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工高效经营雷竹林CO_2通量估算及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 1
-
-
作者
陈云飞
江洪
周国模
杨爽
陈健
-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34-3444,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61190114)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基金(2011CB302705
+3 种基金
2010CB950702
2010CB428503)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10R50030)
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3122013240142)
-
文摘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高效经营雷竹林生态系统的1a碳通量变化过程,初步计算分析了碳收支以及影响的环境因子。数据结果表明,雷竹林系统全年碳收支情况为碳汇,固碳能力小于毛竹林和杉木林,同时也小于水稻田和北方农田。全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为-126.303Cg.m-.2a-1,生态系统呼吸(RE)为1108.845 Cg.m-.2a-1,生态系统总交换量(GEE)为-1235.15Cg.m-.2a-1。其中冬季(12月—2月)覆盖时为碳源,其余月份为碳汇。各月碳吸收量以11月最高,6月次之,呈双峰变化,碳排放量以1月为最高。计算全年平均固碳效率为11%,12—2月为负值,11月最高33%。生态系统呼吸呈单峰变化,以夏季最高,冬季覆盖提高地温后生态系统呼吸随之增加,全年RE受温度影响显著成指数关系。人工经营下温度是影响雷竹林CO2通量过程的主要因素,同时大量有机物覆盖增加了碳排放。
-
关键词
涡度相关
净生态系统交换量
雷竹
覆盖增温
森林碳汇
-
Keywords
eddy covariance
NEE
leibamboo
cover-warming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
分类号
S79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水田改雷竹林后土壤发生学性质和土壤类型的演变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杨东伟
徐秋桐
章明奎
-
机构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7-782,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45)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08FY110600)资助
-
文摘
从浙江省临安市采集了水田及其改雷竹林的4个系列土壤(包括长期种植水稻的农田、水田改种雷竹6年、12和15年的农地)的代表性剖面的分层样品(种雷竹前土壤为发生学分类中的黄泥田,属系统分类的铁聚水耕人为土),采用田间形态观察与室内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黄泥田种植雷竹后土壤人为滞水水分状况消失,逐渐向湿润水分状况转变;水耕条件下形成的水耕表层因深耕被破坏而逐渐消失,而水耕氧化还原层的特征可残留在土体中;土壤有机碳和磷素明显积累,土壤中络合态铁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土壤类型也逐渐由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向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最后向黄色铝质湿润雏形土演化。结果表明,人为的强烈影响可使土壤类型在短时间尺度内发生改变。
-
关键词
雷竹林
水改旱
发生学性质
土壤演化
-
Keywords
leibamboo(Phyllostachys praecox)Forest
Transformationofpaddyfieldtoupland
Geneticcharacteristics
Soil evolution
-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