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age of Guangzhou in the Eyes of Western Travelers to China in the 19th Century
1
作者 LI Chaoju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1期115-120,共6页
Based on the travel texts of western travelers who came to Guangzhou in the 19;century, the travel situation of travelers in Guangzhou in the 19;century was deeply analyzed;Thirteen Hongs of Canton as the focus of the... Based on the travel texts of western travelers who came to Guangzhou in the 19;century, the travel situation of travelers in Guangzhou in the 19;century was deeply analyzed;Thirteen Hongs of Canton as the focus of the travel texts, and western travelers’ impressions of Guangzhou’s urban landscapes and water landscapes we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China’s national image in the eyes of Westerners was analyzed, and it was an objective reflection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Qing Empire at tha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VELERS guangzhou image thirteen hongs of Canton National image
下载PDF
清朝广州十三行法制的特征
2
作者 朱腾伟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清康熙二十三年实施开海贸易之后,为了管理在广州十三行开展的中西贸易,清政府以粤海关职权与职责为内容创设了海关管理法律制度,通过设定十三行行商的权利与义务构建了行商管理法律制度,围绕外商的权利与义务建立了外来人员管理法律制... 清康熙二十三年实施开海贸易之后,为了管理在广州十三行开展的中西贸易,清政府以粤海关职权与职责为内容创设了海关管理法律制度,通过设定十三行行商的权利与义务构建了行商管理法律制度,围绕外商的权利与义务建立了外来人员管理法律制度,在法制运行中形成了清朝广州十三行法制体系。从法律渊源的维度审视,国家制定法奠定了广州十三行法制的规范基础,单行规章设定了广州十三行法制的重点规范,商事习惯法则是广州中西贸易管理规范的必要补充。出于适应新型广州中西贸易的管理需要,加之受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的影响,清朝广州十三行法制具有近代性的特质,但从设立意旨、制度理念以及具体规范方面进行考察,其本质仍未脱离封建法制的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广州十三行法制 法律体系 法律规范 法律性质
下载PDF
十三行与清代中后期广州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初建 被引量:7
3
作者 冷东 刘桂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4-190,共7页
广州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广州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三行直接或间接地促成广州成为西方医学进入中国的基地和中心。西方医学最初以十三行为依托之地,以传入牛痘术为突破,以引进现代医疗体制为发展,在广州扎根并逐步向中国... 广州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广州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三行直接或间接地促成广州成为西方医学进入中国的基地和中心。西方医学最初以十三行为依托之地,以传入牛痘术为突破,以引进现代医疗体制为发展,在广州扎根并逐步向中国各地发展。西方医学进入广州后,在医疗机构及队伍建设、医疗管理、医疗救济等方面为广州市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医疗保障,使清代中后期广州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得以初建并不断发展,为近代广州城市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行 广州 城市发展 医疗卫生 清代中后期
下载PDF
还君明珠——探索历史图像中的广州行商园林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伟 卢颖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0-114,共5页
清代一口通商政策为广州十三行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为满足商人日常生活、商业来往、外交应酬等需求的行商园林出现在广州及周边地区。这一类园林的园主多为十三行行商或与十三行商贸密切相关。园主常与外商接触,因而留下许多描述行商园林... 清代一口通商政策为广州十三行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为满足商人日常生活、商业来往、外交应酬等需求的行商园林出现在广州及周边地区。这一类园林的园主多为十三行行商或与十三行商贸密切相关。园主常与外商接触,因而留下许多描述行商园林景观的珍贵画作及照片。鸦片战争爆发后十三行败落,如今行商园林无一保存完整,但大量历史图像记录了行商园林的辉煌时代。以图像学作为研究方法,从历史图像中对行商园林进行探索,可以填补行商园林实例的空白,完善岭南园林体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行商园林 图像学 历史图像 广州 十三行
下载PDF
基于对外贸易视角的清末广式家具纹样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琼 胡若曦 +1 位作者 林秋丽 宋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0-278,共9页
目的21世纪是全球贸易大发展时代,给传统家具制造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回归历史,以同处于对外贸易繁盛时期的清末广式外销家具为研究对象,探究各类家具类型的纹样特征,给现代传统家具的设计创新以启示。方法以广州十三行博物馆40件广式外... 目的21世纪是全球贸易大发展时代,给传统家具制造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回归历史,以同处于对外贸易繁盛时期的清末广式外销家具为研究对象,探究各类家具类型的纹样特征,给现代传统家具的设计创新以启示。方法以广州十三行博物馆40件广式外销家具为研究对象,从家具纹样的寓意入手,分析各纹样的文化内涵并统计其频次;以示意图的方式总结得出各类家具通常装饰的部位及纹样;选取各家具类型中主要的装饰部位进行构图分析。结论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幸福绵延”的纹样寓意最受当时消费者的喜爱,不同家具类型的常用装饰部位和纹样都不同。纹样构图形式多样,主要有S形、C形、放射线条形和O形等,大部分纹样构图遵循对称原则。研究对外贸易影响下的清末广式家具纹样特征,是对传统家具制造业历史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现代传统家具创新设计方式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家具 纹样分析 广州十三行 对外贸易
下载PDF
广州“十三行”地名文化的考究与利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宏烈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747,共11页
广州"十三行"地名文化已构成一个时空大系统,虽然当时地面上的历史建筑较少,但遗址地名可考,后续相关建筑很多。研究"十三行"地名,不仅可了解其产生、沿袭和变革情况,还可鉴识遗址环境参照物及所涵丰富的中外贸易... 广州"十三行"地名文化已构成一个时空大系统,虽然当时地面上的历史建筑较少,但遗址地名可考,后续相关建筑很多。研究"十三行"地名,不仅可了解其产生、沿袭和变革情况,还可鉴识遗址环境参照物及所涵丰富的中外贸易关系史。为培育广州世界文化名城,亮出"十三行"国际名牌,构建国际性的"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项目。文章梳理了有关"十三行"的主要地名系列,分析了"十三行"地名文化的构成特色,揭示了其沿江近水的分布规律和时空传播的文化功能,提出了保护运用"十三行"地名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行 地名文化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考察广州十三行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2
7
作者 冷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8期92-96,共5页
随着研究的深入,十三行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但在十三行历史地位的评价上仍然分歧明显。对十三行历史地位的评价关系到能否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将其定位为岭南文化品牌、是否体现先进文化等关键原则,成为学术界不可回避并急待... 随着研究的深入,十三行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但在十三行历史地位的评价上仍然分歧明显。对十三行历史地位的评价关系到能否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将其定位为岭南文化品牌、是否体现先进文化等关键原则,成为学术界不可回避并急待解决的任务。目前有关十三行历史地位的代表性观点,有褒有贬,似乎贬多于褒。其实,从中国走向世界过程中分析,广州十三行无疑是中国开始接触与融入世界的一个起点,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一个重要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十三行 走向世界 海洋文化
下载PDF
十三行贸易体制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华清 朱西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5-49,共5页
广州十三行经清政府特许负责与外国通商并处理相关外交事宜。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认为,十三行贸易体制是自由贸易的枷锁,他们多次试图施压清政府改变这种体制,均未达目的。后来,他们通过向中国输入鸦片获取暴利来解决贸易入超问题。清... 广州十三行经清政府特许负责与外国通商并处理相关外交事宜。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认为,十三行贸易体制是自由贸易的枷锁,他们多次试图施压清政府改变这种体制,均未达目的。后来,他们通过向中国输入鸦片获取暴利来解决贸易入超问题。清政府不得不严禁鸦片输入,英帝国主义便发动了肮脏的鸦片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行 贸易制度 鸦片战争
下载PDF
广州十三行遗址旅游资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蓝力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7期40-44,共5页
十三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外贸中心,其遗址是当代广州的重要名胜古迹,但目前尚未进行旅游开发利用。该景区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品位度高、价值珍贵、种类丰富,若整合良好,则具有极大的旅游吸引力。
关键词 广州十三行 遗址景区 旅游资源 开发评价
下载PDF
1760~1843年广州外国人居住区的商业街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岱克 任希娇 《海洋史研究》 2015年第2期104-123,共20页
通常认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广州一直存在着三条商业街,分别是新瓷器街、(旧)瓷器街及猪巷。我们可以证实在1760~1822年后两条街是确定存在的,事实上早在18世纪40年代或许更早的时候就有了猪巷,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在这段时... 通常认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广州一直存在着三条商业街,分别是新瓷器街、(旧)瓷器街及猪巷。我们可以证实在1760~1822年后两条街是确定存在的,事实上早在18世纪40年代或许更早的时候就有了猪巷,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在这段时期还存在着另一条街即新瓷器街。由于近年来关于这些街道的名称、位置、所建时间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同时大家又对新瓷器街的两种主要来源存在着一些争议,因此本文将致力于证明在1760~1822年只有两条商业街。在1760年以前,小商贩都分布在商馆周围的各个区域,形成了瓷器街、丝绸街、漆器街等。行商们开设的洋行主要分布在西郊各处,并不是都建在夷馆所在的码头附近,1748年瑞典人所画的广州商馆地图(见图1)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这一点:蔡昭复的洋行远离码头北岸;叶上林的洋行位于西边远处;潘启官的洋行位于商馆区的北部;Attay(Attai)和Chetquas(Kjetqva)的洋行位于运河对岸的码头东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街 广州 居住区 外国人 瓷器 学术界 码头 街道
下载PDF
论晚清广州十三行的士商文化合流——以怡和行伍崇曜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黎聪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6期80-82,共3页
广州十三行商人虽在晚清贸易中声势显赫,但"重仕抑商"的传统心理劣势,不得不促使他们在积极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开始十分注重士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合流。以伍崇曜为杰出代表的怡和行南海伍氏,更是凭借汇辑刻印乡邦文献典籍... 广州十三行商人虽在晚清贸易中声势显赫,但"重仕抑商"的传统心理劣势,不得不促使他们在积极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开始十分注重士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合流。以伍崇曜为杰出代表的怡和行南海伍氏,更是凭借汇辑刻印乡邦文献典籍的方式,大大推动了士商合流的社会风气。这对整个岭南文化的近代化进程都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十三行 伍崇曜 文化合流
下载PDF
十三行商与清代中期广州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冷东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年第3期50-53,共4页
广州在历史上是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中心。清朝中期从事对外贸易的广州十三行商不仅在商贸领域起了重大作用,也对清代中期广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介绍了清代中期广州的教育状况,认为广州十三行商通过支持官学、兴办书院、... 广州在历史上是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中心。清朝中期从事对外贸易的广州十三行商不仅在商贸领域起了重大作用,也对清代中期广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介绍了清代中期广州的教育状况,认为广州十三行商通过支持官学、兴办书院、兴设商塾、融入学界、引进西方医学教育等方面,促进了清代中期广州教育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行商 清代 教育
下载PDF
城市文脉赓续与文化品牌构建探析--以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宏烈 《中国名城》 2018年第2期34-41,共8页
针对目前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的乱象,主张为保护国家历史名城、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必须延续历史街区固有的文化脉络、维护其文化的本质特征、发挥自身的文化复活能力、刷新商埠文化品牌、建构高档次的国际化的旅游产业,方可满足国内需要... 针对目前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的乱象,主张为保护国家历史名城、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必须延续历史街区固有的文化脉络、维护其文化的本质特征、发挥自身的文化复活能力、刷新商埠文化品牌、建构高档次的国际化的旅游产业,方可满足国内需要、跟上世界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十三行 历史街区 文化复兴 旅游开发
下载PDF
广州黄埔古村游憩商业设施的开发构想
14
作者 杨宏烈 肖佑兴 《南方建筑》 2011年第3期83-87,共5页
广州黄埔古村现为高层楼宇包围的"城中村",因在广州外贸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年被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幸免连根铲除、全部拆掉的命运。有趣的是:黄埔古村现毗邻"广交会"新展馆,有幸获得与当年十三行"港-... 广州黄埔古村现为高层楼宇包围的"城中村",因在广州外贸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年被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幸免连根铲除、全部拆掉的命运。有趣的是:黄埔古村现毗邻"广交会"新展馆,有幸获得与当年十三行"港-市"关系重构的发展机遇,可望实现保护历史文化与推动游憩商业的"双赢"。对此,本文主张认定真正的保护、开发、经营主体,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古村遗存兴办文化创意产业;发挥区位优势,把有地方性特色的游憩业嫁接到广交会的国际化会展业上;发挥通商口岸开放性的文化精神,保持古村社区空间的环境艺术魅力,有机结合城中村市政设施的改良,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埔古村 保护开发 从“十三行”到“广交会” 游憩商业设施
下载PDF
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的生存危机与保护复兴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宏烈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曾是大清帝国"一口通商"的门户,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突破口,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纪念性的文化价值。根据国际通用惯例保护复兴历史街区,可以获得"文商旅"共生共赢的效果。... 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曾是大清帝国"一口通商"的门户,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突破口,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纪念性的文化价值。根据国际通用惯例保护复兴历史街区,可以获得"文商旅"共生共赢的效果。当务之急必须克服那种破坏性的建设方案和行为,整改乱象环生的低档次批发市场,坚持"一带一路"发展方向,打造具有国际性内涵的十三行文化旅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十三行 历史街区 生存危机 保护复兴 “文商旅”共赢
下载PDF
清乾嘉年间西方“技艺之人”驻广州十三行商馆经理人
16
作者 伍玉西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8,共10页
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北京为清政府服务的西方"技艺之人"在广州十三行商馆设立了经理人,其职责是为他们转递来往于欧洲与北京间的书信、物品,并向中国政府推荐新的技艺人才。这种代理人最初是在清政府禁传天主教、广州一口通... 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北京为清政府服务的西方"技艺之人"在广州十三行商馆设立了经理人,其职责是为他们转递来往于欧洲与北京间的书信、物品,并向中国政府推荐新的技艺人才。这种代理人最初是在清政府禁传天主教、广州一口通商以及澳葡当局取缔耶稣会的背景下,由乾隆帝批准设立的,在嘉庆朝早中期延续了下来。共有8位这样的经理人入驻过十三行商馆,各人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其中5位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由于来自法国的"技艺之人"受到澳门葡萄牙人的打压,对在广州设立自己的代表有着最为迫切的需要,因此广州经理人制度的建立与人员的变更主要与他们有关。广州经理人的设立表明,广州十三行不仅是1757-1842年清代一口通商时期中外经济往来最主要的场所,而且也是那一时期中西文化交往链条上最为重要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年间 “技艺之人” 广州十三行 经理人 传教士
下载PDF
“十三行”:清朝广州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17
作者 杨宏烈 《中国名城》 2014年第5期54-61,共8页
十三行作为进入商业文明社会的动力因素,促进了大清帝国广州城市的发展。国际贸易地带的十三夷馆区是一个城市的"增长极",西关、西城、西村、"河南"、黄埔古港等历史地段是发展新区。分析其正能量给力的成就,明确... 十三行作为进入商业文明社会的动力因素,促进了大清帝国广州城市的发展。国际贸易地带的十三夷馆区是一个城市的"增长极",西关、西城、西村、"河南"、黄埔古港等历史地段是发展新区。分析其正能量给力的成就,明确其他消极因素的制约,为广州新时期的商埠文化世界名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十三行 城市发展 动力分析
下载PDF
用文化品牌刷新历史街区
18
作者 杨宏烈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4-71,共8页
以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为例,主张保护复兴历史名城,应遵循其固有文化的本质特征、繁衍脉络,立足于文化的物质载体、空间环境进行有机化康复更新,以此创建文化品牌,保养自身活力,打造高格调、高档次的国际化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广州十三行 历史街区 文化品牌 保护更新
下载PDF
基于商业都市背景下疍家文化与广州花船研究
19
作者 张超杰 罗达 《黑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94-195,共2页
清代广州的"花船"长久以来都是魅力和神秘的主题,同时也是"一口通商"下广州商都的地域文化风情。由于文献的缺乏,我们一直都无法解释或理解这些水上妓院的性质,尤其是其对十三行商贸和行商的作用。现在,依据搜集到... 清代广州的"花船"长久以来都是魅力和神秘的主题,同时也是"一口通商"下广州商都的地域文化风情。由于文献的缺乏,我们一直都无法解释或理解这些水上妓院的性质,尤其是其对十三行商贸和行商的作用。现在,依据搜集到的关于花船的史料和新的外文资料,可以解释广府商都下花船的运营,以及疍家文化的神秘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都市 十三行行商 疍家文化 广州花船
下载PDF
试论行商潘氏家族人才特盛的原因
20
作者 郭展鹏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2-67,共6页
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行商名声享誉全国,尤以潘、卢、伍、叶四大家族为盛。潘家除了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外,在文化事业上也贡献良多,后代文人辈出。文章试从制度、社会、经济及家族观念几个方面考察,试图找出潘氏家族... 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行商名声享誉全国,尤以潘、卢、伍、叶四大家族为盛。潘家除了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外,在文化事业上也贡献良多,后代文人辈出。文章试从制度、社会、经济及家族观念几个方面考察,试图找出潘氏家族屡出人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十三行 潘氏家族 文人兴旺 原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