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dual injection system applied to a DISI engine
1
作者 Byungdeok In Sangwook Park +1 位作者 Hyungmin Kim Kihyung Lee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24-431,共8页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shortages have increased worldwide. One approach to reduce CO2 emissions from gasoline engines is to achieve stratified charge combustion with various injection ratios...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shortages have increased worldwide. One approach to reduce CO2 emissions from gasoline engines is to achieve stratified charge combustion with various injection ratios using port fuel injection (PFI) and direct injection. The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4-valve direct injection spark ignition (DISI) engine equipped with a dual injection 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while the injection ratio was varied. When the direct injection ratio increased, the lean limit A/F was extende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dual injection gasoline engine with both PFI and direct injection can meet severe vehicle emission and fuel economy requirements. The dual injection system had higher combustion pressure than that of either a conventional or direct injection systems. Therefore, the engine power of a dual injection DISI engine would be higher than that of a single injection DISI engine. However, NOx emission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emission levels in both PFI and DISI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injection spark ignition (DISI) injection ratio lean burn combustion stratified combustion lean limit A/F
下载PDF
稀燃模式下直喷氢气发动机性能试验
2
作者 王雷 李海玉 +2 位作者 栾阔 赵妞 陈广源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130,共6页
为研究氢气直喷发动机在稀薄燃烧下的燃油经济性、环保性和动力性,进行不同混合气浓度和不同负荷下的氢气直喷发动机燃烧特性研究。结果显示稀薄燃烧可以降低燃烧率和缸内压力升高率,并通过提高工质多变系数降低传热损失,从而显著提高... 为研究氢气直喷发动机在稀薄燃烧下的燃油经济性、环保性和动力性,进行不同混合气浓度和不同负荷下的氢气直喷发动机燃烧特性研究。结果显示稀薄燃烧可以降低燃烧率和缸内压力升高率,并通过提高工质多变系数降低传热损失,从而显著提高热效率。混合气变稀对火焰传播的影响较大,负荷对燃烧持续期的影响较小。过量空气系数λ在1.1~1.6范围时,NO_(X)排放最高,但加浓和稀释混合气均可降低排放。负荷增加也会显著增加NO_(X)排放。在小负荷下(平均有效制动压力BMEP=0.2 MPa),当λ>1.8时,NO_(X)排放低于10-5;而在负荷较大(BMEP=1.2 MPa)时,即使λ=2.0,NO_(X)排放仍超过0.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直喷发动机 稀薄燃烧 燃烧特性 混合气稀释 NO_(X)排放
下载PDF
米勒循环汽油机燃用氢气燃烧及排放特性分析
3
作者 吴广权 杜家坤 +3 位作者 陈泓 占文锋 高文志 吴威龙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0-755,共6页
基于一台高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加装氢气喷射系统,试验研究了发动机燃用汽油与氢气时燃烧与排放的差异。结合电子增压器,通过增大过量空气系数,探索氢气发动机超稀薄燃烧模式热效率潜力,分析了汽油机三效催化转化器对氮氧化物转化效率... 基于一台高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加装氢气喷射系统,试验研究了发动机燃用汽油与氢气时燃烧与排放的差异。结合电子增压器,通过增大过量空气系数,探索氢气发动机超稀薄燃烧模式热效率潜力,分析了汽油机三效催化转化器对氮氧化物转化效率和NH3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负荷工况下氢气发动机对爆震较为敏感,采用稀薄燃烧方式可进一步提升氢气发动机有效热效率水平。2500 r/min转速条件下,缸内平均有效压力(Brake mean effective pressure,BMEP,记为PBME)=0.8 MPa时,过量空气系数由1.0增大至3.0时,热效率值增幅可达30%,NO_(x) 排放降幅可达约98%,且当负荷进一步提升至PBME=1.1 MPa时,热效率突破43.0%。传统汽油机TWC对氢发动机NO_(x) 转化效率在偏浓工况下相对较高,且在偏浓工况下,TWC后会产生大量氨气,当混合气进一步稀释后NH3生成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氢气 稀薄燃烧 排放
下载PDF
稀燃缸内直喷氢内燃机NH_(3)-SCR后处理系统工作特性研究
4
作者 邹凯翔 孙柏刚 罗庆贺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氢内燃机具有零碳排放的特点,是实现低成本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但是缸内燃烧的高温环境会生成大量的氮氧化物(NO_(x))排放,在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要求下,利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_(x)的后处理技术是拓展氢内燃机大规模应用、不断提升其... 氢内燃机具有零碳排放的特点,是实现低成本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但是缸内燃烧的高温环境会生成大量的氮氧化物(NO_(x))排放,在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要求下,利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_(x)的后处理技术是拓展氢内燃机大规模应用、不断提升其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必要手段。首先通过试验验证了Cu基分子筛的NH_(3)-SCR后处理系统是一种高效的针对直喷氢内燃机的NO_(x)净化方案,接着使用简化反应机理对NH_(3)-SCR反应过程进行了建模仿真,并研究了反应温度、空速和氨氮比对氢内燃机边界下NH_(3)-SCR还原NO_(x)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稀燃缸内直喷氢内燃机边界下,NH_(3)-SCR低温活性仍保持良好,后处理系统起燃温度(T_(50))为110℃,活性窗口(T_(90))范围为150~425℃;在空速大于25000 h^(-1)时,NO_(x)转化效率都大于95%;当控制氨氮比为0.5,并保持反应温度在350~400℃时可保证最高的NO_(x)转化效率,实现直喷氢内燃机的近零NO_(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内燃机 氮氧化物 稀薄燃烧 选择性催化还原 缸内直喷
下载PDF
中心分级贫油直喷(LDI)燃烧室流动及污染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于涵 索建秦 +1 位作者 朱鹏飞 郑龙席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6-823,共8页
对中心分级贫油直喷燃烧室流动和污染排放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在慢车和起飞工况下研究了燃烧室冷态和热态的流动特性,分析了燃烧释热对流场形态的影响,得到了主油喷射角度对污染排放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副模采用旋流角为3... 对中心分级贫油直喷燃烧室流动和污染排放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在慢车和起飞工况下研究了燃烧室冷态和热态的流动特性,分析了燃烧释热对流场形态的影响,得到了主油喷射角度对污染排放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副模采用旋流角为32°的中等强度旋流仍然能够在冷态和热态条件下形成稳定的中心回流区,但是热态下回流区尺寸和回流量较冷态显著增大;随着主油喷射角度的减小,燃烧反应区向下游方向移动,缩短了高温燃气在燃烧室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降低燃烧室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 贫油直喷 低污染 流场 喷射角度
下载PDF
非旋空气对分级贫油直喷燃烧室流动和雾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莫仪然 蔡延青 +4 位作者 刘富强 王凯兴 刘存喜 穆勇 徐纲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161,共10页
针对中心分级贫油直接喷射燃烧室头部,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平面激光Mie散射技术以及粒径测量技术,对比研究了非旋流空气与旋流空气四种不同的进气比例对燃烧室流动特性、喷雾特性以及燃油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常温常压状... 针对中心分级贫油直接喷射燃烧室头部,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平面激光Mie散射技术以及粒径测量技术,对比研究了非旋流空气与旋流空气四种不同的进气比例对燃烧室流动特性、喷雾特性以及燃油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常温常压状态,随着非旋流空气比例的增高,中心回流区不断缩小直至消失,预燃级燃油锥角不断减小,雾化受到阻碍,主燃级射流由向主燃级偏转逐渐转为向预燃级偏转,主油破碎效果先恶化后优化。在旋流器压降为1%和2%工况下,非旋流空气对两级燃油雾化均有抑制作用,随着非旋流空气比例的升高,空气对两级燃油雾化的阻碍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削弱的趋势,在压降为3.3%工况,非旋流空气比例对燃油雾化的影响较小。结果表明:非旋流空气与旋流空气比例为1∶2时,能够得到较为良好的流场结构、燃油分布和雾化效果,综合性能较好,是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旋流 中心分级 贫油直接喷射 雾化特性
下载PDF
高效增压直喷氢内燃机近零NO_(x)排放试验优化
7
作者 包凌志 孙柏刚 罗庆贺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2-419,共8页
基于一台2.0 L涡轮增压直喷氢内燃机,试验了稀薄燃烧下直喷氢内燃机的近零排放(NO_(x)排放小于20×10-6)工作特性,在中高转速(2000~3500 r/min)下,近零排放时平均有效压力均达到1MPa以上,相比于自然吸气状态,动力性提升了2.6倍.进... 基于一台2.0 L涡轮增压直喷氢内燃机,试验了稀薄燃烧下直喷氢内燃机的近零排放(NO_(x)排放小于20×10-6)工作特性,在中高转速(2000~3500 r/min)下,近零排放时平均有效压力均达到1MPa以上,相比于自然吸气状态,动力性提升了2.6倍.进一步针对不同喷氢相位和喷氢压力进行了全工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喷氢结束角为80°CA BTDC时,在近零排放边界下,可以同时达到最大的平均有效压力和最高有效热效率.优化后的近零排放氢内燃机最高转矩达到204 N·m(2500 r/min),最大功率提升至72 kW(3500 r/min),最高有效热效率达到41.5%(2000 r/min);可在全转速工况下实现乘用车常用工况范围的近零排放.提出的优化方法可以指导高效近零排放氢内燃机控制策略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内燃机 缸内直喷 涡轮增压 近零排放 稀薄燃烧
下载PDF
中心分级贫油直喷燃烧室冷态流场特性
8
作者 徐兴亚 李松阳 +1 位作者 于涵 索建秦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4,共6页
为了研究中心分级贫油直喷燃烧室冷态流场特性及头部结构参数对中心回流区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结构参数下的冷态流场开展对比研究,并对基准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副模收敛角度以及喷嘴轴向位置对回流区影响较小,副模... 为了研究中心分级贫油直喷燃烧室冷态流场特性及头部结构参数对中心回流区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结构参数下的冷态流场开展对比研究,并对基准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副模收敛角度以及喷嘴轴向位置对回流区影响较小,副模旋流叶片角度以及主副模头部径向间距对回流区影响较大。随着副模旋流叶片角度增大,副模出口旋流加强,引起出口气流张角增大,使得中心回流区体积扩大;随着主副模头部径向间距增加,削弱了主副模出口气流在切向方向上的相互影响,主模出口气流得以充分发展,中心回流区体积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 贫油直喷燃烧室 流场特性 中心回流区 数值模拟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基于PFI+DI的CNG发动机燃烧特性研究
9
作者 高晨莹 李清清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2期13-15,共3页
建立天然气发动机三维模型,采用甲烷PFI+DI喷射方式,研究不同喷射参数与点火匹配条件下的燃烧模式,分析了三种燃烧模式下的火焰传播、火焰结构以及发动机指示热效率。结果表明:喷射与点火间隔小于12℃A时,会形成烟羽点火火焰形态,当喷... 建立天然气发动机三维模型,采用甲烷PFI+DI喷射方式,研究不同喷射参数与点火匹配条件下的燃烧模式,分析了三种燃烧模式下的火焰传播、火焰结构以及发动机指示热效率。结果表明:喷射与点火间隔小于12℃A时,会形成烟羽点火火焰形态,当喷射与点火间隔大于12℃A小于48℃A会形成浓度分层火焰形态,当大于48℃A时会形成预混火焰形态;烟羽点火的火焰传播速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种燃烧模式;当燃气后喷时,在气流的作用下会与原来的混合气形成浓度分层;在三种燃烧模式下,通过多次调整喷射与点火方案,当喷射时刻为10℃A BTDC,点火时刻为4℃A BTDC,形成的火焰形态为烟羽点火形态,指示热效率高于另外两种燃烧模式,发动机指示热效率最高可达4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燃烧 缸内直喷 烟羽点火 预混燃烧 浓度分层
下载PDF
缸内直喷氢气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
10
作者 李云虹 吴威龙 +3 位作者 于士博 陈泓 杜家坤 李钰怀 《机电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57-60,共4页
为探索氢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及超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路径,基于一台1.5 L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结合废气涡轮增压及电子增压复合技术,通过试验研究了氢气在稀薄燃烧及超稀薄燃烧模式下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稀燃模式下,... 为探索氢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及超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路径,基于一台1.5 L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结合废气涡轮增压及电子增压复合技术,通过试验研究了氢气在稀薄燃烧及超稀薄燃烧模式下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稀燃模式下,随着混合气稀释程度增大,缸内压力越来越高并前移,放热率峰值逐渐下降同时放热始点提前和放热时长变长,缸内燃烧温度下降,燃烧滞燃期和持续期逐渐变长,压升率下降;λ对NO_(x)排放的影响显著,λ=1.2时NO_(x)排放达到峰值,λ>2.5时,NO_(x)排放基本趋于0;在同样的负荷,较稀的混合气的热效率更高且NO_(x)排放更低,有效热效率达43%;全负荷时,随着λ趋向于1,扭矩逐渐升高,爆发压力和压升率也会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氢气 稀薄燃烧 氮氧排放 热效率
下载PDF
两段喷射GDI发动机分层混合气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建昕 王燕军 +1 位作者 雷小呼 帅石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88,295,共5页
研究了用两段喷射控制分层混合气形成的基本规律,经调节确定了最佳喷油时间和喷油比例,经初步匹配优化使这种GDI燃烧系统的燃油消耗率比常规进气道喷射汽油机降低15%~24%.
关键词 汽油机 燃油经济性 两段喷射 分层混合气 喷油时间 喷油比例 GDI燃烧系统
下载PDF
贫油直喷燃烧室燃烧稳定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洪挺 张文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0,7,共7页
贫油燃烧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振荡燃烧现象,而振荡燃烧则会进一步影响燃烧室中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NOx)的生成与排放。为了研究振荡燃烧的触发机制及其对NOx生成与排放的影响,利用FLUENT中的离散相模型、非预混燃烧模型和混合分数/PD... 贫油燃烧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振荡燃烧现象,而振荡燃烧则会进一步影响燃烧室中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NOx)的生成与排放。为了研究振荡燃烧的触发机制及其对NOx生成与排放的影响,利用FLUENT中的离散相模型、非预混燃烧模型和混合分数/PDF平衡化学反应模型,对贫油直喷燃烧室内的航空煤油/空气非预混燃烧进行了大涡数值模拟,亚网格模型采用WALE模型。将计算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发现:在喷嘴附近区域,数值结果与预测结果略有差异,在其他区域,数值计算的各个物理参量值都与实验值非常吻合。通过改变入口空气流速,触发了振荡燃烧,其主频为560和1200Hz。对燃烧稳定性的模拟表明,可以通过调整燃烧室的入口条件来激励或者抑制振荡燃烧现象的出现。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稳定燃烧和不稳定燃烧时的NOx排放,结果表明振荡燃烧现象的出现明显改变了NOx的生成与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油直喷燃烧室 大涡模拟 不稳定燃烧 NOx 排放
下载PDF
直喷汽油机EGR与稀薄燃烧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朱棣 侯圣智 +1 位作者 刘斌 尹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5-620,共6页
鉴于废气再循环和稀薄燃烧对降低排放、改善燃油经济性所具有的优势,提出了将两者相结合协同控制的技术路线。在一台缸内直喷汽油机上,研究了部分负荷下废气再循环单独作用和与稀薄燃烧协同作用时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 鉴于废气再循环和稀薄燃烧对降低排放、改善燃油经济性所具有的优势,提出了将两者相结合协同控制的技术路线。在一台缸内直喷汽油机上,研究了部分负荷下废气再循环单独作用和与稀薄燃烧协同作用时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速为2 000r/min、平均有效压力为300k Pa下,废气再循环与稀薄燃烧协同作用可带来8%以上的油耗改善和较低水平的NOx,HC和CO排放,验证了废气再循环与稀薄燃烧协同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直接喷射 废气再循环 稀薄燃烧 燃烧特性 燃油消耗
下载PDF
缸内直喷CNG发动机喷射方式对火焰传播特性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学东 黄丫 袁方恩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0-445,共6页
火焰传播是点燃式发动机的主要燃烧方式,为了有效控制缸内直喷CNG发动机更稳定的稀薄燃烧过程,以实现高效率低排放,利用试验用单缸光学发动机,采用双喷射器缸内直喷CNG方式,在双火花塞点火的条件下,分析研究了不同喷射方式对火焰形成及... 火焰传播是点燃式发动机的主要燃烧方式,为了有效控制缸内直喷CNG发动机更稳定的稀薄燃烧过程,以实现高效率低排放,利用试验用单缸光学发动机,采用双喷射器缸内直喷CNG方式,在双火花塞点火的条件下,分析研究了不同喷射方式对火焰形成及传播特性以及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点点火时,缸内气流对首先形成的火焰具有"牵引"作用,而两个火焰由于形成时刻不同传播方式就有区别,且两个火焰之间具有"挤压或推动"作用,由此影响整体火焰传播速度;缸内火花塞附近混合气浓度越浓或不均匀性越大,循环波动越小,燃烧更稳定,但随混合气浓度分布不均匀性的增加,NOx排放也增加,表明基于混合气浓度不均匀性分布特性的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机理不仅与高温富氧条件有关,而且还与浓度场分布特性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G发动机 缸内直喷 稀薄燃烧 火焰传播特性 NOX排放
下载PDF
多点贫油直喷燃烧室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群 徐华胜 +1 位作者 钟华贵 侯敏杰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TM)对于两种多漩流器阵列结构的非反应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在两种结构中一种为同旋向漩流器阵列,另一种为反旋向漩流器阵列,每种结构均按3×3阵列排布。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结构产生的流场十分复杂,同旋向漩流器...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TM)对于两种多漩流器阵列结构的非反应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在两种结构中一种为同旋向漩流器阵列,另一种为反旋向漩流器阵列,每种结构均按3×3阵列排布。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结构产生的流场十分复杂,同旋向漩流器结构中九个漩流器产生的回流区迅速变形衰减,在远离漩流器阵列的下游,形成了一个大的总体漩流;而在反旋向漩流器中各回流区维持了较长的长度。两种结构流场中存在的多个回流区及强湍流表明燃烧室有潜力实现良好的燃烧性能。通过将RSTM计算结果与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测量值进行比较发现,RSTM准确描述了绝大部分流动特性,较好地求解了回流区和高速度梯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应力模型 贫油直喷燃烧室 离散射流 漩流器
下载PDF
新型缸内直喷发动机滚流燃烧室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卢勇 裴普成 晁鹏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22,共6页
为了获得更加节能、环保和高性能的汽油发动机,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缸内直喷(GDI)发动机的新型滚流燃烧室,并将这种燃烧室应用于4G15缸内直喷发动机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燃烧室通过活塞顶上凸起面的作用,合理地组织了缸内气体流动.计算流体动... 为了获得更加节能、环保和高性能的汽油发动机,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缸内直喷(GDI)发动机的新型滚流燃烧室,并将这种燃烧室应用于4G15缸内直喷发动机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燃烧室通过活塞顶上凸起面的作用,合理地组织了缸内气体流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分析表明,在不使用垂直向下滚流进气道的情况下,该燃烧室同样可以获得理想的滚流强度.实验结果表明,4G15发动机的稀燃极限可达25~27,其中17~19是效率最高的空燃比区间,该区间的效率较原机提高了10%左右.在理论空燃比的情况下,当废气再循环率(EGR)达到7%时,NOx排放的化学计量可以降低到无EGR情况的2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缸内直喷发动机 滚流 稀燃 废气再循环
下载PDF
反旋向多漩流器阵列燃烧室流场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群 徐华胜 +1 位作者 钟华贵 侯敏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5-309,共5页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TM)对于反旋向多漩流器阵列贫油直喷(LDI)燃烧室的非反应冷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中采用了一种3×3的漩流器阵列结构,相邻漩流器的旋向交替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燃烧室流场结构十分复杂。由于相邻...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TM)对于反旋向多漩流器阵列贫油直喷(LDI)燃烧室的非反应冷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中采用了一种3×3的漩流器阵列结构,相邻漩流器的旋向交替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燃烧室流场结构十分复杂。由于相邻漩流器之间对于漩流的强化作用,因而各回流区维持了较长的长度。流场中存在的多个回流区及强湍流表明该燃烧室有潜力实现良好的燃烧性能。通过将雷诺应力模型的模拟结果与LDV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良好,说明雷诺应力模型较好地求解了回流区和高速度梯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应力模型(RSTM) 贫油直喷(ldi)燃烧室 离散射流 漩流器
下载PDF
喷雾-壁面复合引导LPG直喷发动机混合气形成过程的数值解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伯彦 张现成 +2 位作者 徐娟 齐运亮 于云飞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0-526,共7页
利用液化石油气(LPG)优良的燃料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喷雾-壁面复合引导燃烧系统.由激光诱导荧光法(PLIF)验证了计算模型准确性后,使用Fire V2011软件,对复合引导燃烧系统喷油器安装位置、燃料喷射方向和活塞凹坑形状等参数进行了优化,... 利用液化石油气(LPG)优良的燃料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喷雾-壁面复合引导燃烧系统.由激光诱导荧光法(PLIF)验证了计算模型准确性后,使用Fire V2011软件,对复合引导燃烧系统喷油器安装位置、燃料喷射方向和活塞凹坑形状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确定了燃烧系统参数.最后数值解析了典型的部分负荷工况(2,000,r/min)喷雾-壁面复合引导LPG直喷发动机分层混合气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采用压缩冲程后期(40°,CA BTDC)喷射,在接近点火时刻(20°,CA BTDC)时从3孔喷油器的上部2孔喷出的LPG喷雾和下部1孔喷入燃烧室凹坑,在卷吸涡作用下引导至火花塞电极附近的LPG喷雾将交织在一起,在火花塞电极附近形成稳定的混合气分层构造;而整个燃烧室的空然比达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发动机 液化石油气 喷雾-壁面复合引导 分层稀燃 数值解析
下载PDF
利用火花点火式快速压缩装置进行天然气直喷分层燃烧可行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佐华 曾科 杨中乐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11,共9页
利用快速压缩装置进行了天然气直喷分层燃烧可行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天然气分层燃烧具有短的初期火焰发展期和主燃期以及高的燃烧压力。分层燃烧可使稀燃极限延伸到很小的当量比。由于过度分层 ,CO在当量比大于 0 .8时急剧增加 ,而 NOx... 利用快速压缩装置进行了天然气直喷分层燃烧可行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天然气分层燃烧具有短的初期火焰发展期和主燃期以及高的燃烧压力。分层燃烧可使稀燃极限延伸到很小的当量比。由于过度分层 ,CO在当量比大于 0 .8时急剧增加 ,而 NOx 的峰值也因充量分层而出现在小当量比处。燃烧效率在当量比处于0 .1~ 0 .9范围时高于 0 .92 ,在极小当量比时由于未燃混合气淬熄 ,在当量比时由于过度分层而使燃烧效率降低。根据燃烧产物计算的燃烧效率与根据放热分析获得的燃烧效率一致。因此 ,天然气直喷分层燃烧在宽广的当量比范围内可望实现高效燃烧火花助燃发动机的宽广的高效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点火 压缩装置 天然气 直喷分层燃烧 可行性 燃烧效率 发动机
下载PDF
用复合稀释燃烧改善直喷汽油机中小负荷油耗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建昕 宋涛 +1 位作者 刘辉 王志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了降低直喷汽油机的泵气损失、提升热效率,提出了将稀薄燃烧与废气稀释相结合的复合稀释燃烧(LDO的路线。在一台缸内直喷汽油机上进行了中小负荷下的试验,以研究影响复合稀释燃烧的因素,测量了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燃烧特性及排放... 为了降低直喷汽油机的泵气损失、提升热效率,提出了将稀薄燃烧与废气稀释相结合的复合稀释燃烧(LDO的路线。在一台缸内直喷汽油机上进行了中小负荷下的试验,以研究影响复合稀释燃烧的因素,测量了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燃烧特性及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200--600kPa的平均有效压力下,复合稀释燃烧带来了4%~6%的油耗改善,同时,发动机的N吼排放不会急剧升高。对燃料能量分配的分析表明:稀释燃烧降低了发动机传热损失和泵气能量损失。因而,验证了复合稀释燃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缸内直喷 复合稀释燃烧 废气稀释 空气稀释 燃油消耗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