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诽谤罪“公转自”程序衔接逻辑及其纠偏
1
作者 胡长云 陈潮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15,共9页
“公转自”程序衔接是指被害人遭遇公安、检察两机关不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不利程序后果,有权通过自诉程序向法院提起控诉,由此形成具有法定性和补充性的“公转自”诉讼机制。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对一般诽谤公职人员的案件行使侦查... “公转自”程序衔接是指被害人遭遇公安、检察两机关不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不利程序后果,有权通过自诉程序向法院提起控诉,由此形成具有法定性和补充性的“公转自”诉讼机制。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对一般诽谤公职人员的案件行使侦查权,侦查结束后通知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自诉,由此形成诽谤罪“公转自”程序衔接。从诽谤罪的实体法上看,告诉才处理的诽谤案应由受害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诉;而存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构成要件则应由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从诽谤罪的程序法上看,无论从法律体系、立法旨趣上分析,还是从立案规定上看,“公转自”诽谤案法院不能取得审判权。“公转自”诽谤案存在侦查权和审判权滥用的双重问题,应当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冤假错案及时纠正机制”的精神,对“公转自”诽谤案加以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诽谤罪 公转自 程序衔接 治理机制
下载PDF
利用“深度伪造”技术侵犯公民人格权的刑法规制——以伪造换脸色情视频为视角
2
作者 王颖博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2-89,共8页
借助“深度伪造”技术,在以报复、泄愤为目的的色情型视频中,将特定对象的面部信息换到色情视频中,这不仅是对敏感个人信息的滥用,也是对公民具体人格权,即隐私权的侵犯。通过考察欧洲、美国对换脸色情视频的刑事规制路径,对比我国的规... 借助“深度伪造”技术,在以报复、泄愤为目的的色情型视频中,将特定对象的面部信息换到色情视频中,这不仅是对敏感个人信息的滥用,也是对公民具体人格权,即隐私权的侵犯。通过考察欧洲、美国对换脸色情视频的刑事规制路径,对比我国的规制路径,可以看出我国更为关注后续扰乱社会秩序的传播行为。因而,应以网络诽谤罪为进路,规制深度伪造色情视频的行为,从实质解释的角度理解深度伪造技术的手段行为对他人人格权的严重损害,并以此来确定入罪标准。同时还应认识到深度伪造色情视频的行为对文化价值以及文化秩序的冲击,采用一般人标准来认定伪造色情视频的行为是否达到严重的程度,并以此来判定公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换脸色情视频 敏感个人信息 隐私权 诽谤罪
下载PDF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调整思路——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背景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怀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4,共6页
早期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侧重于保护个体利益价值,而此后的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九)》更关注一般性的公共秩序价值。刑法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初步形成。《刑法修正案(九)》关于编造、传播虚假信... 早期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侧重于保护个体利益价值,而此后的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九)》更关注一般性的公共秩序价值。刑法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初步形成。《刑法修正案(九)》关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条文,虽然进一步扩大了"虚假信息"的范围,严密了刑事法网,但是它回避了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的立法正当性问题,又可能造成虚假恐怖信息与新设的四类虚假信息的界限不明等问题,是一次不完美的立法修正。应有的解决方案是,取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将《刑法修正案(九)》中的"虚假的险情、疫情、警情、灾情"改为一般性的"虚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信息犯罪 网络诽谤解释 立法正当性
下载PDF
网络诽谤案中自诉人取证之公权力救济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娜 贾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诽谤罪作为亲告罪,采取"告诉才处理"的追诉原则,取证和起诉均由自诉人独自承担,公权力一般不得介入。但是,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诽谤愈演愈烈,而自诉人囿于举证能力之局限,使得其在此类案件中取证陷入困境,权利无法得到有... 诽谤罪作为亲告罪,采取"告诉才处理"的追诉原则,取证和起诉均由自诉人独自承担,公权力一般不得介入。但是,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诽谤愈演愈烈,而自诉人囿于举证能力之局限,使得其在此类案件中取证陷入困境,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告诉乃论"并非排斥国家追诉,公权力的介入并不会损害自诉制度之价值,在自诉人取证能力不足的境遇下,公安机关应承担起自诉权救济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告罪 网络诽谤 取证 公权力救济 公安机关
下载PDF
中国大陆“诽官案”实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高中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3-147,共5页
1996年至2010年在大陆报刊、杂志、网络上可检索到的"诽官案"共计45件。这些被舆论称为"官告民"的刑事诽谤案激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争鸣,甚至成为了舆情、政情的风向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解读这些现实案例所呈... 1996年至2010年在大陆报刊、杂志、网络上可检索到的"诽官案"共计45件。这些被舆论称为"官告民"的刑事诽谤案激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争鸣,甚至成为了舆情、政情的风向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解读这些现实案例所呈现出的诸多问题,可观我国社情、舆情以及官民关系之一斑,并站在"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视角,为中国当下"诽官案"现象提供政治与法律上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诽官案 舆论监督 法治 人权
下载PDF
英国早期出版专制和清教徒的抗争 被引量:3
6
作者 展江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9-115,共7页
研究新闻出版自由的历史,英国是最丰富、最完整的案例。到19世纪,随着君主立宪制度在英国的稳固,民主法治和言论出版自由得到确立,以至于英国已被马克思夫人燕妮赞誉为出版自由的"圣地"。但是历史拒绝遗忘。曾几何时,英国的... 研究新闻出版自由的历史,英国是最丰富、最完整的案例。到19世纪,随着君主立宪制度在英国的稳固,民主法治和言论出版自由得到确立,以至于英国已被马克思夫人燕妮赞誉为出版自由的"圣地"。但是历史拒绝遗忘。曾几何时,英国的专制统治者曾经设计出那么多有效的钳制言论和出版自由的花招和机制。经过包括清教徒在内的无数仁人志士的几百年努力,这些出版自由的拦路虎历经多年被逐一搬移。本文所探究的就是这种早期抗争中的一段出版专制和反专制的斗争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自由 审查制度 星法院和书商公会 煽动性诽谤 清教徒
下载PDF
重新解读侮辱罪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洪兵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侮辱罪的法益是社会的名誉(包括虚名和隐私);公然是行为的公然,不是结果的公然,传播性理论不具有合理性;关涉公共事务的,不管能否证明真实性,均不宜作为犯罪处理;与公共事务无关而纯属个人隐私的,原告只需证明与公共事务无关以及名誉遭... 侮辱罪的法益是社会的名誉(包括虚名和隐私);公然是行为的公然,不是结果的公然,传播性理论不具有合理性;关涉公共事务的,不管能否证明真实性,均不宜作为犯罪处理;与公共事务无关而纯属个人隐私的,原告只需证明与公共事务无关以及名誉遭受损害的事实,真实性的证明责任在于被告,不能证明为真实的,成立诽谤罪,能证明为真实的,也难逃侮辱罪的刑责;侮辱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存在竞合,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只要侵害了妇女的性的不可侵犯权,就应以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定罪处罚;诽谤罪与侮辱罪的大致区别在于:是否披露具体事实、是事实陈述还是意见表达,但二者没有截然界限,而为一种基本法与补充法的竞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侮辱罪 法益 举证责任 强制侮辱妇女罪 诽谤罪
下载PDF
论商业诽谤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制裁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立新 蔡颖雯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0-51,共12页
商业诽谤行为是一种公开对特定商事主体及其财产或财产的品质等进行诋毁 ,造成其经济利益损害的行为。对于商业诽谤行为 ,我国仅仅通过《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进行禁止 ,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只有立足于《民法通则》 ,对商业... 商业诽谤行为是一种公开对特定商事主体及其财产或财产的品质等进行诋毁 ,造成其经济利益损害的行为。对于商业诽谤行为 ,我国仅仅通过《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进行禁止 ,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只有立足于《民法通则》 ,对商业诽谤行为予以民事法律制裁 ,才能够全面完善对商事主体的保护 ,维护正常的商业交易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诽谤 虚假事实 公布 实际恶意 法律制裁
下载PDF
意涵与保护:美国言论自由的考察与分析——从煽动性诽谤谈起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会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1,共7页
煽动性诽谤是英美法历史上的一项普通法罪名,其核心和实质是禁止人们对政府及其官员进行批评。煽动性诽谤尽管被认为钳制着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中心意义",但其在美国的废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仅局限于个人权利,即... 煽动性诽谤是英美法历史上的一项普通法罪名,其核心和实质是禁止人们对政府及其官员进行批评。煽动性诽谤尽管被认为钳制着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中心意义",但其在美国的废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仅局限于个人权利,即使人们对言论自由的认识经历了由个人权益到公共权益的变化,依然无法达到废除煽动性诽谤之目的。故美国直至1964年纽约时报案明确了言论自由的政治权力属性后,煽动性诽谤方被彻底废止。煽动性诽谤的废止及美国言论自由的转向是美国民主由共和民主向多元民主转型的必然结果。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告诉我们,言论自由得到有效保障是以其政治自由属性为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论自由 煽动性诽谤 个人权利 政治权力
下载PDF
试析美国黑幕揭发运动衰落的原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华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9-89,共11页
20世纪初一批新闻记者、文学家在美国发动了一场专事揭露社会黑暗的黑幕揭发运动。这场运动持续十多年,且与当时的进步改革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运动最终衰落,其原因有人为的也有客观的、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综合来讲,主要有以下几... 20世纪初一批新闻记者、文学家在美国发动了一场专事揭露社会黑暗的黑幕揭发运动。这场运动持续十多年,且与当时的进步改革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运动最终衰落,其原因有人为的也有客观的、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综合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被揭露者的阴谋压制、广告制约、法律威胁以及一战的爆发和读者的冷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幕揭发运动 进步主义 公司合谋 广告制约 诽谤罪
下载PDF
论诽谤死者诽谤罪的成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万怀 张茜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3-58,共6页
诽谤死者的行为能否成立诽谤罪,各国立法不一,我国学界亦意见纷纭,分别有肯定、否定、折衷三种学说。笔者认为,诽谤死者能成立诽谤罪。首先,自然人死后其名誉权得在一定时期内存续;从犯罪客体上讲,诽谤死者的行为侵害死者名誉权、死者... 诽谤死者的行为能否成立诽谤罪,各国立法不一,我国学界亦意见纷纭,分别有肯定、否定、折衷三种学说。笔者认为,诽谤死者能成立诽谤罪。首先,自然人死后其名誉权得在一定时期内存续;从犯罪客体上讲,诽谤死者的行为侵害死者名誉权、死者亲属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应当成立诽谤罪。此外,通过法律解释方法将诽谤死者的行为纳入我国《刑法》第246条诽谤罪的范畴,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者 亲属 公序良俗 诽谤罪
下载PDF
略论网络环境下诽谤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扬阳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0-32,共3页
近年来,网络环境下的诽谤案件几呈井喷之势,令司法机关遭遇诸多困境。文中从网络诽谤的特点入手,重新梳理相关法律规范。作者认为,相较于传统诽谤行为,网络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应更为严格,应更多地采用民事手段规制;对"公众人物&qu... 近年来,网络环境下的诽谤案件几呈井喷之势,令司法机关遭遇诸多困境。文中从网络诽谤的特点入手,重新梳理相关法律规范。作者认为,相较于传统诽谤行为,网络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应更为严格,应更多地采用民事手段规制;对"公众人物"的网络言论一般应排除在诽谤罪之外,公诉手段应受到严格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诽谤 情节严重 除罪化 公众人物 刑事公诉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诽谤罪兴废时间考辨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良炽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32-35,共4页
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古代诽谤罪的兴废时间进行了考辨,认为诽谤罪始兴时间当在西周末年周厉王时期。此罪一经确立,便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其间虽有个别统治者发布过废除诽谤罪的敕令,但该罪始终存而未废。古代诽谤罪所指的对象始终... 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古代诽谤罪的兴废时间进行了考辨,认为诽谤罪始兴时间当在西周末年周厉王时期。此罪一经确立,便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其间虽有个别统治者发布过废除诽谤罪的敕令,但该罪始终存而未废。古代诽谤罪所指的对象始终是帝王官吏,其含义逐渐扩大到适用于平民百姓的变化,不是在隋唐以后,而是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诽谤罪 统治者 当政者 封建法典 平民百姓
下载PDF
《性书大亨》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雅颖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4-75,108,共3页
电影《性书大亨》的主人公Larry Flynt是色情杂志《Hustler》的发行人。因为《Hustler》走低级路线,比起《花花公子》等色情杂志有过之而无不及,挑战了观众的底线,引发了多方面的猛烈抨击,与当局的某次冲突使得Larry Flynt的官司一路打... 电影《性书大亨》的主人公Larry Flynt是色情杂志《Hustler》的发行人。因为《Hustler》走低级路线,比起《花花公子》等色情杂志有过之而无不及,挑战了观众的底线,引发了多方面的猛烈抨击,与当局的某次冲突使得Larry Flynt的官司一路打到最高法院,变成一宗历史性的知名案件。在许多中国人眼中,声名狼藉的Larry Flynt在这场关于情色的言论风暴中与法律和政府的不懈抗争,是美国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公民自由的典型象征。文章联系电影的相关情节对美国第一修正案中关于淫秽出版物、诽谤进行解读,告诉你一个和这部电影情节相关的、真实的第一修正案下的美国"言论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修正案 自由 宪法权利 淫秽
下载PDF
诽谤择地诉讼英国化现象及其应对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琳 《时代法学》 2019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诽谤择地诉讼是一种挑选法院的行为,英国独特的名誉权等人格权侵权的认定规则体系、宽松的管辖权规则和偏重于保护被侵权人的实体法规则,是导致诽谤择地诉讼英国化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的核心问题在于各国对人格权和言论自由两... 诽谤择地诉讼是一种挑选法院的行为,英国独特的名誉权等人格权侵权的认定规则体系、宽松的管辖权规则和偏重于保护被侵权人的实体法规则,是导致诽谤择地诉讼英国化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的核心问题在于各国对人格权和言论自由两种基本权利的保护侧重点存在不同。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诽谤择地诉讼英国化现象已影响到其他国家对言论自由这一基本权利的保护。由于诽谤择地诉讼这一类型的名誉权侵权纠纷涉及上述两种基本权利的平衡保护,在无法统一各成员国此方面实体法规范的情况下,欧盟试图在管辖权规则方面使各成员国的立法趋同,从而间接减少跨国名誉权等人格权侵权纠纷的原告挑选法院现象,英国一方面根据欧盟的立法和欧洲法院的司法实践完善了管辖权规则,并于2013年修订《毁誉法》,上述措施的结合有效减少诽谤择地诉讼英国化现象,但欧盟在此方面法律适用规则的缺失,及英国脱欧进程进入尾声,为该现象的彻底杜绝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诽谤择地诉讼 《布鲁塞尔条例Ⅰ》 《2013毁誉法》
下载PDF
网络诽谤行为的刑事司法认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灵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8-104,共7页
网络诽谤行为与传统诽谤行为既有一致性又有新特性,对网络诽谤行为的认定应当谨慎对待。诽谤罪是《刑法》上少数几个亲告罪之一,厘清诽谤行为的罪与非罪、诽谤罪的自诉与公诉的界限,有利于进一步对网络诽谤行为准确的定罪量刑,从而保护... 网络诽谤行为与传统诽谤行为既有一致性又有新特性,对网络诽谤行为的认定应当谨慎对待。诽谤罪是《刑法》上少数几个亲告罪之一,厘清诽谤行为的罪与非罪、诽谤罪的自诉与公诉的界限,有利于进一步对网络诽谤行为准确的定罪量刑,从而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维护网络社会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诽谤行为 诽谤罪 定罪量刑
下载PDF
大陆与台湾言论自由权衡下的诽谤罪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胜 俞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46-51,共6页
近年来,诽谤罪骤然上升为社会热点问题,应该怎样平衡诽谤罪与言论自由,特别是媒体的言论自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运用比对大陆与台湾的诽谤罪法律实施及构成要件,梳理诽谤罪与言论自由的法理关系等方法来深层分析大陆已或易出现... 近年来,诽谤罪骤然上升为社会热点问题,应该怎样平衡诽谤罪与言论自由,特别是媒体的言论自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运用比对大陆与台湾的诽谤罪法律实施及构成要件,梳理诽谤罪与言论自由的法理关系等方法来深层分析大陆已或易出现的实质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的实用建议,以期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诽谤罪 构成要件 言论自由 比较研究
下载PDF
鲧——一个被诬蔑的治水英雄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晓红 《青海师专学报》 2005年第5期21-24,共4页
鲧是尧时的—位部落首领,是一个很有治水经验和才能的人。因为个性“婞直”,与尧不合,后因反对尧让天下于舜而得罪尧,被杀。后世人们为了维护尧的光辉形象,遂为鲧制造出种种该杀的理由,并加上了种种诬蔑之辞,使其成为失败者,“不才子”... 鲧是尧时的—位部落首领,是一个很有治水经验和才能的人。因为个性“婞直”,与尧不合,后因反对尧让天下于舜而得罪尧,被杀。后世人们为了维护尧的光辉形象,遂为鲧制造出种种该杀的理由,并加上了种种诬蔑之辞,使其成为失败者,“不才子”,“四凶”之一。事实上,鲧是一个直言敢谏,治水有方的英雄。他的被诬蔑,是统治者及其卫道者为塑造圣王明君而使用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诬蔑 英雄 神话 人物
下载PDF
真实威胁:美国对互联网恐吓言论的认定研究
19
作者 卢家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63,共8页
网络恐吓言论的认定是互联网治理中的最新争议问题。从沃茨案到布莱克案,再到新世纪的艾隆尼斯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逐步确立了网络恐吓言论的认定标准,明确了真实威胁表达不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基本原则。发展到今天,美国在网络恐吓... 网络恐吓言论的认定是互联网治理中的最新争议问题。从沃茨案到布莱克案,再到新世纪的艾隆尼斯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逐步确立了网络恐吓言论的认定标准,明确了真实威胁表达不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基本原则。发展到今天,美国在网络恐吓言论的法律规制问题上已形成了包括事实基准检测、主观意图检测和客观理解检测在内的真实威胁的司法认定标准。该认定标准反映了美国法律基于内容中立的前提.在言论的类型化界分、实施威胁主观意图的确认、特定主体对威胁的客观理解三个层面对真实威胁的检视及其司法最低限度主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威胁 网络恐吓 网络诽谤 网络治理 法律认定
下载PDF
李商隐《明神》诗旨辨
20
作者 黄芸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9-31,共3页
此文驳斥钱龙剔、姚培谦关于此诗的旧说 ,剖析吴湘案从初审到复勘的过程背景及实质 ,指出此诗乃为李德裕无辜被诬。
关键词 李商隐 《明神》 党附 诬引暗室欺心 吴湘之狱 诗歌 李德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