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atory behavior of Tetrigus lewisi on Monochamus alternatus 被引量:1
1
作者 SONG Ji-ying LUO You-qing CHEN Yi-lo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Pine wilt is a serious and fatal disease in pine forests. It is caused by the pine 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transmitted by the Japanese saw beetle Monochamus alternatus. Control of this disease depen... Pine wilt is a serious and fatal disease in pine forests. It is caused by the pine 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transmitted by the Japanese saw beetle Monochamus alternatus. Control of this disease depends on reducing its vector population. The public is demand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ntrol methods and biological control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en as an impor-tant, saf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hrough our investigations both in the field and by breeding in our laboratory, a new predator of M. alternatus, Tetrigus lewisi (Coleoptera: Elateridae), was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Given our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we are assured that the predatory behavior of the elater can be separated into four parts, i.e., foraging and sensing, killing, eating and excre-tion. They always took several hours to eat the preys that have been killed momentarily. We finally found that most of the elaters preferably attacked in the stomach and abdomen of the larva of M. altern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Monochamus alternatus Tetrigus lewisi predatory behavior
下载PDF
Toxic Effects of Four Commonly-used Agrochemicals on Arma chinensis and Picromerus lewisi
2
作者 Zaiyou YANG Xiwang LI +4 位作者 Fangzhao JIA Mingxu WANG Jianyou YANG Zhongjing YI Changhua ZH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5期153-155,158,共4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toxic effects of four different agrochemicals on Arma chinensis and Picromerus lewisi . Cypermethrin·phoxim, imidacloprid and fenvalerate had higher toxic effects on A....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toxic effects of four different agrochemicals on Arma chinensis and Picromerus lewisi . Cypermethrin·phoxim, imidacloprid and fenvalerate had higher toxic effects on A. chinensis and P. lewisi .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grochemicals, the released stink bugs could not well survive and propagate. Though the herbicide (glyphosate ammonium) had no direct toxic effects on A. chinensis and P. lewisi , their survival and propagation were affecte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erbicide into natur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to ensure better survival and propagation of the two kinds of stink bug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local agrochemical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concept of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constructed and popul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a chinensis Picromerus lewisi Agrochemicals Toxic effect Three-dimensional biocontrol system
下载PDF
不同孵化装置和不同规格饲养笼对益蝽存活率的影响
3
作者 李家前 罗兴 +3 位作者 胡宇 黄知勇 罗富方 孙智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53-155,164,共4页
益蝽作为一种优良的天敌昆虫,在“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益蝽人工规模化繁殖过程中,为了节约饲养空间,提高益蝽若虫存活率,本文比较了孵化盒与孵化笼对益蝽若虫存活率及不同规格饲养笼对益蝽若虫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益蝽作为一种优良的天敌昆虫,在“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益蝽人工规模化繁殖过程中,为了节约饲养空间,提高益蝽若虫存活率,本文比较了孵化盒与孵化笼对益蝽若虫存活率及不同规格饲养笼对益蝽若虫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孵化笼中分别放入3 000粒和6 000粒益蝽卵,3龄益蝽若虫存活率分别为75.31%和69.17%,相较孵化盒若虫存活率(8.84%和4.44%)均有极显著提高;不同规格饲养笼放入相同数量的1龄益蝽若虫,孵化后大饲养笼的益蝽若虫存活率较小饲养笼极显著增加,但采用小饲养笼可以繁育更多益蝽。综上所述,孵化笼可有效提高益蝽孵化率和益蝽低龄若虫的存活率;大饲养笼可提高益蝽若虫存活率,但小饲养笼可显著提升饲养空间的利用率,从而提升扩繁效率,可以用于益蝽规模化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蝽 孵化盒 孵化笼 饲养笼 存活率
下载PDF
温度对益蝽生长发育的影响
4
作者 王燕 张红梅 +6 位作者 刘莹 李向永 尹艳琼 赵雪晴 谌爱东 陈福寿 陈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1-215,223,共6页
为明确温度对益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设置18、20、22、25℃和28℃温度条件,开展了以草地贪夜蛾为食物的益蝽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8~28℃范围内,益蝽若虫在25℃条件下存活率最高(92.20%),生长... 为明确温度对益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室内设置18、20、22、25℃和28℃温度条件,开展了以草地贪夜蛾为食物的益蝽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8~28℃范围内,益蝽若虫在25℃条件下存活率最高(92.20%),生长速度最快,18℃下存活率最低(49.60%)。28℃条件下,卵发育历期为5.5 d,而18℃条件下,卵发育历期为15.5 d。18℃条件下,益蝽从卵发育至成虫需要85.0 d,而在28℃条件下,益蝽卵发育至成虫只需要29.8 d。22~28℃为益蝽适生温区,在18~28℃条件下,益蝽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18~28℃内,益蝽各个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符合线性函数模型。益蝽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20℃和13.13℃,有效积温分别为74.90日·度和427.57日·度。在18、20、22、25、28℃条件下,雄虫和雌虫的寿命分别为10.0 d和12.8 d、27.2 d和31.8 d、41.8 d和56.8 d、35.2 d和50.0 d、28.8 d和31.8 d。其中在22℃条件下,雄虫和雌虫寿命最长,分别为41.8 d和56.8 d。该研究结果为益蝽的生长发育和群体饲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蝽 温度 草地贪夜蛾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不同宿主植物对天敌益蝽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5
作者 孙淦琳 杨韵 +4 位作者 何艳艳 付玉飞 郭朴原 陈斌 杜广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9-927,共9页
【目的】明确不同宿主植物对益蝽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为益蝽的室内高效规模扩繁及田间定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设仅提供黄粉虫蛹为食物的对照组及除提供黄粉虫蛹外分别添加玉米苗、小麦苗、菜豆苗和豌豆苗为宿主植物... 【目的】明确不同宿主植物对益蝽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为益蝽的室内高效规模扩繁及田间定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设仅提供黄粉虫蛹为食物的对照组及除提供黄粉虫蛹外分别添加玉米苗、小麦苗、菜豆苗和豌豆苗为宿主植物的处理组,观察记录不同处理下益蝽若虫的发育和存活情况;采用称量法测定益蝽若虫和雌雄成虫的重量,比较不同宿主植物上益蝽各虫态的体重;采用同日龄益蝽雌雄成虫单对饲养观测法统计各处理益蝽的产卵前期、产卵量等繁殖情况;选择卵粒数30粒以上的卵块,在塑料杯中孵化观察,统计各处理卵粒的孵化率及50%卵粒孵化时间。【结果】不同宿主植物对益蝽雌雄成虫的寿命、雌虫产卵次数、产卵总量、卵孵化率及卵孵化历期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能提高或显著(P<0.05)提高益蝽若虫的存活率(1龄若虫除外)、增加体重(2龄若虫除外)、缩短发育历期和产卵前期,其中益蝽若虫在菜豆苗和小麦苗上的存活率较高,分别为86.67%和83.33%;发育历期明显短于玉米苗和豌豆苗组,分别为27.52和27.03 d。益蝽成虫在菜豆苗和小麦苗上的产卵前期较短,分别为16.54和16.31 d;单次产卵量较大,分别为38.36和36.30粒,且在开始产卵的1~20 d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80.87%和78.22%。【结论】菜豆苗和小麦苗能有效提高益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可作为益蝽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宿主植物。此外,可在益蝽释放田内搭配种植菜豆或小麦,以利于益蝽定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蝽 天敌昆虫 宿主植物 生长发育 繁殖力
下载PDF
温度对益蝽的生长发育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
6
作者 唐艺婷 王孟卿 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6-1082,共7页
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是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为了探索不同温度对益蝽生长发育及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提高益蝽的饲养效率,本试验设置了18℃、21℃、25℃、28℃、32℃和36℃6个温度梯度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益蝽在18~32℃可以... 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是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为了探索不同温度对益蝽生长发育及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提高益蝽的饲养效率,本试验设置了18℃、21℃、25℃、28℃、32℃和36℃6个温度梯度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益蝽在18~32℃可以完成发育,当温度为36℃时,益蝽卵孵化率为0,不能完成发育。在18~32℃范围内,益蝽的发育速率与温度成线性正相关,益蝽从卵到成虫的发育速率和温度的关系模型为:Y=0.002533X―0.03648,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394.7 DD,益蝽卵到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40℃,32℃时益蝽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最短(22.40 d)。温度梯度对益蝽的体质量影响不大,雌成虫体质量普遍高于雄成虫。种群生命表显示28℃时益蝽种群净增殖率最高(179.50)、平均世代周期最短(57.50 d),在25℃下,种群净增殖率和平均世代周期次之,分别是125.64和64.59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蝽 温度 种群参数
下载PDF
益蝽对番茄潜叶蛾的捕食行为及捕食能力研究
7
作者 杨韵 孙淦琳 +3 位作者 王文倩 常吕恕 夏振远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为明确捕食性天敌昆虫益蝽Picromerus lewisi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幼虫的生防潜能,在室内开展了益蝽对不同龄期番茄潜叶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以及防治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益蝽5龄若虫、雌雄成虫对番茄潜叶蛾4龄幼虫的捕... 为明确捕食性天敌昆虫益蝽Picromerus lewisi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幼虫的生防潜能,在室内开展了益蝽对不同龄期番茄潜叶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以及防治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益蝽5龄若虫、雌雄成虫对番茄潜叶蛾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模型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中,益蝽5龄若虫的捕食能力更强,表现为瞬时攻击率和控害效应最高,为1.112和48.35。且益蝽5龄若虫对番茄潜叶蛾2龄和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模型也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控害效应为2龄(155.67)>3龄(79.87)>4龄(48.35),益蝽5龄若虫对番茄潜叶蛾2~4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率均可达85%以上,搜寻效应随番茄潜叶蛾幼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对番茄潜叶蛾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大于2龄和4龄幼虫。另外,益蝽5龄若虫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因素干扰,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其相互干扰作用增强,单头捕食率下降。综上,益蝽4龄和5龄若虫、雌雄成虫均能捕食番茄潜叶蛾,其中益蝽5龄若虫对番茄潜叶蛾不同龄期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尤其是2龄幼虫,对潜叶状态的番茄潜叶蛾也具有一定防治作用,本研究可为益蝽对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蝽 番茄潜叶蛾 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益蝽过冷却点和冰点的影响
8
作者 冷猛 姚地慧 +3 位作者 龙凯 赵海燕 杨茂发 于晓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4-629,共6页
为明确不同温度胁迫下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过冷却点和冰点的变化,对益蝽雌、雄成虫和三龄若虫进行1 h不同温度(30、35、40℃)的处理,测定其过冷却点和冰点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导致益蝽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发生改... 为明确不同温度胁迫下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过冷却点和冰点的变化,对益蝽雌、雄成虫和三龄若虫进行1 h不同温度(30、35、40℃)的处理,测定其过冷却点和冰点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导致益蝽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发生改变。经30、35、40℃处理后,益蝽三龄若虫的冷却点和冰点较对照(25℃)显著(P<0.05)上升。经30℃处理后,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经35、40℃处理后,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较对照显著升高。对比雌、雄成虫和三龄若虫,不同温度处理下,均以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综上,适时高温处理提高了益蝽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缩小其温度适应范围。经同一温度处理后,雄虫对低温的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蝽 过冷却点 冰点 温度
下载PDF
天敌昆虫益蝽的产卵行为及产卵介质筛选研究
9
作者 孙淦琳 郭朴原 +3 位作者 杨韵 李建勇 陈斌 陈聪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为明确天敌昆虫益蝽(Picromerus lewisi)雌成虫的产卵行为,筛选出适合雌成虫产卵的介质,在室内采用网室法观察了益蝽成虫的产卵行为,同时分析益蝽雌成虫在折叠与未折叠处理的牛皮纸、硫酸纸、A4打印纸和纱布4种介质上的产卵量、卵块集... 为明确天敌昆虫益蝽(Picromerus lewisi)雌成虫的产卵行为,筛选出适合雌成虫产卵的介质,在室内采用网室法观察了益蝽成虫的产卵行为,同时分析益蝽雌成虫在折叠与未折叠处理的牛皮纸、硫酸纸、A4打印纸和纱布4种介质上的产卵量、卵块集中度、产卵持续时间和卵的孵化率。结果显示,益蝽雌成虫的产卵行为表现为寻找产卵位置、产卵和停歇3个步骤;雌成虫能多次产卵且卵以卵块形式分布;雌成虫对折叠纱布具有较高的产卵选择性,在折叠纱布上的产卵集中度最高,为38.86%,产卵量(49.33粒)和总产卵量(140.87粒)较大,产卵持续时间最长,达38.27 d;折叠与未折叠的产卵介质对益蝽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牛皮纸、硫酸纸、A4打印纸、纱布4种介质上卵的孵化率均在90.00%以上。综上,天敌昆虫益蝽雌成虫产卵量大且卵的孵化率高,折叠纱布是室内规模繁育益蝽的有效产卵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昆虫 益蝽 产卵行为 产卵介质 规模繁育
下载PDF
益蝽集群混养产卵及孵化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杨在友 贾芳曌 +3 位作者 张廷珍 许齐 黄纯杨 张长华 《生物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06-108,共3页
为了研究规模化繁育捕食性天敌昆虫益蝽的产卵及孵化,通过常规杯子法与集群混养法试验对比其产卵量和孵化量。结果表明,常规杯子法与集群混养法的产卵量和孵化量无明显差异,集群混养法的60♂60♀群组最接近杯子法的1♂1♀群组。因此,采... 为了研究规模化繁育捕食性天敌昆虫益蝽的产卵及孵化,通过常规杯子法与集群混养法试验对比其产卵量和孵化量。结果表明,常规杯子法与集群混养法的产卵量和孵化量无明显差异,集群混养法的60♂60♀群组最接近杯子法的1♂1♀群组。因此,采用自然集群混养法代替“一夫一妻”制的常规杯子法是可行的,综合益蝽大规模繁育的人力、物力等成本因素,采用自然集群混养法更利于益蝽的扩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蝽 产卵 孵化 杯子法 集群混养法
下载PDF
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燕 王孟卿 +7 位作者 张红梅 赵雪晴 尹艳琼 李向永 唐艺婷 陈斌 陈福寿 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1-697,共7页
为了评估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 为了评估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雌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1.013、30.057、10.251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93、1.441、0.964;处理时间分别为0.384、0.792、2.352 h。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8.824、24.522、9.302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96、1.365、1.210;处理时间分别为0.408、0.984、3.072 h。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都能捕食,对3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最喜欢捕食4~5龄幼虫,对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益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为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蝽 草地贪夜蛾 捕食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益蝽不同龄期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燕 张红梅 +4 位作者 李向永 尹艳琼 赵雪晴 陈福寿 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0-524,共5页
为了评估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益蝽3、4、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3龄... 为了评估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益蝽3、4、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3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5.556、8.019、5.666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819、1.826、1.503;处理时间分别为0.018、0.125、0.177 d。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0.753、19.924、10.325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93、1.664、0.968;处理时间分别为0.017、0.050、0.097d。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5.789、23.635、12.331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1、1.307、0.863;处理时间分别为0.015、0.042、0.081d。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都能捕食,对3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最喜欢捕食4~5龄幼虫,对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本文为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蝽若虫 草地贪夜蛾幼虫 捕食 评估
下载PDF
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导对人卵巢癌细胞RMG-I 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丛建萍 林蓓 +5 位作者 刘娟娟 刘晴 李飞飞 刘水策 高嵩 张淑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83,共9页
以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RMG-I、RMG-I-H为细胞模型,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p38MAPK和p-p38MAPK的细胞内定位,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从mRNA和蛋白质两个水平检测转染前后细胞p38MAPK表达的变化;以兔... 以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RMG-I、RMG-I-H为细胞模型,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p38MAPK和p-p38MAPK的细胞内定位,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从mRNA和蛋白质两个水平检测转染前后细胞p38MAPK表达的变化;以兔抗人IgG抗体处理组为对照,分别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ewisy单克隆抗体处理前后RMG-I-H细胞p38MAPK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以0.1%DMSO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处理后RMG-I-H凋亡比率的变化,并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用RT-PCR方法检测卡铂和SB203580处理后p38MAPK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RMG-I与RMG-I-H的p38MAPK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p-p38MAPK蛋白定位在细胞核,转染后p38MAPK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转染前(P<0.05);Lewisy单克隆抗体处理后RMG-I-H细胞p38MAPK mRNA水平降低(P<0.05),不同浓度SB203580(0.1mmol/L,1mmol/L,10mmol/L)作用下RMG-I-H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5.927±0.861)%、(18.187±0.481)%及(33.565±0.912)%,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SB203580处理后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5),卡铂处理后p38MAPK及caspase-3 mRNA水平均增加,SB203580处理后,caspase-3mRNA水平增加.说明Lewisy抗原介导的卵巢癌细胞凋亡与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可能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卵巢癌细胞凋亡,引起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Lewisy抗原 P38MAPK 凋亡
下载PDF
松褐天牛的捕食性天敌莱氏猛叩甲的生态位 被引量:9
14
作者 宋冀营 骆有庆 +2 位作者 严晓素 蒋平 陈翼龙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710,F0004,共5页
经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实验发现莱氏猛叩甲Tetrigus lewisi Candèze为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 Hope的捕食性天敌。且莱氏猛叩甲还可取食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insisiosus(Voss)和松幽天牛Asemumamuren Kraatz。室内试验表明,... 经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实验发现莱氏猛叩甲Tetrigus lewisi Candèze为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 Hope的捕食性天敌。且莱氏猛叩甲还可取食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insisiosus(Voss)和松幽天牛Asemumamuren Kraatz。室内试验表明,1头莱氏猛叩甲在4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最多可取食17头松褐天牛。林间,该叩甲在马尾松衰弱木上的种群密度为平均3~4头/株,以树干3m以下分布较多。通过对其空间生态位的研究发现该虫与松褐天牛的空间生态位宽度相当,且这2种昆虫的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的比例相似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猛叩甲 松褐天牛 捕食性天敌 生态位
下载PDF
刘氏短须螨危害对水杉生理生化物质及挥发物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樊斌琦 苏鹏 +2 位作者 郝德君 王焱 张岳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共5页
利用植物生理和生化方法测定了水杉被刘氏短须螨危害前后针叶内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黄酮、单宁、挥发物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杉叶片被刘氏短须螨危害后,叶绿素含量降低18.5%,可溶性糖含量降低12.8%,游离氨基酸含... 利用植物生理和生化方法测定了水杉被刘氏短须螨危害前后针叶内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黄酮、单宁、挥发物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杉叶片被刘氏短须螨危害后,叶绿素含量降低18.5%,可溶性糖含量降低12.8%,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12.2%,黄酮含量升高26.6%,单宁含量升高25.8%,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升高65%和139%。刘氏短须螨侵染后,水杉叶片挥发物组分变化不大,但各组分构成比例发生较明显变化。挥发物主要成分由萜类、萜类氧化物、酯类、烃类、杂环类及少量的其他物质组成,健康叶片共检测到35种物质,被害叶片检测到33种,两者共有物质28种。研究结果说明,刘氏短须螨的刺吸危害引起了寄主植物明显的生理生化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短须螨 水杉 生理生化物质 挥发物 保护酶
下载PDF
我国五省(区)路氏锥虫调查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祥生 赵文忠 +6 位作者 谢超 杨发青 刘小芳 孙恩贵 周国俊 张学礼 孙利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6-38,27,共4页
本文对来自黑龙江、吉林、内蒙、江苏、安徽5省(区)135只褐家鼠进行了路氏锥虫调查,结果表明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20%、24%、36.36%、19.15%和19.23%。经形态学观察,从内蒙发现一株肥胖形路氏锥虫,虫体长28.97μm,宽3.7μ... 本文对来自黑龙江、吉林、内蒙、江苏、安徽5省(区)135只褐家鼠进行了路氏锥虫调查,结果表明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20%、24%、36.36%、19.15%和19.23%。经形态学观察,从内蒙发现一株肥胖形路氏锥虫,虫体长28.97μm,宽3.7μm。生物学试验表明,路氏锥虫对褐家鼠有一定致病性并能引起死亡,对免疫抑制大鼠可引起高虫血症,虫密度达105-107/ml。建议在路氏锥虫流行区,对不明原因高热、贫血患者应开展相应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氏锥虫 家鼠 调查 形态学
下载PDF
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球果害虫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润志 李镇宇 沈熙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1-48,共8页
1984~1988年在辽宁省兴城油松种子园对直接危害油松球果的害虫进行了调查,发现有松果梢斑螟、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及金绿宽盾蝽,对这4种害虫的生活史、发生历期和生物学特性作了研究。
关键词 油松 种子园 球果害虫 害虫 辽宁
下载PDF
四种农药对刘氏短须螨的毒力测定及药效试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樊斌琦 郝德君 +2 位作者 叶建仁 王焱 马凤林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3,49,共3页
刘氏短须螨Brevipalpus lewisi McGregor是新发现的危害水杉的害螨。选用4种农药对刘氏短须螨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及室外药效试验,得出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阿维.丙溴磷对刘氏短须螨的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达到0.57 mg/L,其次... 刘氏短须螨Brevipalpus lewisi McGregor是新发现的危害水杉的害螨。选用4种农药对刘氏短须螨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及室外药效试验,得出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阿维.丙溴磷对刘氏短须螨的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达到0.57 mg/L,其次依次为阿维菌素、哒螨灵、甲维盐,致死中浓度分别为80.19,99.84,970.34 mg/L。室外药效试验结果同样显示阿维.丙溴磷防治效果最好,阿维菌素、哒螨灵次之,甲维盐防治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短须螨 水杉 杀螨剂 毒力测定 药效
下载PDF
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对卵巢癌细胞RMG-I裸鼠体内致瘤性及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妍 李飞飞 +5 位作者 林蓓 郝莹莹 刘娟娟 刘晴 朱连成 张淑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5-507,517,共4页
目的比较α1,2岩藻糖转移酶(α1,2-FT)基因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株RMG-I的裸鼠体内致瘤性及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方法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利用基因转染技... 目的比较α1,2岩藻糖转移酶(α1,2-FT)基因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株RMG-I的裸鼠体内致瘤性及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方法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将α1,2-FT基因转入人卵巢癌细胞株RMG-I,建立了α1,2-FT及Lewisy高表达细胞株RMG-I-H。本实验将转染前后细胞种植裸鼠皮下建立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两组肿瘤生长情况。5周后处死动物,测量移植瘤质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TGF-β1及b-FGF的表达。结果两组裸鼠均有皮下荷瘤形成,但转染组的成瘤时间(5.2±0.8d)早于未转染组(8.8±1.3d),且转染组的瘤质量和体积与未转染组相比亦明显增加(P<0.05)。转染组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TGF-β1及b-F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均<0.05)。结论α1,2-FT基因转染能增强卵巢癌细胞RMG-I的体内致瘤性,上调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TGF-β1及b-FGF的表达。提示α1,2-FT及Lewisy抗原参与血管生成,其高表达在促进血管生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Lewisy抗原 血管生成 裸鼠 VEGF TGF-β1 B-FGF
下载PDF
Lewis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大我 刘娟娟 +6 位作者 林蓓 胡珍华 高健 侯锐 刘川 郝莹莹 张淑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6-339,350,共5页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浆液囊腺癌(恶性组)、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组)、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良性组)和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中L...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浆液囊腺癌(恶性组)、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组)、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良性组)和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中Lewis y抗原与IGF-1R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2者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Lewis y抗原和IGF-1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交界性组、良性组及正常组(P<0.05);低分化组IGF-1R的表达水平与中、高分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中、高分化3组间Lewis y抗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wis y和IGF-1R在恶性组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具有正相关性(P<0.05),且2者存在共定位关系。结论 Lewis y抗原及IGF-1R参与了卵巢浆液性肿瘤由良性向恶性的转化与发展,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Y抗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 卵巢浆液性肿瘤 临床意义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IGF-1R 免疫荧光双标记法 免疫组化SP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