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Roadway Spray Material to Fire Prevention in Goaf Excavation
1
作者 Hao Rong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4年第2期389-400,共12页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during goaf excavation process, polymer modified cement mortar spraying material was used to spray and seal the roadway surface. The experimental applicati...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goaf during goaf excavation process, polymer modified cement mortar spraying material was used to spray and seal the roadway surface. The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upper channel 2304 of a mine in Henan Province.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polymer modified cement mortar spraying material could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roadway and greatly reduce the deformation rate of the roadway. The best spraying thickness is 5 mm. Through the monitoring of tunnel air leakag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olymer modified cement mortar spraying material can reduce the tunnel air leakage and play a better sealing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f Excavation Thin Layer Spray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hotcrete Plugging Air Leakage Plugging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storage and estimation model of storage capacity of CO_(2)in fissures of coal mine old goaf 被引量:4
2
作者 Yang Ding Shugang Li +4 位作者 Bing Zhu Haifei Lin Jingfei Zhang Junhong Tan Wenbin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75-686,共12页
The concept of the carbon cycle in the old goaf of a coal mine based on CO_(2)utilization and storage was put forward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utilization of space resources in old goafs,and... The concept of the carbon cycle in the old goaf of a coal mine based on CO_(2)utilization and storage was put forward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utilization of space resources in old goafs,and associated gas resources development.Firstly,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verburden fissures in the goaf of the case was studied using a two-dimensional physical similarity simulation test,the sealing performance of the caprocks after stabilization was analyzed,and the fissures were counted and classi-fied.Then,the process of gaseous CO_(2)injection in the connected fissure was simulated by Ansys Fluent software,and the migration law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_(2)under the condition of gaseous CO_(2)injection were analyzed.Finally,the estimation models of free CO_(2)storage capacity in the old goaf were constructed considering the proportion of connected fissur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_(2)injection.The CO_(2)storage capacity in the old goaf of the case coal mine was estim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caprock group of“hard-thickness low-permeability hard-thickness”was formed after the caprock-fissures system in the goaf of the case tended to be stable vertically.The connected fissure,occlude cracks,and micro-fractures in the goaf accounted for 85.5%,8.5%,and 6%of the total fissures,respectively.Gaseous CO_(2)first migra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ed fissure after CO_(2)was injected into the goaf,then spread horizontally along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ed fissure after reaching the bottom,and finally spread longitudinally after filling the bottom of the entire connected fissure.The theoretical and effective storage capacities of free CO_(2)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 the old goaf of the case were 9757 and 7477 t,respectively.The effective storage capacity of free CO_(2)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 the old goaf after all minefield mined was 193404 t.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oal mining industry to help the goal of“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cycle Old goaf FISSURE CO_(2)storage FEASIBILITY Storage capacity
下载PDF
Algorithm for cavity flow in a new-born goaf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Jian Liu Qichao Zhou +2 位作者 Dong Wang Lijun Deng Ke G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51-361,共11页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a goaf require an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its gas flow state.However,the commonly used fluid dynamics in porous media is not su...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a goaf require an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its gas flow state.However,the commonly used fluid dynamics in porous media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new-born goaf with fracture cavity combination,multi-scale,and large blocks.In this study,we propose a cavity flow algorithm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gas flow state in the new-born goaf.The genetic algorithm(GA)is used to randomly generate the binary matrix of a goaf caving shap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as flow state calculated by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and the measured data at the boundary or internal measuring points of the real goaf is taken as the GA fitness value,and the real goaf caving shape and the gas flow state are quickly addressed by GA.The experimental model of new-born goaf is established,and the laser Doppler anemometry(LDA)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reconstructed caving shape and the real caving shape is 0.7473,the mean square error between the calculated wind speed and the LDA-measured value is 0.0244,and the R2 coefficient is 0.8986,which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ity flow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aser Doppler anemometry New-born goaf Genetic algorithm
下载PDF
Effect of periodic wide atmospheric pressure change on CO emission in closed goaf
4
作者 Zhuangzhuang Shao Bo Tan +6 位作者 Ruili Hu Xiaozhen Song Yan Guo Tianze Li Shuhui Fu Chaohuan Chen Haiyan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Atmospheric pressure fuctu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ecting the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gas emission in the fre area.To obtain the infuence rule of the surface atmospheric pressure change on the gas ... Atmospheric pressure fuctu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ecting the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gas emission in the fre area.To obtain the infuence rule of the surface atmospheric pressure change on the gas sampling and abnormal emission in the mine closed goaf,the No.1 coal mine in Dananhu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ing Fourier transform and Fisher harmonic analysis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the infuence of the periodic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on the gas leakage and outfow in the closed goaf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atmospheric pressure periods of 15.2 d,1 d and 182.2 d,and the probability was greater than 95%.The time period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peaks was 7:00–8:00,which accounted for 20.2%of total occurrence number in a day.And the time periods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trough were 2:00,15:00 and 16:00,accounting for 27.4%.The peak-to-trough transition time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around 6 h,and the diurnal variation curve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was mainly bimodal.The atmospheric pressure change rate was mostly concentrated in 10–50 Pa/h.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distance that the gas sampling pipe was pre-laid into the inner side of the closed wall should be greater than 44.4 m,and the CO concentration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the closed goaf were both periodic and negative with atmospheric pressure.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cance for the monitoring,early warn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go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pressure Periodic variation Closed goaf CO emission Coal mine
下载PDF
基于静力水准的采空区地表变形监测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学良 李宏艳 白国良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前,采空区上方的地表沉降变形监测主要采用人工水准仪测量,该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周期长,且无法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测。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分析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工作原理及监测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对其可靠... 目前,采空区上方的地表沉降变形监测主要采用人工水准仪测量,该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周期长,且无法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测。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分析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工作原理及监测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对其可靠性、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结合条带采空区上方地表监测实例从监测方案、测点布置、数据分析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满足条带采空区上方地表沉降变形自动化监测的要求,可为相关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水准 条带采空区 沉降监测 自动化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频率比模型的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静 崔健 +2 位作者 马诗敏 代雅建 朱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4,共7页
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频率比模型相结合构建了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AHP-PF组合模型)。以沈阳市蒲河-清水矿区为例,考虑了地质条件、地表特征... 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频率比模型相结合构建了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AHP-PF组合模型)。以沈阳市蒲河-清水矿区为例,考虑了地质条件、地表特征、开采条件等3方面影响因素,选取了第四纪覆盖类型、第四纪松散层厚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可采煤层顶板强度指标、煤层倾角、地表沉陷速率、采深采厚比、采空区叠置层数等8个评价指标,利用AHP-PF组合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及频率比,最后进行采空塌陷危险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采空塌陷危险性高区主要集中在采深采厚比小、沉陷速率大及目前仍在开采的区域,该区域是地质灾害防治、搬迁避让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频率比 危险性 采空塌陷 蒲河-清水矿区 沈阳市
下载PDF
小断层影响下的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学博 王攀 王豪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230,共17页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小断层会导致采空区瓦斯聚集形成瓦斯富集区,对生产安全具有很大威胁,因此有必要研究小断层影响下的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通过UDEC数值模拟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过程,从而计算小断层影响下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空隙率,并利用...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小断层会导致采空区瓦斯聚集形成瓦斯富集区,对生产安全具有很大威胁,因此有必要研究小断层影响下的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通过UDEC数值模拟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过程,从而计算小断层影响下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空隙率,并利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开采过程中考虑小断层影响的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研究表明:①工作面距离小断层20 m远处,小断层从顶部首先出现滑移现象,采空区上覆岩层的位移开始受到断层的影响;工作面到达断层时,由于断层滑移,上盘岩体在断层面滑移产生回转现象,支撑着采空区岩层,覆岩垮落位移量出现大幅度减小,并且岩层垮落出现滞后现象;小断层的影响范围有限,工作面过小断层60 m之后,采空区上覆岩层位移规律逐渐恢复正常。②通过分析含小断层采空区上覆岩层位移特征,得到了采空区上覆岩层位移及其拟合公式,计算得到了三维空隙率分布规律:垮落带范围内,覆岩空隙率在4个隅角位置最大,并且断层靠近进回风巷的位置也出现了空隙率增高;裂隙带范围内,除断层靠近进回风巷的位置空隙率较大,其他位置空隙率相对较低且变化不明显。③获得了小断层影响下的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在工作面距离断层50 m远处,采空区瓦斯运移几乎不受断层的影响;在工作面推进至断层时,瓦斯沿着断层及其附近的高空隙率覆岩产生的优势逃逸通道向采空区深部运移,同时上盘的瓦斯也向深部转移导致大量瓦斯积聚在断层下盘,可能导致瓦斯随漏风流入工作面及回风巷;在工作面过断层50 m时,采空区瓦斯继续向上隅角附近转移;工作面过断层100 m时,采空区上覆岩层瓦斯运移出现回转现象,上隅角和下盘垮落带瓦斯体积分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断层 瓦斯运移 覆岩移动 采空区
下载PDF
深部条带老采空区覆岩破坏多参量监测研究
8
作者 李学良 李宏艳 +2 位作者 白国良 李大猛 余洋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1,167,共7页
针对深部条带老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问题,确定了裂隙发育、拉压应变、岩层物性等主要参量指标,采用钻孔电视法、分布式光纤感测法、井间电法CT、微震法构建了采空区覆岩“点-线-面-体”多参量监测模式;运用该监测模式对工程实例进行实测... 针对深部条带老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问题,确定了裂隙发育、拉压应变、岩层物性等主要参量指标,采用钻孔电视法、分布式光纤感测法、井间电法CT、微震法构建了采空区覆岩“点-线-面-体”多参量监测模式;运用该监测模式对工程实例进行实测分析,获取了采空区覆岩全方位、多层次的移动破坏特征,得出覆岩裂隙多集中在465 m以下,少量空洞位于垮落带及煤柱上方靠近采空区侧,煤柱塑性区范围约8 m的结论,综合判定采空区覆岩结构可在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结果表明:“点-线-面-体”多参量监测模式在内容上能够有效涵盖条带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的各参量指标,时空上可实现点(静态)、线(动态)、面(静态)、体(动态)相互结合的全过程监测,监测结果间能相互验证,可满足深部条带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采空区 覆岩破坏 全空间 多参量 监测模式
下载PDF
地空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凯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1期186-189,共4页
煤矿采空区一直是工程中难以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现工程中一般是结合开采资料及煤层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由于大型煤矿多采用自然塌落法来处理采空巷道,而非金属类矿山的填充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非常多的塌陷,导致采空区内部情况非... 煤矿采空区一直是工程中难以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现工程中一般是结合开采资料及煤层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由于大型煤矿多采用自然塌落法来处理采空巷道,而非金属类矿山的填充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非常多的塌陷,导致采空区内部情况非常复杂,难以查清。尤其是在老旧的煤矿当中,由于过去技术落后,矿洞测绘资料存在一定的失真,导致很难明确定义现采空区的具体范围,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出了重大的课题。结合黑龙江依兰煤矿(日伪时期的开采老旧煤矿采空区),在地形地貌条件特别差,人难以攀登的条件下,应用地空瞬变电磁法,初步解决了该采空区的范围和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空瞬变电磁法 采空区 煤矿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灾害勘察评价的应用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霄龙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0期94-97,共4页
为进一步明确某现状矿区内易发生地下水危害的区域,采用瞬变电磁法对煤矿地下环境进行勘察,勘察结果表明矿区内可能存在一含水构造带,该构造带纵向基本贯穿标高550~-200 m,可能会对采空区或者巷道的开发使用带来危害。此外在瞬变电磁法... 为进一步明确某现状矿区内易发生地下水危害的区域,采用瞬变电磁法对煤矿地下环境进行勘察,勘察结果表明矿区内可能存在一含水构造带,该构造带纵向基本贯穿标高550~-200 m,可能会对采空区或者巷道的开发使用带来危害。此外在瞬变电磁法对矿区进行勘察时,采空区往往表现为低阻包围着的中高阻特征,而含水裂隙往往表现为低阻特征。本文研究内容对于指导后续矿产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工作机理 矿区勘察 采空区 岩墙
下载PDF
采空区治理用尾矿砂注浆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余熠 石研然 +2 位作者 朱鹏飞 张栋 彭涛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2期97-99,103,共4页
为了解决常用的矿山采空区治理用注浆材料凝结时间长、析水率高、结石率低、水下浇筑时水泥流失量大、硬化后易脱空等问题,制备了一种尾矿砂注浆材料,并通过添加性能调节剂CA-Ⅳ、调整原材料配比对其性能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 为了解决常用的矿山采空区治理用注浆材料凝结时间长、析水率高、结石率低、水下浇筑时水泥流失量大、硬化后易脱空等问题,制备了一种尾矿砂注浆材料,并通过添加性能调节剂CA-Ⅳ、调整原材料配比对其性能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尾矿砂注浆材料工作性得到明显改善,凝结时间大幅缩短,24 h竖向膨胀率、结石率和28 d抗压强度均有大幅提高,水泥流失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采空区 注浆材料 尾矿砂 性能优化
下载PDF
弹−塑性基础边界两侧采空(留煤柱)基本顶板结构初次破断特征
12
作者 陈冬冬 李子健 +5 位作者 谢生荣 何富连 罗昱 蒋再胜 马翔 李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95-2211,共17页
为了研究两侧采空留煤柱工程条件下基本顶板结构的断裂位态及工程指导意义,构建考虑实体煤弹塑性变形与两侧煤柱宽度及支撑能力弱化的基本顶板结构双塑化基础边界力学模型,基于有限差分算法与主弯矩破断准则系统计算了在非对称煤柱区和... 为了研究两侧采空留煤柱工程条件下基本顶板结构的断裂位态及工程指导意义,构建考虑实体煤弹塑性变形与两侧煤柱宽度及支撑能力弱化的基本顶板结构双塑化基础边界力学模型,基于有限差分算法与主弯矩破断准则系统计算了在非对称煤柱区和长边实体煤区的断裂线形态、区位属性及整体位态特征,并从7个层面、横纵向4对区域与传统模型对比,阐明新模型所得新结论及工程意义。结论如下:(1)两侧非对称煤柱参数对长边实体煤区域的基本顶主弯矩及破断位置影响小,但分别显著影响煤柱区的主弯矩大小、位置及断裂形态。两侧煤柱区(较强/宽煤柱区+较弱/窄煤柱区)基本顶断裂线形态有3类演化模式,随基本顶厚度及弹模增大而煤柱宽度、支撑能力及悬顶跨度减小,其变化规律为:非对称的“连续单弧形+连续单弧形”→“连续单弧形+开口间断双短弧形”→非对称的“开口间断双短弧形+开口间断双短弧形”。(2)长边实体煤区基本顶的断裂线主要有3类区位属性,随基本顶厚度及弹模增大而实体煤的塑性区宽度、塑化程度及悬顶跨度减小,其演变规律为:断裂线在塑性煤体区(C-S式)→弹塑性煤体分界区(C-TS式)→弹性煤体区(C-T式);(3)考虑断裂线区位属性,随基本顶厚度和弹模增大而煤柱宽度、支撑能力及悬顶跨度减小的基本顶全区域破断模式及演变规律为:C-S式的■→C-TS式的■→C-T式的■→C-T式的■→C-T式的■。针对研究两侧采空(煤柱)基本顶板结构破断的3类力学模型,从7个层面对比了3类模型的重要区别,从横向4个区域(开采区域的前方与后方、两侧煤柱区)与纵向4个区域(非对称遗留煤柱下伏、下伏开采空间出/进煤柱/体)阐明了其重要工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留煤柱 基本顶 两侧采空 弹−塑性基础 板结构
下载PDF
采空区地表沉陷计算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宇 《吉林地质》 2024年第1期79-82,88,共5页
本文以某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范围为研究区,在搜集煤层赋存情况、现有采空区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选取岩层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利用比较常用的概率积分法、数值模拟法对采空区的下沉值、水平变形、最大地表竖向变形等进行预测模拟,从而预... 本文以某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范围为研究区,在搜集煤层赋存情况、现有采空区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选取岩层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利用比较常用的概率积分法、数值模拟法对采空区的下沉值、水平变形、最大地表竖向变形等进行预测模拟,从而预测研究区地表变形情况。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的预测,是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预测评估结论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地表沉陷 预测方法
下载PDF
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
14
作者 任连伟 王自强 +2 位作者 邹友峰 顿志林 杨文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目的高速铁路穿越采空区场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探讨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方法利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17组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沉降变形和动应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无砟... 目的高速铁路穿越采空区场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探讨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方法利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17组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沉降变形和动应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路基内部动力响应的分布差异,分析采空区开采宽度、厚度对动力响应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与无砟轨道相比,有砟轨道路基内部的动应力幅值明显更高,但其动应力的衰减速率也更高;动应力、动位移的时程曲线沿着路基深度方向出现不断增大的相位差;路基内部动位移幅值随着荷载作用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增大的速度不断降低,动应力幅值基本保持不变;动应力、动位移幅值与列车轴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轴重增加而线性增大;采空区开采宽度、厚度越大,列车荷载造成的动位移幅值也越大,但当开采宽度大于一定数值后,动位移幅值反而出现减小趋势。结论列车荷载、路基轨道类型和采空区场地的差异都会对路基内部的动力响应分布情况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场地 高速铁路路基 动应力 动位移 离散元
下载PDF
基于Mathews稳定图法的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15
作者 邓良 杨泽 李超相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2期29-31,共3页
采空区稳定性关系到矿山生产安全。为了方便准确地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指导矿山安全生产。以某铅锌矿的某采空区为例,获取了采场的RQD值、节理组数、节理粗糙度、节理蚀变度等采空区力学指标或结构参数,分别计算出采空区的修正的... 采空区稳定性关系到矿山生产安全。为了方便准确地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指导矿山安全生产。以某铅锌矿的某采空区为例,获取了采场的RQD值、节理组数、节理粗糙度、节理蚀变度等采空区力学指标或结构参数,分别计算出采空区的修正的岩石Q值、应力系数、节理方位系数、重力调整系数,进而计算得到采场的稳定数;统计了采空区的长度、高度和宽度等形状参数,以此为基础计算得到采空区的壁面积和壁周长,进而计算得到采空区的形状因子,以采空区的稳定数和形状因子为依据,在Mathews稳定图确定采空区所在的点,根据落点位置确定采空区稳定性,进而指导矿山安全生产。实践证明,Mathews稳定图法对采场稳定性分析是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稳定性 Mathews
下载PDF
岩块尺度对采空区煤自燃区域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高科 张瑶 +3 位作者 石连增 李启文 刘泽毅 刘玉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2,共7页
为探究综放采空区岩块尺度对煤自然发火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不同直径岩块条件下采空区的煤自燃规律,分析采空区氧浓度场和风速场,分别以氧气体积分数和风速为指标,确定采空区氧化带面积并以二场叠加场作为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 为探究综放采空区岩块尺度对煤自然发火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不同直径岩块条件下采空区的煤自燃规律,分析采空区氧浓度场和风速场,分别以氧气体积分数和风速为指标,确定采空区氧化带面积并以二场叠加场作为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划分标准,研究煤自燃危险区域与岩块直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岩块直径由0增加到10 m时,以氧气体积分数为指标,氧化带宽度变小,面积由5563.84 m^(2)减至2602.69 m^(2);以风速为指标,氧化带面积由3376.60 m^(2)减至1262.95 m^(2);将2种指标确定的氧化带进行叠加得到煤自燃危险区,随着岩块直径的增加,其面积由1854.04 m^(2)减至552.91 m^(2),煤自燃危险区最大宽度由20.40 m缩减至9.06 m。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煤自燃发火区域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块尺度 采空区 氧化带 遗煤自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联采巷道交错布置及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朋强 孙钺奇 徐立强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07-113,共7页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时采出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探究巷道交错布置方式及下煤层巷道支护技术在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中的应用,以山西晋保煤矿12#、13#煤层地质条件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FLAC3D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巷道采...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时采出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探究巷道交错布置方式及下煤层巷道支护技术在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中的应用,以山西晋保煤矿12#、13#煤层地质条件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FLAC3D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巷道采用交错布置时下煤层巷道的围岩变形与矿压变化,得到巷道交错式布置时上下煤层巷道的水平错距应大于7.98 m。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矿方原始支护方案与新支护方案下煤层巷道顶板的垂直位移变化规律,确定对下煤层巷道进行锚网索联合支护的分区支护方案。结合现场实测结果表明:下煤层巷道围岩变形处于可控范围内,交错式巷道布置方式以及巷道分区支护方案较为合理,能够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可以为类似地质条件下近距离煤层的开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交错式巷道布置 数值模拟 围岩控制 沿空掘巷
下载PDF
纳米Fe_(3)O_(4)在煤微生物降解产CH_(4)过程中的催化作用
18
作者 赵发军 邓奇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目的为了研究纳米Fe_(3)O_(4)在微生物降解煤产甲烷(CH_(4))过程中的催化作用,方法采用晋城矿区矿井水和中原油田土壤中的两种菌群(厌氧消化菌,义马矿区)的煤样,考查温度和纳米Fe_(3)O_(4)添加量对反应体系产CH_(4)摩尔浓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为了研究纳米Fe_(3)O_(4)在微生物降解煤产甲烷(CH_(4))过程中的催化作用,方法采用晋城矿区矿井水和中原油田土壤中的两种菌群(厌氧消化菌,义马矿区)的煤样,考查温度和纳米Fe_(3)O_(4)添加量对反应体系产CH_(4)摩尔浓度的影响,分析产CH_(4)过程中伴随气体CO_(2)和H_(2)的摩尔浓度变化及其对CH_(4)摩尔浓度的影响,评估厌氧消化产CH_(4)反应体系中铁的作用和最大负载量。结果通过分析厌氧性产CH_(4)古菌和多环芳烃分解菌共营降解煤的生物化学过程,认为煤降解产CH_(4)厌氧反应由两个主要步骤组成:一是稠环芳烃活化的羧化反应,该反应使煤被多环芳烃分解菌降解为甲苯酚和2-萘甲酸等化合物;二是产甲烷古菌利用煤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甲基和气体等,通过辅酶的生物化学反应生成CH_(4),该过程CH_(4)产气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起始反应需要大量CO_(2)气体。在产甲烷古菌和多环芳烃分解菌共营系统中添加纳米Fe_(3)O_(4)后,产CH_(4)量增加了39.6%~50.8%。纳米Fe_(3)O_(4)对生物化学过程的催化作用表现在促进中间产物(H_(2)和CO_(2)等)的生成,同时生物化学反应通过消耗H_(2)和含氧有机物并生成液态水以降低密闭实验系统的气体总压力,使催化反应持续正向进行。结论纳米Fe_(3)O_(4)对微生物降解煤产CH_(4)的催化作用需要多菌种互营环境,催化过程中存在最佳负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遗煤 纳米Fe_(3)O_(4) 产甲烷古菌 细菌共营 煤层气 催化
下载PDF
倾斜矿体采空区非对称顶板-矿柱结构体协同承载机理
19
作者 姜立春 李金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9-343,共15页
为解决倾斜矿体回采后大倾角顶板和非对称空区可能引发的采空区支撑结构体变形及破坏失稳问题,以某石灰石矿非对称顶板-矿柱支撑结构体为研究对象,构建结构体承载力学模型,求解顶板挠曲变形值及矿柱安全系数,分析不同倾角、跨度比下顶... 为解决倾斜矿体回采后大倾角顶板和非对称空区可能引发的采空区支撑结构体变形及破坏失稳问题,以某石灰石矿非对称顶板-矿柱支撑结构体为研究对象,构建结构体承载力学模型,求解顶板挠曲变形值及矿柱安全系数,分析不同倾角、跨度比下顶板变形特征及矿柱失稳破坏模式,研究其协同承载机理。结果表明:顶板变形、矿柱失稳破坏模式受采空区倾角θ和跨度比λ的双重影响,顶板变形大小随着θ的增加表现为双增长率,与λ的关系伴随着θ的变化而变化。矿柱失稳破坏模式受θ的影响程度随着λ的增加而减小,当0°<θ≤30°时,矿柱主要为小偏心受压破坏;当θ=0°和30°<θ≤60°时,随着λ值的增加,矿柱破坏模式从大偏心受压破坏向小偏心受压破坏转变。顶板维系采空区稳定的能力随着θ的增加逐渐降低,矿柱维系采空区稳定的最优λ值随着θ的增加逐渐减小,矿柱约束顶板变形作用大小随着λ的增加而降低。数值模拟和工程实例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为地下空场法矿山安全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空区 顶板-矿柱 倾斜矿体 偏心载荷 协同作用
下载PDF
采空影响区高层建筑抗变形设计方法及应用案例
20
作者 王媛 李伟强 +2 位作者 穆亮 孙宏伟 王霞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33,共6页
在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紧张,煤炭采空区不再只是进行城市绿化,而是越来越细分,在可利用的场地上进行工程建设。重点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采空影响区域内,基于数值沉降抗变形分析,高层建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 在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紧张,煤炭采空区不再只是进行城市绿化,而是越来越细分,在可利用的场地上进行工程建设。重点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采空影响区域内,基于数值沉降抗变形分析,高层建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更加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及抗变形措施,这一设计方法的实施可以解决很多采空影响区内建筑活动因为过高抗变形措施费而停滞的项目,缓解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用地需求。基于目前国内外采空影响区域内砌体结构及高层建筑抗变形设计分析方法,提出采用岩土有限元软件精细化模拟正常施工沉降变形及残余变形影响下的沉降变形;基于典型项目案例计算分析,提出抗变形设计的量化分析结果。分析方法及量化结果为后续煤炭资源型城市高层建筑的抗变形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采空影响区 高层建筑 沉降变形分析 抗变形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