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法学基本范畴的重构——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要论 被引量:3
1
作者 雷磊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7,共13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法学基本范畴的内涵和体系进行重构,是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成事之要”。“政治新时代”和“科技新时代”的到来,为法学基本范畴的重构提供了背景和动因。法学基本范畴从法学学科体系看构成了近代法律科学的“...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法学基本范畴的内涵和体系进行重构,是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成事之要”。“政治新时代”和“科技新时代”的到来,为法学基本范畴的重构提供了背景和动因。法学基本范畴从法学学科体系看构成了近代法律科学的“通用语汇”,从法学学术体系看可谓是法学理论创新的“思想芯片”,从法学话语体系看形塑了中国法学对外传播的“基本语法”。为了重构法学基本范畴,一方面要进行理论上的融会贯通,即贯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传统优秀法治文明和西方优秀法治文化三个传统,另一方面要对历史和当下的法治实践予以归纳提炼,并通过建构性解释上升为法学概念和范畴。重构的核心任务在于构筑兼具普遍性与中国性的法学基本范畴体系,为此既要加强对原创性概念和范畴的研究,也要加强对普遍法学概念和范畴的新内涵的研究,并按科学严密的内在结构构筑起以“法”和“法治”为核心、兼具静态性和动态性的二元法学基本范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基本范畴 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新时代 普遍性 中国性
下载PDF
Leg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Law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2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9年第2期113-121,共9页
关键词 basic leg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law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原文传递
论宪法规范力
3
作者 刘亚巍 曾韬(译)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法律上的宪法”在德国一度被认为只不过是对现实权力的规范表达,宪法学作为一门规范科学的价值也因此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指出,法律上的宪法与政治和社会现实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宪法既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又规范和塑造着政... “法律上的宪法”在德国一度被认为只不过是对现实权力的规范表达,宪法学作为一门规范科学的价值也因此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指出,法律上的宪法与政治和社会现实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宪法既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又规范和塑造着政治和社会现实。宪法规范力的作用发挥,受制于现实条件的影响、宪法对社会变化的适应性、人们对宪法的尊崇意志、宪法内容以及宪法实践。紧急状态是检验宪法规范力的关键时刻,然而《德国基本法》并未做好准备以接受对其规范力的检验。原因之一是,从“人们对宪法的尊崇意志”这个宪法规范力赖以发挥作用的最可靠的保障来看,《德国基本法》只是有限地扎根于普遍意识并得到其支持;原因之二是,包括自由原则等在内的宪法内容受到了深刻的质疑;原因之三是,《德国基本法》缺少关于紧急状态权的规定。宪法规范力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取决于宪法规范力及其基本前提是否得到恪守和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规范力 法律上的宪法 实际上的宪法 《德国基本法》
下载PDF
新时代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L省涉诉信访工作为视角
4
作者 李宁 席明珠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信访制度是一项极富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肩负着民众诉求表达、民主监督的政治职能。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逐渐进入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大量社会矛盾涌入司法领域。由于公民的法治意识尚不健全,部分民众未能从司法救济中得到... 信访制度是一项极富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肩负着民众诉求表达、民主监督的政治职能。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逐渐进入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大量社会矛盾涌入司法领域。由于公民的法治意识尚不健全,部分民众未能从司法救济中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转而进行信访,涉诉信访由此产生。由于涉诉信访案件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近年来党政机关陆续发布了相关条例与意见,为解决涉诉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宏观制度体系,使得涉诉信访依法终结有法可依。但在实践中,实质性化解的涉诉信访案件数量依然不多,涉诉信访工作仍存在诉访分离难、工作制度不健全、实质性依法终结难等困境,亟需从加强涉诉信访案件源头治理、完善信访依法终结机制、畅通涉诉信访案件出口等方面入手,将涉诉信访工作纳入法治轨道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诉信访 法治化诉访分离 依法终结
下载PDF
基层法治建设视域下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问题研究
5
作者 赵欢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规范基层法治建设运行机制,不仅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推进监督机制,还需要强化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队伍保障。因此明晰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概念、准确认识基层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十... 规范基层法治建设运行机制,不仅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推进监督机制,还需要强化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队伍保障。因此明晰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概念、准确认识基层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十分必要。通过分析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法治思维的具体方法,提出树立正确法治理念、强化依法行政实践、完善干部任用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四大改进措施,提升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维 基层领导干部 干部队伍建设 法治建设
下载PDF
《民法典》背景下商法基本原则体系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伟 李亚超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94,共9页
传统商法基本原则体系范式表现出较强的内生性特点,强调概念构造的商事特性以及抽象性,却未能明晰其背后的法律属性以及功能性等,这种范式在民商合一立法体例下暴露出更多危机。在商法产生早期,内生型商法基本原则体系范式专注于自身特... 传统商法基本原则体系范式表现出较强的内生性特点,强调概念构造的商事特性以及抽象性,却未能明晰其背后的法律属性以及功能性等,这种范式在民商合一立法体例下暴露出更多危机。在商法产生早期,内生型商法基本原则体系范式专注于自身特性的归纳与总结并形成完备理论有其必要性,有利于商法理论的系统化、成熟化。但是在寻求制度、规则层面的一般原理建构时,如一味强调其抽象性、价值性等特点,反与民法体系甚至是整个法体系隔绝。在《民法典》确立了民商合一体例的背景下,商法基本原则体系范式应逐渐向外向型转型,一方面要注重借鉴民法基本原则的建构思路,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其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区分与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型 外向型 法逻辑 民商区分 民法基本原则
下载PDF
税收法律拟制的反避税功能论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天健 《财经法学》 2023年第6期92-105,共14页
法律拟制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方法在税法中的运用范围很广。长期以来,税法拟制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反避税。税法拟制作为税收效率原则的具体化体现,据之对课税要件进行重构,从本质来讲是一种不可反驳的立法行为,在客观上能够很好地维护国库... 法律拟制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方法在税法中的运用范围很广。长期以来,税法拟制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反避税。税法拟制作为税收效率原则的具体化体现,据之对课税要件进行重构,从本质来讲是一种不可反驳的立法行为,在客观上能够很好地维护国库利益。但是,从价值论的角度讲,国库主义之下的税法拟制在实现反避税功能时,给纳税人权利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从实践论的角度看,税法拟制也并非最佳的反避税手段,反避税条款的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判断,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务层面看都优于税法拟制中的事实判断;从程序论的角度看,税法拟制扩张了税务机关的权能,缺乏程序制约。故运用税法拟制进行反避税是不妥当的。其实,税法拟制本身是一种中性的法律方法,应服务于税法的整体目标。在当下财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税法拟制应在制度设计上为现代税法的财政功能、分配功能与社会功能服务。在完善税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中的反避税规则体系的前提下,应从主动的修法与被动的立法、司法审查两个层面剥离税法拟制的反避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法拟制 反避税 剥离
下载PDF
我国教育法典总则的编纂逻辑及内容构造的理论研判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天 《法学教育研究》 2023年第2期313-330,共18页
我国未来的教育法典应当采取法典编纂的形式,并采纳先完备教育单行法,再制定教育法典总则,最后出台教育法典的步骤。因此,教育法典总则之于法典编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对于维系教育法典的体系性与稳定性,推动法典施行亦意义重大。教... 我国未来的教育法典应当采取法典编纂的形式,并采纳先完备教育单行法,再制定教育法典总则,最后出台教育法典的步骤。因此,教育法典总则之于法典编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对于维系教育法典的体系性与稳定性,推动法典施行亦意义重大。教育法典总则的编纂应当以法律关系而非法律权利作为逻辑主线。在编纂途径方面,教育法典总则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各教育单行法中“提取公因式”,从而确保总则的统领地位。在内容构造方面,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经验以及教育法律关系理论,教育法典总则应包括教育基本规定、教育主体、教育权利与权力、教育法律行为、教育类型以及教育法律责任六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典 总则 法律关系 教育单行法 提取公因式
下载PDF
《医疗保障法》之立法定位及体系建构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淑云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2,共10页
《医疗保障法》已列入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计划,其立法定位是首要问题,关涉该法对外与其他部门法的区分,亦决定立法调整对象和体系结构的框定。认为既要在医保与医疗、医药法制交融中,明确医疗保障法于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独... 《医疗保障法》已列入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计划,其立法定位是首要问题,关涉该法对外与其他部门法的区分,亦决定立法调整对象和体系结构的框定。认为既要在医保与医疗、医药法制交融中,明确医疗保障法于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独立“子体系”地位,又要在我国医疗保障法制体系的历史变迁与现实交汇点上,确定《医疗保障法》的“基本法”地位,并立足于现行医疗保障法制的结构和功能性缺陷,明确“医疗保障法通则”的功能定位。提出建构《医疗保障法》的体系要以国民医疗保障权为核心,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以基本医疗保险法律关系为内在逻辑展开制度与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障法》立法 基本法 医疗保障法通则 医疗保障法制体系
下载PDF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新发展
10
作者 徐婧 张丽霞 邢红枚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7-54,共8页
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是新时代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平等、凝聚妇女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性工作。法治是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基本方式,平等是法治的目标、法治是平等的保障,妇女权益是基本人权等法理命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妇女权... 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是新时代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平等、凝聚妇女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性工作。法治是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的基本方式,平等是法治的目标、法治是平等的保障,妇女权益是基本人权等法理命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妇女权益保障工作,要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依法维权为基本立场,以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权益保障法治体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工作队伍和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主要内容。只有这样,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妇女权益保障 法理基础 基本立场
下载PDF
“代码即法律”的法哲学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小伟 董岱霖 《南海法学》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代码即法律”这一论断自诞生以来,历经网络空间、加密领域和数字法学三大应用场景,且其含义及演变在经由社会实践的催化后展现出新的理论内涵和智识魅力。在法哲学的层面上,“代码即法律”意味着“代码就是法律”,并且在不断的应用和... “代码即法律”这一论断自诞生以来,历经网络空间、加密领域和数字法学三大应用场景,且其含义及演变在经由社会实践的催化后展现出新的理论内涵和智识魅力。在法哲学的层面上,“代码即法律”意味着“代码就是法律”,并且在不断的应用和实践中拓展着“代码法律化”和“法律代码化”的二元趋势。由此,必须重回数字时代法律变革的基本议题,科学认识代码对法的概念论、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等法的理论体系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代码即法律”还只是一个应然的描述,在实然上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法学界只有以其应然为理论基础,在实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数字法学发展的新机遇,才能助力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码 法的理论体系 数字法学 法学基本范畴 法理反思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农地法理论
12
作者 李军波 杨智皓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7-91,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农地制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法理。坚守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理念下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关系论,点明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成员性本质。“三权分置”论揭示了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集体所...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农地制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法理。坚守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理念下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关系论,点明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成员性本质。“三权分置”论揭示了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两种实现方式法律化的本质。三权形塑论阐释了三权各自应有的权能及其有效存续边界。土地经营权流转干预论阐释了基于流入主体的不同对经营权流转进行区别式干预的必要性和基本法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农地法理论 三权分置 三权形塑
下载PDF
法信仰应是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 被引量:26
13
作者 魏晓春 褚宸舸 《唐都学刊》 2003年第4期147-149,共3页
法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的倾向,造成学生学而不用,知而不信。因而必须改革法律教学,凸... 法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信仰培养的倾向,造成学生学而不用,知而不信。因而必须改革法律教学,凸显作为"两课"解决信仰和思想问题的特点和优势,将法信仰置于大学法制教育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大学 法制教育 《法律基础》 中国
下载PDF
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 被引量:48
14
作者 江帆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8-122,共5页
目前一些关于经济法理念、价值以及基本原则的讨论,除了语言表述上的差异外,内涵上也有很大不同。笔者认为,经济法的价值并不能脱离法律价值之公平、秩序、自由的范畴,但必须具有其独特的解释;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则应当回应和体现其对... 目前一些关于经济法理念、价值以及基本原则的讨论,除了语言表述上的差异外,内涵上也有很大不同。笔者认为,经济法的价值并不能脱离法律价值之公平、秩序、自由的范畴,但必须具有其独特的解释;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则应当回应和体现其对法律价值解释的意义。本文试图梳理经济法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的关系,并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表述为:适度干预原则、公共利益原则、合理竞争原则、弱者保护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价值理念 法律价值 法律原则 中国 法律解释
下载PDF
论教师的法律地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兰岚 吴遵民 《基础教育》 CSSCI 2014年第4期5-12,共8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已经从原来的"国家干部"队伍中剥离出来而成为了一种专门职业,但教师的法律地位至今仍不明确。教师法律地位的缺失,将涉及教师属性的法律定位,以及教师与政府、教师与学校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已经从原来的"国家干部"队伍中剥离出来而成为了一种专门职业,但教师的法律地位至今仍不明确。教师法律地位的缺失,将涉及教师属性的法律定位,以及教师与政府、教师与学校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本文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师为例,对其法律地位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保障教师的法律权益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制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教师权益
下载PDF
关于尽快颁布我国海洋基本法必要性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祥民 赵川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7,共6页
以往就有学者、人大代表等呼吁制定《海洋基本法》,在越南颁布了侵犯我国海洋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法》之后,制定我国《海洋基本法》的需要变得更加急迫。制定这一重要法律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处理海岸相邻、相向国家间关系,维... 以往就有学者、人大代表等呼吁制定《海洋基本法》,在越南颁布了侵犯我国海洋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法》之后,制定我国《海洋基本法》的需要变得更加急迫。制定这一重要法律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处理海岸相邻、相向国家间关系,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与周边国家共同治理和开发海洋的需要;是国家参与国际公共海洋事务处理的需要;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国海洋法律体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法 海洋基本法 海洋法制 国家海洋权益
下载PDF
互联网法律规制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61
17
作者 张平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16,2,共14页
互联网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领域的法律问题也改变着法律的世袭领地,创造出了法律的"混血儿"。调整因互联网应用而产生的各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即互联网法,其调整手段涉及公法和私法领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 互联网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领域的法律问题也改变着法律的世袭领地,创造出了法律的"混血儿"。调整因互联网应用而产生的各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即互联网法,其调整手段涉及公法和私法领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兼具特异性范畴和共同性范畴的综合性法律部门。互联网立法既要针对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制定互联网领域的单行法,又要在现有的民法、刑法、知识产权法等部门法中增加针对互联网领域的专门条款,以达互联网法律规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法 法律关系 基本原则 立法框架
下载PDF
分离命题与法律实证主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范立波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共10页
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命题是法律实证主义的一项重要主张,它包含了弱的和强的两种分离命题。哈特主张的是弱分离命题,它主张在法律的合法性标准的外在方面法律与价值的必然分离。弱分离命题需要社会事实命题的支持,它没有资格作为法律实证... 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命题是法律实证主义的一项重要主张,它包含了弱的和强的两种分离命题。哈特主张的是弱分离命题,它主张在法律的合法性标准的外在方面法律与价值的必然分离。弱分离命题需要社会事实命题的支持,它没有资格作为法律实证主义的基础命题。而在合法性标准的内在方面,法律与道德存在必然联系。内在必要联系命题可以为法律的规范性提供合理说明,并为消除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对立和融合两者提供了新的理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命题 法律实证主义 法律权威 法律的规范性 合法性
下载PDF
《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 被引量:25
19
作者 宋才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两者在其共同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理念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两者在其共同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理念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体现,应当用法治保障的方式和手段,促使乡村振兴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状态,过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心使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共同富裕是全国每一个公民的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的法治遵循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乡村优先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及举措是: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目标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促进法 共同富裕 法治遵循 基本路径 法治保障
下载PDF
党内法规“党言党语”与“法言法语”的界分与融合 被引量:27
20
作者 邹东升 姚靖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80,92,共11页
语言承载意志,是组织或个体主动构建以传播影响的工具。"党言党语"与"法言法语"作为党内法规建设与法律制度建设的话语体系支撑,是执政理念的表达与治国要义的彰显,二者各具特色与功能。党内法规的"党"... 语言承载意志,是组织或个体主动构建以传播影响的工具。"党言党语"与"法言法语"作为党内法规建设与法律制度建设的话语体系支撑,是执政理念的表达与治国要义的彰显,二者各具特色与功能。党内法规的"党"姓要求与"法"质属性强调党规文本必须在严格界分"党言党语"与"法言法语"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融合,从而体现党的政治性与法的规范性,确保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通过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语料库分析法和批评隐喻分析法等,对近5年修订出台的基础性党内法规进行横向、纵向与静态、动态的综合比较分析,发现党内法规用语既不是纯粹的"党言党语"模式,也不是纯粹的"法言法语"模式,而是界分基础上的融合模式,且二者的融合在不同类型的党内法规以及同一类型党内法规的不同发展阶段,融合程度也各不相同,总体呈现出文本表达形式的"去法律化"与文本结构规范的"法律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党言党语” “法言法语” 界分 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