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裔美国左翼文学发展历史的启示与思考
1
作者 王卓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20-36,111,共18页
在21世纪的今天回溯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重新思考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遗产、考察其成就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非裔美国文学和社会化创作倾向显著的左翼文学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非裔美国左翼文学努力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的接轨,把种族意识... 在21世纪的今天回溯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重新思考非裔美国左翼文学遗产、考察其成就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非裔美国文学和社会化创作倾向显著的左翼文学之间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非裔美国左翼文学努力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的接轨,把种族意识提升到阶级意识的高度,更为集中地体现了左翼文学的精神实质。在一定程度上,非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黑人政治权力的斗争史。非裔美国左翼文学一个重要成就是形成了非裔美国文学中抗争的、革命的文学传统。而这一文学传统不但成为非裔美国文学的重要美学特征,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美国文学的整体样貌和诸多文学流派的精神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美国左翼文学 艺术成就 政治影响 研究动态 批评转向
下载PDF
自由主义文人对左翼作家的审视--以徐志摩和邵洵美的《珰女士》为中心
2
作者 余凡 卫俐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由自由主义文人徐志摩创作、邵洵美续作的小说《珰女士》以“左联五烈士”之一--胡也频被捕、营救和牺牲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并对丁玲、沈从文等文坛著名文人故事加以融入和演绎。这部小说体现出自由主义文人对左翼作家人道... 由自由主义文人徐志摩创作、邵洵美续作的小说《珰女士》以“左联五烈士”之一--胡也频被捕、营救和牺牲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并对丁玲、沈从文等文坛著名文人故事加以融入和演绎。这部小说体现出自由主义文人对左翼作家人道主义层面的同情、意识形态维度的质疑及爱国主义立场下的理解。《珰女士》作为徐志摩创作的重要小说,不仅是全面认识徐志摩不可或缺的一部作品,亦是洞悉20世纪30年代文坛与文学思潮的重要窗口。《珰女士》的成书背景、故事影射及背后创作动机,反映出30年代自由派知识分子因启蒙话语的失落、政治身份的错位和社会地位的边缘化而产生的信仰危机和生存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珰女士》 徐志摩 邵洵美 左翼思潮 爱国主义
下载PDF
当代台湾文化思潮观察之一——“传统左翼”的声音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小新 朱立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2,共8页
在台湾当代理论史脉络中,我们把乡土文学运动中发展出来的左翼称为"传统左翼"。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政治和文化光谱上,传统左翼知识分子阵营产生了明显分裂。本文主要讨论台湾左翼社群的理论论战和社会文化实践,进而探讨阶级... 在台湾当代理论史脉络中,我们把乡土文学运动中发展出来的左翼称为"传统左翼"。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政治和文化光谱上,传统左翼知识分子阵营产生了明显分裂。本文主要讨论台湾左翼社群的理论论战和社会文化实践,进而探讨阶级观点在当代台湾思想和理论场域中的角色、意义与问题,以及传统左翼如何应对当代台湾社会急剧变化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台湾思想场域 传统左翼 “内战·冷战意识形态” “台湾社会性质论” “第三世界文学论” 杨逵精神
下载PDF
左翼文学思潮和世界华文文学 被引量:7
4
作者 黄万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共6页
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台港、海外的左翼华文文学思潮分别发生于殖民统治、国民党统治、资本主义制度、民族主义国家等各种境遇中,以其丰富多样的形态,构成了台港、海外华文文学传统的重要方面。台港、海外左翼华文文学始终以在野的... 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台港、海外的左翼华文文学思潮分别发生于殖民统治、国民党统治、资本主义制度、民族主义国家等各种境遇中,以其丰富多样的形态,构成了台港、海外华文文学传统的重要方面。台港、海外左翼华文文学始终以在野的处境、边缘的地位、民间的生存方式保留、发展了左翼文学的现实批判立场,并在多种思潮并存的局面中避免了政治性预设价值的根本性宰制,其历史经验拓展和加深了人们对作为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理论核心的左翼现实主义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思潮 世界华文文学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论1927年至1937年台湾左翼思想的发展及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孔苏颜 刘小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25-134,共10页
1927年至1937年,台湾左翼思潮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了明确的左翼思想路线、文化路线、组织路线以及认识论的左翼立场、左翼美学经验。然而,这一时期左翼运动发展并非是"一味高昂的战斗",而是充斥着复杂的形态。... 1927年至1937年,台湾左翼思潮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了明确的左翼思想路线、文化路线、组织路线以及认识论的左翼立场、左翼美学经验。然而,这一时期左翼运动发展并非是"一味高昂的战斗",而是充斥着复杂的形态。而关于左与右的分野、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乡土文学与大众文学,以及对民间文艺的征用与影响等重要命题的阐释,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这一时期台湾左翼思想发展脉络及其复杂性的理解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左翼 思想路线 中国改造论 乡土文学论争 大众化 民间文艺
下载PDF
民族主义视域中的左翼文学思潮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新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4-147,共4页
政治/阶级斗争的研究视角对于认识左翼文学思潮有很大的不适切性。从民族主义诉求的角度来观照左翼文学思潮,会发现左翼文学所蕴含的民族解放与再造的宏大主题。民族主义诉求与左翼文学思潮是以"共体"形式存在的,以往的研究... 政治/阶级斗争的研究视角对于认识左翼文学思潮有很大的不适切性。从民族主义诉求的角度来观照左翼文学思潮,会发现左翼文学所蕴含的民族解放与再造的宏大主题。民族主义诉求与左翼文学思潮是以"共体"形式存在的,以往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从民族主义走进左翼文学思潮这条思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思潮 民族主义 共体
下载PDF
论中国现当代小说的三种生活样式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6-102,共7页
就作品的生活样式而言,中国现当代小说最为重要的就是五四新文学小说、文学研究会小说、革命文学小说、左翼文学小说和工农兵文学小说。这些小说中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样式:思想化生活样式(包括鲁迅、叶圣陶小说的夸张性思想化生活样式,冰... 就作品的生活样式而言,中国现当代小说最为重要的就是五四新文学小说、文学研究会小说、革命文学小说、左翼文学小说和工农兵文学小说。这些小说中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样式:思想化生活样式(包括鲁迅、叶圣陶小说的夸张性思想化生活样式,冰心、卢隐小说的情感性思想化生活样式,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性思想化生活样式和蒋光慈小说直露式思想化生活样式),生活化生活样式,"理想化"生活样式。这三种不同的生活样式,是作家不同的创作思想所造成的。而这创作思想又受时代思潮和作家文学观念的影响。在这三种生活样式中,鲁迅、叶圣陶的夸张式思想化生活样式,和左翼文学的生活化生活样式,最具艺术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小说 文学研究会小说 革命文学小说 左翼文学小说 工农兵文学小说 思想化生活样式 生活化生活样式 “理想化”生活样式
下载PDF
文学书写的情感祛魅与知识分子的主体隐身——对二十世纪红色罗曼司的一种理解 被引量:1
8
作者 方维保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19,共7页
中国现代左翼文学承载了革命意识形态的吁求,但在文学话语中革命意识形态与情爱和情爱力比多的关系却是复杂的。1920-1930年代,情爱力比多与革命意识形态是矛盾共存的,既相互对立又有共振。而1940-1950年代,则是革命意识形态对情爱力比... 中国现代左翼文学承载了革命意识形态的吁求,但在文学话语中革命意识形态与情爱和情爱力比多的关系却是复杂的。1920-1930年代,情爱力比多与革命意识形态是矛盾共存的,既相互对立又有共振。而1940-1950年代,则是革命意识形态对情爱力比多的整理时期;到了1960-1970年代,革命意识形态终于实现了对情爱力比多的彻底驱逐。这说明在本质上,革命意识形态对作为个性主体的情爱力比多是排斥的。当个性载体——情爱力比多被驱逐的时候,知识分子也就同时从革命文本隐身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情爱力比多 革命意识形态
下载PDF
穿越时空的理论旅行——评佩里·安德森力作《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 被引量:1
9
作者 江轶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5-28,共4页
作为英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史家和西方左翼理论家,佩里.安德森在其著作《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中,对当代西方思想界左中右三翼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进行了批判性解读:既有对右翼的辛辣批评,又有对中左翼思想... 作为英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史家和西方左翼理论家,佩里.安德森在其著作《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中,对当代西方思想界左中右三翼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进行了批判性解读:既有对右翼的辛辣批评,又有对中左翼思想和学术肯定之下的遗憾。这些理论评说,正是佩里.安德森的个性和学术风格的必然体现。然笔战之余,亦有佩里.安德森对《伦敦书评》的回忆和自己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其文笔之优美和感情之细腻,在佩氏其他学术著述中是难得一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里.安德森 思想谱系 西方思潮 左翼理论家
下载PDF
30年代中国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10
作者 朱栋霖 徐德明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30年代的文学思潮,延续了五四时期的"人的文学"的精神观念并且在理论资源方面多有开掘。左翼组织的文学运动的兴起形成了以阶级为标志的、具有斗争精神与激情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观念。由是构成了30年代贯穿着多种"人&qu... 30年代的文学思潮,延续了五四时期的"人的文学"的精神观念并且在理论资源方面多有开掘。左翼组织的文学运动的兴起形成了以阶级为标志的、具有斗争精神与激情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观念。由是构成了30年代贯穿着多种"人"与"阶级"的对话、冲突、交流与交融的思潮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潮 人文主义 左翼思潮
下载PDF
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步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5-79,共5页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受到了左翼文学思潮非常大的影响。这其中,张天翼独树一帜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认为是这一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该文在对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其...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受到了左翼文学思潮非常大的影响。这其中,张天翼独树一帜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认为是这一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该文在对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天翼 左翼文学思潮 儿童文学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左翼叙述
12
作者 朱卫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7,共4页
意识形态问题的核心是其具体性、发展性和实践性,文学艺术既是各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特别复杂和活跃的意识形态,形象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其基本特征。运用意识形态理论对左翼文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左翼文艺理... 意识形态问题的核心是其具体性、发展性和实践性,文学艺术既是各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特别复杂和活跃的意识形态,形象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其基本特征。运用意识形态理论对左翼文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左翼文艺理论观念的研讨;二是对左翼文艺作家作品的叙事研究。意识形态与左翼文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决定性关系,而是双方共鸣、绞缠、摩擦、碰撞的对话互动的交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左翼文艺 叙述
下载PDF
王鲁彦和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思潮的关系探析
13
作者 周银银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2-97,共6页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文化语境中,王鲁彦与左翼文学思潮构成了复杂的纠缠关系。一方面,他从切实的生活体验出发,在时代的感召下不断向左翼文学靠拢,创作了《乡下》和《野火》等极富左翼色彩的小说。在这些小说中,阶...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文化语境中,王鲁彦与左翼文学思潮构成了复杂的纠缠关系。一方面,他从切实的生活体验出发,在时代的感召下不断向左翼文学靠拢,创作了《乡下》和《野火》等极富左翼色彩的小说。在这些小说中,阶级斗争空前尖锐,农民彰显出决绝反抗的姿态。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自由先锋,文化楷模",鲁彦始终保持着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导致其创作实践与左翼文学的主流趋向发生了一些错位,比如人道主义思想的渗入和抒情气息的弥漫。但毋庸置疑,在20世纪30年代及以后,鲁彦一直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左翼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鲁彦 左翼文学思潮 影响 错位式写作
下载PDF
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问题框架和实践尺度
14
作者 贾振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3,共6页
意识形态的肯定性运用,是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问题框架。在它的规引下,政治标准成为左翼文人知识分子判断文学实践的价值坐标。这造成了左翼文学运动实践过程中政治与文艺两种职能的失衡,展现了理想化的意识形态观念系统和现实的文学实... 意识形态的肯定性运用,是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问题框架。在它的规引下,政治标准成为左翼文人知识分子判断文学实践的价值坐标。这造成了左翼文学运动实践过程中政治与文艺两种职能的失衡,展现了理想化的意识形态观念系统和现实的文学实践系统的巨大差异与历史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意识形态 肯定性用法 政治坐标
下载PDF
论左翼文学精神及其流变
15
作者 王智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4-17,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对其后几十年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许多重要现象、命题都可以从左翼文学那里找寻到历史印痕。左翼文学精神是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它的社会批判意识及其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关注...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对其后几十年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许多重要现象、命题都可以从左翼文学那里找寻到历史印痕。左翼文学精神是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它的社会批判意识及其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关注,使其充满一种浪漫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独特品格。左翼文学本身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左翼文学在进入40年代初期以后,其精髓就被逐渐消解,在此后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消解或流变对当时的文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政治意识形态 消解
下载PDF
朝鲜左翼文学初期的叙事指向辨析
16
作者 金明淑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5-71,共7页
朝鲜左翼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的崛起和兴盛,是朝鲜现代文学历史中重要的文学和文化现象。作为反抗国家体制及意识形态的左翼文学从产生的即日起就被笼罩在一种"革命"的氛围中,隐喻着它自己的意识形态焦虑。诸多左翼文学作品在&... 朝鲜左翼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的崛起和兴盛,是朝鲜现代文学历史中重要的文学和文化现象。作为反抗国家体制及意识形态的左翼文学从产生的即日起就被笼罩在一种"革命"的氛围中,隐喻着它自己的意识形态焦虑。诸多左翼文学作品在"时间段"、"财富"、"知识分子"等的叙事上被寄予了象征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指向,同时表现出20世纪语境内始终存在的个性、自由思潮与左翼理念间的文化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左翼文学 革命思潮 叙事指向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确定”与“不确定”
17
作者 王一夫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53-58,共6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文学理论的研究领域中,左翼文学思潮及与之相关联的文学流派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的一个独特的分支,左翼文学思潮有着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既定目的、文学范式、工具地位...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文学理论的研究领域中,左翼文学思潮及与之相关联的文学流派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的一个独特的分支,左翼文学思潮有着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既定目的、文学范式、工具地位的"确定"以及范围界定、叙述手段、服务对象的"不确定"的对立统一。本文针对这三组矛盾进行阐述,从本质主义危机的角度作出自己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左翼文学思潮 本质主义危机
下载PDF
论左翼文学思潮对丁玲创作的转变
18
作者 陈华积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X期41-43,共3页
20世纪30年代,丁玲在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思想上经历了左翼文艺思想的孕育期、形成期和激进期,并沿着左翼文学思潮开创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创作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创作题材从熟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题材转向陌生的工农题材,塑造的人... 20世纪30年代,丁玲在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思想上经历了左翼文艺思想的孕育期、形成期和激进期,并沿着左翼文学思潮开创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创作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创作题材从熟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题材转向陌生的工农题材,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有很大的差别,形成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左翼文学思潮对丁玲创作转变的影响,奠定了丁玲以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成就,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和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左翼文学思潮 转变 影响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学观的建构——以中国左翼文学运动时期为言说核心
19
作者 贾振勇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9-66,共8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学观话语领导权的初步确立,是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运动时期。左翼文人知识分子(特别是激进派)主要通过三个层面进行建构:一、通过对创造主体的重新塑造,奠定了左翼文学的生产基础;二、对文学重新定... 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学观话语领导权的初步确立,是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运动时期。左翼文人知识分子(特别是激进派)主要通过三个层面进行建构:一、通过对创造主体的重新塑造,奠定了左翼文学的生产基础;二、对文学重新定义,为左翼文学开辟了发展空间;三、在传播与接受领域,为左翼文学建构了现实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左翼文人知识分子 文学
下载PDF
全面抗战初期左翼文艺家历史处境与创作转型研究--基于统一战线的视角
20
作者 杨念泽 蒋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促进了基于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左翼文艺家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与代表国民政府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文艺家、自由阶级文艺工作者等社会阶层,在共同抗敌、共...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促进了基于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左翼文艺家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与代表国民政府意识形态的“民族主义”文艺家、自由阶级文艺工作者等社会阶层,在共同抗敌、共御外辱的基础之上共同组建了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过程首先使得左翼文艺家走出了左翼文艺“地下”式、“反政府”式的写作环境,获得了合法的身份与写作、批评、出版的自由;同时,新的时代主题、新的历史处境和新的政治形式,也使得左翼文艺家必须转变其创作方式和创作方法,以获得本时期文艺界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主动权、话语权和领导权。总体来说,在国民政府的控制之下,本时期左翼文艺家的生存处境呈现出一种“自由”与“不自由”复杂纠缠的境地,而对国民政府官方意识形态的接纳与改造,则成为本时期左翼文艺家创作转型的核心方针。这些也使得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创作,具有与“五四”和土地革命时期截然不同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左翼文艺 民族主义思潮 抗战文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