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节律视角下探析“脾主长夏”的涵义
1
作者 丛博 田露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81-485,共5页
“脾主长夏”是《黄帝内经》中脾与岁时关系的一种概念,历年来各医家均对其中长夏季的起止时间说法不一,后人对此概念阐释甚少,不利后学。运气理论中的气象节律蕴含着丰富的季节特征,其中的土季与长夏季,气候特点十分接近,运用其发病规... “脾主长夏”是《黄帝内经》中脾与岁时关系的一种概念,历年来各医家均对其中长夏季的起止时间说法不一,后人对此概念阐释甚少,不利后学。运气理论中的气象节律蕴含着丰富的季节特征,其中的土季与长夏季,气候特点十分接近,运用其发病规律对长夏季病邪特点及具体时间段进行分析,认为长夏季可由1个主体时间段和2个缓冲时间段组成。主体时间段由夏至开始,到处暑结束,整体上以湿邪为主,其中前一阶段为夏至到大暑时段,暑邪流行,后一阶段为大暑到处暑时段,风湿邪气流行;处于主体时间段前后的2个缓冲时间段(芒种到夏至、处暑到白露)均蕴含湿气,并对于长夏季主体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长夏 运气理论 气象节律 长夏季
下载PDF
1967-2006年中国东南沿海盛夏降水强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伟 宇如聪 李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4-170,共7页
利用中国地面台站逐日和逐时降水资料,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近40年(1967—2006年)盛夏(7—8月)降水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逐日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南沿海盛夏的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且主要是由日降水强度增强所致,日降水频... 利用中国地面台站逐日和逐时降水资料,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近40年(1967—2006年)盛夏(7—8月)降水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逐日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南沿海盛夏的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且主要是由日降水强度增强所致,日降水频次的贡献不显著。结合逐时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发现,东南沿海地区虽然降水日的平均降水时数显著增加,平均逐时降水强度也显著增强。通过按降水持续时数确定的降水事件分类分析发现,短持续降水(≤4 h)平均小时强度显著增强,具体表现为弱小时强度降水减少和强降水增多。长持续性降水(≥15 h)平均小时强度减弱,但降水频次增加。由于长持续性降水的平均小时降水强度远大于短时降水平均小时强度,对整体小时强度增强是正贡献。总之,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平均降水强度增强主要来自长持续性降水频次的增多、短时强降水频次的增多和短时弱降水频次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降水强度 持续时间 盛夏
下载PDF
粉垄耕作后效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聂胜委 张玉亭 +3 位作者 汤丰收 张巧萍 何宁 韦本辉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837-839,873,共4页
为探究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耕作方式对下茬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季粉垄深松对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从耕作制度的改进上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小麦播种季,设旋耕(12∽16 cm,CK)、粉垄耕作... 为探究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耕作方式对下茬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季粉垄深松对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从耕作制度的改进上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小麦播种季,设旋耕(12∽16 cm,CK)、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处理,夏玉米在小麦收获后机播。结果表明,与旋耕(小麦季)相比,粉垄耕作(小麦季)能增加下茬玉米的株高、穗长、单株干物质质量等生长因子,FL1,FL2处理的株高均极显著(P≤0.01)高于CK,FL1处理的单株干物质质量显著(P≤0.05)高于FL2,CK;粉垄耕作(小麦季)能促进下茬玉米的穗行数、穗粒数、单穗籽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增加,其中,FL1,FL2处理的穗行数显著(P≤0.05)高于CK;FL1的果穗质量、百粒质量显著(P≤0.05)高于CK。粉垄耕作(小麦季)能够提高下茬玉米的籽粒产量,其中,FL1处理增产效果显著(P≤0.05),各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大小为:FL1(9 723.3 kg/hm2)〉FL2(8 720.3 kg/hm2)〉CK(8 273.7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后效 夏玉米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粉垄耕作后效对夏玉米群体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聂胜委 张玉亭 +5 位作者 汤丰收 张巧萍 何宁 郭庆 王洪庆 韦本辉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348-352,共5页
为了探究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玉米群体内微环境因子的改善情况,研究了小麦季粉垄深松对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制度下玉米群体内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季,与旋耕(CK,小麦季)相比,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 为了探究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玉米群体内微环境因子的改善情况,研究了小麦季粉垄深松对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制度下玉米群体内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季,与旋耕(CK,小麦季)相比,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小麦季)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温度,FL1和FL2处理的土壤温度比CK低1~2℃(P≤0.05或P≤0.01),FL1显著低于FL2;能提高土壤湿度,FL1,FL2处理高于CK(P≤0.01),FL1极显著高于FL2;能降低群体内温度,大喇叭口期,FL1(29.94℃),FL2(30.73℃)均低于CK(33.41℃)(P≤0.01),分别低3.47,2.68℃,FL1FL2(P≤0.01);灌浆期,FL1(62.96%)显著高于FL2(61.82%),CK(61.73%)。改善群体内CO2浓度,玉米大喇叭口期,FL1和FL2处理均高于CK(P≤0.01),分别高出81.33,52.50 mg/kg,FL1〉FL2(P≤0.05);灌浆期,FL1和FL2均低于CK,分别低15.67,18.33 mg/kg,FL1〉FL2。粉垄耕作(小麦季)能够提高下茬玉米的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后效 夏玉米 微环境
下载PDF
历代五行学说中土与长夏相配及五行顺序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方力行 谭春雨 《河南中医》 2006年第12期8-10,共3页
历代五行学说多有差异,尤其五行与四时(五季)相配问题,说法更不统一。大致有6种学说:①一年分五季,分别与五行相配,每季时间均为72天,一年360天;②长夏分主四季中每季最后18日;③长夏为夏季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④长夏有名无实;⑤一... 历代五行学说多有差异,尤其五行与四时(五季)相配问题,说法更不统一。大致有6种学说:①一年分五季,分别与五行相配,每季时间均为72天,一年360天;②长夏分主四季中每季最后18日;③长夏为夏季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④长夏有名无实;⑤一年均分为五季,每季时间均为73天5刻(100刻为1天);⑥一年为12个月,每季3个月,分为四季和24节气,一年共365日余。作者认为,五行与四时相配,宜采取第一种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学说 长夏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数值预报模拟实验 被引量:9
6
作者 吴池胜 冯瑞权 +3 位作者 古志明 王安宇 侯尔滨 林文实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486-494,共9页
1998年5月21日00时( UTC),对流层上部 200 hPa的南亚反气旋中心位于(16°N, 94°E)附近, 850hPa南海的中南部仍为副热带反气旋控制;到 21日12时, 200hPa的南亚反气旋中心迅... 1998年5月21日00时( UTC),对流层上部 200 hPa的南亚反气旋中心位于(16°N, 94°E)附近, 850hPa南海的中南部仍为副热带反气旋控制;到 21日12时, 200hPa的南亚反气旋中心迅速移到(21°N, 94°E)附近,同时 850 hPa的南海副热带反气旋减弱东撤,南海的中南部由东南风转变为西南风,南海夏季风爆发。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宾西法尼亚州大学联合研制的中尺度模式(MM5V2)模拟预报这一过程,同时通过敏感性实验研究了区域边界条件和水平分辨率对季风预报模拟实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爆发 模拟实验 数值预报 1998年 中尺度模式 水平分辨率 反气旋 模拟预报 联合研制 研究中心 季风预报 边界条件 实验研究 副热带 中南部 对流层 西南风 东南风 敏感性 南亚 大气
下载PDF
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被引量:40
7
作者 温之平 黄荣辉 +1 位作者 贺海晏 蓝光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2-964,共13页
利用1979—2003年NCAR/NCEP-2再分析全球日平均资料,及1979-2003年全球候平均的CMAP降水和NOAA日平均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分析了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的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5月1~1... 利用1979—2003年NCAR/NCEP-2再分析全球日平均资料,及1979-2003年全球候平均的CMAP降水和NOAA日平均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分析了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的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5月1~15日期间乌拉尔山及其以西地区对流层出现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中纬度大陆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我国东部沿岸地区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鄂霍次克海地区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时,副热带高压脊较早撤出南海,与此同时,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活跃东传,菲律宾南部周围低频对流发展西移,华南地区低频对流活动南移以及加里曼丹低频对流活跃北移。在这种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相反,当5月1~15日期间乌拉尔山及其以西地区对流层出现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中纬度大陆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我国东部沿岸地区为位势高度正距平(低频反气旋)、鄂霍次克海地区为位势高度负距平(低频气旋)时,副热带高压脊撤出南海较迟;与此同时,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不活跃、东传晚,菲律宾南部周围低频对流不活跃、其西移与孟加拉湾东部低频对流的东传反位相,华南地区低频对流活动也不活跃,加里曼丹低频对流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偏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异常 30-60天振荡 低频对流 夏季风 爆发迟早
下载PDF
中国潜在增速不会快速向均值回归——与萨默斯等商榷增长机制与增速前景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培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1-4,共4页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普瑞切特和萨默斯于2014年撰文论证中国经济增速很可能急速回落,然而认真分析可以看出,该文援引数据不严谨,所提出的假说也难以被更广泛的经验事实所支持。因此,该文关于中国经济增速很可能急速降低的观点并不...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普瑞切特和萨默斯于2014年撰文论证中国经济增速很可能急速回落,然而认真分析可以看出,该文援引数据不严谨,所提出的假说也难以被更广泛的经验事实所支持。因此,该文关于中国经济增速很可能急速降低的观点并不足信。中国目前与前沿国家的技术水平仍然有较大的距离,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把后发优势释放出来,中国仍然可以在今后10~20年里维持中高速和中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潜在增速 萨默斯 亚洲欢欣症 后发优势
下载PDF
东亚下垫面热力异常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鹏 钱永甫 严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根据湿位涡(MPV)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序列,选出了南海季风爆发的早晚年和强弱年,利用EOF分析了早晚年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时空变化的差异,并分别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年和正常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18—28候地表温度在40... 根据湿位涡(MPV)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序列,选出了南海季风爆发的早晚年和强弱年,利用EOF分析了早晚年地表温度和海表温度时空变化的差异,并分别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年和正常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在18—28候地表温度在40°N以北东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印度半岛的地表温度增温较快,以及台湾附近海域的海表温度较低,都会使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通过对强弱季风年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合成分析发现,冬季感热和潜热在强弱年的主要差异在海洋上和近海地区,合成距平呈现沿海岸线的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强年沿岸为正距平,弱年为负距平。春季的差异往往与冬季的分布相反。冬、春季下垫面热力异常引发的海陆热力差异的变化对南海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数值试验 南海夏季风 早晚年和强弱年 表面温度和表面通量
下载PDF
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10~30天振荡强度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春晖 潘蔚娟 +1 位作者 李霞 刘燕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2,共10页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揭示了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存在显著的10~30天振荡周期。在年际尺度上,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10~30天振荡强度(简称SCSWP_SISO)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春季菲律宾和西太平洋海温偏高、赤道...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揭示了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存在显著的10~30天振荡周期。在年际尺度上,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10~30天振荡强度(简称SCSWP_SISO)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春季菲律宾和西太平洋海温偏高、赤道太平洋中部及以东地区海温偏低时,索马里、110°E越赤道气流会加强,南海-西太平洋偏西风加强,产生异常气旋性环流,垂直上升运动增强,水汽异常偏多,东西风切变增强,有利于SCSWP_SISO增强。而SCSWP_SISO增强时,有由南往北、自西向东的异常气旋传播,从而减弱低层副热带高压使之较早撤出南海,南海夏季风得以较早爆发。反之亦然。在不同的年代际背景下,SCSWP_SISO经历了偏弱、较弱和偏强的变化,但影响其变化的因子并不完全一致。在第一阶段(1958—1976年),主导因子是南海-西太平洋冷的海温与异常下沉运动、异常减弱的水汽-对流条件。在第二阶段(1977—1993年),主导因子为中东太平洋异常偏冷的海温以及局地异常减弱的风场垂直切变。在第三阶段(1994—2011年),主导因子为热带海温的整体偏暖、风场垂直切变的增强以及水汽-对流的加强。但随着SCSWP_SISO的年代际增强,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相关关系却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太平洋 10-30天振荡 南海夏季风 爆发早晚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式侧边界的处理对东亚夏季风降水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36
11
作者 魏和林 符淙斌 王维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79-790,共12页
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中,侧边界的作用是引入大尺度强迫场。如何处理好侧边界,即大尺度强迫场和区域气候模式本身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报东亚夏季风降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Albany分校的... 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中,侧边界的作用是引入大尺度强迫场。如何处理好侧边界,即大尺度强迫场和区域气候模式本身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报东亚夏季风降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Albany分校的区域气候模式(SUNYA-ReCM),设计了两种不同的侧边界处理方法,来探讨侧边界对东亚夏季风降水模拟的影响。驱动区域模式的大尺度强迫场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及热带海洋大气研究计划(TOGA)的分析资料场。试验结果表明:(1)当模式的区域较大时,采用较小的侧边界缓冲区会在缓冲区与模式内部的交界处产生不连续;扩大缓冲区并且考虑不同尺度强迫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作用,可以避免这一缺陷。(2)更重要的是采用后一种方案,即减少了区域气候模式在模拟大尺度环流场方面所起的作用,使得模式更多地依赖侧边界来得到更真实的、对东亚夏季风降水起重大影响的一些气流,如副高、西南季风和南海季风,对东亚夏季风降水无论是在大小上还是在雨带位置的演变上都能进行更好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边界 区域气候模式 东亚夏季风 降水 季风
下载PDF
白银市春末夏初干旱成因分析及预测
12
作者 陈少勇 景怀玺 《干旱气象》 2001年第1期9-13,共5页
通过白银市春末夏初干旱指数[1] 与北半球 50 0hPa、10 0hPa海平面气压和太平洋海温的月平均环流典型年的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发现 ,春末夏初干旱与这些环流背景有密切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取了选入预测模型的因子。用 3种方法建立预测模... 通过白银市春末夏初干旱指数[1] 与北半球 50 0hPa、10 0hPa海平面气压和太平洋海温的月平均环流典型年的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发现 ,春末夏初干旱与这些环流背景有密切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取了选入预测模型的因子。用 3种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再进行预测集成 ,试报了 1991~ 1998年的春末夏初干旱指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末夏初 干旱成因 相关分析 预测
下载PDF
“小阳春”抑或“长长的夏天”?——小议中医理论中“长夏”的发音与英译
13
作者 黄涛 《中国科技术语》 2014年第5期45-46,共2页
长夏是中医学中的独有概念,其发音与含义自古多有所不同,导致其英译也各有差异。通过对古今文献的分析与研究,认为长夏之长应读为zhǎng,而英文应译为later summer。
关键词 长夏 术语 发音 英译 中医
下载PDF
夏玉米生育后期“一水两用”技术对玉米产量以及冬小麦播种前土壤储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大山 李月华 +8 位作者 李娟茹 高倩 卫计运 邰凤雷 赵锁辉 李辉利 安浩军 赵萍霏 王亚楠 《河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了探索冀中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生产新途径,试验设"一水两用"技术(玉米生育后期浇水同时达到玉米增产和小麦足墒播种的目的)的浇水时间分别为9月10日和20日,以玉米生育后期不浇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浇水时间对玉米产量... 为了探索冀中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生产新途径,试验设"一水两用"技术(玉米生育后期浇水同时达到玉米增产和小麦足墒播种的目的)的浇水时间分别为9月10日和20日,以玉米生育后期不浇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浇水时间对玉米产量以及下茬小麦播种前0~20 cm耕层含水量和0~200 cm土层储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9月10日和20日浇水对玉米穗粒数影响不大,但均能提高千粒重和产量,增产率分别为6.35%和4.44%;0~20 cm耕层含水量平均提高4.00%和7.43%,0~200 cm土层储水量平均提高2.38%和4.49%。"一水两用"技术不同浇水时间对玉米增产以及提高土壤储水量的效果不同,应根据不同的主目标选择不同的浇水时间:以提高夏玉米产量为主目标时,宜在9月10日前后夏玉米灌浆活跃期前浇水;以提高小麦播前土壤储水量和耕层含水量为主目标时,宜在9月20日后浇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冬小麦 “一水两用”技术 产量 耕层含水量 土壤储水量
下载PDF
“三水”联合运用是发展山丘区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新华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0-35,共6页
在水源奇缺的山丘地区如何利用当地径流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是农区人民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盐亭县林山乡“三水”联合运用的方案配置与分析,发现中旱年能满足灌溉需求,大旱年大大减轻作物受旱程度,基本上保证了农业正常生产。这... 在水源奇缺的山丘地区如何利用当地径流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是农区人民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盐亭县林山乡“三水”联合运用的方案配置与分析,发现中旱年能满足灌溉需求,大旱年大大减轻作物受旱程度,基本上保证了农业正常生产。这是发展水源奇缺的山丘区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在类似地区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灌溉 地面水 土壤水 山丘地区 地下水
下载PDF
小麦-玉米双晚种植对周年产量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高海涛 王育红 +3 位作者 孟战赢 席玲玲 段国辉 温红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2-1106,共5页
为了了解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双晚"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选用3个半冬性冬小麦品种和3个中晚熟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冬小麦播期、夏玉米收获期对周年产量及水温资源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晚播冬小麦增... 为了了解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双晚"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选用3个半冬性冬小麦品种和3个中晚熟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冬小麦播期、夏玉米收获期对周年产量及水温资源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晚播冬小麦增产0.98%~8.17%,晚收夏玉米产量提高1 050.2~1 459.4 kg·hm-2,"双晚"种植模式周年最高产量达19 409.6 kg·hm-2,增幅16.64%。冬小麦适期晚播使降水生产效率和积温生产效率分别提高7.06%~14.68%和5.95%~13.49%,夏玉米晚收分别提高1.22%~4.44%和2.48%~5.50%。说明"双晚"种植模式能有效利用水、温资源,起到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双晚 周年产量 资源利用率
下载PDF
“脾不主时”与“脾主长夏”的内涵及发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家琪 王彩霞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24-728,共5页
"脾不主时"和"脾主长夏"是中医对脾与季节关系认识的两个观点。"脾不主时"的本质是指脾不独主于一时,寄旺于四时之中而长养四脏,为后天之本,而"脾主长夏"本质则指脾与长夏之湿关系密切,长夏多... "脾不主时"和"脾主长夏"是中医对脾与季节关系认识的两个观点。"脾不主时"的本质是指脾不独主于一时,寄旺于四时之中而长养四脏,为后天之本,而"脾主长夏"本质则指脾与长夏之湿关系密切,长夏多脾病。虽内涵不同,但二者并不矛盾,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相辅相成,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其理论发展,可更好地推动脾胃学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不主时 脾主长夏 脾胃学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