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and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for rockburst in coal mines 被引量:13
1
作者 Xue-qiu He Chao Zhou +4 位作者 Da-zhao Song Zhen-lei Li An-ye Cao Shen-quan He Majid K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097-1111,共15页
On the basis of the massive amount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the long-term practice of our research group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ockburst,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shortcomings in understanding t... On the basis of the massive amount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the long-term practice of our research group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ockburst,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shortcomings in understanding the rockburst phenomenon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and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for rockburst in coal mine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ockburst had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However,with the increasing mining depth,several unre-solved concerns remain challenging.From the in-depth research and analysis,it can be inferred that rockburst disasters involve three main problems,i.e.,the induction factors are complicated,the mechanism is still unclear,and the accuracy of the monitoring equipment and multi-source stereo monitoring technology is insufficient.The monitoring and warning standards of rockburst need to be further clarified and im-proved.Combined with the Internet of Things,cloud computing,and big data,a study of the trend of rockburst needs to be conducted.Further-more,the mechanism of multiphase and multi-field coupling induced by rockburst on a large scale needs to be explored.A multisystem and multiparameter integrated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remote monitoring cloud platform for rockburst should be explored and developed.High-reliability sens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nd perfec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tandard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ockburst in the future.This research will help experts and technicians adopt effective measures for controlling rock-burst disa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mine ROCKBURST mechanism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MULTIPARAMETER
下载PDF
Energy evolution an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coal under different failure modes:An experimental study
2
作者 Yarong Xue Xueqiu He +4 位作者 Dazhao Song Zhenlei Li Majid Khan Taoping Zhong Fei 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917-928,共12页
Structural instability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especially in coal-rock structures,poses significant safety risks.Thus,the development of an accurate monitoring method for the health of coal-rock bodies is crucial.T... Structural instability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especially in coal-rock structures,poses significant safety risks.Thus,the development of an accurate monitoring method for the health of coal-rock bodies is crucial.The focus of this work is on understanding energy evolution patterns in coal-rock bodies under complex conditions by using shear,splitting,and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We examine the changes in energy parameters during various loading stages an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ilure modes,resulting in an innovative energy dissipation-based health evaluation technique for coal.Key results show that coal bodies go through transitions between strain hardening and softening mechanisms during loading,indicated by fluctuations in elastic energy and dissipation energy density.For tensile failure,the energy profile of coal shows a pattern of “high dissipation and low accumulation” before peak stress.On the other hand,shear failure is described by “high accumulation and low dissipation” in energy trends.Different failure modes correlate with an accelerated increase in the dissipation energy before destabilization,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present between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and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coal samples.A novel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approach is developed,establishing a dissipation energy anomaly index,W,which categorizes the structural health of coal into different danger levels.This method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standard for early warning systems and is adaptable for monitoring structural health in complex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environments,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coal-rock mechanics failure mode
下载PDF
Mechanism,prevention,and control of mining-induced dynamic disasters in underground metal mines in China: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3
作者 LI Peng CAI Mei-feng +3 位作者 MIAO Sheng-jun REN Fen-hua GORJIAN Mostafa PENG C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549-2606,共58页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Dynamic disasters in underground metal mines seriously threaten mining safety,which are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Dynamic disasters in underground metal mines seriously threaten mining safety,which are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urgently.In this article,the occurrence status and grand challenges of some typical dynamic disasters involving roof falling,spalling,collapse,large deformation,rockburst,surface subsidence,and water inrush in metal mines in China are systematically present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ning-induced dynamic disasters are analyzed,the examples of dynamic disasters occurring in some metal mines in China are summarized,the occurrence mechanism,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methods,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these disasters are highlighted,and some new opinions,suggestions,and solutions are proposed simultaneously.Moreover,some shortcomings in current disaster research are pointed out,and the direction of efforts to improv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evel of dynamic disasters in China’s metal mines in the future is prospected.The integration of forward-looking key innovative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in the abovementioned aspects will greatly enhanc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China’s metal mining industry and achieve a significant shift from passive disaster relief to active disaster pre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metal mines dynamic disasters mechanism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与机器视觉的起重机吊装安全监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志钢 许晨旭 +1 位作者 巫波 闻东东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大型工程层出不穷,对起重机吊装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吊装作业过程中依然存在众多的安全隐患,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的起重机吊装安全监测方法。将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大型工程层出不穷,对起重机吊装作业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吊装作业过程中依然存在众多的安全隐患,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的起重机吊装安全监测方法。将深度学习与机器视觉相结合对监控图像中的被吊物和工人进行识别和定位,同时可自主判断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根据监测模型的识别和定位信息,获得工人与被吊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为起重机吊装过程提供安全预警信息。为了提高所提方法的实用性和便携性,开发一个起重机吊装安全智能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实时显示监控图像的识别结果,而且能够输出场景的语义描述、发出安全预警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机器视觉 吊装监测 智能监测 安全预警
下载PDF
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科 李彩青 +1 位作者 刘文杰 张寨男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2,共15页
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是深部煤炭开采的重大安全隐患,探明其致灾机理、发展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是防治关键。提出了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防治“四面体”理论,即分别从灾害分类、灾害机理、灾害预警、灾害防控4个层面概述煤岩瓦斯复合动... 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是深部煤炭开采的重大安全隐患,探明其致灾机理、发展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是防治关键。提出了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防治“四面体”理论,即分别从灾害分类、灾害机理、灾害预警、灾害防控4个层面概述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研究进展。总结了以能量释放主体、初始瓦斯压力、载荷条件为主的复合动力灾害类型划分依据;梳理了理论分析尺度和实验室尺度下的复合动力灾害机理研究进展,发现应力路径、微裂纹动态演化和煤岩赋存地质因素临界指标是致灾机理研究的关键;概述了以前期灾害前兆信息判识、中期灾害前兆信息采集、后期灾害一体化监测预警为主线的复合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进展;揭示了复合动力灾害消能减灾一体化防控技术和多尺度分源防控关键技术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针对两淮矿区灾害特点,提出了深部强动载条件下复合动力灾害智能判识与预警方法和分区协同防控方法。基于当前研究进展,提出了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助力实现深部煤炭安全、精准、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 灾害分类 致灾机理 监测预警 灾害防控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崩岸险情智能感知预警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构想及成果展望
6
作者 卢金友 周银军 +2 位作者 邓彩云 郭超 李凌云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崩岸是长江中下游河道自然演变的常见形式,严重威胁防洪安全、航道畅通及沿江经济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甚至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峡工程等水利水电工程建成运行引起长江中下游水沙情势显著改变,近年来,中下游河道持续冲刷、局部河势调整... 崩岸是长江中下游河道自然演变的常见形式,严重威胁防洪安全、航道畅通及沿江经济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甚至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峡工程等水利水电工程建成运行引起长江中下游水沙情势显著改变,近年来,中下游河道持续冲刷、局部河势调整、崩岸频发,造成多方面不利影响。尽管以往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并进行了治理,但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崩岸机理复杂,隐蔽性、突发性和随机性强,预警及治理难度依然很大。本文以“崩岸机理揭示—大范围筛查—介入式监测—多尺度预警—系统化防治”为总体思路开展研究,围绕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崩岸机理与险情智能筛查、河道岸坡土体全要素实时感知及崩岸模拟预警技术、耦合河势控制措施的崩岸系统防治技术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重点研究持续冲刷下河势变化与崩岸动态响应关系,研发多源信息融合的崩岸险情智能筛查技术、河道岸坡全要素一体化智能感知技术、多尺度河道崩岸预测与预警技术,以及耦合河势控制措施的崩岸系统防治技术,旨在揭示持续冲刷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崩岸发生的驱动因素及内在机理,研发崩岸险情智能感知预警及防治关键技术,实现崩岸险情智能筛查、多要素监测、动态预警与系统防治。研究有望显著提高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发生的预见性和治理技术水平,促进崩岸从灾后抢护向灾前预防转变,为河道系统治理和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崩岸 机理 筛查 监测预警 系统治理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受载煤体微电流效应及煤岩动力灾害预警应用展望
7
作者 王恩元 李德行 +1 位作者 刘晓斐 王冬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5-706,共12页
利用建立的受载煤体微电流测试系统,开展不同加载条件下煤样微电流测试试验,研究揭示煤体受载变形微电流效应,分析煤体受载变形过程微电流响应特征,研究微电流与煤体力学行为间的定量关系,提出微电流法预测煤岩动力灾害的原理,结合现场... 利用建立的受载煤体微电流测试系统,开展不同加载条件下煤样微电流测试试验,研究揭示煤体受载变形微电流效应,分析煤体受载变形过程微电流响应特征,研究微电流与煤体力学行为间的定量关系,提出微电流法预测煤岩动力灾害的原理,结合现场实践结果,对微电流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煤体受载变形能够产生微电流,微电流变化与应力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微电流与煤体力学行为(应力、应变、应变率等)紧密相关,在压密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微电流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加,在弹性变形阶段随应力和应变线性增加;煤体在扰动载荷下能够产生随应力周期性变化的微电流,即脉动直流电,其变化与应力变化一致。微电流对煤体破坏具有较好的前兆响应,微电流在加速增加过程(塑性变形阶段)中的异常波动可作为煤体渐进性破坏的前兆特征,微电流在衰减过程中的脉冲式波动可作为煤体蠕变破坏的前兆特征。煤体受载微电流效应及现场应力梯度的存在,是矿井微电流测试的重要基础;微电流与煤体力学行为间的紧密相关性,是利用微电流技术观测煤岩体应力的重要前提;微电流对煤体破坏具有明显的前兆响应,是利用微电流技术预测预报煤岩动力灾害的重要保障。微电流技术具有响应灵敏度高、前兆信息明显和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在煤岩体应力观测及煤岩动力灾害预警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未来需进一步开展受载煤岩微电流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为发展煤岩动力灾害精准时空监测预警的微电流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载煤体 微电流 力学行为 前兆响应 监测预警
下载PDF
我国煤矿开采工作面顶板灾害及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8
作者 徐刚 张震 +13 位作者 张春会 范志忠 卢振龙 黄志增 陆闯 薛吉胜 王传朋 陈法兵 李岩 刘前进 李正杰 孙晓东 蔺星宇 马镕山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8,共26页
从岩层控制理论、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矿压规律及数据分析、防控手段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当前我国煤矿开采工作面顶板灾害方面的研究现状。当前工作面顶板灾害依然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来无论是顶板灾害起数还是伤... 从岩层控制理论、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矿压规律及数据分析、防控手段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当前我国煤矿开采工作面顶板灾害方面的研究现状。当前工作面顶板灾害依然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来无论是顶板灾害起数还是伤亡人数,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顶板灾害防控依然严峻。在矿压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科研人员相继提出了“砌体梁”、“传递岩梁”、“组合悬臂梁–铰接岩梁”、“切落体”和“分区支撑理论”等力学结构模型,明确了不同岩层赋存条件下顶板灾害致灾机理;在顶板灾害监测预警方面,我国煤矿已经开始摆脱传统单一的近场矿压监测,逐步向工作面近、远场顶板状态联合实时监测、动态感知、协同预警发展,实现矿压监测系统监测近场支架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煤体应力等,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工作面远场上覆岩层顶板断裂位置和能量大小;在矿压规律及数据分析方面,总结了浅埋深、坚硬顶板、非坚硬顶板不同围岩赋存状态下工作面矿压规律,明确了各条件下支架工作阻力的增阻特性;在顶板灾害防治方面,针对不同围岩赋存条件下易发生的顶板灾害类型,形成了相对应的顶板灾害防治技术,针对矿压显现较强烈,容易发生顶板灾害的坚硬顶板矿井,通过顶板深孔爆破、浅孔水力压裂、井下定向区域水力压裂、地面水力压裂等技术,有效地预防了顶板灾害的发生。总体而言,我国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控理论及技术体系仍在不断完善,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矿井的建设,顶板灾害的智能预警及联动防控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灾害 致灾机理 监测预警 矿压特征 灾害防治
下载PDF
降雨诱发滑坡的NPR锚索控制机理及临滑预警
9
作者 陶志刚 史广诚 +1 位作者 杨晓杰 何满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3-583,共11页
为研究降雨滑坡的控制及临滑预警技术,以熊家山滑坡为原型,通过分析边坡变形的时空特征,设计了相似模型试验.以普通预应力锚索(简称PR锚索)和NPR锚索为加固材料,运用高速摄像机、孔压、土压和锚索力传感器,分析了降雨诱发的滑坡规律和... 为研究降雨滑坡的控制及临滑预警技术,以熊家山滑坡为原型,通过分析边坡变形的时空特征,设计了相似模型试验.以普通预应力锚索(简称PR锚索)和NPR锚索为加固材料,运用高速摄像机、孔压、土压和锚索力传感器,分析了降雨诱发的滑坡规律和锚索控制机理,并结合现场试验探究了滑坡牛顿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突降与边坡局部滑塌近似同步;NPR锚索力突降,边坡内部产生局部变形;PR锚索因无法承受大变形被拉断失效,而NPR锚索凭借恒阻大变形特性产生高应力吸能控制功能,促使边坡达到二次平衡状态;NPR锚索在滑坡前表现出明显的“先突增,后突降”的变形-临滑动力学规律;现场试验揭示了滑坡全过程牛顿力演变规律,提前7.5 h发出临滑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降雨 NPR锚索 控制机理 监测预警
下载PDF
对“水利测雨雷达”的新质生产力研究
10
作者 钱峰 王琳 +2 位作者 赵占锋 张麓瑀 戚友存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8期1-7,共7页
高精准降雨监测预报对于支撑水旱灾害防御等水利业务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工作至关重要。水利测雨雷达系统主要观测近地面2 km高度范围内大气中的液态水,能够实现无缝隙、精细化监测并生成高精度实况定量降雨产品,具有较为精... 高精准降雨监测预报对于支撑水旱灾害防御等水利业务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工作至关重要。水利测雨雷达系统主要观测近地面2 km高度范围内大气中的液态水,能够实现无缝隙、精细化监测并生成高精度实况定量降雨产品,具有较为精准的外推1~3 h降雨临近预报能力,是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系统梳理了我国降雨监测发展历程,包括无器具测量、雨量器萌芽、标准化人工雨量器、自动记录式雨量器和现代自动测雨五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从雨量站业务应用、天气雷达业务应用、气象卫星业务应用角度,分析当前“四预”业务中降雨监测现状与问题,进而梳理了水利测雨雷达发展进程并分析其技术优势,包括:能够实时生成超精细化的网格降雨实况数据,能够实现精细化网格化降雨预报,以及系统运行稳定高效。结合水利测雨雷达在河北省大清河流域以及湖南省捞刀河、浏阳河流域的良好应用成效,指出其作为水利新质生产力在赋能“四预”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监测 装备发展 新质生产力 水利测雨雷达 “四预”
下载PDF
多功能便携式水库水质智能移动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11
作者 刘慧梅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5期253-256,共4页
为了提高水库水质监测效率和精度,基于物联网、传感器和移动平台技术,构建了一种多功能水库水质智能移动监测系统。系统由ZigBee无线网络、Android智能移动平台、各类型传感器和上位机四部分组成。不仅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功能,还具... 为了提高水库水质监测效率和精度,基于物联网、传感器和移动平台技术,构建了一种多功能水库水质智能移动监测系统。系统由ZigBee无线网络、Android智能移动平台、各类型传感器和上位机四部分组成。不仅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功能,还具有便携性和可移植性,同时可大大降低系统开发成本,能够实现对水温、pH、电导率、水位等多个参数的同时在线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数据分析、阈值设置和报警功能。系统对水温、pH和电导率的平均监测误差分别为3.8%、1.6%和2.7%,均小于5%,精度较高,可在水库常规水质监测中予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水质监测系统 ZIGBEE andROID 传感器 精度 预警
下载PDF
煤矿机电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系统设计
12
作者 时宗林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9期104-106,共3页
近年来,随着嵌入式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系统已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广泛应用。这些创新技术为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赋予了崭新的可能。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依托这些前沿科技,构建一... 近年来,随着嵌入式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系统已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广泛应用。这些创新技术为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赋予了崭新的可能。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依托这些前沿科技,构建一套契合煤矿机电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机电设备 远程监控 故障预警 设计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鱼塘水质管理研究
13
作者 熊浩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17期1-9,13,共10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鱼塘水质管理成为保障养殖效率与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文章探讨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鱼塘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该系统集成了多种水质传感器,如溶解氧、pH值、温度和氨氮浓度传感器,以实时监测鱼...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鱼塘水质管理成为保障养殖效率与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文章探讨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鱼塘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该系统集成了多种水质传感器,如溶解氧、pH值、温度和氨氮浓度传感器,以实时监测鱼塘的水质参数。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汇聚节点,再由汇聚节点将数据发送至远程监控中心,实现对水质的远程监控与管理。该系统采用自组织网络技术,能够适应鱼塘复杂多变的环境,降低布线成本,提高监测灵活性。此外,该研究还涉及数据处理算法与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水质维持在适宜养殖的范围内。通过试验验证,该系统有效提升了鱼塘水质管理的效率与精确度,对促进水产养殖业的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水质监测系统 水质参数 传感器节点 自组织网络技术 数据处理算法与预警机制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研究
14
作者 张寒冰 李智鑫 +3 位作者 荆一楠 王晓阳 吴杰 柴洪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6-206,共11页
当前,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从多点突破进入深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协调包括管理部门、企业、个人在内的多元主体形成协同共治机制;针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复杂、潜在危害突出的金融风险问题,构建并提升金融风险监测与... 当前,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从多点突破进入深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协调包括管理部门、企业、个人在内的多元主体形成协同共治机制;针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复杂、潜在危害突出的金融风险问题,构建并提升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能力以切实保障金融安全,是金融业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核心课题。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理论分析等方式,分析了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进展、新型金融风险的内涵及特征,梳理了国内外主流的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进展,研判了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面临的风险表征识别、风险传导追踪、风险推理评估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的总体框架、创新研究方法、提升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金融风险具有更新迭代更快、风险频次更高、隐蔽性更强等新特征,现有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在应对新型金融风险时存在诸多不足,面临着风险难表征、难追踪、难评估等诸多挑战。为此建议,加强行业协同、构建金融数据跨业共享标准,总结历史经验、形成金融风险知识表征范式与金融风险跨业传导机制,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构建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大模型,以提高我国金融风险防范水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业 数字化转型 金融风险 监测 预警 机器学习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概率功率谱密度的山西地震预警台网地噪声水平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大业 宫卓宏 +2 位作者 董春丽 梁艳 李晨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34-142,共9页
地震监测预警要求高质量台站波形数据记录,而测震台站设备的异常运行导致波形异常时有发生,影响了台站数据质量。面对数量骤增的预警台站,仅依靠人工浏览波形方式难以及时发现波形异常台站,无法保证观测数据质量。以山西预警台网基准站... 地震监测预警要求高质量台站波形数据记录,而测震台站设备的异常运行导致波形异常时有发生,影响了台站数据质量。面对数量骤增的预警台站,仅依靠人工浏览波形方式难以及时发现波形异常台站,无法保证观测数据质量。以山西预警台网基准站、基本站及一般站实时记录的波形数据为基础,采用概率功率谱密度(PPSD)计算方法,实现对预警台站地噪声水平的计算,同时利用PDF图对比分析部分台站正常与异常波形特点。结果表明:地震计能有效记录较宽频带内的台基噪声;加速度计能记录大于0.1 Hz的台基噪声;烈度计仅记录自噪声,无法有效记录台基噪声。分析认为,可利用该方法检验台站仪器的运行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台站,进而实现对台站波形数据的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数据质量监控 PPSD方法 PYTHON语言
下载PDF
基于图深度学习与北斗监测的边坡位移预测研究
16
作者 杨川 林日成 +3 位作者 季建勇 张建通 丁朋辉 刘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2-622,共11页
位移预测是边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关键,本文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边坡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图深度学习与北斗监测的边坡多因子位移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北斗高精度监测点位的空间位置对整体监测体系的图结构进行建模,构建图节点之间的... 位移预测是边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关键,本文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边坡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图深度学习与北斗监测的边坡多因子位移预测方法。首先基于北斗高精度监测点位的空间位置对整体监测体系的图结构进行建模,构建图节点之间的邻接矩阵。再对北斗高精度位移、降雨量、地下水位与土壤含水率多因子监测数据进行去粗差、插值与归一化等时序数据处理,并进行时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位移主要受连续两个月的降雨量、三级边坡的地下水位与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将最先进的基于图深度学习的GTS(Graph for Time Series)预测模型引入边坡位移预测中,提出适用于北斗高精度边坡变形监测的GTS-BDS位移预测模型。当预测时长为1 h时,其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与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指标评价分别达到0.301、0.154与3.5%,均优于LSTM与T-GCN等模型。本文所提出的位移预测方法充分利用了北斗高精度及其他传感器监测点位之间的空间拓扑与监测数据的时序特征,从整体监测体系的角度提升边坡位移预测的准确率与可靠性,在边坡安全预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位移预测 北斗监测 图深度学习 降雨 安全预警
下载PDF
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及多部门协作育人现状的实证探析
17
作者 胡记磊 邹文君 +2 位作者 徐潇宇 郭飞 左清军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4期47-50,共4页
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与多部门协作育人关乎研究生培养的效果。该研究以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为例,调研30名研究生导师和2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旨在呈现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现状和多部门协作育人过程中面临困境。研究发现,... 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人、与多部门协作育人关乎研究生培养的效果。该研究以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为例,调研30名研究生导师和2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旨在呈现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现状和多部门协作育人过程中面临困境。研究发现,研究生导师更重视学生毕业要求相关的内容,对于立德树人职责的认知还有待提升,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与过程育人有待加强。此外,探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预警机制、多部门协作、加强导师能力建设角度的改进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过程育人 预警机制 多部门协作 培养质量
下载PDF
基于改进AlexNet网络的泥石流次声信号识别方法
18
作者 袁莉 刘敦龙 +2 位作者 桑学佳 张少杰 陈乔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环境干扰噪声是泥石流次声现场监测的主要挑战,极大限制了泥石流次声信号识别的准确率。鉴于深度学习在声学信号识别中的优异表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AlexNet网络的泥石流次声信号识别方法,有效提升泥石流次声信号识别准确率和收敛... 环境干扰噪声是泥石流次声现场监测的主要挑战,极大限制了泥石流次声信号识别的准确率。鉴于深度学习在声学信号识别中的优异表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AlexNet网络的泥石流次声信号识别方法,有效提升泥石流次声信号识别准确率和收敛速度。首先对原始次声数据集进行数据扩充、滤波降噪等预处理,并利用小波变换生成时频谱图像,然后将得到的时频谱图像作为输入,通过减小卷积核、引入批量归一化层和选择Adam优化算法搭建改进的AlexNet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AlexNet网络模型识别准确率为91.48%,实现了泥石流次声信号的智能识别,可为泥石流次声监测预警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次声 深度学习 监测预警 信号识别
下载PDF
水质预警系统中斑马鱼运动行为指标的监测和优化
19
作者 黄毅 王闰超 +3 位作者 芦玥同 武军旭 张治宏 逯延军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180-185,197,共7页
为进一步掌握斑马鱼的行为特征,优化基于鱼类行为变化的水质预警系统。文章采用Noldus Etho Vision XT软件对斑马鱼进行动态追踪分析处理,选取速度、蜿蜒度、活动性等10个行为指标,分析其相关关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降维,最终确定... 为进一步掌握斑马鱼的行为特征,优化基于鱼类行为变化的水质预警系统。文章采用Noldus Etho Vision XT软件对斑马鱼进行动态追踪分析处理,选取速度、蜿蜒度、活动性等10个行为指标,分析其相关关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降维,最终确定由距离、状态、轨迹、方向和加速度5种敏感因子及其构成的综合因子。通过模拟不同浓度Cd^(2+)急性暴露试验,结果表明,各项因子出现最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污染暴露的20 min内,且浓度越大各因子表现的行为特征越明显。其中轨迹因子、状态因子和距离因子较为敏感,均在10 min内出现最值。综合因子分别在0.1、1.0、2.0 TU的Cd^(2+)暴露后的8、10、4 min时达到最值。因此,文中统计筛选的5种因子可完整地表征斑马鱼的行为反应规律,综合因子可在10 min内有效预警水质突变,提供及时稳定的预警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污染 水质监测 生物预警 斑马鱼 行为变化
下载PDF
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新宇 潘存英 白翔宇 《河南科技》 2024年第3期106-110,共5页
【目的】随着我国地震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其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提升地震地质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方法】在分析我国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国家... 【目的】随着我国地震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其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提升地震地质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方法】在分析我国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国家、省级和市级等三个层面提出了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思路与建议,并设计出一种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结果】通过对建设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地震地质灾害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系统、搭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保障措施等进行研究,从而形成完整的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体系。【结论】该体系的应用能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及数据分析和决策水平,为我国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质灾害 监测 预警信息 共享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