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成分二次制备后相关参数变化
1
作者 郭敏 陈君 +3 位作者 杨宁 和苗 李建民 杨文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86-590,612,共6页
目的 对成分血二次制备后的相关参数变化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血液成分产品质量。方法 选择不同的离心条件用于初次成分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制备,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然后以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二次制备的起始血液,通过ACP215红... 目的 对成分血二次制备后的相关参数变化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血液成分产品质量。方法 选择不同的离心条件用于初次成分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制备,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然后以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二次制备的起始血液,通过ACP215红细胞处理系统去制备机制洗涤红细胞成分血,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通过对成分血制备参数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比较,并从中进行优化调整。结果 不同的离心条件所带来的离心效果相当时,所分离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冰冻血浆初级血液成分,其容量、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白细胞残留量等质量控制项目,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同时以初次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起始血液制备的机制,洗涤红细胞二级血液成分,其容量、血红蛋白、上清蛋白含量等质量控制项目,除容量超出标准7~14 mL外,其余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但导致容量超标的原因及采取的解决方法可控制容量达到标准范围,且在红细胞回收率和血浆蛋白清除率上,二者可分别达到75%和99%的水平。结论 本实验初次制备与二次制备的血液成分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但血液成分二次制备可视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参数的灵活调整,以确保制备的成分血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血 初次处理血液成分 二次处理血液成分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血浆 洗涤红细胞
下载PDF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种抽样方式质量结果的分析
2
作者 石圆圆 郁正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目的 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种抽样方式的质量结果,探讨分样抽检模式在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质量抽检中的应用,以提高血液质量,节约血液资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结果,比较2种抽样方式的差... 目的 分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种抽样方式的质量结果,探讨分样抽检模式在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质量抽检中的应用,以提高血液质量,节约血液资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结果,比较2种抽样方式的差异。结果 2种抽样方式外观、血红蛋白含量、储存期末溶血率、无菌试验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分袋抽样组容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残留量合格率分别为97.87%、100%、96.81%;整袋抽样组容量、血细胞比容合格率分别为93.33%、9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袋抽样组与整袋抽样组血细胞比容、总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袋抽样组储存期末溶血率为(0.23±0.18)%,高于整袋抽样组的(0.11±0.07)%(P<0.001)。结论 采用分袋抽样模式完成血液常规抽检,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准确检测结果同时严格控制采血、制备过程中各项关键控制点,为临床提供充足、安全的血液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分袋抽样 整袋抽样 血液质量 血液资源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洗涤红细胞在反复输注红细胞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宋庆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2期93-96,共4页
目的研究洗涤红细胞在反复输注红细胞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8例需反复输注红细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观察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对比两组的... 目的研究洗涤红细胞在反复输注红细胞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8例需反复输注红细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观察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对比两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网织红细胞比例(Rtc)、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10%高于对照组的85.51%,差异显著(χ^(2)=5.841,P=0.016<0.05)。两组患者输血后的Hb、RBC均较输血前明显提高,Rtc较输血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输血后的Hb(78.95±5.48)g/L、RBC(3.12±0.43)×10^(12)/L均高于对照组的(71.34±5.23)g/L、(2.75±0.39)×10^(12)/L,Rtc(18.54±1.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3±1.58)%(P<0.05);观察组输血后的PLT和WBC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0%,对照组为8.70%,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χ^(2)=0.431,P=0.511>0.05)。结论洗涤红细胞在反复输注红细胞治疗的患者中应用效果肯定,能快速缓解患者的贫血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输注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去白细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献血人群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张刘娟 王心维 +6 位作者 庞栋 潘阳春 韦振兴 李雄 朱秋亭 何汝汝 张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比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的现行标准,并探索献血人群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的影响因素,以制订合理的内控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中心血站2015—2022年共8年427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期末溶血率数... 目的比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的现行标准,并探索献血人群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溶血率的影响因素,以制订合理的内控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中心血站2015—2022年共8年427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期末溶血率数据。比对现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中保存期末溶血率标准,分析其差异性,并根据献血人群,分析影响溶血率的因素。结果(1)427例中有418例(97.89%)溶血率≤0.4%,均<0.8%;(2)从献血者人群特征分析,溶血率男性组>女性组;(3)在年龄的分组中18~29岁组的溶血率均低于30~39岁组和40~60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职业分类中,学生溶血率最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民族与血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据统计表明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量、职业均可以影响溶血率。现行的标准在本地区血液质量控制的合格范围明显偏高,宜制定合理的质控策略,将溶血率的内控指标设定为<0.4%,有利于对本地区内部质量控制做出准确的评价和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率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质量标准 献血人群 影响因素 内控指标
下载PDF
不同制备时间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彭德红 张荣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8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时间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平市中心血站2023年5月21日采集的同一批次160份献血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份。对照组于采集血液后置4℃冰箱储存,待血液温度降到10℃左右时进行白细胞过... 目的:探讨不同制备时间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平市中心血站2023年5月21日采集的同一批次160份献血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份。对照组于采集血液后置4℃冰箱储存,待血液温度降到10℃左右时进行白细胞过滤并离心,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研究组于血液采集后置4℃冰箱储存,待血液温度降到10℃左右时进行白细胞过滤,但不离心,根据储存时间不同,将过滤后血液分成四个亚组:研究1组(20份,储存1 d),研究2组(20份,储存5 d)、研究3组(20份,储存9 d),研究4组(20份,储存14 d),于储存期末取出,离心分离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普通血浆,比较储存期末溶血率、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血常规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结果:不同组别样本的储存期末红细胞溶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样本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也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组别样本的白细胞残留量、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样本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且随着制备时间的延长,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也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组别的红细胞变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制备时间延长虽然不会增加储存期末红细胞溶血率,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升高,因此需严格控制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制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制备时间 血液质量
下载PDF
输血对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范圣登 徐骅 +4 位作者 丁洁 卜晓萱 李琼 邱国强 沈志忠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输异体全血、去白细胞红细胞血和羟乙基淀粉对围术期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或结肠癌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Ⅰ组输6%羟乙基淀粉500~1000ml,Ⅱ组输全血300~450ml,Ⅲ组输去白细胞红... 目的探讨输异体全血、去白细胞红细胞血和羟乙基淀粉对围术期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或结肠癌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Ⅰ组输6%羟乙基淀粉500~1000ml,Ⅱ组输全血300~450ml,Ⅲ组输去白细胞红细胞血300~450ml,分别于术前、术后1、3、7d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CD56+。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dCD3+、CD4+、CD4+/CD8+及CD56+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术后第7天Ⅱ组CD3+、CD4+、CD56+显著降低,而Ⅰ组、Ⅲ组各指标接近术前水平。结论围术期输异体全血严重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去白细胞红细胞血和羟乙基淀粉对患者的免疫抑制轻,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肠癌 围术期 细胞免疫功能
下载PDF
河北省血液中心库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期现状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凤绵 刘晓彦 +5 位作者 孟趁乔 王丽莎 崔玉兰 张燕 刘敬闪 李文策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对河北省血液中心2012-2015年发放的1 033 802 U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储存天数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库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库存周转量的合理性,为规范红细胞库存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计算平均每单位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天数、各型去白悬... 目的对河北省血液中心2012-2015年发放的1 033 802 U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储存天数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库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库存周转量的合理性,为规范红细胞库存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计算平均每单位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天数、各型去白悬浮红细胞所占血型比例,统计发放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单位数占全年总发血量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2-2015年各年度观察的A、B、O、AB血型去白悬浮红细胞所占血型比例约为24.9%、34.8%、30.3%、10.0%;各年度统计发放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单位数占全年发放总量的90%以上;2013年仅A型去白悬浮红细胞与4年总体A血型去白悬浮红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A、B、O、AB 4个血型以及2015年A型和B型去白悬浮红细胞与4年总体平均相应血型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特别是采血形势好的血站,应将红细胞库存量调控到一个适宜的水平,使库存红细胞的血型比例符合日常发放比例,以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同时保持血液成分新鲜度,进而提高临床输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悬浮红细胞 库存周转量 储存天数 血型比例
下载PDF
添加不同比例的MAP保存液对拉萨地区悬浮红细胞保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钟锐 刘华 +6 位作者 王红 李晓娟 岗拉美多 贺曾 张警丹 韩玎玎 刘嘉馨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80-783,共4页
目的比较添加不同比例的MAP保存液对西藏拉萨地区悬浮红细胞的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采集的400 m L全血(共6袋),每袋平均分成2份,每份再分别离心分离去除血浆,按全血与保存液的不同比例包括4∶1和4∶1.5,每份红细胞... 目的比较添加不同比例的MAP保存液对西藏拉萨地区悬浮红细胞的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采集的400 m L全血(共6袋),每袋平均分成2份,每份再分别离心分离去除血浆,按全血与保存液的不同比例包括4∶1和4∶1.5,每份红细胞分别加入50 m L(对照组)和75m L MAP保存液(实验组)制备得到悬浮红细胞,每份分别分装到4个50 m L小袋,于1、7、14、35 d分别检测血常规、p H值、全血粘度、电解质、葡萄糖、乳酸、游离Hb、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变形性等指标。结果在保存d1,实验组的红细胞数、Hb浓度、Hct、血液粘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6±0.49)vs(6.72±0.68)×1012/L,(178.2±13.03)vs(212.6±14.2)g/L,(63.7±5.9)%vs(53.7±4.7)%,(6.99±1.82)vs(11.60±2.86)10s-1,至保存末期,两组仍保持这一规律。尽管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渗透脆性在保存期间差异不大,但在保存的d1和d7,对照组的溶血率仍明显高于实验组,分别为(0.070±0.039)vs(0.045±0.039)%和(0.116±0.066)vs(0.070±0.055)%。另外,在排除红细胞浓度的影响后,保存过程中对照组的葡萄糖的代谢速率仍明显快于实验组,为(2.43±0.66)vs(1.93±0.41)mmo L/L/1012个红细胞。结论 2组悬浮红细胞相比,添加正常比例1.5倍的MAP制备的西藏拉萨高海拔的悬浮红细胞的红细胞数、Hb浓度、Hct和血液粘度都明显降低,有利于临床输注。除此之外,红细胞保存液的增加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消耗和减少溶血,对高海拔地区悬浮红细胞的保存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保存液 高海拔地区 血液保存
下载PDF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残留白细胞定量检测新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泰瑞 冯晨晨 +1 位作者 卢航青 周静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4,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定量检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残留白细胞的新方法。方法使用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对100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白细胞残留量进行检测,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对上述100份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并选用3个浓度白细胞残留量的去白细胞... 目的建立一种定量检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残留白细胞的新方法。方法使用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对100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白细胞残留量进行检测,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对上述100份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并选用3个浓度白细胞残留量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白细胞残留量检测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 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和流式细胞仪2种方法检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残留白细胞数的相关系数r=0.921,P<0.001,2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统计学关联;重复性试验中3个浓度白细胞残留量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检测CV值分别为19.1、4.1、3.8。结论可以使用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定量检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的残留白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白细胞 检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下载PDF
自动法和手工法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雪松 谭菲 王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4期113-11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法和传统手工法分离得到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质量,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成分血制备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流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Compo Mat G5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法和手工法分离制备...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法和传统手工法分离得到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质量,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成分血制备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流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Compo Mat G5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法和手工法分离制备去白细胞全血,得到悬浮红细胞和血浆产品。然后检测2种方法所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分布宽度、初次分离后的血浆质量、蛋白含量、单袋血液制备时间等参数,并对2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自动法和手工法分离得到初次分离后的血浆质量分别为(267.57±16.31)、(246.06±22.48)g(P<0.05),单袋血液制备时间分别为(66.66±9.01)、(162.33±22.00)s(P<0.05);其余实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种分离方法分离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产品均符合GB 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但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可发现,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的成分血的产品质量和效率均优于传统手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血液制备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 手工法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血浆制备
下载PDF
郑州地区183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丹 崔丽霞 +1 位作者 刘玉振 古晓鸽 《安徽医学》 2019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分析本地区不同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为血站采用血液制品精细化管理来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2017年1~12月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发放至郑州市签订供血合同医院的各类血液制品,收集并查阅同期医... 目的分析本地区不同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为血站采用血液制品精细化管理来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2017年1~12月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发放至郑州市签订供血合同医院的各类血液制品,收集并查阅同期医院反馈的183例临床输血反应反馈单,记录血液制品种类和输血不良反应类型,比较不同血液制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统计分析不同血液制品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的差异。结果2017年1~12月共发放血液制品751490袋,发生输血反应183例,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0.024%(183/751490),其中全血、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细胞、普通冰冻血浆和病毒灭活血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69%(2/107)、0.052%(89/172366)、0.024%(15/62247)、0.030%(47/155337)和0.005%(7/147460)。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和发热为主,过敏的患者中,由普通冰冻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38例(40.43%)高于病毒灭活血浆6例(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的患者中,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54例(75.00%)高于去白悬浮红细胞6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悬浮红细胞和普通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和病毒灭活血浆可以显著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去白悬浮红细胞 病毒灭活血浆
下载PDF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连续对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吉成 沈德才 +3 位作者 谭彬宾 韦喜敢 周建月 石雄英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发生率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体系,连续监测2006年1月-2014年9月本院门诊或/和住院患者FNHTR的发病情况,对确诊的280例FNHTR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输注血小板、... 目的探讨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发生率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体系,连续监测2006年1月-2014年9月本院门诊或/和住院患者FNHTR的发病情况,对确诊的280例FNHTR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输注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及冷沉淀患者FNHTR的发生率分别为0.8‰(33/43 684)、0.42‰(156/374 343)、0.17‰(88/519 460)和0.08‰(3/38 361);2)输注悬浮红细胞与少白红细胞的FNHTR的发生率分别为0.50‰(119/240 232)vs 0.28‰(37/134 111)(P<0.05);3)男性和女性FNHTR患者有输血史的比例分别为72.4%(121/167)vs 71.7%(81/113)(P>0.05)。结论引起FNHTR的血液成分主要是血小板;输注少白细胞红细胞可明显降低FNHTR的发生率;输血史是FNHTR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发生率 血液成分 血小板 少白红细胞 输血史
下载PDF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秦艳兰 谭少华 +2 位作者 莫海英 叶柱江 何子毅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分析本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红细胞输注评估指标、合理输注红细胞剂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方法收集10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检测结果,分析其血容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储存期... 目的分析本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红细胞输注评估指标、合理输注红细胞剂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方法收集100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检测结果,分析其血容量、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和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 50袋1.5 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容量为(198±22)ml/袋,与理论值相比合格率为78%;血红蛋白含量(35.04±6.24)g,合格率92%;红细胞压积0.52±0.06,合格率92%;白细胞残留量(2.15±0.80)×106个/袋,合格率96%;储存期末溶血率(0.13±0.12)%,合格率100%。50袋2 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容量(272±26)ml/袋,与理论值相比合格率为75%;血红蛋白含量(51.23±6.38)g,合格率96%;红细胞压积0.55±0.04,合格率100%;白细胞残留量(3.00±1.23)×106个/袋,合格率94%;储存期末溶血率(0.27±0.15)%,合格率100%。结论本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制品无论是1.5 U还是2 U,其质量指标均符合2012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能满足临床输血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血红蛋白含量 储存期末溶血率
下载PDF
用于高钾血症贫血患者的洗涤红细胞可保存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博 段澜 +3 位作者 任芙蓉 祝瑞泉 高东英 刘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用于高钾血症患者输注的洗涤红细胞最长保存时间。方法将8份2U(200mL/U)悬浮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后,均分为2份,分别悬浮于MAP红细胞添加液(MAP组)和生理盐水(盐水组)中以2-6℃保存,分别于0、5、20h及1、2、3、4、5、6、7d时取... 目的探讨用于高钾血症患者输注的洗涤红细胞最长保存时间。方法将8份2U(200mL/U)悬浮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后,均分为2份,分别悬浮于MAP红细胞添加液(MAP组)和生理盐水(盐水组)中以2-6℃保存,分别于0、5、20h及1、2、3、4、5、6、7d时取样,检测上清中K+浓度([K+])、计算K+总量,并分析生理盐水及MAP液悬浮的2种洗涤红细胞常规质控抽检结果。结果保存0-7d,盐水组和MAP组悬浮红细胞[K+](mmol/L)的变化几无差异(P>0.05),均随保存时间逐渐升高,其中在1d时盐水组和MAP组分别为3.17±0.69vs3.75±0.30,均低于人体[K+]正常参考范围上限(5.5);保存2d时2组均已有部分样品[K+]>5.5。0-7dMAP组K+总量低于盐水组(P<0.05),其中保存2d时K+总量(μmol)MAP组与盐水组分别为229.6±44.8vs277.3±52.5,均高于保存1d时的盐水组174.1±29.1(P<0.05)。无论是生理盐水悬浮还是MAP液悬浮,洗涤红细胞常规质控抽检项目结果均符合国标规定。结论对于高钾血症贫血患者这部分特殊人群,若以不超过人体[K+]参考范围上限为依据,则MAP液保存的洗涤红细胞以≤24h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红细胞 高钾血症贫血 血液保存 保存时间 MAP液 生理盐水
下载PDF
少白细胞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旭蓉 纪宏文 +4 位作者 张颖 王跃 刘娜 马祖轩 马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比较少白细胞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输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05例需输血治疗的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少白细胞红细胞组(160例)和悬浮红细胞组(145例)。少白细胞红细胞组患者只接受少白细... 目的比较少白细胞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输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05例需输血治疗的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少白细胞红细胞组(160例)和悬浮红细胞组(145例)。少白细胞红细胞组患者只接受少白细胞红细胞的输注,悬浮红细胞组患者只接受普通悬浮红细胞的输注。少白细胞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均由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提供。观察指标:红细胞和血浆输注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输注量和血浆输注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比术前均显著增加(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白细胞红细胞组患者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33.8±21.9)h与(49.1±31.2)h,P<0.05,术后住院时间减少(8.2±2.5)d与(9.1±4.7)d,P<0.05,住院费用减低(7.4±2.1)万元与(8.0±3.4)万元,P<0.05。结论与输入普通悬浮红细胞相比,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输入少白细胞红细胞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输血 少白细胞
下载PDF
不同离心时间对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莉 杨冬燕 周琼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离心条件对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袋400 mL来源的去白全血,随机分为3组,采用离心力4669 g,离心温度4℃,分别离心10 min、15 min、20 min,采用全自动全血成分血血液分离机分离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 目的比较不同离心条件对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袋400 mL来源的去白全血,随机分为3组,采用离心力4669 g,离心温度4℃,分别离心10 min、15 min、20 min,采用全自动全血成分血血液分离机分离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各袋血液质量指标:血红蛋白含量、HCT、白细胞残留量和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采用不同离心时间离心分离制备,各实验组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血红蛋白含量、HCT、白细胞残留量、储存期末溶血率和容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同离心时间制备的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指标均达到质量要求,控制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和保存的各个环节,根据各个单位自身工作流程,选择合适的离心条件,对于保证血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时间 去白悬浮红细胞 影响
下载PDF
两种红细胞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旭蓉 马丽 +3 位作者 张颖 刘娜 马祖轩 纪宏文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比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输注后的效果分析。方法连续入选889例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将需要输血的患者(643例)随机分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简称去白组,322例)和悬浮红细胞组(简称悬红组,... 目的比较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输注后的效果分析。方法连续入选889例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将需要输血的患者(643例)随机分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简称去白组,322例)和悬浮红细胞组(简称悬红组,321例),未输血的患者归为未输血组(246例),去白组患者只接受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输注,悬红组患者只接受悬浮红细胞的输注。对比3组患者红细胞和血浆输注量,WBC、Hb,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术前一般资料去白组与悬红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去白组和悬红组比较,未输血组患者年龄小、体重大、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输注量去白组与悬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未输血组[(26.7±9.5)h]、去白组[(38.9±39.5)h]、悬红组[(48.7±66.1)h]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停留时间未输血组[(1.7±1.1)d]、去白组[(2.6±2.0)d]、悬红组[(3.0±3.9)d]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输血组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输注悬浮红细胞相比,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输血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下载PDF
MAP液保存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可保存天数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博 段澜 +2 位作者 龚晓燕 陈小林 任芙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研究悬浮于MAP液中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最多是否可保存7 d。方法将11份2 U悬浮红细胞制品制备成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冻存1年,解冻去甘油后悬浮于MAP液中,于0 h、3 d、5 d和7 d取样检测钾离子浓度(K+)、ATP浓度、2,3-DPG浓度、... 目的研究悬浮于MAP液中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最多是否可保存7 d。方法将11份2 U悬浮红细胞制品制备成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冻存1年,解冻去甘油后悬浮于MAP液中,于0 h、3 d、5 d和7 d取样检测钾离子浓度(K+)、ATP浓度、2,3-DPG浓度、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和溶血率。结果 ATP浓度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略有下降,保存7 d的ATP浓度为(5.36±0.91)μmol/g Hb,ATP回收率仍高达94%。2,3-DPG浓度下降速度较ATP快,但保存7 d的红细胞仍然存在2,3-DPG,浓度为(0.62±0.29)μmol/g Hb。保存7 d的FHb为(0.30±0.12)g/L,符合GB18469-2012对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FHb的规定(≤1 g/L)。溶血率由解冻后的(0.05±0.01)%上升至7 d的(0.11±0.04)%,符合国标保存期末溶血率≤0.8%的要求。解冻后保存3 d的K+上升至(5.70±1.09)mmol/L,已超出人体正常K+参考范围上限(5.5 mmol/L)。结论 MAP液保存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可以保存7 d。但对于高钾血症贫血患者这部分特殊人群,若以不超过人体正常K+参考范围上限为判断依据,则MAP液保存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最好不要超过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液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保存天数
下载PDF
厌氧保存悬浮少白红细胞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李娜 赵广超 +2 位作者 王淑君 栾建凤 朱培元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9-1351,共3页
目的探讨厌氧保存条件减少悬浮少白红细胞溶血的效果。方法采用200 mL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袋常规采集和制备悬浮少白红细胞10(人份)袋,每袋红细胞采用无菌接驳机接驳均分为2袋,一半归入厌氧保存组:血(液)袋通过0.22μm滤器完成与氮气无... 目的探讨厌氧保存条件减少悬浮少白红细胞溶血的效果。方法采用200 mL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血袋常规采集和制备悬浮少白红细胞10(人份)袋,每袋红细胞采用无菌接驳机接驳均分为2袋,一半归入厌氧保存组:血(液)袋通过0.22μm滤器完成与氮气无菌交换、排气,共交换3次后常规保存;另一半归为对照组:常规保存。2组血液(袋)均以4℃常规冷藏保存,但厌氧组以垛叠方式放置,于保存0、7、14、21、28和35 d分别取样,采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检测溶血率(H50%)。结果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厌氧组和对照组的H50%都呈递增趋势,但在相同保存时间下厌氧组的H50%低于常规保存组:保存28和35 d分别为0.489±0.008 vs 0.528±0.008和0.545±0.007 vs0.578±0.009(P<0.05)。结论厌氧保存方法对于改善氧化应激损伤造成的红细胞溶血有效,有助于延长红细胞保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保存 悬浮少白红细胞 厌氧保存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溶血
下载PDF
更换添加液对悬浮红细胞储存微环境的影响
20
作者 王子 臧艳 +5 位作者 查占山 李津婴 顾海慧 朱燕霞 李津杞 钱宝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索储存期间更换添加液对红细胞储存的影响,验证更换添加液能否减轻红细胞储存损伤。方法将20名O型献血者的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更换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更换组在储存d14更换添加液(SAGM)。2组均在存储d3、d7、d14、d21、d28和... 目的探索储存期间更换添加液对红细胞储存的影响,验证更换添加液能否减轻红细胞储存损伤。方法将20名O型献血者的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更换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更换组在储存d14更换添加液(SAGM)。2组均在存储d3、d7、d14、d21、d28和d35进行采样检测。Na^+、K^+、葡萄糖和乳酸为所测定的生化指标。结果更换添加液后(d21—d35),更换组上清液中K+浓度分别为(7.45±1.22)mmoml/L、(11.77±1.81)mmoml/L、(15.60±2.21)mmoml/L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浓度分别为(5.28±0.56)mmoml/L、(6.44±0.70)mmoml/L、(7.51±0.75)mmoml/L低于对照组(P〈0.05);更换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31.72±1.46)mmoml/L、(30.36±0.83)mmoml/L、(31.2±1.40)mmoml/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储存期间更换红细胞添加液可以补充葡萄糖,去除乳酸等代谢废物,从而达到减轻红细胞储存损伤的目的。更换添加液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较快的进入临床实践,减轻红细胞储存损伤,提高输血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储存损伤 更换添加液 储存微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