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est Exclusion Net(PEN)on th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Late Season Broad Leaf Mustard(BLM)in Chitwan,Nepal 被引量:1
1
作者 Ram Chandra Neupane Arjun Kumar Shrestha +2 位作者 Rajendra Regmi Kim Fooyontphanich Ananta Raj Devkot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8年第5期315-322,共8页
Broad leaf mustard(BLM)(Brassica juncea L.var.rugosa,Brassicaceae)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consumed vegetable crops in Nepal.The production of crop in open field is constrained by major pests like mustard aphid and f... Broad leaf mustard(BLM)(Brassica juncea L.var.rugosa,Brassicaceae)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consumed vegetable crops in Nepal.The production of crop in open field is constrained by major pests like mustard aphid and flea beetle.This study was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est exclusion net(PEN)on pest-infestation and yield of BLM cultivar“Khumal Broad Leaf”.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RCBD)with five treatments and four replications.The treatments included control(no mulch+no net+no pesticide spray),black plastic mulch only,reflective plastic mulch only,black plastic mulch+no net+pesticide spray,and PEN+black plastic mulch+no pesticide spray.Data were analyzed with RSTAT software package and means were separated by 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DMRT)at 5%level of significance.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crop under PEN had highest plant height(38.99 cm),lowest number of aphid(0-0.86 per plant),flea beetle(0-1.07 per plant)and highest total marketable yield(77.50 ton/ha)while control had lowest plant height(20.06 cm),highest number of aphid(maximum 2.49 per plant),flea beetle(maximum 2.00 per plant)and lowest total marketable yield(13.75 ton/ha).Economic analysis revealed highest benefit-cost ratio in PEN(9.90).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use of PEN protect BLM against aphid and flea beetle,increases yield and can be considered as a viable technology for BLM production by smallholder growers of Nep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AD leaf mustard(BLM) PEST EXCLUSION net(PEN) MUSTARD aphid flea beetle
下载PDF
152个黄淮地区小麦主要品种(系)的多抗性鉴定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玖华 尚佑芬 +3 位作者 王升吉 杨崇良 路兴波 孙红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3-1127,共5页
为给小麦抗病抗虫育种提供依据,于2004-2006年在山东济南对152份来自黄淮地区的小麦主栽品种(系)进行了抗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及蚜虫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系)中表现高抗条锈病的品种(系)占46.71%,中抗品种占25.66%;... 为给小麦抗病抗虫育种提供依据,于2004-2006年在山东济南对152份来自黄淮地区的小麦主栽品种(系)进行了抗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及蚜虫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系)中表现高抗条锈病的品种(系)占46.71%,中抗品种占25.66%;高抗叶锈病的品种占23.68%,中抗品种占24.34%;高抗白粉病的品种占28.29%,中抗品种占55.92%;高抗蚜虫的品种(系)占5.26%,中抗品种占13.16%。综合来看,对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中抗以上的品种(系)47个,占30.92%;兼抗(中抗以上)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麦蚜的有5个品种(系),占3.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叶锈病 白粉病 麦蚜 抗性
下载PDF
烟蚜茧蜂产品生产及应用技术研究(Ⅱ)——僵蚜收集与包装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阙劲松 白崇禄 +9 位作者 黄坤 陈华祥 李宏光 赵涛 蒋继红 熊正林 官群荣 陈乐 吴伟 刘春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明确漂浮烟苗规模繁育烟蚜茧蜂僵蚜的最佳收集时机及收集和包装方式,为僵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低密度(25株/盘)漂浮烟苗繁蜂方法,在僵蚜大量形成期,逐日调查统计僵蚜及其羽化数量,分析总僵蚜与有效僵蚜间... 【目的】明确漂浮烟苗规模繁育烟蚜茧蜂僵蚜的最佳收集时机及收集和包装方式,为僵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低密度(25株/盘)漂浮烟苗繁蜂方法,在僵蚜大量形成期,逐日调查统计僵蚜及其羽化数量,分析总僵蚜与有效僵蚜间的关系;在有效僵蚜形成高峰期,采取不同的僵蚜收集(毛笔、试管刷和电动僵蚜刷)和包装(僵蚜盒、僵蚜卡和僵蚜叶片盒)方式,测试不同收集方式的收集效率及其对僵蚜的损伤率、不同包装方式对僵蚜羽化和成蜂扩散的影响。【结果】接蜂后第11 d僵蚜快速形成,第18 d达最大值(23800.34头/盘),其羽化率也达33.49%,有效僵蚜只有15830.17头/盘;而接蜂后15~17 d羽化率在10.00%以下,有效僵蚜保持在20000.00头/盘以上;采用电动僵蚜刷每人每天(8 h)可收集僵蚜40700.00头,其羽化率为86.67%;采用僵蚜叶片盒和僵蚜盒方式包装僵蚜,其羽化率分别为93.92%和83.31%,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僵蚜卡包装僵蚜,其羽化率为66.72%,与对照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20~30℃条件下以25株/盘的漂浮烟苗繁蜂,接蜂后第15~17 d的僵蚜利用率较高,为僵蚜最佳收集时机;采用电动僵蚜刷收集僵蚜的效率高、损伤低,能更好地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僵蚜包装成僵蚜叶片盒和僵蚜盒对僵蚜羽化和成蜂扩散均无显著影响,是僵蚜适宜的包装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僵蚜 有效僵蚜 僵蚜叶片盒 僵蚜盒
下载PDF
噻虫嗪种子包衣对燕麦蚜虫和红叶病的控制效果及农药残留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惠霞 张海英 +4 位作者 郭建国 郭满库 何苏琴 刘永刚 赵桂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05-1209,共5页
红叶病是由蚜虫传播黄矮病毒(BYDV)引起的燕麦上的重要病害,有效防治蚜虫可控制燕麦红叶病的发生。为了明确噻虫嗪种衣剂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噻虫嗪种子包衣对燕麦蚜虫和红叶病的防效及持效期,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红叶病是由蚜虫传播黄矮病毒(BYDV)引起的燕麦上的重要病害,有效防治蚜虫可控制燕麦红叶病的发生。为了明确噻虫嗪种衣剂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噻虫嗪种子包衣对燕麦蚜虫和红叶病的防效及持效期,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药物在植株和籽粒上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处理后,燕麦单株蚜量和红叶病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苗期至拔节期的蚜虫防效为77.71%~87.91%,红叶病防效为65.79%~82.89%;孕穗期至扬花期的蚜虫防效为58.45%~68.61%,红叶病防效为62.98%~64.14%,持效期长达90 d,可实现一次施药减轻蚜虫为害、控制红叶病的效果。残留分析表明,噻虫嗪种衣剂在燕麦植株中的残留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13.218e-0.0971t,半衰期为7.14 d,播种后60~100 d残留量为0.43~9.86 mg·kg-1,接近或超过了现有的草料MRLs值,此时不宜作为青饲料;播种110 d以后残留量≤0.06 mg·kg-1,可刈割青饲料或作为干草贮存使用。在燕麦籽粒中未检测到噻虫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噻虫嗪 种子包衣 蚜虫 红叶病 防治效果 农药残留
下载PDF
小麦叶片表面化学元素组分及其与抗蚜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牛立元 茹振钢 +1 位作者 石明旺 夏海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0-91,共2页
为了探讨小麦抗蚜虫机理,用能谱分析方法研究了12个小麦品种叶片表面化学元素组成及其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片表面主要含有Na、Al、Si、Ca和Fe5种化学元素,它们的含量分别为0~22.40%、2.98%~13.91%、31.73%~91.83%、5.21%... 为了探讨小麦抗蚜虫机理,用能谱分析方法研究了12个小麦品种叶片表面化学元素组成及其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片表面主要含有Na、Al、Si、Ca和Fe5种化学元素,它们的含量分别为0~22.40%、2.98%~13.91%、31.73%~91.83%、5.21%~37.38%和0~6.03%。蚜虫指数在1.2~3.6之间。蚜虫指数与叶片表面Si与Ca元素的含量之间分别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和-0.7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片表面 化学元素 抗蚜性 能谱分析法
下载PDF
玉米品种抗蚜性鉴定评价方法与标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禹田 贾永超 +5 位作者 柴正群 吴迪 Nawaz Haider Bashir 马丽 陈国华 李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6-1403,共8页
本研究以玉米蚜为研究对象,在云南省昭通地区通过田间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研究了玉米蚜田间种群动态,评价了27个不同品种玉米的抗蚜性,探索了更为简便的玉米抗蚜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玉米蚜在田间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抽雄散粉期... 本研究以玉米蚜为研究对象,在云南省昭通地区通过田间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研究了玉米蚜田间种群动态,评价了27个不同品种玉米的抗蚜性,探索了更为简便的玉米抗蚜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玉米蚜在田间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抽雄散粉期和蜡熟期;采用玉米整个生育期蚜量比值法比较不同品种玉米的抗性,发现高抗品种有6个、抗性品种有6个、中抗品种有6个、感虫品种有4个、高感品种有5个,玉米蚜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品种玉米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玉米蚜暴发时期到玉米完熟期的蚜量比值来评价玉米抗蚜性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玉米蚜 蚜量比值 种群动态 抗虫性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叶片上蚜虫的形态适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方燕 乔格侠 张广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78,共22页
昆虫对寄主植物之间的形态适应性是两者相互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植食性蚜虫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不同种类寄主植物叶片的形态适应。选取寄生于禾本科、杨柳科、壳斗科和松科4科7属植物叶片上的26种蚜虫,基于有翅孤雌蚜和无翅孤雌蚜... 昆虫对寄主植物之间的形态适应性是两者相互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植食性蚜虫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不同种类寄主植物叶片的形态适应。选取寄生于禾本科、杨柳科、壳斗科和松科4科7属植物叶片上的26种蚜虫,基于有翅孤雌蚜和无翅孤雌蚜,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并统计比较了37个形态特征及其种内变异。以克隆平均值为基础数据,选取与蚜虫取食和附着于植物表面相关的形态特征(喙末端、跗节Ⅰ、Ⅱ和爪)为变量,分别得出无翅、有翅孤雌蚜和所有蚜型3个聚类分支图,并将各种蚜虫的寄主植物科、属分别对应到分支图上。结果表明:体型、腹管和触角的形态在不同蚜虫的科间有一定差别,喙末端、跗节Ⅰ、跗节Ⅱ及爪的形态则在不同的寄主植物间存在差异;在蚜虫种内各形态特征存在一定变异,变异系数的范围为1.89%~26.08%。3个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种类蚜虫形成的分支基本对应不同科、属的寄主植物;而杨一条角蚜Doraphis populi、三堡瘿绵蚜Epipemphigus imaicus和杨柄叶瘿绵蚜Pemphigus matsumurai则处在较为特殊的分支位置,那是因为前者为次生寄主型,后两者均能产生虫瘿。研究结果表明寄生于不同植物相同部位上的蚜虫存在形态特征的明显分异,对应不同的寄主植物,蚜虫与寄主植物之间存在着形态适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形态适应 寄主植物叶片 禾本科 杨柳科 壳斗科 松科
下载PDF
两种悬浮种衣剂对燕麦蚜虫及红叶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海英 刘永刚 +3 位作者 郭建国 赵桂琴 郭满库 胡凯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5-777,共3页
为给种衣剂在燕麦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研究了吡虫啉和噻虫嗪两种种衣剂对燕麦蚜虫及红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结果表明,两种种衣剂以4~6 mL/kg种子剂量一次性包衣后,对燕麦蚜虫和红叶病均有较好防效,在燕麦扬花期对麦蚜的防... 为给种衣剂在燕麦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研究了吡虫啉和噻虫嗪两种种衣剂对燕麦蚜虫及红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结果表明,两种种衣剂以4~6 mL/kg种子剂量一次性包衣后,对燕麦蚜虫和红叶病均有较好防效,在燕麦扬花期对麦蚜的防效大于50%,成熟期对红叶病的防效也在43%以上,增产效果显著。相比而言,吡虫啉种衣剂防治效果优于噻虫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悬浮种衣剂 蚜虫 红叶病 防治效果 产量
下载PDF
温度对玉米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永宏 苏丽 仵均祥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研究了温度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maidisFitch种群存活率、生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同时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蚜种群的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种群倍增时间及稳定年龄组配等种群参数。在 1 0℃和 3 5℃条件下 ,玉米蚜若蚜的死亡... 研究了温度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maidisFitch种群存活率、生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同时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蚜种群的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种群倍增时间及稳定年龄组配等种群参数。在 1 0℃和 3 5℃条件下 ,玉米蚜若蚜的死亡率较高 ,特别是 4龄若蚜 ;2 5℃最适宜玉米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玉米蚜 种群增长
下载PDF
吡虫啉拌种控制棉虫作用及其促长保产效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束兆林 糜林 +2 位作者 杨金生 孙建中 方继朝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9-40,共2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有效成分50~60克拌棉种100公斤,能够控制棉蚜的为害,持效期达60天左右。同时可减轻棉卷叶蛾为害,促进棉苗生长和增加产量。
关键词 吡虫啉 棉蚜 棉卷叶蛾 拌种 有机杀虫剂 虫害
下载PDF
马齿苋提取物对玉米蚜的拒食活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邹玉 邵鸣 +1 位作者 王涛 许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条件下马齿苋石油醚提取物对玉米蚜的拒食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温度和时间条件下马齿苋提取物对玉米蚜的拒食率。[结果]提取物浓度为100 mg/m L、温度为25℃、时间为48 h时马齿苋提取物... [目的]探究不同条件下马齿苋石油醚提取物对玉米蚜的拒食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温度和时间条件下马齿苋提取物对玉米蚜的拒食率。[结果]提取物浓度为100 mg/m L、温度为25℃、时间为48 h时马齿苋提取物对玉米蚜的拒食活性最高。提取物浓度对马齿苋拒食活性影响最大,其次为时间因素。[结论]试验结果为开发以马齿苋为原料的植物性杀虫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提取物 玉米蚜 拒食活性
下载PDF
种子包衣防治燕麦苗期蚜虫和红叶病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富 李荫藩 +2 位作者 韩志顺 王慧 李刚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623-625,628,共4页
为给种衣剂在燕麦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研究了16%噻戊燕麦种衣剂对燕麦出苗、生长的影响及对蚜虫、红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结果表明,16%噻戊燕麦种衣剂对燕麦出苗和生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燕麦蚜虫和红叶病均有较好的防... 为给种衣剂在燕麦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研究了16%噻戊燕麦种衣剂对燕麦出苗、生长的影响及对蚜虫、红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结果表明,16%噻戊燕麦种衣剂对燕麦出苗和生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燕麦蚜虫和红叶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增产效果明显。建议用此种衣剂时,适当增加播种量,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会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包衣 燕麦 蚜虫 红叶病 防效
下载PDF
防蚜种衣剂对燕麦生长的影响及增产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永刚 张海英 +4 位作者 赵桂琴 郭建国 郭满库 胡凯军 贺春贵 《草原与草坪》 CAS 2011年第4期60-63,共4页
应用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种衣剂对燕麦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研究了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种衣剂对燕麦出苗、生长的影响及防病虫效果和增产效应。结果表明,2种种衣剂高剂量下对燕麦出苗和生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防治效果最佳,增产... 应用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种衣剂对燕麦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研究了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种衣剂对燕麦出苗、生长的影响及防病虫效果和增产效应。结果表明,2种种衣剂高剂量下对燕麦出苗和生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防治效果最佳,增产效果显著,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包衣剂量,建议每公斤种子4 mL,高剂量6 mL时适当增加播种量。通过种子包衣技术防治蚜虫和红叶病是提高燕麦单产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包衣 燕麦 蚜虫 红叶病 出苗 防效 产量
下载PDF
紫叶李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生态位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姜文虎 刘军侠 薛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79,共4页
为研究紫叶李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对保定市紫叶李春季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紫叶李害虫调控以及天敌利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蚜虫时间生态位小(0.615 9),空间生态... 为研究紫叶李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对保定市紫叶李春季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紫叶李害虫调控以及天敌利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蚜虫时间生态位小(0.615 9),空间生态位大(0.987 6),与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七星瓢虫的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重叠值大,分别为0.830 7、0.807 2,0.903 9、0.740 3,0.955 4、0.643 6,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亦较高,分别为0.819 0、0.822 1、0.799 5,表明在紫叶李上蚜虫危害时间较集中,空间分布范围大,以上3种瓢虫对蚜虫均有较好的控制效能。叶蝉和蚜虫发生的时间生态位较一致,空间生态位(0.699 7)较蚜虫略窄,5种天敌与叶蝉的时间、空间生态位重叠上差异不大,其中龟纹瓢虫、七星瓢虫在时间上对叶蝉的跟随相对紧密;四斑月瓢虫与叶蝉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值稍大,为0.703 5,表明其对叶蝉的控制作用略强。蜘蛛对蚜虫和叶蝉的危害起到辅助的控制作用。因此,利用多种天敌综合防控蚜虫和叶蝉危害,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起到互补作用,有效提升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李 蚜虫 叶蝉 天敌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抗蚜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娅 陈素梅 +2 位作者 陈发棣 刘兆磊 房伟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0,共6页
以高抗蚜虫材料‘黄金艾蒿’和不抗材料菊花脑为材料,比较分析两者叶片解剖结构及蚜虫接种对防御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抗材料‘黄金艾蒿’栅栏组织厚度(77.3μm)、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0.9)大于不抗材料菊花脑... 以高抗蚜虫材料‘黄金艾蒿’和不抗材料菊花脑为材料,比较分析两者叶片解剖结构及蚜虫接种对防御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抗材料‘黄金艾蒿’栅栏组织厚度(77.3μm)、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0.9)大于不抗材料菊花脑(57.3μm、0.4),而海绵组织厚度(93.6μm)和层数(2.9层)小于菊花脑(139.8μm、6.2层)。接种蚜虫后,2种材料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抗虫相关酶的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所提高,且高抗材料的上升速度比不抗材料快、幅度大,并在接种后期保持较高水平;2种材料的酶活性变化均比相对应的基因表达量变化滞后。抗感材料叶片解剖结构和蚜虫接种前后防御反应与抗虫水平相关,可以作为其苗期蚜虫抗性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抗蚜性 叶片解剖结构 酶活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玉米抗玉米蚜种质的鉴定与抗性位点的定位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炜 李兴华 +5 位作者 王江浩 张动敏 张全国 王立伟 魏剑锋 李荣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86-2396,共11页
玉米蚜是世界性的玉米害虫,利用玉米自身的抗性是控制玉米蚜虫危害的重要途径。为培育抗蚜新品种,提高玉米的抗性,首先需要鉴定筛选抗性种质,明确其抗性遗传模式,发掘抗性基因。本研究首先对新收集的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玉米蚜鉴定... 玉米蚜是世界性的玉米害虫,利用玉米自身的抗性是控制玉米蚜虫危害的重要途径。为培育抗蚜新品种,提高玉米的抗性,首先需要鉴定筛选抗性种质,明确其抗性遗传模式,发掘抗性基因。本研究首先对新收集的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玉米蚜鉴定,然后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鉴定出的高抗蚜玉米自交系携带的抗性位点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98份玉米种质资源中有5份表现高抗玉米蚜,其中高抗蚜自交系32t33的抗蚜性受多基因控制,表现数量遗传特征,测序分析在第3、第5染色体上获得了2个与抗蚜性状关联的区域,其大小分别为19.66和6.34 Mb,并在关联区域初步筛选出5个抗蚜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玉米的抗蚜基因资源,为最终分离出抗性基因、明确抗蚜的遗传机制和培育抗蚜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蚜 种质资源 抗蚜性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春直播棉棉蚜防治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牟吉元 李照会 +1 位作者 牟少敏 范广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研究了春直播棉1~3叶期、4~7叶期和伏蚜期不同卷叶株率与棉花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组建了它们的相关式。分析了不同棉花产量水平下的各期棉蚜的经济动态防治指标。提出亩产75~85kg 上述各期棉蚜的防治指标分别为卷叶株率8%、20%和10%。
关键词 春直播 棉蚜 防治 棉花
下载PDF
温度对小麦上玉米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永宏 仵均祥 苏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研究了温度对玉米蚜种群存活率、生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同时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蚜的种群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种群倍增时间及稳定年龄组配等种群参数。结果表明 ,在 10 ,35℃条件下 ,玉米蚜若蚜的死亡率较高 ,特别是 4龄若... 研究了温度对玉米蚜种群存活率、生殖率及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同时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蚜的种群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种群倍增时间及稳定年龄组配等种群参数。结果表明 ,在 10 ,35℃条件下 ,玉米蚜若蚜的死亡率较高 ,特别是 4龄若蚜 ;随着温度的升高 ,成蚜的存活率降低 ,产仔期变短 ,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逐渐增大 ,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和种群倍增时间逐渐缩短 ;15~ 2 5℃时的产仔量显著高于 10和 30℃。 2 5℃最适宜玉米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小麦 玉米蚜 群增长
下载PDF
色板在防治胡麻地害虫上的使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海霞 陆俊武 杨崇庆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113,共3页
以蚜虫、蓟马、潜叶蝇3种胡麻地重要害虫为调查对象,根据害虫活动特点,比较研究了色板不同悬挂高度、不同悬挂方向诱集3种害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蚜虫防治时色板应悬挂于植株顶端以上,方向与当地风向一致;蓟马防治时应悬挂于植株中上层位... 以蚜虫、蓟马、潜叶蝇3种胡麻地重要害虫为调查对象,根据害虫活动特点,比较研究了色板不同悬挂高度、不同悬挂方向诱集3种害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蚜虫防治时色板应悬挂于植株顶端以上,方向与当地风向一致;蓟马防治时应悬挂于植株中上层位置,朝向南北方向;潜叶蝇防治时,色板应悬挂在与胡麻植株顶端齐平位置,朝向南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板 胡麻 蚜虫 蓟马 潜叶蝇
下载PDF
茶蚜趋色性及信息物质增进色板诱蚜效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林 韩善捷 +1 位作者 祝愿 韩宝瑜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80-83,共4页
茶蚜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刺吸危害茶树嫩梢。拟使用粘性色板诱捕之,减免施药。使用素馨黄、芽绿、土黄、桔黄、果绿、大红、纯白、紫色、湖蓝、天蓝、桃红和墨绿等12种粘性色板,经多年多点诱捕茶蚜,并在芽绿色板上附着不同种类和相互比... 茶蚜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刺吸危害茶树嫩梢。拟使用粘性色板诱捕之,减免施药。使用素馨黄、芽绿、土黄、桔黄、果绿、大红、纯白、紫色、湖蓝、天蓝、桃红和墨绿等12种粘性色板,经多年多点诱捕茶蚜,并在芽绿色板上附着不同种类和相互比例的茶梢信息物质引诱茶蚜。发现素馨黄和芽绿色彩对茶蚜的引诱力显著强于其它色彩,茶蚜具有显著的趋黄、绿习性;信息物质皆可增强色板对茶蚜的诱捕力,其中以C5、C6醇类、醛类和酯类等绿叶气味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对色板增效作用最强,顺-3-己烯-1-醇次之、反-2-己烯醛和2-戊烯-1-醇又次之。认为:生长季节成蚜大量迁飞时使用携带绿叶气味诱芯的色板诱捕之,可有效压低其虫口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蚜 趋色性 信息物质 有色粘板 绿叶气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