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
1
作者 张磊 王宏 +2 位作者 张小伟 孟位明 赵志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295-2299,共5页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检测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足功能、跟骨解剖结构、骨代谢、炎性因子、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组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P1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环磷酰胺(CTX)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 2组CRP、IL-6、MDA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跗骨窦小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理想,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炎症及应激反应,且可促进术后足功能、骨代谢恢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足功能 跗骨窦小切口 经外侧“L”形切口术
下载PDF
经颈侧方入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王涛 要巍 +2 位作者 赵晶斌 魏温涛 倪雅琼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9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经颈侧方入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单侧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样本纳入时间分组,其中2022年1—12月60例患... 目的:分析比较经颈侧方入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单侧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样本纳入时间分组,其中2022年1—12月60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2023年1—12月60例患者为研究组,实施经颈侧方入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创面美观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 d、3 d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创面美观满意度总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相比,对单侧甲状腺肿瘤患者实施经颈侧方入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进而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且术后创面美观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经颈侧方入路甲状腺小切口手术 传统甲状腺手术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侧颈入路小切口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肿瘤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陶永莉 李冬山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0期24-27,32,共5页
目的 对单侧甲状腺肿瘤行颈侧入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展开调查。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3年7月武威肿瘤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0例单侧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 目的 对单侧甲状腺肿瘤行颈侧入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展开调查。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3年7月武威肿瘤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0例单侧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行侧颈入路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甲状腺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水平优于手术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2.86%(8/35)低于对照组的5.7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单侧甲状腺肿瘤患者行侧颈入路小切口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控制炎症指标;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甲状腺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甲状腺肿瘤 侧颈入路 小切口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成 刘华 +1 位作者 刘博 袁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1期3937-3940,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02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1...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02例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研究组接受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前准备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1 d、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3%)低于对照组(49.02%),且研究组躯干皮肤发生率、头皮(头钉)发生率、颈肩部疼痛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与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均较好,但后者可有效减少术前准备时间与手术时间,并降低体位相关并发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传统侧卧位乙状窦后直切口入路 平卧位耳后小切口手术入路
下载PDF
经胸壁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在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5
作者 陈建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壁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在良性甲状腺肿瘤(T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0例良性T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低位小切口TT切除术... 目的探讨经胸壁入路腔镜辅助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在良性甲状腺肿瘤(T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0例良性T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低位小切口TT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胸壁入路腔镜辅助TT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甲状腺功能、应激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4.24±5.36)min,长于对照组的(72.41±5.27)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5.96±1.47)mL、(55.41±5.13)mL,均少于对照组的(21.52±2.35)mL、(75.69±6.14)mL,切口长度为(2.24±0.35)cm,短于对照组的(4.15±0.49)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为(3.05±0.32)mU/L,低于对照组的(4.18±0.41)mU/L,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分别为(18.02±1.32)pmol/L、(5.24±0.88)p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16.45±1.23)pmol/L、(4.43±0.61)p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质醇、去甲肾上腺未水平分别为(173.59±13.74)μg/L、(205.14±20.58)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02.25±15.75)μg/L、(227.43±22.84)n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壁入路腔镜辅助TT切除术治疗良性TT效果更佳,可减轻手术创伤,保护甲状腺功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甲状腺肿瘤 经胸壁入路 低位小切口 手术情况 并发症
下载PDF
小切口小开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立新 王义亮 杨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209-2210,共2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小切口、小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32例患者,进行侧卧位、小切口、小开窗手术治疗,并按照改良MacNab法对所有纳入病例进行术后疗效评价,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显效:94例(40.5%)... 目的探讨侧卧位、小切口、小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32例患者,进行侧卧位、小切口、小开窗手术治疗,并按照改良MacNab法对所有纳入病例进行术后疗效评价,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显效:94例(40.5%),有效127例(54.7%),总有效率为95.3%;208例患者得到随访,腰腿及下肢疼痛复发24例(11.5%)。结论侧卧位、小切口、小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远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侧卧位 小切口 小开窗
下载PDF
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2
7
作者 关智宇 冯殿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6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均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将患... 目的观察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均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术期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1.3±9.7)比(88.2±10.1)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14.8±102.5)mL]、术后引流量[](129.1±25.4)mL]少于对照组[(540.4±108.8)、(346.4±33.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25.45±7.13)比(26.83±6.62)分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f(89.42±6.28)分]高于对照组【(81.41±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9.38%、15.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较优,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常规切口 后外侧入路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俞泳 张蕾 +1 位作者 何成奇 王立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4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跟骨宽度、Bolher角、跟骨长度、Gissane角、疼痛应激[P物质(SP)、神经肽Y(NPY)]和炎症应激[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水平、并发症、术后2年足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分别为(41.03±6.85)min、(5.78±1.26)d、(12.55±3.93)d、(10.05±2.76)d、(4.25±0.82)mm,均短于对照组的(68.54±15.27)min、(7.85±2.40)d、(24.24±4.56)d、(16.29±5.34)d、(15.74±1.59)mm,术中失血量为(45.49±15.03)ml,低于对照组的(86.97±22.1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跟骨宽度为(27.59±2.46)mm,低于对照组的(30.11±2.23)mm,Bolher角、跟骨长度、Gissane角分别为(34.04±5.19)°、(74.08±6.40)mm、(119.44±8.01)°,高于对照组的(31.25±4.08)°、(71.11±5.06)mm、(112.37±6.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SP、NPY、IL-1β、TNF-α分别为(5.65±0.86)μg/ml、(169.87±15.03)pg/ml、(4.39±0.25)μg/L、(10.02±0.87)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14±1.29)μg/ml、(185.49±13.35)pg/ml、(5.57±0.34)μg/L、(13.49±0.6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13%,1/47)与对照组(8.51%,4/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的足功能优良率(95.45%,42/44)与对照组(97.62%,41/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加快切口愈合和术后恢复,减轻围手术期疼痛和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 经跗骨窦小 切口入路 功能恢复 炎症应激 疼痛应激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比 被引量:5
9
作者 安佰京 姜川 王振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5月武警总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5月武警总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①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②两组术前与术后3月Harris评分。③两组术后首次双拐行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结果①两组切口长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有差异(P〈0.05)。②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首次双拐行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直接前入路手术创伤小,在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Harris评分上明显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小切口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10
作者 徐振文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7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采取关节外侧小切口术式治疗,对照组行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手术...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采取关节外侧小切口术式治疗,对照组行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hner-Wruh评分优良率高达92.5%,优于对照组优良率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观察组4例(10%)不良反应,对照组11例(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应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术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关节外侧小切口 肱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直接前方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囊切除与保留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润华 尚希福 +1 位作者 廖中亚 王小合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5期650-655,共6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关节囊切除与保留的疗效。方法将患者根据住院号末位数奇偶性分为切除关节囊组(57例)和保留关节囊组(5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主要并发症、Har...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关节囊切除与保留的疗效。方法将患者根据住院号末位数奇偶性分为切除关节囊组(57例)和保留关节囊组(55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主要并发症、Harri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10.8±1.1)个月。手术时间切除关节囊组短于保留关节囊组(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除关节囊组短(少)于保留关节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切除关节囊组多于保留关节囊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输血及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患者。术后2周,Harris评分切除关节囊组高于保留关节囊组(P<0.05);VAS评分切除关节囊组明显低于保留关节囊组(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初次THA术中切除关节囊能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暴露清晰,疼痛程度轻,且不增加术后脱位发生。从近期的疗效看来,切除关节囊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侧卧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囊切除术 关节囊切开术
下载PDF
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智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切口组与常规切口组,各50例。小切口组采取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常规切口组采用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切口组与常规切口组,各50例。小切口组采取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常规切口组采用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及随访1、2、3年的Harris评分、功能性步态评价(functional gait assessment,FGA)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小切口组随访1、2、3年的FG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切口组(P<0.05)。小切口组随访1、2年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切口组(P<0.05)。小切口组随访1、2年的优良率为78%、84%高于常规切口组的58%、66%(P<0.05)。结论: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创伤小、术后切口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其早期髋关节功能优于常规切口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小切口 外侧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显 钟里军 +4 位作者 钟良寅 韦昭勇 邓军亮 严富群 谢小俐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0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传统外侧"L"型入路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40例行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采取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治疗... 目的:探讨传统外侧"L"型入路内固定与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40例行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采取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L"型入路内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跟骨长度、跟骨宽度、Bolher角、Gissane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跟骨宽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跟骨长度、Bolher角、Gissane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外侧"L"型入路内固定,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切口愈合时间短,加快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L”型入路内固定 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 跟骨骨折 手术情况 功能恢复 并发症
下载PDF
侧卧位肩峰下联合小切口治疗Neer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伟 陈小邦 +5 位作者 徐张彦 过家浩 周子文 许朝阳 李伟 李兵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7期1350-1354,共5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肩峰下联合小切口结合传统正骨手法复位与传统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治疗Neer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7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及体位的不同方式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侧卧位肩峰下联合小切口结合传统正骨手法复位与传统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治疗Neer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7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及体位的不同方式分为两组,沙滩椅位下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和侧卧位肩峰下联合小切口前外侧入路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前和术后1周、3月、6月的患肩ASEs、Constant-Murley 评分、活动范围和骨折愈合情况以评估患肩功能;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血常规(HGB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对两种手术入路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两组入路患者术后1周、3月和6月的ASEs和Constant-Murley 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01);相较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侧卧位肩峰下联合小切口入路的手术出血,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降低(P<0.001);术后血红蛋白的丢失量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腋神经损伤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侧卧位肩峰下联合小切口治疗Neer二、三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综合疗效更好,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肩峰下小切口入路 传统正骨手法 三角肌胸大肌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宝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0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30)和干预组(n=30)。传统组实施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干预组实施外侧扩... 目的探讨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30)和干预组(n=30)。传统组实施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干预组实施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年,两组功能恢复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Gissane角、B?hler角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实施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并发症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且远期稳定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外侧扩展入路 内侧小切口
下载PDF
改良外侧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寿龙 《智慧健康》 2018年第31期40-42,共3页
目的研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改良外侧小切口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8例患者参与实验观察,同时随机分配患者入组,Ⅰ组(n=29)采取标准后外侧Gibson入路,Ⅱ组(n=29)经改良外侧小切口... 目的研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改良外侧小切口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8例患者参与实验观察,同时随机分配患者入组,Ⅰ组(n=29)采取标准后外侧Gibson入路,Ⅱ组(n=29)经改良外侧小切口入路处理,分析评估两组手术入路的应用情况。结果两组在切口长度方面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Ⅰ、Ⅱ组术后6周的髋臼外展角依次是(43.8±4.52)°和(44.3±4.13)°,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髋臼前倾角依次是(18.8±5.14)°和(13.3±3.8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后6周的Harris与VAS评测结果均显著优于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4周Harris与VAS评测结果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改良外侧小切口入路对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切口较小、疼痛缓解较快,并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外侧小切口 入路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韦剑查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14期6-7,共2页
目的:探究骨关节内骨折实施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分别纳入3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外侧扩展入路阡加内... 目的:探究骨关节内骨折实施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64例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分别纳入3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外侧扩展入路阡加内侧小切口手术,对照组患者外侧L形切口手术,对比2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Bohler角为27.96°±2.32°,高于对照组的24.26°±2.03°(t=7.6852,P=0.0000),Gissane角为122.62°±3.49°,高于对照组的116.59°±3.18°(t=8.1776,P=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12%,低于对照组的18.75%(x^(2)=4.0100,P=0.0452),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96.87%,与观察组的93.75%无差异,x^(2)=0.3497,P=0.5542>0.05,统计学无分析意义。结论:骨关节内骨折实施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Bohler角和Gissane角,使关节更稳定,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扩展入路 内侧小切口 跟骨关节内骨折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24期2-4,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3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切口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前外侧入路切口,观察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小切... 目的:探讨和分析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3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切口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前外侧入路切口,观察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前髋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评分,同时其还具有微创功效,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郭鑫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基底节脑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43例,A组实施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B组实施骨瓣开颅术,对比两组... 目的:观察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基底节脑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43例,A组实施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B组实施骨瓣开颅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血肿清除率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肿清除率较B组血肿清除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mRS评分低于B组,A组SNSS评分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实施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 基底节脑出血 血肿清除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小切口后方入路和直接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比较
20
作者 贾建国 张胤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9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后方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上海瑞金医院骨科80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小切口后方入路手术,40例)和对照组(直接外侧入路手术,40例)。比较观... 目的探讨小切口后方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上海瑞金医院骨科80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小切口后方入路手术,40例)和对照组(直接外侧入路手术,40例)。比较观察两组基本治疗指标,随访评价两组术后疼痛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统计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髋关节复位与功能基本相当,均未见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10.2±0.6)cm短于对照组(13.7±1.2)cm,显性失血量(260±55)mL少于对照组(350±80)mL,术后24 h休息时NRS评分(1.8±0.4)分低于对照组(2.7±0.7)分,活动时NRS评分(3.3±1.2)分低于对照组(4.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2、9.425、3.062、3.145,P<0.05)。结论以小切口后方入路和直接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均效果确切、安全可行,其中前者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疼痛反应轻,利于早期康复,更具临床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后方入路 直接外侧入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