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乐伐替尼转化治疗后序贯根治性手术在初始不可切除肝癌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杨帆 段昌虎 +3 位作者 吴林 赵李飞 向俊西 段建峰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 分析初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乐伐替尼序贯根治性手术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初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 目的 分析初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乐伐替尼序贯根治性手术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初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分组,将行帕博利珠单抗转化治疗序贯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纳入单药组(53例),将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乐伐替尼转化治疗序贯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纳入联合组(59例),分析单药组和联合组的转化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随访时间至2024年2月29日),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单药组转化治疗总有效率(32.08%)和联合组(42.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3,P>0.05)。单药组根治手术后病理学完全缓解和病理残留肿瘤比例≤10%(分别为24.53%、60.38%)与联合组(27.12%、62.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0.064,均P>0.05)。单药组未进展生存率(77.36%)和联合组(86.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0,P>0.05)。单药组总体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0.37%、13.06个月、4.78个月)与联合组(分别为77.97%、未达到、9.8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55,4.516,3.773,均P<0.05)。根治术前单药组和联合组患者均无未经控制的3级以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且术后均未见Clavien-Dindo 3级以上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单药组ADR总发生率(75.47%)和联合组(72.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05)。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乐伐替尼转化治疗后序贯根治性手术方案,较单独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转化治疗后序贯根治性手术方案的患者远期生存效益较高,且ADR可控,可作为初始不可根治肝癌患者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帕博利珠单抗 乐伐替尼 根治性手术 化疗效果
下载PDF
甲磺酸乐伐替尼对猪胸导管内皮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2
作者 赵红博 熊桂宏 +2 位作者 邸子轩 李沐涵 李明秋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 研究甲磺酸乐伐替尼(Levatinib mesylate)对取自猪胸导管的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探讨甲磺酸乐伐替尼对淋巴管生成作用的相关调控机制。方法 取健康猪的胸导管消化法进行LECs原代培养,用VEGF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 研究甲磺酸乐伐替尼(Levatinib mesylate)对取自猪胸导管的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探讨甲磺酸乐伐替尼对淋巴管生成作用的相关调控机制。方法 取健康猪的胸导管消化法进行LECs原代培养,用VEGF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进行鉴定;采用EdU检测法检测甲磺酸乐伐替尼药物作用后LECs的增殖活力;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甲磺酸乐伐替尼是否对LECs的侵袭能力有影响;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测定甲磺酸乐伐替尼药物作用后LECs的VEGFR-3靶蛋白的含量。结果 EdU结果显示,甲磺酸乐伐替尼药物作用后LECs增殖能力降低,当药物浓度达到10 nmol/L时,实验组EdU标记率(25±6)%明显低于对照组(49±9)%,LECs的增殖能力被甲磺酸乐伐替尼显著抑制(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可见,LECs的侵袭能力能够被甲磺酸乐伐替尼抑制,当药物浓度达到10 nmol/L时,实验组LECs侵袭数量(66.33±8.93)低于对照组(138.67±7.02),LECs透膜数量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可见,甲磺酸乐伐替尼可以下调LECs的VEGFR-3蛋白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蛋白含量下调更为显著(P<0.05)。结论 甲磺酸乐伐替尼可通过作用于VEGFR-3靶蛋白,从而抑制LECs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细胞 甲磺酸乐伐替尼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乐伐替尼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放射敏感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赵莉娅 赵铁铮 +2 位作者 庞英 杨娜 范彦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956-959,968,共5页
目的:探究乐伐替尼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放射敏感性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bFGFR)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甲状腺癌SW579细胞,筛选最佳放射剂量,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SW579细胞分为对照... 目的:探究乐伐替尼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放射敏感性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bFGFR)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甲状腺癌SW579细胞,筛选最佳放射剂量,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SW579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SW579细胞)、放射组(使用4 Gy X射线照射SW579细胞)、乐伐替尼低(在含SW579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5μmol/L的乐伐替尼后,再使用4 Gy X射线照射SW579细胞)、高(在含SW579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的乐伐替尼后,再使用4 Gy X射线照射SW579细胞)浓度组,培养48 h后。检测SW579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相关X(Bax)、B细胞淋巴瘤-2(Bcl-2)、活化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VEGF、bFGF、bFGFR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放射剂量的升高,SW579细胞存活率依次降低(均P<0.05),选取4 Gy X射线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放射组、乐伐替尼低、高浓度组SW579细胞存活率、Bcl-2、VEGF、bFGF、bFGFR蛋白表达依次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依次升高(均P<0.05)。结论:乐伐替尼能增强SW57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bFGF、bFGFR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伐替尼 甲状腺癌SW579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放射敏感性
下载PDF
乐伐替尼诱导肝癌耐药细胞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哲豪 喻超 +3 位作者 潘耀振 邓路 郑迪杰 孙诚谊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882-886,927,共6页
目的:构建乐伐替尼诱导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SMMC-7721耐药细胞株,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选取HCC细胞株SMMC-7721进行培养传代,采用药物逐步递增法建立体外乐伐替尼诱导的SMMC-7721耐药细胞株(耐药组),以未经处理的肝癌细胞为对照... 目的:构建乐伐替尼诱导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SMMC-7721耐药细胞株,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选取HCC细胞株SMMC-7721进行培养传代,采用药物逐步递增法建立体外乐伐替尼诱导的SMMC-7721耐药细胞株(耐药组),以未经处理的肝癌细胞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乐伐替尼、阿霉素、氟尿嘧啶和顺铂对两组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计算乐伐替尼耐药指数(RI);采用Real time-PCR检测两组细胞耐药基因MDR1、LRP、MRP2、GST-pi、TopoⅡɑ和BCRP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P-gp、LRP、MRP2、GST-pi、TopoⅡɑ和BCRP蛋白的表达。结果:乐伐替尼对对照组和耐药组SMMC-7721细胞IC50分别为(0.15±0.03)μmol/L和(4.34±0.12)μmol/L,RI为28;阿霉素、氟尿嘧啶和顺铂对耐药组SMMC-7721细胞的IC50较对照组降低(P<0.05);耐药组SMMC-7721细胞中MDR1、LRP、MRP2、GST-pi、TopoⅡɑ及BCRP耐药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或P<0.01),耐药组SMMC-7721细胞中P-gp、LRP、MRP2、GST-pi、TopoⅡɑ及BCRP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实验成功诱导获得耐乐伐替尼的体外肝癌SMMC-7721细胞株,该细胞株对阿霉素、氟尿嘧啶和顺铂的敏感性增高,其体制可能与耐药基因MDR1、LRP、MRP2、GST-pi、TopoⅡɑ及BCRP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乐伐替尼 耐药细胞 化疗敏感性 多药耐药
下载PDF
乐伐替尼联合FMA方案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 杨笑泉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85-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乐伐替尼联合FMA方案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以FMA方案治疗,观察组以乐伐替尼联合FM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 目的:探讨乐伐替尼联合FMA方案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以FMA方案治疗,观察组以乐伐替尼联合FM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新生血管指标、PAX8、AKT、STAT3水平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76.92%,高于对照组的60.00%;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7.69%,高于对照组的73.85%(P<0.05)。观察组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胎蛋白(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X8、AKT、STAT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乐伐替尼联合FMA方案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显著,能够抑制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PAX8、AKT、STAT3表达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氟尿嘧啶 丝裂霉素 多柔比星 乐伐替尼 临床疗效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介入联合仑伐替尼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抗体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顾卫芹 张雯 +1 位作者 沈忠培 张罡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7期802-805,共4页
目的 探讨介入联合仑伐替尼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抗体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对外周血异常凝血酶原(APT)、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4月间上海杨思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肝癌患者。给予介入治疗联合仑伐... 目的 探讨介入联合仑伐替尼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抗体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对外周血异常凝血酶原(APT)、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4月间上海杨思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肝癌患者。给予介入治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PD1抗体辅助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试验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APT、AF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情况、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80.5%,高于对照组的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APT、AFP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APT、AFP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发热、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肝区疼痛、白细胞减少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晚期肝癌患者中应用介入联合仑伐替尼、PD1抗体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外周血APT和AF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仑伐替尼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抗体 晚期肝肿瘤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