日最低叶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气象要素对这两项指标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温过程中日最低气温不... 通过监测河南省商丘市冬小麦拔节末期-孕穗期农田近地面0~40 cm不同高度上的农田气象要素,分析这一时期近地面日最低气温和日最低叶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气象要素对这两项指标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温过程中日最低气温不同高度的温度呈对数递减趋势,日最低叶温不同高度的温度呈线性递减规律;不同高度上日最低气温变化受5 cm处空气湿度的影响;不同高度的日最低叶温受5 cm、10 cm处空气温度和所在高度的日最低温影响;叶气温差受0~10 cm日最低气温、0~10 cm土壤温度、20 cm以下深度土壤水分以及所在层次的日最低气温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晚霜冻害 近地面农田小气候
下载PDF
我国前冬和后冬气温年际变化的特征与联系 被引量:29
15
作者 韦玮 王林 +1 位作者 陈权亮 刘毓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4-536,共13页
基于我国160个台站观测的月平均地面气温资料,通过考察冬季各月气温之间的联系将11月和12月划分为前冬,次年的1月至3月划分为后冬,并利用160站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和依... 基于我国160个台站观测的月平均地面气温资料,通过考察冬季各月气温之间的联系将11月和12月划分为前冬,次年的1月至3月划分为后冬,并利用160站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和依赖于季节的EOF(SEOF,season-reliant EOF)分解对近62年来我国前冬和后冬气温各自的年际变化特征、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应的大气环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前冬和后冬气温年际变化的前两个EOF模态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全国一致的变化和南北相反的变化;其时间系数的分布表明,当前冬出现全国性偏暖(冷)或北冷(暖)南暖(冷)的气温异常时,后冬出现类似气温异常和相反气温异常的概率均在50%左右。进一步,通过SEOF分解得到了年际变化时间尺度上我国冬季气温演变的两个主要模态。第一模态(SEOFl)为前冬到后冬同相演变型,即前冬全国一致偏暖(冷)时后冬亦全国一致偏暖(冷),该模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明显的年代际增暖;第二模态(SEOF2)表现为前冬到后冬反相演变型,即前冬全国一致偏冷(暖)而后冬全国一致偏暖(冷),该模态以年际变化为主。对环流场的分析表明,中纬度大气过程特别是大气遥相关型的变化是同向和反向两种演变模态产生的主要原因。SEOF1的环流表现为对流层中层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在整个冬季的持续性同号异常,与此相伴的海陆气压差强度和东亚高空急流强度的变化使得前、后冬中的东亚冬季风环流呈一致加强或减弱,从而引起同相演变模态。SEOF2的环流在前冬表现为欧亚遥相关型的特征,整个对流层的变化都很显著,而后冬的环流信号主要在对流层中低层显著,此时表现为类似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的特征且符号发生了反转,从而引起反相演变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冬 后冬 气温 年际变化 季节演变 大气环流
下载PDF
晚冬早春田间阶段性覆膜增温促进冬小麦产量提高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杜雄 张维宏 +2 位作者 张永升 曹彩云 李科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30-1540,共11页
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春温度变化与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适宜温度间的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的冬小麦相对低产问题,于2012—2013和2013—2014连续2个生长季,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冬早春搭建棚室阶段性升高田间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 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春温度变化与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适宜温度间的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的冬小麦相对低产问题,于2012—2013和2013—2014连续2个生长季,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冬早春搭建棚室阶段性升高田间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月20日前后麦田塑膜覆盖每提前1周积温提高23.0~49.7℃,1月下旬至3月上旬的整个升温阶段内可增加积温167.7~176.8℃,从而小麦生长发育提前。塑膜揭除后形成的相对低温环境使后续各生育阶段持续时间延长4~10 d。与常规种植(对照)相比,最早增温处理的开花期干物质产量提高18.8%,叶面积指数提高14.7%,花后光合势增加43.6%,花后净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延长10 d以上;返青后各生育阶段的延长促进了干物质积累和向籽粒转移,有效穗数增加48~98万hm?2、单穗粒数增加3.9~4.5粒、千粒重增加2.5~5.6 g。在全生长季积温较少的2012—2013年度,最早增温处理的籽粒产量提高37.5%,在积温较多的2013—2014年度增产18.2%,并提前5 d成熟。晚冬早春农田阶段性覆膜增温是有效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的新型方法,提前并延长了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累积的时间是改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获得高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冬早春 阶段性覆膜增温 冬小麦 产量 华北平原北部
下载PDF
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规律及干物质积累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薛丽华 王铜 +4 位作者 李磊 周芳芝 王欢 苏文平 章建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59,165,共8页
为探明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超晚冬播处理(B 0、B 1、B 2)与春播处理(B 3)对新春6号、新春27号、新春29号、新春43号的生育特性、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为探明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超晚冬播处理(B 0、B 1、B 2)与春播处理(B 3)对新春6号、新春27号、新春29号、新春43号的生育特性、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晚播小麦比春小麦(B 3)早出苗13~24 d、早成熟7~9 d,延长生育期2~18 d,增加穗粒数1.6%~45.5%、增加千粒重9.4%~19.5%;降低基本苗数15.6%~60.0%、总茎数峰值5.4%~24.2%、成穗数21.3%~36.7%、叶面积指数峰值25.7%~37.7%,可增加干物质积累质量4.4%~44.1%,提高经济系数6.4%~21.5%,增加产量11.4%~21.2%。各品种超晚冬播处理以11月初播种(B 2)产量较高。其中,新春27号B 2获得产量7852.8 kg·hm^-2,生育期较春小麦延长13 d,早熟9 d;基本苗数270万株·hm^-2、成穗数441.7万穗·hm^-2,最高叶面积指数4.6,干物质积累质量17685.7 kg·hm^-2,经济系数为0.47。新春27号在11月初播种,播量为1000万粒·hm^-2,可获得产量7852.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晚冬播 播期 春小麦 生育特性 干物质量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68
18
作者 吴光磊 郭立月 +4 位作者 崔正勇 李勇 尹燕枰 王振林 蒋高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128-5137,共10页
氮素平衡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是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保障产量前提下减少氮肥施用量可减少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以晚播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0 kg/hm2(N0)、168.75 kg/hm2(N1)、225 kg/hm2(N2)、281.25... 氮素平衡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是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保障产量前提下减少氮肥施用量可减少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以晚播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0 kg/hm2(N0)、168.75 kg/hm2(N1)、225 kg/hm2(N2)、281.25 kg/hm2(N3),每个施氮量水平下设置2个追氮时期处理:拔节期(S1)、拔节期+开花期(S2),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S1)条件下,在225 kg/hm2(N2)基础上增施25%氮肥(N3)对开花期氮素积累总量和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无显著影响;拔节期+开花期追施氮肥(S2)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开花期氮素积累总量和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升高;S2较S1显著提高成熟期籽粒及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花后籽粒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同一施氮量条件下,S2较S1提高了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开花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强度和花后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同一追氮时期条件下,籽粒产量N2与N3无显著差异,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S2较S1提高了晚播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拔节期+开花期追施氮肥,总施氮量225kg/hm2为有利于实现晚播冬小麦高产和高效的最优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冬小麦 氮肥运筹 氮素 干物质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三峡澎溪河高阳平湖高水位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萍 冯婧 +3 位作者 李哲 郭劲松 肖艳 刘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9-636,共8页
三峡水库汛末蓄水后易出现支流回水区磷累积现象,并在冬季末期常出现硅藻水华现象.为研究汛末蓄水的磷积累与冬季末期硅藻水华的相互关系,分析2013年1 3月三峡澎溪河高阳平湖库湾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磷形态的转化和藻类生长的协同过... 三峡水库汛末蓄水后易出现支流回水区磷累积现象,并在冬季末期常出现硅藻水华现象.为研究汛末蓄水的磷积累与冬季末期硅藻水华的相互关系,分析2013年1 3月三峡澎溪河高阳平湖库湾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磷形态的转化和藻类生长的协同过程.结果表明,总碱性磷酸酶活性(TAPA)及其最大反应速率(Vmax)、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PAPA/Chl.a)及PAPA与TAPA的比值(PAPA/TAPA)随着时间推移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而后再增加减小的双峰趋势,分别在2月中旬和3月中旬达到峰值.根据冬季末期水华暴发程的特点将其分为Ⅰ、Ⅱ、Ⅲ、Ⅳ4个阶段.Ⅰ阶段为诱导期,水体活性磷主要来自藻类碱性磷酸酶分解的有机磷,藻类对磷过度摄取.Ⅱ阶段为过渡期,温度低,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对较低.Ⅲ阶段为水华时期,水中碱性磷酸酶主要来源于细菌,叶绿素a浓度达到最大,溶解态反应性磷浓度达到最低;Ⅳ阶段为水华末期,水体叶绿素a浓度逐渐下降,溶解态反应性磷浓度回升,水中碱性磷酸酶主要来源于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高阳平湖 支流库湾 冬季末期水华 碱性磷酸酶活性 藻类
下载PDF
拉市海灰鹤越冬后期的日活动行为时间分配及食性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小葛 刘婧 +1 位作者 张文 刘宁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9年第3期76-80,共5页
2006年2月8日-3月25日,在云南省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拉市海灰鹤越冬地,采用目标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灰鹤越冬后期活动行为及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拉市海灰鹤在其越冬后期的主要日活动行为为觅食、警戒和保养... 2006年2月8日-3月25日,在云南省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拉市海灰鹤越冬地,采用目标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灰鹤越冬后期活动行为及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拉市海灰鹤在其越冬后期的主要日活动行为为觅食、警戒和保养。按灰鹤的两种生活集群式来分,其中,家庭鹤各种日活动行为所占的时间比分别为,觅食占62%,警戒占16%,保养占16%,其他占6%;集群鹤,觅食占66%,警戒占16%,保养占14%,其他占4%。依据日常观察及解剖死亡灰鹤的胃分析得出,灰鹤在拉市海越冬地喜好的植物性食物为:小麦的麦粒、豌豆种皮、蚕豆以及以上3种农作物的嫩根,偶尔也会找些动物性食物,如螺类和昆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鹤 拉市海越冬地 越冬后期 日活动行为分配 食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