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ral stress-induce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photonic crystal fibres
1
作者 田宏达 俞重远 +1 位作者 韩利红 刘玉敏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109-1115,共7页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lateral stress-induce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photonic crystal fibre of hexagonal symmetry.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show the strong stress dependenc...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lateral stress-induce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photonic crystal fibre of hexagonal symmetry.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show the strong stress dependence of effective index of the fundamental guided mode, phase modal birefringence and confinement loss. It also finds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geometrical effect that is related only to deformation of the photonic crystal fibre and the stress-related contribution to phase modal birefringence and confinement loss are entirely different. Furthermore, polarization-dependent stress sensitivity of confinement los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photonic crystal fibre lateral stress stress-optical effect
下载PDF
An analytical validation for the attenuation of lateral propagating light in sea ice
2
作者 ZHAO Jinping LI Tao +1 位作者 EHN Jens BARBER David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8,共8页
The attenuation of lateral propagating light (LPL) in sea ice was measured using an artificial light source in the Canadian Arctic during the 2007/2008 winter. The apparent attenuation coefficientμ(λ)for lateral... The attenuation of lateral propagating light (LPL) in sea ice was measured using an artificial light source in the Canadian Arctic during the 2007/2008 winter. The apparent attenuation coefficientμ(λ)for lateral prop-agating light was obtained from the measured logarithmic relative variation rate. In this study an analytical solution based on the strict optical theories is developed to validate the measured result. There is a good consistency between theoretical solution and measured data, by which a quite simple but very rigorous relationship among the light source, measurement geometry, and measured irradiance is established. Th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acquired by measurement and theory are the diffusion attenuation as an apparent optical property of ice, independent of the light source and shining condition. The attenuation ability of sea ice should be caused by the microstructure of sea ice, such as crystal size, ice density, brine volume, air inclusion, etc. It also includes the leak from both interfaces by directional scattering.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measuring approach is operational and accurate to measure the attenuation of the LPL. The solution from this study did not tell the connection among the extinction and the inclusions of sea ice theoretically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tic sea ice lateral propagating light optical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artificial light analytical solution
下载PDF
弱起伏介质中lateral脉冲波的时间统计特性
3
作者 李乐伟 焦培南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3年第1期13-21,共9页
在耗散弱起伏随机介质中,脉冲偶极子激发的脉冲波主要是以 lateral 波模传播的。本文从谱强度出发,运用 Yeh 等人的矩理论,对弱起伏随机介质中 lateral 脉冲波的时间统计特性作了细致的研究,得到了谱域中脉冲时间矩的计算公式,首次获得... 在耗散弱起伏随机介质中,脉冲偶极子激发的脉冲波主要是以 lateral 波模传播的。本文从谱强度出发,运用 Yeh 等人的矩理论,对弱起伏随机介质中 lateral 脉冲波的时间统计特性作了细致的研究,得到了谱域中脉冲时间矩的计算公式,首次获得了lateral 脉冲波在丛林通信中的平均脉冲能量,平均到达时间及均方脉冲宽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数值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通信 lateral 弱起伏介质
下载PDF
Studies of the Ionospheric Horizontal Gradi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Propagating Wave Vector
4
作者 Chong Yanwen Huang Tianxi +2 位作者 Jiang Liu Sandro M. Radicella Wang Xinmiao(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1998年第4期453-454,456,共3页
The ionosphere is a three dimensional inhomogeneous and time-variational medium, therefore the ray path is not in the great circle determined by the wave vector and the earth center, but have a deviation. Under some a... The ionosphere is a three dimensional inhomogeneous and time-variational medium, therefore the ray path is not in the great circle determined by the wave vector and the earth center, but have a deviation. Under some approximations, starting from Maxwell equation, the two special case of the original wave vector in the equator plane and in the meridian plane are studied. Finally in general case, through coordinates system transformation, the trajectory’s lateral deviation is s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 propagation IONOSPHERE electron density lateral deviation bearing shift
下载PDF
新生代晚期挤压作用下活动背斜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震地质灾害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晓平 陈杰 +5 位作者 李安 黄伟亮 张玲 杨海波 胡宗凯 左玉琦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41,共17页
活动背斜是第四纪晚期以来在活动挤压构造区域内吸收地壳缩短变形的主要地质构造之一,其是在挤压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构造系统,由多种活动构造变形组成。发生在挤压构造区的大地震可以使褶皱相关断层、褶皱陡坎、翼部地形倾斜和地质... 活动背斜是第四纪晚期以来在活动挤压构造区域内吸收地壳缩短变形的主要地质构造之一,其是在挤压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构造系统,由多种活动构造变形组成。发生在挤压构造区的大地震可以使褶皱相关断层、褶皱陡坎、翼部地形倾斜和地质体缩短等发生同震破裂或地面倾斜,进而引发严重的地震地质灾害,从理论研究和工程抗震两方面均需重视。因此,文章立足现有的逆断层相关褶皱、褶皱侧向扩展等理论,通过典型的主逆冲断层、反冲断层、弯矩断层、弯滑断层、共轭剪切断层和褶皱陡坎等实例,探讨了与褶皱相关的同震活动构造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作用。研究认为,在强震导致的活动背斜地壳缩短、垂向隆升和侧向扩展过程中,背斜两翼和倾伏端的地面掀斜对重大工程建筑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同时,区域地壳缩短引发的弯曲变形给跨越活动背斜的重大线状工程造成的潜在地震危险和诱发的地质灾害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相关断层 褶皱陡坎 褶皱生长 侧向扩展 地震地质灾害
下载PDF
随机轮载下钢桥面顶板与纵肋焊缝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研究
6
作者 鲁乃唯 刘静 +1 位作者 王凯 王鸿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车辆轮迹横向分布是钢桥面板焊缝处产生随机应力谱的一项关键因素,加之焊接缺陷形态的随机性,诱发钢桥面板疲劳裂纹随机扩展行为。为了研究钢桥面顶板焊缝处疲劳裂纹的随机扩展特性,基于断裂力学理论与扩展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轮迹横向分... 车辆轮迹横向分布是钢桥面板焊缝处产生随机应力谱的一项关键因素,加之焊接缺陷形态的随机性,诱发钢桥面板疲劳裂纹随机扩展行为。为了研究钢桥面顶板焊缝处疲劳裂纹的随机扩展特性,基于断裂力学理论与扩展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轮迹横向分布对钢桥面板顶板焊根和焊趾等效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揭示了轮迹横向分布离散度、初始裂纹深度和初始裂纹形态比对焊缝处疲劳裂纹随机扩展路径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轮载中心处于U肋正上方中心和焊缝中心位置分别为顶板焊趾和焊根的最不利横向加载工况;车辆轮迹横向分布对顶板焊根和顶板焊趾疲劳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影响差异显著,顶板焊根最大等效应力强度因子为85.99 MPa·mm^(1/2),比顶板焊趾增加了6.72%;轮迹横向分布离散度和初始裂纹深度与钢桥面板焊缝处疲劳裂纹随机扩展路径分布离散程度成正相关,初始裂纹形态比与其成负相关;焊缝细节初始裂纹深度越大,车辆荷载对其横向影响范围越大;焊缝细节初始裂纹形态比越大,车辆荷载对其横向影响范围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桥面板 扩展有限元 随机扩展路径 轮迹横向分布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纵向单裂隙分布位置对洞室围岩失稳特征影响试验研究
7
作者 胡宝文 宋金科 +3 位作者 李雪迎 刘会欣 栾亚伟 南博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19,共5页
为研究纵向裂隙分布位置对洞室围岩失稳特征的影响规律,通过无预制裂隙洞室模型及含不同位置预制裂隙洞室模型双轴加载试验,结合数字图像技术(DIC)对比分析了洞室模型宏观力学参数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随侧压力系数(λ)增大,洞室... 为研究纵向裂隙分布位置对洞室围岩失稳特征的影响规律,通过无预制裂隙洞室模型及含不同位置预制裂隙洞室模型双轴加载试验,结合数字图像技术(DIC)对比分析了洞室模型宏观力学参数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随侧压力系数(λ)增大,洞室模型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λ=1时达到最大值,弹性模量与之相反,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从破坏模式来看,λ<1时,洞室破坏模式主要由张拉破坏逐渐转为拉剪复合破坏,裂隙位于拱顶,底板破坏明显,而裂隙位于直墙和底脚处,拱顶及底脚均破坏严重,随λ增大,λ≥1时,模型破坏以张拉裂纹为主,相比其他两个位置的裂隙,裂隙位于直墙,洞室稳定性最差;在相同λ下,高应变集中区会随裂隙位置改变而发生转移,但高应变区主要集中在预制裂隙端及洞室两底脚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压力系数 数字图像技术 裂纹扩展 纵向单裂隙分布位置 起裂应力水平
下载PDF
主藕、整藕和子藕作种的繁殖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双梅 李峰 +1 位作者 黄新芳 柯卫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17,共3页
研究了主藕、整藕、子藕3种繁殖方式对莲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繁殖方式对莲的生长影响不大,但以子藕作种,植株前期和中期生长最快。3种繁殖方式莲的生长动态表现为:6月中旬以前,浮叶变化幅度不大,立叶缓慢增长,6月中旬至7月中... 研究了主藕、整藕、子藕3种繁殖方式对莲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繁殖方式对莲的生长影响不大,但以子藕作种,植株前期和中期生长最快。3种繁殖方式莲的生长动态表现为:6月中旬以前,浮叶变化幅度不大,立叶缓慢增长,6月中旬至7月中旬,浮叶和立叶都快速增长,立叶于8月上旬达最大值,比浮叶晚15~20d左右,立叶整个生长动态呈S型曲线变化。3种繁殖方式均不影响莲藕的熟性,对地下茎(藕)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皆可用作繁殖,其中以子藕作种用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主藕 整藕 子藕 繁殖方式 生长发育 种子
下载PDF
祁连山北缘玉门砾岩的磁性地层年代与褶皱过程 被引量:32
9
作者 陈杰 K. H. Wyrwoll +3 位作者 卢演俦 B. Krapez 万景林 刘进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31,共12页
在我国西部致使玉门砾岩强烈褶皱变形的构造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中重要的一幕。祁连山北缘老君庙逆断裂-褶皱带前翼发育的生长地层为认识玉门砾岩褶皱的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通过对这套生长地层及其内部渐进不整合几何形态和结构的详细... 在我国西部致使玉门砾岩强烈褶皱变形的构造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中重要的一幕。祁连山北缘老君庙逆断裂-褶皱带前翼发育的生长地层为认识玉门砾岩褶皱的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通过对这套生长地层及其内部渐进不整合几何形态和结构的详细填图以及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认为玉门砾岩的底界具有穿时性,其年龄可能由东南向西北变小,其底界年龄在牛胳套剖面约4Ma,在青草湾西剖面约3.55Ma。玉门砾岩的褶皱变形在牛胳套剖面起始于约3Ma,沉积速率由约260m/Ma变为170m/Ma,在青草湾西剖面起始于约1.2Ma。结合构造变形的样式、强度及侵蚀程度推断老君庙逆断裂-褶皱带是以约7.8km/Ma的速率由东南向西北侧向扩展生长的。发育在背斜前翼的多个退覆-超覆生长楔表明玉门砾岩的褶皱变形由3—4个活跃期和平静期组成。这反映了祁连山及其北部前陆盆地内褶皱逆冲席体向前陆方向的不断扩展生长过程,但并不能简单地以此作为整个祁连山或青藏高原多次垂直隆升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玉门砾岩 磁性地层 生长褶皱 生长地层 侧向扩展
下载PDF
利用变形河流阶地限定帕米尔北缘木什背斜的缩短、隆升和侧向扩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涛 陈杰 +3 位作者 肖伟鹏 Burbank D W 黄明达 Thompson J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8-322,共15页
位于帕米尔前缘逆冲推覆体(Pamir Front Thrust,PFT)东端的木什滑脱背斜,是帕米尔弧形推覆构造带最前缘和最新的变形带。对地形横剖面、纵剖面和水系发育特征的分析表明,木什背斜总体上具有由西向东扩展生长的特征。在背斜核部及北翼发... 位于帕米尔前缘逆冲推覆体(Pamir Front Thrust,PFT)东端的木什滑脱背斜,是帕米尔弧形推覆构造带最前缘和最新的变形带。对地形横剖面、纵剖面和水系发育特征的分析表明,木什背斜总体上具有由西向东扩展生长的特征。在背斜核部及北翼发育数级开阔平坦的沿轴向展布的河流阶地,阶地可划分为4期。利用阶地堆积细颗粒石英光释光测年获得阶地面T2a、T3和T4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5.8±2.40)ka、(55.1±10.3)ka、(131.4±23.9)ka。伴随背斜的生长扩展,河流阶地面发生了横向和纵向掀斜,并形成断层陡坎和褶皱陡坎。木什背斜晚第四纪的缩短和隆升主要是通过褶皱翼旋转机制进行的,估算其最小缩短速率为(1.6±0.3)mm/a,最小隆升速率为(1.9±0.3)mm/a。与此同时,沿轴向背斜发生了向东的侧向迁移和旋转。根据背斜垂直隆升与侧向扩展之间的关系,估算背斜在131~16ka期间向东的侧向迁移扩展速率较快,为(14.6±3.6)mm/a;自16ka至今,侧向迁移扩展速率迅速减小至(1.7±0.3)mm/a,背斜向东的迁移扩展可能已基本停止,而以侧向旋转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 木什背斜 晚第四纪 河流阶地 褶皱生长 侧向扩展
下载PDF
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陆顺教 易双双 +3 位作者 任羽 冷青云 黄少华 杨光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36-1441,共6页
【目的】建立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组培快繁体系,为秋石斛的快速繁殖及其杂交育种后代优良单株扩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秋石斛红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接种于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进行不同激素组合处理,探讨固体培养基... 【目的】建立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组培快繁体系,为秋石斛的快速繁殖及其杂交育种后代优良单株扩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秋石斛红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接种于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进行不同激素组合处理,探讨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及不同激素处理对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的组培效果。【结果】在芽的诱导中,诱导率随6-BA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当6-BA为3.0 mg/L、NAA浓度为0.1 mg/L时诱导效果最佳,其成活率、诱导出芽率分别为91.11%和85.19%。在芽增殖培养中,增殖效率随6-BA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当6-BA浓度为2.0 mg/L时增殖效率最高,增殖倍数达4.75倍。在生根壮苗中,NAA的生根壮苗效果比IBA好,以0.7mg/L NAA生根壮苗效果最佳,生根率、根系数量及平均根系长度、株高、茎粗分别为97.32%、12.17条和3.50、4.18、0.41 cm。【结论】半固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适合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组培快繁。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在芽诱导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1 mg/L、芽增殖培养基MS+6-BA 2.0 mg/L+NAA 0.1 mg/L、生根壮苗培养基1/2MS+NAA 0.7 mg/L中进行组培快繁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石斛 侧芽 中部茎段 组培快繁 激素组合
下载PDF
和静逆断裂-褶皱带的第四纪构造地貌与侧向扩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伟亮 杨晓平 +1 位作者 李安 张玲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5-776,共12页
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北缘的和静逆断裂-褶皱带是天山地区的一个最新的变形带。通过对褶皱带西段夏尔木登背斜、哈尔莫顿背斜区遥感卫星影像(ETM+)和分辨率为25m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解译分析,并结合野外考察,对两个背斜的地形横剖... 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北缘的和静逆断裂-褶皱带是天山地区的一个最新的变形带。通过对褶皱带西段夏尔木登背斜、哈尔莫顿背斜区遥感卫星影像(ETM+)和分辨率为25m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解译分析,并结合野外考察,对两个背斜的地形横剖面、纵剖面,水系发育特征,两翼11个小型汇水盆地的水系密度、面积高度曲线和积分值分析表明,夏尔木登背斜和哈尔莫敦背斜在第四纪时期发生了隆升,而且夏尔木登背斜先于哈尔莫敦背斜开始隆升。夏尔木登背斜自中部向东西两侧扩展,哈尔莫敦背斜则自西向东扩展。第四纪构造活动是驱动横穿两个背斜的一系列河流向东迁移的驱动因素,并形成一系列自西向东谷底高程逐渐降低的风口。夏尔木登背斜两翼汇水盆地的河流水系密度自中部由5.37km-1分别向东西两侧降低到2.65km-1和3.07km-1,盆地内的冲沟坡度角也逐渐由中部向两侧变陡。而哈尔莫敦背斜表现出以垂向的构造隆起和向东的侧向生长为主的变形模式,水系密度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由3.87km-1降低到2.37km-1,冲沟坡度角由4°上升到6°,面积高度曲线由S形逐渐变为向上凸起,积分值也由0.45增加到0.76。此外,自西向东横穿背斜的11条地形横剖面指示了褶皱的高度由西向东逐渐递减,也证明了和静逆断裂-褶皱带整体自西向东的侧向扩展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褶皱隆升 侧向扩展 面积高度曲线 焉耆盆地 天山
下载PDF
滇桑(Morus yunnanensis)的组织培养繁殖 被引量:6
13
作者 曾其伟 张超 +3 位作者 陈泓宇 储一宁 向仲怀 何宁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滇桑(Morus yunnanensis)作为我国特有的桑树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价值。为了解决滇桑不易无性繁殖的难题,以从云南省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野生滇桑枝条上的侧芽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初步建立滇桑的快速... 滇桑(Morus yunnanensis)作为我国特有的桑树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价值。为了解决滇桑不易无性繁殖的难题,以从云南省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野生滇桑枝条上的侧芽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初步建立滇桑的快速繁殖技术体系。在MS培养基中添加2.0 mg/L 6-BA和0.2 mg/L NAA有利于侧芽的萌发;添加1.0 mg/L 6-BA能促进幼苗的生长;茎部木质化的幼苗在添加0.25 mg/L IBA和0.25 mg/L NAA以及0.4%活性炭的WPM培养基上能分化出健壮的根系并移栽成活。试验结果显示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大围山滇桑的组织培养繁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低浓度活性炭对滇桑组培幼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桑 无性繁殖 侧芽 组织培养 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活性炭
下载PDF
附生植物石斛的株丛生长及营养繁殖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明兴加 刘翔 +2 位作者 李博然 伍淳操 彭婷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7-804,共8页
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为兰科多年生附生性草本植物,特化的假鳞茎是其营养贮藏器官,通过假鳞茎可实现克隆生长。该研究以野外调查发现的石斛株丛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等级株丛假鳞茎合轴生长和高位腋芽的差异,分析高位株丛的定... 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为兰科多年生附生性草本植物,特化的假鳞茎是其营养贮藏器官,通过假鳞茎可实现克隆生长。该研究以野外调查发现的石斛株丛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等级株丛假鳞茎合轴生长和高位腋芽的差异,分析高位株丛的定植方式,探讨石斛株丛生长及营养繁殖对附生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显示:(1)石斛株丛的生长和扩大通过合轴生长的营养繁殖方式进行,假鳞茎基部具有2~3个储备芽,每年萌发1~2个新芽,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形成大小不一的株丛。(2)株丛具有典型的高位腋芽营养繁殖特性,且主要形成于假鳞茎密集和老根密布的大株丛。(3)高位株丛母茎一端附着于附主树种上,在母茎软化和高位株丛的重力作用下,缩短了高位株丛与附主的距离,使其根系能够触及附主,完成高位株丛的定植。研究表明,附生植物石斛通过假鳞茎合轴生长的营养繁殖方式来增强并延续株丛寿命,高位腋芽的频发是株丛假鳞茎对拥挤等逆境的响应,高位株丛的定植依赖于母茎,这也是石斛对附生环境的一种生态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附生植物 假鳞茎 合轴生长 高位腋芽 营养繁殖
下载PDF
京西北蔚县-广灵半地堑盆地南缘断裂带的断层生长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林 田勤俭 +1 位作者 李德文 张效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838,共11页
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高分辨率DEM三维分析、野外地质地貌调查以及探槽开挖等方法,对蔚县-广灵盆地南缘断裂带上多处断层生长发育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断层的生长发育主要发生在几何结构不规则的区段,亦即断层的生... 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高分辨率DEM三维分析、野外地质地貌调查以及探槽开挖等方法,对蔚县-广灵盆地南缘断裂带上多处断层生长发育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断层的生长发育主要发生在几何结构不规则的区段,亦即断层的生长是由其几何结构不规则性决定的。这种不规则性主要包括几何形态的不平滑性或不连续性。断层的生长发育具有一种"截弯取直"的趋势和效应,消除几何结构的不规则性,使断层变得更加平滑和连续,结果是降低了滑动面的粗糙程度,更加有利于盆地内半地堑地块沿滑动面进行下滑运动。此外,断层的生长发育受不规则形态的空间尺度的影响,"截弯取直"的程度随着不规则形态空间尺度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断层 断层生长发育 断层侧向生长 断层面粗糙度 截弯取直
下载PDF
库木库里背斜活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浩越 何宏林 +5 位作者 付碧宏 杨顺虎 白濱吉起 池田安隆 狩野谦一 越後智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共13页
库木库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与柴达木盆地一山之隔,是二者的过渡地带,也是高原主体部分向NE扩展的前缘地区;现今构造表现为被3条大型活动构造带(走滑的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逆冲的祁漫塔格褶皱逆冲系)所夹持。因此,该盆地对... 库木库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与柴达木盆地一山之隔,是二者的过渡地带,也是高原主体部分向NE扩展的前缘地区;现今构造表现为被3条大型活动构造带(走滑的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逆冲的祁漫塔格褶皱逆冲系)所夹持。因此,该盆地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北缘的构造活动性、活动历史,探讨高原的扩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库木库里盆地南、北两侧均发育活动性很强的大型走滑断裂,但是在盆地中央发育1条大型背斜,走向NWW-SEE,与祁漫塔格褶皱逆冲系和柴达木盆地内的褶皱构造走向一致,说明盆地目前遭受NNE向的挤压。通过对盆地地形横、纵剖面和阶地展布形态的分析,得出背斜有自西向东扩展变形的特征;野外调查和测年结果显示,背斜东段冰川融水形成了大型冰水扇,形成年龄为(87.09±2.31)^(102.4±3.7)ka,进而获得背斜东段自晚更新世以来平均隆升速率的最大值为(2.78±0.28)^(3.28±0.28)mm/a。库木库里盆地整体的活动性很强,在构造上与其北边的柴达木盆地类似,都受控于阿尔金断裂南侧的NNE向的区域挤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木库里背斜 侧向扩展 晚更新世 隆升速率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秋里塔格构造带水系形态与褶皱生长 被引量:7
17
作者 贺电 李江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4-1082,共9页
水系形态能够非常敏感的记录活动构造的演化过程,尤其对于褶皱横向生长的地区,常形成特征的水系形态。库车前陆冲断带发育平行于南天山造山带走向的褶皱带,并形成特征的水系形态。利用遥感影像、卫星照片、以及从数字高程数据中提取的... 水系形态能够非常敏感的记录活动构造的演化过程,尤其对于褶皱横向生长的地区,常形成特征的水系形态。库车前陆冲断带发育平行于南天山造山带走向的褶皱带,并形成特征的水系形态。利用遥感影像、卫星照片、以及从数字高程数据中提取的地貌和水系参数,对库车前陆冲断带秋里塔格构造带水系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库车前陆冲断带褶皱具有横向生长的演化特征,并识别出判别褶皱生长的5个水系形态标志。这些水系形态标志包括:不对称的水域形态,水系受到阻挡发生弯曲、捕获、并流现象,背斜脊部风口的形成以及高度依次降低排列,不对称的冲积扇体,被纵向河流分隔的两侧背斜的水系形态差异。褶皱的横向生长最终导致相互拼接形成更大规模的褶皱带,秋里塔格构造带正是由多条背斜的横向生长,并拼接而成现今延伸约300km的褶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水系形态 褶皱横向生长 褶皱拼接
下载PDF
‘夏日阳光’番茄侧芽离体培养快繁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赖呈纯 潘红 +2 位作者 范丽华 谢鸿根 黄贤贵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4期49-54,共6页
‘夏日阳光’番茄是近年来引进的高端品种,丰产性好、品质高,深受市场的青睐,但其种子为F1代杂种,价格昂贵,很难在市场上大面积推广。利用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夏日阳光’番茄种苗,是生产上推广该品种的一条可行途径。为快速建立... ‘夏日阳光’番茄是近年来引进的高端品种,丰产性好、品质高,深受市场的青睐,但其种子为F1代杂种,价格昂贵,很难在市场上大面积推广。利用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夏日阳光’番茄种苗,是生产上推广该品种的一条可行途径。为快速建立‘夏日阳光’番茄无菌株系以及获得其试管芽苗的高效增殖,以‘夏日阳光’番茄侧芽为材料,探讨其离体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1%Hg Cl2溶液(w/v)加2滴土温20消毒8 min的处理方式消毒后,培养在MS+0.1 mg/L BA+0.1 mg/L IBA培养基中,可以较快速地建立‘夏日阳光’番茄无菌株系,成苗率为46.7%;继代增殖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MS+0.5 mg/L BA+0.1 mg/L IBA,增殖系数可达4.3,并且芽苗生长健壮,为其种苗的规模化繁育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侧芽 外植体 增殖 快繁技术
下载PDF
青背竹芋的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燕 吕福堂 +1 位作者 张演义 张敏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4-206,共3页
以青背竹芋(Maranta arundinacea)的侧芽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手段进行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先用75%的酒精杀菌5 s,再用0.1%氯化汞杀菌10 min为宜;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6.0 mg/L+NAA 0.4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 以青背竹芋(Maranta arundinacea)的侧芽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手段进行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以先用75%的酒精杀菌5 s,再用0.1%氯化汞杀菌10 min为宜;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6.0 mg/L+NAA 0.4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背竹芋 侧芽 组织培养
下载PDF
重复使用运载器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段三维制导轨迹在线推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军 黄一敏 杨一栋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7,共7页
研究了重复使用运载器(RLV)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段(TAEM)三维制导轨迹在线推演算法。根据RLV当前动压、位置和航向,规划动压参考剖面和横侧向参考轨迹,采用基于高度的质点动力学方程在线推演出满足过载、动压约束以及终点动压、位置和航向... 研究了重复使用运载器(RLV)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段(TAEM)三维制导轨迹在线推演算法。根据RLV当前动压、位置和航向,规划动压参考剖面和横侧向参考轨迹,采用基于高度的质点动力学方程在线推演出满足过载、动压约束以及终点动压、位置和航向要求的三维轨迹。横侧向参考轨迹规划分为2个阶段,即消除横向位置误差兼顾减小纵向位置误差阶段和消除纵向位置误差阶段,提出了组合使用3种模态消除纵向位置误差的新方法。对于三维轨迹推演,提出了采用航迹倾斜角补偿法二次推演三维轨迹的新算法,修正终点位置误差超过自动着陆(ALI)容许范围的三维制导轨迹,使误差进入容许范围。仿真计算结果显示,该三维轨迹在线推演算法具有快速、准确、对初始点位置和航向分布鲁棒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重复使用运载器 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段 三维制导轨迹 在线推演 横侧向参考轨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