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两次飑线大风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竹利 卢德全 +1 位作者 廖文超 郑淋淋 《干旱气象》 2021年第5期796-806,共11页
采用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对2018年5月16日江苏省北部的连续两次飑线过程进行综合观测对比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两次飑线过程在相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不同环境场中产生,大别山背风坡的背风波扰动是这两次飑线的共同触发机制。(2... 采用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对2018年5月16日江苏省北部的连续两次飑线过程进行综合观测对比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两次飑线过程在相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不同环境场中产生,大别山背风坡的背风波扰动是这两次飑线的共同触发机制。(2)两次过程的雷达回波图上均有后部入流急流和中层径向辐合特征,第一次过程的后部入流急流强度更强、高度更高,中层径向辐合的强度更强、厚度更厚,环境风垂直切变的差异是两次飑线组织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3)在CAPE值相近条件下,第一次过程的整层水汽更丰富、垂直风切变更强、垂直切变伸展高度更高,导致第一次飑线对流系统发展强度更强。(4)两次飑线大风形成的主要物理机制不同,第一次飑线的后部入流急流引导中高层(5~8 km)干暖空气下沉并入侵风暴体,促使其降水粒子强烈蒸发并形成冷池,同时引导高层动量下传产生强烈的出流气流,最终导致地面大风的形成;而第二次飑线后部入流急流引导中低层(3~5 km)干冷空气入侵对流系统,形成冷池和地面大风。(5)第一次过程环境场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形成的飑线组织结构特征,更有利于降水粒子强烈蒸发形成更强的冷池和下沉气流,致使第一次飑线地面大风较第二次飑线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大风 背风波扰动 后部入流急流 冷池
下载PDF
三峡坝区一次冬季持续性晴空大风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范元月 张家国 +2 位作者 枚雪彬 李洪兵 丁丽丽 《暴雨灾害》 2022年第2期184-191,共8页
2021年1月中旬,三峡坝区出现了一次严重影响近坝区通航安全的持续性晴空大风过程(以下简称“21·1”坝区晴空大风)。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及中尺度观测资料等,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分析了“21·1”坝区晴空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及... 2021年1月中旬,三峡坝区出现了一次严重影响近坝区通航安全的持续性晴空大风过程(以下简称“21·1”坝区晴空大风)。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及中尺度观测资料等,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分析了“21·1”坝区晴空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晴空大风发生在背风坡河谷地带,大风期间存在4次风速波动,夜间风速大于白天;地面大风由边界层动量下传导致,动量来源于低层急流,下沉运动与大振幅背风波有关。边界层垂直风切变和逆温层的稳定存在使背风波持续时间增长,逆温层下较大的温度垂直递减率进一步加强了下沉运动,是晴空大风形成并持续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空大风 动量下传 背风波 逆温层 三峡坝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暴雨的特征及天气学分类 被引量:23
3
作者 景学义 方丽娟 +2 位作者 郭家林 陶国辉 雷呈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8,共6页
通过普查 1961-2004年计 44年的历史气象资料, 对黑龙江省暴雨的降水特点及天气分类作了综述, 并对其预报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指出黑龙江省的暴雨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大地形的背风坡对暴雨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在适当的环流配置... 通过普查 1961-2004年计 44年的历史气象资料, 对黑龙江省暴雨的降水特点及天气分类作了综述, 并对其预报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指出黑龙江省的暴雨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大地形的背风坡对暴雨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在适当的环流配置下, 东北冷涡和东北低压是产生暴雨的最主要的高、低空天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日 背风波 高空天气系统 地面天气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