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nsing the Poetic Habitat - A Study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fe Aesthetics
1
作者 Liyao M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1年第12期205-209,共5页
The concept of life aesthetics reflects an individual’s cry for life and pursuit of beauty,inspiring individuals to discover their spiritual home,sense their poetic habitat,and enjoy the beauty of life flowing from t... The concept of life aesthetics reflects an individual’s cry for life and pursuit of beauty,inspiring individuals to discover their spiritual home,sense their poetic habitat,and enjoy the beauty of life flowing from their fingertips.Chinese education,viewed through the lens of life aesthetics,is founded on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ife,stimulating the aesthetic sense of individual life through the allure of language,and teaching students to view life through the aesthetic lens as well as from an understanding of life’s essence.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take an aesthetic view of life as theoretical guidance,based on core Chinese literacy,with textbook contents serving as carriers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 as the position,closely connected to students’actual lives,in order to help stimulate aesthetic experience among students,improve their aesthetic ability through aesthetic activities,and thus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 aesthetics life aesthetic education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下载PDF
由Aesthetic到Productive:美学范式的后现代转换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方喜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9-19,共11页
"审美化(Aesthetic)"是美学的现代范式,它试图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感性-理性"的矛盾,而这与特定时代资本尚主要在物质生产领域运作进而"物质性-精神性"还是社会文化的主要矛盾有关。随着后现代大众消费社... "审美化(Aesthetic)"是美学的现代范式,它试图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感性-理性"的矛盾,而这与特定时代资本尚主要在物质生产领域运作进而"物质性-精神性"还是社会文化的主要矛盾有关。随着后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资本开始在艺术等精神生产领域扩张,"物质性-精神性"的矛盾似乎正在消除或者退居次要位置,精神生产"商品化"与"娱乐消遣化"高度融合所形成的"消费化"正在成为主导趋向,针对这种"消费化",后现代美学的主导范式应由"审美化(Aesthetic)"转换成"生产化(Productive)",只有完成这种后现代转换,美学才能寻求到批判后现代日趋膨胀的消费主义的恰切的价值立足点。本文试图在马克思艺术"自由时间"生产论中,探寻生产化美学的价值立足点,揭示后现代艺术生产在"自由时间"与"必要时间"、"生产性享受"与"消费性享受"相分裂中所呈现出的内在对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化 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 消费主义 自由时间
下载PDF
生命美学对美学本体论建构的贡献——兼评潘知常教授生命美学思想
3
作者 潘端伟 《上海视觉》 2024年第2期33-38,共6页
后现代思潮下,“美学终结”论甚嚣尘上,美学“去本质主义”悄然盛行,美学本体论也被消解了。生命美学学派坚守本体立场,重新确立美学本体论建构方向。生命美学厘清“美学问题”的症结,阐释了审美活动的本体论内涵,重构人文学美学范式。... 后现代思潮下,“美学终结”论甚嚣尘上,美学“去本质主义”悄然盛行,美学本体论也被消解了。生命美学学派坚守本体立场,重新确立美学本体论建构方向。生命美学厘清“美学问题”的症结,阐释了审美活动的本体论内涵,重构人文学美学范式。如此,生命美学将哲学美学化,提升了美学的地位,对美学本体论建构的同时,开启了以美学解决哲学问题的时代探索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本体论 美学化 人文化 潘知常
下载PDF
对“国风变装”短视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批判性透视
4
作者 赵雯睿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当今各大视频平台流行的“国风变装”短视频可被看作一个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典型现象,其中融入了丰富的美感元素。但是,这种美感并非我们在经典美学中所理解的美感,而是由消费社会制造的、披着“美”的外衣的快感。“国风变装”短视频带... 当今各大视频平台流行的“国风变装”短视频可被看作一个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典型现象,其中融入了丰富的美感元素。但是,这种美感并非我们在经典美学中所理解的美感,而是由消费社会制造的、披着“美”的外衣的快感。“国风变装”短视频带有明显的文化工业特质,在消费逻辑的操纵之下,创作者对于流量的关注更胜于质量,因而常常创作出模式化的视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推进成了促进消费的一种话语策略,所生产出的实为美感的幻象,在这种情况下,美感被快感偷换,人们的感性钝化,审美能力被削弱,最终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真正的审美相背离。当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实践已违背了其推崇者最初的美学畅想,我们需要回溯其理论渊源,以此来重建一种与当今时代之人的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变装”短视频 日常生活审美化 消费社会 文化工业
下载PDF
波德莱尔的“应和论”与中国生命美学
5
作者 妥建清 李小雨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72,共11页
启蒙运动理性的非理性发展造成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分裂。赓续浪漫主义要求恢复人之为人的完整性的主张,波德莱尔提出了作为现代性思想结晶的“应和论”,以期弥合人与世界的分裂,实现宇宙万象的和谐统一。作为波德莱尔诗歌创作与文... 启蒙运动理性的非理性发展造成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分裂。赓续浪漫主义要求恢复人之为人的完整性的主张,波德莱尔提出了作为现代性思想结晶的“应和论”,以期弥合人与世界的分裂,实现宇宙万象的和谐统一。作为波德莱尔诗歌创作与文艺理论的核心,“应和论”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并产生了绵延的效果历史。百年来,学界围绕“应和论”的思想渊源、理论内涵、历史效果、比较研究,以及评价等论域进行了深入阐释。但是鉴于波德莱尔是“现代性”概念的始作俑者,其“应和”思想关涉现代性的基源问题,并引发了后世的“问题美学”现象,亟须拓展新的视角对其进行多维阐释。中国真善美合一的生命美学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借鉴中国生命美学思想,可以为走出审美现代性的困境,实现人类美的生存贡献中国思想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应和论” 现代性 唯美主义 生命美学
下载PDF
田园理想:乡村美食短视频的生活美学内涵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贵洲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3,共7页
乡村美食短视频是短视频作品中带有浓郁生活美学内涵的一类题材,它通过自然淳朴的叙事文本、美食烹饪、场景环境、服装道具,将田园生活、乡村美食、乡野情趣、自然山川、传统文化等融合,并寄托以“田园理想”。借助新媒体,乡村美食短视... 乡村美食短视频是短视频作品中带有浓郁生活美学内涵的一类题材,它通过自然淳朴的叙事文本、美食烹饪、场景环境、服装道具,将田园生活、乡村美食、乡野情趣、自然山川、传统文化等融合,并寄托以“田园理想”。借助新媒体,乡村美食短视频将乡村日常生活进行视觉审美化呈现,内容充满乡村野趣,风格清新唯美,价值观淡泊自然,较之于单纯书面化的文本作品和静态的视觉作品,更为生动和直观,以生活美学的审美态度,让身处高楼之林和信息茧房中的都市人群获得心灵的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美食 短视频 生活美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心灵治愈
下载PDF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深层次危机性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倩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3-47,71,共6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隐藏着诸多带有危机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消费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康德开启的主流审美原则即“审美无功利的合目的性”相背离;日常生活审美所具有的“当下、现实、平庸和有限”的特征,也拒斥了传统审...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隐藏着诸多带有危机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消费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康德开启的主流审美原则即“审美无功利的合目的性”相背离;日常生活审美所具有的“当下、现实、平庸和有限”的特征,也拒斥了传统审美的超越性;其刺激消费的深层动机,成为了资本与欲望的陷阱,削弱了人类的精神性追求,助长了人的物质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使人在与物的关系中,丧失了主体性地位而变为资本流通的一个环节,人的生存被进一步伪饰化、虚拟化,人被异化为“非人”,现实感丧失。“日常生活审美化”充满假象和欺骗性的及浅表化、伪饰化的审美事实,违背了美的本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它隐藏着的未被充分反思与言明的、关乎人类未来的危机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功利性 超越性 物质主义 人的异化
下载PDF
来自日常生活的美学——读迟子建的《烟火漫卷》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志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3-107,共5页
迟子建的《烟火漫卷》是一部聚焦于哈尔滨都市普通民众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中温暖治愈的语言风格,不仅来源于作家的真诚发文,更多的是来自日常生活的审美描写。“生活美学”理论在21世纪初期在文艺界被广泛讨论,其理论阐述相当丰厚,可... 迟子建的《烟火漫卷》是一部聚焦于哈尔滨都市普通民众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中温暖治愈的语言风格,不仅来源于作家的真诚发文,更多的是来自日常生活的审美描写。“生活美学”理论在21世纪初期在文艺界被广泛讨论,其理论阐述相当丰厚,可文学评论的实践却寥寥无几,然而这种时代潮流却越发兴盛,从当下的文学现象出发阐释《烟火漫卷》是具有现实价值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火漫卷》 日常生活美学 来源 烟火气 治愈
下载PDF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视角下当代女性内衣发展路径探寻
9
作者 王恬 罗冰 《西部皮革》 2023年第17期137-139,共3页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打破身心二元论传统,立足实用主义方法论,强调审美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对当前被消费文化裹挟的女性内衣的审美实践和审美现象具有较大的阐释力。资本运作、传统父权制、视觉媒介对女性身体进行审美化规训,而作为最贴近身...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打破身心二元论传统,立足实用主义方法论,强调审美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对当前被消费文化裹挟的女性内衣的审美实践和审美现象具有较大的阐释力。资本运作、传统父权制、视觉媒介对女性身体进行审美化规训,而作为最贴近身体的一种服装,女性内衣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被赋予了新的期望。文章以舒斯特曼身体美学为视角,从外在自我与内在自我的统一、自我与社会的互动两个维度出发,探寻当代女性内衣的新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 当代女性内衣 消费社会 日常生活审美化
下载PDF
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10
作者 王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1期21-24,共4页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辉煌时代。奥斯卡·王尔德作为美学运动的代表人物,创作出了一系列作品来阐述自己略带世纪末伤感的唯美主义思想。《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一部充满唯美主义思想的小说。王尔德在...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辉煌时代。奥斯卡·王尔德作为美学运动的代表人物,创作出了一系列作品来阐述自己略带世纪末伤感的唯美主义思想。《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一部充满唯美主义思想的小说。王尔德在书中通过描写道林·格雷的人生经历,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唯美主义思想。在他的眼里,“艺术高于一切”“生活模仿艺术”。该文以道林·格雷从纯洁走向堕落和死亡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旨在通过研究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在书中的体现,深刻理解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观。从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中可以发现,画像与道林·格雷以及他的人生经历都表达了“生活模仿艺术”和“艺术高于一切”的唯美主义观点,也蕴含了王尔德对于美的永恒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主义 奥斯卡·王尔德 艺术 现实 生活 模仿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美学困局 被引量:11
11
作者 潘知常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8-168,共11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伪命题,真正存在并值得讨论的是"日常生活非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究其实质,只是一种审美与艺术的自我放逐。它以逃向日常生活的方式重返日常生活,不但没有解决美学所面对的...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伪命题,真正存在并值得讨论的是"日常生活非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究其实质,只是一种审美与艺术的自我放逐。它以逃向日常生活的方式重返日常生活,不但没有解决美学所面对的虚无主义的内在焦虑,反而加剧了这一焦虑。"日常生活审美化"体现的是期望掩饰虚无灵魂的努力,误以"拟象化"为"审美化",而且在反对"唯美为尊"的同时,也反对"以美为宗",最终使得美学研究陷入困局。要走出这一美学困局,则必须重构日常生活,重构审美与艺术,以审美与艺术作为日常生活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审美化 非审美化 困局 重构
下载PDF
抵制·消费·散步——米歇尔·德塞尔托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荣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0-85,共6页
米歇尔·德塞尔托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有三个维度:日常生活实践的"抵制"战略战术,"消费是另一种生产","散步于城市"的审美体验。他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对于引导人类走出现实生存困境以及创造人的&q... 米歇尔·德塞尔托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有三个维度:日常生活实践的"抵制"战略战术,"消费是另一种生产","散步于城市"的审美体验。他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对于引导人类走出现实生存困境以及创造人的"诗意的栖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塞尔托 日常生活 抵制 审美化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 被引量:48
13
作者 王德胜 李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6,共7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西方理论话语的简单移植,它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现实以及审美泛化境况内在契合,构成当代美学研究的整体现实语境。其论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日常生活"、"感性"的差异性理解之上... "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西方理论话语的简单移植,它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现实以及审美泛化境况内在契合,构成当代美学研究的整体现实语境。其论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日常生活"、"感性"的差异性理解之上。同时,"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与"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具有理论上的内在延续性,它们使"日常生活美学"作为一种新的现实的美学话语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文化研究 感性 日常生活美学
下载PDF
从“物器之用”到“君子人格”:竹文化符号的审美流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永 李能 +1 位作者 喻迎春 李世军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70,共5页
"竹"作为一种审美文化符号,历经了由竹制生产工具到礼器,再到乐器,终而到"君子"形象三种审美流变形式,在流变过程中,实用功能不断"虚化"。它们分别对应着宗教神圣化、艺术高雅化、审美人格化三种审美手段... "竹"作为一种审美文化符号,历经了由竹制生产工具到礼器,再到乐器,终而到"君子"形象三种审美流变形式,在流变过程中,实用功能不断"虚化"。它们分别对应着宗教神圣化、艺术高雅化、审美人格化三种审美手段,表明竹文化符号的流变源于对神性、物性、人性的"比物"对象的不断"实化"。竹文化符号的审美流变标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可能,即将生活中的物质层面虚化,精神层面实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文化 比物 日常生活审美化
下载PDF
“生活美学”视域下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重庆市三个文旅项目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曦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6-26,共11页
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范式,“生活美学”既是对美好生活的美学诠释,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美学实践。美好生活不仅是物质的富足,也是精神的充裕。重庆三个乡村文旅项目的成功建设表明,乡村振兴既是物质财富积累的提升,也是日常审美体验和乡... 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范式,“生活美学”既是对美好生活的美学诠释,也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美学实践。美好生活不仅是物质的富足,也是精神的充裕。重庆三个乡村文旅项目的成功建设表明,乡村振兴既是物质财富积累的提升,也是日常审美体验和乡村生产生活语境的全面融合。清风场乡建田园对乡愁的呼唤、三河村土陶厂对“非遗”文化的承传与革新以及仙女山懒坝对在地艺术的激活无不彰显了“生活美学”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再现方式,在引领美丽乡村建设、驱动产业转化升级、助推乡村文化复兴等方面为推进重庆乡村振兴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美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美学 乡村振兴 美好生活 日常生活审美化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溯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弓 苏颖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1,共4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出现在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的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学者费瑟斯通和德国学者沃尔夫冈·韦尔施是这一理论最早的倡导者。对他们的理论作进一步梳理,以期对我国关于这一理论的深入研究有所借鉴。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新型知识分子 理性审视
下载PDF
论艺术媒介的嬗变对“艺术生活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美艳 《设计艺术研究》 2012年第4期10-15,共6页
艺术媒介的扩展让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成为现实,新材料、新工具的出现乃至现成品艺术作品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艺术媒介的传统认知,以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视角审视日常琐碎的物象,这也是艺术创造陌生化手法中的一种。面对新的艺术现象,... 艺术媒介的扩展让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成为现实,新材料、新工具的出现乃至现成品艺术作品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艺术媒介的传统认知,以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视角审视日常琐碎的物象,这也是艺术创造陌生化手法中的一种。面对新的艺术现象,面对艺术媒介多元化的现状,康德美学的"品味论"范围也应该加以拓宽,如此,才可以应对五花八门的艺术作品。对当代此类艺术作品,需要从意义美和内在美的角度去审视去鉴赏,因为艺术家将意义深深地植入现成物品之中,内在美已经成了一种重要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嬗变 艺术生活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 意义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复兴 被引量:21
18
作者 高建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44,共11页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中国经历了三次美学热潮。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的"美学大讨论",以"美的本质"和"形象思维"为讨论话题,以建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中国经历了三次美学热潮。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的"美学大讨论",以"美的本质"和"形象思维"为讨论话题,以建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任务。第二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美学热",以对西方美学的引进为主要内容,以克服"文革"影响,解放思想为中心任务。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着第三次美学热潮,是近年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也称为"美学的复兴"。它是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发展,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的时代出现的。美学应该针对经济发展对社会和文化生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保持和发挥它作为一种理论的批判功能,从而在变动的现代社会里寻求一种人文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美学的复兴 批判的美学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审美主义思潮论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悦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58,共4页
“审美主义”是一种以审美活动取代其它生命活动的价值取向 ,“生命艺术化”是其思想核心 ,它要藉审美之途来安顿此岸的生存。从这种新的视角出发 ,审视中国美学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断代史 ,立足于中西文化—美学比较角度 ,考察审美主... “审美主义”是一种以审美活动取代其它生命活动的价值取向 ,“生命艺术化”是其思想核心 ,它要藉审美之途来安顿此岸的生存。从这种新的视角出发 ,审视中国美学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断代史 ,立足于中西文化—美学比较角度 ,考察审美主义在中国的系统化形成 ,探寻审美主义在中国的接受机制、建构特质和发展理路 ,将会对理解整个 2 0世纪中国美学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主义 生命艺术化 中国现代美学
下载PDF
会通与融合——身体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的互补共生 被引量:2
20
作者 韦拴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8-13,共6页
作为消费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的两种理论表征,身体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在极大程度上存在着互为启发、相互印证的会通关系。大众对自我身体从内到外的修饰和改造,使得身体审美因此而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最为浅显直观的具象... 作为消费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的两种理论表征,身体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在极大程度上存在着互为启发、相互印证的会通关系。大众对自我身体从内到外的修饰和改造,使得身体审美因此而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最为浅显直观的具象化表现。身体的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的有效弥合,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审美内涵。作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目标导向和终极旨归,伦理生活审美化的实现,可有效促成个体与社会的双重实现和双重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日常生活美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经验 伦理生活审美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