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高效经营雷竹林CO_2通量估算及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云飞 江洪 +2 位作者 周国模 杨爽 陈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34-3444,共11页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高效经营雷竹林生态系统的1a碳通量变化过程,初步计算分析了碳收支以及影响的环境因子。数据结果表明,雷竹林系统全年碳收支情况为碳汇,固碳能力小于毛竹林和杉木林,同时也小于水稻田和北方农田。全年净生态系统碳...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高效经营雷竹林生态系统的1a碳通量变化过程,初步计算分析了碳收支以及影响的环境因子。数据结果表明,雷竹林系统全年碳收支情况为碳汇,固碳能力小于毛竹林和杉木林,同时也小于水稻田和北方农田。全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为-126.303Cg.m-.2a-1,生态系统呼吸(RE)为1108.845 Cg.m-.2a-1,生态系统总交换量(GEE)为-1235.15Cg.m-.2a-1。其中冬季(12月—2月)覆盖时为碳源,其余月份为碳汇。各月碳吸收量以11月最高,6月次之,呈双峰变化,碳排放量以1月为最高。计算全年平均固碳效率为11%,12—2月为负值,11月最高33%。生态系统呼吸呈单峰变化,以夏季最高,冬季覆盖提高地温后生态系统呼吸随之增加,全年RE受温度影响显著成指数关系。人工经营下温度是影响雷竹林CO2通量过程的主要因素,同时大量有机物覆盖增加了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净生态系统交换量 雷竹 覆盖增温 森林碳汇
下载PDF
水田改雷竹林后土壤发生学性质和土壤类型的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东伟 徐秋桐 章明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7-782,共6页
从浙江省临安市采集了水田及其改雷竹林的4个系列土壤(包括长期种植水稻的农田、水田改种雷竹6年、12和15年的农地)的代表性剖面的分层样品(种雷竹前土壤为发生学分类中的黄泥田,属系统分类的铁聚水耕人为土),采用田间形态观察与室内理... 从浙江省临安市采集了水田及其改雷竹林的4个系列土壤(包括长期种植水稻的农田、水田改种雷竹6年、12和15年的农地)的代表性剖面的分层样品(种雷竹前土壤为发生学分类中的黄泥田,属系统分类的铁聚水耕人为土),采用田间形态观察与室内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黄泥田种植雷竹后土壤人为滞水水分状况消失,逐渐向湿润水分状况转变;水耕条件下形成的水耕表层因深耕被破坏而逐渐消失,而水耕氧化还原层的特征可残留在土体中;土壤有机碳和磷素明显积累,土壤中络合态铁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土壤类型也逐渐由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向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最后向黄色铝质湿润雏形土演化。结果表明,人为的强烈影响可使土壤类型在短时间尺度内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林 水改旱 发生学性质 土壤演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