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在管胃的基础上重建贲门(人工贲门)、胃底(人工胃底)探讨手术方式对预防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单纯管胃组(37例)和管胃+抗反流组(36例),分别在术后的1、6、12个月对患者术后...目的通过在管胃的基础上重建贲门(人工贲门)、胃底(人工胃底)探讨手术方式对预防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单纯管胃组(37例)和管胃+抗反流组(36例),分别在术后的1、6、12个月对患者术后的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24 h p H值监测及胃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胃镜等结果提示管胃+抗反流组与管胃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24 h p H值测定术后1个月、6个月的总反流数,术后1个月、6个月的反流﹥5 min数,术后6个月、1年的p H值﹤4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管胃+抗反流组抗反流效果总体优于单纯管胃组。其中管胃+抗反流组无吻合口瘘出现,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要高于管胃组(19.4%vs 10.8%)。结论管胃+重建贲门、胃底术式较单纯管胃术式能更好地控制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且降低了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在管胃的基础上重建贲门(人工贲门)、胃底(人工胃底)探讨手术方式对预防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单纯管胃组(37例)和管胃+抗反流组(36例),分别在术后的1、6、12个月对患者术后的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24 h p H值监测及胃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胃镜等结果提示管胃+抗反流组与管胃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24 h p H值测定术后1个月、6个月的总反流数,术后1个月、6个月的反流﹥5 min数,术后6个月、1年的p H值﹤4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管胃+抗反流组抗反流效果总体优于单纯管胃组。其中管胃+抗反流组无吻合口瘘出现,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要高于管胃组(19.4%vs 10.8%)。结论管胃+重建贲门、胃底术式较单纯管胃术式能更好地控制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且降低了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