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卷流和复合卷流燃烧系统混合燃烧特性
1
作者 常江 李向荣 +3 位作者 刘洋 谢亮 陈彦林 刘栋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研究侧卷流燃烧系统(LSCS)和复合卷流燃烧系统(MSCS)对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单缸柴油机台架开展了LSCS和MSCS的燃烧性能试验,结合仿真分析,揭示了LSCS和MSCS的缸内油、气混合特性.结果表明:在小负荷和高过量空气系数φ_(a)下,M... 为研究侧卷流燃烧系统(LSCS)和复合卷流燃烧系统(MSCS)对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单缸柴油机台架开展了LSCS和MSCS的燃烧性能试验,结合仿真分析,揭示了LSCS和MSCS的缸内油、气混合特性.结果表明:在小负荷和高过量空气系数φ_(a)下,MSCS体现出较好的燃烧性能,相比于LSCS,其燃油消耗率最大降幅为3.6 g/(kW·h),碳烟排放最大降幅为0.13 g/(kW·h),燃烧持续期最大降幅为2.6°CA;但在大负荷和低φ_(a)下,LSCS体现出更好的燃烧性能,相比于MSCS,其燃油消耗率最大降幅为2.6 g/(kW·h),碳烟排放最大降幅为0.56 g/(kW·h),燃烧持续期最大降幅为2.8°CA.仿真结果表明:随负荷减小或φ_(a)增大,燃油射流贯穿能力减弱,复合卷流燃烧室的弧脊能更有效地提升油、气混合质量;随负荷增大或φ_(a)减小,燃油射流贯穿能力增强,复合卷流燃烧室的弧脊阻碍了燃油射流扩散,侧卷流燃烧室的分流造型能更显著地改善油、气混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式柴油机 侧卷流燃烧系统 复合卷流燃烧系统
下载PDF
燃烧室结构对中负荷反应活性控制压燃发动机影响的模拟研究
2
作者 郎茂春 苏岩 +3 位作者 王耀东 沈博 张玉林 钱丁超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36,共11页
通过机理耦合和自动优化构建了包含重质柴油成分的多组分汽油/柴油替代物反应机理。将机理与CONVERGE耦合,构建了包含原机omega型燃烧室系统(omega combustion system,OMECS)、分离式涡流燃烧室系统(separated swirl combustion system,... 通过机理耦合和自动优化构建了包含重质柴油成分的多组分汽油/柴油替代物反应机理。将机理与CONVERGE耦合,构建了包含原机omega型燃烧室系统(omega combustion system,OMECS)、分离式涡流燃烧室系统(separated swirl combustion system,SSCS)和横向涡流燃烧室系统(lateral swirl combustion system,LSCS)的三维计算模型,以研究不同燃烧室对中负荷大预混比例条件下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发动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OMECS燃烧室相比,SSCS和LSCS燃烧室的指示热效率分别提高了4.65%和3.51%,除NO_(x)外,其他排放物均有所降低。能量平衡分析和传热分析显示,传热损失、燃烧损失和排气损失降低;这表明新型燃烧室对RCCI燃烧模式的优化机制与对纯柴油燃烧模式不同。活塞壁面对柴油喷雾的引导效应不明显,但新型燃烧室独特的结构和缸内气流运动(例如SSCS燃烧室的分离燃烧室和LSCS燃烧室凸边两侧的小尺寸涡流等)对传热的削弱效应大于面容比和缸内温度增加对传热的增强效应。在所有的第二次喷射正时(start of injection,SOI)下,新型燃烧室的指示热效率均高于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机理 分离式涡流燃烧室系统 横向涡流燃烧室系统 能量平衡分析 传热分析
下载PDF
柴油机侧卷流燃烧系统的燃烧及排放性能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向荣 赵伟华 +3 位作者 苏立旺 杨伟 乔振扬 刘福水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7-304,共8页
柴油机侧卷流燃烧系统(LSCS)可以提高燃烧室的油气混合性能、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排放.通过CFD仿真分析了侧卷流燃烧系统对促进油气混合的作用机理.通过单缸机试验和仿真研究了燃油喷射角度和喷孔锥角对侧卷流燃烧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柴油机侧卷流燃烧系统(LSCS)可以提高燃烧室的油气混合性能、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排放.通过CFD仿真分析了侧卷流燃烧系统对促进油气混合的作用机理.通过单缸机试验和仿真研究了燃油喷射角度和喷孔锥角对侧卷流燃烧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油束正对分流造型尖端时,侧卷流燃烧系统取得最佳的性能.在单缸机上进行侧卷流燃烧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各试验工况下,侧卷流燃烧系统的燃油消耗率均比双卷流燃烧系统(DSCS)降低,燃油消耗率最大降幅为2%,左右;相对于燃油消耗率,侧卷流燃烧系统在排放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更为明显,与双卷流燃烧系统相比,在各工况下烟度的最大降幅为60%,左右.此外,侧卷流燃烧系统在较低的过量空气系数(1.3~1.6)下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侧卷流燃烧系统 燃烧 排放
下载PDF
柴油机侧卷流和ω燃烧系统性能试验与仿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金昊 李向荣 +3 位作者 魏福华 陈彦林 刘栋 常江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基于侧卷流燃烧系统(lateral-swirl combustion system,LSCS)良好的油气混合与燃烧效果,在多种实际工况下对侧卷流和ω燃烧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将两者的燃烧及排放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仿真研究揭示其工作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各... 基于侧卷流燃烧系统(lateral-swirl combustion system,LSCS)良好的油气混合与燃烧效果,在多种实际工况下对侧卷流和ω燃烧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将两者的燃烧及排放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仿真研究揭示其工作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各种工况下,相比ω燃烧系统,侧卷流燃烧系统的燃油消耗率和碳烟排放均降低,其中燃油消耗率最大降幅为3.83%,碳烟排放最大降幅为82.21%;侧卷流燃烧系统瞬时放热率大,缸压和缸内平均温度更高。仿真结果表明:侧卷流燃烧系统的分流造型及时将燃油导流向壁面两侧,避免了燃油在壁面的堆积,从而有利于充分利用燃烧室周向空气,提高混合燃烧性能,减少碳烟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侧卷流燃烧系统 ω燃烧系统 燃烧 排放 仿真
下载PDF
弱旋流对LPP燃烧室下游流场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桂韬 房人麟 +1 位作者 邓远灏 徐华胜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8,共5页
为了解弱旋流燃烧下游的流场特性及其对贫油预混预蒸发(LPP)燃烧室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6种不同旋流器流道特征的弱旋流燃烧室三维冷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流器流道特征对下游流场特性产生较大影响,不同叶片通道的旋流... 为了解弱旋流燃烧下游的流场特性及其对贫油预混预蒸发(LPP)燃烧室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6种不同旋流器流道特征的弱旋流燃烧室三维冷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流器流道特征对下游流场特性产生较大影响,不同叶片通道的旋流器下游中心回流区的形状、尺度、速度梯度和全流场速度分布均呈现出不同特征。主模旋流器旋流数低于0.51时,中心回流区基本相同且尺度较小,主要由副模旋流控制;主模旋流器旋流数增至0.59时,旋流器下游形成了由主模旋流控制的更大的中心回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航空发动机 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 弱旋流燃烧技术 旋流器 透光率 流场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柴油机侧卷流和分卷流燃烧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6
作者 张智 李向荣 +3 位作者 刘洋 刘丽芳 刘栋 常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28,共9页
侧卷流燃烧系统(Lateral Swirl Combustion System,LSCS)和分卷流燃烧系统(Separated Swirl Combustion System,SSCS)均是利用特殊设计的燃烧室壁面导流结构来引导缸内喷雾形成卷流运动,达到改善油气混合质量的目的。两种燃烧系统在缸... 侧卷流燃烧系统(Lateral Swirl Combustion System,LSCS)和分卷流燃烧系统(Separated Swirl Combustion System,SSCS)均是利用特殊设计的燃烧室壁面导流结构来引导缸内喷雾形成卷流运动,达到改善油气混合质量的目的。两种燃烧系统在缸内的布油策略不同,为对比研究两种燃烧系统的性能,该研究利用模拟增压单缸柴油机进行了侧卷流燃烧系统和分卷流燃烧系统在不同负荷和过量空气系数下的燃烧性能试验;采用AVL Fire软件探究了两种燃烧系统改善油气混合过程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侧卷流燃烧系统的燃油消耗率和碳烟排放均低于分卷流燃烧系统;相比于分卷流燃烧系统,侧卷流燃烧系统在不同负荷下的燃油消耗率降低了2.4~7.8g/(kW·h),碳烟排放降低了2.7~3.9FSN(Filter Smoke Number,滤纸式烟度单位);在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的燃油消耗率降低了3.2~9.8 g/(k W·h),碳烟排放降低了2.3~3.8FSN,燃油消耗率最大降幅为4.3%,碳烟排放最大降幅为87.0%。仿真结果表明:侧卷流燃烧系统中,油束在分流造型的导流作用下形成侧向卷流运动,相邻两束卷流在流出分流造型时产生壁射流干涉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燃烧室内的空气利用率;而分卷流燃烧系统在活塞下行时,油束触壁位置的改变导致了燃油聚集现象,不利于油气混合过程。相较于分卷流燃烧系统,侧卷流燃烧系统的空气卷吸量增加了9.3%,在当量比为2~4区间内的燃油质量比例较小,在当量比<1~2区间内的燃油质量比例较大,表明侧卷流燃烧系统的油气混合均匀性较好。因此,侧卷流燃烧系统对油气混合过程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明显提升了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性能,减少碳烟生成。研究结果可为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排放 直喷式柴油机 侧卷流 分卷流 燃烧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