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定流量与毛管位置对纽扣式滴头堵塞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1
作者 喻黎明 曹丽 +3 位作者 李娜 伍大利 黄国安 陈祖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23-131,共9页
为探究引用高含沙水滴灌时额定流量与毛管位置对纽扣式滴头堵塞风险的影响及相应机理,该研究对3种不同额定流量(2、4、8 L/h)的纽扣式滴头按照不同的毛管安装位置(毛管进水口处的支管长度分别为w、2w、3w,毛管间距w=204 mm;依次为内侧... 为探究引用高含沙水滴灌时额定流量与毛管位置对纽扣式滴头堵塞风险的影响及相应机理,该研究对3种不同额定流量(2、4、8 L/h)的纽扣式滴头按照不同的毛管安装位置(毛管进水口处的支管长度分别为w、2w、3w,毛管间距w=204 mm;依次为内侧、中间和外侧)进行浑水堵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滴头额定流量与毛管位置会影响毛管与支管内的断面平均流速,从而对管中沉积泥沙的起动产生影响,影响滴头堵塞进程。额定流量为4 L/h的滴头,其平均相对流量和灌水均匀度系数下降速率最慢,即抗堵塞性能最优,且其有效灌水次数最多,平均使用寿命比2和8 L/h的滴头分别提高了11.84%和49.11%。滴头额定流量越小,毛管位置对滴头使用寿命影响越明显,其毛管内滞留泥沙质量越大、沉积的大颗粒泥沙占比越多,大颗粒泥沙相对小颗粒泥沙更容易被滞留在毛管中。滴头额定流量越大、在单根毛管上的安装位置越靠近前段,其排出的泥沙粒径越大。毛管中沉积泥沙的起动是导致大流量滴头更快堵塞的主要原因。试验为滴灌系统堵塞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为实际应用中滴头额定流量的选用与滴头堵塞的预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额定流量 毛管位置 纽扣式滴头 泥沙起动 系统寿命
下载PDF
江苏某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艺设计总结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瑞 张云霞 赖参森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9期216-219,M0018,共5页
江苏某乡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由5000 m3/d提高到2万m3/d,出水水质主要针对TN和NH3-N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提高到《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 江苏某乡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由5000 m3/d提高到2万m3/d,出水水质主要针对TN和NH3-N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提高到《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18)太湖地区其他地区排放限值。由于用地限制、脱氮标准提高及扩建,生化段新建和改造采用多模式AAO工艺,并将现状三沟氧化沟改造为AAO,实现扩容目标;深度处理段采用混合、波形板絮凝、侧向流斜板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实现TP和SS达标。该工艺土地利用率高、运行稳定、处理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适合用于乡镇级别污水处理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标扩建 多模式AAO 波形板絮凝 侧向流斜板沉淀 纤维转盘滤池
下载PDF
弯道悬沙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武彩萍 吴国英 +1 位作者 郭慧敏 勾兆莉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70,共5页
本文重点研究弯道悬沙水流的水力特征和泥沙特征变化以及弯道半径对其影响。试验表明,弯道悬沙水流水面横比降与清水相比略有差异,悬沙水流较清水时弯道水面横比降小,弯道半径越大,差异越小。水流入弯道后,水流流速、水流含沙量以及悬... 本文重点研究弯道悬沙水流的水力特征和泥沙特征变化以及弯道半径对其影响。试验表明,弯道悬沙水流水面横比降与清水相比略有差异,悬沙水流较清水时弯道水面横比降小,弯道半径越大,差异越小。水流入弯道后,水流流速、水流含沙量以及悬沙粒径均进行了重分布。弯道凹凸岸最大流速调整位置随弯道半径的减小而下移。弯道内凸岸含沙量逐渐增加,悬沙粒径也逐渐增粗,在弯道末端断面,凸岸含沙量与凹岸含沙量比值达到最大值,相应凸岸悬沙中值粒径与凹岸悬沙中值粒径比值也达到最大。弯道半径不同,泥沙在横向调整程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水流 横比降 悬移质 环流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气浮与沉淀填料装置在新型气浮沉淀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克非 孙志民 +2 位作者 白雪原 于宝忠 孙志忠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37,共3页
气浮与沉淀填料装置采用连接杆件将平直薄板(pp板)即斜板连接、组合在一起,能够进行侧向流斜板沉淀,也能够进行上向流或下向流斜板沉淀。特别是在浮沉池中能够进行气浮—沉淀固液分离,确保实现在一个构筑物内很好地切换运行气浮与沉淀... 气浮与沉淀填料装置采用连接杆件将平直薄板(pp板)即斜板连接、组合在一起,能够进行侧向流斜板沉淀,也能够进行上向流或下向流斜板沉淀。特别是在浮沉池中能够进行气浮—沉淀固液分离,确保实现在一个构筑物内很好地切换运行气浮与沉淀两种水处理工艺,使这两种工艺都能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吉林省舒兰市吉舒炮台山水厂扩建工程采用气浮与沉淀填料装置,应用新型气浮—沉淀固液分离工艺新建气浮沉淀池,实际运行处理效果良好,出厂水质可以达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与沉淀填料装置 新型气浮-沉淀固液分离工艺 侧向流斜板沉淀池
下载PDF
横向槽沟内泥沙淤积与水平轴环流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夏军强 谈广鸣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1-56,共6页
本文建立了剖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采用贴体坐标及有限差分方法,用流函数涡量为变量的零方程紊流模型求解流速场,用剖面二维悬移质扩散方程求解浓度场.对横向槽沟内泥沙淤积与水平轴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槽沟内泥沙淤... 本文建立了剖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采用贴体坐标及有限差分方法,用流函数涡量为变量的零方程紊流模型求解流速场,用剖面二维悬移质扩散方程求解浓度场.对横向槽沟内泥沙淤积与水平轴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槽沟内泥沙淤积与水平轴环流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槽沟 流函数-涡量 水平轴环流 泥沙淤积
下载PDF
弯曲复式河槽水流泥沙因子的横向分布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明武 彭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滩槽水沙交换的强度和模式明显有别于顺直河道情况,其研究内容相对复杂。目前,对弯曲河道水沙输移规律尚缺乏较系统的研究。将SHIONO&KNIGHT方法拓展应用到弯曲复式河槽中研究弯曲河道的水沙因子的横向分布规律... 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滩槽水沙交换的强度和模式明显有别于顺直河道情况,其研究内容相对复杂。目前,对弯曲河道水沙输移规律尚缺乏较系统的研究。将SHIONO&KNIGHT方法拓展应用到弯曲复式河槽中研究弯曲河道的水沙因子的横向分布规律,从考虑侧向二次流惯性力和河道弯曲程度的动量方程出发,对水流微小控制体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复式断面流速横向分布模型,得到了复式断面流速和挟沙力的横向分布规律,最后论证了不同弯道曲率对复式河道水流泥沙因子横向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复式河槽 横向分布模型 水流泥沙因子 SHIONO&KNIGHT方法 漫滩水流
下载PDF
明渠岸边侧向取水的“取水角效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帆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3-50,73,共9页
从理论分析、水槽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等多方面、多角度,对明渠岸边侧向取水的“取水角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取水角效应”指取水角度的改变对取水门附近水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取水角度的大小对取水口近区水域的水流结构影... 从理论分析、水槽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等多方面、多角度,对明渠岸边侧向取水的“取水角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取水角效应”指取水角度的改变对取水门附近水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取水角度的大小对取水口近区水域的水流结构影响非常显著。在30°~90°的范围内,取水角度越小,口门断面处的流速分布越均匀,口门上游主槽内的相对分流宽度越小,分槽断面内的净进流宽度越大,取水近区的流线越为平顺,取水口的取水防沙条件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水角效应 无坝侧向引水 取水防沙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浓度调沙是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4
8
作者 夏迈定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4,共4页
在浅析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原因的基础上,指出高浓度调沙是减缓下游河道淤积的有效途径。为实现高浓度调沙,小浪底水库应该采用“蓄浑排清,清水刷槽;加沙造浓,高浓度输沙”的调水调沙方式,并通过“横向冲蚀”技术,来源源不断地形成高含沙... 在浅析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原因的基础上,指出高浓度调沙是减缓下游河道淤积的有效途径。为实现高浓度调沙,小浪底水库应该采用“蓄浑排清,清水刷槽;加沙造浓,高浓度输沙”的调水调沙方式,并通过“横向冲蚀”技术,来源源不断地形成高含沙水流出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调沙 水库 黄河 河道淤积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数学模型和初步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志勇 曾庆华 周文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1-62,共12页
以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特性为基础,提出了漫滩水沙运动及水沙交换的处理方法,探讨了冲淤量沿河宽分布的准二维计算方法,分析了河床横向变化及其对纵向输沙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模拟方法,在已用实测资料对这几项研究率定的基础上,建... 以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特性为基础,提出了漫滩水沙运动及水沙交换的处理方法,探讨了冲淤量沿河宽分布的准二维计算方法,分析了河床横向变化及其对纵向输沙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模拟方法,在已用实测资料对这几项研究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下游的准二维数学模型,并用黄河1969—1978年实测资料进行了验算,验证成果表明,计算与实测基本一致,最后计算和比较了不同来水来沙方案对下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河床演变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