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价值意蕴、原则和实践路径
1
作者 马春影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3-56,共4页
“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和力量之源。文章通过剖析“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解析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原则,并针对当前“四史”教育在融入高校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诸如融入过程... “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和力量之源。文章通过剖析“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解析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原则,并针对当前“四史”教育在融入高校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诸如融入过程碎片化、融入内容较粗放、融入路径比较单一、融入环境亟待优化的实际问题,提出应挖掘“四史”素材,深挖地方资源,创新活动形式并利用现代技术,助力“四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课程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高校思政课 价值意蕴
下载PDF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三维探析
2
作者 王颖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高校思政课建设以“四史”教育为教学突破口,可以形成协同效应。“四史”教育在融入高校思政课时,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和分析:逻辑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从逻辑维度上看,强化信仰守正,提升思政认知;从价值维度上看:筑牢信仰堤坝... 高校思政课建设以“四史”教育为教学突破口,可以形成协同效应。“四史”教育在融入高校思政课时,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和分析:逻辑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从逻辑维度上看,强化信仰守正,提升思政认知;从价值维度上看:筑牢信仰堤坝,知信行相统一;从实践维度上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育人实效。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提高思政课的实际效果,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坚定信仰,振作精神,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对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探析 高校 “四史”教育 思政课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外国建筑史教学探索
3
作者 楚超超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1期213-215,共3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挑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地方高校建筑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如何有效发挥互联网教学资源并凸显地方高校自身的教学特色,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苏州科技大学“外国古代建筑史”课程...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挑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地方高校建筑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如何有效发挥互联网教学资源并凸显地方高校自身的教学特色,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苏州科技大学“外国古代建筑史”课程改革探索为例,制定了“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和“通史+专题”教学结构,凸显了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宽基础、重实践”的教学特点。这种教学探索做到了因材施教,拓宽了学生视野,并且凸显了地方高校的教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古代建筑史 苏州科技大学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和结构 教学特色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深化新时代大学生“五史”教育研究
4
作者 彭丰民 彭婧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大学生“五史”教育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部署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要求。新时代,深化大学生“五史”教育要始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善用“... 大学生“五史”教育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部署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要求。新时代,深化大学生“五史”教育要始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善用“大思政课”理念,落实“大思政课”建设方案,在教育教学中拓展“大视野”,构建“大格局”,整合“大资源”,联动“大课堂”,凸显“大师资”,不断提升以史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思政课”理念 大学生“五史”教育
下载PDF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
5
作者 张亮 吴有龙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120-121,124,共3页
高校承担着立德育人的责任,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素质教育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关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被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上,为了提升该项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意志坚定、品德高尚的有为青年,相关从业... 高校承担着立德育人的责任,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素质教育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关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被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上,为了提升该项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意志坚定、品德高尚的有为青年,相关从业者将“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本文基于“四史”教育的基本内涵,以及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展开阐述,并论述该项工作的实践途径,以期充分发挥“四史”教育的作用,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时代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高校 思政课 教学 教师
下载PDF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推进路径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支钰如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75,94,共4页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四个认同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主体认识不到位、融入力度不够、融入方式单一和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四个认同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存在主体认识不到位、融入力度不够、融入方式单一和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为此,要以问题为导向,建设好理论课教学主阵地、实践活阵地、网络新阵地和校园文化隐性阵地。既要强化党委领导、加强战略布局,又要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统筹组织、协调实施,还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力军作用,使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真正落实落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教育 高校思政课 推进路径
下载PDF
北洋大学堂首次体育竞赛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毕金泽 孙帅 郭振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1,111,共11页
北洋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本土大学的开端,亦是近代较早开展体育竞赛的官办大学,但学界既有研究成果中并未对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科学选取检索关键词的... 北洋大学堂既是近代中国本土大学的开端,亦是近代较早开展体育竞赛的官办大学,但学界既有研究成果中并未对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形成统一的认识。基于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在科学选取检索关键词的基础上,运用中英文近代电子史料数据库,对近代与北洋大学堂体育竞赛有关的史料进行梳理与研判,继而确认北洋大学堂首次校内及校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研究认为:根据现有史料,北洋大学堂首次举办校内体育竞赛的时间是1897年11月27日,比赛设有12个运动项目,共计170余人参与。北洋大学堂首次举办校际体育竞赛的时间是1899年5月20日,比赛设有11个运动项目,参赛学校有北洋大学堂、芦汉铁路学堂与天津水师学堂。同时,鉴于北洋大学堂特殊的历史地位以及首次校内体育竞赛的举办时间,1897年11月27日,由北洋大学堂开展的校内体育竞赛亦可视为近代中国本土大学体育竞赛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大学堂 学校运动会 体育竞赛 体育课程 中国本土大学 中国近代体育史
下载PDF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路径
8
作者 汝佳俊 苏百义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党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必须把握历史逻辑,树立自觉意识,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把握理论逻辑,感悟思想伟力,要加强政治引领、开展理论教育、摆正价值追求;把握实践逻辑,坚持多维施力,要形成党史... 党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必须把握历史逻辑,树立自觉意识,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把握理论逻辑,感悟思想伟力,要加强政治引领、开展理论教育、摆正价值追求;把握实践逻辑,坚持多维施力,要形成党史教育专门教材、坚持多元参与、创新教学方式。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理想目标,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教育 高校思政课 路径
下载PDF
“五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逻辑、时代价值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9
作者 温晨婷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以“五史”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五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阐释“五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的意义,总结“五史”教育融入大中小一学体化思政课建设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五史”教育 大中小学一体化 思政课
下载PDF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赜 被引量:1
10
作者 车欣春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2期25-28,共4页
党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资源,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也是增强“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 党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资源,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也是增强“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指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深挖党史育人资源,完善课程融合体系;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增强党史教育的融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党史教育 思政课 立德树人 时代新人
下载PDF
大学新文学教育合法性的确立——现代作家的文学理论课程研究
11
作者 于萌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1期90-103,共14页
现代作家执教大学,相当一部分人开设过文学理论类课程,他们多持现代文学观念,留下不少讲义、著作,成为文学理论学科化、知识化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详细分析现代作家在大学开设文学理论课程的情况,重点分析文学理论教材及讲义的编... 现代作家执教大学,相当一部分人开设过文学理论类课程,他们多持现代文学观念,留下不少讲义、著作,成为文学理论学科化、知识化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详细分析现代作家在大学开设文学理论课程的情况,重点分析文学理论教材及讲义的编写出版情况,从而探讨此类课程在大学新文学教育合法性确立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现代作家在文学理论课程中加入白话新文学,呈现现代文学观念,展示新文学教育的合法性。与此同时,现代作家对新诗、小说等文体进行分析鉴赏,不仅认可了新文学的艺术地位,也提升了新文学的学术价值。这些课程的开设在某种程度上将新文学转化为可供传授的知识,同时为将新文学引入大学教育体系扫除了理论上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作家 文学理论课程 大学讲义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欧洲史课程设置
12
作者 李栋良 《西部学刊》 2024年第6期138-141,158,共5页
民国时期大学欧洲史课程起自清末民初的学制改革,以国别史课程为开端。之后,各教会大学开设有一定数量的欧洲史或欧洲国别史课程。民国建立以后,各高校纷纷设立史学系,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欧洲史课程在大学开设日渐增多,牢牢占据着民国... 民国时期大学欧洲史课程起自清末民初的学制改革,以国别史课程为开端。之后,各教会大学开设有一定数量的欧洲史或欧洲国别史课程。民国建立以后,各高校纷纷设立史学系,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欧洲史课程在大学开设日渐增多,牢牢占据着民国高校世界史课程的主要位置,具体表现在课程数量多、课程范围广;授课教员都具有海外经历或是直接来自海外,多采用外文教材进行授课。民国时期大学欧洲史课程的开设传播了世界历史知识,为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大学 欧洲史课程
下载PDF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13
作者 于文善 张雅娜 李婷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59,111,共5页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伟大成就和创造实践蕴含在“四史”之中。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展“四史”教育对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培养青年学生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找准“四史”教育与思...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伟大成就和创造实践蕴含在“四史”之中。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展“四史”教育对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培养青年学生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找准“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结合点,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展现“四史”教育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高校 思政课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14
作者 殷玲玲 李昊欣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5-48,共4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史育人有助于强化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增强实践力度,提升情感温度。高校思政课在以史育人过程中仍存在价值引领目标模糊、教学内容碎片化与浅显化、教学形式重理论讲授而轻实践等问题。高校思政课以史育人应明...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史育人有助于强化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增强实践力度,提升情感温度。高校思政课在以史育人过程中仍存在价值引领目标模糊、教学内容碎片化与浅显化、教学形式重理论讲授而轻实践等问题。高校思政课以史育人应明确课程价值引领目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优化教学内容融入,形成科学历史认知;创新教学方式载体,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史育人 课程价值 历史观 教学内容 历史认知 教学方式 历史思维能力
下载PDF
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构的实践、瓶颈与策略
15
作者 李守可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党史是高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话语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党史融入思政课的话语保障、话语表达、话语素材、话语情境、话语形式等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融入的话语主体储备不够、话语空间拓... 党史是高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话语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党史融入思政课的话语保障、话语表达、话语素材、话语情境、话语形式等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融入的话语主体储备不够、话语空间拓展不足、话语语境营造不浓、话语契合对位不准等问题。因此,要强化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话语建构,要基于百年党史的基本史实在时序历史、空间历史、战略历史上进行话语审视;基于党史发展的时代动态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进行话语生成;基于党史资源的开放生态充分挖掘静态党史资源、动态党史资源、线上党史资源进行实践话语建构;基于思政课程的基本规律,增强党史话语表达的合规律性和合情理性,有效提升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精度、准度、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 高校思政课 大学生 话语体系
下载PDF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依据、逻辑旨归和实现路径
16
作者 任渝婉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2期124-126,129,共4页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一直是激励青年一代奋发明德,争做社会栋梁的主要思想阵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我党在新的历史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如何切实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效果,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一直是激励青年一代奋发明德,争做社会栋梁的主要思想阵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我党在新的历史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如何切实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效果,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知识功能、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课的辩证统一关系,理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三重逻辑旨归,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学习教育 高校思政课 理论依据 逻辑旨归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五史”教育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17
作者 毛春英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13,共4页
挖掘“五史”教育资源,将其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凝聚民族复兴磅礴伟力的时代之要,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现实之需,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从精准施策、精准落地、精准推进的主要路径,协同育人和知信行角度,突出坚持和发展... 挖掘“五史”教育资源,将其精准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凝聚民族复兴磅礴伟力的时代之要,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现实之需,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从精准施策、精准落地、精准推进的主要路径,协同育人和知信行角度,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调,打造“课堂—实践—网络”有效课堂,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资政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史”教育 精准融入 高校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精准思维与模式创新:助推“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18
作者 陆鹏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4-127,共4页
“四史”蕴含着丰厚的理论资源、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好教科书”。“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四史”的内在逻辑关系阐释不清、“四史”素材挖掘不深以及没有找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 “四史”蕴含着丰厚的理论资源、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好教科书”。“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四史”的内在逻辑关系阐释不清、“四史”素材挖掘不深以及没有找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结合点的现实困境。教师应运用精准思维精准谋划“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顶层设计、精准细致地把握“四史”各自的主题和特点、精准定位“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结合点。“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还需依托“四史”故事创新融入内容、利用红色资源创新融入实践、凭借“大思政”格局创新融入环境,确保“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并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精准思维 模式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下载PDF
党史素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19
作者 杨赛蕾 张思奇 +2 位作者 曹海涛 张海涛 肖钰莹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6-120,共5页
党史素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有理论依据也有现实需要,因而需要通过统筹整合党史素材、完善课程目标规划、加强教学内容衔接、多样呈现党史素材、提升教学课堂实效、加强党史学习交流、打造协同育人队伍等路径予以加强,进一... 党史素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有理论依据也有现实需要,因而需要通过统筹整合党史素材、完善课程目标规划、加强教学内容衔接、多样呈现党史素材、提升教学课堂实效、加强党史学习交流、打造协同育人队伍等路径予以加强,进一步提升党史素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素材 一体化 大中小学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试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20
作者 胡腾允 李士鹏 《西部学刊》 2024年第6期89-92,共4页
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把思政课堂打造成传播中华文明的主阵地,旨在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首先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其次从时代要求、思政课创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 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把思政课堂打造成传播中华文明的主阵地,旨在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首先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其次从时代要求、思政课创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等三个方面阐述融入的必要性;最后从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网络育人平台、实践教学等多角度对其融入的举措尝试探析。以期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去,自觉传播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高校思政课教学 传播中华文明 文化自信 以史育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