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粹学报》与“古学复兴”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东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古学复兴是清末国学保存会同人对他们所参与的国粹保存运动的定位。一方面,文艺复兴被当时的思想界描述为欧洲近代化史的起点,另一方面,国学保存会所谓的“古学复兴”,又有其独特内涵。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打破官学独尊,提倡独立... 古学复兴是清末国学保存会同人对他们所参与的国粹保存运动的定位。一方面,文艺复兴被当时的思想界描述为欧洲近代化史的起点,另一方面,国学保存会所谓的“古学复兴”,又有其独特内涵。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打破官学独尊,提倡独立思考;二、继承有清汉学传统,“复兴”古学;三、倡导国语写作。因此,古学复兴的思路看似西学影响的结果,但对它的解读,又离不开对中国、尤其是晚清以来的学术史的了解。本文从清代学术史发展变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学复兴 清代 学术史 国文 《国粹学报》
下载PDF
明治“科学小说热”与晚清翻译——《海底旅行》中日译本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范苓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凡尔纳的《海底旅行》是依据日译本最早译为中文的小说。晚清时期,这部经由法文、英文、日文转译而成的科学小说,在译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国读者阅读习惯和时代需求的影响。以中日译本比较为研究基点,从跨语言文化角度考察凡尔纳的... 凡尔纳的《海底旅行》是依据日译本最早译为中文的小说。晚清时期,这部经由法文、英文、日文转译而成的科学小说,在译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国读者阅读习惯和时代需求的影响。以中日译本比较为研究基点,从跨语言文化角度考察凡尔纳的科学小说在明治和晚清如何被移植,以及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旅行》 科学小说 明治 晚清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清代西藏《铁虎清册》税赋资料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邹志伟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依托对史料档案等文献的解读,复原历史时期的经济地理要素,是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铁虎清册》是清代西藏噶厦政府记录清查土地租税的一种档案,内容包括普查的缘由、规定及十世达赖喇嘛的批示和各宗谿的租税数额,对赋税对... 依托对史料档案等文献的解读,复原历史时期的经济地理要素,是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铁虎清册》是清代西藏噶厦政府记录清查土地租税的一种档案,内容包括普查的缘由、规定及十世达赖喇嘛的批示和各宗谿的租税数额,对赋税对象进行考证,可以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到这一历史时期西藏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铁虎清册》 宗谿 冈、顿、合、勒 税赋
下载PDF
明清之际中越关系的演变与抉择
4
作者 陈文源 周亮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61-66,共6页
明清更替之际,安南王国作为中国传统的藩属国,面对新朝与旧朝残余分治的局面,其主政的中兴黎朝先是出于恢复"王爵"的要求,与南明政权频繁互动,互相支持。后因南明衰败无望,清朝实际控制了全国局势,加之在其国内对手武氏、莫... 明清更替之际,安南王国作为中国传统的藩属国,面对新朝与旧朝残余分治的局面,其主政的中兴黎朝先是出于恢复"王爵"的要求,与南明政权频繁互动,互相支持。后因南明衰败无望,清朝实际控制了全国局势,加之在其国内对手武氏、莫氏割据政权先后归顺清朝,并获得了封号,中兴黎朝为了确保其于安南国内统治的正当性,无奈地归顺清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南明政权 中兴黎朝 中越关系
下载PDF
故国之思 亡国之痛——两首《永遇乐》之比较
5
作者 刘新文 刘赜宇 《唐山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4-46,共3页
李清照《永遇乐》词写成百余年后,刘辰翁依其声律,写就另一首《永遇乐》,因此两词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从历史背景、情感、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深入钻研,则可析出许多细微差别。
关键词 《永遇乐》 刘辰翁 声律 李清照 语言 情感 历史背景 钻研 差别
下载PDF
清代徽州进主活动探微
6
作者 李姣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运用较为丰富的史料,从清代徽州地区祠堂进主活动的角度对祭祀文化和宗族文化进行研究,探讨了进主活动的主要进程和进主活动频繁的原因。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神主 祠堂
下载PDF
《岳阳三醉》中的民歌因素
7
作者 施王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8-82,共5页
乐瑛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著名的女古琴家,在演奏和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分析其代表作琴曲《岳阳三醉》发现:第一,《岳阳三醉》旋律与民歌有相似之处;第二,《岳阳三醉》二变和对二变的看法;第三,《岳阳三醉》创作和民歌... 乐瑛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著名的女古琴家,在演奏和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分析其代表作琴曲《岳阳三醉》发现:第一,《岳阳三醉》旋律与民歌有相似之处;第二,《岳阳三醉》二变和对二变的看法;第三,《岳阳三醉》创作和民歌运用之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阳三醉》 乐瑛 民歌因素 明清俗曲
下载PDF
清代满汉合璧语料中双“了”句的用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继红 李聪聪 陈前瑞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142-165,共24页
本文利用《清文启蒙》《清话问答四十条》《清文指要》(百章)及其相关汉译本等语言材料,探讨双“了”句式在清中前期旗人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在所统计的语料中,双“了”的宾语以光杆型为主,其完成体功能鲜见持续性用法,部分双“了”句具... 本文利用《清文启蒙》《清话问答四十条》《清文指要》(百章)及其相关汉译本等语言材料,探讨双“了”句式在清中前期旗人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在所统计的语料中,双“了”的宾语以光杆型为主,其完成体功能鲜见持续性用法,部分双“了”句具有报道新情况等用法,与现代北京话均有明显的不同.通过《清文指要》的版本对比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双“了”句在数量上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满汉合璧文献中,“双”了句对应于满语的一般过去式、肯定过去式等多种形式.双“了”句数量上趋于减少的主要表现是清代后期不倾向使用原有的词尾“了”,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满语对汉语不同形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了”句 完成体 满汉合璧语料 清代汉语
原文传递
主权、治权与族群关系——重新理解李仙得的“番地无主”论
9
作者 杨凯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48,5-6,共22页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与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的"番地无主"论不可分割。以往对李仙得番地论的研究,多集中在梳理李仙得如何利用其"番地无主"论积极参与日本侵台的史实层面,而就番地论本身的讨论则相对不充分。本文聚...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与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的"番地无主"论不可分割。以往对李仙得番地论的研究,多集中在梳理李仙得如何利用其"番地无主"论积极参与日本侵台的史实层面,而就番地论本身的讨论则相对不充分。本文聚焦于李仙得"番地无主"论内在逻辑的复杂演变,在材料上系统地使用了李仙得从1867年"罗妹"号事件到日本侵台期间逐渐成文的英文番地游记《台湾纪行》。本文认为,"番地无主"论并非仅是李仙得随时局变动所阐发的策略性认知,而是带有浓厚的近代领土认识取向,涉及近代国际法的主权与经典文明论的复杂互动,强调清廷的番地主权取决于其对番地的"殖民性"的治权的实现程度如何。从根本上看,番地论是李仙得利用条约关系撕裂番地内部及番地与周边混杂的族群关系的集中表现。"番地无主"论过度突出番地作为"独立"的"民族体"的主体地位,强调番地与"中国"的本质性区隔,与新清史的问题意识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台 李仙得 番地无主 主权 新清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