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ad-Bismuth and Lead as Coolants for Fast Reactors 被引量:1
1
作者 G. I. Toshinsky A. V. Dedul +2 位作者 O. G. Komlev A. V. Kondaurov V. V. Petrochenko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年第2期65-75,共11页
Fast reactors used lead-bismuth eutectic (LBE) and lead as coolants possess very high level of inherent self-protection and passive safety against severe accident. So, population radiophobia can be overcome. That type... Fast reactors used lead-bismuth eutectic (LBE) and lead as coolants possess very high level of inherent self-protection and passive safety against severe accident. So, population radiophobia can be overcome. That type of reactors can be simultaneously more safely and more cheaply. As all other coolants, LBE and lead coolant (LC) possess the certain virtues and shortcomings. The presented report include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 properties of those coolants, their impact on reactor safety, reliability an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The conclusion is made about promising usage of FRs with these coolants in future NP after the experience in operating of the prototypes of such reactors has been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BR-100 fast reactor lead-bismuth coolANT LEAD coolANT Nuclear Power Plant Inherent SELF-PROTECTION Melting Point 210Po BISMUTH Recourses
下载PDF
Primary Breeding Ratio Analysis of an Improved Supercritical Water Cooled Fast Reactor
2
作者 Zijing Liu Jinsen Xie Lihua He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年第4期253-264,共12页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breeding ratio of a supercritical water cooled fast reactor (SCFR) and to increase the breeding core of SCFR. The sensitivities of assembly parameters, core arrangements and ...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breeding ratio of a supercritical water cooled fast reactor (SCFR) and to increase the breeding core of SCFR. The sensitivities of assembly parameters, core arrangements and fuel nuclide components to the breeding ratio are analyzed. In assembly parameters, the seed fuel rod diameter has higher sensitivities to the conversion ratio (CR) than the coolant tube diameter in blanket. Increasing heavy metal fraction is good to CR improvement. The CR of SCFR also increases with a reasonable core arrangement and Pu isotope mass fraction reduction in fuel, which can achieve more negative coolant void reactivity coeffici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breeding ratio of SCFR is 1.03128 with a new core arrangement. And the coolant void reactivity coefficient is negative, which achieves a fuel breeding in initial fuel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Water cooled fast reactor BREEDING Ratio coolANT VOID COEFFICIENT
下载PDF
Materials R & D for sodium-cooled fast reactor in China
3
作者 XIE Chuchunn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S1期73-,共1页
The study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development of innovated nuclear system in China,mainly focus on the materials R&D status for the sodium cooled fast reactor.With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China... The study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development of innovated nuclear system in China,mainly focus on the materials R&D status for the sodium cooled fast reactor.With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China needs a huge energy supply;at same time a more cleaning energy to reduce the carbon release is demanded.The nuclear energy is the most cleaning energy at present time,especially the innovated nuclear system which is so-called GenerationⅣpower plants has got its prior development due to its safety, economical and little fission production produced.Fast breeder reactor,as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reactor type in the Gen-Ⅳnuclear system,is the key to the advanced closed fuel cycle technologies.China experimental fast reactor(CEFR ) has been completed the design,construction the synthesis system commissioning and reached its physical criticality on July 21,2010.At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the CEFR and other research facilities have been established,and extensive studies are planning to carry out in the areas of fuel and materials development.This will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s CFR—900(China Demonstration Fast Reactor) and CCFR(China Commercial Fast Reactor). Highlights of some of materials R&D studi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FR sodium-cooled fast reactor sodium compatibility irradiation property mechanical property
下载PDF
Status of a Sodium Cooled Fast Reacto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gram in Korea
4
作者 Chungho Cho Younggyun Kim Jinwook Chang Sang-Ji Kim Chan-Bock Lee Seong-O Kim Jong-Bum Kim Hae-Yong Jeong Yong-Bum Lee Yeong-Il. Kim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2年第9期1379-1397,共19页
Korea imports about 97% of its energy resources as its available energy resources are extremely limited. Thus, the role of nuclear power i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s expected to become more important in future years. ... Korea imports about 97% of its energy resources as its available energy resources are extremely limited. Thus, the role of nuclear power i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s expected to become more important in future years. A fast reactor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options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with an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uranium resources and a reduction of radioactive wast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gain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ual designs for KALIMER (Korea advanced liquid metal reactor), the KAERI (Korea Atomic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is currently developing advanced SFR (sodium cooled fast reactor) design concepts that can better meet the Gen IV (Generation IV) technology goals. The long-term advanced SFR development plan will be carried out to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dvanced SFR demonstration plant by 2028. Advanced concept design stud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dvanced SFR technologies necessary for its commercialization and basic key technologies carried out by KAERI are includ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cooled fast reactor BURNER metal fuel pyroprocess.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low blockage formation in fast reactor
5
作者 Wen-Hui Jin Song-Bai Cheng Xiao-Xing Liu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71-182,共12页
Various sources of solid particles might exist in the coolant flow of a liquid metal cooled fast reactor(e.g.,through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olant and impurities,air,or water,through corrosion of structura... Various sources of solid particles might exist in the coolant flow of a liquid metal cooled fast reactor(e.g.,through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olant and impurities,air,or water,through corrosion of structural materials,or from damaged/molten fuel).Such particles may cause flow blockage accidents in a fuel assembly,resulting in a reduction in coolant flow,which potentially causes a local temperature rise in the fuel cladding,cladding failure,and fuel melt.To understand the blockage formation mechanism,in this study,a series of simulated experiments was conducted by releasing different solid particles from a release device into a reducer pipe using gravity.Through detailed analyses,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experimental parameters(e.g.,particle diameter,capacity,shape,and static friction coefficient,and the diameter and height of the particle release nozzle)on the blockage characteristics(i.e.,blockage probability and position)was examined.Under the current range of experimental conditions,the blockage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aforementioned parameters.The ratio between the particle diameter and outlet size of the reducer pipe might be one of the determining factors governing the occurrence of blockage.Specifically,increasing the ratio enhanced blockage(i.e.,larger probability and higher position within the reducer pipe).Increasing the particle size,particle capacity,particle static friction coefficient,and particle release nozzle diameter led to a rise in the blockage probability;however,increasing the particle release nozzle height had a downward influence on the blockage probability.Finally,blockage was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non-spherical particles case than that of spherical particles.This study provides a large experimental database to promot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low blockage mechanism and improve the validation process of fast reactor safety analysis c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metal cooled fast reactor Flow blockage Granular jamming Experimental study
下载PDF
池式钠冷快堆堆内自然循环余热排出设计研究
6
作者 周志伟 薛秀丽 +3 位作者 林超 余新太 杨勇 杨红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7-1824,I0001,共9页
基于装量功率比约为1 t/MW的较典型池式钠冷大功率快堆的堆内自然循环设计,采用ERAC程序,对两组4种不同事故余热排出系统(DHRS)输入条件下,反应堆在紧急停堆后堆内的自然循环余热排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DHRS启用到其对堆芯产生... 基于装量功率比约为1 t/MW的较典型池式钠冷大功率快堆的堆内自然循环设计,采用ERAC程序,对两组4种不同事故余热排出系统(DHRS)输入条件下,反应堆在紧急停堆后堆内的自然循环余热排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DHRS启用到其对堆芯产生显著冷却效应,需要较长时间,在千秒量级。在该段时间内,堆芯余热的排出依靠反应堆固有的热工流体安全特性。随后,在堆内关键温度上升到限值之前启用DHRS带出池内热量,使堆内关键温度处于下降趋势即可满足安全要求;相比将独立热交换器(DHX)布置在冷池,将其布置在热池时,热池温度及主容器壁温相对要低,这有利于主容器的温度控制,其效果要优于布置于冷池。另外,不同布置会对堆芯盒内、盒间流流量产生影响,但总体上对堆芯的冷却效应影响不大;池式钠冷快堆余热排出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固有热工流体安全特性,降低对DHRS的时效性要求。可以考虑将全部的DHX都布置在热池,并缩小设备体积、降低散热功率设计值,或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选用其他更经济便捷的有效方式等,以此大幅降低余热排出设备投入成本,降低反应堆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后续的商用快堆、一体化快堆等池式液态金属堆的堆内自然循环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快堆 钠冷快堆 自然循环 余热排出 固有安全 热工流体安全特性 盒间流
下载PDF
钠基纳米流体中钠原子吸附行为特性模拟计算
7
作者 朴君 李春晖 +3 位作者 阿不都赛米·亚库甫 张智刚 王荣东 矫彩山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12-1919,共8页
钠基纳米流体利用过渡金属纳米颗粒吸附钠原子的性质,有效降低了钠原子的反应性,进而有效抑制钠火及钠水事故严重性,但目前相关吸附行为及规律尚不明确。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电子结构分析,计算分析了钛、铁和铜纳米团簇(TM_(n),TM=Ti... 钠基纳米流体利用过渡金属纳米颗粒吸附钠原子的性质,有效降低了钠原子的反应性,进而有效抑制钠火及钠水事故严重性,但目前相关吸附行为及规律尚不明确。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电子结构分析,计算分析了钛、铁和铜纳米团簇(TM_(n),TM=Ti、Fe、Cu,n=2~13)及其与钠原子间形成复合物(Na-TM_(n))的结构和性质,分析了TM_(n)的稳定性以及其与Na原子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Ti_(n)具有最高的稳定性,但其吸附钠原子的能力低于Fe_(n)和Cu_(n)。钠原子主要通过范德华作用吸附于TM_(n)表面,且两者间的电荷转移行为使得TM_(n)带负电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纳米流体 过渡金属 计算化学 团簇
下载PDF
基于FR-Sdaso程序对FFTF LOFWOS Test#13基准例题的热工水力分析
8
作者 杨军 叶尚尚 王利霞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84-1892,共9页
FFTF LOFWOS Test#13是美国FFTF钠冷回路式快堆进行的无保护失流试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反应堆的固有安全特性。本文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FR-Sdaso程序参加了IAEA策划发起的基于该试验的基准例题项目。利用FR-Sdaso程序将一... FFTF LOFWOS Test#13是美国FFTF钠冷回路式快堆进行的无保护失流试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反应堆的固有安全特性。本文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FR-Sdaso程序参加了IAEA策划发起的基于该试验的基准例题项目。利用FR-Sdaso程序将一回路主泵转速、二回路流量和空气热交换器出口钠温作为边界条件,建立了FFTF基准例题模拟模型。计算结果与FFTF LOFWOS Test#13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FR-Sdaso程序能较好地预测无保护失流事故后反应堆功率以及一、二回路温度和流量的瞬态变化,自然循环阶段反应堆衰变功率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7.1%,一回路3个环路自然循环流量与初始稳态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0.65%。对于第2排和第6排PIOTA组件,由于模拟中未考虑瞬态过程中堆芯功率分布变化和组件之间的传热,出口温度的计算值较试验测量值最大偏高25.5℃,计算结果更保守。FR-Sdaso程序对FFTF LOFWOS Test#13基准例题的分析初步验证了程序堆芯和一、二回路热工水力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FFTF基准例题 系统分析程序 FR-Sdaso 程序验证
下载PDF
钠液面高度对氩气空间耦合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陆道纲 冯佳琪 +3 位作者 王汉 于宗玉 张钰浩 刘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6-1883,共8页
锥顶盖作为快堆主容器重要的压力边界之一,其结构的完整性对快堆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锥顶盖结构完整性与其温度载荷密切相关,而温度载荷受氩气空间自然对流与辐射耦合传热特性影响显著,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基于钠液面上部氩气空间传... 锥顶盖作为快堆主容器重要的压力边界之一,其结构的完整性对快堆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锥顶盖结构完整性与其温度载荷密切相关,而温度载荷受氩气空间自然对流与辐射耦合传热特性影响显著,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基于钠液面上部氩气空间传热特性实验台架,开展了氩气空间传热特性实验研究,测量了锥顶盖、氩气空间和主泵支承的温度分布,阐明钠液面高度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钠液面高度的增加,锥顶盖和氩气空间的温度随之升高,而且在高钠温时现象更加明显。此外,钠液面高度对主泵支承的温度分布和周向温差影响微弱。通过开展氩气空间钠液面高度对传热规律的影响研究,可为建立实验装置与原型反应堆之间的温度映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氩气空间 自然对流传热 辐射传热
下载PDF
钠冷快堆小栅板联箱压降对组件流量分配影响研究
10
作者 林超 高鑫钊 +1 位作者 周志伟 余新太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59-1865,共7页
钠冷快堆堆芯采用大栅板联箱、小栅板联箱和组件的三级流量分配方式,小栅板联箱的压降影响组件的流量分配,进而影响堆芯的安全,因此进行钠冷快堆小栅板联箱压降对组件流量分配影响研究有重要意义。根据小栅板联箱压降造成组件流量分配... 钠冷快堆堆芯采用大栅板联箱、小栅板联箱和组件的三级流量分配方式,小栅板联箱的压降影响组件的流量分配,进而影响堆芯的安全,因此进行钠冷快堆小栅板联箱压降对组件流量分配影响研究有重要意义。根据小栅板联箱压降造成组件流量分配偏差的机理,提出了理论计算模型和堆芯组件优化设计的方法,并针对中国实验快堆(CEFR)堆芯进行了组件压降的优化设计,通过优化设计降低了CEFR燃料组件流量分配负偏差。结果表明,在进行钠冷快堆堆芯热工水力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堆芯布置分析组件压降设计值的优化方向,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确定组件的最优设计压降,将小栅板联箱压降对组件流量分配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本文结果可为钠冷快堆堆芯热工水力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堆芯 小栅板联箱 热工水力 流量分配
下载PDF
钠冷快堆关键热工水力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
11
作者 杨红义 薛秀丽 +7 位作者 周志伟 林超 李虹锐 高鑫钊 余新太 马晓 肖宇白 罗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7-1816,共20页
钠冷快堆因其高热效率、高燃料利用率和固有安全性,以及能够实现闭式燃料循环以减少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的独特优势,被认为是第四代核能系统的首选堆型,也是目前国际核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国际钠冷快堆及热工水力领域的发展历程... 钠冷快堆因其高热效率、高燃料利用率和固有安全性,以及能够实现闭式燃料循环以减少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的独特优势,被认为是第四代核能系统的首选堆型,也是目前国际核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国际钠冷快堆及热工水力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并指出了当前钠冷快堆热工水力领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挑战,本文针对热工水力研究领域的三个关键核心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冷却剂钠的流动换热特性、堆芯热工水力分析方法,以及自然循环余热排出的设计与验证。总结了国际范围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遇到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些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中国钠冷快堆技术在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的技术挑战提供指导,同时也为未来钠冷快堆的热工水力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推动我国钠冷快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热工水力 自然循环 盒间流 固有安全 非能动安全 固有热工流体安全性 湍流模型
下载PDF
上钠腔设计对大型MOX燃料快堆冷却剂沸腾瞬态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张熙司 李新宇 +3 位作者 霍兴凯 徐李 刘一哲 薛方元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66-1875,共10页
钠空泡反应性效应是钠冷快堆核设计和安全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多群节块扩散法,采用微扰理论对1000 MWe钠冷快堆具有上钠腔结构的MOX燃料堆芯的总钠空泡反应性、空间分布、物理分项进行计算。基于钠空泡反应性的计算结果,利用中国... 钠空泡反应性效应是钠冷快堆核设计和安全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多群节块扩散法,采用微扰理论对1000 MWe钠冷快堆具有上钠腔结构的MOX燃料堆芯的总钠空泡反应性、空间分布、物理分项进行计算。基于钠空泡反应性的计算结果,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钠冷快堆堆芯瞬态分析程序对1000 MWe钠冷快堆进行了无保护失流事故的瞬态分析,分别对具有上钠腔设计的堆芯和无上钠腔结构的堆芯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上钠腔设计大大缓解了钠冷快堆冷却剂沸腾瞬态的事故后果,为钠冷快堆堆芯的安全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钠空泡反应性 微扰理论 MOX燃料 无保护失流事故 冷却剂沸腾
下载PDF
基于“一维系统+三维CFD”耦合方法的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自然循环特性的数值模拟
13
作者 陆道纲 宋海洁 +3 位作者 郭劲松 赵海琦 张钰浩 隋丹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3-1843,共11页
池式快堆采用了新型非能动堆内直接余热排出(DRACS)方式,提升了快堆的安全性。目前针对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开展的数值模拟研究中,系统程序难以准确预测池内复杂自然循环路径,难以准确模拟池内三维热工水力现象,如果采用三维CFD计算建模及... 池式快堆采用了新型非能动堆内直接余热排出(DRACS)方式,提升了快堆的安全性。目前针对池式快堆自然循环开展的数值模拟研究中,系统程序难以准确预测池内复杂自然循环路径,难以准确模拟池内三维热工水力现象,如果采用三维CFD计算建模及网格划分难度较高,且所需计算资源较大。为此本文开发了“一维系统+三维CFD”耦合方法,用于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自然循环特性计算分析。利用日本大型钠回路实验台架(PLANDTL)DRACS自然循环模式对该耦合方法进行验证,稳态工况关键位置参数相对误差小于3%,瞬态工况关键位置参数与实验值变化趋势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小于10%,验证了该耦合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利用该耦合方法,开展了中国实验快堆(CEFR)自然循环及余热排出特性计算分析,识别了池内自然循环流动路径,揭示了池内温度分层以及盒间流现象。本文方法可为大型钠冷快堆自然循环三维瞬态特性分析提供重要数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系统+三维CFD”耦合方法 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 自然循环 堆内直接余热排出系统
下载PDF
池式钠冷快堆复杂空间内流动与传热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综述
14
作者 张钰浩 赵海琦 +4 位作者 沈熙昊 袁晓晓 宋海洁 陆道纲 隋丹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71-283,共13页
钠冷快堆是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重要堆型之一。池式钠冷快堆安全裕量大,但结构较为复杂,其堆内一回路循环流动呈多尺度、复杂空间、多路径、三维流动等特点,给池式钠冷快堆计算与实验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快速发... 钠冷快堆是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重要堆型之一。池式钠冷快堆安全裕量大,但结构较为复杂,其堆内一回路循环流动呈多尺度、复杂空间、多路径、三维流动等特点,给池式钠冷快堆计算与实验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技术路径,本文对池式钠冷快堆复杂空间内流动与传热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进行综述。对于全堆一体化整体计算,获取池式钠冷快堆典型对称/非对称工况下的三维温度场分布及关键热工参数瞬态变化,评价其余热排出能力;对于局部部件或区域精细化计算,获取局部三维流动与传热特征参数,也为全堆一体化计算提供关键输入。相关研究为池式钠冷快堆安全稳定运行及设计优化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式钠冷快堆 池式复杂空间 多路径流动 传热特性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钠冷快堆及其闭式燃料循环经济评价
15
作者 刘琳 罗妹 +1 位作者 宋英韵 耿凤 《中国核电》 2024年第4期454-460,共7页
钠冷快堆是第四代核能系统论坛(GIF)提出的六种堆型之一,也是世界上运行堆年最长的第四代堆型。钠冷快堆具有增殖和嬗变的功能,能有效解决核能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实验快堆工程已于2011年建成投运,在此基础上研发的示范快堆项目已开工... 钠冷快堆是第四代核能系统论坛(GIF)提出的六种堆型之一,也是世界上运行堆年最长的第四代堆型。钠冷快堆具有增殖和嬗变的功能,能有效解决核能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实验快堆工程已于2011年建成投运,在此基础上研发的示范快堆项目已开工建设。当前,制约快堆工程发展的问题是经济性问题。本文根据钠冷快堆技术特点及其在核电体系中的作用,研究了不同燃料循环模式下,快堆及其闭式燃料循环的经济评价模型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闭式燃料循环 经济评价
下载PDF
基于MOOSE平台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燃料性能分析程序开发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世豪 刘宙宇 +3 位作者 许晓北 宗育凡 曹良志 吴宏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9-548,共10页
液态金属冷却快堆对于我国核能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发适用其的燃料性能分析程序对于快堆的设计与安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物理耦合平台MOOSE,开发了燃料性能分析程序LoongCALF,程序面向金属冷却快堆燃料元件。... 液态金属冷却快堆对于我国核能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发适用其的燃料性能分析程序对于快堆的设计与安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物理耦合平台MOOSE,开发了燃料性能分析程序LoongCALF,程序面向金属冷却快堆燃料元件。程序采用有限元方法和JFNK方法,能够求解核反应堆燃料的热-力耦合方程,从而得到温度、应力、应变及裂变气体释放等物理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适用于芯块材料为UO 2和MOX、包壳材料为1515Ti和HT-9的燃料元件。为验证程序的准确性,设计了两个燃料元件算例,并使用LoongCALF程序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Fiber-Oxide程序对算例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LoongCALF程序能够准确模拟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稳态工况条件下燃料元件内部的燃料行为与关键参数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冷却快堆 MOOSE 有限元方法 燃料性能分析
下载PDF
钠冷快堆燃料元件性能分析程序的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启董 高付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13,共10页
为了评估钠冷快堆氧化物燃料元件稳态、瞬态和事故条件下的性能和行为演化,开发了钠冷快堆燃料元件性能分析程序FIBER。程序采用有限体积法实现燃料元件温度的计算,用有限元方法实现力学、裂变气体释放的计算,并通过时间步长控制模块控... 为了评估钠冷快堆氧化物燃料元件稳态、瞬态和事故条件下的性能和行为演化,开发了钠冷快堆燃料元件性能分析程序FIBER。程序采用有限体积法实现燃料元件温度的计算,用有限元方法实现力学、裂变气体释放的计算,并通过时间步长控制模块控制程序的稳定运行。为验证程序的准确性,通过调研得到俄罗斯BN600反应堆辐照数据,与FIBER程序的裂变气体释放、柱状晶粒等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IBER程序对最大燃耗11.8at%、最大辐照损伤78 dpa的快堆燃料元件的辐照变形、柱状晶区、裂变气体释放性能评价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燃料元件 燃料元件程序
下载PDF
熔融不锈钢与液态钠相互作用的瞬态换热特性研究
18
作者 刘雅鹏 张大林 +5 位作者 陈宇彤 林悦 张熙司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93-1901,I0001,共10页
钠冷快堆严重事故下,堆芯熔融物会与液态金属钠发生相互作用,如果导致堆芯区域内出现钠沸腾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堆芯的再临界,从而导致堆芯的进一步熔化。在重定位过程中,堆芯熔融物与液态钠的换热会导致钠出现沸腾,从而影响熔融物射流碎... 钠冷快堆严重事故下,堆芯熔融物会与液态金属钠发生相互作用,如果导致堆芯区域内出现钠沸腾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堆芯的再临界,从而导致堆芯的进一步熔化。在重定位过程中,堆芯熔融物与液态钠的换热会导致钠出现沸腾,从而影响熔融物射流碎裂与碎片形成。因此,采用严重事故分析程序ACENA对COSA实验平台上开展的熔融不锈钢与液态钠的相互作用的实验进行分析,验证程序对熔融不锈钢与液态钠相互作用过程的瞬态换热特性的分析能力。验证结果表明:程序会高估熔融不锈钢射流与钠池接触时的换热,且不考虑熔融不锈钢外侧凝固形成的硬壳对换热的影响会导致对换热速率的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熔融燃料与冷却剂相互作用 ACENA程序
下载PDF
液态金属冷却快堆子通道分析软件SACOS-LMR研发与工程应用
19
作者 王金顺 陈荣华 +4 位作者 朱昕阳 田家豪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1-592,共12页
子通道分析方法是反应堆堆芯设计和热工水力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国提出的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核能发展战略,开发适用于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热工安全分析的子通道分析程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西安交通大学热工水力研究室自主... 子通道分析方法是反应堆堆芯设计和热工水力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国提出的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核能发展战略,开发适用于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热工安全分析的子通道分析程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西安交通大学热工水力研究室自主开发的压水堆子通道程序SACOS,通过添加液态金属快堆特有的模型,如绕丝模型、盒间流模型、液态金属对流换热模型等,扩展至适用于液态金属快堆的子通道分析程序SACOS-LMR,该程序具备对液态金属快堆组件开展稳态和瞬态热工水力分析的功能。结合卡尔斯鲁厄开展的37棒钠冷瞬态实验,完成了SACOS-LMR程序的瞬态功能验证。基于验证后的SACOS-LMR程序,对欧洲铅冷快堆(ALFRED)堆芯开展了稳态工况和瞬态事故工况下的热工安全特性分析,计算结果合理,且与同类程序保持一致,表明SACOS-LMR程序可用于液态金属快堆的堆芯设计和热工水力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冷却快堆 堆芯热工水力分析 子通道分析方法 ALFRED
下载PDF
钠火压力缓解技术研发及验证
20
作者 常一狄 杜海鸥 +3 位作者 潘霖霖 王荣东 石文涛 徐永兴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2-646,共5页
钠冷快堆一旦发生一回路辅助系统主管道大口径破口的钠泄漏事故,泄漏出来的高温钠会迅速燃烧起来,钠燃烧释放的巨大的热能会使发生事故的钠工艺间的温度和压力瞬间升高。本项目通过对混合钠火事故分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调研,提出针... 钠冷快堆一旦发生一回路辅助系统主管道大口径破口的钠泄漏事故,泄漏出来的高温钠会迅速燃烧起来,钠燃烧释放的巨大的热能会使发生事故的钠工艺间的温度和压力瞬间升高。本项目通过对混合钠火事故分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调研,提出针对混合钠火的压力缓解设备设计,研究发生钠泄漏事故时形成的瞬间高压可以通过压力缓解措施有效释放到相邻工艺小室,且随释压气流带入相邻小室的钠滴燃烧不会超过该小室建筑物的耐压限值。通过模拟一回路钠工艺间设计基准钠泄漏事故,对钠火压力缓解装置进行性能验证,积累钠冷快堆的钠火安全防护系统运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压力缓解 钠火防护 混合钠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