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TEGUMENTAL DAMAGE IN ADULT SCHISTOSOMA JAPONICUM AFTER IN VIVO TREATMENT WITH LEVO-PRAZIQUANTEL
1
作者 徐麟鹤 周淑君 +2 位作者 连惟能 毛明珍 俞永富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0期53-56,共4页
The in vivo effects of a single dose of levo-praziquantel,75 mg/kg in PEG 400,on the tegumental surface of adult S.japonicum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s of a single dose(150mg/kg) of the mixed isomer preparation,us... The in vivo effects of a single dose of levo-praziquantel,75 mg/kg in PEG 400,on the tegumental surface of adult S.japonicum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s of a single dose(150mg/kg) of the mixed isomer preparation,using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Worms were recovered f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TEGUMENTAL DAMAGE IN ADULT SCHISTOSOMA JAPONICUM AFTER IN VIVO TREATMENT WITH levo-praziquantel
原文传递
LPZQL和PZQL的研制及其抗小鼠的日本血吸虫病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余瑜 严燊和 +3 位作者 胡湘南 靳红卫 王小根 卓超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5-318,共4页
以提取的大豆卵磷脂为膜材,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了左旋吡喹酮脂质体(LPZQL)和吡喹酮脂质体(PZQL)。用AC 920 红细胞分析仪和扫描电镜检测显示:LPZQL 和PZQL 粒径大部分为2~4μm ,主要为大单层脂质体... 以提取的大豆卵磷脂为膜材,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了左旋吡喹酮脂质体(LPZQL)和吡喹酮脂质体(PZQL)。用AC 920 红细胞分析仪和扫描电镜检测显示:LPZQL 和PZQL 粒径大部分为2~4μm ,主要为大单层脂质体,对LPZQ 和PZQ 包裹率达98% 以上。用LPZQL,PZQL和PZQ 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小鼠进行灌胃治疗,探讨了两种脂质体对小鼠抗日本血吸虫病的活性。动物实验表明:LPZQL疗效较PZQ 高4 倍;PZQL疗效较PZQ 高2 倍。脂质体作为靶向制剂,降低了LPZQ 和PZQ 的治疗剂量,提高生物利用度,可望成为抗日本血吸虫病的新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吡喹酮 吡喹酮 日本血吸虫病 抗血吸虫药
下载PDF
左旋吡喹酮脂质体及吡喹酮脂质体治疗小鼠血吸虫病 被引量:1
3
作者 卓超 王小根 +2 位作者 刘约翰 余登高 余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35,共5页
本研究用逆道相蒸发法制备左旋吡喹酮脂质体和吡喹酮脂质体。左旋吡喹酮脂质低(L-PZQL)和吡喹酮脂质体(PZQL)剂量均为25和50mg/kg/次,吡喹酮(PZQ)剂量为100和200mg/kg/次,以一次灌胃连续两日治疗小鼠血吸虫病。L-PZQL50mg... 本研究用逆道相蒸发法制备左旋吡喹酮脂质体和吡喹酮脂质体。左旋吡喹酮脂质低(L-PZQL)和吡喹酮脂质体(PZQL)剂量均为25和50mg/kg/次,吡喹酮(PZQ)剂量为100和200mg/kg/次,以一次灌胃连续两日治疗小鼠血吸虫病。L-PZQL50mg/kg和100mg/kg治疗组减虫率分别为551%和74.5%,PZQL50mg/kg和100mg/kg治疗组减虫率分别为20.9%和55.7%,同剂量的L-PZQL与PZQL组减虫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ZQ200mg/kg、400mg/kg组减虫率分别为59.2%和79.1%。L-PZQL疗效较PZQ高4倍。形态学观察,化疗后血吸虫成虫皮层受损害,以L-PZQL100mg/kg组和PZQ400mg/kg组尤为明显。肝脏病理学改变提示,脂质体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肝脏嗜酸性由芽肿减少,以慢性虫卵结节居多,虫卵结书直径变小。实验说明,L-PZQL100mg/kg治疗小鼠血吸虫病的疗效类似于PZQ4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吡喹酮 脂质体 日本血吸虫病
下载PDF
左旋吡喹酮对感染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体表皮层损害的效应
4
作者 程训佳 黄美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5期367-369,共3页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1次口服75mg/kg的左旋吡喹酮(LPQ)或150mg/kg的消旋吡喹酮(PZQ)3~36d后不同时间取虫,常规石蜡切片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用药后,虫体体表皮层出现水肿和空泡;有些虫体空泡较大或空泡破裂,皮层组织紊乱;部分虫体皮层...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1次口服75mg/kg的左旋吡喹酮(LPQ)或150mg/kg的消旋吡喹酮(PZQ)3~36d后不同时间取虫,常规石蜡切片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用药后,虫体体表皮层出现水肿和空泡;有些虫体空泡较大或空泡破裂,皮层组织紊乱;部分虫体皮层离散或体壁肌层暴露;甚至出现环肌层水肿;有絮状物粘附在皮层上,以抱雌沟处尤为明显。雌雄成虫体表皮层损害的程度没有区别。停药后7周虫体体表开始修复。提示LPQ与PZQ一样,可致血吸虫成虫皮层代谢障碍,进而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但确切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吡喹酮 日本血吸虫 皮层
下载PDF
左旋吡喹酮化学、药理和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5
作者 王小根 刘约翰 +1 位作者 严燊和 钱明心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3年第3期9-14,共6页
本文报告了左旋、右旋和消旋吡喹酮的小鼠LD_(50)分别为2463、1344和2553mg/kg。右旋吡喹酮的毒性显著大于左旋与消旋吡喹酮。实验治疗证明,左旋吡喹酮是杀虫的有效成分,而右旋者则几乎无效。现场临床治疗左旋吡喹酮的剂量为单剂15和20m... 本文报告了左旋、右旋和消旋吡喹酮的小鼠LD_(50)分别为2463、1344和2553mg/kg。右旋吡喹酮的毒性显著大于左旋与消旋吡喹酮。实验治疗证明,左旋吡喹酮是杀虫的有效成分,而右旋者则几乎无效。现场临床治疗左旋吡喹酮的剂量为单剂15和20mg/kg,治后6个月粪孵阴转率分别为86.0%和83.3%(P>0.05)。左旋和消旋均为单剂30mg/kg,治后3月和6月的阴转率,左旋分别为85.2%与87.7%,与消旋的疗效(72.1%与73.6%)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左旋30mg/kg(单剂)与消旋50mg/kg(单剂)与总剂量60mg/kg(二日疗法)进行比较。治后3月粪孵阴转率分别为78.33%、70.69%与73.47%(P>0.05)。左旋20mg/kg与消旋40mg/kg(单剂),配对双盲试验,治后4月和6月,左旋组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4.9%与96.3%,与消旋组(97.1%与94.0%)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人服药后副反应轻而少。结果提示左旋吡喹酮治疗轻、中度感染者的剂量可为吡喹酮剂量的一半,疗效相似。说明该药具有高效、毒性小、安全、疗法简便的优点,有助于大规模化疗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吡喹酮 血吸虫病 药理
下载PDF
左旋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皮层损害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淑君 徐麟鹤 +3 位作者 连惟能 俞永富 吴正泉 王恒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25-27,共3页
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1次灌胃给药左旋吡喹酮75mg/kg或消旋吡喹酮150mg/kg,经10min、30min和1、24、48h分别收集成虫,作透射电镜观察。左旋吡喹酮组给药10min后,外皮层基质出现水肿、空泡、分泌体减少。给药1h后,环肌断裂、溶解。给药48h... 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1次灌胃给药左旋吡喹酮75mg/kg或消旋吡喹酮150mg/kg,经10min、30min和1、24、48h分别收集成虫,作透射电镜观察。左旋吡喹酮组给药10min后,外皮层基质出现水肿、空泡、分泌体减少。给药1h后,环肌断裂、溶解。给药48h纵肌肿胀;皮层细胞体出现损害,核膜消失,核仁模糊;有时可见皮层结构散失,皮层细胞体显露。结果表明,左旋吡喹酮组的病损程度较消旋吡喹酮组为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吡喹酮 日本血吸虫 透射电镜
下载PDF
左旋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皮层损害的扫描电镜观察
7
作者 周淑君 徐麟鹤 +1 位作者 连惟能 毛明珍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5-8,T001,共5页
感染血吸虫小鼠用左旋吡喹酮75mg/kg、吡喹酮150mg/kg灌胃给药,经不同时间收集成虫,作扫描电镜观察。虫体出现皮层肿胀、褶嵴融合、糜烂、剥脱及白细胞粘附等病变。结果提示,用药初期,葡萄糖的吸收障碍可能是影响虫体的主要因素。在后期... 感染血吸虫小鼠用左旋吡喹酮75mg/kg、吡喹酮150mg/kg灌胃给药,经不同时间收集成虫,作扫描电镜观察。虫体出现皮层肿胀、褶嵴融合、糜烂、剥脱及白细胞粘附等病变。结果提示,用药初期,葡萄糖的吸收障碍可能是影响虫体的主要因素。在后期,抗原暴露所致宿主免疫反应,可能在左旋吡喹酮杀虫机理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吡喹酮 皮层损害 血吸虫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