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sonographic identification of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anatomical variation in persistent meralgia paresthetica:A case report
1
作者 Hyeong-Woo Park Kyung-Suk Ji +2 位作者 Jun-Hyung Kim Li-Na Kim Kang-Wook H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31期7699-7705,共7页
BACKGROUND Meralgia paresthetica(MP)is an entrapment mononeuropathy of the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Although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in nerve tissues can be confirmed using ultrasonography,this is not ro... BACKGROUND Meralgia paresthetica(MP)is an entrapment mononeuropathy of the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LFCN).Although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in nerve tissues can be confirmed using ultrasonography,this is not routinely performed.CASE SUMMARY Herein,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52-year-old woman who developed MP after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al surgery.The patient was referred to our clinic from a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linic with symptoms of numbness and a tingling sensation in the left anterolateral thigh,which developed after surgery performed 5 mo earlier.Tests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disease status and determine the underlying causes.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 revealed an anatomical variation,where the left LFCN was entrapped within the inguinal ligament.This case suggests that performing 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in the lithotomy position could help prevent MP.CONCLUSION This case demonstrates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detecting anatomical variation and diagnosing persistent MP.Ultrasonography should be considered an adjunct to electromyography for optimal MP management.Further,this case would help other clinicians determine patient prognosis and decide on targeted treat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Anatomical variation Meralgia paresthetica Lithotomy position ULTRASONOGRAPHY Case report
下载PDF
Thirty-five cases of neuritis of lateral cutaneous nerve of thigh treated with centro-square needling combined with ginger moxibustion 被引量:4
2
作者 荆波雯 侯书伟 HU Jing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2年第4期53-55,共3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entro-square needling combined with ginger moxibustion on neuritis of lateral cutaneous nerve of thigh. Methods Centro-square needling combined with ginger moxibustion was...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entro-square needling combined with ginger moxibustion on neuritis of lateral cutaneous nerve of thigh. Methods Centro-square needling combined with ginger moxibustion was used in all the thirty-five cases. Ashi points, Xuèhǎi (血海 SP 10), Zúsānlǐ (足三里 ST 36), Yīnlíngquán (阴陵泉 SP 9) and Sānyīnjīao (三阴交 SP 6) on affected side were chosen. The treatment frequency was once a day, and a course was 2 weeks.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after 2 courses. Results 23 cases got cure, 7 cases were marked effective, 3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2 were failed in all the 35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3% (33/35). Conclusion The centro-square needling combined with ginger moxibustion has obvious effect on neuritis of lateral cutaneous nerve of thi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itis of lateral cutaneous nerve of thigh centro-square needling ginger moxibustion
原文传递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丛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髋部骨折手术效果观察
3
作者 项明琼 张敏 +3 位作者 陈昼琳 谢飞 田涛 杨志萍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1974-1978,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丛阻滞(PENGB)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LFCNB)用于髋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因髋部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患...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丛阻滞(PENGB)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LFCNB)用于髋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因髋部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神经阻滞组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体位摆放前30 min行PENGB及LFCNB,对照组于体位摆放前5 min静脉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0.1μg/kg。记录所有患者术前、神经阻滞后30 min或静脉用药后5 min、体位摆放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患者配合程度、术后6、12、24和48 h的VAS评分、术后6 h患侧下肢肌力、术前和术后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术中及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或静脉用药后,VAS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神经阻滞组优于对照组(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摆放体位时,神经阻滞组VAS评分和患者配合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6、12和24 h活动VAS评分及术后12、24 h的静息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 h患侧下肢肌力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及SAA均高于术前(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ENGB联合LFCNB可以有效减轻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提高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对术后患侧下肢肌力及炎症反应没有影响,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囊周围神经丛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髋部骨折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史家杰 权安京 郝丹宁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实际效果。方法围绕焦作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展开研究;在区间随机法辅助下对样本开展组别划分,对照...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实际效果。方法围绕焦作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展开研究;在区间随机法辅助下对样本开展组别划分,对照组(30例),术中单纯接受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30例)则采取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结果麻醉前两组平均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切皮10 min后两组两项指标均明显降低,研究组降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组间身体应激反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切皮10 min后两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研究组升高幅度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13.33%、23.33%;对照组、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有利于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稳定,且对术后苏醒、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负性影响,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镇痛中的应用
5
作者 徐佳 周红梅 胡立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平面内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6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组和L组,每组各30例。S组患者行经股神经短轴... 目的探讨超声平面内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6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组和L组,每组各30例。S组患者行经股神经短轴髂筋膜阻滞,L组患者行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比较神经阻滞前(T0)、神经阻滞后10min(T1)、2h(T2)、6h(T3)和12h(T4)两组患者的静态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动态NRS评分,各神经分支阻滞有效例数和神经阻滞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静态和动态NR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略有升高。L组患者T2、T3时点的静态和动态NRS评分均显著低于S组(P<0.05);L组患者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和闭孔神经阻滞有效例数均显著多于S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部麻醉药中毒、外周神经损伤、镇痛掩盖病情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可有效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早期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 髂筋膜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 闭孔神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淑娟 师高洋 孙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PENG联合LFCN阻滞,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镇痛效果、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小时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使用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48小时运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运动状态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阻滞即刻(T1)、阻滞30分钟(T1)(T2)、阻滞结束时(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入室时(T0)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R、MAP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但研究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采用超声引导下PENG联合LFCN阻滞,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镇痛泵使用次数,减轻术后运动状态疼痛,减轻应激反应,且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促进病人更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髋关节置换术 应激反应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
7
作者 李凯 刘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7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萍乡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萍乡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实施股神经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常规组采用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R时间、组间、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654,P时间=0.000,F_(组间)=8.975,P组间=0.000,F_(交互)=9.041,P_(交互)=0.000);两组MAP时间、组间、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231,P时间=0.000,F_(组间)=8.231,P组间=0.000,F_(交互)=8.635,P_(交互)=0.000);观察组安装假体时(T_(2))及拔除气管导管5 min(T_(3))的HR、MAP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VAS评分时间、组间、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432,P时间=0.000,F_(组间)=9.342,P组间=0.000,F_(交互)=8.321,P_(交互)=0.000);观察组术后3、9、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746)。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镇痛效果显著,降低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股神经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8
作者 柯琳 何婧婧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骨科就诊的100例老年危重症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骨科就诊的100例老年危重症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比较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即刻(T_(1))、麻醉后30 min(T_(2))、术毕即刻(T_(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T_(0)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3)时间的SBP、DBP、MA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时间点的去甲肾上腺素(NE)、丙二醛(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3)时间的NE、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用于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便于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危重症 下肢骨折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股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 安全性
下载PDF
超声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髌骨骨折患者阻滞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9
作者 李君 惠志成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讨超声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82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DBP、SBP麻醉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观察组DBP均低于T0、T4时,且T1时低于T3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观察组SBP均低于T0时,T2时低于T1、T4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BP、SBP组内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T0时,两组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T3、T4时,观察组DBP、S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4、6 h,两组VAS评分均高于术后2 h,且术后6 h高于术后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2、4、6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髌骨骨折患者中阻滞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疼痛较轻,且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应用前环皮下内固定支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练 林旭 +4 位作者 谭伦 吴超 钟泽莅 曾俊 胡海刚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目的 探讨骨盆前环皮下内固定支架(IN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近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且采用INFIX技术治疗的7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15~79岁,平均53.7岁;致伤原... 目的 探讨骨盆前环皮下内固定支架(IN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近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且采用INFIX技术治疗的7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15~79岁,平均53.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3例,高坠伤19例,摔伤5例,重物砸伤5例。骨盆骨折Tile分型:Tile B型57例(B1型6例、B2型29例、B3型22例),Tile C型15例(C1型7例、C2型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Majeed评分系统评价临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85 min,平均(45.8±15.2)min;术中出血量5~50 ml,平均(19.3±10.2)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2.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2.7周。其中4例发生畸形愈合;15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表现(7例经对症处理后自行恢复,6例取出内固定后恢复,2例末次随访时仍残留少许症状);1例麻醉恢复后出现单侧股神经麻痹症状,立即调整内固定位置后恢复正常;3例术后感染(2例伤口浅层感染,经加强换药等对症处理后治愈;1例发生深部感染,经清创及加强抗感染等处理后治愈);5例异位骨化;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内固定无菌性松动。末次随访时:Matta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97.2%(其中,优59例,良11例,可2例);Majeed临床功能评分结果为67~99分,平均(85.2±6.9)分,优43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4.6%。结论 IN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外观影响小,感染风险低等优点,但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等风险相对较高,需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微创手术 前环皮下内固定支架(INFIX) 并发症 股外侧皮神经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池张欢 项健雅 王均炉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15-222,共8页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手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FNF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手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FNF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行全身麻醉、研究组(30例)行全麻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生命体征、术后苏醒情况、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术后1 h、术后2 h、术后1 d及术后2 d的VAS评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对照组,切皮时(T1)、骨膜剥离时(T2)、术毕(T3)及拔出喉罩时(T4),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降低;拔管时间、麻醉苏醒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2 d及术后3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FNF手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可能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且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凯 吴克宏 +1 位作者 李苏苏 黄赛赛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2期1-4,9,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苏州平江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组(adductor canal blo...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苏州平江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组(adductor canal block combined with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block group,ACB+LFCNB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 group,LIA组),各49例。ACB+LFCNB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LIA组患者行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静止和活动状态下NRS评分、术后Bromage评分、PCIA按压次数、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补救镇痛及PONV发生率。结果静止状态下,ACB+LFCNB组术后8、12 h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L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1、2.441,P<0.05);活动状态下,ACB+LFCNB组术后12 h的NRS评分显著低于L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4,P<0.05)。ACB+LFCNB组术后2、8、12 h的Bromage评分显著均高于L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6、7.653、7.799,P<0.05)。ACB+LFCNB组PCI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均显著低于L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4,χ^(2)=8.827,P<0.05)。ACB+LFCNB组和LIA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分别为(10±2)、(8±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但可能会影响下肢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前臂内侧皮神经的超声表现及定量测量
13
作者 朱若瀚 赵莹 +3 位作者 李刚 武晓蓉 杨占君 贾建新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前臂内侧皮神经(MACN)的超声表现及定量测量。方法:用高频超声(HRUS)观察35例正常成人MACN形态,测量其主干、前支、后支的截面积(CSA)、杨氏模量(E)和剪切波速度(SWV)。分析性别、左右侧、年龄、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前臂内侧皮神经(MACN)的超声表现及定量测量。方法:用高频超声(HRUS)观察35例正常成人MACN形态,测量其主干、前支、后支的截面积(CSA)、杨氏模量(E)和剪切波速度(SWV)。分析性别、左右侧、年龄、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MI)与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主干显示率92.86%,前支、后支显示率100%。主干、前支、后支的CSA分别为(6.15±1.29)mm^(2)、(3.21±1.08)mm^(2)、(2.61±0.99)mm^(2);E值分别为(28.34±9.58)kPa、(27.43±11.21)kPa、(27.42±7.00)kPa;SWV分别为(2.97±0.53)m/s、(2.92±0.59)m/s、(2.89±0.41)m/s。年龄与主干、前支各指标正相关;BMI与右主干、前支CSA、左后支E值、SWV正相关。左后支E值及SWV明显高于右侧。性别、身高、体重与各测量结果无相关。结论:HRUS可清楚显示并定量测量MACN,评估其病生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内侧皮神经 超声 截面积 剪切波速度 杨氏模量
下载PDF
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高龄和危重症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忠锋 王翠芳 +2 位作者 王昭君 勇梅杰 吴其瑾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高龄和危重症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威海市立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危重症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目的:探讨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高龄和危重症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威海市立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危重症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实施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生命体征指标、神经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皮前后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高龄危重症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能稳定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延长神经阻滞时间,有利于提升术后镇痛作用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下载PDF
全麻联合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分析
15
作者 赵冰雪 张芳芳 宋昱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1期160-162,166,共4页
目的针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全麻联合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技术,研究术后苏醒时间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5月—2023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目的针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全麻联合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技术,研究术后苏醒时间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5月—2023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实施全麻与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与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止血带应用时间、舒芬太尼的应用量、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研究组膝患者术中止血带应用时间(109.29±4.02)h、术后苏醒时间(13.54±1.24)min明显短于参照组,舒芬太尼应用量(0.55±0.05)μg/kg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9、17.591、6.325,P<0.05)。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全麻联合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联合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膝关节置换手术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田万成 宋一平 岳素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下l/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 目的: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下l/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皮支6~11支,外径(0.7±0.3)mrn;掌浅支皮支2~6支,外径(0.5±0.3)mm;桡骨茎突返支皮支1~2支,外径(0.8±0.1)mm;鼻烟壶皮支1~2支,外径(0.6±0.2)mm.在桡骨茎突上8.0~15.0 cm之间,桡动脉肌间隙骨皮支1~3支,外径(1.1±0.2)mm,骨膜支分布桡骨体部中下段的裸露区,皮支外径(0.8±0.2)mm.上述穿支血管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头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桡动脉皮支为蒂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远处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外侧皮神经 头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复合瓣
下载PDF
股外侧皮神经的形态特点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8
17
作者 唐举玉 李康华 +3 位作者 任家伍 刘俊 谢松林 宋达疆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原因,改进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和感觉重建方法。方法:选择21个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观察其走行、分布、形态及变异情况;分别测量股外侧皮神经发出后支、前支平面至髂前上棘的距离,...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原因,改进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和感觉重建方法。方法:选择21个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股外侧皮神经,观察其走行、分布、形态及变异情况;分别测量股外侧皮神经发出后支、前支平面至髂前上棘的距离,以及股外侧皮神经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及其发出后支、前支后各平面的外径。结果:股外侧皮神经于髂前上棘下4.8(0~16.9)cm和14.2(6.7~24.1)cm发出后支和前支。股外侧皮神经存在6种分支类型,即普通三支型(9/21)、高位后支型(5/21)、后支缺如型(3/21)、前支缺如型(1/21)、纤细型(2/21)和缺如型(1/21)。股外侧皮神经截面多呈扁圆形,其主干在腹股沟韧带下缘穿出点横径为2.68(1.18~4.52)mm,发出后支后为2.18(0.80~4.10)mm,发出前支后为1.63(0.44~2.60)mm。结论:股外侧皮神经后支的变异是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感觉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于股前外侧中下2/3区域设计皮瓣,选择其主干或发出前支以近节段吻合,可望改善股前外侧皮瓣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 显微解剖 感觉重建
下载PDF
以前臂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芮永军 徐建光 顾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通过对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与皮肤血供关系,与前臂主要浅表静脉关系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2侧,从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对前臂皮神经及营... 目的:通过对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与皮肤血供关系,与前臂主要浅表静脉关系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设计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2侧,从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对前臂皮神经及营养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外径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皮神经都有营养血管伴行,此营养血管来源于前臂知名血管的肌间隙、肌肉穿支或直接皮支;前臂皮神经的营养血管既营养神经,同时也沿途发出许多细小的分支营养皮肤;营养神经的穿支或皮支血管在穿出深筋膜部位经统计处理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以前臂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供可靠,静脉回流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皮神经 营养血管 前臂 解剖学
下载PDF
跗外侧动脉皮瓣移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被引量:16
19
作者 胡勇 王增涛 +3 位作者 李淑媛 孙文海 许庆家 魏宝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跗外侧动脉皮瓣移植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足背外侧设计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皮瓣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在足部与跖底神经吻合,手部动脉与桡动脉浅支吻合,神经... 目的探讨跗外侧动脉皮瓣移植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足背外侧设计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支穿出点为中心的逆行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皮瓣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在足部与跖底神经吻合,手部动脉与桡动脉浅支吻合,神经与桡神经浅支吻合,足外侧供区用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手术时间:带蒂皮瓣转移85~240min,平均160min;游离皮瓣185~425min,平均430min。术后51例皮瓣全部成活。35例随访8~36个月,平均19个月,跗外侧动脉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感觉、外形良好,不需要二期整形。结论跗外侧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皮瓣薄、有神经支配、解剖位置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外侧动脉 皮神经 皮瓣 移植 皮肤缺损
下载PDF
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胜华 谭建国 +3 位作者 唐茂林 向宇燕 曾效恒 王泽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巨微解剖、全身动脉放射显影及电脑图像分析技术 ,解剖观察了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与分布情况。结果 :腓肠外侧皮神经于腓骨头上方 ( 7.... 目的 :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巨微解剖、全身动脉放射显影及电脑图像分析技术 ,解剖观察了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与分布情况。结果 :腓肠外侧皮神经于腓骨头上方 ( 7.1± 1.3 )cm ,中线外侧 ( 1.8± 0 .6)cm起自腓总神经 ,分支分布于小腿后外侧上 2 /3部 ,末端与腓肠内侧皮神经相吻合。其营养动脉主要为窝外侧皮动脉 ,于腓骨头水平面上方 ( 4 .6± 2 .3 )cm处发自动脉 ,并于腓骨头上 ( 4 .6± 1.2 )cm ,中线外侧 ( 2 .1± 0 .5 )cm处开始伴行腓肠外侧皮神经下降 ,下端主要与腓动脉穿支吻合 ,形成一营养血管链。结论 :以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链为蒂可以设计近端或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外侧皮神经 腘窝外侧皮动脉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显微外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