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太行山东北部区域野生动物损害及损害补偿
被引量:
6
1
作者
吴佳忆
袁乃秀
+8 位作者
申立泉
周鑫
吕青昕
耿硕
杨歆雨
郑启泽
朱印酒
盛岩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05-2613,共9页
人兽冲突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研究主题,合理的损害补偿有助于野生动物可持续保护及管理。为探究太行山东北部区域野生动物损害及损害补偿,于2019年与2020年7—9月对区域内主要肇事野生动物(野猪Sus scrofa和狗獾Meles leucurus)进行...
人兽冲突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研究主题,合理的损害补偿有助于野生动物可持续保护及管理。为探究太行山东北部区域野生动物损害及损害补偿,于2019年与2020年7—9月对区域内主要肇事野生动物(野猪Sus scrofa和狗獾Meles leucurus)进行了种群及损害调查;2021年7—8月基于访谈,对区域的损害赔偿及社区的受偿意愿进行了量化计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太行山东北部区域的野猪(密度为(6.283±1.274)只/km^(2))及狗獾(密度为(4.855±1.610)只/km^(2))种群较大,对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损害,且肇事频率呈上升趋势;已有的防控手段效果有限,当地社区对野生动物保护支持度较高,但对肇事动物保护的态度相对消极;区域内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已普遍施行,有效补偿了受损农户的部分经济损失,但也存在补偿覆盖不全面、补偿标准模糊及补偿数额偏低等问题。当地农户的受偿意愿((10962.60±1751.55)元/hm^(2))与其文化程度、损害补偿满意度和野生动物保护态度负相关,与保护政策支持度正相关。根据调研结果,建议加大力度落实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政策、构建野生动物损害保险制度、开展长期监测,并控制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最终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模式、提供替代生计等方法,化解人兽冲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冲突
野猪(Sus
scrofa)
狗獾(Meles
leucurus
)
太行山
野生动物损害补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狗獾夜间活动节律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吗?基于青海湖地区的研究实例
被引量:
17
2
作者
李峰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763,共6页
青海湖地区是目前已知的狗獾分布海拔最高点。为了解狗獾在青藏高原严酷生态环境下的生活史特点,并验证是否人类干扰造成了狗獾夜行性的假说,我们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结合无线电遥测和野外调查研究了青海湖湖东地区亚洲狗獾(Meles leucur...
青海湖地区是目前已知的狗獾分布海拔最高点。为了解狗獾在青藏高原严酷生态环境下的生活史特点,并验证是否人类干扰造成了狗獾夜行性的假说,我们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结合无线电遥测和野外调查研究了青海湖湖东地区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的种群密度、洞穴口的行为及活动节律。结果表明:(1)研究地区狗獾的平均种群密度为1.2±0.6只/km2,其分布受食物丰富度的影响;(2)狗獾基本在夜间活动,出洞时间集中在20:00–23:00之间,而回洞时间则集中在清晨4:00–7:00之间,23:00–4:00之间是狗獾的活动高峰;(3)狗獾离洞前行为主要是警戒行为,回洞穴时的行为主要是嬉戏行为,其他行为较少见,表达具有特定的时间性;(4)人类活动对于狗獾活动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青藏高原
警戒行为
活动节律
MELES
leucurus
原文传递
题名
太行山东北部区域野生动物损害及损害补偿
被引量:
6
1
作者
吴佳忆
袁乃秀
申立泉
周鑫
吕青昕
耿硕
杨歆雨
郑启泽
朱印酒
盛岩
孟秀祥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西藏大学理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05-2613,共9页
基金
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2019HJ2096001006)。
文摘
人兽冲突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研究主题,合理的损害补偿有助于野生动物可持续保护及管理。为探究太行山东北部区域野生动物损害及损害补偿,于2019年与2020年7—9月对区域内主要肇事野生动物(野猪Sus scrofa和狗獾Meles leucurus)进行了种群及损害调查;2021年7—8月基于访谈,对区域的损害赔偿及社区的受偿意愿进行了量化计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太行山东北部区域的野猪(密度为(6.283±1.274)只/km^(2))及狗獾(密度为(4.855±1.610)只/km^(2))种群较大,对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损害,且肇事频率呈上升趋势;已有的防控手段效果有限,当地社区对野生动物保护支持度较高,但对肇事动物保护的态度相对消极;区域内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已普遍施行,有效补偿了受损农户的部分经济损失,但也存在补偿覆盖不全面、补偿标准模糊及补偿数额偏低等问题。当地农户的受偿意愿((10962.60±1751.55)元/hm^(2))与其文化程度、损害补偿满意度和野生动物保护态度负相关,与保护政策支持度正相关。根据调研结果,建议加大力度落实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政策、构建野生动物损害保险制度、开展长期监测,并控制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最终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模式、提供替代生计等方法,化解人兽冲突矛盾。
关键词
人兽冲突
野猪(Sus
scrofa)
狗獾(Meles
leucurus
)
太行山
野生动物损害补偿
Keywords
human-wildlife conflict
wild boar(Sus scrofa)
Asian badger(Meles
leucurus
)
Taihang Mountain
wildlife damage compensation
分类号
S863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狗獾夜间活动节律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吗?基于青海湖地区的研究实例
被引量:
17
2
作者
李峰
蒋志刚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
江苏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
出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76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2175)
文摘
青海湖地区是目前已知的狗獾分布海拔最高点。为了解狗獾在青藏高原严酷生态环境下的生活史特点,并验证是否人类干扰造成了狗獾夜行性的假说,我们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结合无线电遥测和野外调查研究了青海湖湖东地区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的种群密度、洞穴口的行为及活动节律。结果表明:(1)研究地区狗獾的平均种群密度为1.2±0.6只/km2,其分布受食物丰富度的影响;(2)狗獾基本在夜间活动,出洞时间集中在20:00–23:00之间,而回洞时间则集中在清晨4:00–7:00之间,23:00–4:00之间是狗獾的活动高峰;(3)狗獾离洞前行为主要是警戒行为,回洞穴时的行为主要是嬉戏行为,其他行为较少见,表达具有特定的时间性;(4)人类活动对于狗獾活动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关键词
行为
青藏高原
警戒行为
活动节律
MELES
leucurus
Keywords
infrared camera, Tibetan Plateau, vigilance, activity rhythm, badger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太行山东北部区域野生动物损害及损害补偿
吴佳忆
袁乃秀
申立泉
周鑫
吕青昕
耿硕
杨歆雨
郑启泽
朱印酒
盛岩
孟秀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狗獾夜间活动节律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吗?基于青海湖地区的研究实例
李峰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