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otid-subclavian bypass and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of Kommerell’s diverticulum 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A case report
1
作者 Wajeehullahi Akilu Yi Feng +4 位作者 Xiao-Xue Zhang Shi-Liang Li Xian-Tao Ma Min Hu Cai Ch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33期8038-8043,共6页
BACKGROUND Kommerell’s diverticulum(KD)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s a rare congenital deformity and also has very little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it(35%of case study).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aortic arch ... BACKGROUND Kommerell’s diverticulum(KD)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is a rare congenital deformity and also has very little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it(35%of case study).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aortic arch diverticulum.Even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treatment options are limited.CASE SUMMARY We present a case report of a 50-year-old male with KD in the right aortic arch 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We conducted a total endovascular repair procedure,which is innovative and will spread more light in the medical world.Our patient has no past medical history and is a non-smoker and non-alcoholic.Patient presented with shortness of breath,chest pain and dizziness for six months.Blood tests were done an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angiogram of the chest confirmed the diagnosis,illustrating showed a 3.9 cm KD.On Day 1,the CT angiogram showed mild dilatation of the thoracic aorta,adjacent esophagus,trachea was compressed and displaced.Surgery was planned as the treatment modality.Carotid-Subclavian artery bypass and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was conducted.We used prolene 5-0 C1 sutures to precisely anastomose a 6-mm Dacron graft to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Haemostasis was secured and wounds were closed.Protamine was administered and patient was shif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Post-operative,patient responded favorably and was discharged.Regular follow-up is done.CONCLUSION The procedure we performed is novel.This will help the cardio-thoracic surgeons a better insight about the full procedures we conducted,thereby bringing more light and better treatment options in managing KD with aberrant subclavian art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mmerell’s diverticulum 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carotid-subclavian bypass Medtronic stent catheter endovascular repair Case report
下载PD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the left subclavian in 2 patients with coronary steal syndrome 被引量:3
2
作者 Julia Heid Britta Vogel +4 位作者 Arnt Kristen Wanda Kloos Benedikt Kohler Hugo A Katus Grigorios Korosoglou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7年第1期65-70,共6页
In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is usually attributed to the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However,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operation(CABG) u... In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is usually attributed to the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However,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operation(CABG) using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grafts,great vessel disease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Herein we present two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CABG whose symptoms were suspicious for coronary ischemia. Dur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reverse blood flow was observed from the left artery disease to the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 graft in both cases. After angioplasty and stent implantation of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 antegrade flow was restored in the LIMA grafts and both patients had complete resolution of symp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偷症候群 冠的动脉绕过接枝 左锁骨下的动脉 颠倒血流动 心脏的 catheterization
下载PDF
Castor支架在主动脉弓病变中重建左颈总动脉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
3
作者 孙文超 刘涛 +3 位作者 裴长安 孙波 曹广信 张杰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917,共9页
背景与目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成为治疗主动脉弓病变的首选方法。如何重建主动脉弓上分支,是TEVAR的难点和研究方向之一。目前,Castor单分支主动脉覆膜支架广泛应用于TEVAR术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但其应用于重建左颈总动脉(LC... 背景与目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成为治疗主动脉弓病变的首选方法。如何重建主动脉弓上分支,是TEVAR的难点和研究方向之一。目前,Castor单分支主动脉覆膜支架广泛应用于TEVAR术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但其应用于重建左颈总动脉(LCCA)报道少见。因此,本研究探讨TEVAR术中运用Castor单分支主动脉覆膜支架在TEVAR术中重建LCCA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21年10月—2022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例累及Z2区的主动脉弓病变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9~77岁,平均(59.2±14.08)岁,其中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弓动脉瘤2例。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采用Castor一体化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在TEVAR术中重建LCCA。分析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主动脉重塑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68~233 min,平均(191±19.06)min,无中转开胸手术。5例患者的LCCA均成功采用Castor单分支支架行血运重建。术后住院期间发生1例脑卒中,术后2个月意识清晰,右上肢肌力完全恢复(Ⅴ级);其余4例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全因死亡、脑卒中、支架移位、夹层复发、内漏、截瘫、左上肢缺血等并发症。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Castor单分支支架位置良好,主动脉峡部平面主动脉平均直径与肺动脉分叉平面主动脉平均直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35.8 mm vs.41.9 mm,P=0.035;31.1 mm vs.36.7 mm,P=0.048);主动脉及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无内漏,瘤腔/假腔均出现血栓化。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Castor单分支支架在TEVAR术中重建LCCA安全可行,然而,其疗效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和更多的病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 血管成形术 Castor支架 左颈总动脉
原文传递
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12
4
作者 贡鸣 张宏家 +5 位作者 王晓龙 刘愚勇 郑铁 李海洋 刘欧 孙立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 目的:总结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例男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平均年龄(48.4±10.5)岁,合并高血压5例,急性夹层2例,慢性夹层3例,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Ⅰ型内漏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1例,合并糖尿病1例。结果: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于全麻下行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手术包括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1.8±29.2)min,心肌阻断时间平均(76.0±34.39)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平均(21.2±8.0)min。住院时间平均(19.8±6.2)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0±2.7)d,ICU时间平均(1.4±0.5)d。5例患者均无截瘫、脑梗死,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复查夹层破口均封闭良好,未见残余漏。结论: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加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对复杂型Stanford B型夹层,是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 支架象鼻术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轻度胆固醇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泽鹏 张志伟 +2 位作者 张荣奎 舒平春 吴仕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对合并轻度胆固醇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79例,随机分分两组:他汀组40例及非他汀组39例,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对合并轻度胆固醇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79例,随机分分两组:他汀组40例及非他汀组39例,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0~20mg/d,睡前),非他汀组在使用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基础上不用他汀类药物。入组时,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6~3.6mmol/L。入组时和12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及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治疗前后血浆hs-CRP、左室功能指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LN)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他汀组12月后,LDL-C较入组时下降33.2%,非他汀组较入组时无变化。他汀组12个月后,左室高峰充盈率(LVPFR)较入组时明显增加(P值<0.05);而高敏C-反应蛋白、LN及IMT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对于轻度LDL-C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及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瑞舒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左室功能指数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对脑部供血及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郗二平 王荣平 +5 位作者 殷桂林 张晓明 朱水波 刘勇 夏峰 朱健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后对脑部供血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三组,即阻断左锁骨下动脉组,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组以及对照组,每组8只,本实验采用3-... 目的观察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后对脑部供血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三组,即阻断左锁骨下动脉组,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组以及对照组,每组8只,本实验采用3-0丝线结扎法建立动物模型,8h后超声下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并同时造影观察脑侧支循环情况及对脑功能影响。结果模型组脑组织血流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阻断两动脉后收缩期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增快、血管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减小、血流量(blood flow velocity,BFV)增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则无明显差异,侧支循环开放通畅,脑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单纯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对脑部血供及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证实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在临床应用中是切实可行的,而同时覆盖左颈总动脉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在覆盖前需行旁路手术,保证脑部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侧支循环
下载PDF
在体大鼠左心室内压测定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炜芳 焦向英 刘慧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93-194,共2页
对比观察了大鼠不开胸与开胸对心率、血压和左室内测定的影响以及经颈总动脉导管插入心室与经心尖穿刺法测定左室内压的差别。结果显示 :开胸时各项指标均较不开胸显著降低 ,尤以用针头自心尖穿刺测定的室内压降低更明显。认为自颈总动... 对比观察了大鼠不开胸与开胸对心率、血压和左室内测定的影响以及经颈总动脉导管插入心室与经心尖穿刺法测定左室内压的差别。结果显示 :开胸时各项指标均较不开胸显著降低 ,尤以用针头自心尖穿刺测定的室内压降低更明显。认为自颈总动脉以导管插入左室所测得的数据较可靠 ,且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内压 测定方法 心脏导管插入术
下载PDF
超声检测朝觐高血压患者LVDF与CCA必要性的探讨
8
作者 田晓青 程琳 夏青 《口岸卫生控制》 2014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通过超声方法检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LVDF)与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的改变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50例正常人和165例高血压患者,以IVS厚度、L... 目的通过超声方法检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LVDF)与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的改变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50例正常人和165例高血压患者,以IVS厚度、LVPW厚度、二尖瓣前向血流速度E/A比值、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Am比值等作为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以颈总动脉内径(Ds、Dd)、血流速度(Vs、Vd)、RI等作为颈总动脉检测的指标,两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总动脉Ds、Dd和RI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与E/A比值及Em/Am比值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CCA的改变与LVDF降低密切相关。通过超声方法检测两者的改变及其相关性,可以为口岸对朝觐人员高血压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觐 高血压 左心室功能 舒张 颈总动脉
下载PDF
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夏克何 李伟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A组(n=23)与B组(n=20),A... 目的:探讨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A组(n=23)与B组(n=20),A组行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联合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B组行烟囱支架植入术联合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2年死亡情况。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病史、夹层分期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中内漏率、手术成功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漏、脊髓缺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脑梗死、左上肢缺血发生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截至2020年6月,A组死亡病例共2例,B组死亡病例共5例,A组随访2年死亡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2,P=0.303)。结论:与烟囱支架植入术联合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相比,实施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联合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能显著性缩短TBAD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住院期间内漏率、脊髓缺血发生率,两组在术中内漏率、手术成功率、脑梗死发生率、左上肢缺血发生率、死亡率等方面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神经系统并发症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的护理
10
作者 蒋宁莉 李秀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第9期129-133,共5页
本文总结85例累及锁骨下动脉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评估识别非复杂和复杂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做好控制疼痛和目标血压管理,防止累及锁骨下动脉的StanfordB型... 本文总结85例累及锁骨下动脉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评估识别非复杂和复杂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做好控制疼痛和目标血压管理,防止累及锁骨下动脉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破裂或者逆撕;术后做好血压监测,避免转流手术失败;关注患者颈部切口,预防呼吸骤停;完善术后抗凝管理,预防血栓形成或凝血功能障碍;关注患者相关生命体征和主诉,预防截瘫、逆撕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龙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7期82-84,共3页
目的探析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支架象鼻... 目的探析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以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均于我院接受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对患者术中与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为期10~40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45.23±22.84)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97±19.61)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65.37±25.46) min。在治疗过程中,30例患者均无院内死亡情况发生。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2.39±4.83) h,ICU观察时间为(44.25±12.21) h。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超过24 h的患者共有4例,30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已痊愈出院,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内脏缺血与缺血性脊髓损伤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主动脉弓远端病变患者行支架象鼻术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可对封闭主动脉弓远端病变、主动脉近端病变进行同期处理,确保患者获得预期疗效,降低患者院内病死率,并促进预后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远端病变 支架象鼻术 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
下载PDF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弹性功能
12
作者 刘艳 吴坤蔺 +1 位作者 李萍 李宏韬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弹性功能。方法选取40例2型糖尿病患者(A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B组),以及3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分别测量各组颈总动脉的僵硬度指数...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弹性功能。方法选取40例2型糖尿病患者(A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B组),以及3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分别测量各组颈总动脉的僵硬度指数、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顺应性、增大指数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颈总动脉的僵硬度指数、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增大指数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和A组明显升高,顺应性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颈总动脉的僵硬度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参数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较早地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弹性功能受损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糖尿病 2型 舒张功能 心室 颈总动脉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单发左椎动脉患者术中重建左椎动脉临床观察
13
作者 陈小三 张志东 +5 位作者 乔刚 邹刚强 黄真锋 卢伟 刘剑扬 李光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7期679-682,共4页
目的 观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合并单发左椎动脉(ILVA)患者手术治疗TAAD同期重建左椎动脉的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2年10月华中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6例TAAD合并ILVA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 目的 观察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合并单发左椎动脉(ILVA)患者手术治疗TAAD同期重建左椎动脉的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2年10月华中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6例TAAD合并ILVA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方案,住院期间死亡、支架内漏、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左椎动脉通畅、吻合口狭窄、动脉瘤和支架内漏情况。随访至2023年3月,记录主动脉相关死亡情况。结果 (1)24例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其中升主动脉近端行升主动脉置换术19例,行Bentall手术5例;2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于升主动脉近端先行升主动脉置换术,然后行弓部去分支+腔内修复术。(2) 26例术中均根据夹层累及的范围、破口位置重建左椎动脉。17例采用ILVA与左颈总动脉端侧吻合重建左椎动脉,8例在主动脉支架血管开窗重建左椎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1例采用ILVA与左锁骨下动脉移植物端侧吻合重建左椎动脉。(3)住院期间发生Ⅰb型支架内漏1例,未再行手术,术后3个月复查支架附近假腔完全血栓化,内漏消失;余25例患者左椎动脉吻合口通畅,无支架内漏发生。术后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24例均治愈出院,术后3个月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左椎动脉均通畅,无吻合口狭窄、动脉瘤和支架内漏发生。平均随访(43±18)个月,无主动脉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对TAAD合并ILVA患者,评估左椎动脉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夹层累及范围后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治疗TAAD同期重建左椎动脉安全有效,可减少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单发左椎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无名动脉
原文传递
Castor支架联合左颈总动脉烟囱支架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效果
14
作者 叶小强 冯钢 +6 位作者 黄磊 欧阳春 李海艳 达青恩 欧阳昆富 韩振 任明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9期113-117,123,共6页
目的 探讨Castor支架联合左颈总动脉烟囱支架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5例。所有患者接受Castor支架联合左颈总动脉烟囱支架技术治疗,主体支... 目的 探讨Castor支架联合左颈总动脉烟囱支架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5例。所有患者接受Castor支架联合左颈总动脉烟囱支架技术治疗,主体支架锚定点在Z1区。患者分别于术后1、6、12个月及之后每年返院复查一次全主动脉CTA,观察治疗效果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98.0±44.4)min,术中未发现明显内漏,住院期间未出现卒中、围术期死亡及逆撕夹层,所有患者穿刺口愈合良好,无假性动脉瘤及伤口愈合不良情况,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8.8±4.2)d。平均随访时间为(17.0±4.1)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支架移位、内漏发生,原动脉瘤瘤体内未见造影剂充盈,未见烟囱支架及Castor支架折断、狭窄、闭塞,未进行二次手术。患者术后瘤体最大直径小于术前(P<0.05)。瘤体最大直径缩小平均为(11.2±6.8)mm。无一例患者发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相关死亡。1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出现右侧肢体乏力,MR检查提示左侧卵圆孔区急性脑梗死,不排除支架相关脑梗死,1例患者发生TEVAR相关脑梗死。结论 Castor支架联合左颈总动脉烟囱支架技术作为全腔内治疗技术可安全且有效地治疗累及Z2区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且其可重复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主动脉弓部动脉瘤 Castor支架 左颈总动脉烟囱支架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原位开窗重建弓部分支血管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国义 贾森皓 +10 位作者 刘杰 卢卫航 容丹 贾鑫 张敏宏 许永乐 张宏鹏 马晓辉 熊江 刘小平 郭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中原位开窗(in situ fenestration,ISF)技术重建弓上分支血管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10例ISF重建主动脉弓部分支的TEVAR患者进...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中原位开窗(in situ fenestration,ISF)技术重建弓上分支血管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10例ISF重建主动脉弓部分支的TEVAR患者进行随访,其中胸主动脉瘤6例,B型主动脉夹层4例。观察全因死亡率,TEVAR术后内漏发生率,主体、分支支架完整性和通畅性。结果10例患者应用ISF重建11个分支动脉(10个左锁骨下动脉,1个左颈总动脉)。随访时间24-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80个月。1例患者TEVAR术后2年非手术相关死亡。随访期间无内漏,支架无闭塞、受压;无脑梗死及左上肢缺血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2年因主体支架远端假性动脉瘤形成,再行TEVAR治疗,二次干预率10%。结论TEVAR术中ISF重建弓部分支血管是安全可行的,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原位开窗 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原文传递
瞬时波强颈动脉W1~W2与左心室射血时间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肖沪生 徐芳 +7 位作者 银浩强 彭欣 徐智章 张爱宏 任亚娟 周靓妹 王奇 高东雯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确定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的瞬时加速度波强(W1)顶点至瞬时减速度波强(W2)顶点的时相,即W1-W2。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主动脉口多普勒流速曲线的射血时间及左右颈总动脉的W1... 目的确定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的瞬时加速度波强(W1)顶点至瞬时减速度波强(W2)顶点的时相,即W1-W2。方法应用Aloka Prosound 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正常人主动脉口多普勒流速曲线的射血时间及左右颈总动脉的W1~W2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主动脉射血时间的标化值与左、右颈总动脉W1起点至W2顶点时间的标化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时间标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W1起点至W2顶点的时间为射血时间。W1曲线的起点应为心脏射血期的开始,W2顶点为射血结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心室功能 颈总动脉 瞬时波强
原文传递
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后脑组织核因子-κB、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峰 郗二平 +3 位作者 王荣平 殷桂林 张晓明 朱水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2-474,共3页
目的观察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LCCA)后脑组织核因子(NF).KB、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及形态学改变。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即阻断左锁骨下动脉组、阻断... 目的观察阻断兔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LCCA)后脑组织核因子(NF).KB、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及形态学改变。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3组,即阻断左锁骨下动脉组、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组以及对照组,每组8只,用开胸丝线结扎法建立动物模型,8h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IC)染色观察梗死面积,同时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中NF-κB、HIF-1α的表达。结果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未见脑组织损伤改变,NF-κB、HIF-1α低表达;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加左颈总动脉后,脑组织出现明显缺血、缺氧改变,NF-κB、HIF-1α高表达,阳性单位结果分别为(43.9538±4.9238)、(25.0838±3.3532),阳性率结果分别为(0.4468±0.0717)%、(0.4643±0.06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后对脑组织及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证实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在临床应用中是切实可行的,而同时覆盖左颈总动脉对脑组织损伤较大,在覆盖左颈总动脉前需行旁路手术,保证脑部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核因子-ΚB 低氧诱导因子-1Α
原文传递
预开窗与血管转流术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洪昊 刘小斌 +3 位作者 杜心灵 蒋雄刚 吴龙 董念国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88-791,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过程中,分别采取预开窗和血管转流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中心收治的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53例患者的... 目的分析应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过程中,分别采取预开窗和血管转流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中心收治的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预开窗+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为预开窗组:男18例、女5例,年龄(53.6±5.3)岁;30例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为转流组:男24例、女6例,年龄(51.8±3.8)岁。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均无术后30 d和随访死亡。两组术后即刻、1年随访均无内漏。预开窗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短于或少于转流组(P<0.05)。预开窗组术后左上肢血压降低幅度大于转流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左上肢缺血、头晕和声音嘶哑症状。结论两种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方式安全、有效,预开窗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费用,血管转流术可以为左锁骨下动脉提供更好的前向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B型主动脉夹层 预开窗 血管转流术
原文传递
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5年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飞飞 程龙 +2 位作者 戴仕林 王杰 尚玉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分析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5年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应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5例,平均年龄(54.9±11.2)岁。21例... 目的分析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5年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应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5例,平均年龄(54.9±11.2)岁。21例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人工血管转流术(转流组),26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位术(转位组)。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杂交手术。两组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全组共12例(25.5%)出现并发症,其中内漏5例(10.6%)、声音嘶哑5例(10.6%)、脑卒中/头晕2例(4.3%),无左上肢乏力、截瘫、夹层逆撕;46例(97.9%)左锁骨下动脉通畅。47例患者5年生存率100.0%。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中远期临床效果满意,重建的左锁骨下动脉5年通畅率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内漏和声音嘶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杂交手术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人工血管转流术 左锁骨下动脉转位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伟 薛云星 +3 位作者 李树春 金珉 周庆 王东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8期558-562,共5页
目的探讨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脉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 目的探讨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脉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55.3±12.0)岁。B型主动脉夹层71例,胸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溃疡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5例。83例患者行一期LCCA-LSA转流术+TEVA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支架放置数量、术中行LSA弹簧圈栓塞情况;围手术期内观察患者死亡、脑梗死发生情况、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出院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死亡率、脑梗死发生率,复查主动脉CTA观察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弓部分支血管血供情况以及有无支架移位。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重建LSA。手术时间1.0~7.0(3.2±1.0)h。术中置入胸主动脉支架1个64例、2个17例、3个2例。4例患者出现LSA根部对比剂渗漏,予弹簧圈栓塞后渗漏消失。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2例(2.4%,2/83)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LCCA部分遮盖、1例主动脉逆撕A型夹层,均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1.2%,1/83)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脑梗死伴左侧肢体肌力一过性下降,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83例患者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5.3个月。随访期间,5例(6.0%,5/83)患者死亡;3例(3.6%,3/83)患者出现脑梗死,保守治疗后好转;主动脉CT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弓部分支血管血供良好,无支架移位。结论LCCA-LSA转流技术重建LSA,可以延长胸主动脉病变近端锚定区,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血管移植术 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