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婚姻报恩与《聊斋志异》恩报主题 |
王立
刘畅
杜芳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7
|
|
2
|
论蒲松龄对传统婚恋观的继承与创新——以《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类化与解读为例 |
臧国书
任秀芹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5
|
|
3
|
传教目的下的跨文化操纵——论《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最早译介 |
李海军
|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4
|
追随蒲松龄的足迹——《聊斋志异》英译概述 |
李海军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5
|
从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看译者主体性——以翟理斯《聊斋志异》译本为例 |
朱瑞君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0
|
|
6
|
《聊斋志异》英译: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 |
李海军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7
|
《聊斋志异》“乱离之后巧相认”故事及其渊源 |
王立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8
|
试论《聊斋志异》版本系统 |
骆伟
|
《图书与情报》
CSSCI
|
2008 |
3
|
|
9
|
《聊斋志异》复合叙事序列论析 |
尚继武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4
|
|
10
|
《聊斋志异》的女妖形象英译——女性主义翻译解读 |
陈吉荣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1
|
论《聊斋志异》叙事意象的审美功能 |
袁凤琴
文春凤
|
《巢湖学院学报》
|
2008 |
2
|
|
12
|
国内《聊斋志异》英译研究综述 |
李海军
熊云凤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9 |
8
|
|
13
|
论《聊斋志异》但明伦评点本中的孝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陈昌茂
毛翔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4
|
《聊斋志异》花精系列小说的意境 |
闵永军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15
|
二十世纪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刊布 |
苗怀明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06 |
2
|
|
16
|
孙锡嘏与聊斋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
范正群
李锋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7
|
《聊斋志异》中的历史印记 |
伏涛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8
|
从冥游、梦幻、放生看《聊斋志异》中发迹变泰 |
冯军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9
|
《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与传统文章学“起承转合”笔法 |
冀运鲁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20
|
《聊斋》丛脞录——说《罗祖》与《金和尚》 |
赵伯陶
|
《蒲松龄研究》
|
201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