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曾伯[雨木水]簠及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1
作者 陈飞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5,共7页
文章通过对传世曾伯[雨木水]簠相关著录的梳理和考证,细化了其流传过程,认为器身的铸造痕迹进一步佐证了该器的真实性;并且根据器形与纹饰特征,将该器年代限定在春秋早中期之交;此外,又根据考古和金文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曾仲斿父和曾伯... 文章通过对传世曾伯[雨木水]簠相关著录的梳理和考证,细化了其流传过程,认为器身的铸造痕迹进一步佐证了该器的真实性;并且根据器形与纹饰特征,将该器年代限定在春秋早中期之交;此外,又根据考古和金文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曾仲斿父和曾伯[雨木水]并非曾国国君,两座墓葬所处的苏家垄遗址在当时应是一处直接控制铜料冶炼生产的封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伯[雨木水]簠 春秋早中期之交 苏家垄遗址 封邑
下载PDF
“赵氏孤儿”史实辨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白国红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2,共3页
春秋中期,晋国发生了一场震动当时国内外政坛的变故,强卿赵氏被灭。作为族诛之祸的孑遗及以后中兴赵氏的重要人物,赵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对象。本文依据文献典籍,对与此事件相关的赵武的一些史实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 春秋中期 赵氏孤儿 考辨
下载PDF
湖北省巴东县龙王庙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3
作者 龚长根 曲毅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4,共11页
巴东县龙王庙是巫峡口的一处临江台地遗址,发掘共分三个点.其中两个点发现遗迹遗物,一个点在江边沙地,T1312中出土400余件商周时期石器;另一点在台地上,第7层有少量春秋遗物,可辨器形有盆、罐、釜、豆、鼎、鬲、甗等,4~6层揭示了清代... 巴东县龙王庙是巫峡口的一处临江台地遗址,发掘共分三个点.其中两个点发现遗迹遗物,一个点在江边沙地,T1312中出土400余件商周时期石器;另一点在台地上,第7层有少量春秋遗物,可辨器形有盆、罐、釜、豆、鼎、鬲、甗等,4~6层揭示了清代中后期龙王庙址的多种遗迹现象,有房基、暗沟、柱洞、石板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巴东县 龙王庙遗址 中国 文物考古 地层堆积
下载PDF
试论春秋中晚期楚国在鄂东地区的军事存在 被引量:4
4
作者 丁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7-150,共4页
通过对鄂东地区出土的有完整发展序列的春秋中晚期楚器的型式分析,以及与邻近地区同时期出土器物的比较,认为鄂东地区沿麻城、黄冈一线在春秋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与典型楚文化特征一致,即该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的坤舆。结合当时... 通过对鄂东地区出土的有完整发展序列的春秋中晚期楚器的型式分析,以及与邻近地区同时期出土器物的比较,认为鄂东地区沿麻城、黄冈一线在春秋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与典型楚文化特征一致,即该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的坤舆。结合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可以看出,鄂东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东部边境,是楚国与其东邻诸国争战的前沿;目前发现的鄂东地区麻城、黄冈一线的春秋中晚期遗存与楚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中晚期 鄂东 楚文化 军事存在
下载PDF
楚国控制鄂东铜矿时间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继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8-92,共5页
鄂东铜矿是指位于长江中游的大冶-九江地区的古铜矿。西周中晚期楚国未涉足鄂东铜矿。按文献记载:早期的楚国几代国王虽然励精图治,但其国力依然弱小,无力染指鄂东铜矿;同时,考古发现表明:西周中晚期鄂东铜矿的主人是古越人。《史记》... 鄂东铜矿是指位于长江中游的大冶-九江地区的古铜矿。西周中晚期楚国未涉足鄂东铜矿。按文献记载:早期的楚国几代国王虽然励精图治,但其国力依然弱小,无力染指鄂东铜矿;同时,考古发现表明:西周中晚期鄂东铜矿的主人是古越人。《史记》记载的熊渠所伐之"鄂"应为南阳盆地的"西鄂"。文献和考古资料都表明楚国控制鄂东铜矿的时间应该是春秋中期楚成王熊恽东下淮夷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中晚期 春秋中期 楚国 鄂东铜矿
下载PDF
仇由国君接受智伯大钟原因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永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战国时期的著作中对仇由国君受智伯大钟而亡国的记载颇丰,仇由国君因此也被作为贪图享逸的典型而备受责难。然而从仇由国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则会发现其受钟有一定的合理性。春秋中晚期,戎狄族与华夏族经过数百年的相互交流,礼乐器... 战国时期的著作中对仇由国君受智伯大钟而亡国的记载颇丰,仇由国君因此也被作为贪图享逸的典型而备受责难。然而从仇由国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则会发现其受钟有一定的合理性。春秋中晚期,戎狄族与华夏族经过数百年的相互交流,礼乐器乃国之重宝的观念已固化在戎狄统治者的头脑中。而仇由国深居晋东山地,境内战争相对较少,国家安定,人民乐业。兼之晋国实行戎索和和戎政策有年,仇由国君对晋文化颇为向往。而宫廷向来是社会时尚的引领者,在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乐文化鼎盛时期,仇犹国君亦不能例外。且乐器大钟在当时是实用器,实际价值颇高。故而,迎取一套大钟不仅可以满足仇由国君引领时尚和巩固权威的心理,而且可以获得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由 晋国 智伯 大钟 春秋中晚期 礼乐文化
下载PDF
湖北郧县白鹤观遗址东周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友红 陆成秋 张君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145-148,共17页
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县白鹤观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9座东周墓葬。形制上有宽坑竖穴墓、窄坑竖穴墓和带壁龛的窄坑竖穴墓。随葬有鼎、敦、壶、盘、匜等仿铜陶礼器,以及鬲、盂、豆、罐等... 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县白鹤观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9座东周墓葬。形制上有宽坑竖穴墓、窄坑竖穴墓和带壁龛的窄坑竖穴墓。随葬有鼎、敦、壶、盘、匜等仿铜陶礼器,以及鬲、盂、豆、罐等生活用器。随葬生活用具的墓葬时代相当于春秋中晚期,随葬仿铜陶礼器的墓葬时代相当于战国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郧县白鹤观 墓葬 春秋中晚期 战国晚期
下载PDF
试论楚国铁器的使用和发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权喜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0-77,共8页
我国出土的早期铁器大都集中于楚国,目前出土的楚国早期铁器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10余件增加到40余件,时代上限从春秋晚期上溯到了春秋中期。楚国最早的铁器发现在今鄂西,开始使用的铁器主要为农具,还有一些小型利器。至春秋晚期,楚国已... 我国出土的早期铁器大都集中于楚国,目前出土的楚国早期铁器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10余件增加到40余件,时代上限从春秋晚期上溯到了春秋中期。楚国最早的铁器发现在今鄂西,开始使用的铁器主要为农具,还有一些小型利器。至春秋晚期,楚国已有了锻造的铁器。楚国铁器,从战国初开始容器变大,刀剑变长,新器形大量出现。到战国中期,精工铁器和铜铁合铸的铁足铜鼎流行。楚国大约从春秋中期开始冶铁、用铁,到春战之交,社会已进入了铁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铁器 上磨垴遗址 春秋中期 铁生产工具 使用发展
下载PDF
南海油气田中后期复杂试井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李静 陈健 +2 位作者 韩鑫 王勇标 丁小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6期34-38,共5页
随着部分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在进行试井解释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两相流、多井干扰以及多层合采的情况,而单靠常规解析试井无法建立合理的试井模型或无法得到准确的各相地层参数。针对以上难题,通过将常规试井分别与相对渗透率、数值模... 随着部分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在进行试井解释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两相流、多井干扰以及多层合采的情况,而单靠常规解析试井无法建立合理的试井模型或无法得到准确的各相地层参数。针对以上难题,通过将常规试井分别与相对渗透率、数值模型以及PLT生产测井进行结合,解决了这些单靠常规试井手段无法解决的复杂试井问题,并在实际应用中准确获得了两相流试井各相参数,得到了多井系统中测试井不稳定试井特征曲线,减小了多层试井各层参数较大误差,提高了多层试井解释精度,形成开发中后期综合试井三个技术手段,从而为中后期精细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中后期 试井 两相流 多层 多井
下载PDF
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M168(曾侯宝)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长江 陈虎 +7 位作者 李晓杨 王玉杰 杨力(摄影) 项军(摄影) 王新成(绘图) 武保林(绘图) 余霜 朱喜梅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9,F0003,共29页
M168是枣树林墓地5座大型墓葬之一,共出土随葬器物123件(套),材质包括铜、陶、玉石以及铅锡等。在鼎、簋、簠、缶、编钟等青铜礼器上发现有铭文“曾侯宝”,可以确认M168墓主为曾侯宝。根据随葬器物形制特征及相关铜器铭文,推测M168的年... M168是枣树林墓地5座大型墓葬之一,共出土随葬器物123件(套),材质包括铜、陶、玉石以及铅锡等。在鼎、簋、簠、缶、编钟等青铜礼器上发现有铭文“曾侯宝”,可以确认M168墓主为曾侯宝。根据随葬器物形制特征及相关铜器铭文,推测M168的年代为春秋中期早晚段之间,约为公元前650~前623年。通过墓葬考古出土器物结合被盗传世器物,可以基本推定曾侯宝墓随葬器物组合,对研究春秋中期诸侯墓葬随葬礼制提供了新材料;M168随葬器物兼具周楚文化特征,对研究曾、楚、周三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林墓地 曾侯宝 春秋中期 交流与融合
原文传递
两周之际至春秋中期曾侯墓略论
11
作者 胡刚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郭家庙墓地四座大型墓葬的年代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其中GM21(曾伯陭)和CM1(曾侯絴白)为曾侯之墓。枣树林五座大型墓葬的年代为春秋中期,其中M190(曾公求)、M168(曾侯宝)和M129(曾公德)为曾侯之墓。从郭家庙墓地到枣树林墓地,在曾侯世... 郭家庙墓地四座大型墓葬的年代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其中GM21(曾伯陭)和CM1(曾侯絴白)为曾侯之墓。枣树林五座大型墓葬的年代为春秋中期,其中M190(曾公求)、M168(曾侯宝)和M129(曾公德)为曾侯之墓。从郭家庙墓地到枣树林墓地,在曾侯世系上应没有缺环。结合文献记载,郭家庙曾侯墓的年代下限为不晚于公元前690年,曾公求应是埋葬于枣树林墓地的第一位曾国国君,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90年~公元前646年。两周之际至春秋中期,曾侯墓的显著特点是以带斜坡墓道的墓葬为核心,实行车马分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之际至春秋中期 郭家庙墓地 苏家垄墓地 枣树林墓地 曾侯墓
原文传递
从平底夔纹陶器看岭南“米字纹陶”遗存
12
作者 吴桐 《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9,共9页
两周时期,岭南地区的主要陶器先后分属“夔纹陶”与“米字纹陶”遗存。学界一般认为,前者肇始于西周中期,以夔纹、圜底或凹圜底陶器为主要特征,后者则流行米字纹陶器与平底陶器,二者文化面貌迥异,可分别代表岭南地区物质文化发展的不同... 两周时期,岭南地区的主要陶器先后分属“夔纹陶”与“米字纹陶”遗存。学界一般认为,前者肇始于西周中期,以夔纹、圜底或凹圜底陶器为主要特征,后者则流行米字纹陶器与平底陶器,二者文化面貌迥异,可分别代表岭南地区物质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们的分界约在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平底夔纹陶器 米字纹陶 春秋晚期晚段
原文传递
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M118发掘简报
13
作者 陈虎 林戈 +6 位作者 王玉杰 李晓杨 郭长江 汪保明(绘图) 武保林(绘图) 杨力(摄影) 项军(摄影)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80,共18页
为配合随州市城市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7年对义地岗墓群枣树林墓地、汉东东路墓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50余座,其中M118铜礼器组合完整,出土随葬器物45件(套),包括铜、陶、玉等材质,在鼎、簋、簠、甗等器物上发现有铭... 为配合随州市城市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7年对义地岗墓群枣树林墓地、汉东东路墓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50余座,其中M118铜礼器组合完整,出土随葬器物45件(套),包括铜、陶、玉等材质,在鼎、簋、簠、甗等器物上发现有铭文“孙叔■”“曾孙■”等,据此推断M118墓主为曾孙■。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形制特征推测M118的年代为春秋中期晚段。M118随葬器物特征兼具周、楚等文化因素,展现出了变革时期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对研究曾、楚、周三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林墓地 曾孙■ 春秋中期晚段
原文传递
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的两座春秋墓葬
14
作者 王京燕 崔俊俊 +1 位作者 郭彪 夏宏茹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7,F0002,F0003,共26页
陶寺北墓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北,因盗墓被发现,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2015年、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墓地中部偏西北处共发掘春秋中晚期竖穴土坑墓10座,其中四座墓葬出土青铜器,本次简报报道了其中的两座。这批资料... 陶寺北墓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北,因盗墓被发现,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2015年、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墓地中部偏西北处共发掘春秋中晚期竖穴土坑墓10座,其中四座墓葬出土青铜器,本次简报报道了其中的两座。这批资料丰富了晋系青铜器的内容,对研究春秋中晚期青铜器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寺北墓地 春秋中期 春秋晚期 青铜器
原文传递
湖北随州义地岗墓群M113、M114发掘简报
15
作者 王玉杰 陈娟 +8 位作者 李宗华 陈虎 李晓杨 谢晓庆 郭长江 杨力(摄影) 项军(摄影) 武保林(绘图) 刘申迪(绘图)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50,F0002,共18页
2017年6月,为配合随州市城市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义地岗墓群汉东东路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50余座。其中M113和M114为墓地一组低等级贵族夫妻合葬墓,M114墓主私名为“様”,M113为其夫人墓。两墓对研究曾国中小... 2017年6月,为配合随州市城市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义地岗墓群汉东东路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50余座。其中M113和M114为墓地一组低等级贵族夫妻合葬墓,M114墓主私名为“様”,M113为其夫人墓。两墓对研究曾国中小贵族阶层的墓葬制度、宗族世系和墓地年代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探讨曾国和江淮地区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地岗墓群 M113和M114 曾子(孙)様 春秋中期早段 低等级贵族夫妻合葬墓
原文传递
湖北襄阳周家岗遗址周代文化遗存2008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华平 杨一 +3 位作者 王先福 符德明(绘图) 詹世清(绘图) 杨力(摄/图)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7,共15页
2008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襄阳邓城遗址东南侧的周家岗遗址部分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灰坑6座、灰沟1条、房址1座、水井1口,出土了大量陶质生活用器。遗存分为三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及春秋早期,属周代南土邓国文化遗存... 2008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襄阳邓城遗址东南侧的周家岗遗址部分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灰坑6座、灰沟1条、房址1座、水井1口,出土了大量陶质生活用器。遗存分为三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及春秋早期,属周代南土邓国文化遗存,为研究古邓国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家岗遗址 西周中期 西周晚期 春秋早期 古邓国
原文传递
河北唐县钓鱼台积石墓出土文物整理简报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金华 冀艳坤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共6页
唐县钓鱼台积石墓发现于1966年,其出土文物以铜器为主,并有少量金器、石器,其中多数铜器风格与中原地区相一致,也有部分器物具有鲜明的北方少数民族特征,其时代应为春秋中期或略晚。
关键词 唐县钓鱼台 积石墓 春秋中期
原文传递
春秋中期江淮地区青铜文化对江汉地区的影响——从襄阳卸甲山出土青铜器谈起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昌平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81,共7页
襄阳卸甲山墓葬出土一组春秋中期青铜器,其特征与同时期楚文化青铜器不同,而类似于江淮地区青铜器。本文考察了同时期江汉地区其他地点出现的江淮地区青铜文化因素,并注意到江淮地区文化影响的输出是通过淮河上游和长江两个通道完成。... 襄阳卸甲山墓葬出土一组春秋中期青铜器,其特征与同时期楚文化青铜器不同,而类似于江淮地区青铜器。本文考察了同时期江汉地区其他地点出现的江淮地区青铜文化因素,并注意到江淮地区文化影响的输出是通过淮河上游和长江两个通道完成。江汉和江淮两个地区的文化联系,也与传世文献记载两个区域族群的交集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中期 卸甲山 青铜器 江淮地区
原文传递
新《春秋》学与中晚唐史学褒贬义例的运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海兰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32,共11页
唐代宗大历年间,新《春秋》学兴起,其积极回应现实需要,在学术文化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中晚唐时期的史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的史学,效法《春秋》治史、讲究褒贬义例逐渐成为很多学者的共识,纪传体史书受到了褒贬义例的... 唐代宗大历年间,新《春秋》学兴起,其积极回应现实需要,在学术文化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中晚唐时期的史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的史学,效法《春秋》治史、讲究褒贬义例逐渐成为很多学者的共识,纪传体史书受到了褒贬义例的渗透,《春秋》褒贬大义影响了史家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春秋》学 史学 中晚唐 褒贬义例
原文传递
楚王(今頁)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严志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96,共10页
一 楚系铜器中,有关楚王(今頁)的讨论曾是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楚王(今頁)先前仅见于楚王(今頁)钟。此钟为钮钟,螺形枚,篆间与钮上饰斜角对夔纹,鼓部饰象鼻对夔纹。
关键词 金文 楚王(今頁)楚王(今頁)钟 楚灵王熊虔 春秋中期偏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