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HUMAN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FROM 243HEALTHY PERSONS AT RADIO FREQUENCIES
1
作者 Lu Yongjun,Yu Jue,Ren Yinhua(Dept. BME,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5,China)Zhang Zhixin,Sun Yanmei,Zhi Hong,Yuan Qinzhen(Blood Center of Beijing Red Cross Society,Beijing, 100086,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1994年第1期20-27,共8页
Dielectric properties or kuamn red blood cell (RBC) suspension (ltematocrit 50%) from 243 healthy persons (120 males, 123 remales) were measured at 25Cin the frequency range rrom 1 to 500MHz, and analysed statisticall... Dielectric properties or kuamn red blood cell (RBC) suspension (ltematocrit 50%) from 243 healthy persons (120 males, 123 remales) were measured at 25Cin the frequency range rrom 1 to 500MHz, and analysed statistically. The measuringsystem controlled by an IBM-PC computer was composed or a network analyzer(HP4195A), coaxial line sensor and a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set. The results showedthat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did not depend on either sex or blood group. However, agehad definite erfect. There was a critical age around 49 years when the dielectric data ofhuman RBC suspensions varied signir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cell suspension DIELECTRIC PROPERTIES Heaalthy VOLUNTEER Biodielectric Measurement
下载PDF
红细胞悬液与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王佳义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6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悬液与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进行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60例。依次对患者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分为红细胞组(n=30),接受红细胞悬液输血... 目的:分析红细胞悬液与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进行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60例。依次对患者进行编号,单号患者分为红细胞组(n=30),接受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双号患者分为去白红细胞组(n=30),接受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D-二聚体(D-D)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去白红细胞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红细胞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去白红细胞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红细胞组(P<0.05)。治疗前,两组D-D、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去白红细胞组D-D水平低于红细胞组(P<0.05),FIB水平高于红细胞组(P<0.05)。治疗前,两组PT、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去白红细胞组PT、APTT、TT均长于红细胞组(P<0.05)。去白红细胞组过敏反应、紫癜、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红细胞组为26.67%,去白红细胞组低于红细胞组(P<0.05)。结论:相比于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可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纤溶功能和凝血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悬液 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 重型地中海贫血 疗效
下载PDF
模拟公路运输对血液质量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卫平 林村河 +2 位作者 施素月 林福地 邱龙翔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公路运输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震动试验对全血及悬浮红细胞作模拟公路运输,根据相关标准设计振动强度为0.38、0.52和1.04grms,负重60kg,振动120min,试验前抽取血样5ml作为对照组,实验开始后每隔30min抽取血样5ml检测... 目的探讨公路运输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震动试验对全血及悬浮红细胞作模拟公路运输,根据相关标准设计振动强度为0.38、0.52和1.04grms,负重60kg,振动120min,试验前抽取血样5ml作为对照组,实验开始后每隔30min抽取血样5ml检测其K+、游离血红蛋白(FHb)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结果强度0.38grms振动90min、0.52grms振动60min时全血红细胞脆性增加(P<0.01),FHb和血K+仍在正常允许范围。悬浮红细胞在强度0.38、0.52和1.04grms振动30min时红细胞脆性即增加,FHb和血K+在0.38grms振动120min、0.52grms振动120min和1.04grms振动60min后增高(P<0.01)。结论红细胞脆性对振动强度较敏感,FHb和血K+增高与振动时间有关,公路运输时全血质量优于悬浮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质量 公路运输 全血 悬浮红细胞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相变保温材料在血液长途运输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叶东 栾建凤 +3 位作者 朱培元 姚根宏 严京梅 汤时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81-582,共2页
目的探讨以相变保温材料作为悬浮红细胞长途运输保温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在分别装有悬浮红细胞54U的简易运血箱和本院研发的运血箱中,各放置自行研制的相变保温材料12袋,于运输途中火车停站时观察运血箱中温度。结果在近72h的运输过程中... 目的探讨以相变保温材料作为悬浮红细胞长途运输保温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在分别装有悬浮红细胞54U的简易运血箱和本院研发的运血箱中,各放置自行研制的相变保温材料12袋,于运输途中火车停站时观察运血箱中温度。结果在近72h的运输过程中,悬浮红细胞的温度始终维持在1—7℃,达到运输红细胞的温度要求。结论利用该相变保温材料可有效保障72h以内血液运输的温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血液运输 温度控制 悬浮红细胞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质量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聚林 罗志 +3 位作者 谢苇 何伟兰 刘振北 潘汉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滤白)血液成分,尤其是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的品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收集全血91袋、滤白细胞全血90袋、悬浮红细胞(悬红)76袋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少白悬红)82袋(无缝接驳法34袋、连袋法48袋),检测并比较全血... 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滤白)血液成分,尤其是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的品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收集全血91袋、滤白细胞全血90袋、悬浮红细胞(悬红)76袋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少白悬红)82袋(无缝接驳法34袋、连袋法48袋),检测并比较全血与滤白全血、2种方法制备的滤白全血、悬红与少白悬红的理化指标;随机收集4家医院近10年间的145名输注悬红与329名输注少白悬红(包括2种方法制备的少白悬红)患者的输血资料,对疗效做对比分析。结果滤白全血未见红细胞溶血现象,其血浆FHb和血液pH、K+、Na+较全血无明显变化[分别为(0.19±0.10)g/L、6.88±0.06、(19.78±4.01)mmol/L和(141.62±8.10)mmol/L];无缝接驳法与连袋法制备的滤白全血的血浆FHb分别为(0.10±0.097)、(0.16±0.13)g/L(P>0.05);无缝接驳法、连袋法制备的少白悬红及悬红三者的容量和Hct比较:分别为(144.01±11.54)、(152.45±15.39)和(158.71±10.69)m l,0.48±0.03、0.50±0.03、0.53±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过滤法白细胞清除率高达3 log10,残余白细胞可低至10-6。内科、外科和非出血性等输血患者比较,输注少白悬红者与输注悬红者的输后RBC和Hb的中位数(M)分别为(0.55vs0.42)、(0.37vs0.28)、(0.62vs0.50)×1012/L和(14.5vs13.5)、(12vs8)、(18.43vs15.86)g/L。结论无缝接驳法与连袋滤器法制备的滤白全血和少白悬红品质稳定可靠,少白悬红细胞的输注效果好于悬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除白细胞 悬浮红细胞 去白细胞血制品 质量 输血效果
下载PDF
添加不同比例的MAP保存液对拉萨地区悬浮红细胞保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钟锐 刘华 +6 位作者 王红 李晓娟 岗拉美多 贺曾 张警丹 韩玎玎 刘嘉馨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80-783,共4页
目的比较添加不同比例的MAP保存液对西藏拉萨地区悬浮红细胞的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采集的400 m L全血(共6袋),每袋平均分成2份,每份再分别离心分离去除血浆,按全血与保存液的不同比例包括4∶1和4∶1.5,每份红细胞... 目的比较添加不同比例的MAP保存液对西藏拉萨地区悬浮红细胞的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采集的400 m L全血(共6袋),每袋平均分成2份,每份再分别离心分离去除血浆,按全血与保存液的不同比例包括4∶1和4∶1.5,每份红细胞分别加入50 m L(对照组)和75m L MAP保存液(实验组)制备得到悬浮红细胞,每份分别分装到4个50 m L小袋,于1、7、14、35 d分别检测血常规、p H值、全血粘度、电解质、葡萄糖、乳酸、游离Hb、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变形性等指标。结果在保存d1,实验组的红细胞数、Hb浓度、Hct、血液粘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6±0.49)vs(6.72±0.68)×1012/L,(178.2±13.03)vs(212.6±14.2)g/L,(63.7±5.9)%vs(53.7±4.7)%,(6.99±1.82)vs(11.60±2.86)10s-1,至保存末期,两组仍保持这一规律。尽管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渗透脆性在保存期间差异不大,但在保存的d1和d7,对照组的溶血率仍明显高于实验组,分别为(0.070±0.039)vs(0.045±0.039)%和(0.116±0.066)vs(0.070±0.055)%。另外,在排除红细胞浓度的影响后,保存过程中对照组的葡萄糖的代谢速率仍明显快于实验组,为(2.43±0.66)vs(1.93±0.41)mmo L/L/1012个红细胞。结论 2组悬浮红细胞相比,添加正常比例1.5倍的MAP制备的西藏拉萨高海拔的悬浮红细胞的红细胞数、Hb浓度、Hct和血液粘度都明显降低,有利于临床输注。除此之外,红细胞保存液的增加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消耗和减少溶血,对高海拔地区悬浮红细胞的保存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保存液 高海拔地区 血液保存
下载PDF
243例健康人血红细胞悬浮液射频介电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鲁勇军 余珏 +4 位作者 任燕华 张志欣 孙岩梅 志宏 袁庆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29-335,共7页
本文应用同轴传输线反射法建立的细胞悬浮液介电测量系统,测量了243例健康人(男120,女123名)血红细胞悬浮液在1~500MHz频率范围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和不同血型之间的红细胞悬浮液的介电参数无显... 本文应用同轴传输线反射法建立的细胞悬浮液介电测量系统,测量了243例健康人(男120,女123名)血红细胞悬浮液在1~500MHz频率范围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和不同血型之间的红细胞悬浮液的介电参数无显著差异。将19~80岁之间的受试者按10岁年龄间隔分成六个组,探讨年龄差别对介电参数的影响;发现50岁左右是人红细胞介电参数有显著差异的临界年龄,49岁后三个高年龄组的介电参数显著地低于49岁前的三个低年龄组的数值(P<0.05)。本文的结果证明年龄对人血红细胞的介电参数有明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细胞 悬浮液 细胞介电性能 生物介电测量
下载PDF
白细胞滤器过滤晶体盐红细胞悬液进行血液质量与临床效果评估 被引量:12
8
作者 成晓玲 赵树铭 +5 位作者 林武存 黎儒清 曾杰 任德惠 王泽荣 彭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 用国产滤器制备的去白细胞的晶体盐红细胞悬液 (Salineadenineglucosemannitolredbloodcellsuspension ,SAGMRBCs)进行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  2 0 0单位过滤后的SAGMRBCs,测定其过滤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目的 用国产滤器制备的去白细胞的晶体盐红细胞悬液 (Salineadenineglucosemannitolredbloodcellsuspension ,SAGMRBCs)进行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  2 0 0单位过滤后的SAGMRBCs,测定其过滤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CT、Hb、计算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损失率 ;1 5 0例受血者 ,输血前均不使用激素类及抗过敏类药物 ,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滤去除白细胞的SAGMRBCs,白细胞清除率为 99 3 % ;红细胞回收率为 92 7% ,血小板损失率为 87 2 % ;在接受去白细胞的SAGMRBCs的 1 5 0例受血者中 ,输血≤ 2次的受血者中末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 3次曾有过发热性输血反应史 (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SAGM红细胞悬液 )的 3 0例受血者中仅有 1例出现发热性输血反应。结论 使用国产滤器能去除血液成分中99%以上的白细胞 ,能有效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滤器 晶体盐红细胞悬液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儿童红细胞悬液输注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8
9
作者 雷素华 马晶晶 +1 位作者 罗小莉 康冰瑶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98-1000,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血液科患儿输注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提高输血患儿的安全性以及护士对输血风险的防范能力。方法 对本科2010年1月~2013年8月输注红细胞悬液的住院患儿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第1次输注红细胞悬液者929人,... 目的 探讨儿童血液科患儿输注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提高输血患儿的安全性以及护士对输血风险的防范能力。方法 对本科2010年1月~2013年8月输注红细胞悬液的住院患儿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第1次输注红细胞悬液者929人,第2次及以上输注红细胞悬液者747人,共计3 478例次,发生输血反应30例,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86%,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7例(56.67%),过敏反应13例(43.33%)。第1次输注红细胞悬液者输血反应6例(0.97%),第2次及以上输注红细胞悬液者输血反应24例(0.32%)。第2次及以上输注红细胞悬液者与第1次输注红细胞悬液者比较,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血液科患儿输注红细胞悬液不良反应表现为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反应;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输血次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血液科 红细胞悬液 输血次数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全血、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期末溶血率调查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冬梅 任芙蓉 +2 位作者 龚晓燕 石丽萍 宋美兰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773-775,共3页
目的调查全血、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3种红细胞制品储存期末的溶血率。方法分别收集全血、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品24份、94份和44份。4℃保存至储存期末,检测储存期末的总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上清游离血... 目的调查全血、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3种红细胞制品储存期末的溶血率。方法分别收集全血、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品24份、94份和44份。4℃保存至储存期末,检测储存期末的总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上清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 24份全血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均值为0.07%;94份悬浮红细胞有93份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均值为0.20%;44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期末溶血率均值为0.24%。全血储存期末溶血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种红细胞制品,而悬浮红细胞和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99.4%的检测样本的储存期末溶血率低于0.8%;去除血浆成分的红细胞保存基质影响储存期末溶血率;滤除白细胞未影响储存期末溶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 悬浮红细胞 去白细胞 溶血
下载PDF
悬浮红细胞长途运输的温度控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栾建凤 叶东 +5 位作者 朱培元 姚根宏 严京梅 汤时杰 杨宝林 胡新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302-1303,共2页
目的:探讨战争或突发事件情况下悬浮红细胞长途运输的保温方案,为以后的血液运输提供参考。方法:将野战运血车按最大容量装载悬浮红细胞,利用综合保温方式控制运输温度。结果:在72 h的运输过程中,尽管无法正常运行野战运血车的制冷系... 目的:探讨战争或突发事件情况下悬浮红细胞长途运输的保温方案,为以后的血液运输提供参考。方法:将野战运血车按最大容量装载悬浮红细胞,利用综合保温方式控制运输温度。结果:在72 h的运输过程中,尽管无法正常运行野战运血车的制冷系统,但悬浮红细胞的温度始终维持在2~6.2℃,达到血液的运输温度要求。结论:在无法确定运输时间、无法保证单种制冷方法制冷效果的情况下,利用多种方法可有效保障悬浮红细胞长途运输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战运血车 长途运输 悬浮红细胞 温度控制
下载PDF
丹参、藻酸双酯钠、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对红细胞悬浮液粘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怡静 王玲 +1 位作者 李良 陈槐卿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体外实验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DX40)、甘露醇、丹参及藻酸双酯钠(PSS)对红细胞悬浮液粘弹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甘露醇能使η_(5·96)、η_(51·2)、η′、η″和G′增高;DX40使η′、η″和G′值升高,对η_(5&... 体外实验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DX40)、甘露醇、丹参及藻酸双酯钠(PSS)对红细胞悬浮液粘弹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甘露醇能使η_(5·96)、η_(51·2)、η′、η″和G′增高;DX40使η′、η″和G′值升高,对η_(5·96)、η_(51·2)的影响均不明显;而丹参及PSS对η_(5·96)、η_(51·2)、η′、η″和G′影响均不明显,但丹参及PSS组的η′、η″和G′的平均值都低于DX40和甘露醇组的相应值。由此表明在治疗剂量时该4种药物有助于改善血液粘弹性。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高血粘综合症时,丹参注射液和PSS输入速度可快一些,但甘露醇和DX40的输入速度不能过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悬浮液 粘弹性 丹参
下载PDF
去除血型抗体制备O型红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车辑 刘景汉 +2 位作者 欧阳锡林 庄远 陈麟凤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建立去除血浆中血型抗体的O型红细胞的制备工艺,为临床提供安全的O型红细胞制剂。方法使用处理后的冰冻干燥A型、B型红细胞膜,分别加入O型红细胞血浆中吸附血浆血型抗体物质,并检测吸附后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结果使用海藻糖冻干保... 目的建立去除血浆中血型抗体的O型红细胞的制备工艺,为临床提供安全的O型红细胞制剂。方法使用处理后的冰冻干燥A型、B型红细胞膜,分别加入O型红细胞血浆中吸附血浆血型抗体物质,并检测吸附后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结果使用海藻糖冻干保存红细胞膜可保存其抗原性,吸附后,可去除血浆中抗A、抗B抗体80%—99%,同时红细胞变形指数、ATP、渗透脆性、上清游离Hb含量与吸附前(正常红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正常参考范围;流式结果显示,吸附后采用离心方法,红细胞膜去除率可达到77%。结论用冰冻干燥红细胞膜去除ABO血型抗体为O型红细胞的他型输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膜 冰冻干燥 血型抗体 吸附 红细胞悬液 O型
下载PDF
交变电场对鸡血红细胞悬液低温保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亚红 钟力生 胡慧玉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5,59,共5页
以鸡血红细胞悬液为研究模型,通过在对其进行慢速冻结的过程中引入交变电场,研究了交变电场对鸡血红细胞冻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MHz交变电场作用下,经历了冷冻速率为5℃/min的慢速冷冻后部分红细胞没有出现细胞膜破裂现象,细胞保... 以鸡血红细胞悬液为研究模型,通过在对其进行慢速冻结的过程中引入交变电场,研究了交变电场对鸡血红细胞冻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MHz交变电场作用下,经历了冷冻速率为5℃/min的慢速冷冻后部分红细胞没有出现细胞膜破裂现象,细胞保持了完整的形态,细胞存活率为23.4%±1.43%,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但同使用质量分数为3.3%的低温保护剂(二甲基亚砜)的保存效果(37.2%±2.81%)相比还较差。可见将交变电场应用于生物材料低温保存是一种新颖有效的低温保存技术,但还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最佳电场条件以提高低温保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变电场 红细胞悬液 低温保存 慢速冻结
下载PDF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小剂量红细胞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雪松 刘微 +3 位作者 刘爽爽 王惟 韩瑜 陈琳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1-412,共2页
目的实现小剂量红细胞制备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方法将小剂量去白红细胞制备关键控制点,融入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的控制软件中,进行编程,从而实现成分分离机来制备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胞产品。结果使用成分分离机制备的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 目的实现小剂量红细胞制备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方法将小剂量去白红细胞制备关键控制点,融入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的控制软件中,进行编程,从而实现成分分离机来制备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胞产品。结果使用成分分离机制备的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胞,分装后的小剂量产品容量稳定,分别为(50.77±7.68)和(50.30±6.22)m L(P>0.05);血红蛋白含量均匀,分别为(10.01±1.79)和(9.97±1.59)g(P>0.05);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后,患儿血红蛋白的实际升高值和理论值,分别为(83.50±9.53)和(80.50±5.46)g/L(P>0.05)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论使用成分分离机制备的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胞产品能够保证质量且临床治疗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 制备方法 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胞 质量
下载PDF
不同时间输注红细胞悬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尤国兴 赵莲 +5 位作者 陈赣 王瑛 卢明子 李鹏龙 章金刚 周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悬液延迟输注30 min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的影响。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RBC 1和RBC 2组(n=8),RBC 1和RBC 2组制备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先后采用晶胶复合液和红细胞悬液复苏,RBC 2组红细胞悬液延... 目的探讨红细胞悬液延迟输注30 min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的影响。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RBC 1和RBC 2组(n=8),RBC 1和RBC 2组制备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先后采用晶胶复合液和红细胞悬液复苏,RBC 2组红细胞悬液延迟输注30 min;监测生理、血气等指标。结果与RBC1组相比,RBC 2组平均动脉压(MAP)和体温恢复延迟,RBC 1组复苏结束后2组MAP分别为(116.99±11.06)和(73.72±14.34)mm Hg(P<0.01);RBC 1组复苏结束后30 min,2组MAP分别为(103.07±9.59)和(120.61±10.73)mmHg(P<0.01)。RBC 1组复苏结束后120 min RBC 1组体温(37.28±0.80)℃明显低于RBC 2组(38.83±0.58)℃(P<0.01)。与SHAM组相比,RBC 1和RBC 2组休克后pH、PCO2、BE和ctHb明显降低,PO2明显升高;复苏后PCO23 h,RBC 1和RBC 2组碱剩余(BE)值明显低于SHAM组。结论在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基础上,红细胞悬液延迟输注30 min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生理、血气等指标无明显影响。提示紧急救治中输血准备工作耗时可能不影响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动物实验 大鼠模型 复苏 红细胞悬液 平均动脉压 体温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保存悬浮红细胞部分功能的量效关系初步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警丹 王红 +5 位作者 钟锐 蒋冰玉 韩玎玎 贺曾 杨琨 刘嘉馨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确定2种一氧化氮(NO)药物在保存期间介入红细胞(RBC)的最佳浓度,从而为改善RBC保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血样采自8名健康献血者,制成悬浮红细胞4℃保存,分别在不同保存时期取样,1)从同1份标本中取出7等份,前6份为实验组,3份加适宜浓... 目的确定2种一氧化氮(NO)药物在保存期间介入红细胞(RBC)的最佳浓度,从而为改善RBC保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血样采自8名健康献血者,制成悬浮红细胞4℃保存,分别在不同保存时期取样,1)从同1份标本中取出7等份,前6份为实验组,3份加适宜浓度的硝普钠(SNP)溶液分为3个浓度梯度,另3份加L-精氨酸(Larg)分为3个相同的浓度梯度;最后1份对照组添加等体积的等渗PBS,7组一起置于室温下孵育1 h后检测RBC变形性和渗透脆性。2)将孵育后的RBC用Percoll细胞分离液,按平均密度大小分层依次吸取每层RBC并检测其功能。结果 1)保存初期、中期未分层RBC实验组变形性和渗透脆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存末期未分层RBC 2项指标中,10μmol/L SNP和10μmol/L、100μmol/L L-arg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出4层红细胞,其中2、3、4层为可用的红细胞层,在保存初期、中期第2、3层RBC实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初期4层细胞2项指标在添加10μmol/L、100μmol/L SNP和10μmol/L L-arg后,与对照组细胞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期4层细胞2项指标中10μmol/L、100μmol/L SNP和10μmol/L、100μmol/L、1 000μmol/L L-arg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有统计学差异(P<0.05);保存末期只有4层RBC的2项指标在分别介入100μmol/L SNP和100μmol/L L-arg后,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O只对老化和损伤RBC有改善效果,且保存初期、中期SNP、L-arg 2种药物的最佳浓度均为10μmol/L,保存末期2种药物的最佳浓度均为10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L-精氨酸 一氧化氮 悬浮红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
下载PDF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中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海平 谭建国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317-320,共4页
目的:评价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的效果。方法:128例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老年肿瘤患者设为去白组,59例输注悬浮红细胞老年肿瘤患者设为悬红组,并以同期32例未输血老年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去... 目的:评价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的效果。方法:128例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老年肿瘤患者设为去白组,59例输注悬浮红细胞老年肿瘤患者设为悬红组,并以同期32例未输血老年肿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去白组输血反应发生率5.47%,悬红组为1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白组输血反应发生率较低;三组术后感染情况:去白组感染率9.4%,悬红组感染率33.9%,对照组感染率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去白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悬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悬红组较长。结论:在老年肿瘤患者中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对减少输血反应、术后感染,增强患者体质耐受,提高输血疗效均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肿瘤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下载PDF
保存前滤除白细胞对预防FNHTR及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玮 贺敏 +5 位作者 陈民才 卓海龙 陶涛 宋丽敏 王全立 于群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推广血站型滤器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悬浮红细胞分为过滤组和对照组,在保存前和保存期检测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及红细胞变形指数(EI);临床输血患者按所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过滤前保存时间分为5组,分别为0d、≤7d、≤14d、≤21d和&g... 目的探讨推广血站型滤器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悬浮红细胞分为过滤组和对照组,在保存前和保存期检测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及红细胞变形指数(EI);临床输血患者按所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过滤前保存时间分为5组,分别为0d、≤7d、≤14d、≤21d和>21d,观察各组FNHTR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细胞因子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在血液中不断积累,过滤组细胞因子在保存中维持在原有的较低水平;在保存后期过滤组EI明显高于对照组;FNHTR发生率与过滤前保存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悬浮红细胞保存中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累积,而去白细胞过滤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一效应;保存前滤除白细胞可以有效预防FNHTR的发生,故悬浮红细胞应在保存前滤除白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过滤 悬浮红细胞 血站型滤器
下载PDF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图深 刘小华 +1 位作者 谭雄锐 陈锦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期23-25,3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应用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可行性,并建立制备方法,减少血液报废,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增加血站的血液供应。方法将南海血站采集的不足量全血,按采集后至成分制备时的保存时间不同随机分成4组,全部经成分制备成... 目的通过研究应用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可行性,并建立制备方法,减少血液报废,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增加血站的血液供应。方法将南海血站采集的不足量全血,按采集后至成分制备时的保存时间不同随机分成4组,全部经成分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后进行质检,统计分析质检结果。同期足量采血的全血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共有177袋不足量全血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其中制备成0.5 U的56袋、1.0 U的80袋、1.5 U的41袋,全部血液的外观、容量和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残留量、储存期末溶血率、无菌试验均合格,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标准;对照组的40袋血液质检结果全部合格;实验组与对照组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具备可行性,其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足量 全血 制备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