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ain,Blood,Benevolence:Cumberland’s Anti-Hobbesian Use of Thomas Willis’s Cerebri Anatome (1664)
1
作者 Raffaella Sant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1年第12期923-927,共5页
In his book of 1672,De Legibus Naturae,Richard Cumberland tries to refute Hobbes’s theory of human nature,demonstrating that man is not a homo insociabilis but a homo benevolens.Using Thomas Willis’s Cerebri Anatome... In his book of 1672,De Legibus Naturae,Richard Cumberland tries to refute Hobbes’s theory of human nature,demonstrating that man is not a homo insociabilis but a homo benevolens.Using Thomas Willis’s Cerebri Anatome.Cui Accessit Nervorum Descriptio et Usus(1665)as well as the works of other physicians and anatomists,Cumberland tries to show that human body(especially thanks to its peculiar brain,blood,and plexus nervous)predisposes men to a sociable life and to the building of a peaceful and civil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berland HOBBES WILLIS natural law morality human body BRAIN BLOOD nervous system
下载PDF
道德性:法律的人性之维——兼论法与道德的关系 被引量:37
2
作者 严存生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4,共12页
法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对法的研究最终不可能不追寻到人的本性。但能作为法律基础的人的本性只是道德性,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正义,它是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制度,在其中人人受到尊重和关爱,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的... 法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对法的研究最终不可能不追寻到人的本性。但能作为法律基础的人的本性只是道德性,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正义,它是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制度,在其中人人受到尊重和关爱,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的行为它必须借助于法律这样的公共权力使一个社会人们的行为保持道德性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道德性是法律的人性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性 人性之维
下载PDF
论人性的基本倾向与反腐败制度体系建设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义凡 王威孚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9-173,共5页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提出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为“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建立这种制度体系,还需要从理论上深刻反思关于腐败成因的“资产阶级思想腐蚀说”,深入探讨人性及...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提出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为“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建立这种制度体系,还需要从理论上深刻反思关于腐败成因的“资产阶级思想腐蚀说”,深入探讨人性及其与腐败的内在关系等问题。对人性的判断是建立反腐败制度体系的哲学基础。对人性的不同认识决定着不同的治国思路和制度设计取向。历史经验和科学研究都证明:自私自利是人性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倾向,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内在基础;掌握公共权力且缺乏有效的客观监督制约是腐败赖以发生的外在条件,所以就反腐败而言,法律制度比道德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人性 人的本质 制度体系 道德
下载PDF
论经济法的人性基础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运华 《河北法学》 2002年第2期39-44,共6页
任何科学都与人性有关 ,经济法与人的科学的关系更为密切。经济法基于经济人的人性缺陷造成市场失灵而得以产生。道德人理念是经济法建构的人论基础 ,经济法的理念、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制度都是建立在道德人理念之上的。政府完全道德... 任何科学都与人性有关 ,经济法与人的科学的关系更为密切。经济法基于经济人的人性缺陷造成市场失灵而得以产生。道德人理念是经济法建构的人论基础 ,经济法的理念、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制度都是建立在道德人理念之上的。政府完全道德人假设明显不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 ,政府干预失败是政府完全道德人假设破灭的逻辑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人性基础 理念 基本原则 合理性 现实性 制度 道德人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
下载PDF
论制度伦理建设 被引量:3
5
作者 杜振吉 张利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4-57,共4页
作为新生的道德建设方法,制度伦理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道德建设中自律和他律是统一的,而且他律优于自律,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更需要以制度性的他律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同时,道德建设必须有强制性的制度规范和惩... 作为新生的道德建设方法,制度伦理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道德建设中自律和他律是统一的,而且他律优于自律,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更需要以制度性的他律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同时,道德建设必须有强制性的制度规范和惩罚措施作为保障。我国现实的道德状况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道德建设方法,利用明确有效的制度、法律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伦理 道德建设 道德规范 人性 法律 社会转型
下载PDF
人工自然的追问与反思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明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15,共5页
不能把"自然"等同于"自然界",也不能因此而随意地把"人化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简化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依靠科学技术创建人工自然界既要遵循规律,更要合乎伦理。... 不能把"自然"等同于"自然界",也不能因此而随意地把"人化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简化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依靠科学技术创建人工自然界既要遵循规律,更要合乎伦理。面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危机现实,必须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理性和合理性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自然界 人化自然界 规律 伦理 理性 合理性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意蕴——新时期关于《手稿》美学思想的讨论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世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135,共20页
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学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讨论非常热烈,其影响也非常大。但是,学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从具体文本出发,结合学术史,梳理、分析、评价新时... 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学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讨论非常热烈,其影响也非常大。但是,学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从具体文本出发,结合学术史,梳理、分析、评价新时期以来美学界对《手稿》的性质和地位,"自然的人化","两个尺度",美的规律,"劳动创造了美",以及21世纪《手稿》研究的新进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本思想构成了诸如"实践论美学"等中国当代美学流派的理论基础,其具体观点对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起源、美的欣赏等当代美学理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1世纪,美学界重新研究了《手稿》的生态思想、身体美学思想,挖掘了其多重美学价值。《手稿》美学思想异常丰富,我们应该在其文本和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其研究,并推动当前美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自然的人化” “两个尺度” 美的规律 “劳动创造了美” 生态美学 身体美学
下载PDF
论当代西方天主教新自然法理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庆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82,共7页
新自然法理论是当代西方天主教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伦理学思潮之一。新自然法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关于实践理性的第一原则、基本人类善、道德第一原则和居间原则(责任模式或实践理性的基本要求)以及道德规范等方面。新自然法理论是建立... 新自然法理论是当代西方天主教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伦理学思潮之一。新自然法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关于实践理性的第一原则、基本人类善、道德第一原则和居间原则(责任模式或实践理性的基本要求)以及道德规范等方面。新自然法理论是建立在阿奎那的自然法学说之上的,是对阿奎那有关观念的重新解读与具体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然法理论 实践理性 基本人类善 道德第一原则 道德规范
下载PDF
中西自由观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晓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中国人的自由观注重内在的精神自由 ,它与性善论相联系。即是说 ,当人达到了“至善”境界 ,他就不再受外在功利的诱惑 ,从而他也就获致了自由 ;西方人的自由观注重外在的物质自由 ,它与性恶论相联系。即是说 ,为了企达自由状态 ,人必须... 中国人的自由观注重内在的精神自由 ,它与性善论相联系。即是说 ,当人达到了“至善”境界 ,他就不再受外在功利的诱惑 ,从而他也就获致了自由 ;西方人的自由观注重外在的物质自由 ,它与性恶论相联系。即是说 ,为了企达自由状态 ,人必须防止被他人强制。中国人由于对人性作了过于乐观的的估计 ,因而忽略了制度性构建 ;西方人由于被功利主义所诱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性善论 性恶论 法制他律 道德自由
下载PDF
先秦儒家与法家人性学说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21-24,共4页
先秦儒家与法家在治国方略上针锋相对,儒家崇尚德治而法家强调法治。本文试图从儒、法两家的“人性论”中找出他们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并论证当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证统一的合理性。进而结合现实讨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先秦儒家与法家在治国方略上针锋相对,儒家崇尚德治而法家强调法治。本文试图从儒、法两家的“人性论”中找出他们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并论证当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证统一的合理性。进而结合现实讨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在实践中贯彻法治与德治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法家 人性论 法治 德治
下载PDF
德化与刑罚之间——理学社会教育中德主刑辅策略的基础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学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0,共5页
宋明理学家普遍坚持德主刑辅的社会教育策略,这一社会教育策略是其德主刑辅治国策略的重要体现。它既是理学家对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继承,同时也是理学家对现实政治统治的反思以及理学思想体系特性的反映。由于理学社会教育中德主刑辅策... 宋明理学家普遍坚持德主刑辅的社会教育策略,这一社会教育策略是其德主刑辅治国策略的重要体现。它既是理学家对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继承,同时也是理学家对现实政治统治的反思以及理学思想体系特性的反映。由于理学社会教育中德主刑辅策略的提出有其现实性的基础,同时又有理学本体论与人性论的证明,因而也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社会教育策略 人性论 德主刑辅
下载PDF
荀子伦理思想的生态之维及现实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文慧 《武陵学刊》 2015年第6期20-24,共5页
理解荀子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必须从其思想的整体视域出发。作为荀子伦理思想的重要命题,"天人之分""以义制利"与"圣王之制"分别从形上之思、道德规约与法制规训等不同层面展现了荀子对生态问题的独到见... 理解荀子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必须从其思想的整体视域出发。作为荀子伦理思想的重要命题,"天人之分""以义制利"与"圣王之制"分别从形上之思、道德规约与法制规训等不同层面展现了荀子对生态问题的独到见解。"天人之分"突破了传统"天人合一"论混沌超越的思维模式,其理论旨归是人对自然理性认知基础上的天人和谐;"以义制利"则意在以礼义节制人的求利之欲,从而使欲不穷于物,物亦不屈于欲;而"圣王之制"则试图以法制的强制力保障自然万物"不夭其生,不绝其长",它集中体现了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伦理思想 生态之维 “天人之分” “以义制利” “圣王之制”
下载PDF
论作为人性提升两大支撑的法律与道德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红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7-39,共3页
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和标志,其核心是人性的提升或优化。要实现人性的优化,离不开两大支撑:一是法律,二是道德。法律是防止人性缺陷的工具,发挥基础性层面的功能;道德则是丰厚人性优点的养料,发挥着升华性层面的功能。二者相互联系... 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和标志,其核心是人性的提升或优化。要实现人性的优化,离不开两大支撑:一是法律,二是道德。法律是防止人性缺陷的工具,发挥基础性层面的功能;道德则是丰厚人性优点的养料,发挥着升华性层面的功能。二者相互联系,互相为用,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德治 人性提升
下载PDF
法律理想与道德底线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闻高 《辽宁警专学报》 2007年第5期17-21,共5页
法律性与人性会有一定冲突,冲突源于道德与法律互动的历史进程。法和德之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现实社会中它们也有不同的功能领域,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分清法律与道德的功能范畴,厘定其关系,实现德治与法治的互补与良性循环,也就廓清了... 法律性与人性会有一定冲突,冲突源于道德与法律互动的历史进程。法和德之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现实社会中它们也有不同的功能领域,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分清法律与道德的功能范畴,厘定其关系,实现德治与法治的互补与良性循环,也就廓清了法治理想主义的迷雾,把握了法治国的理想与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理想 道德 法律 法治
下载PDF
中西方人性预设与制度安排——兼论德治与法治的制度中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妍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9,共4页
 人性预设是制度设计的根本前提,性善与性恶两种人性预设导致了中西方德治与法治不同的政治文化与制度安排。从人性出发,德治与法治在制度设计上都存在着不足,德治与法治的价值互补使二者的结合具备了制度安排的合理性。激励机制的建...  人性预设是制度设计的根本前提,性善与性恶两种人性预设导致了中西方德治与法治不同的政治文化与制度安排。从人性出发,德治与法治在制度设计上都存在着不足,德治与法治的价值互补使二者的结合具备了制度安排的合理性。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德治在实践层面得以实施的基础,也是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的制度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安排 人性预设 中西方 德治 法治 中介 制度设计 政治文化 激励机制 有机结合 合理性 上都
下载PDF
天道与人道——兼论王船山成德之学
16
作者 肖剑平 刘衍永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13-115,共3页
王船山同宋明理学家一样,认为人性中包含着“天道”和“人道”两部分。人性中的“天道”是指“命之理”,即人性中先天具有的智、仁、勇的本性;“人道”是指“性之德”,即好学、力行、知耻等人的感性实践。在“成德”的途径和方法上,王... 王船山同宋明理学家一样,认为人性中包含着“天道”和“人道”两部分。人性中的“天道”是指“命之理”,即人性中先天具有的智、仁、勇的本性;“人道”是指“性之德”,即好学、力行、知耻等人的感性实践。在“成德”的途径和方法上,王船山与宋明理学家侧重点不一样,王船山的“成德之学”强调的不是先验反思中体悟“先天之性”,而是在经验实践中完成的“后天之性”。然而王船山的“成德之学”最终没有跳出理学的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天道 人道 成德之学
下载PDF
从道德权利看克隆人类
17
作者 沈晓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8-32,共5页
道德权利的存在以意识和自由意志为前提,人类有克隆动物的权利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权利;道德权利的作用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权利;道德权利的行使以不损害他人和群体为边界,人... 道德权利的存在以意识和自由意志为前提,人类有克隆动物的权利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权利;道德权利的作用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权利;道德权利的行使以不损害他人和群体为边界,人类有生育后代的权利并不意味着人类有克隆自己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人类 道德权利 自由意志 自然规律
下载PDF
理欲之辩的思考
18
作者 王西亚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19-121,共3页
理欲之辩是中国自古发展而来的一种争论,古代主要从"存理灭欲"和"欲中见理"两个方面做了探讨。在现代社会中,也存在理欲不明的问题。这既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影响原因,也有被"虚幻的假象"所迷惑的... 理欲之辩是中国自古发展而来的一种争论,古代主要从"存理灭欲"和"欲中见理"两个方面做了探讨。在现代社会中,也存在理欲不明的问题。这既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影响原因,也有被"虚幻的假象"所迷惑的原因。为此,就需要社会加强引导,实现多种追求;同时也需要个人加强道德自觉,提升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人欲 道德
下载PDF
《周易》“天人合一”思想管窥
19
作者 徐春根 《嘉应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41-44,共4页
在《周易》"天人合一"思想体系里,天地人三才源于并合于一,其中,人并不是一种被动的现实存在,人参与了世界万物的创化,而在这种创化过程中,中国古人非常注意化人为成自然,孜孜以求人为、人事、人道与天道的协调一致性,始终强... 在《周易》"天人合一"思想体系里,天地人三才源于并合于一,其中,人并不是一种被动的现实存在,人参与了世界万物的创化,而在这种创化过程中,中国古人非常注意化人为成自然,孜孜以求人为、人事、人道与天道的协调一致性,始终强调世界和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地洞察到:(1)只有在天地人三才和谐的基础上,才真正能够使人为的事情变得自然而然;(2)世界的和谐是天地人三者一体的和谐,仅仅人类一方孤立的和谐是不可能的,因为失去了天地与人的和谐,人类的和谐便失去了基础;(3)我们人类所身处其中的世界的变化运行,人类并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人类的所作所为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世间万物的生息繁衍,因而很自然地人类对世界失衡的生态及其向和谐目标的趋近显然也负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天人合一 人道 天道 协调一致
下载PDF
论荀子“隆礼至法”的礼法观及其现实意义
20
作者 陈延庆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6-18,共3页
本文认为荀子的人性论是其礼法观的理论基础 ,其礼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就是在强调“礼”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 ,也不忽略“法”的作用 ,即其主张礼法并重———“隆礼至法” ,荀子的这种礼法并重的礼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本文认为荀子的人性论是其礼法观的理论基础 ,其礼法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就是在强调“礼”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 ,也不忽略“法”的作用 ,即其主张礼法并重———“隆礼至法” ,荀子的这种礼法并重的礼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重要关系 ,特别是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人性 道德 法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